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24-202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pdf

  • HJ 24-202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1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3.4当输变电建设项目进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时,报告书 中需增加选址、选线方案比选的内容。通过工程造价、环保投资、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综合对比,进行生 态规划符合性、环境合理性、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并进行替代方案环境影响评 价。 4.3.5对于已经列入电网规划或其它相关规划的建设项目,应说明电网规划或其它相关规划环境影响 报告书审查意见及其落实情况,并根据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进行项目建设方案的符合性分析 4.3.6改扩建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按评价工作程序的基本要求,说明本期建设项目与已有 项目的关系。报告书应包括前期项目的环境问题、影响程度、环保措施及实施效果,以及主要评价结论、 最近一期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结论等回顾性分析的内容。 4.3.7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结论与建议是全部评价工作的结论与建议,需概括和总结 全部评价工作。 4.3.8包含在已批复的规划环评中的输变电建设项目,在进行建设项目环评时,可依据规划环评及其 审查意见适当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输变电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

    输变电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汇总

    5.1环境质量标准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要求执行相应环境要素的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 5.2污染物排放标准应执行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优先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 5.3当建设项目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国内尚未制定防水标准规范范本,在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可参照执行 用标准或国外相关标准。

    4.6.1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电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 级评价对电磁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工作等级的划 分见表2。 开关站、串补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表2中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确定;换流站电磁环境影响 平价等级以直流侧电压为准,根据表2中的直流建设项目电压等级确定:;随桥等敷设的电缆,气体绝缘 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电磁环境评价等级根据表2中同电压等级的地下电缆确定。如建设项目包含 多个电压等级,或交、直流,或站、线的子项目时,按最高电压等级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表2输变电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4.6.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按照H19的规定执行

    主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按照HJ19的规定执行

    4.6.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按照HJ2.4的规定

    4.6.4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按照HJ2.3的规定执行

    4.7.1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3。

    表3输变电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4.7.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接地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站场边界或围墙外500m 入生态敏感区的输电线路段或接地极线路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 00m内的带状区域,其余输电线路段或接地极线路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 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

    4.7.3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按照HJ2.4的相关规定确定;架空输 电线路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参照表3中相应电压等级线路的评价范围;地下电缆线路可不进 行声环境影响评价。

    4.7.4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按照HJ2.3的相关规定确定!

    附图并列表说明评价范围内各要素相应环境敏感区的名称、功能、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以及应达 到的环境保护要求。 应给出电磁环境、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名称、功能、分布、数量、建筑物楼层、高度、与项目相对位 置、导线对地高度等情况。 应给出生态、水环境敏感区的名称、级别、审批情况、分布、规模、保护范围、具体保护对象,说 明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并附生态、水环境敏感区的功能区划图。

    各要素评价等级在二级及以上时,应作为评价重点

    4.10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

    4.10.1一级评价的基本要求

    对实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现有电磁源的构成及其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应 采用类比监测和模式预测结合的方式。 对于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其评价范围内临近各侧站界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站界的 电磁环境现状应实测,并对实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现有电磁源的构成及其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

    4. 10. 2 二级评价的基本要求

    对于输电线路,其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电磁环境现状应实测,非电磁环境 敏感目标处的典型线位电磁环境现状可实测,也可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最近3年内的电磁环境现状监 测资料,并对电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一般采用模式预测的方式,输电线路为地下电 缆时,可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 对于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其评价范围内临近各侧站界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电磁环 竟现状应实测,站界电磁环境现状可实测,也可利用已有的最近3年内的电磁环境现状监测资料,并对 电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

    4.10.3三级评价的基本要求

    对于输电线路,重点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典型线位的电磁环境现状,可利用评 介范围内已有的最近3年内的电磁环境现状监测资料;若无现状监测资料时应进行实测,并对电磁环境 现状进行评价。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一般采用模式预测的方式。输电线路为地下电缆时,可采用定性分析 的方式。 对于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重点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站界的电磁 不境现状,可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最近3年内的电磁环境现状监测资料,若无现状监测资料时应进行 实测,并对电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

    5. 1. 1 项目一般特性

    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线路路径、站址、电压、电流、布局、 答型、线型、设备容量、跨越情况、职工人数等内容,并应附区域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示意图、线 路径示意图(应明确线路与环境敏感区相对位置关系)等。建设项目组成中应包括相关装置、公用工 程、辅助设施等内容。直流建设项目应说明接地极系统情况,

    5. 1.2 项目占地

    包括永久和临时占地面积及类型

    5.1.3施工工艺和方法

    包括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和方法等。

    5.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包括投资额、建设周期、环保投资等!

