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098-2022 塔桅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pdf

  • DB23T 3098-2022 塔桅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4-05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特征值矩阵; 特征向量矩阵; 残差矩阵; 保证系数。

    3.0.1塔集群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

    3.0.1塔榄集群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 1构成集群的塔结构数量为4座及以上; 2具有结构特性相同或相似塔榄所占比例不低于集群内塔 总数量的50%; 3集群内全部塔榄所受环境荷载相似。 3.0.2塔榄集群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塔,宜建立结构运营安全 监测系统: 1 服役年限达20年及以上的塔: 2 处于超载运行状态的塔榄: 属于非标塔型或特殊塔型的塔榄: 4 采用新型材料、特殊结构形式及施工工艺的新建塔; 施工质量不佳或存在疑问的塔榄: 6 其他特殊情况的塔榄。 3.0.3 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建设目标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为掌握新建或在役塔稳集群内全部结构的技术状况提供准 确的基础数据; 2为掌握塔集群内全部结构的安全状态提供诊断与评价服 务; 3为特定目标事件的出现与否提供观测、预测或预警服务。 3.0.4监测前应根据监测要求与设计文件明确监测目的,结合工程 结构特点、现场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饮用水标准,制定监测方案。 3.0.5监测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展性、 标准化和经济性的基本原则。 3.0.6监测系统在实施前应结合管理方、设计方和施工方的综合意 见确定实施方案,监测系统的安装不得影响工程主体结构安全。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3.0.8监测系统硬件应有适当的保护措施和可维护性,并能保证在 系统设计使用寿命内正常工作。 3.0.9监测系统软件应与硬件相匹配,具有兼容性、可扩展性、易 维护性和良好的用户使用性能。 3.0.10监测系统应设定预警值,预警值应满足工程设计及被监测 对象的控制要求。 3.0.11 监测方案、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原始记录应进行分类 归档保存。

    3.0.12监测系统使用期间,应定期对系统设方

    4.1.1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监测目的、监测对象特点、监测精 度要求、场地条件和当地工程经验等综合确定,并应经济合理、维 护方便。

    4.2.1塔集群结构传感子系统的监测项目包括:变形监测、振动 监测、应变监测及环境荷载监测,传感子系统方案的监测项目应根 据工程特点按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传感子系统的监测项目选择

    4.2.2塔榄结构变形监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反映塔榄结构的儿何位形变化、结构变形与外部荷载作用 的相关关系、结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包括塔榄结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三维倾角等: 当包括多项监测内容时,各项监测内容应采用相同的采样频 率。 4.2.3塔结构振动监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反映塔榄结构动态响应及动力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包括塔榄结构水平振动响应、自振频率及阻尼比等: 3 监测前应进行塔榄结构动力特性的解析计算,以确定振动监 测的采样频率及数采系统的截止频率。 4.2.4塔稳结构应变监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反映塔稳结构关键部位应变/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包括塔榄结构关键部位的拉应变、压应变及三向应变等: 考虑温度补偿减弱环境温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4.2.5 塔结构环境荷载监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环境荷载监测应反映塔榄集群所在区域环境风载、温度荷载 及湿度荷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应反映塔榄结构的几何位形变化、结构变形与外部荷载作用 的相关关系、结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应包括塔结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三维倾角等: 当包括多项监测内容时,各项监测内容应采用相同的采样频 率。 4.2.3塔榄结构振动监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反映塔榄结构动态响应及动力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包括塔梳结构水平振动响应、自振频率及阻尼比等

    反映塔结构动态响应及动力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包括塔结构水平振动响应、自振频率及阻尼比等: 3监测前应进行塔榄结构动力特性的解析计算,以确定振动 的采样频率及数采系统的截止频率,

    1环境荷载监测应反映塔集群所在区域环境风载、温度荷载 及湿度荷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环境荷载监测内容应包括塔集群所在区域的风压、风速、

