T/CAGHP 030-2018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技术指南

  • T/CAGHP 030-2018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技术指南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6.3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2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CAGHP 0302018

    5.2.1专业技术支持单位、专家组根据委托(派),及时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指导工作。 5.2.2会同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参与组织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根据现场调查及时核报续报信 息,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形成应急调查成果)。 5.2.3技术单位应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或主管部门通报应急调查结论与建议,提交审定 的最终应急调查成果,

    5.3.1应急技术单位接受委托(派)后,及时收集突发地质灾害区地形、地质、气象、地质灾害危险性 分区等背景资料。 5.3.2开展现场应急调查,进行灾(险)评估,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及时提交日报、简报和应急调查 成果报告。

    5.4.1.1应急技术单位根据委托(派)后,应及时派出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应急调查人员。 5.4.1.2对突发地质灾害应开展灾害的基本特征和灾情等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发生 时间、地点、类型、规模、特征、灾情等。 5.4.2对出现险情的突发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变形特征和险情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险情出现的 时间、地点、类型、规模、特征及威胁对象等。 5.4.2.1对还存在安全隐患的突发灾害或出现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进行现状和发展趋势分 析,划定易发区和危险区范围,确定威胁对象,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协助地方政府完善应急预案,设置 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5.4.2.2及时提交日报、简报和最终成果报告

    5.4.3.1应急调查技术单位(队伍)应与所在区域国土部门建立突发地质灾害信息速报机制。 5.4.3.2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信息速报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畅通的信息通讯网络。 5.4.3.3按照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开展信息速报工作。 5.4.3.4突发地质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 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垫片标准,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 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1应急调查技术单位应建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 4.2应急调查技术单位(队伍)应与所在区域国土部门建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值守体系与沟通 机制,及时提供突发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信息。

    T/CAGHP0302018

    5.4.4.3应急调查技术单位应根据应急需求安排值守人员和监测人员等,配备必要的 值守工作设施。

    6应急调查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6.1.1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以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资料支撑为目的,调查的内容主要为成灾背景、 规模、危害(威胁)、稳定性、发展趋势、危险区范围和应急处置建议等基础资料。 6.1.2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主要以资料收集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 6.1.3工作方法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能快速获取应急所需信息的方法,如无人机、机 载雷达、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机器人等调查和监测技术。 6.1.4针对突发地质灾害,宜采用无人机航拍快速查明地质灾害发生概况和成灾情况

    6.2.1收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诱发因素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与构造、地震、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 6.2.2收集有关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与经济现状、发展等基本数据,城镇、水利水电、交通、矿 山、耕地等工农业建设工程分布状况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各类自然、人文资源 及其开发状况与规划等。 6.2.3收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规划、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地质灾害信 息系统及数据库等相关减灾防灾资料。 6.2.4收集地方同类或类似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工程治理设计报告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预 案及处理措施或方法。

    6.3.1滑坡、崩塌宣根据规模采用1:500~1:2000地形图作为手图,泥石流宜采用1:50000或 更高精度地形图作为应急调查工作手图。在没有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时,可采用同精度的遥感或航测 影像作为应急调查手图。 6.3.2开展突发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对重点部位可用手持测距仪草测平、剖面图,必要时附素 描图。 6.3.3调查并按附录C填写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基本情况表,其他内容可采用记录(表)本记录。 6.3.4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规模较大,且人员实地调查困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宜采用无人机 航拍获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形地貌(DEM)、分布、规模、危害等特征,辅以必要的地面验证和 调查。 6.3.5对深切峡谷区的突发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当通视条件较好、观测距离在1km左右时,宜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地质灾害体及其周边地质环境高精度三维地理、地质信息数据,为地质灾 害发生条件研究、发展趋势判断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灾害体建议采用高等密度进行扫描,周边 环境可采用中等密度进行扫描。

    6.4.1应急勘查主要是在前期应急调查的基础上

    6.4.1应急勘查主要是在前期应急调查的基础上

    T/CAGHP030—2018

    参数等,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和发展趋势评价提供地质基础,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治 理提供地质依据

