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12月)

  •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12月)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1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前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为代表的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

    应用,“智慧园区”建设已成为全球园区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党中央和
    国务院更加注重智慧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智慧园区的建
    设,智慧产业园区、智慧社区等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
    智慧园区作为建设数字世界的落脚点,是当今发展数字经济的新理念和新模
    式。通过融合新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和智能事
    务处理能力,实现智慧园区建设和运维全过程的海量异构数据的融合、存储、挖
    掘和分析,实现园区运营信息化、数字智能化、服务平台化、园区移动化的发展
    新格局。
    当前,各地由于对智慧园区理念理解的不同、城市发展环境的不同、以及综
    合技术实力的不同,智慧园区建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统一的
    思想和行动上的指导规范,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智慧园区标准来解决所面临的
    问题。
    为促进我国智慧园区标准体系规划、关键标准制定以及标准应用实施,白皮
    书系统的阐述了智慧园区的发展概况、政策及市场环境、标准化现状、技术支撑
    体系,形成了智慧园区标准化工作路径,提出了智慧园区标准体系框架和下一步
    编制的标准,并对智慧园区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白皮书的发布,旨在与业界分享我们在智慧园区领域的思考和经验, 标准化
    工作是基础性工程,希望致力于智慧园区建设的合作伙伴们共同关注我国智慧园
    区标准体系建设,切实促进我国智慧园区标准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 录
    第一章:智慧园区发展概况........................................................................................1
    1.1 发展概况........................................................................................................2
    1.2 概念内涵........................................................................................................7
    1.3 建设目标........................................................................................................8
    第二章 智慧园区政策及市场环境............................................................................10
    2.1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10
    2.2 市场快速发展..............................................................................................11
    2.3 园区生态及衍生市场展望..........................................................................13
    第三章:智慧园区标准化现状..................................................................................16
    3.1 国外现状......................................................................................................16
    3.2 国内现状......................................................................................................19
    第四章:智慧园区技术支撑体系分析......................................................................26
    4.1 智慧园区体系架构......................................................................................26
    4.2 基础设施层..................................................................................................27
    4.3 网络传输层..................................................................................................30
    4.4 园区数字平台层..........................................................................................36
    4.5 智慧应用层..................................................................................................43
    4.6 系统安全体系..............................................................................................47
    4.7 系统运维体系..............................................................................................48
    4.8 系统运营体系..............................................................................................50
    第五章:智慧园区标准体系建设..............................................................................52
    5.1 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路径..............................................................................52
    5.2 标准体系框架..............................................................................................53
    5.3 智慧园区标准清单表..................................................................................56
    5.4 下一阶段编制的标准..................................................................................60
    5.5 我国智慧园区标准化工作展望...................................................................63
    附录:智慧园区建设案例..........................................................................................65

    中国智慧园区际准化自皮主

    图5国家级开发区分布格局

    环渤海(以京津冀为中心)、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 基础,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截至2018年底,环渤海地区拥有28 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经济发展迅速,智慧园区建设需求旺盛。中部沿江 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其中作为智慧园 区建设的先行地区,上海从政策规划、技术标准和行业组织等层面做了大量探索 生的工作: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 出了智慧园区“围绕一个目标、聚焦四个重点、促进二个转变”的推进思路。二 是起草制定了国内首个智慧园区地方标准《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率 先提出包括设施、管理、服务、产业等在内的完整的智慧园区总体框架,创新性 地对工业区、商务园、科技园、创意园等不同的园区类型提出了差异化建设内容 三是积极助力智慧园区市场化推进机制的形成,指导成立了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 足进会,截至2017年,共发展会员102家,其中园区会员50家。江苏省全省9个国 家高新区中有6个进行了智慧园区建设,22个国家经开区中有10个进行了智慧园 区建设。浙江省则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 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从多个层面给予支持,并实施《浙江省“互联网+”行动 计划》《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设立1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 重点打造100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实施100个园区数字化改造,成立大 数据发展管理局,重点建设智能实验室等举措,浙江省抢抓机遇、全面布局,将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石油标准图6典型智慧园区建设具备多业态的特性

