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827-2020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pdf

  • SY/T 6827-2020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0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6.1.3.1系统应具有多事件同时人侵识别和判断能力。 6.1.3.2系统应具有断纤报警功能,且区别于普通报警。 6.1.3.3系统应进行抗噪声环境测试,能够对车辆通过等事件进行自动识别。 6.1.3.4系统单套设备所能监测的最大监测距离应大于一个阀室间距,不宜小于40km。 6.1.3.5按照附录C进行3次试验应全部报警的最大距离记为系统最大监测距离。 6.1.3.6系统灵敏度室内验收测试应按照C.3.1或C.3.2的要求进行10次测试,6次报警即为通过。 系统灵敏度现场验收测试应按照C.4.2或C.4.5的要求进行测试,硬质土中机械挖掘径向灵敏度应大 干15m,软质土中的灵敏度可适当降低,

    6.1.3.1系统应具有多事件同时人侵识别和判断能力。 6.1.3.2系统应具有断纤报警功能,且区别于普通报警。 6.1.3.3系统应进行抗噪声环境测试,能够对车辆通过等事件进行自动识别。 6.1.3.4系统单套设备所能监测的最大监测距离应大于一个阀室间距,不宜小于40km。 6.1.3.5按照附录C进行3次试验应全部报警的最大距离记为系统最大监测距离。 6.1.3.6系统灵敏度室内验收测试应按照C.3.1或C.3.2的要求进行10次测试,6次报警即为通过。 系统灵敏度现场验收测试应按照C.4.2或C.4.5的要求进行测试,硬质土中机械挖掘径向灵敏度应大 干15m,软质土中的灵敏度可适当降低,

    光纤预警技术的核心技术指标如下: a)应具有人工作业和机械作业的识别能力,识别率在简单环境应达到90%。 b)应具有定位功能,定位偏差应小于100m。 c)报警率在硬质土中应达到90%,软质土可适当降低。 d)误报警率在简单环境验收测试应小于10%,运行中应小于10条/(月·千米);复杂环境误报 警率可适当降低,但应满足业主要求。

    光纤预警技术的核心技术指标如下: a)应具有人工作业和机械作业的识别能力,识别率在简单环境应达到90%。 b)应具有定位功能,定位偏差应小于100m。 c)报警率在硬质土中应达到90%,软质土可适当降低。 d)误报警率在简单环境验收测试应小于10%,运行中应小于10条/(月·千米);复杂环境误报 警率可适当降低,但应满足业主要求。

    影响。 e)周界单防区长度不宜超过200m,对射类防区长度不宜大于50m人防标准规范范本

    6.2.3.1红外、激光、微波等周界预警系统应具有抗自然光干扰功能。 6.2.3.2 周界预警技术应具有报警信息传输与联动功能。 6.2.3.3 周界预警系统应支持多种周界防护技术混合组网。 5.2.3.4 周界预警系统宜具有入侵识别和定位功能。 5.2.3.5 周界预警系统的抗风干扰等级按照GA/T1217的要求进行抗风测试,在严酷等级一级以下应 不出现误报。 6.2.3.6周界预警系统采用振动类技术的按照C.4.6进行测试。

    6.3.1 ± 一般要求

    6.3.1.1视频预警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GB50395的要求。 6.3.1.2视频预警系统应有效地采集、显示、记录与回放现场图像,视频格式应符合GB28181的要求。 6.3.1.3视频预警具有智能识别功能的参照GB/T30147的相关技术要求,系统宜具备行为识别、目 标识别、场景分析、人侵、等报警功能。 6.3.1.4智能视频系统的通信和供电系统应满足24h使用需求,宜具备红外成像或星光成像能力。 6.3.1.5站场智能视频宜与周界预警系统联动。

    6.3.2.1站场视频预警宜监视场站周界入侵、 津路请倪 6.3.2.2阀室宜部署高清红外摄像机,监视出入口和工艺装置。

    6.3.2.1站场视频预警宜监视场站周界入侵

    3.2.3油气管线高后果区、穿跨越段应结合供电情况配置低功耗设备,监控管线周边人员 况。

    视频预警技术的设备选择应考虑监视目标所处的环境照度、气候情况、安装条件、传输、控制和 安全管理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a)监视环境处于低环境照度、尘雾、雨雪、逆光等光照度变化范围大等情况时,采集的视频应 能分清目标的外观特征、人员的体貌特征、机动车号牌等信息,采集视频不宜有晕光。 b)监视目标的照度变化范围大或必须逆光摄像时,应采用宽动态摄像机,必要时采取补光措施。 视频采集设备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应满足现场图像采集的要求。 c)监控范围应有效覆盖防护区域、防护部位或防护目标,监视效果应满足场景和目标特征识别 的需求。 d)采用图像增强和红外热成像技术时,输出的图像应能识别目标的属性轮廓,在抖动场景下宜 能保持图像稳定。 e)安装于野外无人值守区域的设备,其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不低于GB/T20138规 定的IK08级别

