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77-202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pdf

  • DB11/T 1877-202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2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11/T 1877-202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DB11/T 18772021

    表1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表1评价指标体系之外电气标准规范范本,设置了参考性指标,辅助说明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不 或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参考性指标体系及指标含义见附录表C.1。

    5.2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5.2.1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按公式(1)计算:

    DB11/T 18772021

    5.2.2计算参数评价方法

    12.5浓度的评价值按公式

    5.2.2.1PM25浓度的评价值按公式(2)计算:

    式中: lijk(PM2.5) PM2.5浓度的评价值; Xijk(PM2.5) PM2.5浓度的实测值。 5.2.2.2水质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3)计算:

    100Xijk(PM2.5) lijk(PM2.5) = I

    式中: lijk(water) 水质指数的评价值; Xijk(water) 水质指数的测算值。 5.2.2.3除PM2.5浓度和水质指数之外,对于其余各项计算参数,分别设置基础线(30)和优秀线(90), 按公式(4)计算其评价值:

    式中: ljk——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下第k个计算参数的评价值; Xmax(ijk) 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个二级指标下第k个计算参数在评价时段内的最大值; Xmin(ik) 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个二级指标下第k个计算参数在评价时段内的最小值。

    5.3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分级

    5.4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5.4.1根据评价年份与参考年份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幅度情况,将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 质量变化度分为4级,即无明显变化、略微变化(包括略微变好和略微变差)、明显变化(包括明显变 好和明显变差)、显著变化(包括显著变好和显著变差)。变化度等级划分阈值执行HJ192。 5.4.2根据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度的四个等级,依次对应将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波动变 化状况分为稳定、波动、较大波动和剧烈波动

    6.1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5.1.1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1.1.1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包括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质量、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涵盖环 竟质量、水域覆盖、植被覆盖、土地负荷、生物多样性五个一级指标。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 标体系表3。

    DB11/T 18772021

    6.2.1.2在表4评价指标体系之外,设置了参考性指标,辅助说明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生态 环境质量状况,不参与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参考性指标体系及指标含义见附录表C.3。

    1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质量

    6.2.2.2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各项计算参数评价方法

    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将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质 量分为4级,即优、良、一般和差,见表5。

    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质量分级

    6.2.4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

    6.3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6.3.1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

    6.3.1.1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包括造林绿化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工 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质量、 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涵盖环境质量、水域覆盖、植被覆盖、土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五个一级指标。重 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6。

    DB11/T 18772021

    6.3.1.2在表6评价指标体系之外,设置了参考性指标,辅助说明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不参与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参考性指标体系及指标含义见附录表C.4。

    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

    6.3.2.1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6.3.2.2重点生态工程各项计算参数评价方法

    6.3.3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根据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前、实施后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幅度情况进行变化分析。生态环境质 变化分析要求见5.4。

    7.2.1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同时融合人工智能和外业调查,提高分类精度 和效率。 7.2.2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同时结合海量街景等城市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参数提取 智能化

    见场踏勘、观测等手段,获取或校核生态系统、

    DB11/T 18772021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PM2.5浓度: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um的颗粒物的浓度。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空气负(氧)离子是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的总称 监测设备的离子迁移率大于等于0.4cm/(V·S)时所测定的空气离子浓度为空气负(氧) 离子浓度。

    水质指数:环境水体中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20项水质指标的平均浓度参考水质标准限值 以获得单项水质指数,并计算得到综合水质指数,水质标准限值执行GB3838。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土壤安全利用率:包括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其中受污染耕地安全 利用率是指实现安全利用的受污染耕地面积占区域内受污染耕地总面积的比例。污染地块安 全利用率是指符合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面积占区域内全部再 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面积的百分比。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符合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面积占区域内 全部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面积的百分比,

    声环境达标率:城市功能区等效声级达标比例,评价标准执行GB3096

    城市热岛强度:基于气象站点气温数据或者遥感卫星提取的地表温度数据,提取的评价单 周边区域腹地(郊区、农村)温度的差值,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有水河流长度指数:区域内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中实际有水部分长度占河道 总长度的百分比。 水域面积指数:区域内天然或人工作用下形成的湖泊、水库和池塘等面状水体面积占区域面 积的百分比。 湿地面积指数:区域内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面积占区域面积的百分比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河流自然岸线保有率:河流水体与陆地接壤地带中,自然形成或人工修复的能够进行自然 陆交互过程的岸线(包括砾砂质、淤泥质和生物岸线)长度占总岸线长度的百分比。

