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410-2015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技术规范

  • DL/T 1410-2015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2.5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0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6.2.1网侧绕组额定电压

    6.2.2控制绕组电压等级

    控制绕组电压等级根据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和晶闸管阀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办公楼标准规范范本,宜选择66k 级或110kV电压等级。

    6.2.4容量调节范围及级数

    分级数和各级容量由系统研究确定,级数一般不

    可控并联电抗器绝缘水平见表1。

    表1可控并联电抗器绝缘水平

    各容量下运行时,在2m处的声级水平(声压级):对于额定容量240Mvar及以下的1000kV可 电抗器,本体声级水平不应大于75dB(A);对于额定容量240Mvar以上的1000kV可控并联电抗 本声级水平不应大于80dB(A)

    6.2.7局部放电水平

    在规定的试验电压和条件下,网侧绕组线端的局部放电量不应大于100pC,网侧绕组中性点端不 尧组的局部放电量不应大于300pC。

    在最高工作电压运行时,油箱的机械振动幅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油箱的机械振动幅

    6.2.9无线电干扰水平

    各部位的温升限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不应大于500μV(1.1×1100/V3kV下);最高持续电压下,户外晴天夜晚应无可见电晕

    在额定容量、1.4倍额定电压以下时 体伏安特性应接近线性。当电抗器由正弦波励磁时,在 定电压下电抗器的相电流与1.4倍额定电流相差不应超过3%。在磁化特性曲线上,对应于1.4值 倍额定电压的连线平均斜率不应小于 滋化曲线斜率的50%

    6.2.13过励磁能力

    定频率下,本体的过励磁能力应满足表4的规定

    表4本体的过励磁能力

    统短时故障时在额定容量短时运行的能力,时间不应小于0.5h。

    按本标准生产制造的电抗器应符合GB1094.1、GB1094.2、GB1094.3、GB/T1094.6—2011的规

    6.3.2.1绕组应采用铜导线。绕组有足够的换位,以使附加损耗降到最低。应对绕组的漏磁通进行控制, 避免在铁芯或结构件中产生局部过热。 6.3.2.2绕组绕制、套装、压紧应有严格的紧固工艺措施,引线应有足够的支撑,使器身形成紧固的整体 6.3.2.3本体主、纵绝缘和引线绝缘等应采用合理的绝缘结构和优良的绝缘材料,确保足够的绝缘强度

    6.3.3.1油箱应是高强度钢板焊接组装结构,应能承受真空度13.3Pa和正压力0.12MPa的机械强度试 验,油箱不得有损伤和不允许的永久变形。 6.3.3.2油箱顶部应能防止雨水聚积,应便于气体聚积到气体继电器里。顶部的所有孔洞应是法兰盘式, 所有空间应装有空气排放栓,在最高点接至一共用管道,以便使气体聚积并送至气体继电器。 6.3.3.3在油箱的适当位置应备有起吊环、牵引孔和千斤顶凸板。 6.3.3.4油箱底部对角应各设一套接地板。

    6.4.1.1油箱应配置使油与空气相隔离的储油柜。 6.4.1.2 储油柜应配有吸湿器。 6.4.1.3 储油柜应有注油、放油、放气和排污装置。 6.4.1.4 储油柜与并联电抗器间的管道应直接连接,尽量减少接头,并应装有优质的真空密封阀门。 6.4.1.5储油柜应装油位计并附有高、低油位时报警功能。

    6.4.2.1采用散热器时,应可拆卸,通过蝶阀装在电抗器或导油管路上,便于安装。拆卸散热器时,应 不致排放油箱里的绝缘油。 6.4.2.2采用冷却器时,冷却装置采用低噪声风扇,在满足负载冷却需要外,应有一组备用。应由制造 方提供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与运行冷却装置数量间关系的计算报告。

    6.4.3安全保护装置

    6.4.3.1本体应装有气体继电器,其触点容量不应小于66VA,直流有感负荷时应不小于15W;气体继 电器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带电部分,便于在运行中取气。为使气体易于汇集在气体继电器内,升高座的联 管、储油柜的联管和水平面应有约1.5%的升高坡度;本体内不得有存气现象。 6.4.3.2本体应装有可重复动作的机械式压力释放器,当本体油箱内的压力达到安全限值时,能可靠释 放内部压力。压力释放装置安装位置应靠近油箱顶盖边沿,应配置一个引导向下排油的排油管罩,使溢 出的油流远离控制箱,并应能防水浸入。当本体内部压力超过0.055MPa时该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在动

