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029-2019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

  • DBJ50/T-029-2019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3.6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7-3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2.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划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

    数、直接威胁建(构)筑物等其它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小按表3.2.2进行划分。

    接威胁建(构)筑物等其它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3项中有1项首先满足某较高等级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划为该等级。当地

    质灾害只有间接威胁对象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定为三级; 2建(构)筑物等其它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根据重庆市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 查规范》DB50/T143确定; 3危岩带、塌岸和不稳定斜坡防治工程等级可根据各段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对象 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小的差异分段划分 3.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一般要求 3.3.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采用的暴雨和洪水重现期,除泥 石流防治工程外,一级为50年,二、三级为20年。 3.3.2位于水库区或江河岸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考 虑水位变化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3.3.3危岩治理工程和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区的滑坡、滑移型 岸坡和滑移型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设计应考虑地震作用。采用 刚体极限平衡法或静力数值计算法计算稳定性和支挡力时,危岩 体、滑体、计算条块或计算单元的地震作用可简化为一个作用于 其重心处、指向坡外(滑动、倾倒方向)的水平静力,其值应按下式 计算:

    水电站标准规范范本1异: Qe = s(G+G,) Qei = εl(G; +G) 式中:Q 危岩体、滑体地震力(kN,kN/m)

    Qei 第i计算条块或计算单元地震力(kN/m); 一水平地震系数;6度区危岩体取0.05;7度区危岩体 取0.10,滑坡、滑移型岸坡和滑移型不稳定斜坡取0.025; 危岩体、滑体自重(kN,kN/m); i计算条块或计算单元自重(kN/m); 危岩体、滑体上附加竖向荷载(kN,kN/m); Gbi 第i计算条块或计算单元上附加竖向荷载(kN/m)

    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杆承载力验算、抗滑桩地基水平承载力验算、挡墙、支 撑柱(墙)和拦渣坝地基竖向承载力验算时,荷载效应采用标准组 合,相应抗力采用锚杆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抗滑桩地基水平极限 承载力标准值、挡墙、支撑柱(墙)和拦渣坝地基竖向极限承载力 标准值与相应安全系数之比; 2致灾地质体稳定性计算和重力式挡墙、拦渣坝稳定性验 算时,荷载效应采用标准组合; 3除确定锚杆锚筋锚固长度与锚筋截面面积执行本条第1 款外,确定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内力及配筋时,荷载效应采用基本 组合(其中,荷载分项系数对滑坡、危岩滑移型岸坡和滑移型不 稳定斜坡支挡结构岩土荷载取1.对其它荷载取1.35),相应抗 力采用设计值;结构重要性系数对滑坡、危岩、滑移型岸坡和滑移 型不稳定斜坡支挡结构取1.0,对其它结构根据防治工程等级确 定,一级取 1.1,二、三级取 1.Q; 4计算锚杆变形、结构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地基变形时, 荷载效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准永久组合,不计人风荷载和 地震作用; 5结构抗裂计算时,荷载效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标 准组合,且对永久工程考虑长期作用影响。 3.3.6地质灾害防治卫程设计应考虑后期维护的要求和施工中 不利工况下地质体稳定性变化带来的影响。 3.3.7 /地质炙害防治工程设计应对设计范围内新建工程提出限 制性要求

    3.3.8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形成的挖方斜坡和填方斜坡

    性应满足要求,挖方斜坡坡率还不应大于坡率充许值。当挖方余 坡与填方斜坡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或挖方斜坡坡率大于坡率允许

    直时,应采取支挡措施。挖方斜坡与填方斜坡稳定安全系数以及 挖方斜坡坡率充许值应根据本标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 范》(DB50/T143)的规定确定

    3.4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设计 3.4.1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设计应根据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和设计 任务要求,结合工程经验和现场条件,构建设计框架,并对设计效 果进行评价。 3.4.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设计应考虑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形成 机制、稳定性、影响因素、地质条件、场地建(构)筑物、施工条件、 材料来源等因素,采用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3.4.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设计应进行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的方 案比选。 3.4.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案设计应进行多种治理方案的技术 经济比选。 3.4.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方案可选用削方减载、回填压脚、重力 式挡墙、抗滑桩、锚固、封闭裂缝截排水、生物防护等措施,并可 做下列选择: 1对推移式滑坡,可选用削方减载、抗滑支挡工程; 2对牵引式滑坡可选用回填压脚、抗滑支挡工程; 3对滑坡推力较小的滑坡,可选用重力式挡墙工程; 4 对浅层、中厚层的岩质滑坡及中厚层的土质滑坡,可选用 抗滑桩大程; /对岩质滑坡、碎块石土质滑坡和密实土质滑坡,可选用锚 固工程; 6对滑体在较厚、滑床为岩质的滑坡,可采用锚拉桩工程。

