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 220-2019 抽水蓄能电站主要机电设备选用配置导则

  • T/CEC 220-2019  抽水蓄能电站主要机电设备选用配置导则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39.7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2-0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4.1压缩空气系统选型和配置应符合NB/T10072的规定。 4.4.2压水气罐人孔宜采用内开方式。 4.4.3压缩空气系统宜采用一级中压气系统。 4.4.4空气压缩机型式宜选用多级、水冷、活塞往复式,润滑型式可选机油或无油两种,低压空气压 缩机宜采用螺杆式。 4.4.5空气压缩机容量及数量应根据用气量选定,可互相自动切换。 4.4.6机组制动储气罐容积的选择应按机组台数计算确定。 4.4.7检修用气系统应独立设置。

    4.5.1上、下库闸门前水位测量装置宣使用压力式液位计,测压管路应用不锈钢套管保护。 4.5.2上、下库闸门后平压用水位测量装置可使用雷达液位计或压力式液位计,应采用开放式安装方式。 4.5.3水导瓦、主轴密封、水导油盆、止漏环等应设置温度传感器。对于不易更换的部位,应穴余配 置传感器。 4.5.4水导轴承循环油泵出口、主轴密封供水、止漏环供水、蜗壳及转轮室、尾水管等部位应装设压 力监测装置。 4.5.5水导油盆应配置液位传感器和液位开关,尾水肘管应配置尾水水位监测开关,顶盖内部应配置 夜位开关。 4.5.6转轮止漏环冷却水供水、主轴密封供水等应配置流量监视装置。流量监视装置宜采用压差式流

    电梯标准规范范本T/CEC2202019

    量传感器。 4.5.7水泵水轮机各液压阀、电动阀、导叶、主轴密封磨损等部位应设置位置传感器。 4.5.8电磁阀宜采用带阀芯监视的电磁阀,可选择双稳态或单稳态电磁阀。失电动作的设备宜采用单 意态电磁阀。 4.5.9发电电动机应设置定子绕组、铁心、上导瓦、下导瓦、推力瓦、上导油盆、下导油盆、冷却 水、空冷器进出口等温度传感器。对于不易更换的部位,应配置穴余传感器。 4.5.10发电电动机导轴承循环油系统、推力高压油顶起系统、机械制动系统、冷却系统等应装设压力 监测装置。 4.5.11发电电动机上导油盆、下导油盆等部位应设置液位传感器和液位开关。上、下导油盆宜安装油 昆水监测装置。发电电动机空气冷却器应配置漏水探测报警装置。 4.5.12发电电动机冷却水系统、导轴承循环油系统应配置流量监视装置。 4.5.13发电电动机机械制动装置及转子顶起装置应装设位置传感器,宜选用机械式位置开关。 4.5.14主厂房最底层应设置不少于3套水淹厂房保护水位信号器,

    4.6.1技术供水系统的设备布置方式,应根据机组单机容量和装机台数确定,应选择单元供水方式。 4.6.2技术供水泵应选用离心泵,泵和电动机轴的连接选用可拆卸式联轴器,容量大于50kW的电动 机宜采用软启动方式。 4.6.3厂房渗流排水系统应根据电站自然条件确定,宜选择自流排水方式。渗流排水系统水泵可选用 潜水泵或深井泵。

    5.1尾水事故紧急闸门

    5.1.1在长尾水水道的下库进出水口设置检修闸门时,应设置闸阀式尾水事故紧急闸门;在短尾水水 道的下库进出水口设置检修闸门时,可不设置尾水事故紧急闸门。 5.1.2尾水事故紧急闸门可采用高强度低摩阻复合滑道或滚轮支承平板闸阀式闸门,操作方式应采用 液压式启闭。 5.1.3闸阀式尾水事故紧急闸门充排水和充排气阀门应采用高速自动排气阀,气量大的应采用大小浮 球双扣排气阀,浮球宜采用橡胶覆盖的不锈钢浮球。 5.1.4尾水事故紧急闸门应采用液压启闭机,应配置起重液压接力器、油站及其控制系统。起重液压 闭机的活塞杆应米取可靠的防腐措施及水封。 5.1.5阀门门槽顶盖应设置自动排气阀及检修阀。 5.1.6阀门门叶滚轮相关的轴承应采用自润滑轴承。 5.1.7尾闸门叶、盖板密封可采用氯丁橡胶、氟橡胶和丁橡胶,不应采用聚氨酯类橡胶。

