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非正式版

  • GB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非正式版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8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5-25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18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32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effectiveasymmetricalgroundfaultcurrent 计及直流电流分量数值及其衰减特性影响的不对称电流的等价有效值。 2.0.33衰减系数decrementfactor 接地计算中,对接地故障电流中对称分量电流引入的校正系数,以考虑短路电流的过冲效应 衰减系数D为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I与接地故障对称电流有效值}的比值, 2.0.34接地网最大入地电流maximumgridcurrent 接地故障电流中经接地网流入地中的电流最大值,供接地设计使用。 2.0.35接地网入地对称电流symmetricalgridcurrent 接地网入地电流的对称分量。 2.0.36故障电流分流系数faultcurrentdivisionfacto 接地网入地对称电流1g与接地故障对称电流1的比值。 2.0.37接地故障电流持续时间continuoustimeofgroundfaultcurrent 接地故障出现起直至其终止的全部时间。

    2.0.38放热焊接exothermicwelding

    利用金属氧化物与铝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高温熔融金属,进行焊接 的方法。

    3.1.1电力系统、装置或设备应按规定接地。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极接地,但应校验自然接 地极的热稳定性。按用途接地可分为系统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和防静电接地 3.1.2发电厂和变电站内,不同用途和不同额定电压的电气装置或设备,除另有规定外应使用一个总 的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3.1.3设计接地装置时,应计及土壤干燥或降雨和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和 跨步电位差在四季中均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但雷电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可只采用在雷季中土壤 干燥状态下的最大值。典型人工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可按本规范附录A计算

    3.2.2附属于高压电气装置和电力生产设施的二次设备等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 1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标称电压380V及以下、直流标称电压220V 及以下的电气装置外壳抽样标准,但当维护人员可能同时触及电气装置外壳和接地物件时除外: 2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 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金属底座等; 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架构上,且保证电气接触良好的设备; 4标称电压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支架;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

    V及以上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一般要求

    4.1.1设计人员应掌握工程地点的地形地貌、土壤的种类和分层状况,并应实测或搜集站址土壤及江、 河、湖泊等的水的电阻率、地质电测部门提供的地层土壤电阻率分布资料和关于土壤腐蚀性能的数 据,应充分了解站址处较大范围土壤的不均匀程度, 4.1.2设计人员应根据有关建筑物的布置、结构、钢筋配置情况,确定可利用作为接地网的自然接地 极。 4.1.3设计人员应根据当前和远景的最大运行方式下一次系统电气接线、母线连接的送电线路状况、 故障时系统的电抗与电阻比值等,确定设计水平年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 4.1.4设计人员应计算确定流过设备外壳接地导体(线)和经接地网入地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 有效值。 4.1.5接地网的尺寸及结构应根据站址土壤结构和其电阻率,以及要求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初步拟 定,并宜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和地电位升高,且将其与要求的限值比较,并通过 修正接地网设计使其满足要求。 4.1.6设计人员应通过计算获得地表面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分布,并应将最大接触电位差和 最大跨步电位差与允许值加以比较。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降低措施或采取提高允许值的措施。 4.1.7接地导体(线)和接地极的材质和相应的截面,应计及设计使用年限内土对其的腐蚀,通过 热稳定校验确定。 4.1.8设计人员应根据实测结果校验设计。当不满足要求时,应补充与完善或增加防护措施。

    4.2接地电阻与均压要

    .2.1保护接地要求的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效接地系统和低电阻接地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宜符合下式的要求,且保护接地接至变电站接地网的站用变压器的低压 应采用TN系统,低压电气装置应采用(含建筑物钢筋的)保护总等电位联结系统:

    式中:R一一考虑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Q); IG一一计算用经接地网入地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A),应按本规范附录B确定。 IG应采用设计水平年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在接地网内、外发生接地故障时,经接地网流入地中、并

    110kV及以上有效接地系 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 不应超过由下列二式计算所得的数值

    当不迅速切除故障时,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装置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不应超过下列二式计算 所得的数值

    U,=50+0.05p.C U, = 50+0.2p,C

    3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可按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计算

