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124-2020 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pdf

  • DB14/T 2124-2020  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0-1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措施进行可靠切断的方式,防止系统内 体或液体等有害物质进入有限空间

    5.4.2.1进人有限空间前必须采取通风措施,保持有限空间内空气流通 5.4.2.2有限空间作业过程应采取措施,始终保持有限空间内空气良好流通。 5.4.2.3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5.4.2.4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 5.4.2.5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无毒无害、氧含量合格。 5.4.2.6禁止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清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5.4.3.1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起重机标准规范范本, 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 清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 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 4. 3. 2 清理、清洗有限空间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5.4.4有毒有害物质检

    5.4.4.1气体及有害物质的检测应符合以下要

    5.4.4.2气体及有害物质检测指标应符合以下

    DB14/T21242020

    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申的氧含量应为19.5%~23.5%,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天于23.5%;若 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有报警信号。当必须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符合GB8958 的规定。 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1的规定。 不论是否有焊接、敲击等情形发生,有限空间内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挥发物的浓度都应满足以 下条件: 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5%(体积)。 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体积)。 同时还应考虑用于作业的设备是否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挥发性气体。 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时,不得进入有限空间或应立即停止 有限空间作业并撤离人员。 作业前30分钟,应对有限空间内氧含量和有害物质浓度采样,经分析合格,方可进入有限空 间。如作业中断,再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重新进行氧含量和有毒有害、燃爆物质检测。施工作 业中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5.5.1监护 5.5.1.1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5.5.1.2作业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情。 5.5.1.3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 5.5.1.4进入特别狭小空间作业,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可靠的安全保护绳,安全绳的静拉力应满足 4412.7N(450Kgf)静载荷测试,应无破断。监护人可通过系在作业人员身上的保护绳进行沟通联络。 5.5.2通风 5.5.2.1进入自然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强制通风。 5.5.2.2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氧含 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5.2.3可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 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有限 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管道送风前,应确保风源清洁,进入期间的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 5.5.2.4机械通风可设置局部排风,辅以全面排风。当操作岗位不固定时,则应采用移动式局部排风 或全面排风。 5.5.2.5有限空间的排风口应设置在下部。当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有毒有害物时, 还应在顶部增设排风口,连续通风检测。 5.5.2.6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 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佩戴软管面具时,应仔细检查气 密性,并防止通气管被挤压: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5.5.3.1有限空间内的温度应控制在不对人员产生危害的安全范围内。当有限空间内正常作业温度为 高温或低温时,应当采用安全的方法,缓慢地降温或者升温,使有限空间内部环境温度为常温。 5.5.3.2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进行有效温度、湿度调节的场所,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限和个体防护必须 符合GB/T4200、GB/T14440、GB3869等规范的要求。

    DB14/T21242020

    5.5.4有限空间内设备

    5.5.5防坠落、防滑跌

    有限空间内可能会出现坠落或滑跌的场所,应特别注意有限空间中的工作面(包括残留物、工作 设备)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包括水平管道的下弯管道处以及出现突然落差大于2米处),应设置 客或滑跌的硬件安全防护措施,

    5.5.6防掩埋、防室息

    有限空间内可能会出现存在因固体势塌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掩理或室息的危险;应特别 空间中的工作面(包括残留物、工作物料)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并制定预防掩埋或室息的安全

    5.5.7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种类和风险程度,依据相关防护标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应正确佩戴。鉴 于有限空间环境复杂,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严禁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5.5.8静电防护 5.5.8.1 为防止静电危害, 应按照GB50058及GB15577的相关要求在有限空间内或其周围的设备接 地,并进行检测。 5.5.8.2对产生感应电的高压区域,应按照GB50058及GB15577的相关要求装设不可手动移除的接 地措施。 5.5.9 人员、工具和材料清点 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具、材料。作业结束后应再次核查和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具、 材料,以防作业人员、作业工具和使用剩余的材料遗留在有限空间内。 5.6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 5.6.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光照度。固定照明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宜使 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应符合GB/T3805中有关规定。在潮湿环境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 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5.6.2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的有限空间,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符合GB3836.1中的 有关规定。实现整体电气防爆和防静电措施。 5.6.3进入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金属容器的有限空间时,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 灯具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作业时使用的照明灯具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照明灯具 的带电部位不准外露。 照明灯具使用的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设置在有限空间之外,并与有限空间有效绝缘, 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2,不得放在锅炉、加热器、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地方;绝 缘电阻应不小于2MQ2,并定期检测。 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 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5. 5. 8静电防护