    参数等,为 理提供地质依据。 6.4.2应急勘查工作布置应遵循以查清地质灾害体地质条件为原则,除根据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进 行布置外,也可根据突发地质灾害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重点勘探应针对拟设工程位置,在灾害 体内及其影响范围内应以地质调查测绘及辅助勘探工作为主。 6.4.3应急勘查方法通常以简易的山地工程为主,以揭示拟设工程位置处的覆盖层、变形裂缝特征 等;当覆盖层较厚时应布置适量的钻探工作及物探工作。 6.4.4勘查成果报告内容由现场影像资料、现场勘探地质编录、物探成果报告、原位测试记录表、室 内试验成果报告、勘查文字报告及勘查图件(平面图、剖面图、地质柱状图等)组成

    7.1.1地质灾害灾(险)情统计应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灾区的地质灾害信 息,确保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可靠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7.1.2根据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地质灾害灾情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 四个等级。 7.1.3按照表1对地质灾害灾情进行分级,

    表1地质灾害灾情分级

    和小型四个等级。 7.1.5按照表 2 对地质灾害险情进行分级

    1.4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将地质灾害险情分为特大型、大型、中 小型四个等级, 1.5按照表2对地质灾害险情进行分级

    表2地质灾害险情分级

    7.2.1地质灾害灾情调查内容

    T/CAGHP0302018

    7.2.1.1按DZ/T0269一2014《地质灾害灾情统计》要求对地质灾害灾情进行调查和统计。 7.2.1.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受伤人口、倒塌房屋数量、损坏房屋数量、损毁耕 地面积、损坏公路长度、损坏铁路里程、家庭财产直接经济损失、农业经济损失、教育设施直接经济损 失、交通运输设施直接经济损失和其他直接经济损失等

    7.2.2地质灾害险情调查内容

    7.2.2.1按照7.2.1.1的要求进行险情调查和统计。 7.2.2.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威胁的人口、房屋数量、耕地面积、公路长度、铁路里程、家庭财产 农业财产、教育设施及财产、交通运输设施及财产和其他直接威胁财产等。

    7.3.1灾情评估方法

    7.3.1.1受灾体成本价值确定以现场调查获取的当前灾情信息并向当地政府和受灾群众核实受损 的情况为主,辅以以往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工作资料,确定受灾价值。必要时,采用最近遥感影像解 译成果,调查其他直接威胁财产,即因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破坏的水利、电力、通信、旅游和卫生等其他 行业的财产情况。 7.3.1.2受灾体受损程度及价值损失率,按照表3取值

    表3受灾体损毁等级及损失率取值表

    7.3.1.3以受灾成本价值为基数,根据其灾损程度或修复成本,计算受灾体价值的损失情况。 7.3.1.4对受损较大、不易修复的受灾体的价值损失的,计算模型为:受灾体价值损失=受灾体成 本价值×受灾体价值损失率。 7.3.1.5对受损较小、修复后基本恢复灾前的性状和功能的,计算模型为:受灾体价值损失=受灾 体修复成本。 7.3.1.6灾情评价方法。针对已经发生且造成损失的单点地质灾害,分别按照实际破坏情况,逐一 确定损毁程度和价值损失率。可按式(1)核算灾害经济损失:

    J,—该受灾体因灾价值损失率(%) X—某个受灾体修复成本(元)。

    7.3.2险情评价方法

    7.3.2.1针对已经出现的险情,调查其他直接威胁财产进行险情评价。 .3.2.2分析灾害活动频率以及不同频率下的地质灾害的可能危害范围和危害强度,可按式(2)进 行险情评估:

    S,=G·J,·J.· L

    S,G·J·J.·L

    T S。一灾害事件期望损失(元); i—受灾事件危害的受灾体类型,参照7.2.2.2调查的类型; j一一受灾体可能损毁程度等级,参照表3取值; G——评价区等i类受灾体遭受一定强度灾害危害后发生i级破坏的概率(%); Js一—i类受灾体发生j级破坏情况下的价值损失率(%),参照表3取值; J,一i类受灾体平均单价(元); L一i类受灾体发生j级破坏的数量(个)