    5.1.5已有项目情况

    按本标准4.3.6条要求,说明已有项目情况。

    113的规定进行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5.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对建设项目在施工期的噪声、废水、扬尘、弃渣、生态影响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以正常工况为主。分析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电磁、生态、噪声、废水 等的产生、排放、控制情况。 对电磁及噪声源应说明其源强及分布,对废水排放源应说明种类、数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与去 向等。 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期和运行期的评价因子筛选,明确评价参数。

    5.4生态环境影响途径分析

    工期,主要从选线选址、施工组织、施工方式、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生态 行期,主要从运行维护角度分析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途径,

    5.5初步设计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HJ1113和其他相关规定,主要对环境保护专项设计进行分析,重点说明防治环境污染和 坏的措施以及相应资金情况

    包括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区域地势、交通等,并附地理位置图,

    6. 2. 1地形地貌

    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建设项目所涉区域的地质状况

    6. 2. 3 水文特征

    6.2.4气候气象特征

    用建设项目所在地气象台(站)的现有统计资料,概要说明所涉区域的气候、气象特征 由磁环培现状评价

    $.3电磁环境现状评价

    a)交流输变电: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b)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 c)换流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合成电场。

    6.3.2监测点位及布点方法

    监测点位包括电磁环境敏感目标、输电线路路径和站址。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布点方法以定点监测为主;对于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输电线路,需对沿 线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尽量沿线路路径均匀布点,兼顾行政区、环境特征及各子工程的代表性;站 址的布点方法以围墙四周均匀布点为主,如新建站址附近无其他电磁设施,可在站址中心布点监测。 监测点位附近如有影响监测结果的其他源项存在时,应说明其存在情况并分析其对监测结果的 影响。 一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资料的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进行改扩建,可仅在扩建端补充 测点;如竣工验收中扩建端已进行监测,则可不再设测点;若运行后尚未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则应 以围墙四周均匀布点监测为主,并在高压侧或距带电构架较近的围墙外侧以及间隔改扩建工程出线端适 当增加监测点位,并给出已有工程的运行工况。 给出监测布点图。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监测点位的要求见本标准4.10条;线路沿线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线路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的点位数量要求见表4。 分析监测布点的代表性

    4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位数量要

    各监测点位监测一次。

    6.3.4监测方法及仪器

    按照HJ681、GB39220的规定选择。

    6. 3. 5监测结果

    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给出评价结论

    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方法、监测布点参照HJ2.4中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工作要求执 行。声环境现状监测的方法按照GB3096、GB12348中的规定执行

    6.5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参照HJ19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和评价。

    6.6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7.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HJ19、HJ1113和其他相关规定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直流输电建设项目,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应包含其接地极系统

    按照HJ2.4、HJ1113和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主要从对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时间 工机械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按照HJ1113和其他相关规定执行。主要从文明施工、防止物料裸露、合理堆料、定期洒水等施工 管理及临时预防措施方面进行分析

    7.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7.5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8.1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1类比监测及评价

    3.1.1.1选择类比对象

    类比对象的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总平面布置、占地面积、架线型式、架线高度、电气形式、 母线形式、环境条件及运行工况应与本建设项目相类似,并列表论述其可比性。 选定的类比对象如已进行电磁环境监测,且其结果符合相关质量保证要求,能够反映其周围电磁环 竟实际,该监测结果也可以用作类比评价。 如国内没有同类型项目,可通过搜集国外资料、模拟试验等手段取得的数据、资料进行评价

    8.1.1.2类比监测因子

    a)交流输变电: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b)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 c)换流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合成电场

    8.1.1.3监测方法及仪器

    按照HJ681、GB39220的规定选择。

    8.1.1.4监测布点

    对于涉及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类比对象,为定量说明其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也可对相 关电磁环境敏感目标进行定点监测 选择监测路径时应考虑结果是否能反映主要源项的影响。给出监测布点图

    3.1.1.5类比结果分析

    类比结果应以表格、趋势图线等方式表达。 分析类比结果的规律性、类比对象与本建设项目的差异;分析预测输变电建设项目电磁环境的影响 范围、满足对应标准或要求的范围、最大值出现的区域范围,并对其正确性及合理性进行论述。 对于架空输电线路的类比监测结果,必要时进行模式复核并分析

    8.1.2架空线路电磁环境模式预测及评价

    8. 1.2. 1预测因子

    a)交流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b)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

    8. 1. 2. 2预测模式

    根据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架线型式、 设高度、 线间距、导线结构、额定工况等参数,计 围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分布及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贡献。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的

    测模式参见附录C;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工频磁场强度的预测模式参见附录D。 根据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架线型式、架设高度、线间距、导线结构、额定工况等参数,计算其周围 合成电场的分布及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贡献。双极直流架空线路合成电场强度的预测参见附录E中 的计算方法。

    8.1.2.3预测工况及环境条件的选择

    模式预测应给出预测工况及环境条件,应针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特定的工程条件及环境条件,合 理选择典型情况进行预测。塔型选择时,可主要考虑线路经过居民区时的塔型,也可按保守原则选择电 磁环境影响最大的塔型。

