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118-2020 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

  • GBZ 118-2020 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72.6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4-25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Z 118-2020 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

    5.1.15距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防护容器外表面5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应超过25μSv/h,100cm处 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应超过2.5uSv/h。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贮存运输容器外表面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源 库内地面及台面的放射性污染,α放射性物质不应超过0.4Bq/cm,β放射性物质不应超过4Bq/cm。 5.1.16源库内放射源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贮源坑(池)防护盖表面(或贮源箱表面)30cm处周围剂 量当量率不应超过100μSv/h。污物桶和放射性废物贮存设施表面30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应超过25 uSv/h。

    5.2运输及测并现场的放射防护要求

    5.2.1放射性核素外部运输时,其放射性包装和运输工具应符合GB11806的规定。运源车应配备随 车放射检测仪器及随车记录,随车记录应有所运放射源编码、核素种类、出厂活度、出厂时间、装车及 卸车时间、装车及卸车检测记录、运输及驻留记录等信息。 5.2.2运源车内外由中子、射线及物致辐射导致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之和不应大于表2的控制值

    无损检测标准规范范本GBZ 1182020

    表2运源车内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值

    银用适源车年运达放射源时间不应超过50h 当兼用运源车驾驶员的年个人剂量得到严格控制时,周围剂量当量率可以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其2

    2.3进行放射源操作时应根据放射源活度,采取操作距离、操作时间和防护屏蔽等措施,以保 人员所受剂量控制在可以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可使用监控设施全过程记录放射源的操作 核实放射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放射源时间。放射源回收后应使用仪器检测确认源罐中是否具有放

    5.2.4搬运或传递放射源的工具应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并使放射源与人体间保持适当的

    距离,不应徒手操作放射源。无机械化操作时,根据源的不同活度,应使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工具: a)大于等于185GBq(5Ci)的中子源和大于等于18.5GBq(0.5Ci)的源,操作工具柄长不 小于100cm; b)小于185GBq的中子源和小于18.5GBq的源,操作工具柄长不小于50cm。 5.2.5室外操作放射源时应设置控制区,在控制区边界上设置警戒线和警告标志(或采取警告措施),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边界以内的操作区域。使用刻度源对测井仪器进行刻度时,宜在源库所在地的围墙内 进行,如需在场外进行刻度应设置控制区,控制区边界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应超过2.5μSv/h。 5.2.6进行更换放射源外壳、密封圈或盘根等特殊操作时,应有专用操作工具和防护屏蔽等设备,防 护屏蔽靠人体一侧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1mSv/h。应先使用模拟源进行熟练操作后再对真源进行操 作。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报警设备,轮流操作,减少操作时间。 5.2.7放射性示踪测井中释放放射性示踪剂应采用井下释放方式,将装有示踪剂的井下释放器随同测 并仪一起送入井下一定深度处,由井上控制、在井下释放放射性示踪剂。采用井口释放方式时,应先将 示踪剂封装于易在井内破碎或裂解的容器或包装内,施行一次性投入井口的方法;禁止使用直接向井口 内倾倒示踪剂的方法, 5.2.8释放放射性示踪剂前,应经过认真检查井口各闸门、井管压力与水流量正常,井管与套管通畅, 井口丝堵与防喷盒结构严密后,按照操作规程释放示踪剂,防止含放射性示踪剂的井水由井口回喷,污 染井场与环境。 5.2.9释放器出井后应置于密封袋中,由供货厂家回收或返回实验室在专用清洗池中清洗,清洗液应 作为放射性废液处理。 5.2.10放射源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测井现场应设置控制区,控制区边界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 志及警戒线。 5.2.11中子发生器应从井口进入地平面10m以下后方可发射中子。中子发生器回收时,应在地平面 10m以下关闭,中子发生器出井后应由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擦拭清理,回运过程中距离人员应大于1m。

    6放射性废物的处置要求

    6.1退役放射源、放射性液体和固体废物应按GB14500的规定执行。

    6.1退役放射源、放射性液体和固体废物应按GB14500的规定执行。 6.2低放射性废液的排放按照GB18871的规定执行。

    GBZ 1182020

    桶内收集或放入贮存设施内暂存。 6.4实验剩余放射性溶液和高浓度的容器涮洗液等不能排放的废液,按半衰期长短分别收集在专用收 集容器内,可作为放射性废物在贮存设施中封存。 6.5未用或剩余放射性示踪剂(或连同释放器)以及放射性废物应带回实验室处理。 6.6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处理原则与应急措施参照附录A进行

    7油气田测井的放射防护检测要求

    7.1测并用放射源的放射防护检测要求

    a) 源库及测井现场辐射场周围剂量当量率; b 放射源的泄漏检测; C 放射源源罐表面、操作工具和下井仪器的放射性污染检测; 源罐与防护屏蔽等的防护效果; e) 源库内贮源坑(池)与贮源箱屏蔽效果,源库屏蔽墙外周围剂量当量率; 运源车内、外周围剂量当量率; g 装、卸源操作工具的长度和机械性能。 其中d)、e)、f)的检测应采用经过检定校准的合适仪器现场选点检测,检测点的选择应视具体 工作情况而定 7.1.2投入测并使用后的检测

    7.1. 2 投入测并使用后的检测

    对7. 1. 1中a)、d)、e)、f)项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测:b)、c

    表3放射源泄漏检测要求

    遇到下列情况之 项检测:

    更换放射源的外壳或密封圈等特殊操作后; 放射源坠落井内或丢失、被盗后收回后; 由于各种原因怀疑放射源有损伤时。 发现贮源罐或防护屏蔽明显变形或怀疑其内部结构有变化时,应加做7.1.1中d)项检测。 7.1.3放射源的泄漏检测及放射源罐表面、操作工具和下井仪器的放射性污染检测方法参见附录B.

