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184-2019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

  • DB36/T 1184-2019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20.5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2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1防洪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山丘区防洪还应预防山洪、泥右流,坚持防治并 1.2易形成洪涝的村庄应完善排涝系统,选择适宜的排涝措施。 1.3建立防洪应急预案,且能发挥防灾减灾作用

    DB36/T 11842019

    5.2.1防洪工程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可参照GB50201相关规定执行,村庄防洪标准应达到所处河流 的防洪标准。 5.2.2排涝工程应充分利用村庄现有河道、沟渠将洪水排入承泄区。利用现有水面、洼地滞蓄洪水水库标准规范范本,统 筹建设截、排、蓄等工程综合治理。 5.2.3防洪排涝工程的措施设计要求可参照GB50286、GB51018、GB/T16453.4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5.2.1防洪工程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可参照GB50201相关规定执行,村庄防洪标准应达到所处河流 的防洪标准。 5.2.2排涝工程应充分利用村庄现有河道、沟渠将洪水排入承泄区。利用现有水面、洼地滞蓄洪水,统 筹建设截、排、蓄等工程综合治理, 5.2.3防洪排涝工程的措施设计要求可参照GB50286、GB51018、GB/T16453.4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5.3.1应建立村级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三区”(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划分、制定安全转移 方案、抢险救灾流程以及相应机构职责,宜做好宣传警示工作。 5.3.2应根据洪水特性和防洪保护区实际需求进行防洪预警系统设计。 5.3.3防洪预警系统应包括江河洪水、内涝、雨水排水、山洪预警等。

    3.1.1应以村庄发展规划为依据,与水资源规划相协调,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生活用水与农业用 水、工业用水的关系,确保优先供应生活用水。 6.1.2饮用水源地应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置保护措施。 6.1.3供水工程应具有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5.2.1水源地应确保取水量、水质可靠、便于防护。当选用地下水源时,取水量必须低于充许开采的水 量;当选用地表水源时,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和枯水位保证率不应低于90% 5.2.2水源地应划定保护区,保护区划定可参照HJ338执行,并采取相应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6.2.3生活饮用水水源采用地表水应符合GB3838要求,采用地下水应符合GB/T14848要求,

    6.3.1供水工程可选择集中式供水工程或分散式供水工程。集中式供水系统适用于水源集中、水量充沛, 居民点集中、距城镇较近区域;分散式供水系统适用于水源分散、水量较小,居民点分散、距城镇较远 平 区域。 6.3.2供水水质应按照GB5749要求执行。

    7. 1. 1 一般规定

    DB36/T11842019

    7.1.1.1应根据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集聚程度、地形地貌、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 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模式。 7.1.1.2污水治理应采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 7.1.1.3采用雨污分流方式,建设和完善雨污收集系统,排水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7.1.2污水处理 7.1.2.1集中式污水处理包括污水处理厂(站)、大型人工湿地等,人工湿地须充分利用现有沟渠、水 塘,并铺设防渗系统。适用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联村或单村, 7.1.2.2分散式污水处理包括小型人工湿地、氧化塘、净化槽等,可与化粪池、沼气池等配套建设。适 用于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生活污水为主的单户或多户。 7.1.2.3污水处理工艺可参照GB/T37071、CJJ/T54、HJ574、HJ2005、HJ2031等相关标准。 7.1.2.4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按照HJ497附录A执行。 7.1.3污水排放 7.1.3.1生活污水排放应符合DB36/1102的有关规定,用于农田灌溉应符合GB5084的有关规定。 7.1.3.2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废水排放应符合GB18596等有关规定,

    7. 2. 1 一般规定

    7.2.1.1应纳入农业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与建设。 7.2.1.2应从源头至末端实施全过程控制,减少进入受纳水体的污染物。 7.2.1.3应集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等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提升治理效果。

    7.2. 2 源头控制

    7.2. 3 过程阻控

    7.2.3.1合理布设坡面水系(排灌沟渠、沉沙池、蓄水池等)、植生工程(植物篱、植物缓冲带、生态 沟等)等水土保持措施,具体设计可参照GB51018、SL657、DB36/T1047、DB36/T1067.1、DB36门 1067.2、环办(2014)111号附件6等执行。