    风向、环境温度及湿度等; 3与塔结构响应直接相关的环境荷载应采用与结构响应相 同的采样频率。

    H 3与塔稳结构响应直接相关的环境荷载应采用与结构响应相 同的采样频率。 4.2.6传感器选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型前应建立精确的塔榄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塔榄结构静 动力特性,确定需要监测的结构响应类型和监测参数: 2根据塔榄结构形式、状态及项目预算,并结合监测目标与监 测内容综合确定传感器类型 3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满足实际塔榄集群结构安 全监测的工程需求; 4具有良好的线性度,满足对塔榄结构位移及应变等响应监测 听需的线性度要求: 5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 4.2.7 传感器性能参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塔结构响应监测范围应不超过变传感器量程的90%; 2传感器的分辨率应不低于所需监测参数的最小单位量级; 3传感器主要性能参数应根据监测需求合理确定,并应满足监 测系统的正常使用需求,包括工作温湿度范围、监测精度、分辨率 等指标。

    4.2.6传感器选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择对塔榄结构变形、振动响应、应变及环境荷载变化敏感 的区域或既有损伤位置; 2合理利用结构的对称性,达到有限测点数量下的监测信息最 大化; 3 便于传感器的安装与更换: 集群内结构特性相同或相似塔榄的传感器测点布置一致。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设计应符合

    4.3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

    长集子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1数据采集设备的选型应根据传感器类型选择操作方便、稳定 性好、精度高的设备; 2数据采集设备按照采集的时间频度、频次和时间间隔等内容 可采取全时采集、定时采集、触发采集和混合采集四种模式,应依 据监测系统需求和结构特点进行选择; 3数据采集设备的时间应采用公历,最低精度为秒; 4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去噪、隔离等 预处理的功能; 5数据采集前,应对含噪声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6数据采集设备不应设置在潮湿、有静电和磁场环境之中,并 应设置不间断电源。 4.3.2 数据传输可采用下列方式: 1 基于信号的同步技术; 2 基于时间的同步技术; 3 有线传输; 无线传输。 4.3.3 数据传输子系统的设计宜具备下列基本资料: 1工程场地的现状平面图,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 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 2 电力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周围建筑物振动、噪声源等信息资料; 4 塔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塔榄工程施工方案。 4.3.4 数据传输子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备对来自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各种数据予以接收、交换和传 输的能力,应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效性和数据传输质量: 2按照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设计传输方式,低速数据传输可采 用异步传输,高速数据传输可采用同步传输: 3设计数据备份机制。

    1具备对来自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各种数据予以接收、交 输的能力,应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效性和数据传输质 2按照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设计传输方式,低速数据传 用异步传输,高速数据传输可采用同步传输; 3设计数据备份机制。

    4.3.5数据传输子系统选择向步传输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 合考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工程各阶段特征及工程现场地形条件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同步技术。 1对于小规模的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宜采用基于 言号的同步技术,应注意外部突发事件对信号可能产生的十扰: 2对于大规模的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宜采用基于 时间的同步技术: 3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可选取一种或两种同步技术组合使用

    4.4数据存储与处理子系统设计

    4.4.1数据存储子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数据的共享性、数据结构的整

    1数据格式应具备数据分类归档的功能; 2具备高速存储与读取数据的能力,数据存储单位应采用国际 单位制; 3具备数据自动保存的功能,监测系统因意外故障停止运行时 可恢复已采集的数据; 4支持在线实时数据处理分析与离线数据处理分析两种工作 模式; 5处于安全的物理环境,对数据资源的处理应限定在可控制的 访问设备内,禁止未授权的访问: 6预留数据库标准化对外接口,方便与其它系统的集成: 7具备存储至少六个月监测数据的功能。 4.4.3数据处理子系统采集得到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应进行分析 诊断与评估,并将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保存

