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697-2017 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 GBT35697-2017 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9.6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5-27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18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监测装置的机械、电击、能量等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1的相关规定。 .2安装在导地线上的监测装置质量宜小于2.5kg,如单体质量超过2.5kg应经设计校核,其中

    GB/T 356972017

    地线微风振动采集单元的质量应小于1.0kg;应能承受导地线的振动,不应对导地线有磨损或其他机械 伤害,不应降低相间距离、对地距离和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并满足设计要求。 6.7.3安装在绝缘子串上的监测装置不应降低绝缘子串的绝缘特性和机械强度,且满足风偏要求和对 其他部件的安全距离,同时应能承受故障电流。 6.7.4安装在杆塔上的监测装置应采取防振、防松措施,而且不应降低杆塔的机械强度。 6.7.5安装在杆塔基础上的监测装置应采取防盗、防松、防水、防潮等措施,不应破坏杆塔基础的完 整性。 6.7.6监测装置外接数据线应采用屏蔽线,数据线与电源线均应采用金属软管保护联轴器标准,且预留外接线不 宜过长;所有引线均应采用专用金具固定在线路本体上,并采取适当的防松措施, 6.7.7塔上监测装置应采用满足输电线路户外运行环境的封装完好的天线,禁用塑料吸盘天线,天线 安装应牢固可靠。 6.7.8线上监测装置应采用内置式封装完好的天线,禁用鞭状天线,并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电晕和无 线电干扰试验要求,

    6.8.1现场通信兼容性

    数据监测终端与数据采集单元之间宜支持下列通信方式之 a) 串行通信; b) 短距无线通信; c)网络通信。

    6.8.2远程通信兼容性

    监测装置与主站系统之间应支持下列通信方式之一: a)无线网络通信; b) 光纤通信: )卫星通信

    5.8.4应用层数据传输规约

    6.9.1在输电线路杆塔上,宜采用太阳能板加蓄电池等供电方式,供电电源应满足监测装置在当地环 境条件下连续工作要求。 6.9.2在输电线路导地线上,宜采用感应取能、太阳能或高能电池等供电方式,供电电源应满足监测装 置在当地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要求,并满足如下要求: 对采用感应取能供电的数据采集单元,其最小启动电流不应大于50A; b) 对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数据采集单元,其电池单独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d; C 对采用高能电池供电的数据采集单元,其电池单独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年。 6.9.3杆塔上供电电源应配置独立的充放电控制器.供电电源标称电压为DC十12V

    GB/T356972017

    6.9.4杆塔上供电电源宜采用分体式设计,蓄电池及充放电控制器宜安装在独立的机箱内。在酷热、 严寒地区使用时,机箱宜采取隔热措施。 6.9.5电源机箱单体质量不应超过35kg。 6.9.6电源和信号插口应采用防水航空插头,并采用防误插设计。 6.9.7杆塔上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充放电控制器的技术要求及容量配置见附录E。

    应满足温度一40℃、持续时间72h的低温试验要求;Ⅲ级应满足温度一55℃、持续时间72h的低温试 验要求。

    I级应满足GB/T2423.2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温度十70℃、持续时间72h的高温试验要求;Ⅱ Ⅲ级应满足温度+85℃、持续时间72h的高温试验要求

    6.10.3交变湿热性能

    应满足GB/T2423.4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高温温度为十55℃,试验周期48h(2个循环)的交变 湿热试验要求

    6.10.4温度变化(冲击)性能

    应满足GB/T2423.22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低温为一40℃、高温为十70℃,暴露时间为3h,循环 次数为5次的温度变化(冲击)试验要求,

    监测装置应能承受在环境温度为 ,表面覆冰厚度为20mm,保持时间48h的覆冰试 验要求。

    6.10.6盐雾腐蚀性能

    应满足GB/T10125中规定的乙酸盐雾试验(AASS试验)或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 要求。