    措施,并可做下列选择: 1对规模小的危岩体,可选用清除工程; 2对滑移式危岩,根据危岩体的规模、完整性及稳定状态: 可选用锚固、抗滑桩等工程; 3对倾倒式危岩,根据受力条件不同,可选用排水、锚固 工程; 4对坠落式危岩,根据悬空条件的不同,可选用锚固、支撑 工程; 5对破碎的危岩带,可选用清除、肋锚/关动防护网工程; 6危岩治理难度较大且具备设置落石槽、拦石墙、棚洞、被 动防护网条件时,可在危岩与保护对象之间可选用落石槽、拦石 墙、棚洞、被动防护网工程。 3.4.7泥石流防治宜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治理(包括拦挡、固 床、护岸、排导槽、渡槽、截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可做 下列选择: 1形成区可采用恢复植被、建造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 林、设置坡面截水沟、沟谷区的谷坊群、导流堤、护岸工程等措施; 2流通区可采用导流、护岸、护底、清障等措施,有条件的地 区采用拦渣坝、停淤场,导流堤/护岸等措施; 3堆积区视地形条件可采用停淤场、排导槽工程等措施; 4对规模巨、势能大的泥石流,可采取防撞墩、平面绕避 改道、立面绕避(渡槽、隧道、桥梁)等避让或防冲措施。 3.4.8塌岸防治工程可选用重力式挡墙、抗滑桩、格构、斜坡式 护岸、直立式护岸、截排水、生物防护等措施,并可做下列选择: 1/岸坡下伏完整基岩埋深较浅时,可选用挡土墙、直立式护 岸工程; 2对土层较厚且坡度缓的岸坡,可选用格构、斜坡式护岸、 生物防护等工程;

    4对下滑力天、有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岸坡,可选用抗滑桩 工程。

    工程。 3.4.9不稳定斜坡防治工程可选用削方、重力式挡墙、抗滑桩、 1对剥落型斜坡,可选用清坡结合喷射混凝土 格构喷锚 格构锚等坡面防护措施; 2对溜滑型斜坡,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岩土性质、坡面变形 成因等因素,可选用截排水、清除、浆砌片(块石)骨架、混凝土骨 架、实体墙等措施; 3对滑移型斜坡,根据斜坡岩土体特征、滑面性质及稳定状 态,可选用抗滑桩、格构、锚固等措施 3.4.10地面塌陷防治工程可选用回填、灌注充填、截排水、防护 栏等措施,并可做下列选择: 1对埋藏较深的土洞、溶洞,可选用灌注充填、桩穿越、梁或 板跨越等措施; 2对埋藏较浅的土洞或较浅的塌陷坑,可采用回填处理; 3对地表水径流方I起的塌陷,可选用地表水分流、疏导、截 流、防渗、堵漏等预防猎施; 4对地下水抽排引起的塌陷,可采取人工回灌恢复地下水 位、停止抽排等预防措施; 5对未有效治理的塌陷坑,可在塌陷坑周边设置安全防 护栏。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程设计

    3.5.1 当突发性地质灾害灾(险)情发生后需实施应急抢险工程 时,应在应急调(勘)查的基础上进行应急抢险工程设计;当地质 害险情特别危急时,可通过专家现场会商确定应急抢险方案, 由设计单位编制相应施工简图,施工简图可直接用于应急抢险

    顾后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需要: 1 能保证抢险救援人员安全; 2 能快速完成施工; 3 能有效降低险情。 3.5.3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施工简图应满足下列要 1 有明确的工程布置图: 2 有明确的施工图说明: 3 有明确的工程量; 4对于滑坡、滑移型岸坡及滑移型不稳定斜坡,取稳定安全 系数为1.10进行工程量估算。

    3.5.4各类地质灾害应急扌

    表3.5.4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措施

    地质灾害类型 应急抢险措施 封闭裂缝、削方减载、回填压脚、截排水、 滑坡、滑移型岸坡和滑移型不稳定斜圾 设置微型桩 危岩 清除、拦挡、支撑、防护、封闭裂缝、排水 泥石流 拦渣网拦挡、石笼护岸、设置排导槽、截排水 地面塌陷 设置防护栏、回填、灌注充填 3. 5. 5 应急抢险措施实施完成后,设计单位应当对施工效果进 行评价,必要时可进行勘查和监测。经核算工程安全度和耐久性 不满足要求时.应开展下一步防治工程。 3.5.6 抢险设计置符 本标准其它相关章节的规定。