    4.4.4数据处理子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备数据初筛功能,可剔除非结构变化引起的异常数据,并 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2具备正确处理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趋势项等干扰成 分的能力; 3具备剔除环境因素对监测数据影响的功能; 4具备利用交叉验证方法进行塔稳集群结构状态诊断、损伤识 别及结构性能评估的功能: 5具备塔榄集群结构风险预警功能,

    4.5用户端子系统设计

    4.5.1用户端子系统界面应功能齐全、信息完备、操作方便,可实 现流畅的人机交互。 4.5.2用户端子系统各模块应与数据库实时对接,实现数据库数据 的高效调用以及分析结果的快速存储。 4.5.3用户端子系统宜显示塔榄集群结构安全监测的结果性、全局 生及决策性信息、被监测塔稳集群结构的细节信息以及数据预处理 与数据分析的详细信息

    4.5.4用户端子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分析,具备数据异常点识别、误差消除、 虑波降噪、趋势分析及断点截取等功能: 2对监测数据进行展示,具备监测数据的实时展示、历史数据 的回查展示以及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展示等功能: 3对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具备对塔稳 集群结构安全风险的诊断与预警功能

    5.1.1新建塔榄集群监测系统的实施宜与塔结构施工同时进行, 系统运行宜与塔结构运营同步。 5.1.2监测系统实施前应结合业主、设计和施工各方的意见综合确 定实施方案,监测系统实施不应对塔榄结构造成破坏 5.1.3监测系统实施单位应贯彻有关质量管理标准,建立有效的质 量保证体系,保证系统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5.2.1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应根据塔榄结构特征、监测内容及需求综 合确定。 5.2.2传感器与结构应连接可靠,对于有线传感器应注意保护连接 线缆。 5.2.31 传感器应采用防水措施,防水等级应达到设计要求。 5.2.4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应统一安装存放于机柜,当设备对运行 环境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具备恒温条件的机柜

    5.2.5数据采集硬件与软件的实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实时采集的数据应同时放在本地数据采集设备和监测中心 的数据处理及管理系统服务器内; 2对要求实时处理的通道,应采用直接采集和存储的方式; 3 数据传输过程应同时采用实时传输和整点传输方式。 5.2.6 监测系统中的连接线缆应配备防护套,接头应连接可靠,线 扎整齐、美观。

    为 障集成过程中各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3.2系统集成应采用模块化、单元化及标准化设计,确保软件 更件模块的兼容性。

    展示传感光缆、设备与数据信息,并可在界面上直接修改各模 能的参数

    3.4集成后的监测系统应满足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及网络 为要求。

    余部署,系统关键设备应有热备份,设备切换时应有提示或报警信 息。

    5. 4. 1 系统的调试应满足下列关

    1进场安装前应进行传感器标定,标定用的传感器应与被标定 专感器具有相同的技术参数; 2监测系统试运行前应对监测设备进行校验,校验时宜采用移 动采集设备独立进行采集,并比较相同条件下监测数据质量: 3监测系统试运行期间应对监测系统的硬件、软件运行参数进 行优化调试,并保留调试记录,

    5.4.2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的调试应满足下列要求:

    1监测系统试运行前应检测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的安装与连 妾满足设计要求,能够保障系统长期正常运营; 2监测系统试运行时应对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进行调试,保证 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时性与完备性。

    1测试数据的读入、读出及查询等功能是否满足监测系统的需 求; 2测试系统容量是否满足监测系统大数据存储需求。 五五

    6.1.1监测系统验收应包括进场验收、检验与质量验收两部分。 6.1.2监测系统验收须由相关部门委派专业人员组织验收,完成交 付流程。

    6.1.3监测系统验收后、正式运营前,宜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6.1.3监测系统验收后、正式运营前,宜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试用期, 检验系统的鲁棒性、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6. 2. 1 监测系统进场验收文件应包括下列资料: 1 设备产品出厂合格文件; 2 设备安装配件清单: 3 设备使用维护说明文件; 4 系统安装图纸资料。 6. 2. 2 设备安装配件应与清单内容相符,并应配备必要的连接线缆 6. 2. 3 监测系统各类设备外观不应存在损坏。