    应满足GB/T16422.3、GB/T16422.2、GB/T2423.24、GB/T3512中规定的荧光紫外老化、氙灯老 化、热老化试验要求。

    6.11.1静电放电抗扰度

    应满足GB/T17626.2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

    应满足GB/T17626.2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

    6.11.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应满足GB/T17626.3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

    6.11.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6.11.4浪涌(冲击)抗扰度

    6.11.5工频磁场抗扰度

    6.11.6脉冲磁场抗扰度

    GB/T17626.9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脉冲

    6.12.1电晕和无线电干扰

    对安装在导线和绝缘子串上的监测装置,其电晕熄灭电压和无线电干扰水平应满足相应电压等 架空输电线路金具的要求

    6.12.2电流耐受性能

    对于安装在导线上及采用感应取能供电方式的监测装置,应能承受导线最大允许工作电流,而无 无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对于安装在杆塔上的监测装置,在电源机箱任一电源进线与地之间施加波形为1.2/50及S、峰值为 6kV的冲击电压全波,在相同极性下,试验10次,每次间隔5s,应无飞弧或击穿现象。试验结束后,监 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对安装在导地线上的监测装置,距离被检监测装置5m(对特高压等级电压,该距离为8m),对导 线施加相应电压等级绝缘子串耐受水平的标准雷电波各3次,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后监测装置应能正 常工作

    在非工作状态下,非包装状态的监测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10中规定的如下试验等级的正弦 振动: a 频率范围:塔上监测装置5Hz~55Hz,线上监测装置10Hz~150Hz; b) 峰值加速度:10m/s; 扫频循环次数:5次; d) 危险频率持续时间:10min±0.5min

    在非工作状态下,非包装状态的监测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10中规定的如下试验等级的正弦 振动: a) 频率范围:塔上监测装置5Hz~55Hz,线上监测装置10Hz~150Hz; b) 峰值加速度:10m/s; ) 扫频循环次数:5次; d) 危险频率持续时间:10min±0.5min。

    6.13.2垂直振动疲劳性能

    GB/T356972017

    在非工作状态下,非包装状态的监测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6中规定的如下试验等级的碰撞: a)脉冲持续时间:16ms; b)每方向的碰撞次数:1000次; c)峰值加速度.98 m/s2

    6.13.4包装运输性能

    包装后的监测装置应能承受如下试验要求: a)GB/T6587中规定的等级为2级的自由跌落和翻滚; b)QI/T815.2中规定的等级为三级公路中级路面或四级公路低级路面、连续2h的运输。

    6.14.1监测装置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应低于25000h。 6.14.2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不应少于8年,其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4年,太阳能板的使用表 命不应低于20年。 6.14.3数据缺失率应小于 1%

    4.1监测装置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应低于25000h, 4.2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不应少于8年,其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4年,太阳能板的使用 不应低于20年。 4.3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

    6.14.3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检验宜在如下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不大于75%; c)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7.2.1外观和结构检查

    7.2.1.1试验方法

    7.2. 1.2判定准则

    应满足6.2等有关条款规定的相关技术要求。

    7.2.2质量和尺寸检查

    7.2.2.1试验方法

    采用计量器具对监测装置的质量和结构尺寸进行测量

    GB/T 356972017

    7.2.2.2判定准则

    6.7、6.9、附录E等有关条款规定的相关技术要习

    7.2.3.1试验方法

    7.2.3.2判定准则

    应满足6.2等有关条款规定的相关技术要求。

    7.2.4.1气象监测装置准确度

    7.2.4.1.1气温的准确度检测和判定准则应满足如下要求

    a)气温准确度试验方法

    应按照以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1)测试点根据每个传感器相应的测量范围选取,但至少应包含以下7个点:一55℃、一20℃、 一5℃、0℃、+5℃、+30℃和+50℃; 2) 当标准器温度到达测试点并达到试验设备规定的稳定时间后方可读数; 3) 在每个测试点上,读取标准器和气象监测装置上相应的温度示值,连续读取4次; 用标准器四次示值的平均值加上修正值作为标准值,用被测温度传感器四次示值的平均 值减去标准值作为该测试点的示值误差: 5 给出各测试点上的各示值误差值; 6) 用被测温度传感器在全量程各测试点的示值误差的最大值作为该被测温度传感器测量 误差。 b) 判定准则 测量误差:±0.5℃。

