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073-2020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

  • DB41/T 2073-2020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1-2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3.5从业人员职责

    从业人员主要职责为: 执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意 见、建议; 参与本岗位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落实管控措施: 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报告; 按要求参加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和培训; e)严禁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制止违章指挥。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制定但不限于以下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 及工具等,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明确管控层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 b)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包含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程序、方法,排查范围、排查内容、排查频次 治理验收要求等; 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制度; d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制度; 双重预防体系运行奖惩制度; f 相关方管理制度,

    4.5.1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 4.5.2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4.5.3将风险管控、事故隐患治理纳入年度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5 4.5.4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价方法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技巧与方法 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具备风险辨识、分析和管控的能力。 4.5.5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 的知识与能力

    水利施工组织设计 5.1划分风险点、辨识危险源

    DB41/T20732020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将企业整个生产系 为若干个子系统(评估单元),结合企业按照功能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场所、系统等 险点划分,作业活动包含户内作业、户外作业。

    5.1.3危险源辨识方法

    按GB/T6441的规定,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 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室息、其它伤害, 并按GB/T13861的规定分析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根据所分析的系统类型和性质选择相应的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等 方法,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

    5.1.4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 实情况: 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 C) 建筑物、构筑物等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相邻的作业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 d) 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状况和安全作业行为; e) 通信网络中传输、存储、处理的数据信息安全: f 影响网络运行安全的情形。 g 其他可能产生安全风险的因素,

    5.1.5危险源辨识实施

    按DB41/T1852的规定针对作业环境、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等进行辨识,并按GB/T6441的规定 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企业应组织安全、技术、设备等部 员及岗位作业人员进行集体讨论,以可能造成事故 程度为标准辨识危险源,危险源顺序以日常排查顺序确定。

    DB41/T 20732020

    DB41/T 20732020

    5. 2. 1 评价要求

    5. 2. 2 评价方法

    可采用但不限于风险矩阵分析法(LS)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评价方法。

    5.2.3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应制定统一标准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 低风险4个等级,并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风险点的级别确定一般是按照风险点各危 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2.4 风险等级确定

    企业应根据选择的评价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分析评价结果科学、客观的确定风险等级。确 定风险等级时应考虑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设计文件,企业自身的 安全管理水平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因素。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a)本企业上一年度内发生过死亡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当发生影响汇聚机房(节点)以上网络运行安全的情景时; d) 出现可能导致大面积通信网络阻断,如设备岩机、骨干网光缆中断、基站大批量退服的作业活 动或场景时; e 必须具备的网络安全保护机制缺失或故障,可能引发重大通信网络障碍时; f) 具有火灾、塌等危险的场所,现场人员在3人以上的; 名 同行业企业近期或本企业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 般财产损失事故、且本企业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h 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 i)涉及动火、有限空间、高处、吊装、设备检维修、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等危险作业的

    5. 2. 5 编制管控措施

    按DB41/T1852和YD5201的要求,依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 施、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序制定管控措施并组织实施。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应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建 立包含风险部位、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评估情况的档案,档案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完善。对 其他风险,企业应重点对人为失误、固有危险制定管控措施。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 种措施进行管控,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5.3.1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部门 (科室)级、班组级、岗位级,重大风险由公司管控、较大风险由部门管控、一般风险由班组管控,低 风险由岗位管控。企业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5.3.2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 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5.4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DB41/T20732020

    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级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 单,风险管控清单可分为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管控清单应包 括风险点名称、风险描述、可能导致后果、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措施、管控层级、排查频次、责任部门 和责任人等内容。

    5.5绘制风险分布图、岗位作业风险柱状图

    5. 6. 1风险公示

    6.1.1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危险源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将存 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 5.1.2企业应建立完善隐惠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惠排查 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惠排查事项、内容 和频次;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完善事故隐惠排查治理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 故隐患。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核销全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6.1.3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

    6.2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6.2.1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或检查标准作为排查内容,编制生产现场类隐 清单。

    DB41/T 20732020

    6.2.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6.2.3分层级编制隐患排查表

    法规、标准的相关要求,编制基础管理类隐患排

    企业应根据公司、部门、班组、岗位职责分工情况,按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在生产现场类和基 类隐惠排查清单中选择相应的排查内容 编制各层级隐惠排查表,

    6.3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计划。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隐患排查 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人和频次。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 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对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 措施应重点排香

    隐惠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公司、部门、岗位等各层 级应对照本层级的隐患排查表,按照规定的排查周期实施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 单,建立隐惠治理台账。 6.4.2根据隐患治理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对排查出的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 重大事故隐患。事故隐患的等级由组织隐患排查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 6.4.3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 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 设备,应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 及的周边人员

    6.5.1隐患治理要求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需立即整改的必须立即整 改,无法立即整改的,要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发生事 故。

    6. 5. 2隐患治理程序

    6.5.3隐患排查信息管理

    DB41/T20732020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 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企业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 改、跟踪等工作。

    7.2风险分级管控模块

    风险分级管控模块应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和上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应具 备的功能:风险点的管理(增加、删除、编辑、查询等功能);年度、专项、岗位、临时风险辨识评估 的管理(辨识数据的录入、辅助辨识评估、辅助生成文件、审核、结果上传等)

    7.3隐患排查治理模块

    排查治理模块实现对隐患的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应具备 隐患信息录入及与风险的关联;隐患整改、复查、销号等过程跟踪,实现闭环管理,对于整改 整改未达要求的,进行预警:实现重大隐患上报、跟踪督办

    7.4统计分析及预警模块

    实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多维度统计分析,自动生成报表;实现安全风险等级变化和隐患数据变 警功能;与风险点关联,实现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的直观展现。宜与安全生产相关系统集成

    应具备对外提供数据接口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实现风险、隐患等数据与行业监管部门、上级公司的对接

    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及时更新体系信息: A a)法律法规及标准变化或更新; 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c)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d) 企业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 e 汛期、地震风险影响期、极端或者异常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等的影响:

    DB41/T20732020

    技术标准f)发生事故、险情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g)隐患排查治理发现风险管控存在缺失和漏洞: h)企业认为应修订的其他情况

    通过获取客观证据,确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企业每年至少应 立的双重预防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 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对评估 行公示和公布。评估记录至少保存5年,

    企业应完整保存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建立和保存有关 己录的电子文档。至少应包括: a)成立组织机构文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风险 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考核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更新制度等; b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惠排查治理清单、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惠排查治理清单、生 产现场类风险管控排查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基础管理类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C 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重大隐患治理方案,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风险 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参加事故隐惠排查的人员及其签字,事故隐患的级别和具体情况; d 风险分级四色(红橙黄蓝)分布平面图;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四色(红橙黄蓝)柱状图; e 企业重大风险公告栏;区域风险告知牌;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 f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年度和专项评估记录等; 名 全员教育培训相关记录等; 事故隐惠治理情况记录

    ....
  • 通信标准 生产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暖通空调施工组织设计 |灰铸铁标准 |设备标准 |建筑标准 |城镇建设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