    DB11/T 18772021

    湖库自然岸线保有率:湖泊、水库水体与陆地接壤地带中,自然形成或人工修复的能够进行 自然水陆交互过程的岸线(包括砾砂质、淤泥质和生物岸线)长度占总岸线长度的百分比

    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森林指数:评价区域内森林覆盖面积占比和森林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林冠指数:评价区域内林冠覆盖面积占比和林冠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灌丛指数:评价区域内灌丛覆盖面积占比和灌丛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混交林指数:评价区域内混交林覆盖面积占比和混交林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单一林指数:评价区域内单一林覆盖面积占比和单一林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草地指数:评价区域内草地覆盖面积占比和草地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地面积指数:评价区域内耕地覆盖面积占比。

    绿视率:区域内人的视野范围内绿色植物占比的平均值,在三维空间衡量城市

    A.14林灌草配置指数

    林灌草立体配置指数: 分比 A.15人工地表指数

    A.16 未和用地指数

    未利用地指数:评价区域内沙地、盐碱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和其它没有植被覆盖的未利用地的面 积占比。

    A.17重点点位于扰强度指数

    DB11/T 18772021

    A.18王扰点位未整改指数

    用截止评估期前上报的未整

    A.19退化土地修复指数

    复率:评价区域内已修复的退化土地总面积占退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土壤含水量:评价区域内单位面积土壤绝对含水量(季度均值)。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评价区域内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 的有机物质的质量。

    A.21物种多样性指数

    A.22本地物种多样性指数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本地植物指数:评价区域内本地植物的丰富程度,主要包括本地维管植物。 本地动物指数:评价区域内本地动物的丰富程度,主要包括本地鸟类、陆生哺乳类。 本地植物种数:评价区域内本地植物的种数,主要包括本地维管植物。 本地动物种数:评价区域内本地动物的种数,其中,造林绿化工程及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主要 包括本地鸟类、陆生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鱼类、鸟类、 陆生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A.23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指数

    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数:评价区域内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数,用于表征 的类型多样性。

    A.24外来物种入侵指数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外来物种入侵指数:评价区域受到外来入侵物种干扰的程度。 一外来入侵物种种数:评价区域内外来入侵物种的种数。

    A.25受保护区域面积指数

    受保护区域面积指数:评价区域内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面积之和(去除重叠部分的 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B.1森林指数计算公式

    森林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1)计算

    DB11/T 18772021

    式中: Ifor 森林指数的评价值; Isfor 森林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hfor 森林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2林冠指数计算公式

    林冠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2)计算:

    式中: Itree 林冠指数的评价值; stree 林冠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atrea 林冠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8.3灌丛指数计算公式

    灌丛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3)计算:

    Ishrub = 0.60 × Isshrub + 0.40 × Ibshrub

    式中: Ishrub 灌丛指数评价值; sshrub 灌丛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nshuh 灌丛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4草地指数计算公式

    草地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4)计算:

    Igrass = 0.60 × Isgrass +0.40 × Ibgrass

    grass 草地指数的评价值; sgrass 草地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harass 草地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5耕地指数计算公式

    的评价值按公式(B.5)

    DB11/T 1877—2021 式中: 耕地指数的评价值; Iscul 耕地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haul 耕地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6混交林指数计算公式

    混交林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6)计算

    式中: Imfor 混交林指数的评价值; Ismfor 混交林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amfor 混交林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7单一林指数计算公式

    单一林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7)计算

    Isifor = 0.60 × Issifor +0.40 × Ibsifor

    式中: Isifor 单一林指数的评价值; Issifor 单一林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hsifor 单一林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8重点点位干扰强度指数计算公式:

    Xfpd 重点点位干扰强度指数的测算值; Nrfp 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范围内纳入重点问题台账点位的数量; Nsfp 全市纳入重点问题台账点位的总数量; Sfp 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范围内纳入重点问题台账点位的面积; Sf 全市纳入重点问题台账点位的总面积

    3.9于扰点位未整改指数计算公式:

    干扰点位未整改指数的测算值按公式(B.9)计算

    式中: 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范围内未整改点位的数量;

    Xur = 0.50× urp +0.50× .. (B.9)

    B.10野生高等植物指数

    野生高等植物指数的测算值按公式(B.10)计

    水利技术论文DB11/T 18772021

    0X Nrvas + 0.10 × mos

    式中: Xpla 野生高等植物指数的测算值; Nrvas 区域野生维管植物种数; Nsvas 全市野生维管植物种数; Nrmos 区域野生苔藓种数; Nsmas 全市野生苔藓种数。

    水电标准规范范本式中: Xpla 野生高等植物指数的测算值; Nrvas 区域野生维管植物种数; Nsvas 全市野生维管植物种数; Nrmos 区域野生苔藓种数; Nsmas 全市野生苔藓种数。

    3.11野生动物指数计算

    野生动物指数的测算值按公式(B.11)计算:

    ....
  • 质量标准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工程规范 |建筑CAD图纸 |快递标准 |车库设计规范和图纸 |暖通空调图纸、图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