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144-2021 放射性气溶胶的通风防护衣要求与测试方法.pdf

  • GBT 41144-2021 放射性气溶胶的通风防护衣要求与测试方法.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2-26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应急供气状态下,呼吸区域的内泄漏率和防护因子应至少达到表1中等级1的要习

    可采用人体模型或测试人员作为测试对象,穿戴被测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对于测试人员,应先穿 的长袖长腿棉质工作服以保持测试的一致性(面密度约250g/m),再穿戴被测样品。被测样品 相同规格的两套防护衣

    在实验室或实用性能测试之前,应目视检查被测样品的完整性。目视检查可参考防护衣使用说明 据需要拆卸必要的防护衣部件

    GB/T41144202

    测试前,应将被测样 条件下至少24h;对于可 护衣石化标准,应按照使用说明 子的测试

    应由两名测试人员穿戴两件被测样品进行实用性测试,并记录测试期间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测试 不境的背景噪声应不超过75dB(A)。 测试人员应掌握通风防护衣的使用方法及应急措施,应无禁忌症及相关法规、规章规定不适宜从事 本测试的情况:必要时应征求专业医师的建议 测试前,应检查防护衣的工作状态,确认供气流量在设计参数范围内,确保可以安全使用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判定防护衣不满足实用需要: a)防护衣无法闭合,或无法正常操作; b)呼吸等重要功能缺陷; c)穿戴后无法执行简单动作; d)会对测试人员造成疼痛等不适; e)无法兼容其他重要个人防护设备

    测试期间,应在30min内完成下列活动,以模拟防护衣的实际使用: a)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手臂侧向抬起与肩齐平,下,站立;重复3次。 b)右膝单膝跪地,右手触碰左脚,站立,左膝单膝跪地,左手触碰右脚;重复3次。 c)以(5土0.5)km/h的速度行走5min。 1 装填测试:测试人员弯腰或跪地向容积药8L的篮子中装填试验物料,装满篮子后将试验物料 倒入高度为1.5m的容器;在10min内重复15次~20次。装填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测试容 器上下均开口,方便开展测试。 关闭防护衣主供气接口,在以(5士0.5)km/h速度步行5min的过程中,评估应急呼吸装置或 逃生装置(如果配备)的实用性

    测试期间,应在30min内完成下列活动,以模拟防护衣的实际使用: a)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手臂侧向抬起与肩齐平,下奠,站立;重复3次。 D 右膝单膝跪地,右手触碰左脚,站立,左膝单膝跪地,左手触碰右脚;重复3次。 以(5±0.5)km/h的速度行走5min。 口 装填测试:测试人员弯腰或跪地向容积约8L的篮子中装填试验物料,装满篮子后将试验物料 倒入高度为1.5m的容器;在10min内重复15次~20次。装填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测试容 器上下均开口,方便开展测试。 关闭防护衣主供气接口,在以(5士0.5)km/h速度步行5min的过程中,评估应急呼吸装置或 逃生装置(如果配备)的实用性

    图1填装测试装置示意图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开展爬行测试、攀爬测试、提拉测试、搬运测试等模拟作业测试,测试方法按 照GB/T23465的规定执行

    实用性测试完成后,穿戴者应对防护衣进行主观评价,并记录下列信息:穿脱方使性、舒适性(热舒 适性、材料触感、固定带舒适性等)、气流分布情况、紧固件和连接件的安全性、应急呼吸装置或逃生装置 的操作便利性、控制阀的操作便利性、视觉清晰度、语言交流的便利性以及其他任何评价

    防护因子的测试方法可参考附录A,并根据测量平均值按表1对被测防护衣进行分级。测试报告 应包含测试结果、防护衣分级以及测试人员的身高、体重等信息

    5.4防护衣材料性能测试

    5.4.1耐磨损性能按照GB/T21196.2的规定测试。 5.4.2耐屈挠破坏性能按照GB/T12586的规定测试 5.4.3抗刺穿性能按照GB/T20655的规定测试 5.4.4抗撕裂性能按照GB/T3917.3的规定测试。 5.4.5可燃性能按照GB/T13489的规定测试

