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

  • DB11/T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1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11/T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DB11/T 19262021

    b)采样口宜安装在车辆远离排气管一侧后侧轮胎的后方,采样口距离地面高度(200±20)mm, 采样口与胎面距离(50±10)mm,采样口指向胎面方向(与行驶方向一致),安装方式见图2; 采样管用于将含尘气流输送到颗粒物监测单元,应缩短管路长度,管内径为(50±10)mm, 管路内表面光滑,采样管需弯曲时均应平滑过渡,避免突变; d 流量控制器用于监测采样管内气体流速,量程范围(0.2~20)m/s,精度应不低于2.5%: e 采样泵的工作流量为(80~120)L/min,当采集单元负载阻力达到30kPa时,采样系统整体 最大抽气流量应不低于160L/min; 对照点采样口设置于高于车顶(100±10)mm,朝向于车辆前部(与行驶方向一致),对照点 采样管长度宜不长于1500mm

    白砂糖标准1.2.3颗粒物监测单元

    H采样口距离地面高度:L采样口与胎面的距离。

    图2采样口安装位置示意图

    表1颗粒物监测单元的技术要求

    4.2.4数据采集和传输单元

    数据采集和传输单元用于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道路尘负荷等数据。相关技术要求如下: a)道路尘负荷实时数据频次≤6s,测试路段道路尘负荷为该路段内有效监测数据的平均值 b)配备显示单元,可显示实时数据,并能自动生成道路尘负荷监测轨迹图; c)具有断电数据保存功能:

    DB11/T 19262021

    宜使用外置式可充电电源,供电单元的技术要求如下: a)供电电压和电流满足车载移动监测系统需求,持续供电能力不小于8h; b 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85%条件下,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电源端子对地或监测车 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0Q

    4.2.6车辆定位系统

    车辆定位系统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或全球定位系统(GPS),实时记录并输出经纬度、速 度和加速度信息,定位精度<15m。

    辅助单元包括气象五参数仪、视频监控设备和校准设备等,辅助单元各部分的技术要求如下: a)气象五参数仪可同时测量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气压等五种气象要素,气象参 数应符合表2的要求; b) 视频监控设备为选装设备,可安装在车内后视镜处,摄像头朝向前方路面,分辨率1080P以 上,镜头焦距≤6mm(视角62°),可实时记录测试时的路况信息,存储容量不小于16G; C)校准设备采用滤膜称重法采样设备,用于校准、标定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

    表2气象五参数仪的技术要求

    4.3.1监测环境要求

    监测环境的技术要求如下: a)待测道路路面须干燥; b)监测前,测试并记录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气压,监测环境条件应满足表3的要求

    DB11/T 19262021

    4.3.2监测车的操作要求

    监测车操作要求如下: a) 应配备驾驶人员和专业监测人员: 驾驶人员需具有M1类车型驾驶资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员不应操作监测系统,遵守交通 法规要求;监测时,监测车行驶速度应控制在(20~70)km/h,不应急加速和急减速行驶,加 速度应小于0.7m/s2;路况允许时监测车辆宜在偏右车道行驶监测; C 监测人员应掌握车载移动监测系统操作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遵守操作规范,

    每季度开展温度检查,监测系统显示温度与标准温度计读数的误差应在±5℃范围内,当显示 实测温度的误差超过±5℃,应对温度进行校准,直至通过温度检查。

    每季度开展气压检查,监测系统显示 卖数的误差应在±1kPa范围内,当显示 实测气压误差超过±1kPa时,应对气压进行校准,直至通过气压检查,

    每半年开展湿度检查,监测系统读数与标准湿度计读数的误差应在10%范围内,超过±10%时应对 湿度进行校准,直至通过湿度检查

    测仪器进行气路检漏,如果达不到要求,应及时

    每月使用检定合格的标准流量计对监测仪器进行流量检查,实测流量与设定流量的误差应在±10% 范围内,且示值流量与实测流量的误差应在±2%范围内。当实测流量与设定流量的误差超过10%,或 示值流量与实测流量的误差超过±2%时,应对流量进行校准,直至通过流量检查。流量计精度在±1%之 内,压力损失小于7kPa

    DB11/T 19262021

    5.2.3采样系统维护

    监测前对采样口、采样管路进 监测结束后对采样系统进行清 洁:当遇到重污染天气,或测试路 显积尘时,应增加清洁频次

    5.3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

    5.3.1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维护

    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维护要求如下: a) 监测前对颗粒物监测仪进行零点校正; b) 配备切割器的颗粒物监测仪,监测结束后应对切割器进行清洁,保持切割器内壁清洁干燥; 当遇到重污染天气或测试路段道路尘负荷较高时,应增加清洁频次; C 每季度对颗粒物监测仪进行1次全面维护和校准;每次校准、维护维修均需记录,并定期存 档,校准维护记录表见附录B。

    每周进行一次平行性检查,将3台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置于同一环境中,仪器入口调整到同一高 度,测量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或PM1o或TSP)浓度,以每小时均值为一组数据,至少覆盖满量程(20 10)%、(50土10)%和(80土10)%浓度,共测试不少于10组数据,计算3台监测仪的平行性P,P<15% 现为平行性检查通过,否则需对3台仪器进行检查,针对问题仪器开展维修或更换,直至通过平行性检 查。按照公式(1)计算3台监测仪的相对标准偏差,按照公式(2)计算平行性