    5.5.8.1为防止静电危害 地,并进行检测。 5.5.8.2对产生感应电的 地措施。

    5.5.9人员、工具和材料清

    5.6电气设备与照明安

    DB14/T21242020

    5.6.4手持电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并有记录,绝缘电阻应符合GB3787中的有关规定。 5.6.5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GB/T13869规定架设和拆除临时用电设施。

    按照机械设备有关规定执行。在有转动、 移动及相对运动类机械设备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防止设 备突然启动的可靠措施;在电气传动设备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预防夹挤、转动 移动等机械伤害:在液压支撑设备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防止液压设备突然泄压的可靠支撑措施。

    6.1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DB14/T21242020

    6.1.1企业应建立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制度应至少明确下列内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 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和分级许可审批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 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有 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标准、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健康体检要求,有限空间安全设施检查要求,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因素检测要求,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程序及要求等。 5.1.2企业应按有限空间作业工种建立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6.2.1治金工贸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许可人、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检 测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2.3企业应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2.4严格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交底工作。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 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告知所有的作业人员,被告知人员要履行书面签字手续。现场负责人应当监 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多个单位在有限空间交叉作业时,各单位必须安排专人进行统一协 周、指挥。属分包的项目,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要同时参加安全交底。7

    6.3.1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

    DB14/T21242020

    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 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安全施工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方可安排人员进入有 限空间作业。 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3.2监护人员的职责

    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 保护的职质, 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 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立即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 救援。 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6.3.3作业人员的职责

    6.3.4审批人员的职责

    6.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见附录E)

    有限空间作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见附录E》

    6.5.1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涉险后,应急救援人员应在做好自身防护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抢救。 应急救援必须遵循“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应优先考虑救援人员不进入在有限空间外进行救援的 措施。救援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应急救援的能力,做到快抢、快救、快送,“三快”的原则,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并按规定佩戴使用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一判断处境、脱离险地。 一采取正确的方法,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护。 一尽快将伤者送就近医疗部门治疗。 6.5.2企业应编制应急敷援预案,各类防护设施和救援物资应配备到位

    DB14/T 21242020

    6.5.3要根据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模式,完善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 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所有相关人员都应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并定期演练。 6.5.4对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和室息性气体或缺氧环境、存在淹溺或掩埋危险的“三类”有 限空间所在的区域或岗位,应全面梳理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监测)仪、氧含量检测仪、通风设备、照明 (作业照明、应急照明)设备、安全带、安全绳、防毒面具等应急救援器材配备情况。缺少的应补充, 存在问题的尽快修复或更换。 6.5.5在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救援之前,应明确监护人与救援人员的联络方法并确保有效。 6.5.6作业现场应备有通风设施、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急救药品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6.5.7应急用品应保证能满足应急救援要求,应放置在作业现场,且指定专人管理和操作。对应急救 援物质的配备要求及检查要求。 6.5.8发生事故时,监护人员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 材后进行应急处置,严禁盲自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6.5.9情况不明时严禁进入有限空间盲目实施救援, 6.5.10 发生事故后,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县(市、区)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等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的管理 7.1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由作业单位负责办理 7.2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所列项目应逐项填写, 安全措施栏应填写具体采取的管控措施。 7.3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应由有限空间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批。 7.4一处有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 一张《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当有限空间工艺条件、作 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的管理

