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L_T 5729-2016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pdf

  • 1-DL_T 5729-2016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1-09
  • 发 布 人: bamboo830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DL_T 5729-2016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pdf

    变电站供电半径指变电站供电范围的儿何中心到边界的平 均值。 中低压配电网线路的供电半径指从变电站(配电变压器) 次侧出线到其供电的最远负荷点之间的线路长度

    2.0.7转供能力transfercapabilit

    城市道路标准规范范本DL/T 5729 2016

    通过改变分段开关、联络并关的分合状态,重新组合优化网 络运行结构,以达到隔离故障、降低网损、消除过载、平衡负荷、 提高电压质量等目的。

    电网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及时发现、快速诊断、调整或消除故 障隐患,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不影响用 户正常供电或将影响降至最小的能力。

    2.0.10配电自动化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及通 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 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

    指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回供电线路

    2.0.13 中压主于线 MV trunk lir

    2.0.14中压开关站

    设有中压配电进出线、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装置,相当 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可用于解决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数量有限或 进出线走廊空间受限,并在区域中起到电源支撑的作用。中压开 关站内必要时可附设配电变压器,

    2.0.15 环网柜ring main unit

    用于10kV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的配电装置。环网 柜中用于环进环出的开关采用负荷开关,用于分接负荷的开关采 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环网柜按结构可分为共箱型和间隔型, 般按每个间隔或每个开关称为一面环网柜

    由多面环网柜组成,用于10kV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 荷,且不含配电变压器的户内配电设备及土建设施的总称。

    安装于卢外、由多面环网柜组成、有外箱壳防护,用于10kV 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且不含配电变压器的配电设施。

    将10kV变换为220V/380V,并分配电力的户内配电设备及 土建设施的总称,配电室内一般设有10kV开关、配电变压器、低 玉开关等装置。配电室按功能可分为终端型和环网型。终端型配 电室主要为低压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环网型配电室除了为低压电 力用户分配电能之外,还用于10kV电缆线路的环进环出及分接 负荷。

    安装于户外、有外箱壳防护、将10kV变换为220V/380V,并 分配电力的配电设施,箱式变电站内一般设有10kV开关、配电 变压器、低压开关等装置。箱式变电站按功能可分为终端型和环 网型。终端型箱式变电站主要为低压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环网型 箱式变电站除了为低压用户分配电能之外,还用于10kV电缆线 路的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

    0.20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res

    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位于用户附近、就地消纳为主 的电源,包括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变流器等类型。

    DL/T57292016

    由分布式发电、用电负荷、监控、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等组成 (必要时含储能装置),是一个能够基本实现内部电力电量平衡的 小型供电网络。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

    DL/T5729 2016

    3.0.6配电网规划应遵循差异化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纟

    发展水平、用户性质和环境要求等情况,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标准 合理满足区域发展和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

    3.0.7配电网应有序提升智能化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

    借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的自动化,具备自动 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3.0.8配电网规划应考虑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 新型负荷的接入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微电网建设,逐步构建能源

    DL / T 5729 2016

    互联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能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 3.0.9配电网规划应加强计算分析,并采用适用的评估方注 展技术经济分析,促进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配电网 效益。

    且联公服务平合,促进能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 3.0.9配电网规划应加强计算分析,并采用适用的评估方法开 展技术经济分析,促进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配电网投资 效益。 3.0.10配电网规划应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 性详细规划,合理预留变电站、开关站、环网室(箱)、配电室 站点及线路走廊用地,配电设施应与城乡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

    3.0.10配电网规划应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

    3.0.10配电网规划应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

    制性详细规划,合理预留变电站、开关站、环网室(箱)、配电室 站点及线路走廊用地,配电设施应与城乡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

    4.1.1供电区域划分应主要依据行政级别或未来负荷发展情况确 定,也可参考经济发达程度、用户重要性、用电水平、GDP等因素。 4.1.2供电区域宜按表4.1.2的规定划分。

    表4.1.2供电区域划分表

    注:1α为供电区域的负荷密度(MW/km)

    注:1c为供电区域的负荷密度(MW/km)。 2供电区域面积不宜小于5km。 3计算负荷密度时,应扣除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专线负荷,以及高山、 戈壁、荒漠、水域、森林等无效供电面积。 4A+、A类区域对应中心城市(区);B、C类区域对应城镇地区;D、E类区域对 应乡村地区。 5供电区域划分标准可结合区域特点适当调整。