    a)相对湿度准确度试验方法

    应按照以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1)湿度传感器的测试点及顺序为30%、50%、70%、80%、90%、98%、90%、80%、70% 50%、30%; 2) 在升湿过程中不能有降湿趋势,在降湿过程中不能有升湿趋势; 3) 当湿度点调好并经过10min的稳定后读数: 4 用气象监测装置的测量值减去标准器的示值得出示值误差,计算出各测试点上正反行程 时的示值误差平均值; 5)用全量程中各测试点上示值误差平均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被测湿度传感器测量误差 b)判定准则 测量误差:±4%(湿度<80%时);±8%(湿度≥80%时)。

    7.2.4.1.3风速的准确度检测和判定准则应满足如下要求

    启动风速测试应根据传感器类型不同选择以下试验方法:

    GB/T356972017

    1)超声式风速传感器:将风速传感器安装在风洞内,在传感器处于任一静止状态下,起动风 机,使风速缓慢增大,记录下当传感器开始正常工作时的最低风速值。按以上方法重复测 试3次,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风速传感器启动风速的评定依据 2)三杯式风速传感器:将风速传感器安装在风洞内,在风杯处于任一静止状态下,起动风机 使风速缓慢增大,记录下当风杯开始启动并连续旋转时的最低风速值。按以上方法重复 测试3次,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风速传感器启动风速的测量误差, b)风速准确度试验方法 风速准确度应按照以下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1) 型式试验的测试点及顺序为2m/s、5m/s、10m/s、15m/s、20m/s、25m/s、30m/s、 35m/s、40m/s、50m/s、60m/s、50m/s、40m/s、30m/s、20m/s、10m/s,抽样试验和 出厂试验测试点及顺序均为2m/s、5m/s、10m/s、15m/s、20m/s、25m/s、30m/s、 35 m/s、20 m/s、10 m/s; 2 每个测试点调好后,稳定2min; 3 根据微差压计的实测风压值(Pa)和流场温度、气压及相对湿度值,计算出风洞内的标准 风速值; 4) 将风速传感器的测量值与标准风速值进行比较,计算出示值误差,取各测试点示值误差的 最大值作为测量误差。

    机,使风速缓慢增大,记录下当传感器开始正常工作时的最低风速值。按以上方法重复测 试3次,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风速传感器启动风速的评定依据 2)三杯式风速传感器:将风速传感器安装在风洞内,在风杯处于任一静止状态下,起动风机, 使风速缓慢增大,记录下当风杯开始启动并连续旋转时的最低风速值。按以上方法重复 测试3次,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风速传感器启动风速的测量误差 b)风速准确度试验方法 风速准确度应按照以下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1 型式试验的测试点及顺序为2m/s、5m/s、10m/s、15m/s、20m/s、25m/s、30m/s、 35m/s、40m/s、50m/s、60m/s、50m/s、40m/s、30m/s、20m/s、10m/s,抽样试验和 出厂试验测试点及顺序均为2m/s、5m/s、10m/s、15m/s、20m/s、25m/s、30m/s、 35 m/s、20 m/s,10 m/s; 2 每个测试点调好后,稳定2min; 3) 根据微差压计的实测风压值(Pa)和流场温度、气压及相对湿度值,计算出风洞内的标准 风速值; 4) 将风速传感器的测量值与标准风速值进行比较,计算出示值误差,取各测试点示值误差的 最大值作为测量误差。 c)判定准则 风速应满足以下要求: 1)测量误差:±(0.5十0.03u)m/s,为标准风速值; 2)起动风速<0.5m/s。 2.4.1.4风向的准确度检测和判定准则应满足如下要求: a)风向启动风速测试 本试验方法仅适用于带风标的风向传感器,超声式传感器不需要测试风向启动风速。 将风向传感器安装在风洞内,使风标与风洞轴线夹角先后成20°和340°,从静止状态开始启动风速 废慢增加风速,使风标起动并向0°方向转动,记录下当夹角≤5时的风速值,按以上方法每个角度重 测试两次,取其最大值作为风向传感器启动风速的评定依据。 b)风向准确度测试 将风向传感器安放在0°360°度盘上,先对准0°,然后每转动10°测试一点,读取度盘指示值和风 传感器的测试值,并计算出示值误差,取示值误差最大值作为风向准确度的评定依据。 c)判定准则 风向应满足以下要求: 1)风向测量误差:±5°; 2)风向起动风速05m/

