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122-2021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规范.pdf

  • DB32/T 4122-2021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1-0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2.1调查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评价地貌形态、高程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5.2.2调查人工地形地貌形态、规模及其稳定性条件,包括人工边坡、露天采矿场等的分布、形态、 规模及稳定状态。

    5.3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5.3.1调查地层地质年代、成因、岩性、产状、埋藏分布等。 5.3.2调查基岩埋深、岩体风化程度及软弱岩层分布。 5.3.3调查松散层的分布范围、规模及特征接地线标准,分析其在工程建设中形成灾害体的可能性

    DB32/T41222021

    5.3.4调查褶皱、断裂、节理等构造发育特点,分析评估区及邻近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与地 震地质特征,确定地壳稳定性类型

    5.4.1调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结构特征、补径排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地下水水位及 动态特征、水化学特征,分析地下水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4.2调查区内主要含水层应有水文地质钻孔控制,地面沉降灾害发育除主采含水层外,对其他含水 层也应有适量的水文地质钻孔控制,如果收集的钻探资料达不到要求,应补充开展水文地质钻探。 5.4.3水文地质钻孔数量一般不少于1个/10km(面积小于10km的开发区至少有1个水文地质钻孔 控制),无含水层分布区或含水层与评估灾种关系不密切的地区水文地质钻孔数量不作要求。 5.4.4地面沉降灾害发育区水文地质钻孔应揭穿主采含水层,岩溶发育区应揭穿岩溶发育带或主要含 水层(组),并开展水文地质试验以获取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5.4.5水文地质调香其他技术要求按照GB50027热行

    5.5.1调查岩土体类型、岩性、结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性,进行工程地质分区。 5.5.2调查区每个工程地质分区应有工程地质钻孔控制,如果收集的钻探资料达不到要求,应补充开 展工程地质钻探。每个工程地质分区钻孔数量应不少于1个/km,岩溶灾害发育区钻孔数量应不少于5 个/km。 5.5.3对于松散层覆盖的平原区,工程地质钻孔应包括控制性钻孔和一般性钻孔,控制性钻孔深度不 宜小于60m,一般性钻孔深度不宜小于30m,原位试验勘探孔比例应不超过70%;对于基岩浅理区,钻 孔深度根据基岩埋深确定。 5.5.4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发育区应开展物探工作,在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布置钻孔验证,岩溶塌陷 和地裂缝灾害发育区验证钻孔深度应进入基岩不小于10m,采空塌陷灾害发育区验证钻孔应钻穿采空 区,如果分布有多层采空区,应至少要钻穿上部采空区,具体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6.1调查地下水开采、矿产资源开采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利工程、高架工程、桥梁工程、隧 道工程、堤防工程、港口、码头、机场、高层建筑等重大工程基本情况,分析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5.6.2调查当地大面积回填、临时性超限堆载、基坑开挖、工程降水、沉井以及地下工程施工引发的 软土、砂土、膨胀土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等经验

    肯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

    6.2.1特殊类士(软士)灾害割

    DB32/T4122202

    特殊类土(软土)灾害应看重调查下列内容: 通过收集评估区及有关邻近地区工程地质钻孔等资料,调查软土层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厚度 变化、岩性特征等; b 通过取样测试查明软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C 调查地表硬壳层的分布及厚度,软土层之下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 d 查阅新旧地形图,结合现状微地貌特征,判断是否存在暗埋的塘、浜、沟、坑等; 调查软主大面积回填、堆载、基坑开挖、工程降水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等引发的建筑物、路基不 均匀沉降、开裂等变形特征; 调查地区性软土灾害防治经验和教训

    6.2.2特殊类士(砂士)灾害

    特殊类土(砂土)灾害应重点调查下列内容: a 通过收集评估区及有关邻近地区工程地质钻孔等资料,调查砂土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厚 度变化、岩性特征等; b 通过取样测试查明砂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级配、渗透性能和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及液化等级: C 调查砂土层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水位,上覆隔水层性状、厚度和分布情况,地下水补排关系等: d 调查基坑开挖、工程降水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等引发的渗透变形灾害; e 调查地区性砂土灾害防治经验和教训

    6.2.3特殊类土(膨胀土)灾害

    特殊类土(膨胀土)灾害应重点调查下列内容: 调查膨胀土地段的地形和地貌形态、自然坡高、植被情况和气象情况; 门 调查膨胀主的成因、年代、岩性、结构、构造、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及与下伏岩土层的接触关 系,了解土体干缩后的裂隙形态、密度、深度及土体特性与含水量的关系; C 通过取样测试查明膨胀土的矿物、化学成份及其自由膨胀率、膨胀力等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调查因膨胀土造成的滑坡、开裂等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膨胀土稳定边坡坡高、建筑物基础的埋 置深度和变形损坏情况; e 调查地表水汇流、排泄情况以及地下水类型、水位和变化规律; 调查当地防治胀土的经验。