    图7智慧园区的概念内涵

    当前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具有共性的痛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之 顶层设计,各类园区规划中较少涉及园区信息化、智慧化的相关内容,已有的智 慧园区规划中,也多为物理架构或技术架构设计,容易脱离实际业务需求;二是 园区建设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整合缺乏统一标准、协调难度大、应用驱动缺乏问题 导向,其结果是基本无法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体系和基础数据库,各类数据仍分 散在各子系统中,难于整合到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共享使用。 智慧化转型是解决传统园区痛点的最佳选择。用智慧化的方式重新定义园区 全方位重塑园区安全、体验、成本和效率;重塑园区管理运营模式,驱动行政管 理的变革;重塑园区业务部署模式与商业模式,加速业务能力的发放与复制;从 园区业务入手,开启企业、组织和社会智慧化转型。因此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应 从如下几个层面的阐述: 以智慧化手段建设的智慧园区,旨在突破现有园区信息系统孤立现状,通过 促进园区内技术融合、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实时状态反馈,打造以园区管理 服务业务为主导,以人为本的智慧园区,在现有园区信息化基础上,实现以下几 个方面的突破:(1)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园区的低碳运营;(2)管理流程 尤化,实现园区运行的全过程控制;(3)强化统计分析,实现园区信息资源深 度开发;(4)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实现园区价值最大化。(5)顺应智慧城市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发展方向,推动新型战略产业发展。因此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可以从如下四个视 角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智慧园区建设目标中的不同视角

    1智慧园区建设目标中的

    》第二章 智慧园区政策及市场环境

    2.1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纷纷开展了智慧园区的试点,促进智慧园区政策的 泛落地。2014年工信部发布中国首批10家智慧园区试点。2017年,北京市开展首 批北京市智慧小区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其中包括3个试点样板工程,分别为昌平 区顶秀青溪家园、朝阳区康宏瑞普小区和顺义区石园北区小区。从2018年起,部 分经济开发区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化工区、湖南长沙雨花经济开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发区等也纷纷设立智慧园区建设专项补贴或扶持项目,以促进智慧园区的建设和 发展。

    智慧住区方面,根据海盟高科预测,中国新建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将保持 持续增长,到2023年达到6433亿元,按照全国约29.6万个社区,每个社区30 万左右的预算计算,智慧社区平台规模为800多亿左右,其带动的产值是不可估 量的。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沿海发达城市的社区智慧化建 设成效最为明显,对于智慧住区的应用接受能力相对较高。 智慧园区作为一个新兴蓝海行业,尚未形成固定的市场格局,有着丰富的 发展可能。信息技术企业在智慧园区方面的探索开展的较早,整体解决方案规划 主要由大型信息技术企业主导,如华为、中国移动等。这些企业不仅能够进行解 快方案的规划,往往还掌握着实现智慧园区的关键技术和必要的行业生态资源 通过垂直产业链完成技术方案的落地应用。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大型信息技术企 业如腾讯,依托自身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李生等共性支撑技术方面的雄厚实 力,为不同层面的企业进行技术赋能,拓宽行业的边界。终端应用领域兴起的时 间较晚,无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商汤、旷视,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智行者、天策 成立时间均不早于2015年,行业尚处于风起云涌的状态。 总体而言,国内智慧园区的潜在市场空间庞大,竞争格局尚未稳定,呈百 家争鸣的态势。在整条产业链上,既存在技术或资金门槛较高、只能由行业巨头 参与竞争的领域,也存在入门门槛低的终端应用领域,存在多样化市场参与的可 能。然而,正因为市场还处于混沌状态,缺乏行业领袖和行业标准,各个细分领 域专业难以协同配合,造成行业发展缓慢、产品接受度不理想的现状。如何正确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2.3园区生态及衍生市场展望