    4.3水平接地网的设计

    4.3.1发电厂和变电站水平接地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平接地网应利用直接埋入地中或水中的自然接地极,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除应利用自然 接地极外,还应敷设人工接地极; 2当利用自然接地极和引外接地装置时,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线在不同地点与水平接地网相连 接; 3发电厂(不含水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应与1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的地线直接相连, 并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6kV~66kV架空线路的地线不得直接和发电厂和变电站配电装置架构相 连。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应在地下与架空线路地线的接地装置相连接,连接线理在地中的长度不 应小于15m; 4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采取下列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1)在发电厂和变电站2000m以内有较低电阻率的土壤时,敷设引外接地极; 当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时,可采用并式、深钻式接地极或采用爆破式接地技术 2)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但应确保填充材料不会加速接地极的腐蚀和其自身的热 稳定; 3)敷设水下接地网。水力发电厂可在水库、上游围堰、施工导流隧洞、尾水渠、下游河道或 附近的水源中的最低水位以下区域敷设人工接地极, 5在永冻土地区可采用下列措施: 1)将接地网敷设在溶化地带或溶化地带的水池或水坑中; 2)可敷设深钻式接地极,或充分利用井管或其他深理在地下的金属构件作接地极,还应敷设 深垂直接地极,其深度应保证深入冻土层下面的土壤至少5m; 3)在房屋溶化盘内敷设接地网; 4)在接地极周围人工处理土壤,降低冻结温度和土壤电阻率。 6在季节冻土或季节干旱地区可采用下列措施: 1)季节冻土层或季节干旱形成的高电阻率层的厚度较浅时,可将接地网埋在高电阻率层下

    注:1地下部分圆钢的直径,其分子、分母数据分别对应于架空线路和发电厂 变电站的接地 2地下部分钢管的壁厚,其分子、分母数据分别对应于理于土壤和理于室内混凝土地坪中; 3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极引出线,其截面不应小于50mm,并应热镀锌,

    2各类铜覆钢材的尺寸为钢材的尺寸,铜层厚度不应小于0.25mm

    各类铜覆钢材的尺寸为钢材的尺寸,铜层厚度不应小于

    4.3.5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装置的热稳定校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有效接地系统及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中电气装置接地导体(线) 的截面,应按接地故障(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验。接地导体(线)的最大允许温度和接地导体 (线)截面的热稳定校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2校验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电气装置接地导体(线)在单相接地故障时的 热稳定,敷设在地上的接地导体(线)长时间温度不应高于150℃,敷设在地下的接地导体(线) 长时间温度不应高于100℃; 3接地装置接地极的截面,不宜小于连接至该接地装置的接地导体(线)截面的75%。 4.3.6接地网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计及腐蚀影响后,接地装置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地面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致:

    2接地装置的防腐蚀设计,宜按当地的腐蚀数据进行; 3接地网可采用钢材,但应采用热镀锌。镀锌层应有一定的厚度。接地导体(线)与接地极或 接地极之间的焊接点,应涂防腐材料。 4腐蚀较重地区的330kV及以上发电厂和变电站、全户内变电站、220kV及以上枢纽变电站、 56kV及以上城市变电站、紧凑型变电站,以及腐蚀严重地区的110kV发电厂和变电站,通过技术经 济比较后,接地网可采用铜材、铜覆钢材或其他防腐蚀措施。 4.3.7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的接地导体(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中,下列部位应采用专门敷设的接地导体(线)接地: 1)发电机机座或外壳,出线柜、中性点柜的金属底座和外壳,封闭母线的外壳; 2)110kV及以上钢筋混凝土构件支座上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 3)箱式变电站和环网柜的金属箱体; 4)直接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 5)变压器、发电机和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所接自动跟综补偿消弧装置提供感性电流的部分 接地电抗器、电阻器或变压器等的接地端子; 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接地母线、接地端子; 7)避雷器,避雷针和地线等的接地端子。 2当不要求采用专门敷设的接地导体(线)接地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气装置的接地导体(线)宜利用金属构件、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穿线的钢管和 电缆的铅、铝外皮等,但不得使用蛇皮管、保温管的金属网或外皮,以及低压照明网络的导线铅皮 作接地导体(线); 2)操作、测量和信号用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导体(线)可利用永久性金属管道,但可燃液体 可燃或爆炸性气体的金属管道除外: 3)用本款第1和2项所列材料作接地导体(线)时,应保证其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当利 用串联的金属构件作为接地导体(线)时,金属构件之间应以截面不小于100mm的钢材焊接。 3接地导体(线)应便于检查,但暗敷的穿线钢管和地下的金属构件除外。潮湿的或有腐蚀性 蒸汽的房间内,接地导体(线)离墙不应小于10mm; 4接地导体(线)应采取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 5在接地导体(线)引进建筑物的入口处应设置标志。明敷的接地导体(线)表面应涂15mm 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 6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中电气装置接地导体(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铜或铜覆钢材的接地导体(线)应采用放热焊接方式连接。钢接地导体(线)使用搭 妾焊接方式时,其搭接长度应为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 2)当利用钢管作接地导体(线)时,钢管连接处应保证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当利用穿线的钢 管作接地导体(线)时,引向电气装置的钢管与电气装置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3)接地导体(线)与管道等伸长接地极的连接处,宜焊接。连接地点应选在近处,在管道因 验修而可能断开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管道上表计和阀门等处,均应装设 跨接线; 4)采用铜或铜覆钢材的接地导体(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应采用放热焊接;接地导体(线) 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可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螺栓连接时的允许温度为250℃,连接处接地导体(线) 应适当加大截面,且应设置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 5)电气装置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导体(线)与接地母线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导 体(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部分; 6)接地导体(线)与接地极的连接,接地导体(线)与接地极均为铜(包含铜覆钢材)或其 中一个为铜时,应采用放热焊接工艺,被连接的导体应完全包在接头里,连接部位的金属应完全熔 化,并应连接牢固。放热焊接接头的表面应平滑,应无贯穿性的气孔。

    4.4.1具有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变电站,应设置一个总接地网。其接地电阻的要求应符合本 规范第4.2节的规定。 4.4.2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区域应设置专用接地网,并应成为变电站总接地网的一个组成部 分。该设备区域专用接地网,应由该设备制造厂设计,并应具有下列功能: 1应能防止故障时人触摸该设备的金属外壳遭到电击: 2释放分相式设备外壳的感应电流; 3快速流散开关设备操作引起的快速瞬态电流。 4.4.3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外部近区故障人触摸其金属外壳时,区域专用接地网应保证触及 者手一脚间的接触电位差符合下式的要求:

    JU + (Umx )?

    接地故障时最大不对称电流有效值的35%取值。 4.4.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接地导体(线)及其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三相共箱式或分相式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其基座上接地母线的连接方式,应按制造厂要求执 行。其采用的连接方式,应确保无故障时所有金属外壳运行在地电位水平。当在指定点接地时,应 确保母线各段外壳之间电压差在允许范围内: 2设备基座上的接地母线应按制造厂要求与该区域专用接地网连接: 3本条第1和2款连接线的截面,应满足设备接地故障(短路)时热稳定的要求。 4.4.7当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置于建筑物内时,建筑物地基内的钢筋应与人工敷设的接地网相 连接。建筑物立柱、钢筋混凝土地板内的钢筋等与建筑物地基内的钢筋,应相互连接,并应良好焊 接。室内还应设置环形接地母线,室内各种需接地的设备(包括前述各种钢筋)均应连接至环形接 地母线。环形接地母线还应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区域专用接地网相连接。 4.4.8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与电力电缆或与变压器/电抗器直接相连时,电力电缆护层或气体 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与变压器/电抗器之间套管的变压器/电抗器侧,应通过接地导体(线)以最 短路径接到接地母线或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区域专用接地网。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外 壳和电缆护套之间,以及其外壳和变压器/电抗器套管之间的隔离(绝缘)元件,应安装相应的隔离 保护器。 4.4.9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置于建筑物内时,设备区域专用接地网可采用钢导体。置于户外 时设备区域专用接地网宜采用铜导体。主接地网也宜采用铜或铜覆钢材