    8.1.1滑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滑坡成因类型调查、滑坡区地质条件调查、滑坡发生过程调查、滑坡 体特征调查、灾情险情调查。 8.1.2滑坡区地质条件调查,包括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 震等。 8.1.2.1调查工程岩组,包括:岩体产状、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并应划分工程岩组类型及其与滑坡 灾害的关系,确定软弱夹层和易滑岩组。了解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成因类型,特别是易滑地层的分 布、岩性特征和接触关系,以及可能形成滑动带的标志性岩层。 8.1.2.2确定滑坡区地貌单元的成因形态类型,包括:斜坡形态、类型、结构、坡度,以及悬崖、沟谷 河谷、河漫滩、阶地、沟谷口冲积扇等;微地貌组合特征、相对时代及其演化历史。 8.1.2.3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 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1.2.4以资料收集为主,了解区域断裂活动性、活动强度和特征,以及区域地应力、地震活动、地 震加速度或基本烈度。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现今构造活动、地震活动以及区域地应力场特征,分析 活动构造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3.1.2.5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形式等主要因素,以及滑坡体厚度、运移形式、成因、稳定程 度、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他因素,可按附录A.1对滑坡进行分类

    8.1.3滑坡发生过程调查

    .3.1通过访问调查滑坡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滑坡的变形历史,斜坡、房屋、树木、水渠、道路 变形位移及井泉、水塘渗漏或干枯等情况

    T/CAGHP030—2018

    1.3.2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城市、村镇、乡村、经济开发区、工矿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 模、趋势及其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8.1.4滑坡体特征调查

    8.1.4.1圈定滑坡体边界,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 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8.1.4.2调查滑坡体形态,包括宏观和微观形态两个方面。宏观形态主要包括边界形状,地面坡度 与相对高差、沟谷与平台、鼓丘与洼地、阶地与堆积体、河道变迁与冲淤等;微观形态主要为滑坡后壁 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前缘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 特征及剪出情况,后缘洼地、反坡、台坎、前缘鼓胀、侧缘翻边等非构造作用引起的坡体前方、侧边 出现擦痕面、镜面特征,裂缝、台阶、平台间关系,滑坡体上树木、建筑物形态。 8.1.4.3调查滑坡体裂缝等变形,主要包括滑坡体及建筑物上各种裂缝的分布、长度、宽度、形状及 组合形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关系;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评价滑 坡类型、估算滑动面埋深、进行稳定性判断的依据。 8.1.4.4调查滑坡的力学特征,查明滑坡运动的距离、运动形式、滑动速度,分析滑坡后缘、滑体可 能的发展趋势和威胁范围。

    8.1.5滑坡灾(险)情调查

    3.1.5.1调查已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和房屋, 境州 程度的大小,综合评估滑坡灾害灾情。 8.1.5.2可按附录B.1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别,划定危险区、影响区及滑坡威胁对象,分析与 预测滑坡进一步发生后可能成灾的范围及险情。 8.1.5.3提出突发滑坡应急处置和防治对策建议

    8.2滑坡应急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8. 2.1 地形测量

    8.2.1.1对于规模较小的滑坡可采用高精度GPS、全站仪和三 资料。 8.2.1.2对于地形条件恶劣、危险性和危害性特别大,不易很快进行人工测量或进行地面调查的滑 坡,可采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新手段快速获取1:2000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 影像图(DOM)和数字线划地图(DLG),为地面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8.2.1.3滑坡区平面图测绘比例尺宜在1:1000~1:2000之间,滑坡区剖面图测绘比例尺宜在 1:500~1:1000之间,对主要裂缝可专门进行更大比例尺测绘和绘制素描图。

    8.2.2工程地质测绘

    2.2.1工程地质测绘主要为确定滑坡发生的地质环境背景、影响因素、规模、评估提供基础 2.2.2·测绘范围应包括后缘壁至前缘剪出口及两侧缘壁之间的整个滑坡,并外延到滑坡可 的一定范围

    T/CAGHP030—2018

    8.2.2.3岩(土)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测绘应明确周边地层、滑床岩(土)体结构;滑坡岩体结构与产 状,或堆积体成因及岩性;软硬岩组合与分布、层间错动、风化与卸荷带;黏性土膨胀性、黄土柱状节 理以及滑带(面)层位和岩性等。 8.2.2.4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应与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相同,除将滑坡主要要素标记在地形图上 外,还应按规定作好详细记录。

    8.2.3山地工程与土工试验

    8.2.3.1在地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布置少量探槽、浅井,初步查明滑坡边界,估算滑坡厚 度,并对滑坡体、滑带土取样。 8.2.3.2运用现场抗剪强度和容重等试验快速查明突发滑坡灾害体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快速进 行滑坡灾害成因和趋势预测。