    宏观来讲,智慧园区行业生态包括了与智慧园区全生命周期相关的“政、产 学、研、用”的各类机构和企业,涵盖了信息技术、园区地产及产业链上的各类

    参与者。这里所指的园区生态则是一个智慧园区在建设运营期间发挥功能的要素 个人和组织的总称。开放的“云、管、边、端”的智慧园区技术架构,能够孕育 出多元化的智慧园区技术、服务、用户衍生生态,为智慧园区行业市场带来更多 的想象力。 智慧园区的前期建设流程与传统园区并无本质区别,依旧遵循功能定位、开 发策划、财务融资、规划设计、建造施工等常规环节。智慧技术顾问及智慧技术 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规划设计和建造施工阶段将会更为深入的参与到园区开发建 设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园区智慧化工作不仅仅是传统机电系统的智慧技术升级 由于智慧技术的加持,智慧园区能够对于空间的功能和品质进行前所未有的提升 能够更全面的改变人与空间的交互关系,从而催生楼宇互动设计、智慧空间应用 软件等新型专业,拓宽前期规划建设的行业边界。 园区运营过程中,开放的“云、管、边、端”的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架构 使全园区各类设施形成智慧合力,实现单一厂商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时可以通过 第三方感知、处理、应用等技术生态,实现更为广泛多元的智慧园区功能。比如 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联动第三方保洁机器人,实现园区的自动保洁;通过分析 租户用电量和出入人流自动预测租户的续约、退租、扩张的可能;通过局部接入 第三方动作识别技术,对于敏感区域的风险进行高精度识别。智慧园区的建设将 会开辟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无论是小而精的创业企业和还是大型信息 企业都可以在这条新的赛道上同台竞技。 智慧园区的运营生态目前由园区运营商主导。随着园区数字平台的建立, 第三方服务的准入门槛将会大幅降低。类似于凌猫科技停车位服务、优客工场的 共享办公孵化器等智慧空间服务业务,将会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然而目前园 区运营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是智慧园区生态有效落地的重大瓶颈之一。首先,能 够熟练应用智能化系统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导致智能化系统功能难以的得到发 挥。其次,目前园区运营商的租售模式,未能充分发掘智慧园区信息资源背后的 增值服务空间。最后,部分智能化解决方案设计不周,学习成本过高,或存在法 律伦理安全风险,导致最后智慧系统被荒置。因此,面对智慧空间运营服务的培 训市场也有可能应运而生。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智慧园区内形成的用户自身构成的生态则是园区生命力的核心。随着智慧技 术的发展,亦有可能产生全新的智慧园区功能和用户群体。众所周知,不同类型 用户对于智慧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包括数据中心、网络带 宽、物流设施、配套服务等等。目前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大多是普适性方案,不 涉及针对特定用户的优化,仅仅根据业态类型进行分别配置。然而从传统园区的 成功案例可知,无论是住区内由住户衍生的社交和服务群体生态,还是产业园内 的产业链生态,都是园区空间增值和用户粘性的根本来源。在智慧园区的建造运 营过程中,对于用户生态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和培养,不仅能够打造园区竞争力 同时也会扩大园区在当地经济当中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第三章 智慧园区标准化现状

    3.1.11S0/TC205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筑环境设计技术委员会 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建筑环节设计基本条款,节能建筑设计,建筑自动控制 系统,室内空气质量,热量,声学,可视环节等等设计。其宗旨是改进新建和既 有建筑物内部环境及能耗。致力于建筑技术系统及相关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 计阶段建筑物使用的研究和开发。室内环境质量以及热、声及视觉因素的改善 其中,IS0/TC205WG3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组的国内对口单位为 SAC/TC426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0/TC205已制定 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际标准项目见表3。

    表3ISO/TC205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际标准项目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自皮书

    3.1.2IS0/TC268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

    2012年2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响应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 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的需求,批准成立ISO/TC268。城市 和社区领域可持续的标准化将包括制定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要求、框架、指 导和支持技术和工具,同时考虑到智能和弹性以帮助所有城市和社区及其在农村 和城市的相关方地区变得更加可持续。IS0/TC268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为中国标 化研究院。ISO/TC268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际标准项目见表4。