    6.3.1 检验与质量验收应包括硬件验收与软件验收两部分。 6.3. 2 硬件验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传感器安装应平整,传感器连接处引线不应被遮蔽: 2传感器应与数据采集设备连接正常,检验是否正常采集塔榄 结构响应,否则应对传感器以及连接线进行检查: 3传感器安装验收应包括布设方法、布设线路、调试结果等; 4数据采集设备、传输、存储设备的性能指标应与设计方案

    设备安装与调试过程的实施记录、照片文字应齐全。 6.3.3 软件验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 软件子系统功能应与设计方案一致: 2 软件子系统各项运行性能参数应达到设计指标; 3 软件子系统应用的第三方评测结果: 4 软件子系统的网络运管安全: 5 软件子系统相关说明资料应齐全

    7.1.1监测系统运维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日常运维、定期检查与保 养和异常状况处理。 7.1.2监测系统的日常运维宜每周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应每3个月 进行一次,系统异常状况处理应在异常发生后24小时内完成。 7.1.3监测系统硬件更换后应保证主要技术指标不低于设计指标。 7.1.4监测系统软件应方便更新或升级,更新或升级前后的数据应 具备连续性与一致性。

    7.2.1监测系统的日常运维应检查系统数据的实时状

    7.2.1监测系统的日常运维应检查系统数据的实时状态与后台进 程运行正常,剩余存储空间满足系统要求以及数据库日志记录完备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存档。 7.2.2监控中心的日常运维应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设备 出现的掉电、计算机故障和系统通讯中断等异常情况应进行处理,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存档。

    7.2.1监测系统的日常运维应检查系统数据的实时状态与 程运行正常,剩余存储空间满足系统要求以及数据库日志记习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存档

    7.2.3监测系统应进行运行安全管理,对使用系统的人员或

    户进行身份鉴别,未经批准禁止随意更改系统配置、增删软件和硬 件、复制和传播数据文件。

    7.2.4监测系统管理应分权分域,并应记录所有用户的登录

    7.3.1 监测系统硬件设备定期性能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1 设备的数据采集及显示; 2 端口与连接: 3 外接电源与设备内置电源: 4 通讯状况。 7.3.2 监测系统硬件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断电操作,避免设备发生短路: 2 定期送回厂家或计量机构进行检测; 3 定期对防尘过滤网进行清理,保证通风散热良好; 4 设备的内置电池宜每半年进行一次完全充放电: 当设备超过使用年限或无法满足系统集成的功能时,应对设 备进行更换或升级改造。 7.3.3数据存储设备应定期对磁盘空间进行检查,应保证剩余磁盘 的空间不低王磁盘空间总量的20%

    7.3.4系统软件应定期进行病毒检测与软件匹配性检查,应

    7.4.1当系统出现异常时,应根据系统报警和系统故障两种异常情 况分别制定响应机制和应急措施,处置过程中的时间、现象、措施 结果和人员均应详细记录并保存。

    况分别制定响应机制和应急措施,处置过程中的时间、现象、措施 结果和人员均应详细记录并保存。 7.4.2当系统出现报警信息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对报警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报警信息进行登记并存档: 2对出现报警信息的塔榄结构进行具体检查,确定报警原因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构进行修复加固; 3做好报警原因分析的详细记录,建立报警信息处置档案。

    7.4.2当系统出现报警信息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对报警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报警信息进行登记并 2对出现报警信息的塔榄结构进行具体检查,确定报警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构进行修复加固; 3做好报警原因分析的详细记录,建立报警信息处置档