    7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

    7.1.1危险性评估分类

    7.1.2危险性评估指标分级

    DB32/T4122202

    表1特殊类土发育程度分级表

    7.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应在资料收 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与危害程度等,分析每一灾种的形成机制和发 规律,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对其危险性和影响范围作出评估。

    7.2.2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灾

    7.2.2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灾

    7.2.3特殊类土(软土、砂土、膨胀土)灾害

    特殊类主(软主、砂土、膨胀土)灾害现状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表1确定特殊类土(软土、砂土、膨胀土)的发育程度; b)分析现状条件下特殊类土(软土、砂土、膨胀土)灾害的诱发因素

    c)确定特殊类土(软土、砂土、膨胀土)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 d)对特殊类土(软土、砂土、膨胀土)灾害进行现状评估。

    7.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7.3.1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7.3.1.1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

    DB32/T4122202

    7.3.1.2特殊类土(软土、砂土、膨胀土)灾害

    殊类土(软土、砂土、服

    7.3.2建设工程自身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7.4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建设用地适宜

    也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7. 4. 1一般要求

    7.4.1.1应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 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发育程度和危害程度,确定判别区危险性的量化指标。 7.4.1.2应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估区地质灾害危 险性等级分区 7.4.1.3应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评估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 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和建议。

    7.4.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7.4.2.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危险性划分为大、申等、小三级。 7.4.2.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应根据各区(段)存在的和可能引发的灾种多少、规模、发育程 度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等,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等级区。 7.4.2.3分区评估结果,应列表说明各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和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种类、规模、 发育程度。

    7.4.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DB32/T4122202

    4.3.1建设用地适宜性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地 防治难度三个方面确定。 4.3.2建设用地适宜性分为适宜、基本适宜、适宜性差三个等级,分级说明见表2。

    表2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

    1.1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成果应包括评估报告、图件、野外记录、照片、试验数据,并配 区域评估成果查询服务系统。 1.2单个建设项目应按相关要求开展评估成果查询,取得区域评估成果查询表单。

    2.1评估报告应在调查与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2.2评估报告格式应统一,包括章节安排、图表形式等。评估报告章节可按照附录E。 2.3报告书力求简明扼要、相互连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措施有效可行,结论正确。

    8.3.1报告插图应紧随所引用的文字段落之后,插图编号可采用与章同一编号,同一章内有多个插图 时,在该章编号后加顺序号。 3.3.2报告图件应规范,图式、图例应按照GB/T958、GB/T14538、GB/T12328及《县(市)地质灾害 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主要图件包括: a)实际材料图,成图比例尺宜为1:5000,应充分反映调查和收集各类资料,特别是各类钻孔 和调查点资料;

    3.1报告插图应紧随所引用的文字段落之后,插图编号可采用与章同一编号,同一章内有多个 ,在该章编号后加顺序号。 3.2报告图件应规范,图式、图例应按照GB/T958、GB/T14538、GB/T12328及《县(市)地质

    8.3.2报告图件应规范,图式、图例应按照GB/T958、GB/T14538、GB/T12328及《县(市)地质灾害

    DB32/T4122202

    8.4区域评估成果查询服务系统要求

    8.4.1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应配套建设区域评估成果查询服务系统,作为后期 基础平台。

    3.4.2区域评估成果香询服务系统应功能齐全、简洁实用。

    a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基础数据库录入及展示: b 项目用地坐标上传、成图、图面检索: 空间叠加分析,通过套合项目建设用地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数据,判定项目用地的地质 灾害危险性情况; d 自动获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和防治措施并展示输出

    DB32/T412220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程序图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程序图

    图A.1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程序图

    DB32/T412220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表B.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DB32/T4122—2021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调查表表C.1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调查表野外编号室内编号坐标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物及结构水文地质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特征(量化指标、诱因等)危害已有防防治发育程度特征治措施建议万标准信息服务平调查访问记录/点间过渡特征平面图或剖面图照片编号调查人填表人审核人调查日期

    外墙外保温标准规范范本DR32/T 41222021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表

    表D.1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表

    DB32/T4122202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报告提纲

    前言 包含项目由来、工作依据、目标、任务等内容。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内容包括评估区概况、开发区规划与建设概况,以往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等。

    详细阐述区域地质背景、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地质环境条件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确定地质灾害发育类型,阐述各种类型的发育分布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别进行现状评价,总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论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详细述单个灾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bs标准,依据建设工程特点、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如不同的 开挖工况等)进行分别评估,使区域评估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在单个灾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基础上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和建设适宜性评价结论 并根据不用灾种、不同建设工况、不同危险性等级提出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第六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查询使用说明 阐述本区域评估成果的查询利用方法,例如查询系统、简要评估表等不同的查询利用类型。 服务平台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高度概括报告各章内容,得出主要结论,提出后续工作建议。 图 应包括实际材料图、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环境地质图或综合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剖面 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等系列图件,其他图件视情况作为附图或报告插图

    ....
  • 相关专题: 地质灾害  
专题: 船舶标准 | 拉伸强度测试标准 |水利软件、计算 |电力弱电图纸、图集 |仿古建筑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