    9崩塌(危岩)应急调查

    .1.1成因与类型调查。 a)确定崩塌发生的成因类型,包括降雨引发型、地震激发型、自然演化型、冻融渗透型、地下开 挖型、切坡卸荷型、工程堆载型、水库浸润型、灌溉渗漏型和爆破振动型。 b) 按附录A.2.1确定崩塌的规模等级。 c)按附录A.2.2确定期塌的形成机理及特征进行分类 .1.2危岩体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位置、形态、裂缝展布情况及形成和诱发因素等。 a) 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以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综合标示。 b) 危岩体所在的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结构类型。 C) 量测各类软弱结构面产状(节理面、层面、裂隙面及卸荷裂隙带等)组合形成的菱形体、楔形 体特征及与临空面的关系,并以赤平投影图分析其稳定性。 d) 测绘卸荷裂隙带宽度及分布特征,必要时宜采用槽探工程揭露测量。 e) 测量节理及各类裂隙发育密度;测量危岩体凹腔深度和变化,对比危岩体节理裂隙、卸荷裂 隙密度,分析危岩体稳定性。 测量上述裂隙的连通性,张开、闭合、充填特征,综合分析危岩体形成的控制性结构面及影 响危岩体稳定性的结构面组合关系。 g) 危岩体崩塌运移斜坡形态、坡度,峡谷区应考虑气垫浮托、折射回弹效应可能性及由此造成 的危害。 h)i 调查危岩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i) 危岩体形成时代,危岩体近期发生崩塌次数、时间;小崩小落、平行临空面裂隙加大、凹腔变 矮等前兆特征;崩塌方向、运动距离、堆积区、崩塌规模、诱发因素、灾情等。 j 危岩体形成诱发因素:自然因素有降雨、河流冲刷、地震等;人为因素有崖下碉掘型采矿、放 炮引起山体开裂形成危岩体等,应详细调查采空区面积、采高、开采时间、保安矿柱分布等。 k)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进行险情的分析与预测

    9.1.1.1成因与类型调查。

    9.1.1.3崩圾堆集体调查

    T/CAGHP0302018

    崩塌堆积体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崩塌堆积体形态、稳定性和危险区范围等。 a) 崩塌堆积体形态、坡度、岩性结构和物质组成。 b) 块度、结构、分选、架空情况和密实度。 c) 植被类型、生长情况、可拦阻作用。 评价崩塌堆积体稳定性和在后期上方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e) 分析在暴雨等条件下向泥石流提供固体物源的可能性。 地下水对崩塌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 g) 危险区划定、危害对象调查,为预案编制提供依据。 9. 1.1.4 崩塌运移斜坡形态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崩塌体运移特征、坡面形态和植被情况等。 崩塌体运移斜坡的形态、地形坡度及变化、对崩落方式的影响、崩落块体运动路线和停止位 置及范围。 b) 崩体坡形(外凸坡、平面坡、内凹坡)及其植被类型和生长情况等。 9.1.2月 崩塌稳定性按附录B.2划分为不稳定、较稳定和稳定三级,并进行稳定性评价和预测。 9.1.3调查崩塌及崩塌堆积体造成的灾害损失,分析预测危岩体、崩塌堆积体失稳可能造成灾害的 影响范围,圈定危险区,确定受威胁对象,预测损失程度。 9.1.4提出突发崩塌(危岩)应急处置和防治对策建议。

    9.2崩塌应急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2.1崩塌灾害野外调查应采用以实地量测为主的调查方法,应实测代表性剖面,并进行拍照、录 像或绘制素描图。 .2.2对于规模较小的崩塌可采用高精度GPS、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快速获取高精度地形数 居;对于地形十分高陡、危险性和危害性特别大,不易很快进行人工测量或进行地面调查的崩塌可采 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新手段,快速获取1:2000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和数字线划地图(DLG),为地面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3威胁县城、集镇和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且稳定性较差的崩塌,应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 则绘平面图比例尺宜在1:500~1:2000之间。测绘面图比例尺宜在1:100~1:1000之间。 村主要裂缝应专门进行更大比例尺测绘和绘制素描图。岩体和崩塌堆积体工程地质测绘主要内容 应包括: a)危岩体和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方向。 b) 岩体质量等级、岩性特征和风化程度。 c) 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控制性的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 性、延展及贯穿情况。 d) 量测各类软弱结构面产状(节理面、层面、裂隙面及卸荷裂隙带等)组合形成的菱形体、楔形 体特征及与临空面的关系,并以赤平投影图分析其稳定性。 e) 测绘卸荷裂隙带宽度及分布特征,必要时宜采用槽探工程揭露测量。 测量节理及各类裂隙发育密度;测量危岩体凹腔深度和变化,对比危岩体节理裂隙、卸荷裂 隙密度,分析危岩体稳定性。 g) 测量上述裂隙的连通性,张开、闭合、充填特征,特别还应调查后部垂直裂隙内的冲水痕迹 与高度、综合分析危岩体形成的控制性结构面及影响危岩体稳定性的结构面组合关系