    :1 为供电区域的负荷密度(Mw/km?) 2供电区域面积不宜小于5km。 3计算负荷密度时,应扣除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专线负荷,以及高山、 戈壁、荒漠、水域、森林等无效供电面积。 4A+、A类区域对应中心城市(区);B、C类区域对应城镇地区;D、E类区域对 应乡村地区。 5供电区域划分标准可结合区域特点适当调整。

    DL/T 5729 2016

    4.2规划年限及编制要求

    4.2.1配电网规划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分为近期(5年)、中期(10年)、远期 (15年及以上)三个阶段。 4.2.2近期规划应着重解决配电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供 电能力和可靠性,满足负荷需要。高压配电网近期规划应给出网 架规划和各年度新建与改造项目,并提出对上级电网建设的建议 中低压配电网近期规划应给出规划水平年的网架规划,以及前两 年的新建与改造项目,估算五年内的投资规模。 4.2.3中期规划应与近期规划相衔接,看重将现有配电网结构逐 步过渡到目标网架。根据负荷预测计算目标年的变电站布点及容 量需求,预留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通道。 4.2.4远期规划应考虑配电网的长远发展目标,根据饱和负荷水 平的预测结果,确定目标网架,提出电源建设及电力设施布局的 需求。

    4.2.5配电网中期规划宜每五年编制一次。高压配电网近期规

    划宜每年进行滚动修编,中低压配电网宜每年对规划项目库进

    划宜每年进行滚动修编,中低压配电网宜每年对规划项目库进 行滚动修编。配电网规划应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相应 修编·

    修编: 1 当地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后; 2 上级电网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后; 3 国家出台新的相关经济技术政策: 4 预测负荷及电源规模有较大变动时; 5配电网技术有较大发展时。

    4.3.1各类供电区域应由点至面、逐步实现表4.3.1规定的规划 且标:

    DL/T5729 2016

    表4.3.1 各类供电区域的规划自标

    2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目标宜结合配电网厉史数据与用产可接受水平制定

    4.3.2配电网规划应根据各类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规划自标, 分析目标和现状指标的差距,并结合地区特点,通过技术经济分 析提出改善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和方案

    4.4.1电网建设型式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变电站建设型式(户 内、半户内、户外)、线路建设型式(架空、电缆)、电网结构型 式(链式、环网、辐射式)、配电自动化及通信方式等。各类供电 区域配电网建设标准宜符含表4.4.1的要求

    DL/T 5729 2016

    DL/T5729 2016

    5.1.1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应包括电量需求预测 和电力需求预测,以及区域内各类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等新型负荷的发展预测。

    5.1.2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用户类型以 及空间负荷预测结果,确定负荷发展特性曲线,并以此作为规划 的依据。

    电网规划对本规划区的负荷预测结果、历史年负荷和电量数据等。 配电网规划应积累和采用规范的负荷及电量历史系列数据,作为 预测依据

    5.1.4负荷预测应充分考虑用户终端用电方式变化和负荷特性变

    化,深入分析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接 入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5.1.5负荷预测应给出电量和负荷的总量及分布(分区、分电压

    5.1.5负荷预测应给出电量和负荷的总量及分布(分区、分电压 等级)预测结果。近期负荷预测结果应逐年列出,中期和远期可 列出规划期末结果。

    规划规范》GB/T50293的相关规定。 5.1.7应通过多种渠道做好负荷需求数据的调查与收集工作,政 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电力用户等应予以充分配合,提升负荷 预测的准确性。

    DL/T57292016

    5.2.1应结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区域划分,开展规 划区的空间负荷预测。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水平年供电小区土地 利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预测相应小区电力用户和负荷分布的地 理位置、数量和时序。 5.2.2可根据规划区负荷预测的数据基础和实际需要,综合选用 三种及以上适宜的方法进行预测,并相互校核。 5.2.3对于新增大用户负荷比重较大的地区,可采用点负荷增长 与区域负荷自然增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5.2.4分电压等级负荷预测可根据同一电压等级公用变压器的总 负荷、直供用户、自发自用负荷、变电站直降负荷、分布式电源 接入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到。

    5.2.1应结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区域划分,开展规 划区的空间负荷预测。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水平年供电小区土地 利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预测相应小区电力用户和负荷分布的地 理位置、数量和时序。

    5.3.1电力平衡应分区、分电压等级、分年度进行,并考虑各类 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的影响。 5.3.2分电压等级电力平衡应结合负荷预测结果和现有变电容 量,确定该电压等级所需新增的变电容量。 5.3.3水电能源的比例较高时,电力平衡应根据水火电源在不同 季节的构成比例,分丰期、枯期进行平衡。 5.3.4对于分布式电源较多的区域,应进行电力平衡和电量平衡 计算,以分析规划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DL/T 5729 2016