    5.4.1耐磨损性能按照GB/T21196.2的规定测试。

    5.5接缝、接合部位拉伸测试

    5.5.1接缝强力按照GB/T13773.1的规定测试。 5.5.2对于防护衣可分离的接合部位,将一端固定在夹具上,纵向施加一个恒定拉力并持续10s;记录 使接合部位相分离的拉力,或者接合部位保持完整的最大拉力。供气管与防护衣供气接口的拉伸测试 也参照上述方法。 5.5.3对于排气装置,按照图2进行拉伸测试。将防护衣穿戴在人体模型上,并在排气装置附近加装固定 带,使拉伸负载尽可能直接作用在排气装置上。如图2所示,沿排气装置最可能损坏或分离的方向施加 个(50士2.5)N的力并保持10s;重复10次后,检查排气装置是否有开裂、变形等损坏或故障迹象

    并在排气装置附近 带,使拉伸负载尽可能直接作用在排气装置上。如图2所示,沿排气装置最可能损坏或分离的方 个(50士2.5)N的力并保持10S;重复10次后.检查排气装置是否有开裂、变形等损坏或故障迹象

    图2排气装置拉伸测试示意图

    GB/T41144202

    5.6.1防护衣的视窗视野的测试方法可参考附录B。 5.6.2视窗机械强度测试:利用人体模型穿戴防护衣、使视窗垂直向上,在最小供气流量条件下,将直 径22mm的钢球(质量约44g)从距视窗130cm高度上以垂直角度自由坠落在视窗中央,观察并记录 视窗的损坏情况

    利用由流量可调的供气气源、压力计、流量计组成的装置,在测试人员静止状态或基于人体模型,分 别在防护衣控制阀开启状态最大和最小位置下,测量防护衣的供气流量。具体测量方法按照EJ435的 规定执行。

    5.8防护衣内部压力测试

    按照GB/T16556中的规定,利用由呼吸机、试验头模、测试气路、二氧化碳分析仪器等组成的测试 装置,测试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呼吸机的参数设置为呼吸频率(25士1)次/min、呼吸流量(2.0士0.1)L/次;除呼吸机外,监测装置 气路的总容积应不大于2L。模拟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设为(5.0土0.1)%,且能够连续测 量;应能够在最低0.1L/次的呼吸流量条件下对吸入气体进行取样,并对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连续 或取样测量,取样测量时取样量不低于2L。

    应在最小供气流量条件下,测试吸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照GB/T16556的规定,以气密方 式将防护衣安装在测试装置上,并使试验头模位于防护衣头罩中心位置。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 量稳定在5%至少5min后,开始测量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考虑到头模位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移动头罩进行3次测量,取3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试 结果。

    5.10应急供气状态的内泄漏率测试

    应急供气状态下,只测试行走动作下防护衣呼吸区域的内泄漏率。 选择4套同规格的防护衣和两名测试人员,每人两套分次穿戴开展测试;测试过程中关闭防护衣主 供气接口,测试人员以(5土0.5)km/h速度行走2min后进行测试;其他有关测试设备、取样、结果计算 等测试方法参考附录A。

    防护衣上应至少标识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制造厂名和地址、号型规格、防护类别图 、防护等级。

    防护类别图形符号应符合GB/T20097的规定,如图3所示。防护等级应按照表1的分级标准 识。 对于配备应急供气装置的防护衣,还应标识额定工作时间

    防护类别图形符号应符合GB/T 防护等级应按照表1的分级标准进 行标识。 工作时间

    图3防护类别图形符号

    每套防护衣的独立包装中均应配备说明书,说明书应至少包括: a) 操作使用流程; b) 装配、穿脱和贮存说明; c 使用限制; d) 产品类型、号型、防护等级; e) 有效期; f) 使用前检查程序; g) 保养、维护、清洁说明; 失效和废弃建议

    A.1防护因子测试原理

    GB/T41144202

    利用气溶胶发生器和模拟剂产生标准气溶胶,通人密闭的测试舱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测试人员 穿戴被测防护衣在测试舱内按预定程序完成一系列动作;利用气溶胶测量设备(如气溶胶光度计)分别 测量测试舱和被测防护衣内的气溶胶浓度,用于评价防护衣的整体防护性能。 模拟剂可以是油性气溶胶(如玉米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也可是非油性气溶胶(如NaCI固体 颗粒)。本附录主要以NaCI气溶胶为例进行说明