    5.2.1上、下库进出水口应设置活动式拦污栅,拦污栅可不设置永久起吊装置,但应设置汽车吊起吊 平台。 5.2.2拦污栅应采取防止水流激振产生的疲劳和共振的措施,

    5.3.1上、下库进出水口应设置井式事故检修闸门,闸门应采用固定式卷扬启闭机,启闭机

    校核洪水位以上的检修平台上。

    T/CEC2202019

    核洪水位以上的检修平台上。 .2闸门应设置自动锁定支撑装置。 .3闸门和启闭机建筑应设置起吊的吊耳、吊环等装置。 .4上库进出水口闸门应设置电站中控室远方操作功能,应具有远方自动闭门操作锁定(制动)装

    5.4防汛及泄洪机电设备

    大坝底孔排水放空宜采用阀门控制,应设置工作阀和检修阀,检修阀应带旁通阀,工作阀宜 制开度的锥形阀,可根据需要在大坝放空底孔进口设置临时检修闸门。旁通阀应采用不锈钢阀 可采用电动或液压操作。

    6发电电动机及其主要附属设备

    6.1.2发电电动机应选用可逆式、立式、三相、空冷、同步机组,可采用悬式或半伞式结构。 6.1.3定子绕组应采用单匝、双层条式线圈,主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的绝缘均应按线电压设计。 6.1.4定子线棒的绝缘宜采用真空压力浸渍(VPI),其端部防晕层与主绝缘一次成型的结构和工艺。 6.1.5定子铁心可采用上、下两端齿压板压紧结构,压紧螺杆可采用穿心螺杆或定子铁心外径侧拉紧 螺杆。 6.1.6定子铁心穿心螺杆应采用全绝缘结构。 6.1.7高线速度的磁极宜采用塔形磁极。 6.1.8磁极安装结构设计宜符合不拆卸转子和机架拆装单个磁极的要求。 6.1.9磁极绕组匝间绝缘应采用高性能聚酯复合绝缘材料,磁极绕组装配应采用热压处理,磁极绕组 宜采用自循环通风冷却方式。 6.1.10磁极间连接引线强度应符合各种工况条件下的应力和热变形等要求,并采取削减应力的固定方 式,不宜采用垂直U形硬连接方式。 6.1.11转子应装设纵横阻尼绕组,阻尼环间应采用柔性连接,应复核阻尼环应力,阻尼环应嵌入磁极 铁心中。 6.1.12集电环应采用支架式整圆结构,应采用耐热、高抗磨材料。 6.1.13发电电动机主轴应为中空结构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承受在各种工况条件下可能产生的 作用在主轴上的扭矩、轴向力和水平力。 6.1.14导轴承轴领宜采用一体式连轴同钻铰工艺,不应采用轴领与大轴分离方式。 6.1.15推力瓦应采用巴氏合金瓦,宜采用弹性平衡支承,单块或整组推力瓦更换时应不拆除机组主要 部件。 6.1.16导轴承宜采用自循环内置冷却方式,推力轴承润滑油宜采用外循环冷却方式,宜采用板式油冷 却器,并应采用N+1配置方式。 6.1.17发电电动机定子、转子宜采用无外加电动风机的自循环空气冷却方式。 6.1.18 3发电电动机机空气冷却器应采用高导热的紫铜或铜镍合金无缝管等耐腐蚀材料,冷却器上下端 盖应可拆卸,铜管承板宜采用不锈钢材料。 6.1.19机组应采用电气和机械联合制动方式。 6.1.20中性点接地方式和要求应符合NB/T35067的规定。