    4滑坡治理工程设计4.1一般规定4. 1. 1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工况应包括表4.1.1所列工况中各种滑坡稳定性不满足要求的工况,相应工况的荷载组合应符合表4.1.1的规定。表4.1.1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计算工况设置及荷载组合滑坡涉工况荷载组合水状态般工况暴雨工况自重←地表荷载十地下水压力不涉水校核工况暴雨十地震工况暴雨工况的荷载组合十地震力自重地表荷载十地下水压力十河暴雨工况(库)水压力对库岸滑坡,自重十地表荷载十与坝前正常水位对应的当地洪水位状态下地下暴雨千高水位工况水压力十库水压力;对河岸滑坡,自重十地表荷载十洪水位状态下地下水压力十般工况河水压力涉水对库岸滑坡,自重十地表荷载十与坝前正常蓄水位对应的当地洪水位降至与坝前死水位对应的当地汛期最低水位状态暴雨+水位降工况下地下水压力十库水压力;对河岸滑坡,自重十地表荷载十洪水位降至汛期最低水位状态下地下水压力十河水压力暴雨十地震工况暴雨工况的荷载组合十地震力校核工况暴雨十高水位十地震工况暴雨十高水位工况的荷载组合十地震力暴雨十水位降十地震工况暴雨十水位降工况的荷载组合十地震力4. 1. 2滑坡稳定安全系数应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等级按表4.1.214

    表4.1.2滑坡稳定安全系数F

    注:1除体积 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少于1亿元时,稳定安全系数取1.30; 受直接威胁人 数少于50人且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少于250万元时,稳定安全系数取1. 10;其它情况下,稳定安全系数根据受直接威胁人数利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通过线性内插确定。 2对体积为500×104m3以上的滑坡,滑坡稳定 定安全系数取值应做专门论证。 4.1.3按本章第4.2节计算的作用在滑坡支挡结构上的岩土荷 载应视为荷载标准值。 4.1.4 滑面深度不同时,滑坡支挡结构设计应同时考虑作用在 支挡结构上的相应岩土荷载大小分布范围和作用点位置的 不同。 4.1.5当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涉及地形和地表荷载的改变且这种 改变可能造成新的致灾地质体时,应进行相应稳定性分析。当稳 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治理 4.1.6滑坡支挡结构位置宜选在滑面较平缓、滑床岩土体强度 较高、滑体厚度较小且不会产生越顶滑动的地段。 4.1.7滑坡支挡结构级数与位置应根据地质情况和变形控制的 差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滑坡沿滑动方向的地质情况 变化大时,多级支挡结构级数与位置宜通过数值计算确定。

    4.2.1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应对设计条件下的滑坡稳定

    核,滑坡稳定性计算可采用附录A的方法。当滑坡稳定性不满足 要求时应计算滑坡推力,滑坡推力可采用附录A中的剩余推力计

    算公式进行计算,计算时应将稳定系数替换为稳定安全系数。当 设计有改善滑带土性质的措施时,滑坡稳定性和推力计算应采用 改善后的滑带土强度参数

    4.2.2当支挡力方向与支挡处滑坡推力方向在剖面上平行时

    作用在滑坡支挡结构上的岩土荷载应取支挡处滑坡推力;当支挡 力方向与支挡处滑坡推力方向在剖面上不平行时,作用在滑坡支 挡结构上的岩土荷载应取支挡处滑坡推力与荷载调整系数的乘 积,荷载调整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k一荷载调整系数; 0一支挡处滑面倾角(°),滑面倾向与滑动方向相同时取正 值,滑面倾向与滑动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β一支挡处滑坡推力倾角(°),推力方向指向斜下方时取正 值,指向斜上方时取负值; α一支挡力倾角("),支挡力方向指向斜下方时取正值,指向 斜上方时取负值。 β一支挡处滑面内摩擦角<°)。

    其它挡墙式结构(包括竖向梁起挡墙作用的格构锚固)可取指向 坡内且以墙背法向为基准逆时针旋转墙背摩擦角的方向,对单点 锚固和格构锚固(不包括竖向梁起挡墙作用的格构锚固)可取指 向坡内的锚秆轴向;;支挡力的作用点,对悬臂桩、锚拉桩和重力式 可取在墙背滑体半高处,对单点锚固和格构锚固(不包括竖向梁 起挡墙作用的格构锚固)可取在各锚杆的外端

    小力的京 4.2.5对同一滑面,当多个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 滑坡支挡结构岩土荷载应取不同工况下滑坡支挡结构岩土荷载 的最大值。 4.2.6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滑坡支挡结构岩在荷载时,应 对最下一级支挡结构前方滑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尚其未达到稳定 时,不应考虑支挡结构前方滑体抗力;当其达到稳定时,可适当考 虑支挡结构前方滑体抗力并将其分布视为均布,支挡结构前方滑 体抗力应采用有指向坡外的水平荷载作用时支挡结构前方滑体 稳定性计算方式求出,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指向坡外的水平荷载设在支挡结构与其前方滑体接触 面处; 2选择的滑面包括既有滑面和滑体内部最不利方向的潜在 滑面; 3求出支挡结构前方滑体最小抗滑稳定系数等于滑坡稳定 安全系数时指向坡外的水平荷载,以其反力做支挡结构前方滑体 抗力。 4.2.7滑坡多级支挡结构岩土荷载计算宜考虑滑体与支挡结构 及其地基共同作用。当相邻支挡结构间距大且滑体刚度小时,可 采用各级支挡结构独应承担岩土荷载的方法。 4.2.8滑坡支挡结构岩土荷载计算在本节中未做规定的事项应 符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有关滑坡稳定性 计算的规定。 4.2.9 动而产 生的岩士荷载,还应考虑沿潜在滑面(包括土岩界面、层 面、受岩土体强度控制的潜在滑面)滑动或部分沿既有滑面滑动 部分沿潜在滑面滑动而产生的岩土荷载。计算沿潜在滑面滑动 或部分沿既有滑面滑动部分沿潜在滑面滑动而产生的岩土荷载 应符合本节和本标准第8.4.1条第1~4款的要求