    式中: Ci :一—第冶监测仪测量第j个样品的颗粒物浓度值,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3); 监测仪序号(=1~3); 监测样品序号(j=110)

    式中: P——仪器平行性,单位为百分号(%)

    5.3.3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比对测试

    ×(P,)2 ×100% 10

    每季度按照GB/T15432、HJ618和HJ653的相关技术要求,对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进行比对测订 监测仪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偏离要求时,应对监测仪进行检查与检修,重新与参比方法比又

    DB11/T 19262021

    到满足准确度审核指标。可选择自行监测或者送往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测试地点可选择实际道路 室,实验室内应采用实际道路积尘再悬浮后开展测试。 具体比对方法及数据质量且标参见附录C。

    5.4车载移动监测系统准确性检查

    每年对在用的车载移动监测系统开展1次准确性检查,在实际道路行车道开展准确性比对检测,测 式范围应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不同等级,参比方法参照HJ/T393中的城市道路积尘负荷监测方 去。 在同一行车道上,同时采用参比方法和车载移动监测方法测试道路尘负荷,每个测试范围的比对数 据不少于3组,将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若相关系数≥0.70,并达到显著性检验的要求,则车载移动 监测系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满足要求,否则需要维护校准车载移动监测系统,重新进行比对,直到满足 准确性要求。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时获取的数据为有效数据。无效数据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a)系统故障或运行不稳定时的数据; ) 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监测结果为零值或负值时的数据; 测试时间少于6s时的数据; d)监测车行驶速度和加速度不满足监测要求时的数据; e)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压力和风速等气象条件不满足表3要求时的数据; f)其他特殊情况下采集到的无效数据,

    7道路尘负荷分级与评价

    具体评价条件要求如下: a)24h内任意时间监测的有效数据; b)最小数据评价单元为连续6s监测数据; C)评价周期可为日、周、月、季、年等; d)不同道路、行政区之间比较,监测时间应在同一评价周期内

    数据处理要求如下: a)道路尘负荷数值为该道路上不小于6s监测数据的平均值,不足6s舍去; b)乡级行政区道路尘负荷数值为区域内监测的所有道路尘负荷的平均值; C)乡级以上某一级别行政区道路尘负荷数值为监测的所有下一级别行政区数值的平均值。

    DB11/T 19262021

    将车载移动监测获取的道路尘负荷数值从低到高划分为四个级别,各级别对应的道路尘负荷限值、 颜色标示和评价结果见表4

    附录A (资料性) 道路尘负荷换算公式

    DB11/T 19262021

    常数系数α与监测车重量、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的安装等因素有关,选定监测车安装完成后通过实验 通定。 在同一行车道上,选取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不同尘负荷级别的道路进行尘负荷采样,每个尘负 荷级别的比对数据不少于3组,同时采用车载移动监测系统测试T和v,将上述测试结果代入公式(A.1) 计算常数系数a,取所有测试道路a的平均值。

    DB11/T 19262021

    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比对测试

    C.1每季度按照GB/T15432、HJ618和HJ653的相关技术要求,依据JG846,对光散射法颗粒物监 测仪进行比对测试。 C.2实验室内测试,采用实际道路积尘再悬浮后开展测试。取相同采样时间段内的自动监测数据Ci, 和参比方法测试数据Rij作为一个数据对,i是仪器序号(i=1~3),j是有效样品的个数(j=1~10),3 台待测仪器与3台参比仪器同步测试,每组样品的采样时间为1h,共测试10组数据,至少覆盖满量程 (20±10)%、(50±10)%和(80±10)%浓度,将测试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考核光散射法颗粒物 监测仪的系数选择是否合理,监测数据是否准确。线性回归结果满足斜率1±0.25,截距(0±20)μg/m3, 相关系数≥0.85,则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的测试结果通过准确度审核,如果线性回归结果不满足上述 要求,则应对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进行检查与检修,重新与参比方法比对,直到满足准确度审核指标。 .3实际道路测试,宜选择不同等级道路开展比对测试,覆盖满量程(20±10)%、(50±10)%和(80±10) 浓度。操作方法同实验室。 .4线性回归参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果的平均值

    R,一一参比方法测量第组样品浓度的平均值给水标准规范范本,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3): R;一一第i组参比方法测量第j个样品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 b)依据公式(C.2)计算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式中: c,一一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测量第j组样品浓度的平均值,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ug/m3); C;一一第台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测量第j个样品的浓度值,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 c)依据公式(C.3)计算回归曲线斜率k。

    DB11/T 19262021

    式中: 一一比对测试回归曲线斜率; 一一10组待测监测仪PM2.5浓度平均值,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3); R一一10组参比方法测量浓度的平均值,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3) d)依据公式(C.4)计算回归曲线截距b。

    一比对测试回归曲线截距。 e)依据公式(C.5)计算参比方法和光散射法测试结果的相关系数

    房屋建筑标准规范范本式中: 一比对测试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

    [1]HJ/T393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2]JJG846粉尘浓度测量仪检定规程

    DB11/T 19262021

    ....
  • 相关专题: 道路  
专题: 给排水图纸 |吊环标准 |钙镁磷肥标准 |体检标准 |封头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