    .1新建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下列项目检测: a)所有放射性核素的容器及其外包装,贮存和运输设备,外照射周围剂量当量率和表面放射性污 染; b)实验室操作前、后,工作场所外照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和表面污染:

    GBZ 1182020

    c)实验与测并操作人员工作结束离开实验室或现场时,其裸露皮肤、工作服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放 射性污染: d 源库内贮原坑(池)与贮源箱屏蔽效果,源库屏蔽墙外周围剂量当量率;

    7.2.2投入使用后的检测

    7.3测并用中子发生器的放射防护检测要求

    7.3.1新中子发生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下列项

    a)刻度及测井辐射场周围剂量当量率; b)中子管工作结束后活化产物外照射周围剂量当量率。 7.3.2投入使用后的检测: 对7.3.1中a)项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测:7.3.1中b)项每次工作完成后均应进行。

    高3.2投入使用后的检

    对7.3.1中a)项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测:7.3.1中b)项每次工作完成后均应进行。

    7. 4 个人剂量监测

    7.4.1个人剂量监测应按照GBZ128的要求进行,单纯使用?放射源的油气田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可仅 进行光子个人剂量计监测,对于可能使用中子源或中子发生器的油气田测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应 能同时满足对射线和中子剂量监测。 7.4.2新型放射源、新型测井设备或测井新工艺投入测井使用前,应对测井全过程操作人员的累积剂 量进行评估。

    油气田测并时如果出现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按照如下原则处理: a)尽早采取去污措施; b)配制合适的去污试剂; c)选择合理的去污方法,防止交叉污染和扩大污染; d)正确处理废物、废液; e)穿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f)详细记录事故过程和处理情况,档案妥善保管。

    A. 2. 1一般污染事故

    GBZ 118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处理原则与应急措施

    A.2.1.1液态放射性物质的酒、漏,可用吸液球或吸水纸吸十,粉末状放射性物质的撒落,可用胶布 粘贴或湿抹布清除,然后用温水仔细清洗。为防止污染的扩散,去污程序应先从污染轻的区域渐向污染 重的部位。 A.2.1.2如经反复清洗效果不明显时,可根据放射性核素的化学性质和污染表面的性质,选用有效的 去污剂进一步去污,

    A.2.2严重污染事故

    A.2.2.1立即通知在场的其他人员,同时迅速标出污染范围,防止其他人员进入污染区。 A.2.2.2当皮肤或伤口受到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清洗;当眼睛受到污染时,应立即用水冲洗;如果放 射性物质有可能进入体内时,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必要时及时采取急救促排措施。 A.2.2.3污染区的人员经采取减少危害和防止污染扩散的必要措施后,要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将其留在 污染区,立即离开此区。 A.2.2.4事故发生后,应尽快通知防护负责人和主管人员,并立即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防护人 员应迅速提出全面处理事故的方案,并协助主管人员组织实施。污染区经去污、检测后,经防护人员批 准方可重新工作。 225送显

    A.3常用的去污试剂和方法

    去污试剂和方法见表A.

    GBZ 1182020

    表A.1常用的去污试剂和方法

    3.1表面污染的检测方法

    GBZ 1182020

    验货标准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放射源的表面污染和泄漏检测方法

    用高度吸湿性的软质材料(如滤纸或棉花),沾上不腐蚀包壳表面材料而又能去除放射性污染的液 体,擦拭整个源的表面,测量擦拭材料上的放射性活度。当放射性活度小于200Bq时,可视为源表面无 污染。

    B. 1. 2 浸泡法

    将源浸没在一种不腐蚀源表面而又能去除放射性污染的液体(如水或低浓度的洗涤剂、螯合剂)中, 在(50±5)°℃C下保持4h,取出源,测量液体中的总放射性。如果放射性活度小于200Bq,则可视为 源表面无污染。

    B. 2. 3 干式擦法

    将源预先放在超声洗涤器内瓦楞纸箱标准,用非腐蚀性液体如三氯乙烯或乙二胺四乙酸(EDTA)清洗10min, 用水洗净后再用丙酮冲洗,放置至干。用软质材料(如滤纸或棉花)擦拭源表面,测量擦试物上的放射 性活度,如果小于200Bq,则过7d后再擦拭源表面,并测量擦拭物上的放射性活度,如果放射性活度 仍小于200Bq,则源可视为不漏

    GBZ 1182020

    L1]IAEATRAININGCOURSESERIES4O.RadiationProtection andtheManagementofRadioactive Waste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VIENNA,2010

    ....
  • 相关专题: 油气田  
专题: 项目管理和论文 |硬度标准 |土壤标准 |焊接钢管标准 |不锈钢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