    表4ISO/TC268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际标准项目

    中国智慧园区际准化自皮书

    我国智慧园区建设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园区业主或园区管理者对于从 当前传统园区转向未来智慧园区建设目标缺乏科学和系统性的认识,目前许多智 慧园区新建、改建和扩建过程中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投资或重复建设 的情况。智慧园区标准体系缺失是我国各地在智慧园区建设遇到的重要问题。 我国多个标准化组织或行业协会已开展了智慧园区部分标准的研制工作,涉 及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园区建设相关行业或领域。国家层面开展智慧园区标准研 究的以全国性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代表主要的组织如下

    3.2.1SAC/TC426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表5SAC/TC426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家标准项目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SAC/TC28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家

    3.2.3SAC/TC83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3)成立于1999年,负责专业范 围为负责全国EDI,开放式EDI,基于纸质的文件格式,行政、商业、运输业、 工业领域业务工作电子化涉及的数据元与代码、数据结构化技术、电子文档格式 (交换结构)、业务过程、数据维护与管理、消息服务、关键支撑技术等专业领 或标准化工作。SAC/TC83已制定的智

    表7SACTC83已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家标准项目

    3.2.4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 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成立于1987年,主 要负责我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全国 安防标委会共完成的现行有效标准200余项,其中国家标准50余项,行业标准150 余项。SAC/TC100积极参加IEC/TC79国际标准化工作,牵头制定6项国际标准,派 出20余名技术专家参与7项国际标准起草工作。其中与智慧园区相关的标准中, 全国安防标委归口工作范围涉及入侵和紧急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安防 工程、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等专业技术领域。SAC/TC100已制定的智慧园区相 关国家标准项目见表8

    表8SACTC100已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国家标准I

    3.2.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英文名:ChinaAssociationfor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tandardization,缩写CEcS),成立于1979年月1o月,是由从事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的单位、团体和个人自愿参加组成的全国性、专业性社会组 织,是在民政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经过近30多年的发 展,协会已成为在国内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从事标准制修订、标 准化学术研究、宣贯培训、技术咨询、编辑出版、信息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业务的专业性社会团体。已同许多国际、地区和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建立了合作关 系,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 慧园区相关团体标准项目见表9

    表9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团体标准项目

    3.2.6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TheArchitecturalSocietyofChina)是全国建筑科学技 术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团体,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学会理事会现设立四个工作委员会,学会下设二级组织四十九家,包括二十六个 直属分会、二十三个学术/专业委员会。学会于2017年9月批准同意成立中国建筑 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学会成功获批 成为国家标准委第二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学会于2019年第一批标准编研计划中 已立项团体标准《智慧建筑设计标准》。中国建筑学会正在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 团体标准项目见表10

    表10中国建筑学会正在制定的团体标准项目

    表11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正在制定的团体标准项目

    3.2.8地方政府 此外,地方政府层面也有部分省市开展了智慧园区标准研究,比如浙江省、 江苏省、重庆市等地方已将智慧园区标准工作纳入工作任务,由当地的住建、 工信等部门组织并开展了智慧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并发 布了一批地方标准。

    表12地方政府已制定的智慧园区相关地方标准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第四章 智慧园区技术支撑体系

    4.1智慧园区体系架构

    智慧园区体系架构是针对智慧园区的标准的信息系统部分的总体架构,采用 开放平台面向服务的架构,如图9所示,

    图9智慧园区体系架构

    智慧园区的体系架构从园区信息化整体建设考虑,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视角 提出了所需要具备的四个建设层次和三个支撑体系,横向建设层次的上层对其下 具有依赖关系;纵向支撑体系对于四个横向建设层次具有约束关系。横向建设 层次和纵向支撑体系分别描述如下: [1]基础设施层:提供对园区人、事、物的智能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设备及 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园区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方面的识别、信息 采集、监测和控制; [2]网络传输层:包括园区专网、通信公网、边缘节点及通信机房等所组成 的网络传输基础设施; [3]数字平台层: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运用,实平台核心服务能力,对 下联接物联设备、屏蔽设备感知层的设备差异,对上支撑上层智慧应用、支撑水 平业务扩展能力,并提供高可靠的IAAS、PAAS层服务能力,用于统一开发、承 载和运行应用系统。数字平台层,主要包括云端部署、联接层、使能层三个子层, 本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自皮书

