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标 131-2010 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建设标准

  • 建标 131-2010  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建设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1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第十四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房屋建筑面积和天线场区用地应

    第十五条对于基准天线数量超出5副的一级站,其天线场区面 积和房屋建筑使用面积的指标按以下标准调增: 一、每增加一副基准天线(以5副为参考值),天线场区用地增 加770m。 二、每增加一副基准天线(以5副为参考值),高功放室增加使 用面积30m,房屋建筑(除高功放室外)使用面积指标增加不超过 原面积指标的10%。 第十六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武警营房的建筑和用地指标按 《武警内卫执勤部队营房建筑面积标准(试行)》执行。 第十七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房屋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 于50年。

    第十八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和《厂 播电影电视建筑T.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Y5060的相关规定。 第十九条产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内道路设计要求为:主十道宽度 可为4.5m~6.0m,次干道宽度可为3.0m~4.5m;路面等级应为 混凝土或沥青路面。 第二十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项部距外侧 地面不宜低于2.2m。围墙上宜设置安防设施。 第二十一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主要技术用房的净空高度和室 内温、湿度要求应符合表5要求

    烟草标准表5主要技术用房的内部工艺要求

    第二十二条若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场区内无市政供水管网时, 应设置独立的站内给水及消防用水系统;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内 应设置排水设施。 第二十三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技术用房应按照室内温、湿度 要求设置暖通、空调设备。 第二十四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电源负荷等级为一级负荷, 电源应来自两个不同路由的外电线路,其中至少一路为广播电视 卫星地球站专用线路。一级站的二路外电应来自二个不同的变电

    第三十一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应在电磁环境良好的地方单独 建站,其电磁环境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 求》GB13615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不得对周围环境带来污染危 害,其辐射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 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的要求。 第三十三条在选择场址时,应按照建站当地的广播电视发展规 划和卫星广播的技术要求,综合考虑水文、地质、交通、维护等因 素,同时还应考虑以下要求: 一、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天线在其前方可用弧段内的工作仰 角与天际线仰角的夹角不宜小于10°。 二、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与微波站、雷达站等微波辐射源单位 在同地区共用一频段时,应进行干扰协调。 三、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应避开变电站、电气化铁道以及具有 电焊设备、X射线设备等其他电气干扰源,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周 围的电场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 线电干扰充许值》GB4824.1的规定。 四、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天线波束应避免与飞机航线的交叉: 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与机场边沿的距离不宜小于2km。 五、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应避开高压输电线,场址红线与 35kV及以上高压输电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 六、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应远离强噪声源、强震动源。 第三十四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天线场区应设置在广播电视 卫星地球站场地的南侧,房屋建筑则位于天线场地的北侧或不影 响天线近场特性及满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合适位置。柴油发电

    机房宜单独设置,其油库宜设置于地下。 第三十五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中相邻两副天线在其工作的可 用弧段上不得相互影响。 第三十六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天线基础应靠近高功放室。卫 星上行频段椭圆软波导、硬波导馈线的总长度不宜超过30m。 第三十七条基准天线的基础宜建在坚硬的地质构层上。当地基 土质较差时,可采用特殊技术措施。天线基础一年内不均匀沉降 不应超过2mm。当天线建于易受洪涝侵害的低洼地面时,应采取 加高天线基础等有效的防洪防涝措施。

    第五章专业技术设备配置

    第三十八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专业设备配置应满足系统设计 的要求,并满足安全播出的要求。 第三十九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上行传输可用度应不小于 99. 99%。 第四十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至少应配置1副备用基准天线; 基准天线及其馈线应满足上行链路设计要求,同时应配置天线跟 踪设备,天线馈源应按双极化四端口配置。 第四十一条天线跟踪设备的跟踪精度不应大于天线半功率波束 宽度的10%,跟踪模式应包括自动步进跟踪和人工操作电动跟 踪。 第四十二条每个上行系统的高功放、上行自动功率控制设备和 上变频器应配置备份设备。 第四十三条信源处理设备中的视音频压缩编码器、复用器、调制 器应配置备份设备,其中复用器应按1:1方式配置。 第四于四条上行天线接收系统中的低噪声放大器应配置可靠的 专用供电设备。 第四十五条从节目播出机构到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之间的信源 引接传输应具备不少于二个独立的传输途径。经不同路由或采用 不同传输方式到达地球站的信号,必须在地球站配置自动或手动 保护切换装置。 第四十六条应配置监控系统,对本站上行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信 号进行质量监视、监听和测试;同时对与本站工作于同一转发器上 的其他电视节目进行监视。系统产生的监控数据应具备在线备份 和长期备份能力,监控数据的管理服务系统应配置安全隔离设备。 第四十七条网管系统应配置集中监控设备,具备监视、监听、告

    警、控制和数据存储功能。系统应对专业技术设备、电源和机房环 境进行主要参数和工作状态监视。 第四十八条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应配备必要的仪器、仪表,满足 系统开通测试、日常运行维护的需要。具体配置可按附录三执行

    指具备信号上行发射和下行接收能 力,且上行业务为视频、音频和数据 的固定式卫星通信地面站。 卫星上行射频高功率放大器。 不间断电源;英文Uninterruptible PowerSupply(不间断电源)的缩写。 卫星新闻采集,使用移动式卫星通信 设备来实现视频、音频新闻采集;英 文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卫星新 闻采集)的缩写。 甚小天线口径终端,一种使用小口径 地面天线,以通信卫星为中继站,通 过主站实现与其他终端站之间通信 的卫星通信体制;英文VerySmall ApertureTerminal(甚小天线口径 终端)的缩写。