    4.2.5对同一滑面,当多个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 滑坡支挡结构岩土荷载应取不同工况下滑坡支挡结构岩土荷载 的最大值。

    符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有关滑坡稳定性 计算的规定 4.2.9 人滑坡友挡结构岩土荷载计算时,除应考虑沿既有滑面滑 动而产庄的岩士荷载,还应考虑沿潜在滑面(包括土岩界面、层 面、受岩土体强度控制的潜在滑面)滑动或部分沿既有滑面滑动 部分沿潜在滑面滑动而产生的岩土荷载。计算沿潜在滑面滑动 或部分沿既有滑面滑动部分沿潜在滑面滑动而产生的岩土荷载 应符合本节和本标准第8.4.1条第1~4款的要求

    4.2.10当滑坡机制复杂时,滑坡稳定性和支挡结构岩土荷载计 算宜采用以强度参数调整系数定义抗滑稳定系数的数值极限分 折法。

    4.2.10当滑坡机制复杂时,滑坡稳定性和支挡结构岩土荷载计

    4.3悬臂桩 I一般要求 4.3.1悬臂桩的设置,应避免滑体土以桩顶和桩间滑出并不产 层滑动的可能性时,应进行相应稳定性验算。 4.3.2悬臂桩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将桩设置在滑面较平缓及嵌固段地基水平承载力较高的 地段; 2桩的排列方向,与滑坡的滑动方向垂直;桩的间距取桩宽 (或桩径)的3~6倍,滑体强度较高时取较大值,较低时取较 小值。 4.3.3悬臂桩的长度宜小于30m,其滑面以上悬臂长度与截面 高度之比不宜大于6,且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2。桩的嵌固深度 与桩总长之比,在岩质地层中不宜小于1/3;在土质地层中不宜小 于1/2。 4.3.4桩的最小边宽不宜小于1.25m。 悬臂桩设计计算 4.3.5滑动面以下悬臂桩桩身内力,应根据滑动面处的桩截面 弯矩和剪力、地基的弹性抗力计算。桩底支承可采用自由端或铰 支端。滑床为土体或破碎、极破碎岩体时,可根据附录B按“m 法”计算;滑床为完整、较完整或较破碎岩体时,可根据附录C按

    4.3.5滑动面以下悬臂桩桩身内力,应根据滑动面处的桩截面 矩和剪力、地基的弹性抗力计算。桩底支承可采用自由端或铰 端。滑床为土体或破碎、极破碎岩体时,可根据附录B按“m 去”计算;滑床为完整、较完整或较破碎岩体时,可根据附录C按

    4.3.6悬臂桩设计应进行悬臂桩嵌固段地基水平承载力验算, 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悬臂桩嵌固段地基为完整、较完整或较破碎岩体时,采 用下式:

    受结构面控制的岩质或土质地基,其水平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采 用有指向坡外的水平荷载作用时斜坡稳定性计算方式确定,计算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指向坡外的水平荷载设置在桩位处; 2地基破坏面选择符合下列要求: 1)有从桩底通过的破坏面; 2)对土质地基、破碎或极破碎岩质地基,破坏面延伸到 桩后岩土体; 3)对特定结构面可能充当滑面的地基,增加从特定结构 面通过的破坏面; 3根据地基破坏方式和破坏面形态选择稳定性计算公式; 4通过反算求出最小稳定系数等于↓时指向坡外的水平荷 载,以其反力做悬臂桩外侧岩土体对悬臂桩的水平极限抗力标准 值,以该水平极限抗力标准值与相应位置破坏面在桩嵌固面以下 深度之商为地基水平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当对应于该地基水平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破坏面在临桩 处位置距嵌固面较近时,将其视为桩的新嵌固面位置,重新进行 计算; 6桩前自身未稳定的岩土体忽略不计,桩前嵌固面上方自 身稳定的岩土体许人自重;桩前地基岩土体为斜坡且有支挡结构 时,计入既有支挡力。 4.3.9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悬臂桩设计尚应进行由桩前、桩后和 桩下岩土体组成的斜坡稳定性验算: 桩前岩主体外侧临空; /嵌固段地层为土体; 3 桩下地层有软弱下卧层或软弱结构面。 4.3.10悬臂桩的嵌入起点水平位移不宜大于10mm。当悬臂桩 后地面存在建(构)物时,桩顶位移应满足要求

    规定: 1对土质地层中的圆形桩,桩径小于或等于1m时按下式 计算:

    Bp = 0.9(1.5d+0.5) <4. 3

    桩径大于1m时按下式计算,

    2对土质地层中的矩形桩,桩宽小于或等于1m时按下式 计算:

    桩宽大于 1m时按下式计算!