    T/CAGHP 030—2018

    10.1泥石流灾害应急调查内容

    10.1.1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调查的主要内容包 括流域调查、成因调查、特征调查和灾(险)情调查等

    10.1.2泥石流沟流域调查 10.1.2.1形成区调查。调查形成区的地势、沟谷发育程度、冲沟切割深度和密度、植被覆盖情况 斜坡稳定性及水土流失情况等。 10.1.2.2流通区调查。调查流通区的长度、宽度、坡度,沟床切割情况、形态、平剖面变化,沟谷冲、 淤均衡坡度,阻塞地段堆积类型,以及跌水、急弯、卡口情况以及冲、淤和堵塞情况等。 10.1.2.3根据表4对泥石流沟堵塞程度进行评价。

    10.1.2泥石流沟流域调查

    表4泥石流沟堵塞程度判别表

    10.1.3泥石流成因调查

    T/CAGHP030—2018

    10.1.3.1基本查明泥石流的物源条件,包括物源来源、类型、分布、储量、特征和补给方式等。 10.1.3.2基本查明泥石流发生的地形地貌条件,包括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床比降、山坡坡度和 流域形态等,按附录A.3确定流域地貌发育演化历史及泥石流活动的发育阶段。 10.1.3.3调查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包括诱发泥石流的暴雨、冰雪融水、水体溃决(水库、冰 湖、堰塞湖等因素,调查流域内降水、山洪的变化特征,尤其是最大暴雨强度及年降水昼、暴雨中心 位置及山洪引发泥石流的地段

    10.1.4泥石流特征调查

    10.1.4.1调查泥石流活动历史,包括历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模,泥石流泥位标高,确定泥石流 发生的规模和频率。 10.1.4.2调查泥石流的运动过程,测量了解泥石流的动力特征(流速、流量、超高、冲击力等)。 10.1.4.3调查泥石流的堆积过程和堆积体特征(堆积长度、幅角、体积、物质组成等),估算泥石流 的一次最大堆积量。 10.1.4.4在调查基础上,根据泥石流水源类型、地貌部位、流域形态、物质组成、固体物质提供方 式、流体性质、发育阶段、暴发频率和堆积物体积等分类指标,按DZ/T0261一2014要求对泥石流进 行综合分类。

    10.1.5泥石流灾(险)情调查

    TU.1.5.调查了解历次泥石流残留在沟道中的各种痕迹和堆积范围,采用泥位调查法划定泥石流 危险区。对中一低频泥石流,难于采用泥位调查法确定危险区范围时,可按设防的降雨频率雨量,计 算泥石流流量和泥位线,并划定危险区范围。 10.1.5.2调查泥石流危害的对象、危害形式(淤埋和漫流、冲刷和磨蚀、撞击和爬高、堵塞或挤压河 道),评估泥石流灾害灾情。 10.1.5.3按附录B.5的规定进行泥石流发育期判别,分析今后一定时期内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按 表5对泥石流危险区进行预测,评估泥石流险情。

    表5泥石流活动危险区域划分表

    10.1.6泥石流防治情况调查。 10.1.7提出突发泥石流应急处置和防治对策建议

    10.2泥石流应急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开展。 10.2.2地面工程地质测绘按照8.2.2的要求开展,所划分的单元在图上标注的尺寸最小为2mm 对于小于2mm的重要单元,可采用扩大比例尺或符号的方法表示。 10.2.3对重大泥石流灾害宜采用无人机航拍或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快速获取影像,为泥石流灾情 物源调查提供基础。 10.2.4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全流域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以沿沟向上追索的方法为 主。测绘的比例尺全流域宜采用1:10000~1:50000,物源区宜采用1:1000~1:5000,流通及 堆积区宜采用1:500~1:2000。流域平面图应详细反映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分界,显 示可能提供松散固体物质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的类型、性质、分布规律、位置、范围大小以及物质 储备。 10.2.5在泥石流流域或堆积扇重点地段根据需要可布置一定探坑或探槽等山地工程,以揭露泥石 流在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不同部位的物质沉积规律和粒度级配变化,了解松散层岩性、结构、厚 度和基岩岩性、结构、风化程度等,现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样和泥石流堆积样品。