    风速应满足以下要求: 1)测量误差:士(0.5十0.03u)m/s,为标准风速值; 2)起动风速<0.5m/s

    1.1.4风向的准确度检测和判定准则应满足如下

    本试验方法仅适用于带风标的风向传感器,超声式传感器不需要测试风向启动风速。 将风向传感器安装在风洞内,使风标与风洞轴线夹角先后成20°和340°,从静止状态开始启动风速 年缓慢增加风速,使风标起动并向0°方向转动,记录下当夹角≤5°时的风速值,按以上方法每个角度重 复测试两次,取其最大值作为风向传感器启动风速的评定依据。 b)风向准确度测试 将风向传感器安放在0°~360°度盘上,先对准0°,然后每转动10°测试一点,读取度盘指示值和风 向传感器的测试值,并计算出示值误差,取示值误差最大值作为风向准确度的评定依据。 c)判定准则 风向应满足以下要求: 1)风向测量误差:±5°; 2) 风向起动风速:<0.5m/s

    .2.4.1.5气压的准确度检测和判定准则应满足女

    应按照以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1)将标准气压计与被测气压传感器用真空管与可调式气源连接; 2 测试点及顺序为1060hPa、1000hPa、950hPa、900hPa、850hPa、750hPa、650hPa 550hPa、500hPa、650hPa、750hPa、850hPa、900hPa、950hPa、1000hPa、1060hPa; 3 在降(升)过程中不能有升(降)压趋势,气压变化应单调递减(增); 4 按要求调整好压力点,示值稳定后方可读数; 5)用气象监测装置的气压测量值减去标准气压计的示值,得到被测气压传感器在该测试点

    上的示值误差,计算各测试点上正反行程时的示值误差的平均值,取各点平均示值误差中 的最大值作为测量误差

    b)判定准则 测量误差:士0.3hPa

    .2.4.1.6雨量的准确度检测和判定准则应满足

    雨量的准确度检测和判定准则应满足如下要

    a)10mm降雨量试验方法

    1) 用314.16mL的标准容器向雨量计承水口注水,注水速度分别按0.5mm/min和4mm/min 两种降水强度进行,记录数据采集器上的雨量示值; 2 每种降水强度分别测试三次,计算降水强度的示值误差,用两种降水强度示值误差较大的 值作为最大误差。 b)30mm降雨量试验方法 1)用942.48mL的标准容器向雨量计承水口注水,注水速度分别按1mm/min和4mm/min 两种降水强度进行,记录数据采集器上的雨量示值; 2) 每种降水强度分别测试三次,计算降水强度的示值误差,用两种降水强度示值误差较大的 值作为最大误差。 c)判定准则 雨量测量误差:±0.4mm(≤10mm时);±4%(>10mm时)。