    4.3.14悬臂桩桩前悬臂段临空时,对土质坡和破碎、极破碎 岩质滑坡,应在桩间设置挡板。设计时,除膨胀土、软土外,可考 感拱效应产生的卸荷作用。当挡板设于桩前缘临空侧时,对密实 的填土和无黏性土,挡板荷载可按附录D进行计算。挡板可采用 钢筋混凝土平板或拱(折)板,也可采用其它类型的支挡结构。 4.3.15当挡板与桩采用预埋钢筋或植筋等刚性连接时,挡板应 按悬臂板验算,并应在桩间挡板中间断开设置通长的沉降缝,缝 宽宜为20mm~30mm,缝中应嵌入沥青麻筋沥青木板或其它有 弹性的防水材料。 III悬臂桩构造要求 4.3.16悬臂桩顶标高宜低于桩周地表以下0.5m。 4.3.17悬臂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受力钢筋宜采用 HRB400级、HRB500级。当地下水或环境有侵蚀性时,水泥应 按有关规定选用,耐久性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要求。 4.3.18悬臂桩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净距不应 小于50mm。当用束筋时,每束不应多于3根。配置单排钢筋有 困难时,可设置2排或3排,排间距不应小于150mm。受力钢筋 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当采用单筋配筋且有混凝土护壁时,不应 小于50mm;无混凝土护壁时,不应小于70mm。当束筋采用双筋 或三筋并筋方式配筋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CB50010的规定确定。 4.3.19/悬臂桩桩身内不应采用斜筋抗剪,当剪力较大时,可采 用调整混凝子强度等级或箍筋直径、间距和桩身截面尺寸等措

    4.3.15当挡板与桩采用预埋钢筋或植筋等刚性连接日

    按悬臂板验算,并应在桩间挡板中间断开设置通长的沉降 宽宜为20mm~30mm,缝中应嵌人沥青麻筋沥青木板或其 弹性的防水材料。

    4.3.18悬臂桩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净距

    小于50mm。当用束筋时,每束不应多于3根。配置单排钢筋有 困难时,可设置2排或3排,排间距不应小于150mm。受力钢筋 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当采用单筋配筋且有混凝土护壁时,不应 小于50mm;无混凝土护壁时,不应小于70mm。当束筋采用双筋 或三筋并筋方式配筋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CBSO010的规定确定。 4.3.19/悬臀桩桩身内不应采用斜筋抗剪,当剪力较大时,可采 用调整混凝王强度等级或箍筋直径、间距和桩身截面尺寸等措 施,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要求,

    箍,间距不应大于400mm。采用多肢箍时,最外侧箍筋应按抗扭 封闭箍设置。桩截面大于2m×2.5m时,桩身每隔2m应设置 道直径不小于16mm的封闭加劲箍。 4.3.21悬臂桩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当钢筋直径小于22mm时/相邻钢筋接 头位置应采用焊接接头;当钢筋直径大于或等天22mm时,相邻 钢筋接头位置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相邻钢筋接头位置应错开。 在连接区段长度35d(d为纵向受拉钢筋的较太直径)范围内,钢 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对纵向受拉钢筋接头不应大于50%;对纵向 受压钢筋可不受限制。 4.3.22悬臂桩受拉一侧的纵向爱拉钢筋,其最小配筋率不应小 于0.2%和0.45f./f,中的较大值人f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 计值;f、为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4.3.23悬臂桩两侧及受压边配筋为构造配筋时,其直径不应小 于14mm,间距宜为200mm。 4.3.24当采用竖向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桩时,其计算及构造要求 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规定。 4.3.25位于土层或破碎、极破碎岩层中的人工挖孔悬臂桩桩孔 应设护壁,孔口应设置锁口。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桩身 一致。 IV埋入式悬臂桩 4.3.26埋入式悬臂桩适用于支挡位置处地形平缓、滑体强度较 高、桩前岩体稳定的地段。 滑体厚度。

    4.3.25位于土层或破碎、极破碎岩层中的人工挖孔

    应设护壁,孔口应设置锁口。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桩身 一致。 V 埋入式悬臂桩 4.3.26埋人式悬臂桩适用于支挡位置处地形平缓、滑体强度较 高、桩前岩士体稳定的地段。 4.3.27 对土质滑坡,埋人式悬臂桩的悬臂长度不宜小于0.6倍 滑体厚度。