    11.1成因与类型确定

    11.1.1确定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包括岩溶塌陷( 塌陷以及坑道排水或突水塌陷、抽汲岩溶地下水塌陷、水库蓄水或引水塌陷、震动或加载塌陷、表水 或污水下渗塌陷等人为塌陷)和采空区塌陷。 11.1.2按附录A.4.1标准评价塌陷坑的规模类型。 11.1.3按附录A.4.2标准确定陷区的规模类型。

    11. 2应急调查内容

    11.2.1调查范围应包括塌陷区、潜在威胁区及其相邻地段。 11.2.2岩溶塌陷调查内容应以区域岩溶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重点调查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 条件和影响因素,掌握调查工作区内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基本查明岩溶塌陷的形态、 分布、成因、土层厚度与下伏基岩岩溶特征等。 11.2.2.1岩溶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包括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特征等。 a)水文气象:全年及多年平均降雨量、月降雨量分配及雨季降雨量特征、一次最大降雨量及暴 雨强度等;地表溪河年总径流量及其分配,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洪、枯、平水期水位高程和 变幅。 b)地形地貌:岩溶发育与所处的地貌部位、水文网、相对高程的关系。 c)地层岩性:可溶性岩层和非可溶性岩层的分布和接触关系,可溶性岩层的成分、结构、溶解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部位,断裂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主要节理裂隙的延伸方向 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e 含水层的类型、特征与分布,地下水流场特征,岩溶水系统的结构与分布,岩溶泉、地 出露条件及其流量与水位动态特征

    2.2岩溶塌陷形成条件调查,包括形成条件无

    a)水文气象:采空塌陷区域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及雨季降雨量特征,一次最大降雨量及暴雨强 度等;地表溪河年总径流量及其分配,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洪、枯、平水期水位高程利 变幅。 b)地形地貌:采空塌陷区所处的天然地貌和微地貌类型特征;地形形态、地形坡度及其变化 情况。 C) 地层岩性:沉积层地区应了解岩相变化情况、沉积环境、接触关系,观察层理类型、岩石成 分、结构、厚度和产状要素;对矿坑巷道或矿山基坑地段应注意软弱夹层或遇水易软化岩石 的稳定性。岩浆岩地区应了解岩浆岩类型、时代、产状、分布,岩石结构,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及蚀变特点,岩脉、岩墙的产状、厚度、穿插关系等。变质岩区应调查变质岩的变质类型和 变质程度,确定变质岩的产状、原始成分和原有性质,节理、劈理、片理,带状构造、微构造性 质等。 d)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部位,断裂带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性质;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 点,尤其是注意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e)水文地质:调查区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岩组的分布、富水性、透 水性、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化学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 关系等;采矿活动影响到的地下含水层类型、矿坑充水水源和充水途径、矿坑排水量、地下 水位下降幅度、被疏干的含水层面积、含水层遭受影响的区域面积、影响对象等。 f)工程地质:调查区的岩体结构及风化特征、岩体强度及形变特征、岩体抗风化及易溶蚀性特 征;土体岩性类型及结构特征等。

    b)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的岩性、结构等。 矿层开采的深度、厚度、时间、采掘类型(矿坑、隧道等)、施工工艺、顶板支撑及采空区的塌 落、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等。 d) 采空区支护与填充情况、形成时间、工程掘进过程中的冒顶等坑(碉)内变形情况。 e) 矿山附近抽排水情况及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 f) 矿山监测情况等。

    a)调查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包括地表塌陷坑、台阶、裂缝等的位置、形状、天小、 伸方向及其与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面等的关系,确定地表移动和变 征值。 b)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和外边缘区,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特征 C)搜集建筑物变形及其处理措施等

    11.2.4地面塌陷灾(险)情调查

    11.2.4.1调查核实地面塌陷灾害危害的对象和范围、造成的损失情况,统计记录人员伤亡及财 损失的数量、毁坏程度,确定灾情。 11.2.4.2评价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地面塌陷进一步发生后可能成灾范围,划定危险 区、影响区及威胁对象,评估险情。 11.2.4.3提出突发地面塌陷应急处置和防治对策建议,