    宜按照以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1)计算当关10时以后的太阳高度角,在满足太阳高度角大于30°下,将标准总辐射表与被测 传感器同放在室外平台上,接线柱朝北; 2 在当天10时至14时之间进行测量,时间间隔为5min,同时记录下标准总辐射表与被测 传感器的读数,以及测量期间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等; 3)计算各点平均测量误差中的最大值作为测量误差。 b)判定准则 测量误美土5%

    7.2.4.2覆冰监测装置准确度

    7.2.4.2.1拉力采集单元的准确度检测和判定准则应满足如下要求:

    应接照JJG455的示值检定方法及如下要求进行检测: 1) 检验点的选择:拉力传感器工作在线弹性范围内,测量下限为测量上限的5%,该点为检 验起始点。在5%~20%测量范围内,选取5%、10%、15%、20%共4个点;在20%~ 100%测量范围内,选取20%、40%、60%、80%、100%等5个点,即在5%~100%测量范 围内共选取8个点。 2) 检验过程:将拉力传感器安装成工作状态,示值指示装置调至零点(或作为零点的起始位 置)。沿拉力传感器受力轴线逐点递增标准力值,至各检验点保持稳定后记录相应进程示 值,至测量上限后逐点递减卸载标准力值,至各检验点保持稳定后记录相应回程示值。该 检验过程连续进行3次,每次检验前均应将示值指示装置调至零点(或作为零点的起始位 置)。每一次检验结束卸载标准力值后相隔30S,记取拉力传感器的回零示值。 3) 检验范围:型式试验的检测范围为0%FS~100%FS,抽样检验和出厂检验的检测范围均 为0%FS~50%FS

    测量范围、误差等技术指标应满足附录B有关要求。 .4.2.2倾角采集单元的准确度检测和判定准则应满足如下要求: a)试验方法 应按照JJF1083的示值检定方法进行检测。 b)判定准则 测量范围、误差等技术指标应满足附录B有关要求

    测量范围、误差等技术指标应满足附录B有关要求。 7.2.4.2.2倾角采集单元的准确度检测和判定准则应满足如下要求:

    7.2.4.3微风振动监测装置准确度

    7.2.4.3.1试验方法

    GB/T356972017

    7.2.4.3.2判定准则

    微风振动测量范围、幅值非线性度、频率响应、

    7.2.4.4舞动监测装置准确度

    7.2.4.4.1试验方法

    应按照以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7.2.4.4.2判定准则

    7.2.4.5导线温度监测装置准确度

    7.2.4.5.1试验方法

    应按照JJF1171及以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a) 测试点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包括零点和上、下限值,不得少于5个点; b) 当标准器温度到达测试点并达到试验设备规定的稳定时间后方可读数,在每个测试点上,读 取标准器和导线温度监测装置上相应的温度示值,连续读取4次; c 用标准器4次示值的平均值加上修正值作为标准值,用被测温度传感器四次示值的平均值减 去标准值作为该测试点的示值误差; d 给出各测试点上的各示值误差值; e) 用被测导线温度监测装置在全量程各测试点的示值误差的最大值作为该被测导线温度监测装 置测量误差

    7.2.4.5.2判定准则

    导线温度测量范围、误差等技术指标应满足附录B有关要求

    7.2.4.6导线弧垂监测装置准确度

    7.2.4.6.1试验方法

    GB/T356972017

    应按照如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a)将激光测距仪和监测装置一同安装在弧垂标准装置上; b) 推荐5m、10m、15m、20m、25m、30m、50m、80m、100m九个测量点,激光测距仪和监测 置分别在各个测量点进行测量,每个测量点各测量3次; C 分别计算测距仪的3次测量平均值和监测装置的3次测量平均值,再计算9个点的测量误

    应按照如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a)将激光测距仪和监测装置一同安装在弧垂标准装置上; b 推荐5m、10m、15m、20m、25m、30m、50m、80m、100m九个测量点,激光测距仪和监测装 置分别在各个测量点进行测量,每个测量点各测量3次; 分别计算测距仪的3次测量平均值和监测装置的3次测量平均值,再计算9个点的测量误差。