    4.5.1发电厂和变电站雷电保护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发电厂和变电站配电装置构架上避雷针(含悬挂避雷线的架构)的接地引下线应与接地网连 接,并应在连接处加装集中接地装置。引下线与接地网的连接点至变压器接地导体(线)与接地网 连接点之间沿接地极的长度,不应小于15m; 2主厂房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或为保护其他设备而在主厂房上装设避雷针时,应采取加强分流、 设备的接地点远离避雷针接地引下线的入地点、避雷针接地引下线远离电气装置等防止反击的措 施。避雷针的接地引下线应与主接地网连接,并应在连接处加装集中接地装置; 主控制室、配电装置室和35kV及以下变电站的屋顶上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且为金属屋顶或 屋顶上有金属结构时,则应将金属部分接地;屋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则应将其焊接成网接地; 结构为非导电的屋顶时,则应采用避雷带保护,该避雷带的网格应为8m~10m,并应每隔10m~20m 设接地引下线。该接地引下线应与主接地网连接,并应在连接处加装集中接地装置; 3发电厂和变电站有爆炸危险且爆炸后可能波及发电厂和变电站内主设备或严重影响发供电的 建构筑物,应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并应采取防止雷电感应的措施。露天贮罐周围应设置闭合环形

    4.5.1发电厂和变电站雷电保护的接地,应符合

    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2,无独立避雷针保护的露大贮罐不应超过102,接地点不应小于 两处,接地点间距不应大于30m。架空管道每隔20m~25m应接地一次,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Q。 易燃油贮罐的呼吸阀、易燃油和天然气贮罐的热工测量装置,应用金属导体与相应贮罐的接地装置 连接。不能保持良好电气接触的阀门、法兰、弯头等管道连接处应跨接; 4发电厂和变电站避雷器的接地导体(线)应与接地网连接,且应在连接处设置集中接地装置。 4.5.2发电厂易燃油、可燃油、大然气和氢气等贮罐、装卸油台、铁路轨道、管道、鹤管、套筒及油 槽车等防静电接地的接地位置,接地导体(线)、接地极布置方式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1铁路轨道、管道及金属桥台,应在其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每隔50m处设防静电接地, 鹤管应在两端接地; 2厂区内的铁路轨道应在两处用绝缘装置与外部轨道隔离。两处绝缘装置间的距离应大于一列 火车的长度; 3净距小于100mm的平行或交叉管道,应每隔20m用金属线跨接; 4不能保持良好电气接触的阀门、法兰、弯头等管道连接处,也应跨接。跨接线可采用直径不 小于8mm的圆钢; 5油槽车应设置防静电临时接地卡; 6易燃油、可燃油和天然气浮动式贮罐顶,应用可挠的跨接线与罐体相连,且不应少于两处。 跨接线可用截面不小于25mm的钢绞线、扁铜、铜绞线或覆铜扁钢、覆铜钢绞线; 7浮动式电气测量的铠装电缆应埋入地中,长度不宜小于50m; 8金属罐罐体钢板的接缝、罐顶与罐体之间,以及所有管、阀与罐体之间,应保证可靠的电气 连接。

    7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应采用放射形接地装置,且在杆塔基础的放射形接地极每根长度的1.5 倍范围内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带时,可部分采用引外接地或其他措施。 5.1.6计算雷电保护接地装置所采用的 壤电阻率时,应取雷季中最大值,并应按下式计算:

    土壤和水的电阻率可按本规范附录」的规定取值(Q·m); Po一一雷季中无雨水时所测得的土壤电阻率(Q·m);

    表5.1.6 土壤干燥时的季节系数

    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

    式中:R;一一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Q); R一一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Q);

    1.8当接地装置由较多水平接地极或垂直接地极组成时, 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2信 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5m。 由n根等长水平放射形接地极组成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Rhi一一每根水平放射形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Q); ni一一计及各接地极间相互影响的冲击利用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选取。

    式中:Rhi一一每根水平放射形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Q); ni一一计及各接地极间相互影响的冲击利用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选取。 5.1.9由水平接地极连接的n根垂直接地极组成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Rvi× Rhi R; = Rvi× Rhi 2

