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652-2021 水环境保护溢流污染控制标准.pdf

  • DB4201/T 652-2021  水环境保护溢流污染控制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2-2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4201/T 652-2021  水环境保护溢流污染控制标准

    表2综合生活用水定客

    设计工业废水量可依据实测工业废水量资料确定,或依据工业用地面积、分类企业用水定额 系数确定,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一 无工业区的零散企业,工业废水量按综合生活污水量的5%~10%计入; 有工业区的集聚企业,工业用水定额按表3规定取值。工业废水污水排放系数按0.7取值。

    电力弱电设计、计算6.1.4入渗地下水量宜根据水量监测资料确定。水量监测可采用叠夜污水管流量差监测方法。当资料 缺乏时可按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的平均流量的15%25%确定。

    6.2溢流污水污染物浓度

    3.2.1溢流污水污染物控制可采用化学需氧量计量, 6.2.2溢流污水污染物可依据最大冲刷污染物浓度和旱季城镇污水污染物浓度两类设计指标按数学模 型法计算确定。两类设计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无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最大冲刷污染物浓度设计指标结合城市环境状况按表4规定取值:

    表4最大冲刷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浓度设计指标(mg/L)

    旱季城镇污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浓度设计指标结合污水收集管网完善情况按180mg/L~ mg/L确定。

    6.3溢流污水控制标准

    3.1溢流污水控制应满足受纳水体水环境保护需求,受纳水体的分级标准和不同级别受纳水体 染物平均当量浓度控制标准应符合表5规定

    表5受纳水体污染物控制标准

    6.3.2溢流污水设计截流水量应以受

    流污染控制率可结合城市密度分区、 排永水管 雨污混流状况等影响因素按表6规定取值

    表6溢流污染控制率(%)

    DB4201/T 6522021

    表6溢流污染控制率(%)(续)

    6.3.3溢流污染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雨量应按表7规定取值

    6.3.4溢流污水设计截流水量应符合下列知

    年溢流污染截流效率(

    注1:本表按截流汇水面积1km~15km计算确定。 注2:截流汇水面积较小的按表上限取值。

    6.4.1不同排水体制的溢流污水截流水量应按排水口汇水范围的雨水径流水量计算 6.4.2溢流污水截流水量应依据武汉设计雨型和设计标准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截流水量计算应采用 附录C表C.1武汉市短历时设计雨型,受纳水体污染物浓度计算应采用附录C表C.2武汉市长历时设计 雨型。排水口雨水径流量应采用附录D雨型径流量模拟计算方法确定。 6.4.3截流溢流污水设计管段的雨水汇流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To = t + 0.005(03)

    式中: To 截流溢流污水设计管段雨水汇流时间(min): ti一一地面集水时间(min); 一汇水范围最远点雨水汇流管渠长度(m); 1一一汇水范围最远点雨水汇流管渠平均坡降。 .4径流系数宜考虑降雨量变化、地表种类、土壤雨水下渗能力等影响因素,采用瞬时综合径流系 人

    式中 0 瞬时综合径流系数; ks 土壤饱和系数; H 一设计雨型累计降雨量(mm)

    6.4.5土壤饱和系数可按表9计算取值。

    6.4.5土壤饱和系数可按表9计算取值。

    表9土壤饱和系数计算

    7.1.1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应与排水口受纳水体水环境整治工程相结合,应依据受纳水体周边沿线排水 污染水量调查、地表水水环境状况、主要污染成因和工程建设条件确定需要实施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的 排水口。 7.1.2分流制排水口实施溢流污染控制工程时,应调查排水口雨污混流状况。雨污混流率可根据雨水 管排水口旱季水量、水质监测方法确定。 7.1.3溢流污水的截流应结合实际对截流管、溢流污水调蓄池等工程设施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工 程设施效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施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的排水口均设置截流管; 一采用截流管和溢流污水调蓄池组合方式截流时,截流管设计流量按截流管经济截流倍数确定 并采用截流管先截、溢流污水调蓄池后调的设计原则; 一 截流管与溢流污水调蓄池进水口采用槽式截流井方式截流溢流污水。 7.1.4截流溢流污水的处置,应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或独立设置溢流污水处理站处 理,处理达标后排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截流溢流污水不得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截流溢流污水排入污水管网时,满足受纳污水管至污水处理厂的下游污水管道具备雨污分流 条件。不具备条件时,通过截流管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或溢流污水处理站; 一溢流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标准依据受纳水体水质管理目标经综合评估后确定; 一处理达标后的截流溢流污水优先满足港渠景观水体回补和城市中水利用需求。 7.1.5当采用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生物滞留塘等生态处理设施调蓄和处理截流溢流污水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工程服务区域属于生态环境较好、雨污混流率小于20%、汇水面积不超过1.0km的分流制区 域; 生态处理设施所在地处于城市建设区下风向,其周边100m范围内无学校、商场、医院、住 宅等环境敏感性建筑