    7.2.4.6.2判定准则

    垂测量范围、误差等技术指标应满足附录B有关

    7.2.4.7绝缘子串风偏监测装置准确度

    7.2.4.7.1试验方法

    应按照如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a 将风偏采集单元固定于角度测量标准装置上 b 测试点根据量程均分12个测试点,包括量程下限、量程上限和零点在内; 根据测试点数,依次调整角度测量标准装置至相应角度位置并读数,正、反向各试验一次,正 反向读数减去各自起始读数为各测试点读数; 计算测试点的示值误差,其最大值作为测量误差

    7.2.4.7.2判定准则

    7.2.4.8杆塔倾斜监测装置准确度

    7.2.4.8.1试验方法

    应按照如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a) 将基于倾角测量原理的杆塔倾斜监测装置固定于角度测量标准装置上; b 测试点根据量程均分12个测试点,包括量程下限、量程上限和零点在内; 根据测试点数,依次调整角度测量标准装置至相应角度位置并读数,正、反向各试验一次,正 反向读数减去各自起始读数为各测试点读数; d)计算测试点的示值误差,其最大值作为测量误差

    7.2.4.8.2判定准则

    杆塔倾斜监测测量范围、误差等技术指标应满足附录B有关要求。

    7.2.4.9图像监控装置

    7.2.4.9.1试验条件

    宜采用如下检测设备和图像质量分析系统: a)反射标准光源系统(四光源); b)手持式测光表:

    GB/T35697—2017 c) 清晰度测试卡; 动态范围测试卡; d e) 噪点测试卡; f) 色彩还原测试卡; g) 透射光源桌冷白标准光源; Imatest图像质量分析软件

    7.2.4.9.2试验方法

    宜按照如下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a 选择测试卡挂在背板上,同时将被测监控摄像头固定在支架上,镜头朝向测试卡,保持室内无 明显光线透入; b 测量背板附近色温和光照,调节测试卡和镜头距离,使镜头可捕捉到测试卡上的全部定点 信息; C) 将最终拍摄出来上送给主机的图像导入Imatest分析软件,进行图像质量分析,记录分析 结果。

    7.2.4.9.3判定准则

    图像质量及等级等技术指标应满足附录B有关要求。 7.2.4.10视频监控装置

    7.2.4.10视频监控装置

    7.2.4.10视频监控装置

    市政定额、预算7.2.4.10.1实时视频性能参数测试

    按照现场配置方式组成视频监控系统,给监控装置通电,施加相应信号,分项检测监控装置是否具 有以下要求的各项性能: a) 视频参数设置; b) 视频通道转换; c) 视频图像分辨率; d) 视频顿率、码流量、网络带宽; e 视频图像参数(色度、灰度、对比度、亮度); f 给定码流量上限情况下的视频图像质量(如差、普通、较好、好、最好); g 给定码流量上限情况下的码流控制(VBR、CBR); h 字幕叠加应统一格式,至少应包括位置信息、时间信息和可控标识。

    [10.2云台和镜头控制

    分项检测监控装置是否具有以下要求的各项性能: a) 可设置: 1)每个摄像机云台的解码器协议类型; 2)每个摄像机云台的解码器地址参数; 3)每个摄像机云台的预置位; 4)串口通信速率参数。 可控制: 1) 云台:云台上、下、左、右移动及步长、速度控制,预置位,云台停止; 2)镜头:光圈调节、焦距调节、变倍调节控制等

    7.2.4.10.3判定准则

    视频性能等技术指标应满足附录B有关要求

    7.2.5.1数据传输规约测试

    7.2.5.1.1试验方法

    电气标准规范范本GB/T356972017

    ....
  • 相关专题: 架空输电线路  
专题: 人孔标准 |给排水管理 |铆钉标准 |能源标准 |照明设计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