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499-2020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pdf

  • GB/T 39499-2020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2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6.1单一特征大气有害物质终值的确定

    6.1.1卫生防护距离初值小于50m时,级差为50m。如计算初值小于50m,卫生防护距离终值取 50m 6.1.2卫生防护距离初值大于或等于50m,但小于100m时,级差为50m。如计算初值大于或等于 50m并小于100m时,卫生防护距离终值取100m。 6.1.3卫生防护距离初值大于或等于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如计算初值为208m, 卫生防护距离终值取300m;计算初值为488m,卫生防护距离终值为500m。 6.1.4卫生防护距离初值大于或等于1000m时,级差为200m。如计算初值为1055m,卫生防护距 离终值取1200m;计算初值为1165m,卫生防护距离终值取1200m;计算初值为1388m,卫生防护 距离终值取1400m。 6.1.5卫生防护距离终值级差见表2。

    表2卫生防护距离终值级差范围表

    6.2多种特征大气有害物质终值的确定

    当企业某生产单元的无组织排放存在多种特征天气有害物质时,如果分别推导出的卫生防护距离 初值在同一级别时,则该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终值应提高一级;卫生防护距离初值不在同一级别的天然气标准规范范本,以 卫生防护距离终值较大者为准

    当新、改、扩建项目生产单元边界发生变化后,需对卫生防护距离初值重新计算,经级差处理后,确 定新的卫生防护距离终值

    本标准对于卫生防护距离初值的推导方法主要针对平原地区。实际应用中,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 因素、特征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量等的变异程度均会造成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当企业通过自身 减排、增加防护措施等方法切实降低了生产单元大气有害物质的无组织排放量,可适当降低其卫生防护 距离终值。

    本标准应用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背景(如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卫生评价等)或相关实 经验。

    GB/T39499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特征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量确定方法

    无组织排放源在在是多点分散排放 排放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通量法和地面浓度反推法,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一定的场合,但只要运 用得当,可得到正确的估算结果

    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基本方法。在具体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生产规模 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的情况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在生产过程口 系统的物料总量应等于产品数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公式见式(A.1):

    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的情况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在生产过程中投 人系统的物料总量应等于产品数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公式见式(A.1): G无排=G投人—G目收—G处理—G转化—G产品—G有排.·(A.1 式中: ZG无排 某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 ZG投人 投人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ZG回收 进人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ZG处理 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 ZG转化 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 ZG产品 进人产品结构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ZG有 某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量。 在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来准确计算污染物无组 织排放量。 一般在进行物料衡算时,可针对某单元过程或某工艺操作进行物料衡算,可以确定这些单元工艺过 程、单一操作的污染物产生量,例如对汽车制造企业喷漆工序进行物料衡算,可以核定该工序的物料损 失量,从而了解污染物产生量。 通常是针对有毒有害的物料进行核算,如对汽车制造企业喷漆工序中苯系物进行物料衡算。根据 该工序的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调查计算喷漆工序中苯系物的投人量、进人产品中的量、回收的量、苯系 物的有组织排放量、经净化处理掉的苯系物的量等核算该工序中苯系物的无组织排放量

    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物质的量。通量法是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方向近旁设置一垂 直测定断面,测定该断面有代表性的测点上的风速与有害物质浓度,然后据此计算源的排放量 计算公式见式(A.2):

    GB/T 394992020

    式中: Q一一排放源的无组织排放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U:一测点采样期间平均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C,一一各测点有害物质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F,一一测点所代表的那一部分断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中一一一采样期间平均风向与测定断面夹角,单位为度(), 根据现场观测确定断面的高度和宽度。要求自待测源排出的绝天部分有害物质通过测定断面并尽 量不受其他源的干扰。当测定断面边缘的测点上的浓度是其轴心最大浓度的十分之一左右时,即认为 源所排放的绝大部分有害物质均通过测定断面。测定断面至排放源的距离,取30m~50m左右,使气 流在此距离内能有适当的混合并尽可能减少邻近高架源的干扰。测定时风速不宜小于2m/s。 通量法原理简单易懂,计算简便。但一般要求设置较多的测点,而且往往需要在一定高度上测定风 速和浓度,困难较多,工作量较大。 实际工作中,当无组织大气污染物通过位置明显的排放口(如车间厂房的天窗)排放时,确定无组织 非放量可以采用“简化通量法”,即将车间各个排放口分别作为测定断面,测定各个断面上有代表性测点 的风速与有害物质浓度,然后据此计算源的排放量。 简化通量法计算公式见式(A.3)