    DB14/T21242020附录A(资料性附录)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表 A.1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编号作业单位所属单位设施名称主要危险因素作业内容作业时间自年月日时分始年月日时分止主要安全措施编制人:有毒有可燃气取样取样含氧量分析人S项目害介质体浓度时间部位采分析标准样P分析分析数据作业人员现场确认签字监护人员现场确认签字现场负责人意见:签字:年月日车间意见:签字:月日归口管理部门意见:签字:年月 日审批意见:批准人:年月日注:本表一式四份:监护人员、作业负责人、车间单位、归口管理部门各执一份。11

    DB14/T21242020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台账

    注2:有限空间类别按“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上建(构)筑物、地下建(构)筑物”填写。 注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室息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缺氧、易燃易爆物质、液体、物料、触电、坠落、旋 转设备、高温/低温、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注4:事故模式指: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触发条件、表现形式。触发条件包含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 状态、环境状况不良、管理缺陷等。 注5:事故类别指:中毒、室息、淹溺、塌、火灾、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爆炸、其 它伤害。 注6: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指:多人中毒室息、死亡、重伤、轻微伤。 注7:防范控制措施应优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如隔离、切断、控制阀关闭、通风、安全电压等)、保障措施(安 全检测、安全监护)

    注2:有限空间类别按“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上建(构)筑物、地下建(构)筑物”填写。 注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室息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缺氧、易燃易爆物质、液体、物料、触电、坠落、旋 转设备、高温/低温、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注4:事故模式指: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触发条件、表现形式。触发条件包含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 状态、环境状况不良、管理缺陷等。 注5:事故类别指:中毒、室息、淹溺、塌、火灾、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爆炸、其 它伤害。 注6: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指:多人中毒室息、死亡、重伤、轻微伤。 注7:防范控制措施应优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如隔离、切断、控制阀关闭、通风、安全电压等)、保障措施(安 全检测、安全监护)

    DB14/T 2124—2020附录D(资料性附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表D.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单位:许可证编码:所属单位(车间、队有限空间名称段或部门)有限空间位置有限空间编号有所空间级别作业单位名称作业项目、内容与程序安全交底内容交底人员签字(有限空间所属单位负责人、设备交底人员签字;S日时部门专业人员)接受交底(作业)人员签字作业单位现场负作业单位现场安全责人监护人应急救援人员危险有害因素识口室息性气体口有毒有害气体口缺氧口易燃易爆物质口液体口物料别口触电口坠落口旋转设备高温/低温口其它(请注明)可能发生的口中毒口室息口淹霸口坍塌口火灾口触电口高处坠落事故类别口物体打击口机械伤害口灼烫口爆炸口其它伤害室息性气体液 体有毒有害气体物料易燃易爆物质旋转设备有毒有害气体氧含量可燃气体其他气体取样部位检测采样分析项目分析分析标准分析结果本单位检测人员检测时间年月日时分作业方检测人员检测时间年月日时分14

    DB14/T21242020

    F.1.1封闭半封闭设备(代码:SBYXKJ):指储罐、各类塔器、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容器、浮筒、管 道、槽车、炉窑、破碎设备等。 F.1.2地下建(构)筑物(代码:DXYXKJ):指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隧道、涵洞、地 坑、废井、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F.1.3地上建(构)筑物(代码:DSYXKJ):指储藏室、试验场所、温室、冷冻室、料仓(罐、塔)、烟 道(窗)等

    F.2. 2 危险特征

    天然气标准规范范本F.2.3特殊类型的有限空间

    F. 2. 3. 1围堤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围堤,视为有限空间: a)有高于1.2m的垂直墙壁围堤,且围堤内无修建到顶部的台阶。 b)在围堤区域内,身体暴露于物理或化学危害。

    F.2. 3. 2 按掘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挖掘,视为有限空间: a)沟渠或挖掘深度大于1.2m,或作业时人员头部在地面以下,没有撤离通道的。 b)在沟渠或挖掘区域内,身体暴露于物理或化学危害。

    玻璃标准规范范本有限空间参考且录见表F.1

    DB14/T21242020

    表F.1有限空间参考目录对照表

    ....
  • 冶金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ppp |联轴器标准 |设计图纸 |体检标准 |项目管理、论文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