    4.3.29理入式悬臂桩设计的其它事项应符合本标准第4.3.1 条至第4.3.25条的相关规定。

    4.4预应力锚索 1一般要求 4.4.1岩石强度高且完整性较好的岩质滑坡可采用单点预应力 锚索,其它情况下预应力锚索宜与混凝壬梁/格构、抗滑桩联合使 用。下列情况不宜采用预应力锚索:/ 1水位面以下及水位变动区; 2滑体土为欠固结土或对锚索可能产生较大横向荷载的 地区; 3对锚索具有腐蚀性的环境 4.4.2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应设置在满足锚固要求的稳定地层 内,宜设置于中风化岩层或坚硬、硬塑和密实的土层内。预应力 锚索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下列土层中: 1 有机质土; 2 液限WL大于50%的±层; 3 相对密度小于0.3的砂土或碎石土等松散土层。 4.4.3预应力锚索的注浆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 水泥,需要时可采用抗磷酸盐水泥。 预应力锚索设计计算 4.4.4'预应力锚索应根据滑坡情况、推力大小和作用点进行布 置,其间距宜为/3.0m~6.0m,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5m。顶部第 排锚索锚固体的上覆岩土层厚度,对岩层不宜小于2.0m,对土 层不宜小于4.0m。

    4.4.2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应设置在满足锚固要求的

    4.4.4预应力锚索应根据滑坡情况、推力大小和作用点进行布 置,其间距宜为/3.0m~6.0m,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5m。顶部第 排锚索锚固体的上覆岩土层厚度,对岩层不宜小于2.0m,对土 层不宜小于4.0m。

    4.4.5预应力锚索钢绞线宜采用由7根钢丝捻制的标准型钢纹 线,其材料性能指标应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 选用。

    4.4.5预应力锚索钢绞线宜采用由7根钢丝捻制的标准型钢绞

    4.4.6单个钻孔锚索钢绞线根数、设计荷载

    式中:n一 每孔锚索钢绞线的根数 Nak 锚索轴向拉力标维值(kN); Ap 钢绞线的公称截面面积(mm); fpyk 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N/mm); Kb 锚索钢绞线抗拉安全系数,取1.67。

    一锚索抗拨安全系数,取2.0。

    KNak rnd.f is

    式中:d 钢绞线的等效直径(m): n一一钢绞线的根数; fbk—钢绞线与水泥砂浆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由 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按表4.4.9取值。

    表4.4.9钢筋、钢绞线与水泥砂浆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注:1当采用二根钢筋点焊成束的作法时粘结强度应乘以0.85的折减系数; 2当采用三根钢筋点焊成束的作法时,粘结强度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

    值的0.9倍,锚索预应力锁定值应根据承压坡体的承载力、刚度 及变形允许值、锚索钢绞线材料强度以及支挡结构强度及刚度综 合确定,对坚硬或较硬且完整或较宪整岩体可取锚索轴向拉力设 计值的80%~85%,对其它岩体和土体可取锚索轴向拉力设计值 的60%~80%。锚索的预应力张拉值不宜小于500kN。 I预应力锚索构造要求 应小于/6.不宜大于55倍锚固体直径和10m。锚索自由段长 度不应小50,其中进入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以下的长度不 定,宜为1.2m十1.8m。

    于 0. 3MPa.

    1在锚索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防腐性能和耐久性; 2在规定的工作温度内或张拉过程中不开裂变脆或成为 流体; 3具有化学稳定性和防水性,不与相邻材料发生不良反应; 不对锚索自由段的变形产生限制和不良影响,

    1对无粘结钢绞线制作的预应力锚索,其自由段先采用除 锈、刷沥青船底漆和沥青玻纤布缠裹工层进行防腐蚀处理后再装 入套管中,并在自由段套管两端100mm~200mm长度范围内用 黄油充填,外绕扎工程胶布固定, 2对位于无腐蚀性岩土层内的锚固段,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对位手腐蚀性土层内的锚固段,采取 特殊防腐蚀处理,且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3锚索锚头的锚具经除锈、涂防腐漆三度后采用钢筋网罩、 现浇混凝土封闭,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厚度不小于 4.4.15预应力锚索的锚具应根据锚点设计荷载、钢绞线规格和 根数选用。 4.4.16垫墩宜采用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钢结构。垫墩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垫墩的尺寸应根据锚具型号确定,并 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垫墩面应与锚索垂直,垫墩下部斜 面与格构染,桩表面间的夹角宜为45°~60°。 GB50010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等有关标准 执行。