    A.2.1测试装置布局

    防护因子测试装置的典型布局如图A.1所示

    图A.1防护因子测试的典型布局示意图

    测试舱空间应足够大以便开展各项测试活动,并设置观察窗以便观察测试人员的状态。测试舱 间内的气溶胶浓度变化不超过土10%

    A.2.3气溶胶发生器

    A.2.4气溶胶测量设备

    至少配备2台测量设备,分别用于测量 超过500ms的要求

    安装在测试舱内,能够以(5土0.5)km/h的速度运行

    A.2.6取样泵和取样管路

    取样泵用于采集测试舱和防护衣内部的气溶胶。取样流量范围(0.05~4)L/min,流量波动不超过 土0.2L/min,可保证能够以(2士0.5)L/min的流量进行取样。 取样管路应由足够坚硬的材料构成,确保测试人员移动时不会造成取样管路被挤压。防护衣内的 取样管路应固定在测试人员身体位置,以密封方式贯穿防护衣。取样管路的固定和贯穿应避免对防护 衣以及测试人员活动的影响。 测试舱和防护衣内的取样泵和取样管路相互独立,避免干扰取样测量结果

    共设置5个取样探头,对测试舱和防护衣内的气溶胶浓度进行取样测试:1个置于测试舱内,1个置 于防护衣内部的呼吸区域,3个置于防护衣内非呼吸区域(分别为膝部侧面、后腰、前胸位置,如图A.2 所示)。

    图A.2防护衣内部非呼吸区域取样位置示意图

    GB/T 411442021

    防护衣内部的取样气体在测量前不应被稀释,以免增加测量不确定度。非呼吸区域的3个取样探 头应靠近测试人员的身体并固定在内衬工作服上,不应直接接触体表,其表面不应被覆盖;气体经3个 深头分别取样后混合在一起,以便同时进行测量。 可按照图A3制备位于测试舱及防护衣内非呼吸区域的取样探头;图中尺寸误差控制在士10%之 内。每个探头都安装在一段透明塑料管上,以保证静态条件下的流量一致性。

    图A.3测试舱及防护衣内非呼吸区域的取样探头示意图

    可按照图A,4制备位于防护依内呼 域的取样探头。探头由一个直径约20mm的塑料球l 配套的塑料管组成;塑料球圆周上等距分布8个直径约1.5mm的孔。测试时,探头应触碰到穿 嘴部,并利用尽可能短的细管贯穿防护衣视窗将探头密封连接到测量设备。

    A.3测试人员及被测样品

    图A.4防护衣内呼吸区域的取样探头示意图

    量防护衣的内部压力,测量点位于呼吸区域气溶

    测试人员应掌握通风防护衣的使用方法及应急措施,无禁忌症及相关法规、规章规定不适宜从事本 则试的情况;必要时应征求专业医师的建议。 选择4套同规格的防护衣,由两名测试人员分次穿戴,在最小设计供气流量条件下分别测试两套 应根据测试人员的身材选择号型合适的防护衣,并记录测试人员的身高、体重等信息

    测试舱内的环境条件控制在温度(20士5)℃、相对湿度不大于60%。在每次测试前后,都测量并 刺试舱内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在测试前,检查每一件被测防护衣,确保不存在使用危险;检查所有测试设备,确保符合相关质量 要求。

    GB/T 411442021

    按照表A.1的活动序列开展防护因子测试;在活动序列c)~j)期间,测量防护衣的内泄漏率及内部

    表A.1防护因子的测试活动序列

    给排水管理每项动作下内泄漏率(IL)按公式(A.1)计算:

    IL=%× 100%

    式中: IL一一内泄漏率; C,一一每项动作下防护衣采样区气溶胶浓度,单位为个每升(个/L)或毫克每立方米(mg/m*); C一一舱内气溶胶浓度,单位为个每升(个/L)或毫克每立方米(mg/m)。 计算所有样品在测试人员静止、5km/h速度行走、上下举手臂和下奠四个活动下测得的呼吸区域 非呼吸区域内泄漏率测试结果。呼吸区域单项活动内泄漏率最大值记为ILR,所有活动内泄漏率平均 直的最大值记为MR,非呼吸区域单项活动内泄漏率最大值记为ILB,所有活动内泄漏率平均值的最大 值记为MB,如表A.2、表A.3所示

    表A.2呼吸区域内泄漏率测试结果

    表A.3非呼吸区域内泄漏率测试结果

    螺栓标准GB/T41144202

    附录B (资料性) 视野范围测试 在地面设置角度测量板,从测量板中心每隔10°划出水平分线和垂直分线,水平分线如图B.1所示。 测试人员穿戴防护衣后进行测试,保持眼睛位于角度测量板的中心位置。 测试人员面向前方,头部固定,眼球可转动。利用可视物体在测试人员视平线高度上水平移动,测 量水平视野范围:可视物体在测试人员正前方垂 直移动,测量垂直视野范围,

    图B.1角度测量板示意图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电力弱电施工组织设计 |技术交底 |电镀标准 |布线标准 |航天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