    8.1.2.4预测结果及评价

    预测结果应以表格、趋势线图的方式表述。预测结果应给出最大值,并给出最大值、符合限值的 应位置,给出典型线路段的电磁环境预测达标等值线图。 对于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应根据建筑物高度,给出不同楼层的预测结果。 通过对照评价标准,评价预测结果,提出治理、减缓电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必要时提出避让电 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措施,

    8.1.3交叉跨越和并行线路环境影响分析

    多条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高输电线路出现交叉跨越或并行时,可采用模式预测或类比监测 的方法,从跨越净空距离、跨越方式、并行线路间距、环境敏感特性等方面,对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进行分析。并行线路中心线间距小于100m时,应重点分析其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综合影响,并给出 对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8.1.4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现状评价、类比评价、模式预测及评价结果,综合评价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 +LT

    8.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2.1线路类比评价

    8.2.1.1选择类比对象

    线路的噪声影响可采取类比监测的方法确定,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类比评价。类比对象应选择上 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架线型式、线高、环境条件及运行工况类似的项目,并充分论述其

    8.2. 1.2监测方法及仪器

    安照GB12348的规定选

    8.2.1.3监测布点

    a)类比线路噪声贡献值。对类比对象应以导线弧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监测原点 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不大于5m,依次监测至评价范围边界处。 b)类比声环境敏感目标。在类比对象周边的声环境敏感目标适当布点进行定点监测,并记录 与类比对象的相对位置。

    8.2.1.4类比分析评价结论

    类比结果应以表格或图线等方式表达。 根据线路噪声影响的类比监测结果,分析线路噪声贡献值,预测线路噪声的影响范围、满足对应标 准的范围、最大值出现的区域范围,并对其正确性及合理性进行论述。预测线路对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 的影响程度,必要时提出采取的减缓和避让措施,

    8.2.2模式预测及评价

    8. 2. 2. 1 预测模式

    对于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的声环境影响预测,可采用HJ2.4中的工业声环境影响预 则计算模式进行。主要声源的源强可选用设计值,也可通过类比监测确定。 进行厂界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新建建设项目以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改扩建建设项目以噪声贡献 直与受到现有建设项目影响的厂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 进行敏感目标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声环境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 值作为评价量。

    8.2.2.2预测结果及评价

    预测结果应以表格和等声级线图的方式表达, 对照标准,评价预测结果。

    8.2.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在现状评价、类比评价、模式预测及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提出噪声 减缓的工程措施,必要时提出避让声环境敏感目标的措施。

    8.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以及区域水体功能区划,主要从生活污水水量、处 理方式、排放去向、受纳水体以及处理达标情况等方面对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污水回用量、 排放量、排放或污水清运情况的分析。 换流站存在冷却水外排时,应结合其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外排冷却水如作为农业 用途时,需对全盐量(mg/L)、水温(℃)等进行分析。

    8.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对变压器、高压电抗器、换流器等设备在突发性事故情况下漏油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沂事故油坑、油池设置要求,事故油污水的处置要求,

    保护设施、措施分析与论

    9.1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分析

    针对环境影响或建设项目内容提出明确、具体的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对输变电建设项目产生 物(如污水、固体废物等)的收集、管理和处置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 各项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应明确责任单位、环境保护职责和完成期限,

    9.2环境保护设施、措施论证

    根据同类或相同设施、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认证建设项目采取环境保护设施、措施的可行性 性和可靠性。没有实际运行经验的,可提供相关实验数据。

    9.3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及投资估算

    在设计、施工、运行阶段,分别列出环境保护设施、措施的具体内容、责任主体、实施方案,并估 算其投资金额,明确资金来源。 环境保护投资应包括为预防和减缓建设项目不利环境影响而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措施的建设 费用、运行维护费用,还应包括直接为建设项目服务的管理费用、监测费用、科研费用及其他必要费用 等。

    工业标准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环境管理应从环境管理机构、施工期环境管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运行期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培 训、与相关公众的协调等方面做出规定。 环境管理的任务应包括: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执行,环境管理计划的编制,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管理,提出设计、施工和设备采购文件的环境保护内容及要求,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环境保护科研和 技术管理等。 应根据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与环境管理任务设置环境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人员。 应提出降低或减缓因临近线路,由静电引起的电场刺激等实际影响的具体要求,并建立该类影响的 应对机制,

    10.2.1环境监测任务

    期环境要素及评价因子的动态变化; )对建设项自突发性环境事件进行跟踪监测调查

    10.2.2监测点位布设

    监测点位布设应针对施工期和运行期受影响的主要环境要素及因子。监测点位应具有代表性, 选择已有监测点位

    10. 2. 3监测技术要求

    公路工程a)监测范围应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区域相符; b)监测位置与频次应根据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变化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要求确定; c)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 d)监测成果应在原始数据基础上进行审查、校核、综合分析后整理编印; e)应对监测提出质量保证要求。

    ....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输变电  

相关下载

专题: 白砂糖标准 |照明设计标准 |食用盐标准 |混凝土结构 |水利施工组织设计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