    7.1.1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应与排水口受纳水体水环境整治工程相结合,应依据受纳水体周边沿线排水 口污染水量调查、地表水水环境状况、主要污染成因和工程建设条件确定需要实施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的 排水口。

    7.2.1截流管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

    截流管满足各排水口截流溢流污水和溢流污水调蓄池排除水的收集和输送要求; 截流管上游截流溢流污水不得进入下游截流井,下游截流井单独设置排水管与截流管连 2.2截流管设计流量应结合不同排水区按下式计算:

    DB4201/T652—202 分流制排水区:

    Qp=no·Qu+Qt2 Qp = (no + 1) :Qu + Qt2

    Qp一 截流管设计流量(m/s); 截流管设计管段截流倍数: Qu一一截流管设计管段汇水范围设计城镇污水流量(m/s),同式(1); Qt2一一接入截流管设计管段的溢流污水调蓄池设计排水流量(m/s),同式(8) 3 截流管设计管段截流倍数应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无条件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仅用截流管截流溢流污水时,截流管设计管段截流倍数按表10计算取值,

    表10无溢流污水调蓄池的截流管截流倍数计算

    用截流管和溢流污水调蓄池组合截流溢流污水时,截流管宜采用截流管经济截流倍数。截流 管经济截流倍数按下式计算:

    no 截流管经济截流倍数; 截流管设计管段雨水汇流时间(min),同式(2); 城市密度分区调整系数。 24—城市密庭分区调数系数可按表 11 规定取估

    表11城市密度分区调率

    7.3.1溢流污水调蓄池的布局应结合各排水口溢流污染控制设计规模、建设用地条件、污水 定运行要求、施工影响和投资效益等因素通过比选确定,并结合下列设计条件选择溢流污水调 方式:

    在分流制区域,当排水口溢流污水水量较小且排水口较为集中,宜采用集中模式设置溢流污 水调蓄池。当排水口溢流污水水量较大且排水口较为分散时,宜采用分散模式设置溢流污水 调蓄池。 在已建截流管的合流制区域,当截流管能满足各排水口年溢流污染截流效率,但不满足截流 溢流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要求时,宜采用集中调蓄模式:当截流管不能满足排水口 年溢流污染截流效率时,宜采用综合调蓄模式,在不达标的排水口分散设置溢流污水调蓄池。 合理控制溢流污水调蓄池设计规模,当排水口汇水面积超过15km或受建设用地条件限制时, 宜在排水干管上游适宜管段分散设置截流点和分流溢流污水调蓄池。 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截流溢流污水应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相匹配,当超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 力时,增设溢流污水调蓄池,调节截流溢流污水进厂流量。 3.2溢流污水调蓄池容量应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在无条件采用数学模型法且采用截流管经济截氵 数时,相应配置的排水口溢流污水调蓄池设计容量可按表12计算取值

    表12溢流污水调蓄池设计容量计算

    3.3溢流污水调蓄池进水管设计流量应依据武汶设计雨型和截流水量设计标准,采用数学模型 无条件时可按下式计算:

    算。无条件时可按下式计算:

    Qt1一一溢流污水调蓄池设计进水流量(m/s); k。一一溢流污水流量折减系数; Qrs一一溢流污水调蓄池服务范围重现期3年一遇雨峰径流量(m/s,可用雨水流量推理公式计算); n0 与溢流污水调蓄池组合使用的截流管截流倍数(分散调蓄模式时为调蓄池截流并前截流管 服务范围的截流倍数,集中调蓄模式时为调蓄池截流井后截流管服务范围的截流倍数,无截 流管时按零取值); Qu一一截流管汇水范围设计城镇污水流量(m/s),同式(1)。 3.4溢流污水流量折减系数可按表13规定取值

    表13溢流污水流量折减

    DB4201/T 6522021

    DB4201/T 6522021

    式中: Qt2——溢流污水调蓄池设计排水流量(m/s); Vt一一溢流污水调蓄池累计最大溢流水量,可近似按溢流污水调蓄池设计容量V代替(10m); Tp一一溢流污水调蓄池累计最大溢流水量排空时间(h) 7.3.6溢流污水调蓄池最大溢流水量排空时间应结合处理截流溢流污水的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要求 按24h~48h确定。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截流溢流污水,排空时间宜采用48h