    11.3应急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11.3.1地面塌陷调查应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实地调查与工程地质测绘为王。 11.3.2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塌陷区和采空区地形、地质、水文、变形或开采资料等。 11.3.2.1针对岩溶塌陷,应尽量全面而详实地收集有关岩溶塌陷形成、发展和成灾的区域背景资 料以及附近的各项有关资料,包括:地形图、航卫片;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资料;地下水长期观 测的动态资料;气候和水文资料;已有的塌陷坑分布及已有的防治资料;人类工程与经济活动资 料等。 11.3.2.2针对采空塌陷,应充分收集矿山地质资料和矿山开采情况资料。包括:矿层的分布、层 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的上覆岩层的岩性、构造等;矿层开采范围、深度、厚度、时间、方法 和顶板管理方法,巷道位置、大小以及采空区的塌落、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情况;矿山的开采边界 工作面推进方向;采空区附近的抽水和排水情况等。 11.3.3工程地质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塌陷和采空区地质背景、变形特征和诱发因素等。 11.3.3.1测绘比例尺1:1000~1:10000,实测地质体的最小宽度一般应为相应图上的2mm,对 于重要的地质现象可放大表示。 11.3.3.2工程地质测量主要任务是查明塌陷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塌陷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11.3.3.3工程地质测量范围应包括地面塌陷现象分布及影响的全部区域,以及陷发生的动力因 素影响的范围 11.3.3.4工程地质测量路线宜采用穿越法,对重要地质现象可辅以追索法。在露头不良的平坦地 区可采用网格布点法。 11.3.3.5工程地质测量应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头,对岩溶塌陷点、岩溶泉、地下河出口以

    及采空塌陷点、矿井口(主井、副井、风井)、抽水井、排水坑道等位置进行调查。

    12应急处置与防治建议

    12.1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

    T/CAGHP030—2018

    12.1.1承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专业地质队伍,应结合应急调查、评价结果,对还存在险情隐 患或可能伴随着次生灾害的灾害点,及时协助地方政府按地质灾害点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防灾预案)。 12.1.2按地质灾害点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当明确突发地质灾害所处的位置(行政区位置 和地理坐标)、类型、规模、主要特征、触发因素和临灾特征等,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进行危险性 评估,提出具体的监测方案、预防意见、预防措施等防治对策建议

    12.3.1承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专业地质队伍,应结合应急调查、评价结果,除提出应急处置 建议外,进一步根据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危害程度、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提出全面的地质 灾害防治对策及建议,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3.2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及建议应遵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结合地方政府的需求和 发展规划,经济可行,针对性强

    13.1.1应急调查成果应包括应急调查报告、图件和其他附件。

    抗震标准规范范本13.1.1应急调查成果应包括应急调查报告、图件和其他附件。 13.1.2应急调查成果编制应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13.1.3应急调查成果应以纸质和数字两种形式表示内容须二致

    13.2应急调查报告编制

    13.2.1应急调查报告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全面反映应急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

    T/CAGHP030—2018 13.2.2应急调查报告应做到内容简明扼要,要素齐全,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建议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强。 13.2.3应急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和主要内容可参照附录F执行。 13.3附图附件编制 13.3.1 应急调查附图附件根据不同灾害类型、规模和应急调查技术方法存在差异。 13.3.2附图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部面图、实际材料图、遥感影像图或无人机航拍 图等。 13.3.3应 应急调查附图宜根据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等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合适的比例尺进行 编制。 13.3.4图件内容、要素应齐全、规范,内容清晰,能直观反映突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周界、灾害体 变形特征、运动运移路径、危害和威胁对象、危险区和影响区范围以及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等地质环境条件。 13.3.5附件主要包括勘查报告、防灾预案表、现场影像资料、日报、简报、防灾预案表和现场收发的 文件资料等。

    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T/CAGHP030—2018

    应急调查报告应做到内容简明要,要素齐全,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建议针对性 作性强。 3应急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和主要内容可参照附录F执行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资料归档应参照科技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归档内容主要包括报告及附图附件、日报、简报、野外调表(记录本)、防灾预案建议表、照片

    ....
  • 相关专题: 地质灾害  
专题: 矿产标准 |抽样标准 |水利图纸、图集 |食用盐标准 |路桥施工组织设计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