    1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填写异常状况登记表并存档; 2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数据通讯测试,确定原因后对异常设备或 零件进行更换或维修: 3做好故障原因分析的详细记录,建立故障信息处置档案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塔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1 总则。 .26 2 术语与符号. ..28 2.1 术语. .28 3基本规定.. ...29 4系统设计。 .31 4.2传感子系统设计 ..31 4.3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 ..35 4.4数据存储与处理子系统设计 .38 4.5用户端子系统设计, ...46 系统实施。 .47 5.1一般规定... ..13 5.3系统集成.. ..47 系统验收.. ...48 6.1一般规定.. ...48 6.2进场验收. ..48 6.3检验与质量验收 49

    1.0.2黑龙江省地处寒区,高纬度、低气温、强风雪等

    养护难度大、耐久性差、安全保障能力弱等诸多难题,且黑龙江省 地域辽阔,省内有数量较大、类型众多的塔榄结构处于服役阶段, 不同类型的塔稳集群均可遵循本规程来组织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 运行管理和维护。 1.0.3塔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 素,主要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结构特点、周围环境及荷载 条件环境荷载、业主特殊要求等。在选用本规程指导塔榄集群结构 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运营时,应根据上述因素来设计监测系统 方案、组织实施系统和管理系统

    2.1.4本规程的适用对象包含了单管塔、多管塔、角钢塔、榄杆或 拉线塔等在内的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验 收和运维。

    2.1.4本规程的适用对象包含了单管塔、多管塔、角钢塔、

    裂缝、振动以及环境荷载。

    3.0.1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2相似塔糙结构指结构形式、截面形式、边界条件、材料特性 相似的塔榄结构,基于交又验证的算法要求集群内有足够相似结构 因此规定相似塔梳结构不应少于50%。

    3.0.2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3非标塔型指铁塔标准图集中不存在的塔榄结构,主要包括 体化塔房、增高架等结构;特殊塔型指在集群中与大多数塔型相异 的塔榄结构。 6其他特殊情况指周边工程施工、地震、暴雨洪涝灾害等情况 3.0.3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应有明确的总体监测目标, 应针对具体塔稳结构对象来设定总体目标,通过直接或间接监测结 构的局部或整体参数综合评价结构性能及损伤状况。塔榄集群结构 运营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目标应定位适宜,应根据技术现状、资金 情况等选择适宜的目标

    3.0.4塔稳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应有明确的总体监

    针对具体塔结构对象来设定总体目标。监测系统的建设目标 位适宜,应根据技术现状、资金情况等选择适宜的且标。

    工进度及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系统安装位置应结合结构 本施工方案综合进行确定。

    内正常运行,因此传感器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维护性。除特殊 立置的传感器外,大部分重要的传感器应考虑耐久性及后期维护和 更换的可行性,如果发现传感器失效,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更换。 专感器应设置标识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暴雨雷击、动物侵 害、人为损害等影响。对易受环境影响或安装在结构表面的传感器,

    应考虑日照、雨淋、冰冻、风沙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 持殊防护措施。同时,应定期检查传感器工作和运行状况,定期进 行保养、检定,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校准、维修或更换。 影响传感器的耐久性主要包括如下因素: (1)使用环境温度、湿度; (2)大气压力; (3)潮湿环境腐蚀; (4)日晒、雨淋、冰冻、风沙等; (5)动物损害、人为损害等。 为保证传感器耐久性与可维护性条件,应对传感器做好相应的 防护及维护措施,包括: (1)防尘防水:潮湿环境、粉尘对传感器危害很大,在操作中 应采用防护等级为IP66的保护装置进行防尘防水; (2)防腐蚀:及时进行修补防腐蚀处理,使传感器达到密封条 件; (3)防雷:定期对保护套进行接地测试,须在雷雨季节对防雷 装置进行全面检查,保证防雷装置的合格; (4)定期检查:定期对传感器进行巡视,检查是否存在损坏环或 失准,及时发现危及传感器安全的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防范。 3.0.9 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监测硬件设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

