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122-2021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规范1.pdf

  • DB32T 4122-2021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规范1.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1-06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2.1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成果报告应根据开发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编 制,并建设区域评估成果查询服务系统 4.2.2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成果报告,应按照相关规定经专家审查通过后,方可提交使用。 4.2.3区域评估成果自通过审查之日起五年内有效,超过有效期的应进行修编;单个建设项目的查询 结果自出单之日起有效期为二年,超过二年的应重新查询。 4.2.4区域评估工作结束后,开发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开发区规划方案变化大时,应重新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

    DB32/T41222021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程序应按照附录A执行,具体步骤如下: 接受委托后,根据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系统收集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对评估区地质 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初步分析; S 确定评估区和调查区范围,明确评估内容,编制评估工作方案; h 开展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物探、钻探、测试等工作; 对开发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估园林养护管理,提出防治措施; 1 建设区域评估成果查询服务系统

    4.4.1开发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按附录B执行。 4.4.2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级别为一级。 4.4.3评估区范围以开发区规划红线为界。 4.4.4调查区范围应根据评估区范围、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影响范围综合确定,滑坡、 崩塌、不稳定斜坡调查区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土(软土, 沙土、膨胀主)灾害调查区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地质灾害体影响范围一致,一般沿开发区规划红线外扩 200~1000m或至自然水体边界,特殊情况下外扩范围可大于1000m

    5.1.1在系统收集水文气象、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地质 环境调查。 5.1.2地质环境调查比例尺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区调查比 列尺不宜小于1:10000,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地区调查比例尺不宜小于1:5000,地质环境参 件复杂程度复杂地区(含突发地质灾害发育区)调查比例尺不宜小于1:2000。 5.1.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区,调查点应不少于5个/km;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地区, 周查点应不少于10个/km;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地区(含突发地质灾害发育区),调查点应不 少于20个/km2 5.1.4对地质灾害形成有明显控制与影响的微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重要部位或重点地段,应 加密调查,不得遗漏。

    5.1.1在系统收集水文气象、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地质 环境调查。 5.1.2地质环境调查比例尺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区调查比 列尺不宜小于1:10000,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地区调查比例尺不宜小于1:5000,地质环境券 件复杂程度复杂地区(含突发地质灾害发育区)调查比例尺不宜小于1:2000。 5.1.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区,调查点应不少于5个/km;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地区, 调查点应不少于10个/km;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地区(含突发地质灾害发育区),调查点应不 少于20个/km 5.1.4对地质灾害形成有明显控制与影响的微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重要部位或重点地段,应 加密调查,不得遗漏。

    5.2.1调查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评价地貌形态、高程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5.2.2调查人工地形地貌形态、规模及其稳定性条件,包括人工边坡、露天采矿场等的分布、形态 规模及稳定状态。

    5.3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5.3.1调查地层地质年代、成因、岩性、产状、埋藏分布等。 5.3.2调查基岩埋深、岩体风化程度及软弱岩层分布。 5.3.3调查松散层的分布范围、规模及特征,分析其在工程建设中形成灾害体的可能性

    DB32/T41222021

    5.3.4调查褶皱、断裂、节理等构造发育特点,分析评估区及邻近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与地 震地质特征,确定地壳稳定性类型

    5.4.1调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结构特征、补径排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地下水水位及 动态特征、水化学特征,分析地下水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4.2调查区内主要含水层应有水文地质钻孔控制,地面沉降灾害发育除主采含水层外,对其他含水 层也应有适量的水文地质钻孔控制,如果收集的钻探资料达不到要求,应补充开展水文地质钻探。 5.4.3水文地质钻孔数量一般不少于1个/10km(面积小于10km的开发区至少有1个水文地质钻f 控制),无含水层分布区或含水层与评估灾种关系不密切的地区水文地质钻孔数量不作要求。 5.4.4地面沉降灾害发育区水文地质钻孔应揭穿主采含水层,岩溶发育区应揭穿岩溶发育带或主要含 水层(组),并开展水文地质试验以获取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5.4.5水文地质调查其他技术要求按照GB50027执行

    5.6.1调查地下水开采、矿产资源开采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利工程、高架工程、桥梁工程、隧 道工程、堤防工程、港口、码头、机场、高层建筑等重大工程基本情况,分析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5.6.2调查当地大面积回填、临时性超限堆载、基坑开挖、工程降水、沉井以及地下工程施工引发的 软土、砂土、膨胀土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等经验

    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

    6.2.1特殊类士(软士)灾害

    DB32/T41222021

    特殊类土(软土)灾害应着重调查下列内容: 通过收集评估区及有关邻近地区工程地质钻孔等资料,调查软土层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厚度 变化、岩性特征等; b 通过取样测试查明软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C 调查地表硬壳层的分布及厚度,软土层之下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 查阅新旧地形图,结合现状微地貌特征,判断是否存在暗埋的塘、浜、沟、坑等; e 调查软土大面积回填、堆载、基坑开挖、工程降水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等引发的建筑物、路基不 均匀沉降、开裂等变形特征; 调查地区性软土灾害防治经验和教训