    7.4.1溢流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溢流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Qs——溢流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10°m/d); Qp一一进站截流管设计流量(m"/s),同式(4)、式(5); Qt2一一接入截流管的溢流污水调蓄池设计排水流量(m/s),同式(8); kp一一进站截流管设计流量均值系数。 4.2当截流管采用经济截流倍数时,进站截流管设计流量均值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 (10) 式中: kp——进站截流管设计流量均值系数;

    7.5溢流污染截流效率检验

    : 一—排水口年溢流污染截流效率(%); 一溢流污染截流效率指数。 7.5.2溢流污染截流效率指数应结合排水口汇水面积、截流管和溢流污水调蓄池设施规模,按表14 计算取值。

    表14溢流污染截流效率指数计算

    8.1截流管与 染控制系统安全运行需求。 3.2有溢流污染控制的分流制排水口,应在排水口设置流量调控闸门,满足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安全送 行需求,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排水口截流溢流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时,旱季闸门控制使混入城镇污水流量不超过截流管设 计流量; 排水口截流溢流污水排入溢流污水处理站时,旱季闸门关闭。 8.3溢流污水调蓄池的运行应符合以下规定: 截流溢流污水进入调蓄池后,排水泵即时启动,按设计抽排量稳定运行,直至排空; 一调蓄池内溢流污水排空后,在下场降雨雨前处于空置待用状态。 8.4溢流污水调蓄池设计应满足运行维护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池内设置照明、换气通风口,设置维护人员及设备进出通道和工作场地: 池内定期清淤,对水泵电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8.5溢流污水调蓄池不应作为城市排涝雨水调蓄设施使用。 8.6溢流污染控制工程设 设施排涝能力,不应出现阻水而降低设施排涝效率

    DB4201/T 6522021

    附录A (资料性) 武汉市集中建设区规划人口密度 aaaaa

    附录A (资料性) 武汉市集中建设区规划人口密度

    图A.1武汉市集中建设区规划人口密度

    附录B (资料性) 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

    表B.1明确了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和全年分级最大降雨强度确定的依据。

    表B.1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

    DB4201/T 6522021

    表B.1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续)

    表B.1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续)

    DB4201/T 6522021

    表B.1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续)

    表B.1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续)

    DB4201/T 6522021

    表B.1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续)

    表B.1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续)

    DB4201/T 6522021

    表B.1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续)

    表B.1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续)

    DB4201/T 6522021

    表B.1武汉市最大小时降雨量频率统计(续)

    附录 C (规范性) 武汉市溢流污染控制设计雨型

    表C.1规定了溢流污染控制水量模型设计可采用的武汉市短历时设计雨型

    C.1武汉市溢流污染控制3h短历时设计雨型(m

    DB4201/T 6522021

    表C.1武汉市溢流污染控制3h短历时设计雨型(mm)(续)

    1:该设计雨型适用于一次降雨事件溢流污染控制水量计算。 2:表中最大小时降雨量依据本文件7.1.3表4确定,相应形成不同溢流污染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雨型。 3:该设计雨型降雨频率分配依据武汉市规划研究院2020年《武汉市排水防涝规划雨型及应用研究》确定。该成 选用武汉市吴家山气象站1980~2018年历年最大24h逐时降雨样本,采用P&C雨型法编制完成长历时24h和短 时3h设计雨型。 4:表中降雨历时第11~22序列为最大小时降雨量

    注2:表中最大小时降雨量依据本文件7.1.3表4确定,相应形成不同溢流污染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雨型。 注3:该设计雨型降雨频率分配依据武汉市规划研究院2020年《武汉市排水防涝规划雨型及应用研究》确定。该成果 选用武汉市吴家山气象站1980~2018年历年最大24h逐时降雨样本,采用P&C雨型法编制完成长历时24h和短历 时3h设计雨型。 注4:表中降雨历时第11~22序列为最大小时降雨量。

    表C.2规定了溢流污染控制水质模型设计可采用的武汉市长历时设计雨型!

    石化标准表C.2规定了溢流污染控制水质模型设计可采用的武汉市长历时设计雨型。

    表 C.2武汉市溢流污染控制 24h 长历时设计雨型 (mm)

    DB4201/T 6522021

    表C.2武汉市溢流污染控制24h长历时设计雨型(mm)(续)

    表C.2武汉市溢流污染控制24h长历时设计雨型(mm)(续)

    DB4201/T 6522021

    表C.2武汉市溢流污染控制24h长历时设计雨型mm)(续)

    电缆标准表C.2武汉市溢流污染控制24h长历时设计雨型(mm)(续)

    ....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水利技术论文 |家电标准 |路桥施工组织设计 |饮用水标准 |有色金属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