    3.0.9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监测硬件设备可能出现不

    坏,因此,对关键参数和重要部位的监测,应配置多个相同类型或 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避免出现硬件损坏导致监测数据测量不准或 无法测量等问题。监测系统软件应与硬件相匹配,具有良好的用户 使用性能

    4.1.2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各子系统构成应满足表1中 的内容:

    表1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构成

    4.2.1考虑经济性的要求,一般需要选择整体变形、风荷载以及环 境温度作为监测项,若经费充许,宜补充整体动态响应、模态参数 关键部位应变等作为监测内容。 其中,整体变形、风荷载、整体动态响应的监测应将传感器布 没在塔顶,环境温度的监测可将传感器布设在塔底,模态参数的监 则应沿塔身布设传感器,关键部位应变的监测应将传感器布设在应 变较大的位置以及既有损伤位置,

    4.2.2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2三维位移监测可选择高精度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和三维激 光扫描仪等进行监测:倾角监测宜采用倾角传感器,可根据监测要 求选用固定式或便携式倾角传感器。 3当变形监测项目包括多个监测对象时,其监测频率宜保持 致;首次监测应选择两次独立量测的平均值作为变形量测的初始值 当监测值达到系统设定的预警值或发生异常变形时应增加监测频率

    4.2.3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1振动监测参数类别可选择加速度、速度、位移,宜采用惯性 式传感器,以空间不动点为参考坐标进行测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加速度量测可选用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电动速度摆加速度 专感器、ICP型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压阻加速度传感器: b)速度量测可选用电动位移摆速度传感器,也可通过对加速度 专感器的积分获得速度值: c)位移测量可利用电动位移摆速度传感器积分计算得到位移值

    4.2.4本条款的体解释如下月

    1结构应变监测与变形监测宜同步实时进行,以反映环境荷 用下的结构应力变化医院建设标准,推断结构抗力变化规律,以及与结构设 案的差异, 2结构应变可选用电阻应变计、振弦式应变计、光纤类应变 应变传感器进行监测

    4.2.5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2环境荷载的监测应满足下列规定: a)风压监测宜选用微压量程、具备正负压力测量的压力传感器: 安装时应避免对结构外立面的影响,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风压测 点宜根据风洞试验的数据和结构分析的结果,无风洞试验数据时, 可根据风荷载分布特征及结构分析结果布置测点。 b)风速以及风向监测可选用风速仪,风速仪应安装在工程结构 尧流影响区域之外,监测结果应包括脉动风速、平均风速和风向。 )构件温度监测可为结构应力应变计算提供温度补偿依据,环

    境湿度监测可为基于温湿度的腐蚀寿命计算提供数据支持。 d)温度监测的测点应布置在温度梯度变化较大位置,以反映温 度场变化规律:对结构应力及变形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的区域,宜增 加温度监测点;大气温度仪可与风速仪一并安装在结构表面,获得 大气温度值; e)温度传感器宜选用监测范围大、精度高、线性化及稳定性好 的传感器; f)长期温度监测时,监测结果应包括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 和日最低温度:结构温度分布监测时,宜绘制结构温度分布等温线 图。 g)湿度传感器应具备响应时间短、温度系数小,稳定性好以及 显滞后作用低的特点,湿度宜采用相对湿度表示,监测范围应为 12%RH~99%RH; h)湿度传感器宜与温度传感器以及风速仪一并安装,宜布置在 湿度变化大,对结构耐久性影响大的部位; i)长期湿度监测时,监测结果应包括日平均湿度、日最高湿度 和日最低湿度; i)由于自前的传感技术无法实现泳、雪荷载的直接监测,可根 据其他监测项(风速、温度、湿度等)的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 析,实现冰、雪荷载的间接监测。

    2.7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气象标准4.2.7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表2常用传感器的参数要求

    ....
  • 技术标准 安全标准
  • 相关专题: 安全监测  
专题: 出口产品标准 |水利标准 |消防安全 |白砂糖标准 |试验、检测与鉴定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