    6.2.2特殊类士(砂士)灾害

    特殊类土(砂土)灾害应重点调查下列内容: 通过收集评估区及有关邻近地区工程地质钻孔等资料,调查砂土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厚 度变化、岩性特征等; b 通过取样测试查明砂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级配、渗透性能和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及液化等级; C 调查砂土层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水位,上覆隔水层性状、厚度和分布情况,地下水补排关系等 d 调查基坑开挖、工程降水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等引发的渗透变形灾害; e 调查地区性砂土灾害防治经验和教训

    6.2.3特殊类土(膨胀)灾害

    特殊类土(膨胀土)灾害应重点调查下列内容: 调查膨胀土地段的地形和地貌形态、自然坡高、植被情况和气象情况; b 调查膨胀土的成因、年代、岩性、结构、构造、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及与下伏岩土层的接触关 系,了解土体干缩后的裂隙形态、密度、深度及土体特性与含水量的关系; C 通过取样测试查明膨胀土的矿物、化学成份及其自由膨胀率、膨胀力等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1 调查因膨胀土造成的滑坡、开裂等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膨胀土稳定边坡坡高、建筑物基础的理 置深度和变形损坏情况; e 调查地表水汇流、排泄情况以及地下水类型、水位和变化规律; f)调查当地防治膨胀土的经验,

    7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

    7.1.1危险性评估分类

    7.1.2危险性评估指标分级

    DB32/T41222021

    表1特殊类土发育程度分级表

    7.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7. 2. 1±一般要求

    地质火害险性现次评佰应在资科 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与危害程度等,分析每一灾种的形成机制和发 规律,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对其危险性和影响范围作出评估

    7.2.2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

    7.2.2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

    7.2.3特殊类土(软土、砂土、膨胀土)灾害

    特殊类主(软、砂土、膨胀主)灾害现状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表1确定特殊类土(软土、砂土、膨胀土)的发育程度; b)分析现状条件下特殊类土(软土、砂土、膨胀土)灾害的诱发因素

    DB32/T41222021

    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地质灾 害防治难度三个方面确定。 7.4.3.2建设用地适宜性分为适宜、基本适宜 等级,分级说明见表2。

    表2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

    8.1.1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成果应包括评估报告、图件、野外记录、照片、试验数据,并配套建 设区域评估成果查询服务系统。 8.1.2单个建设项目应按相关要求开展评估成果查询,取得区域评估成果查询表单,

    8.2.1评估报告应在调查与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8.2.2评估报告格式应统一,包括章节安排、图表形式等。评估报告章节可按照附录E。 8.2.3报告书力求简明扼要、相互连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措施有效可行,结论正确

    8.3.1报告插图应紧随所引用的文字段落之后,插图编号可采用与章同一编号,同一章内有多个插图 寸,在该章编号后加顺序号。 8.3.2报告图件应规范,图式、图例应按照GB/T958、GB/T14538、GB/T12328及《县(市)地质灾害 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主要图件包括: a 实际材料图,成图比例尺宜为1:5000,应充分反映调查和收集各类资料,特别是各类钻孔和 调查点资料; b) 水文地质图,成图比例尺宜为1:10000,应着重反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含水岩组类型 结构、富水性特征、地下水埋藏条件、水化学特征、水位等值线等:

    DB32/T41222021

    8.4区域评估成果查询服务系统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基础数据库录入及展示; b 项目用地坐标上传、成图、图面检索; C 空间叠加分析,通过套合项目建设用地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数据,判定项目用地的地质 灾害危险性情况; 自动获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和防治措施并展示输出

    DB32/T4122202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程序图

    图A.1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程序图

    DB32/T4122202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污水处理厂标准规范范本表B.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DB32/T4122—2021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调查表表C.1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调查表野外编号室内编号坐标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物及结构水文地质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特征(量化指标、诱因等)危害已有防防治发育程度特征治措施建议调查访问记录/点间过渡特征平面图或备剖面图注照片编号调查人填表人审核人调查日期

    DB32/T41222021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报告提纲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害危险性区域

    前言 包含项目由来、工作依据、目标、任务等内容。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内容包括评估区概况、开发区规划与建设概况,以往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等。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详细阐述区域地质背景、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 件、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地质环境条件

    办公楼标准规范范本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确定地质灾害发育类型,阐述各种类型的发育分布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别进行现状评价,总 结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论,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详细阐述单个灾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依据建设工程特点、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如不同的 挖工况等)进行分别评估,使区域评估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在单个灾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基础上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和建设适宜性评价结论 并根据不用灾种、不同建设工况、不同危险性等级提出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第六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查询使用说明 单述本区域评估成果的查询利用方法,例如查询系统、简要评估表等不同的查询利用类型。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高度概括报告各章内容,得出主要结论,提出后续工作建议。 图 应包括实际材料图、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环境地质图或综合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剖面 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等系列图件,其他图件视情况作为附图或报告插图

    ....
  • 相关专题: 地质灾害  
专题: 毕业设计 |体检标准 |出口产品标准 |医疗器械标准 |型钢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