    6.3.4.1系统应支持视频的显示、缩放、抓拍和录像。 6.3.4.2系统带云台设备的应支持云台的旋转和自动扫描、镜头的变焦、预置点的设置和调用、巡航 路径的设定和调用、轨迹的录制和调用。 6.3.4.3系统应支持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联网设备历史图像资料并回放 和下载。 6.3.4.4系统具备行为分析功能的宜支持分析穿越警戒面、进入区域、离开区域、区域人侵、人员聚 集、人员、人员快速移动、非法停车、物品遗留、物品拾取、图像遮挡、安全帽佩戴、工程车人 侵等行为并产生报警。 6.3.4.5系统具备人脸侦测功能的应支持按时间、监控点、人员信息等组合条件检索历史结果。 6.3.4.6系统具备车辆侦测功能的应支持车辆属性检测分析,包括按车牌号码、车牌颜色、车辆型 号、车身颜色识别。 6.3.4.7人员进入按照GB10408.6中有关人员步行的探测方法进行测试

    灵敏度应区分不同行为模式和使用环境,按照附录C进行测试,以连续3次测试均能响应 测试结果为灵敏度

    立精度 记录3次测试的均值与真实值的差为定 对不能获得真实位置的,可采用多次定位的方差作为定位精度

    响应时间为现场激励发出到监控中心系统报警的时间,单位为秒(S)。

    误报警率应区分测试状态和运行状态,采用不同的计算和表达。测试过程中的误报警率为误报次 数与测试次数的比值,误报警率用百分数表示。运行过程中的误报警率为单位时间的误报警次数,单 位为次/月或次/年。

    7.2工厂验收测试(FAT)

    安照C.3测试方法进行,根据不同特征选择不同

    内室内测试,可选择在供货商的系统集成地或业

    供货商应提出FAT的详细计划和工作内容。对多套系统应至少抽查20%,但不少于T套。测试 点一般应包括首端、末端、背景噪声最强和最弱的点。

    所有试验和测试项均应有书面报告,并经签署视为有效。FAT完成后,供货商应提共详细的 FAT报告后,系统才能出厂和装箱发货。

    7.3现场验收测试(SAT)

    SAT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 a)技术规格书提及的所有软件和硬件功能。 b)系统稳定性。 c)人机接口的功能。 d)通信功能。

    按照C.4测试方法进行,根据不同参数选择相应

    供货商应提出SAT的详细计戈 母套设备测试地点应不 , 监控距离每超过10km增加1处。测试点一般应包括首端 木端

    所有测试项均应有书面报告,并经双方现场负责人签署视为有效,最终形成SAT报告。

    7.4.1抗风能力、抗雨能力应按照GA/T1217的要求进行测试。 7.4.2系统可靠性按照平均无故障时间进行统计。 7.4.3按照7.1.5统计误报警率,并按照环境复杂度分段计算误报警率

    7.4.1抗风能力、抗雨能力应按照GA/T1217的要求进行测试。

    安全预警系统验收的指标应以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招标文件、工程合同及其他文本中规定 术标准和验收规范为依据,采用附录C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工程竣工,应提交管道安全预警技术的竣工资料,竣工资料应符合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管理 求。

    8.1.1管道运营单位应制订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相关设备的维护规程,负责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8.1.2管道运营单位应每天检查一次预警系统的监控装置,保证监控软件正常运行。相关检查工作情 况应列人站场巡检内容,并有相关记录。 8.1.3每月校对监控端主机和视频设备的时间,确保设备时间一致。 8.1.4管道运营单位宜每年按照C.4对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进行测试,保证设备完好,功能正常。 8.1.5应保证管道安全预警系统高效、可靠运行,安全预警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及时修复,系统修复期 间应采取应急安全防范措施。

    8.2.1报警级别划分

    8.2.2.1设备监控中心报警信息显示装置应有人值守,监控中心值班员对报警信息确认后,解除声光 报警。 8.2.2.2值班员应将Ⅱ级以上报警通报现场人员进行确认,并将报警信息的现场确认结果添加到报警 历史记录中。

    8.2.3报警信息管理

    8.2.3.1所有报警信息应按照报警时间顺序存储到报警历史记录中。所有报警信息应分类归档,方便 查询。 8.2.3.2系 系统工作日志、报警日志保存时间应满足法律法规要求,没有其他要求的应保存30d以上。 8.2.3.3报警信息应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

    管道运营单位在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内进行风险评估和效能评估,对系统百 、误报警率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的用户应接受以下内容的培训: a)系统工作原理。 b)系统操作使用。 c)系统参数设置。 d)系统测试方法及要求。 e)系统日常管理及维护。 f)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 g)其他。

    A.1管道光纤预警技术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管道安全预警技术简介

    利用与管道同沟敷设的通信光缆中的纤芯构成特殊的传感结构,感知管道沿线的振动信号,实现 管道沿线正常背景噪声和威胁事件的智能识别,实现对管道沿线威胁事件的实时监测、定位和报警

    A.2管道重点区域预警

    通过周界防护技术、视频安防监控技术等,实时监测外部人侵类事件,进行现场报警并将信号传 输到系统监控中心。

    用摄像机采集的多顿图片构成的信息通过视频自动分析实现安全防范

    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激光对射光束被完全遮挡或按照规定的百分比被部分遮断时产生报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对外界振动感应并报警,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调查表