    [4智慧应用层:基于数字平台提供的核心数据、服务、开发能力,运用人 工智能技术,建立的多种物联设备联动的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组合,为 园区管理者和园区用户等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5]系统安全体系:为智慧园区建设构建统一的端到端的安全体系,实现系 统的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运行跟踪、系统安全应急响应等安全机制, 步及各横向建设层次; [6系统运维体系:是为智慧园区建设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涉及各横 向建设层次,确保智慧园区整体系统的建设管理和高效运维: [7]系统运营体系:园区运营是围绕业务、用户场景,进行计划、组织、实 施和控制等活动,是各项作业和管理工作的总称,其中对系统的建设要求,包含 在园区整体体系架构建设中

    4.2.1概述 智慧园区的基础设施层主要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包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市 政基础设施如图10所示,提供对智慧园区的信息化应用,信息设施,建筑设备 管理,公共安全等系统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使智慧园区的各个应用 具有感知信息和执行指令的能力

    图10基础设施层子系统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4.3.1概述 智慧园区的网络传输层连接物联感知子系统和设备终端,网络传输设施建设 应包括园区专网、通信公网、通信机房和边缘节点等,要求实现数据的可靠快速 传输。 网络传输层应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网络设施组网技术、POL(Passive OpticalLAN全光无源局域网)技术及最新的5G信息通讯技术,进行园区网络设 施建设,并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合,为后 期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等应用场景提供应 用支撑,为园区用户提供无缝的高速业务、极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流量密度、毫秒 级端到端时延、接近100%业务可靠性保证等体验,并为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 标的应用场景提供超千亿连接支持能力,满足100万/平方公里连接数密度指标 超低功耗、超低成本要求,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如图11 所示。

    图11新网络技术联接物理园区和数字园区

    园区的网络传输联接着园区的所有生产要素,包括人员信息,环境信息,事 件信息,物联数据信息,各类办公信息等。园区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外来人 员通过各类固定终端、移动终端使用园区网络收发着各类的园区数据。智慧园区 的数字化程度基于园区网联接的数据的多少,联接的效率。构建一张能够承载有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线、无线、物联网的综合园区网络,使得园区网络能够满足园区内各种数据终端 及传感设备在任意位置的接入需求是园区网建设的总目标。 随时随地接入、万物物联、园区VxLAN(VirtualeXtensibleLocalArea Network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等新技术的涌现,将使今后的网络面对越来越多的 智能终端及物联网终端。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物联网络的建设、维护必须大 统,因此面向泛在的承载是园区融合网络建设的核心任务。 由于5G技术的复杂性和先进性,以下单列一个章节阐述5G网络技术。 4.3.25G网络 5G无线传输技术是第五代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其性能的目标是高数据速 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图12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过程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定义了5G的三大场景。其中,eMBB指3D/超高清视 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指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指如无人驾驶、工 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13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定义的5G三大场景

    通过三大场景定义可以看出,5G不仅具备高速度,还满足低时延、多用户 这样更高的要求。5G的通信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通信,随着物联网、工业自动化 无人驾驶等业务被引入,已经转向人与物的通信,甚至机器与机器间的通信。 数字化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信息本身,更在于基于连接产生的信息服务。 5G的极致连接能力将消除“信息孤岛”,促进数字化共享经济的繁荣,改变人 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最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体验。 5G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网络速度的加快,而是将终端全部纳入网络,实现“万 物皆可联”,再充分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 成应用,打造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园区,为智慧园区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3.3园区专网 园区专网是指园区内部的专用网络,融合网络资源一张网包括核心骨干网络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物联网络四个部分: 核心骨干网络:实现一网多用,是园区的骨干网络,作为多网融合的承载 需要具备如下能力: [1]具备SDN自动化部署:网络通过控制器实现全网设备资源云化管理机构 有线无线,物联网关设备统一运维,全网设备,即插即用,全自动化部署,替换 免配置。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自皮书