    Q一一排放源的无组织排放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U一一各断面上测点采样期间平均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C一一各断面上测点有害物质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F,一一各测定断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简化通量法要求将车间排放该有害物质的所有排放口全部计算在内,每个排放口一般选择一个测 点即可。确定排放口时应注意区分车间厂房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一般下层进风、上层排风,只有排风口 才是确定无组织排放量需要考虑的排放口。对于设置有机械通风的车间厂房,应计算安装的通风机(排 气扇等)的无组织排放排气量(m/h)。 简化通量法不适合开放式作业场所无组织排放量的确定

    从大气扩散理论可知,排放源下风向地面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与源的排放量成正比。若已知影 物质扩散稀释的各项主要因素,即可根据在下风向测得的有害物质地面浓度反推算出排放量。 计算公式见式(A.4):

    式中: Q 排放源的无组织排放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无组织排放源的地面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U10 一 距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6 铅直(Z方向)扩散参数,单位为米(m); 垂直于平均风向(X方向)的水平横向(Y方向)扩散参数,单位为米(m); 6y 初始扩散参数,单位为米(m);

    Q 排放源的无组织排放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C 无组织排放源的地面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距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6 铅直(Z方向)扩散参数,单位为米(m); 垂直于平均风向(X方向)的水平横向(Y方向)扩散参数,单位为米(m); . 初始扩散参数,单位为米(m):

    GB/T39499—2020

    门 一一无组织排放源的平均排放高度,单位为米(m)。 计算参数说明: a)C。取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 b)α、、。可根据大气稳定度等级按附录B推荐方法查算,大气稳定度分级方法和扩散参数确定 方法参见附录C; c)yo一般可取のyo L ,L为无组织排放源在Y方向的长度; d)H根据排放口的情况确定,排放口明显时(如经车间厂房的天窗排放),H取排放口距地面几 何高度;排放口不明显时(如散开式厂房),一般取H=10m; U1c指距地面10m高处10min的平均风速。若在无组织排放现场测定10m高度的风速有困 难,可以用现场开阔地带2m以上高度,或10m以上高度测定的平均风速代替,并以U10= U( 计算得到U1。(10m高度风速)。式中a为测定风速的实际高度,P为风速高度指 数,是一个与大气稳定度和地形条件有关的参数,按表A.1取值

    表A.1各稳定度等级下的P值

    GB/T 394992020

    B.1扩散参数6,的确定

    可按式(B.1)计算: 0=YIX 式中: Y1 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 距排放源下风向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B.2扩散参数,的确定

    可按式(B.2)计算

    3扩散参数应根据评价区的不同地形进行选取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评价区为平原地区农村或城市远郊区时,A1、B1、C1级稳定度,可直接由表B.1和表B.2查算;D F,级稳定度,需向不稳定方向提半级后再由表B.1和表B.2查算。 评价区为工业区、城区或丘陵地区时镀锌电焊网标准,AI、B级稳定度可直接由表B.1和表B.2查算;CI、D、E1、 定度,需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后再由表B.1和表B.2查算

    表B.1横向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数据

    GB/T 39499—202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大气稳定度的判定方法 大气稳定度是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是空气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 分布)使该空气团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大气不稳定,端流和对流充分发展,扩 教稀释能力强, 确定大气稳定度有多种方法,当使用常规气象资料时,最常用的方法是Pasquill(帕斯圭尔)稳定度 分级法。该法认为,近地层大气的热状况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面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因此,可以 用太阳高度角、云量和风速来判断大气稳定度。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分为六级,即强不稳定、不稳定、 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并分别以A1、B、C1、D1、E和F1表示。分类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 度角(h。)按表C.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再由太阳辐射等级与地面风速按表C.2查找稳定度等级,

    表 C.1太阳辐射等级

    港口水运施工组织设计GB/T 39499—2020

    表C.2大气稳定度的等级

    关于大气稳定度的描述,共分为6级: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这6个级别 分别对应表中的:A1、B、C1、D1、E1、F,这6个符号。根据表C.2中显示,地面风速大于或等于6m/s 时,不同的太阳辐射等级下,所处的大气稳定度均为D级别(即:中性稳定状态),白天一般指的是太阳 辐射等级在十1到十3这个级别,当风速小于2m/s时,一般处于A1或者B1的状态(即:强不稳定状态 或不稳定状态);夜间是指太阳辐射等级处于一1或一2时,对应风速小于3m/s的状态下,大气稳定度 一般为E,和F,状态(即较稳定状态或稳定状态)

    ....
  • 相关专题: 卫生防护  

相关下载

专题: 钢结构设计图纸 |园林施工组织设计 |资料范本 |混凝土结构 |邮政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