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 153-2018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技术导则

  • T/CEC 153-2018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技术导则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1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2.4与远方主站传输

    a)传输安全:应具有安全认证、信息传输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 b)传输通道:可以采用光纤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等通信方式。 c)通信方式:应支持TCP/IP协议,负荷管理子站作为SCOKET客户端连接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具备计量监测技术,对微电网内负荷、电量及相关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动 态实时监测,并对用户用电的异常信息提供报警功能。计量监测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在并网点、电源点、负荷点应安装计量监测装置; b)计量监测装置应具备计量、监控、报警、显示、冻结、通信、维护等功能; c)并网点、电源点计量监测装置应具有双向计量功能: d)计量装置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DL/T614、DL/T645的规定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具备负荷预测技术,为微电网内负荷的控制与调度提供预测数据基础。 负荷预测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 a)负荷预测技术应具备七日短期负荷预测能力人防标准规范范本,即次日到第八日,每日按照96点编制; b)负荷预测技术应具备5min超短期负荷预测能力,即当期时刻开始整5min时刻点的未来若干 时段的负荷; c)负荷预测技术应考虑微电网中储能设备状态对负荷预测边界约束条件的影响; d)负荷预测技术应考虑微电网中光伏发电、风电等不稳定电源对负荷供应的影响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具备负荷控制技术,可对微电网内可控负荷进行遥控或自动控制,实现 率控制。负荷控制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 a)微电网并网点功率调节除具备本地调节功能外,应能受控于需求响应发起方,允许其修改并网 点功率指令值,并网型微电网应能根据指令值调整并网点功率,响应速率和控制精度满足需求 响应发起方的要求。 6 并离网切换控制除具备本地并离网切换控制外,应能受控于需求响应发起方,允许其对并网型 微电网进行并离网切换控制,并网型微电网应能根据指令控制微电网并离网运行状态,切换时 间满足需求响应发起方的要求。

    T/CEC1532018

    T/CEC1532018

    案控对数据传输信道的要求见GB/T15148一2008

    5.6电能质量分析监测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具备电能质量分析监测技术,对微电网内各用户用电的电压、频率、功 率因数、谐波质量、电压不平衡度等电能质量指标进行分析监测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具备相关辅助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合理性检查、事件处理、信息报 表、需求侧管理支持、电力营销支持等技术

    6并网型微电网的用电负荷管理方法

    6.1并网型微电网运营评价要求

    6.1.1运营经济性评价

    6.1.1.1全过程评价方法

    a)全过程评价方法应考虑: 1)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的投资与维护成本; 2)向大电网购电的成本和并网送电的收入; 3)并网型微电网内部的需求侧资源参与响应的收入等。 b)全过程评价方法的计算方法: 1)净成本=设备固定成本十设备维护成本十购电成本一上网收入一响应补偿 2)固定成本:应采用总等年值成本估算,针对储能装置还要考虑在全生命周期内更换设备的 投入。 3)设备维护成本:应根据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的配置容量进行估算,配置容量应考虑到周 期内峰荷增长的需求。 4)购电成本和上网送电收入:应以周期内平均电价估算。 5)响应补偿:应根据可控负荷的配置比例,通过估计单位补偿成本进行计算,

    6.1.1.2阶段性的评价方法

    6.1.2供电可靠性评价

    详网型微电网内部的供电可靠性评价应遵循DL/T836的基本要求。评价对象应优先选择不可中 针对可控负荷实施供电可靠性评价,应剔除其由于参与需求响应而引起的中断用电时长、中

    T/CEC1532018

    负荷容量、避免用电量等因素。 供电可靠性评价计算公式: a)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每次停电用户数/总供电用户数; b)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每次停电时间×每次停电用户数)/总供电用户数; c)供电可靠率=「1一(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一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

    6.2并网型微电网用电负荷的分类

    电网运行状态有较大影响的冲击负荷: a)关键负荷:又称为重要负荷,当这类装置和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时,将危及到人身安全,并/或 造成功能下降、经济损失,或被用户认为会对其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 b)可削减负荷:可根据需要对用电量进行一定削减的负荷,如空调、照明等。 c)可转移负荷:即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总用电量不变,但用电特性灵活,各时段用电量可灵活调节 的负荷,如电动汽车换电站、冰蓄冷、储能以及工商业用户的部分负荷等。 d)冲击负荷:具有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特征,突然变化很大的负荷。一般出现最大负荷的时间很 短,但其峰值可能是其平均负荷的数倍或数士倍。如电弧炼钢炉、轧钢机等,