    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调查表见表B.1和表B.2。

    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调查表见表B.1和表

    表B.1管道光纤预警技术应用调查表

    C.3.3误报警测试方法

    对振动传感器采用涡轮风机进行误报警测试,测试风力应按照抗风要求达到21m/s。 C.4现场验收测试(室外测试)

    C.4现场验收测试(室外测试)

    C.4.1夯土作业测试

    夯土作业测试宜选择蛙式夯土机,并满足以下技术指标: a)夯击力:≤2000N。 b) 频次: ≥ 20 次 /min

    C.4.1.2测试步骤

    C.4.1.2.1应从距管道中心线5m处开始测试,沿垂直管道方向移动,所能检测到的最大距离为系统 的预警范围。若系统持续无响应,则在距管道0.5m处停止测试,判定测试未通过。不应在管道正上 方进行夯土作业测试。 C.4.1.2.2每次测试应至少持续 30s,两次测试之间应至少间隔5min

    C.4.2机械挖掘作业测试

    宜采用小型挖掘机,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如下 a)标准斗容:0.1m~0.3m。 b))铲斗挖掘力:<60kN

    宜采用小型挖掘机,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如下: a)标准斗容:0.1m~0.3m。 )铲斗挖掘力:<60kN。

    C.4.2.2测试步骤

    C.4.2.2.1应从距管道中心线5m处开始挖掘,挖掘深度不超过1m。若系统报警,则沿垂直管道方 向向外侧移动,直到无响应,最后响应位置即为系统预警范围。若无响应,则判定机械挖掘作业测试 未通过。 C.4.2.2.2挖掘作业应以正常挖掘速度,至少持续5min,两次测试之间至少间隔10min

    C.4.3人工控掘作业测试

    人工挖掘作业宜采用普通铁

    C.4.3.2测试步骤

    3.2.1在管道正上方进行人工挖掘,管道安全预警技术报警响应时停止挖掘,记录挖掘深度。 减去挖掘深度即为预警技术对于人工挖掘的预警范围。若无响应,继续挖掘直至光缆埋深,停 ,判定人工挖掘作业测试未通过。 3.2.2挖掘应以正常的动作进行,并保持连续挖掘。

    C.4.4管体撞击测试

    用落锤法进行测试,可选择铅球类重物,落锤

    C.4.4.2测试步骤

    对每个测试点进行开挖,并露出管道至少0.5m,开挖过程中不应损坏防腐层。将洛锤置于管道 正上方,下落高度为1m。每分钟撞击次数不少于3次,连续撞击3min以上。从管道上距离声波传感 器500m开始进行测试,沿管道以一定间隔测试。最远一次落锤报警距离为预警范围。如距声波传感 器500m处无报警,则判定测试不通过。

    C.4.5地面冲击测试

    采用10kg铅球冲击测试。

    C.4.5.2测试步骤

    在1.2m~1.5m埋深的振动敏感元件正上方,采用10kg铅球在距离地面0.5m高度进行目由 动冲击地面,每分钟冲击不少于6次,记录到3次以上报警即为通过。

    C.4.6周界入侵系统测试

    C.4.6.2测试方法

    C.4.6.2.1方法A

    选用冲击锤或摆锤,用2J力对传感光缆试验区域附着的安装载体进行一组5次冲击,每次冲击 间隔1s,连续实施3组,每组冲击均应产生报警,每组冲击时间间隔不宜小于30s。冲击点应位于距 离传感光缆10cm~20cm处,宜在试验区域的安装载体上尽可能分布广泛,两个冲击点之间的距离 不超过30cm。

    C.4.6.2.2方法 B

    在抽取的试验区域进行测试,根据施工方或使用方提出的人侵模拟行为方法,如人为攀爬、 栏(可根据实际场景选用梯子等工具螺栓标准,攀爬、翻越围栏时需接触安装载体),人为破坏外敷安 ,用硬物、重物(如铁钛、棍棒等)敲击撞击载体,人为移动、拆除探测光缆或安装载体。每 模拟行为均应产生报警

    报警数量与测试数量的比值,按照公式(C.1)

    报警率为报警数量与测试数量的比值,按照公式(C.1)确定报警率

    式中: 1报警率; 一正确报警次数(只有对测试做出响应的报警才是正确报警); N一测试次数。

    误报警率应区分测试过程与运行过程分 程中的误报警率为误报次数/测试次数,单 立用百分数表示。运行过程中的误报警 单位为次/月。

    螺钉标准C.5.3系统响应时间

    通过系统报警位置与实际测试位置的偏差确定定位精度,单位为米(m)。对不能明确真实 报警,以多次报警的平均偏差为定位精度。

    测试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管道名称。 b)测试地点及日期。 c)测试内容及步骤。 d)测试结果。 e)测试单位及人员。

    ....
  • 管道标准
  • 相关专题: 油气管道  

相关下载

专题: 吊环标准 |装修CAD图纸 |城镇建设标准 |灌溉水质标准 |医院建设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