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134-2010 海平面观测与影响评价.pdf

  • HY/T 134-2010  海平面观测与影响评价.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环境安全EHS,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HY/T 134-2010  海平面观测与影响评价

    人侵和盐渍化监测都应在每年3月和9月各观测

    5. 1.7 仪器设备

    所有在观测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有效检定期内使用灌溉水质标准,并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进行检定, 盐渍化观测

    5.2.1观测断面与站位布设

    观测断面设置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观测站位的布设应具有代表性,并进行统一编号。观测站 位应采用GNSS定位。 观测断面应垂直于海岸线方向布设,在确定的盐渍化观测区域内应至少布设2个观测断面,断面布 设间距不超过10km。 每个观测断面应至少布设3个(盐土区、过渡带、非盐渍化区)观测站位,并保证在观测期间至少有 个观测站位始终在非盐渍化区内。 对观测点间的信息进行记录,用部面图反映观测点变化情况

    5. 2. 2 观测要素

    盐溃化观测应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存三个步骤。 土壤样品的采集应在每个观测站位以锯齿形或蛇形(S形)均匀、随机地布设5个~10个采样点,取 样层位为0cm~100cm,将各采样点采集的土壤进行等量、均匀混合,形成该观测站位的土壤样品。样 品采集记录见附录B(表B.4)。 土壤样品的制备应在通风的室内对样品自然风干,不能曝晒。风干场所应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 的污染。风干后的土样应平铺在平整木板或塑料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压碎,经过初步压碎的土样,用 2mm孔径的筛子过筛。 过筛后的土样应充分混匀,装人玻塞广口瓶或塑料袋中,内外各具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 土壤名称、深度、筛孔、采样日期和采样者等项目。制备好的土样应妥善购存,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和有 害气体的影响。一般土样应保存半年至一年,直至完成全部检测和分析。

    5.2.4样品检测分析

    5.2.5观测报告格式及内容

    5. 2. 6 观测时间

    6.2评价区域与评价单元

    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应针对沿海区域开展评价。评价区域应实现评价单元的准确划分,并由3个 以上的评价单元组成。评价单元按评价区域的下属行政区进行划分。评价区域与评价单元的边界均应 以行政区边界为准。

    .3评价体系与评价因子

    评价体系应按评估内容分为土地、社会、经济、生态、抗灾、海岸影响(由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等组 成)等相关子系统。评价工作应针对数个相关的子系统进行。

    6.3.2评价系统与评价因子

    评价系统由各个评价子系统组成,评价因子是评价子系统的组成部分。评价子系统与评价 成见表1。

    HY/T1342010

    表1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体系表

    6.4评价因子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应遵循可比较原则,各评价单元间的评价因子应分级处理,形成的级值反映海平面上 价因子在不同评价单元间的影响程度。评价因子的级值用于海岸影响评价和综合影响评价模型的计 6.4.2数据处理模型 通外用新当公式加下

    HY/T 1342010

    淹没土地面积计算应将海平面上升值分别叠加海区的平均高潮位、历史最高潮位和百年一遇高潮 位值,基于GIS技术和评价区地面高程数据,在考虑堤防设施和不考虑堤防设施情况下计算不同条件 下的士地漆没面积,

    Z[DH(n)S(n)] 2

    6. 5. 2人口影响

    (口影响应根据评价区域的土地灌没范围和人口分布状况,计算淹没区的人口数 升对人口的影响程度

    6. 5.3 经济影响

    果,计算海平面上升对GDP、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影响结果

    6. 5. 4交通影响

    交通影响应根据评价区域的土地淹没范围 面上升对交通的影响状况。

    水域影响应根据评价区域的土地没范围和水域分布状况,计算淹没区的水域总面积,评价润 上升对水域的影响程度

    6. 5. 6 绿地影响

    6. 6.1海岸影响评价模型

    6.6.1海岸影响评价模型

    海岸影响评价模型为:

    CVI.=(X.XX..X...XX.X..XXN)/2 (4

    6.6.2指数分析与影响评价

    6.7综合影响评价 海平面上升对评价单元的影响应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影响指数,评价海平面变化的纺 响程度。

    6.7.1子系统评价模型

    评价子系统的指数计算模型为

    Ckj 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个评价子系统的影响指数; j评价单元序号; k 评价子系统序号; N 评价因子总数; i 评价因子序号; aj 由式(1)计算得到的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i个评价因于 7.2综合评价模型

    6.7.2综合评价模型

    Ch =(1/N)Zaw

    SRI,=[(ZC)/K]

    M 一选取的评价子系统个数; k——评价子系统顺序号; C—一第j个评价单元的第k个评价子系统的影响指数; K.—第i个评价单元的抗灾能力指数。

    6.7.3指数分析与影响评价

    应根据评价子系统的影响指数C,和综合影响评价指数SRI,评价海平面变化对评价 影响。海平面影响程度与抗灾能力指数成反比,与其他影响指数成正比;SRI,取值越大,海 价单元的影响越大,设防标准应越高

    6.8海平面影响脆弱性区域划分

    6. 8. 1 参考要素

    海平面影响脆弱性区域划分应参考以下要素: a)海平面上升之后的各种潮位变化; b)堤防设施的抵御能力; c)各种极值潮位叠加海平面上升高度后对土地的影响范围

    6.8.2海平面影响脆弱性区域划分方法

    海平面影响脆弱区划分为高危、危险和可能危险三级,分别以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高危区为不考虑堤防设施情况下,平均高潮位叠加海平面上升高度后的影响范围;可能危险区为不 考虑现有堤防设施情况下,百年一遇高潮位叠加海平面上升高度后的影响范围;危险区为考虑现有堤防 情况下,历史最高潮位叠加海平面上升高度后的影响范围

    6. 9. 1 综合影响分析

    应根据社会、经济、生态、抗灾、海岸影响评价结果,对评价区域的人口分布、经济区划、生态规划等 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6.9.2海岸防护分析

    应依据海岸影响分析和海平面上升高度预测结果,对评价区域的堤防设施进行影响评估,为设 提出依据。

    6.9.3沿海工程设计参数分析

    6.9.4环境与生态影响分析

    应在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不断 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与生态保护建议。 6.10评价报告编制 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见附录D表D.1)

    应对海平面观测和影响观测的分析结果与观测报告、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结果与评价报告等 行整编,并应按HY/T058要求进行归档形成规范的成果资料档案在档案管理部门归档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海平面观测站环境状况记录表 表A.1~表A.6给出了海平面观测站水准点的相关记录格式,表A.7和表A.8给出了海平面观 测站周边环境变化状况记录格式

    表A.1~表A.6给出了海平面观测站水准点的相关记录格式,表A.7和表A.8给出 测站周边环境变化状况记录格式

    表A.2基本水准点复测记录表

    表A.3验潮水准点GNSS观测情况记录表

    表A.8海平面观测站验潮零点变动记录表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观测记录表

    表B.1~表B.3给出了海水入侵观测记录格式,表B.4和表B.5给出了盐溃化观测记录格式。 表B.1海水入侵观测井记录表

    HY/T134—2010

    肉制品标准表B.2海水入侵水位观测记录表

    表B.4盐溃化观测样品采集记录表

    表B.5盐溃化观测分析记录表

    表C.1给出了海水人侵和盐渍化观测报告格式,表C.2~表C.5给出了海水人侵与土理 级表。

    表C.2海水入侵水化学观测指标与入侵程度等级划分表

    表C.3土壤酸碱度分级标准

    照度标准表C.4盐渍化类型划分标准表

    表C.5土壤盐溃化性质与程度划分标准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报告格式 表D.1给出了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报告格式。 表D.1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报告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iso标准 | 矿产标准 |消防安全 |柴油质量标准 |学校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