    6.3关键负荷的管理方法

    以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为主要原则,主要考虑的措施有: a)应配置相应的储能装置,设置位置与关键负荷的电气距离和物理距离尽量近; b)应合理配置并网型微电网的自平衡能力,保证孤岛运行条件下的可靠运行; 保证微电网孤岛模式下的能量供需平衡,

    6.4可削减负荷的管理方法

    6.4.1并网运行条件下的管理方法

    微电网在并网运行条件下,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管理: a)考虑微电网在并网运行条件下,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性、分时段电价的需要进行调整,通 过削峰填谷、临时中断管理等方式提高运营的经济性。 b)考虑微电网并网运行的条件下,参与不同类型的需求响应的要求:根据大电网的响应指令,合 理配置微电网内部的发电、储能和负荷资源参与电价型或激励型需求响应。 c)考虑微电网在并网运行条件下,完善配套软硬件资源,加强微电网管理系统与调度机构以及可 控负荷与可削减电器之间的通信。 d)考虑微电网在并网运行条件下,紧急情况下有机结合错峰优化、轮休优化、限电分配优化等多 种负荷管理方法。

    6.4.2离网运行条件下的管理方法

    微电网在离网运行条件下,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管理: a)按照负荷重要等级合理配置供电资源,依托柴油发电机、冷热电三联供等可控发电资源,优先 满足重要负荷可靠用电需求。 b) 依据负荷重要程度及负荷开关位置,制订负荷削减策略,利用电价或其他激励手段,引导非工 业用户制冷、制热、通风负荷以及工业用户生产辅助负荷优先参与负荷削减计划。 c)合理配置储能资源,进一步提高微电网运行可靠性。

    屋面标准规范范本T/CEC1532018

    T/CEC1532018

    6.5可转移负荷的管理方法

    可转移负荷的管理以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同时用电成本最小为原则: a)可转移负荷能通过调节用电时间和用电模式实现合理用电,且不影响用户的用电体验。 b)可转移负荷设备运行时段内,功率满足不超过最大功率的要求,设备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耗 电量应不小于最小耗电量。 c)可转移负荷设备可通过转移设备的用电时段,在保证用户可靠用电的前提下参与电网的需 求响应

    水利图纸、图集6.6冲击负荷的管理方法

    冲击负荷的管理应该遵照以下原则: a)微电网在孤岛运行条件下,应考虑冲击负荷的启动与运行策略要求。 b)微电网内的冲击负荷宜采用专线供电;当冲击负荷与其他种类负荷共用线路时,应降低该线路 的阻抗。 c)具有较大功率的冲击性负荷和冲击性负荷群,不应与对电压波动和闪变敏感的负荷接在同一变 压器上。 d)冲击负荷形成的超标的负序电流易造成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误动作,应以不对称度 最大的运行工况进行计算,使得冲击负荷的不对称运行影响指标在规定范围内。 e)冲击负荷运行中会产生强烈的电流冲击,造成微电网电压的快速波动和闪变,可安装动态无功 补偿装置或有源滤波器来控制。 f)冲击负荷会产生非正弦畸变和各次谐波,引起电气设备的发热、振动,对附近的通信线路产生 信号干扰,应安装谐波补偿装置。 g)在具有严重功率冲击、三相不平衡、谐波、电压电流剧变等条件下,宜采用三相瞬时无功理论 作为新型计量表计的计量算法。 h)设计的冲击负荷计量软件,应包括数据监视收集模块、冲击负荷计量算法模块、通信模块及驱 动模块等,提高对冲击负荷的计量准确度。 i)针对冲击负荷电流冲击大、波形非正弦、变化随机频繁等特点,其计量装置的硬件设计应满足 采集通道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和计量精度高等要求。

    ....
  • 相关专题: 电网  
专题: 生产标准 |闸阀标准 |工业标准 |路桥图纸 |公路工程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