    系统的选型与配置应符合DL/T583、GB/T740

    T/CEC2202019

    T/CEC2202019

    6.2.2励磁系统应采用自并励静止晶闸管整流励磁系统,励磁调节器应采用微机数字型励磁调节器。 6.2.3励磁系统应配置互为元余的两套励磁调节器,机端测量回路应相互独立,使用机端不同电压互 感器的二次绕组。 6.2.4励磁系统应符合机组发电工况启动、发电、发电调相、电动工况启动(包括静止变频和背靠背 司步启动)、抽水、抽水调相、电气制动、线路充电(零起升压)和黑启动等运行工况要求。 6.2.5交流侧断路器在交流电源进线端宜设置可拆卸的转换连接板或其他装置

    7.1.1变压器选型和配置应符合GB/T1094、GB/T13499的规定。 7.1.2变压器应采用ODWF或OFWF冷却方式,冷却器应按N+1元余配置,应采用双重管型,冷却 器宜采用独立安装方式。 7.1.3变压器高压套管若与GIS连接,SF。气侧尺寸应符合GB/T22382的设计要求。 7.1.4变压器与GIS连接的高压套管应采用环氧树脂浸渍绝缘的油/SF6套管,与封闭母线连接的低压套 管可采用油纸绝缘或环氧树脂浸渍绝缘的油/空气套管,低压套管与封闭母线间应采用可拆卸的软连接。 7.1.5储油柜可采用胶囊式或波纹式储油柜结构。 7.1.6气体继电器应采用浮筒(球)加挡板式结构,有放气孔、流速动作值可调试整定、抗震性能 好。气体继电器不可采用单独浮球式结构。 7.1.7变压器冷却器应采用PLC控制,冷却器宜采用自动轮换工作方式,主变压器冷却器PLC与机组 LCU之间的信息交换可采用软布线等通信方式,重要信号应通过硬接线传送。 7.1.8变压器中性点允许的长时直流偏磁电流能力应不小于10A,若直流偏磁电流超过变压器允许 值,应配置直流偏磁抑制装置

    7.2.1高压电缆选型和设计应符合GB/T22078、DL/T401的规定。 7.2.2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应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金属护套和铠装、单芯电力电缆(XLPE电 览),应采用立式交联工艺,内外半导电层与绝缘层必须三层共挤。 7.2.3电缆与GIS和架空线相连的终端应满足DL/T5228等的要求,电缆终端接头应选用整体预制式。 7.2.4电缆通道采用斜井时,其倾斜角度不宜大于35°,电缆应蛇形布置在支架上。 7.2.5电缆敷设时应在地面终端适当的位置预留制作两次电缆头的长度,应在地下终端适当的位置预 留制作一次电缆头的长度。

    7.3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

    7.3.1GIS的选型和配置应符合GB/T7674、DL/T617的规定。 7.3.2500kVGIS应选用母线分箱式;220kVGIS可选用母线分箱式或共箱式;110kVGIS应选用三相 共箱式。 7.3.3GIS中的电压互感器应采用电磁式。 7.3.4GIS母线避雷器宜选用SF.绝缘和灭弧介质的避雷器,出线端安装避雷器时宜选用开式。

    7.4机组电压母线设备

    发电电动机出口母线应采用三相全连式多点接地离相封闭铝母线,自然冷却。可配置母线停 上结露的干燥装置和设备。

    T/CEC2202019

    T/CEC2202019

    7.4.2发电电动机出口断路器宜采用户内、卧式、SF6绝缘和灭弧、自然冷却、水平布置三相机械联动 型式,应具备合分空载变压器和电缆能力、低频开断能力。 7.4.3换相隔离开关宜采用三相五极、户内水平布置、带封闭外壳与离相封闭母线相连接、空气绝 缘、自然冷却、电动操作型式。 7.4.4电气制动开关宜选用断路器。 7.4.5与封闭母线回路连接的避雷器、电压互感器应使用抽展式结构。

    7.6.2厂用电母线接线可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带联络断路器)方式,厂用电电压采用10kV和 0.4kV两级供电方式。 7.6.3工作母线段应根据机组数量设置,但工作母线段必须包括主用电源工作母线、外来电源工作母 线和保安电源工作母线,各母线间应由母线联络开关互联。 7.6.4地下厂房、开关站、地面中控室宜分别配置2套UPS电源,UPS电源应采用交直流双电源供 电,UPS电源系统应具有两路交流输入,两路交流输入电源应分别由相对独立的厂用电母线段供电。 每组UPS电源应配置相对独立的直流输入电源,直流输入电源取自于相应的直流系统母线。