    5.26kV~220kV电缆线路的接地

    5.2.1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屏蔽层应按下列规定接地: 13芯电缆应在线路两终端直接接地。线路中有中间接头时,接头处也应直接接地; 2单芯电缆在线路上应至少有一点直接接地,且任一非接地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上的正常感应 电压,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1)在正常满负载情况下,未采取以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的安全措施时,50V 2)在正常满负荷情况下,采取能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的安全措施时,100V。 3长距离单芯水底电缆线路应在两岸的接头处直接接地, 5.2.2交流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接地方式,应按图5.2.2所示部位接地和设置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电压 限制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不长,且能满足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时,可采用线路一端直接接地方式。在系统发 生单相接地故障对临近弱电线路有干扰时,还应沿电缆线路平行敷设一根回流线,回流线的选择与 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回流线的截面选择应按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和持续时间验算其稳定性; 2)回路线的排列布置方式,应使电缆正常工作时在回流线上产生的损耗最小。 2线路稍长,一端接地不能满足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且无法分成3段组成交叉互联时, 可采用线路中间一点接地方式,并应按本规范第5.2.2条第1款的规定加设回流线; 3线路较长,中间一点接地方式不能满足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时,宜使用绝缘接头将电缆 的金属护套和绝缘屏蔽均勾分割成3段或3的倍数段,并应按图5.2.2所示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

    图5.2.2采用金属屏蔽层电压限制器时的接地方式

    5.2.3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电压限制器与电缆金属护套的连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连接线应最短,3m之内可采用单芯塑料绝缘线,3m以上宜采用同轴电缆; 2连接线的绝缘水平不得小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 3连接线截面应满足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通过时的执稳定要求

    6高压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

    6.1高压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

    6.2.1户外箱式变压器、环网柜和柱上配电变压器等电气装置,宜敷设围绕户外箱式变压器、环网 柜和柱上配电变压器的闭合环形的接地装置。居民区,当接地装置所在处土壤电阻率较高时,附近 人行道路宜采用沥青路面。 6.2.2与户外箱式变压器和环网柜内所有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连接的接地母线,应与闭合环形 接地装置相连接。 6.2.3配电变压器等电气装置安装在由其供电的建筑物内的配电装置室时,其所设接地装置应与建 筑物基础钢筋等相连。配电变压器室内所有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应连接至该室内的接地母线, 该接地母线应再连接至配电装置室的接地装置。 6.2.4引入配电装置室的每条架空线路安装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接地导体(线),应与配电装置室 的接地装置连接,但在入地处应敷设集中接地装置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架空线路的接地、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和保护总拿 电位联结系统

    7.1低压系统接地的型式

    系统的接地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地极来实现

    压力容器标准系统的接均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地极来实现

    系统的接地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地极来实现

    在装置的受电点将PEN分离成PE和N的单相

    合2相或3相负荷供电的全系统内只有PE没有N的多电

    2全部装置都具有接地的保护导体,但不配出中性导

    7.2低压架空线路的接地、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和保护总等电位联结系统

    钢筋的)保护总等电位联结系统时,低压系统电源中性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当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装置虽采用TN系统,但未采用(含建筑物钢筋的)保护总等电位联结系 统,以及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装置采用TT或IT系统时,低压系统电源中性点严禁与该变压器保护接 地共用接地装置,低压电源系统的接地应按工程条件研究确定。 7.2.7TT系统中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设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与外露可导电部分 的保护导体电阻之和,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式中:RA一一季节变化时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电阻与外露可导电部分的保护导体电阻之和(Q): la一一保护电器自动动作的动作电流,当保护电器为剩余电流保护时,la为额定剩余电流动作 电流Ian,(A)。 7.2.8TT系统配电线路内由同一接地故障保护电器保护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用PE连接至共用的接 地极上。当有多级保护时给排水标准规范范本,各级宜有各自的接地极。 7.2.9IT系统各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其保护接地可共用同一接地装置,亦可个别地或成组地用 单独的接地装置接地。每个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船舶标准 |水利技术论文 |商业标准 |抽样标准 |同轴电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