    DL/T1410—2015 作后应能发出报警脉冲。

    作后应能发出报警脉冲。

    6.4.4油温测量装置

    应在电抗器最热油处配备两个顶层油温控制器 用于远方的温度指示和仪表记录

    6.4.51000kV套管

    6.4.5.1型式及绝缘水平

    6.4.5.2局部放电水平

    局部放电试验应在套管出厂时单独进行,套管的视在放电量在1.5×U./V3电压下不应大于10pC, 在1.05xU,/V3电压下不应大于5pC,在局部放电测量电压下不应有电晕现象。

    6.4.5.3爬电比距

    套管爬电比距不应小于25mm/kV。

    6.4.5.4端子的允许载荷

    6.4.5.51000kV套管端子的允许载荷不应小于表5中的规定值。

    6.4.5.51000kV套管端子的允许载荷不应小于表5中的规定值。

    51000kV套管端子的

    6.4.5.6静态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75,动态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67。电抗器套管端子形式和 GB/T5273中的有关规定。

    6.4.6.1新生产的电抗器的绝缘油应为环烷基新油,应符合GB2536和DL/T1094的规定。 6.4.6.2过滤以后的油中直径大于5um的颗粒不应多于每百毫升1000个。

    6.4.6.1新生产的电抗器的绝缘油应为环烷基新油,应符合GB2536和DL/T

    6.4.8套管电流互感器(bushingcurrenttransformer,BCT

    a) 二次励磁曲线。 b) 拐点电压,定义为电压增加10%,引起励磁电流增加50%处。 拐点电压处磁通密度。 d) 75℃时在最大绕组端上的二次阻抗。 6.4.8.3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二次接线均应通过金属导线连接至并联电抗器控制箱的试验型端子排 上星霞在由抗黑油中的所有由流

    DL/T14102015

    7.2晶闸管阀应根据系统运行条件及性能要求设计,晶闸管阀需具备在稳态和暂态条件下正常运行的 能力。 7.3晶闸管阀的绝缘配合应满足要求。 7.4晶闸管阀组额定值、性能和保护功能选择应考虑所有穴余晶闸管短路时的要求。 7.5每相晶闸管阀至少包括1层余晶闸管。 7.6晶闸管阀触发系统应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在系统正常、操作或故障状态下,避免因现场电磁干 扰而产生的误动作和拒动作。 7.7晶闸管阀的设计应具备防止或耐受误通的能力。 7.8晶闸管阀的两端可采用氧化锌避雷器或其他保护措施作为过电压保护。 7.9晶闸管的触发应提供正常触发和强制触发(例如击穿二极管保护)两个独立的触发系统。 7.10监控系统应监测并实时显示每只晶闸管的运行状态,能指示故障晶闸管的位置并报警。如果故障 晶闸管数量超过了完余晶闸管数量,则故障阀退出运行。 7.11晶闸管阀散热器件在给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应保证元件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不降低元件 性能或预期寿命。 7.12晶闸管阀结构的设计应便于用户对晶闸管近距离巡视、日常维护以及故障处理或部件更换。进行 维护工作时,不应影响其他的设备继续运行。

    8控制保护系统技术要求

    开关量的时间分辨率不应大于1ms。

    8.1.1.2控制用模拟量

    a) 电压在0.5~1.2(标么值)时的测量和转换量值误差不应大于0.5%。 b) 电流在0.051.2(标么值)时的测量和转换量值误差不应大于0.5%或土0.02(标么值) c) 无功功率在负荷电流为0.1~1.2(标么值)时误差不应大于2%。 d) 无功电流在负荷电流为0.05(标么值)以上时,误差不应大于2%。 e) 以上误差限值不包括电压、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a) 电压在0.51.2(标么值)时的测量和转换量值误差不应大于0.5%。 b) 电流在0.05~1.2(标么值)时的测量和转换量值误差不应大于0.5%或土0.02(标么值)。 c) 无功功率在负荷电流为0.1~1.2(标幺值)时误差不应大于2%。 d) 无功电流在负荷电流为0.05(标么值)以上时,误差不应大于2%。 e) 以上误差限值不包括电压、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8.1.1.3保护和监控用模拟量

    a)交流电流:0.05~20(标么值)内,相对误差不应大于2.5%或绝对误差不应大于士0.02(标 么值)。 b)交流电压:0.01~1.5(标么值)内,相对误差不应大于2.5%或绝对误差不应大于土0.002(标 幺值。