    4.4.18锚索宜内倾,倾角宜取11°~30°,在锚索与滑面相交处

    4.4.18锚索宜内倾,倾角宜取11°~30°,在锚索与滑面相交处 二者交角不宜大于 45°。

    N 预应力锚索材料要求

    4.4.19预应力锚索应采用低松弛高强钢绞线/并符合《预应力 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要求。预应力锚索所用锚具,应符 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规定 4.4.20 预应力锚索套管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不致损坏; 2 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 3 与水泥浆、水泥砂浆和防腐剂接触,无木良反应。 4.4.21 锚索施工配置的注浆浆液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固化后有一定的粘结性/能宰固地与岩石、混凝土及砂子 粘结; 2浆液固化时收缩性小; 3稳定性好,在常温常压下能较长时间存放;不易改变其基 本性质,不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4对注浆设备、管路、橡胶制品无腐蚀性,易清洗。 4.5格构锚固 一般要求 4.5.1构锚固适用于岩质滑坡、坚硬或硬塑的中浅层土质滑 坡。对软弱在未固结土及岩土体有腐蚀性地段的滑坡不应采用 格构锚固 4.5.2'格构锚固应根据滑坡推力大小和倾角以及坡面情况进行 设置,宜设于坡度较大的滑坡前缘或中前部。 4.5.3根据锚杆是否施加预应力,格构锚固可分为预应力格构

    4.4.19预应力锚索应采用低松弛高强钢绞线/并符合《预应力

    力格构锚固。预应力锚杆的预应力锁定值可根据第4.4.10条的 规定确定。 4.5.4根据施工方式,混凝土格构梁可分为预制混凝土格构梁 和现浇混凝土格构梁。受力较大或采用预应力锚索时宜采用现 浇混凝土格构梁。 4.5.5当格构锚固中的格构起挡墙作用时,格构中的竖向梁(立 柱)基础应嵌入坡脚稳定地层,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应满足要求。 4.5.6非预应力锚杆间距不应小于2m自不宜太于6m预应力 锚索(杆)间距不应小于1.5m。对整体性较妤的岩质滑坡,锚杆 间距宜为4m~6m。当滑体土质较差时,可增设土钉补强,土钉间 距宜为 1m ~2m。 I 设计计算 4.5.7格构锚固中的格构梁截面尺寸应满足强度、刚度和抗裂 要求,格构梁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格构锚固中的格构染满足作为预应力传力结构的 强度要求,其与滑体王的接触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要求;当预应 力锚索(杆)不与格构梁垂直时锚索(杆)的预应力在格构梁底面 的分力应小于格构梁与滑体土之间的摩擦力; 2全粘结锚杆在滑体中的粘结力满足锚固要求时,格构梁 按构造要求设计全粘结锚杆在滑体中的粘结力不满足锚固要求 时,根据剩余轴向拉力标准值和相应格构梁与滑体土接触面积计 算的格构梁与滑体士接触压应力应满足地基承载要求,格构梁的 配筋及构造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有关规定进行 设计; 3除按构造要求设计的格构梁外,锚点变形较小时,格构梁 按以锚杆为刚性支座的连续梁计算;在其它情况下,格构梁按以 锚杆为弹性支座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或按倒梁法计算

    力格构锚固。预应力锚杆的预应力锁定值可根据第4.4.10条的 规定确定。

    4.5.4根据施工方式,混凝土格构梁可分为预制混凝土格

    4.5.7格构锚固中的格构梁截面尺寸应满足强度、刚度和抗裂 要求,格构梁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格构锚固中的格构梁满足作为预应力传力结构的 强度要求,其与滑体王的接触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要求;当预应 力锚索(杆)不与格构梁垂直时,锚索(杆)的预应力在格构梁底面 的分力应小于格构梁与滑体土之间的摩擦力; 2全粘结锚杆在滑体中的粘结力满足锚固要求时,格构梁 按构造要求设计,全粘结锚杆在滑体中的粘结力不满足锚固要求 时,根据剩余轴向拉力标准值和相应格构梁与滑体土接触面积计 算的格构梁与滑体土接触压应力应满足地基承载要求,格构梁的 配筋及构造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进行 设计; 3除按构造要求设计的格构梁外,锚点变形较小时,格构梁 按以锚杆为刚性支座的连续梁计算;在其它情况下,格构梁按以 锚杆为弹性支座的弹

    4.5.8格构锚固中的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a 锚杆水平间距(m); no 列锚杆中的锚杆数量; T一一支挡力方向为锚杆轴向时沿滑坡走向每延来所受 荷载标准值(kN/m)。 4.5.9 格构锚固可采用预应力锚索、预应力螺纹钢筋的锚杆或 普通钢筋的锚杆。预应力螺纹钢筋的直径及强度应按表4.5.9 取值