    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主要技术用房参照附表1配置,辅助 技术用房可参照附表配置,附属用房可参照附表3配置。附表1、 附表2和附表3中的房间数量和面积指标可在总面积指标范围内 作适当调整,但附表1中高功放室指标只能向下调整。

    附表1主要技术用房面积指标分配表

    附表2辅助技术用房面积指标分配表

    附表3附属用房面积指标分配表

    附录三 主要仪器、仪表配置表

    厂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内可配置(但不限于)附表4所列仪器 仪表。

    附表4仪器、仪表配置表

    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本建设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标131—2010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1 第三章 建筑标准和面积指标 (23) 第四章 选址布局 (27) 第五章 专业技术设备配置 (28 附录二 房间面积分配表 (29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七条基准天线可以是备用天线。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在其国际通信卫星地球站标准Intelsat EarthStationStandard(IESS)中,按上行天线的工作频段、G/T 值、天线口径和业务种类的不同将站型进行分类。我国电信标准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5050一2005中,定义了 C频段地球站中的四类站型,Ku频段则引用IESS中的C类标准 地球站和E类标准地球站。 本建设标准在确定基准天线的指标时,主要考虑我国广播电 视卫星地球站目前上行天线的实际配置情况,并参考YD5050 2005和IESS中的相关指标。 IESS的站型建议风表1

    Intelsat Earth Station Standard (IESS)

    第八条决定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建设规模的关键因素是该地球 站所配置的上行基准关线的数量。基准天线越多,所需的设备系 统也越多,相应的配套设备机房面积越大。故本建设标准按基准 天线的数量来区分建站规模。 将不同规模的地球站称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是为了从 名称上区别于以往按单站所具备的天线口径和业务能力来定义的 一类站、二类站和三类站。 第十三条只有当信源引接传输系统采用了微波传输技术,且微 波天线无法直接安装在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房屋建筑的屋顶时; 或当微波天线安装在地球站房屋建筑的屋顶,收发端无法实现微 波的视距传输时,才需要架设微波通信塔

    第十四条在本建设标准编制过程中,对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中 用房、天线场区面积和人员编制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新建地 球站的人员配备参考表2进行。

    式中A为天线工作仰角。 当卫星的轨道位置与地球站的地理经度之差最大时,A取最 小值,最小工作仰角A一20°,此时天线近似朝东或西,天线口面距

    东(或西)院墙(或不高于 2. 2m的障碍物)的距离。

    当卫星的轨道位置与地球站的地理经度相同时,A取最大值, 且A二45°,此时天线朝南,天线口面距场地南边院墙的距离W, 2. 2Ctg35°=3. 1m。 考虑到天线口面距天线基础中心的水平距离为:

    ri=(D/2)sinA

    式中:D为天线口径(m);天线安装或处于收藏位置时仰 为90°天线中心距机房的距离不应小于:

    因此,大线基础中心距东(或西)院墙(或不高于2.2m的障 物)的距离 W, 为:

    W3=W,+(D/2)sinA

    天线场区南北方向的距离W为

    令发射天线口径为12m,则

    W3=14.5mW4=15.6m

    可计算出天线场区面积S为: S.=2W3W4一460m(在十位上向上取整数); 全最大接收天线口径为6m,则同理可计算出:

    敌可计算出天线场区面积S为:

    W, =13.5m;W.=11. 4m

    天线场区面积: S.=2W,W=310m(在十位上向上取整数); 各级地球站所配置的天线数量按表3所列计算不锈钢标准,则可得出天 线场地的总面积

    表3天线数量配置及场区面积

    第十五条当一级站的业务规模超出5副基准天线的规模时,基 准天线每增加1副(以5副为参考值),则接收天线也增加一副,接 收天线的直径按6m计算,则天线场区面积增加460m十310m= 770m。 基准天线的增加造成上行系统的增加,因此高功放室面积的 增加是直接而明显的。与此同时,上行系统的增加必然会带来信 道设备、信源处理设备、信源引接传输设备、接收设备、监控设备的 增加,可能带来辅助配套设备的增加,进而造成主要技术用房、辅 助技术用房面积的增加;增加面积数量主要取决于新增系统中上 行电视节目的数量。另外,业务规模的扩大会带来技术人员和后 勤行政人员的增加。根据调查14个地球站所获取的数据,本建设 标准将每增加1副基准天线,除高功放室外的房屋建筑使用面积 增加值定为不超过原面积指标的10%。 表4给出基准关线数量为7副~15副的一级站面积指标计 结果

    六条可考虑在卫星上行天线附近建设高功放小屋,尽可 氏波导和馈线的插入损耗。

    第三十六条可考虑在卫星上行天线附近建设高功放小 能降低波导和馈线的插入损耗。

    光伏发电标准规范范本第五章专业技术设备配置

    第四十五条信源引接传输系统可采用有线传输(光纤传输或电 缆传输)和无线传输(地面微波或卫星)等方式。当仅采用一种传 输方式,如:光纤传输时,应具备不少于两个独立的光纤传输路由; 当采用光纤传输加微波传输等组合方式时,每种传输方式可以只 有一个传输路由。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竣工资料 |玻璃钢管标准 |硬度标准 | 卫生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