    7.7.1110kV及以上户外电压互感器,应采用电容式,当容量和准确级不满足要求时可选电磁式电压 互感器,但应采取防谐振措施。 7.7.2110kV及以上户外避雷器应采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每相应带动作计数及泄漏电流监测 器。当采用复合绝缘外套时,应采用高温硫化硅橡胶,

    8.1.1直流系统的选型及配置应符合GB/T19826、DL/T5044的规定。 8.1.2直流电源系统应根据负荷所在区域集中布置,宜在主厂房、开关站、中控室、上库、下库等区 域独立布置直流电源系统。 8.1.3装机容量为300MW及以上或输电电压为220kV及以上时,厂房用直流系统应与开关站用直流 系统分开布置。 8.1.4直流系统应配备绝缘监测装置DB11标准规范范本,并具备交流窜直流故障的监测和报警功能。 8.1.5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容量在300Ah及以上时,应设专用的蓄电池室。 8.1.6直流系统宜采用一级电压方式,标称电压宜采用220V。 8.1.7直流电源系统应采用不接地方式。 3.1.8对于采用两电三充的直流系统,连接在不同母线充电装置的交流电源进线应分别取自厂用电不 司段交流母线;对于采用两电两充的直流系统,每组充电装置应配置双电源切换装置,交流电源进线

    T/CEC2202019

    T/CEC2202019

    应分别取自厂用电不同段交流母线

    电器标准发电电动机和主变压器维

    8.2.1发电电动机和主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应符合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具有独 立性、完整性和成套性,并应符合GB/T14285、GB/T32898、NB/T35010的规定。 8.2.2100MW及以上容量发电电动机和主变压器继电保护应采用微机多功能型保护装置,按双重化配 置(除非电气量保护除外),保护配置应强化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两套保护装置的电流信号应分别 取自电流互感器互相独立的绕组;电压信号宜分别取自电压互感器互相独立的绕组。电流互感器宜选 用具有多次级的电流互感器,宜选用贯穿(倒置)式电流互感器。 3.2.3主变压器主保护应配置两套纵联差动保护,其中一套应包含二次谐波制动原理,配置电流速断 保护,宜配置零序差动保护。 8.2.4发电电动机宜配置纵联差动、单元件横差、95%定子接地、100%定子接地、负序过电流、复压 过电流、过负荷、过电压、转子过电流、转子一点接地、失磁保护、失步保护、过激磁保护、逆功率 保护、低功率保护、频率保护、轴电流保护、相序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电流不平衡保护、并网启 动过程保护等,宜装设裂相横差保护、低电压保护、误上电保护。 3.2.5发电电动机宜至少配置一套各种运行工况均能投入的纵联差动保护。 8.2.6自并励用励磁变压器宜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8.2.7发电电动机变压器组应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

    8.3.1监控系统的选型及配置应符合DL/T578、DL/T5065的规定。 8.3.2监控系统应满足无人值班的要求。 8.3.3监控系统结构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监控系统可分为现地控制层、电站中控层和调度层三 级控制方式。 8.3.4监控系统重要设备应穴余配置,并可自动切换。 8.3.5监控系统应采用工业以太网或现场总线与各受控对象进行数据通信,监控系统及其受控对象宜 采用相同的通信协议,对于一些重要的信号,如控制命令、报警及跳闻信号应保留硬布线接线方式。 8.3.6监控系统应具备自动发电控制功能与自动电压控制功能,以及全厂机组成组开停机、负荷调 节、负荷曲线控制、电压调节等功能。 8.3.7监控系统应符合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8.3.8机组LCU应设置紧急停机按钮,中控室应设置独立于监控系统的紧急停机按纽及上水库事故闸 门、尾水事故闸门紧急关闭按钮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建筑节能 |螺纹标准 |海洋标准 |设备安装规范 |产品质量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