    4.5.9格构锚固可采用预应力锚索、预应力螺纹钢筋的锚

    普通钢筋的锚杆。预应力螺纹钢筋的直径及强度应按表4. 取值。

    表4.5.9预应力螺纹钢筋的直径及强

    K,Na d.≥2 1000 +?.T πnf

    式中:d。 一 锚杆钢筋的直径(mm); n一一单个锚点的锚杆钢筋根数; 一一锚杆钢材锈蚀速度,取0.04mm/a T一工程设计使用年限(a);其它符号同前 3锚杆的锚固段长度计算按本标准第4. 执行。 III构造设计 4.5.11格构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Q30。钢筋保护层厚 度应根据其环境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等有关规范确定,且不应小30mm 4.5.12锚杆锚固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对受力锚杆不应低于 M30,对构造锚杆不宜低于M25。锚杆杆体在钻孔内的保护层厚 度不应小于25mm。 4.5.13格构锚固的锚杆间距,对土质滑坡宜为2m~4m,对岩质 滑坡宜为3m~6m。 4.5.14非预应力锚杆的锚固长度不宜大于45倍锚杆钻孔直 径,当锚固段为土层时不应小子3m且不宜大于10m,锚固段为岩 层时不应小于3m且木宜大于6.5m。 4.5.15锚杆钢筋伸人格构梁内的长度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4.5.16「格构梁截面尺寸应满足锚索钻孔和锚固的要求。格构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50mm,截面高度不宜小于300mm。格 构梁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取值,且不小于0.20%和0.45f./f的 较大值; 2对构造防护的竖向格构梁和用作连系梁的水平格构梁,

    取 0. 15% 。

    4.5.17格构梁嵌入坡面以下稳定地层的深度宜为1/3~1/

    .5.18格构结构的基础应直于稳地层内,别采用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或桩基础等形式。地基基础不应有使锚杆失效的不利 变形

    4.5.20锚杆定位支架沿锚杆轴线每隔1m3m应设置

    4.5.21非预应力锚杆的自由段应采用除锈、刷沥青船底漆和

    青玻纤布缠裹二层进行防腐蚀处理,自由端外端应埋入

    4.5.22成束钢筋的根数不

    单点锚的锚拉桩,将桩视为下端弹性嵌固于岩质滑床,上 素(杆)视为一弹性支座。桩在外荷载作用下,采用“K法”或

    “m法”对桩锚和地基按弹性协调变形计算,求出各部分内力和位 移。多点锚拉桩计算时可考虑桩、锚固段岩土体及锚杆的相互作 用,桩可简化为受横向约束的弹性地基梁,根据位移变形协调原 理,按“K法”或"m法”计算锚杆拉力及桩身内力和位移。

    m法刘钟 移。多点锚拉桩计算时可考虑桩、锚固段岩土体及锚杆的相互作 用,桩可简化为受横向约束的弹性地基梁,根据位移变形协调原 理,按“K法”或“m法”计算锚杆拉力及桩身内力和位移 4.6.5预应力锚拉桩可按附录E进行设计。 锚拉桩外锚头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4.6.64 1外锚头及其各部分的承载能力,同锚索(杆)最太拉力和 张拉工艺相匹配: 2混凝土垫墩传力均匀,与锚垫板结构协调,垫墩与桩结合 良好,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满足《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要求。 4.6.74 锚拉桩锚固段的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4.4.9和4.4.10 条的有关要求。 4.6.84 锚拉桩桩身设计应满足本标准第A.3节的相关要求。 构造设计 4.6.9 每个锚拉桩上应预留锚孔,锚孔距桩顶距离不应小于 1.0m。 4.6.10 锚拉桩中锚索(杆)构造应满足本标准第4.4节和第4.5 节的要求。 4. 6.11 锚拉桩桩身的配筋应满足本标准第4.3.22条和第4.3 23条的要求 4.7重力式挡墙 1一般要求

    4.6.6锚拉桩外锚头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大的砂土或碎石土;当采用粘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石块并 压实,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85。

    1.7.3重式挡墙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注:地震基本烈度非7度的填方区重力式挡墙按主动土压力 设计且主动土压力作用点取在挡墙高度的下三分点处时,挡墙抗 滑移稳定安全系数取1.3。 前抗力,将由其引起的负值滑动力和负值摩擦力分别计人滑动力 项和摩擦力项。

    玻璃标准规范范本4.7.4重力式挡墙抗倾覆稳定性应按下式验算(图4.7.4)

    氏中:F 倾覆稳定系数; 重力式挡墙中心到墙趾的水平距离(m); 重力式挡墙底面水平投影宽度(m); 重力式挡墙所受岩土荷载作用点到墙鐘的竖直距离 (m); Ft 重力式挡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取1.1。 注:地震基本烈度非7度的填方区重力式挡墙按主动土压力 设计且主动土压力作用点取在挡墙高度的下三分点处时,挡墙抗

    顷覆稳定安全系数取1.6。 埋深大于1m时,对超出1m的部分可按第4.2.6条考虑墙 前抗力,将由其引起的负值倾覆力矩计入倾覆力矩项。

    招标投标4.7.5重力式挡墙基底压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荷载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基底宽度的1/30时,满足下式:

    2 荷载偏心距大于基底宽度的1/30时满足下式: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接地线标准 |体检标准 |路桥管理及其他 |项目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和论文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