    DB36/T 11842019

    7.2.3.2水土保持雨水集蓄工程技术(集雨异地灌溉模式和集雨自灌模式)是坡地农业利用植生工程、 坡面水系、节水灌溉等拦截面源污染的有力措施。具体技术措施及要点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一技术措施:集雨系统的乔灌草植物优化配置、前后沟+梯壁植草+梯田/反坡台地等措施;引 水系统的生态路沟、草沟、草路、坎下沟、水平竹节沟等措施;蓄水系统的埋入式蓄水池、沉沙池和山 塘等措施;灌排系统的排灌沟渠、节水灌溉等措施。 一一技术要点:集水系统一般选择海拔相对较高的乔灌草植物优化配置区为异地灌溉模式的集雨 面,海拔相对较低的梯田/反坡台地为自灌模式的集雨面;引水系统选择生态路沟、草路、草沟作为集 雨异地灌溉模式的引水沟,梯由/反坡台地的坎下沟水平竹节沟作为集雨自灌模式的引水沟

    7. 2. 4 末端净化

    农业面源污染物经源头、过程阻控拦截后进入河道、山塘湖库前,还可采用前置库技术、生态排水 系统滞留拦截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进行末端强化净化与资源化处理。相关设计可参照HJ2005、DB36/T 1047、环办【2014)111号附件6等相关标准执行

    7. 3. 1 一般规定

    7.3.1.1应保障使用功能,满足村庄生产、生活及防洪排涝灌溉的需要,严禁填理侵占。 7.3.1.2应根据自然条件、环境要求、产业状况及现有水体容量、水质现状等调整和优化使用功能。 7.3.1.3应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出发,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村庄绿化,采用乡土树草 种,绿化美化彩化岸线,净化水体水质,

    防护型式有种草(草皮)防护、格宾网生态防护、植生砼预制砌块防护、生态袋防护、才 山石护岸、块石挡墙护岸、石笼护岸、植物纤维毯护岸、土工格室护岸等,可参照GB50286、环 111号附件5、赣高标准农田组字(2017)5号及相关成功案例设计执行。

    净化技术有原位净化技术、异位净化技术,相关设计可参照环办(2014)111号附件5相 0

    7.3.5.1绿化品种选择以体现地域性植被景观的乡土树草种为主,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相结合。 7.3.5.2河岸绿化选择耐水湿、固岸(堤)护坡的树草种;村旁绿化选择生长快、干形好、冠幅浓密的 诊贵树种;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冠大浓密、树干通直、养护便利的树种;农田防护林选择防护性强、 对干通直、树冠窄、少威胁地的树种;山地绿化采用乡土珍贵、优良经济的树草种;生产绿化选择对环 竟改善和村民生活有益的树草种。设计可参照GB/T15776、LY/T2645相关标准执行。 7.3.5.3古树名木采取设置维护栏和砌石等方法进行保护,并设标志牌。

    DB36/T11842019

    8.1.1遵循经济、适用、安全和环保的原则,整治村庄公共环境。 8.1.2制定相关村规民约,提升村民节水护水爱水意识。 3.1.3结合地域、民风、民俗营造村庄水文化,保存历史文化风貌,彰显地域特色

    蝶阀标准8. 2. 1 水文化设施

    8.2.1.1新建民生水利文化。新建水利工程在满足水利需求的基础上,应将当地文化元素融人水利规划 和工程设计中,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及民俗风情, 8.2.1.2现有水利增设文化配套设施。应挖掘现有水利建筑的时代背景、人文历史及地方民风民俗,增 加文化配套设施,以丰富现有水利工程的文化环境和艺术美感。

    8. 2. 2 水文化宣传

    8.2.2.1制定水文化宣传机制,配备水文化宣传员。 8.2.2.2设置水文化宣传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增加媒体报道,凝练宣传标语。 8.2.3水文化活动 8.2.3.1可利用基层各类水利设施,大力开展水文化知识普及与教育。 8.2.3.2结合水周、水法宣贯、传统佳节等开展水文化主题活动,定期评选“节水、护水、爱水”方面的 模范家庭或标兵、能手等

    8.2.3 水文化活动

    设备标准8.3.3公共活动场所整治

    根据村民需要,选择位置合理,靠近水体周边的开阔地带,保留现有场地周边的高大乔木及景观良 好的成片树林,结合水文化主题建设村民集中的活动场所,可与晒场、小型运动场地及避灾疏散场地等 合并设置,提高综合使用功能

    ....
  • 相关专题: 文明村  

相关下载

专题: 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 |路桥设计、计算 |蝶阀标准 |肉制品标准 |医院建设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