    电源、回路额定电气参数、功率消耗、过负荷能力及绝缘、机械、电磁兼容性能等要求应按DL/T 见定执行。

    DL/T1410—2015

    DL/T14102015

    DL/T14102015

    8.2.1.1控制系统应能满足远方调度 投人退出控制的要求 8.2.1.2用于控制、保护、监视、 要设备均应封闭在控保小室内。控制系统应具有

    8.2.1.1控制系统应能满足远方调度

    a) 测量和复制内部保护输入。 b) 执行装置的启动和停运。 c) 监视装置的状态。 d) 由控制系统实现的保护功能。 e) 控制和监视系统应达到规定的可用率和可靠性要求。 8.2.1.3 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应提供主控制室及调度中心实时监控所需的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a) 装置实时输出功率、电流、电压信号。 b) 装置高压断路器、旁路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分/合闸信号。 c) 阀控装置故障信息。 d) 装置旁路开关和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信号。 e) 开关及阀动作信号。 f) 装置本体故障、过负荷及不平衡告警信号。 8.2.1.4 控制系统应具有完善的自动检测和自恢复功能。 8.2.1.5 控制系统应双重化穴余配置,并单独组屏。 8.2.1.6 控制系统应具有自动控制方式和手动控制方式。 8.2.1.7控制系统应包含与站内公用智能系统设备的接口

    控制系统应具有本标准5.3规定的自动控制和手动

    应配置可控并联电抗器独立的监控系统,包括以下监控功能: 监控系统通信要求应符合DL/T860(所有部分)的规定。 b) 监控系统应实时监测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运行状态,对重要的报警信号及事件进行显示和 存储,并上传至变电站监控系统。事件记录时间分辨率不应大于1ms。 C) 监控系统应具有实现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调节的控制操作功能。 d) 监控系统应具有定值整定和修改功能。 对各种运行操作和监控系统内部的访问(如数据库维护、参数设定等)应设置权限、密码。 f) 监控系统宜具备对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通信功能

    8.3.4时间整定误差

    a)除已注明动作时间要求外,动作时间误差不应大于整定值的1%或40ms(对于过量保护施加 倍动作值进行测试,欠量保护应施加0.8倍动作值进行测试)。 b)在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保护系统装置相对于20℃土2℃的温度变差不应大于规定值的土2.

    8.3.5.1保护主要配置

    8.3.5.1.1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保护配置图参见附录B。可控并联电抗器应配置两套完整、独立的 电气量保护和一套非电量保护,其中电气量保护配置包括网侧绕组差动保护、网侧绕组零序电流差动保 护、匝间保护、网侧绕组零序过电流保护、网侧过电流保护、网侧过负荷保护、中性点电抗器过电流保 护、中性点电抗器过负荷保护、磁平衡差动保护、控制绕组零序过电流保护。 B.3.5.1.2保护配置、整定范围与被保护的设备有关,但所选择的单个保护应能达到8.3.5.2~8.3.5.12 规定的性能指标。其中未规定部分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

    8.3.5.2网侧绕组差动保护

    a)具有严重内部故障下的差动速断功能。 b)具有防止区外故障保护误动的制动特性。 c)具有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判别功能,并能报警,是否闭锁差动保护可通过整定实现。 d)差动动作时间(2倍整定值)不应大于30ms。 e)当电流互感器变比不一致时,电流补偿应由软件实现。

    8.3.5.3网侧绕组零序电流差动保护

    a)具有防止区外故障保护误动的制动特性。 b)应具有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判别功能,并能报警,是否闭锁差动保护可通过整定实现 c)差动动作时间(2倍整定值)不应大于30ms。 d)当电流互感器变比不一致时,电流补偿应由软件实现。

    8.3.5.4匝间保护

    b)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 次回路断线情况下不应误动

    8.3.5.5网侧绕组零序过电流保护

    9.1可控并联电抗器本体试验

    9.1.1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特殊试验的一般要求应符合GB1094.1的规定。特殊使用条件下,试验值 和试验规则按相关标准修订。

    表6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本体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DL/T14102015

    9.4其他辅助设备试验

    其他辅助设备试验参照各设备相关标准进行。

    10.1.1.1设备制造完成并通过试验后应及时包装,否则应得到切实的保护。其包装应符合铁路、公路 和海运部门的有关规定。 10.1.1.2成套拆卸的组件和部件(如套管、气体继电器、温度计及紧固件等)应装箱运输,应保证经 过运输、贮存直至安装前不损坏和不受潮。套管应牢固固定在木箱内,以防相对移动。 10.1.1.3成套拆卸的大组件(如储油柜等)运输时可不装箱,但应保证不损伤,在整个运输与贮存过 程中不得进水和受潮。 10.1.1.4包装箱上应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并应标明买方的订货号和发货号。 10.1.1.5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表应随本体同时装运,但应单独包装,并明显标记