    图14多网融合的园区网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自皮书

    成AI运算。在必要的时候,边缘节点可以在园区本地业务降级的情况下,进行业 务自闭环,避免云端断连情况下,对正常业务运行造成影响,

    4.4.1概述 智慧园区数字平台是实现园区智慧化的核心,由云端部署层、联接层以及使 能层组成。其中使能层包括数据使能、业务使能、集成使能和开发使能等,联接 层提供音视频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系统 定位系统、融合通信的服务等,通过云端或本地服务器,达成汇聚公共能力、支 撑上层业务扩展的目标。 园区数字平台按照应用的层次,分为云部署、联接层、使能层三层,另外平 台应该提供无所不在的AI能力。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 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 门新的技术科学。AI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 处理和专家系统等。AI服务包括训练平台服务以及算法服务两大部分,

    图15智慧园区数字平台

    4.4.2云端部署 1.公有云部署 智慧园区数字平台宜采用边云协同方式部署,通过园区边缘节点和公有云共 同部署园区数字平台和应用。 边缘节点即园区节点,通常指园区数据中心或消防中心,负责园区端侧数据 妾入和视频数据预处理文化标准,实现业务上云便捷性与低成本控制。物联网网关和视频 监控边缘节点独立部署。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云侧即公有云,利用公有云提供的服务,支撑园区上云部署与创新;实现应 用的云端共享与节省园区硬件维护成本。园区数字平台、智能运营中心及园区应 用皆部署于公有云。建议通过VPN实现边缘与云侧的网络层和应用服务层互通 园区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专业的安全人员的投入和长期维护,避免信息被 窃取。在安全维护能力和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公有云部署是园区部署的主要推荐 形态。

    图16智慧园区公有云参考部署架构

    2.私有云部署 园区部署独立的私有云,IoT和视频管理负责园区端侧感知设备接入和视频 数据处理,如果存在分支园区或子园区,需要在分支园区或子园区独立部署IoT 网关和视频边缘节点。IoT网关实现园区感知设备或子系统的接入和管理。视频 管理在多园区场景,支持中心园区和分园区采用上下级组网方式进行互联,中心 园区可以调阅下级域摄像机的实时视频和录像回放;支持跨园区的人脸布控和车 辆布控等场景,

    图17智慧园区私有云多园区场景参考部署架格

    4.4.3联接层 1.音视频平台 音视频平台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以云服务方式提供音视频资 原共享和音视频处理分析能力开放,以云应用方式提供音视频相关业务应用的系 统。跟音视频有关的AI服务通常有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人员热力、人员轨迹 吾音识别等。 2.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遵循面向业务服务需求的设计思路,采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海量数 据的存储、计算平台,为上层业务提供开放、高效、智慧的大数据存储、分析、 挖掘等服务。大数据平台功能主要包含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结构化大容量数据仓 军,结构化关系数据高速计算数据库。 3.物联网平台 物联网平台是对园区各个物联子系统及应用子系统进行信息集成与数据集 成的平台,以“分散控制、集中管理”为指导思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对全局事件做出反应和处理,提供一个高效、便利、可靠的 管理手段。 4.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4.4.4使能层 1、数据使能 数据使能是园区项目的数据底座,主要负责完成各异构子系统和业务应用系 统的数据集中建模管理和使用,实现园区的基础数据整合,统一规划数据语言, 向下提供已接入子系统应用的数据集成接口,把对应的源数据转换成为结构化数 据,保存在数据使能组件的相应主题库中;向上提供数据服务、计算能力接口给 智慧应用系统消费相关数据。 数据使能主要是一个业务概念。园区数据使能,应针对园区的通用业务提供 必要的数据湖模型、主题库、专题库农业标准,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脚本和分析工具。例 如:安防专题库、能耗专题库、轨迹库等

    ....
  • 相关专题: 智慧园区  

相关下载

专题: 肉制品标准 | 纸箱包装标准 |建筑节能 |毕业设计 |新闻出版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