    10.1.2.1装置包装时应用塑料制品作为内包装,周围应用防震材料垫实放于外包装箱内。 10.1.2.2包装箱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按照装箱文件及资料清单、装箱清单装箱,随同装置出厂 的合格证和有关技术文件应先装入防潮文件袋中,再放入包装箱内。 10.1.2.3包装箱应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并应标明工程项目名。 10.1.2.4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应随阀体同时装运,但需单独包装并明显标记。 10.1.2.5装置的包装应能满足GB/T4798.2规定的运输要求。

    1.2.2包装箱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按照装箱文件及资料清单、装箱清单装箱,随同装置出 合格证和有关技术文件应先装入防潮文件袋中,再放入包装箱内。 1.2.3包装箱应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并应标明工程项目名、 1.2.4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应随阀体同时装运,但需单独包装并明显标记。 1.2.5装置的包装应能满足GB/T4798.2规定的运输要求,

    10.1.3控制保护系统

    10.1.3.1每台装置应有铭牌或相当于铭牌的标志,内容包括: a) 制造厂名称和(或)商标: 装置型号和名称; c) 额定参数; d) 装置制造年、月; e) 装置的编号。 10.1.3.2 装置应具有端子标志和接地标志,且端子旁应标明端子号。 10.1.3.3 静电敏感部件应有防静电标志。 10.1.3.4 装置外包装上应有收发货标志及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等必需的标志和标签。 10.1.3.5 装置的相关部位及说明书中应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的要求见GB14598.27一2008的9.1。 10.1.3.6 在装置的使用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或包装物上应标有装置执行的标准编号。 10.1.3.7 所有标志均应规范、清晰、持久。 10.1.3.8 装置在包装前,应将其可动部分固定。 10.1.3.9 每台装置应用防水材料包好,再装入具有一定防振能力的包装盒内。 10.1.3.10装置随机文件、附件及易损件应按企业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的规定一并包装和供应。

    10.1.3.1每台装置应有铭牌或相当于铭牌的标志,内容包括: a) 制造厂名称和(或)商标; 装置型号和名称; c) 额定参数; d) 装置制造年、月; e) 装置的编号。 10.1.3.2 装置应具有端子标志和接地标志,且端子旁应标明端子号。 10.1.3.3 静电敏感部件应有防静电标志。 10.1.3.4 装置外包装上应有收发货标志及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等必需的标志和标签。 10.1.3.5 装置的相关部位及说明书中应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的要求见GB14598.27一2008的9.1。 10.1.3.6 在装置的使用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或包装物上应标有装置执行的标准编号。 10.1.3.7 所有标志均应规范、清晰、持久。 10.1.3.8 装置在包装前,应将其可动部分固定。 0.1.3.9 每台装置应用防水材料包好,再装入具有一定防振能力的包装盒内。 10.1.3.10装置随机文件、附件及易损件应按企业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的规定一并包装和供应。

    10.2.1可控并联电抗器本体及中性点电抗器

    10.2.2.1产品在运输前后应对所 中时加固道施 运输。 应有防潮、防水措施

    10.2.2.1产品在运输前 运输。 重击和倒放 应有防潮、防水措施

    10.2.3控制保护系统

    装置的运输应符合GB/T4798.2的规定

    10.3.1贮存装置的场所应干燥、清洁、空气流通,并能防止各种有害气体的侵入,严禁与不 的物品存放在同一场所。

    (资料性附录)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基本原理

    基于高阻抗变压器原理的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将本体高阻抗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百分比设计 %,在其低压侧接入晶闸管阀、辅助设备及其他控制回路进行调节医疗器械标准,实现输出感性无功功率的分 。其电气原理图,以平均分配三级容量的用于线路的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为例,如图A.1所

    一种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典型一次电

    表A.1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容量切换控制表

    恢复过电压、抑制谐振过电压;通常按照全补偿原则设计中性点小电抗电抗值,即补偿线路相间电容和 相对地电容,特别是相间接近全补偿,使相间阻抗接近无穷大。 A.4用于母线的可控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

    DL/T1410201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配置

    1000kV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包括电气量保护和非电量保护防雷标准规范范本,配置见图B.1。

    图B.11000kV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配置图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计算机标准 | 矿产标准 |工程规范 |管接头标准 |建材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