    1.1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电压》 B156的规定。 1.2 配电网应优化配置电压序列,简化变压层次,避免重复降压, .1.3 主要电压等级序列如下: 220(330)kV/110kV/10(20)kV/0.38kV。 7 2 220kV/66kV/10kV/0.38kV。 ? 220kV/35kV/10kV/0.38kV。 4 220kV/20kV/0.38kV。 5 220(330)kV/110kV/35kV/10kV/0.38kV。 6220(330)kV/110kV/35kV/0.38kV。 A+、A、B类供电区域可采用1、2、3、4电压等级序列,C、 E类供电区域可采用2、5电压等级序列,E类供电区域中的 一些偏远地区也可采用电压等级序列6。

    6.2.1高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如表6.2.1所示。

    6.2.1高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如表6.2.1所示。

    DL/ T 5729 = 2016

    表6.2.1高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

    3110kV及以下变电站供电范围宜相对独立。可根据负荷的 重要性在相邻变电站或供电片区之间建立适当联络,保证在事故 情况下具备相互支援的能力。 6.2.3中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如表6.2.3所示

    表6.2.3中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

    6.2.4为满足中压配电网安全准则,线路最高负载率可按下式计 算确定:

    P M ×100% P

    DL /T 5729 2016

    P—对应线路安全电流限值的线路容量(kVA); M一线路的预留备用容量(kVA),即其余联络线路故障 停运时可能转移过来的最大负荷。

    6.2.5低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

    1低压配电网中,当一台配电变压器或低压线路发生故障 时,应在故障修复后恢复供电,但停电范围仅限于配电变压器或 氏压线路故障所影响的负荷。 2低压配电网不宜分段,且不宜与其他台区低压配电网联络, 3重要电力用户配电站的低压配电装置可相互联络,故障或 检修状态下互为转供。

    6.2.6为了满足供电安全准则,应从电网结构、设备安

    6.3.1容载比的确定要考虑负荷分散系数、平均功率因数、变压

    5.3.1容载比的确定要考虑负荷分散系数、平均功率因数、变压 器负载率、储备系数、负荷增长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在工程中 可按下式计算:

    中: R 容载比(MVA/MW):

    DL/T 5729 = 2016

    Pmax 该电压等级全网或供电区的年网供最大负荷: 容量之和。 6.3.2对于区域较大、负荷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负荷特性差 异较大、分区年最大负荷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地区,可分区计算 容载比。

    6.3.3应根据规划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 合理的容载比取值范围,容载比总体宜控制在1.8~2.2之间, 6.3.4对处于负荷发展初期及快速发展期的地区、发展潜力大的 重点开发区或负荷较为分散的偏远地区,可适当提高容载比的取 值:对于网络发展完善(负荷发展已进入饱和期)或规划期内负 荷明确的地区,在满足用电需求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 降低容载比取值。

    6.4.1配电网规划应从网络结构、电压等级、阻抗选择和运行方 式、变压器容量等方面合理控制各级电压的短路容量,使各级电 压断路器的开断电流与相关设备的动、热稳定电流相配合。变电 站内母线的短路电流水平不宜超过表6.4.1的规定,

    1各电压等级的短路电流限定值(kA

    6.4.2对于变电站站址资源紧张、主变压器容量较大的变电站,

    DL / T 5729 2016

    应合理控制配电网的短路容量,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1配电网络分片、开环,母线分段,主变压器分列。 2合理选择接线方式(如二次绕组为分裂式)或采用高阻抗 变压器。 5.4.3对处于系统末端、短路容量较小的供电区域,可通过适当 曾大主变压器容量、采用主变压器并列运行等方式,增加系统短 路容量,提高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

    6.5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6.5.1配电网规划应保证有功和无功的协调,电力系统配置的无 功补偿装置应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保证 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变电站、线路和配电 台区的无功设备应协调配合,并符合下列规定: 1无功补偿装置应按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 配置,可采用变电站集中补偿和分散就地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 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等方式。接近用 电端的分散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集 中安装在变电站内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控制电压水平。 2应从系统角度考虑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配置,以利于全网 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投切。 3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应与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相配合,以 呆证电压质量和系统无功平衡。 4对于电缆化率较高的地区,必要时应考虑配置适当容量的 戴性无功补偿装置。 5大用户应按照电力系统有关电力用户功率因数的要求配 置无功补偿装置,并不得向系统倒送无功。 6在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时应考虑谐波治理措施。 7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不应从电网吸收无功,否则应配 置合理的无功补偿装置。

    DL /T 5729 2016

    6.5.2110kV~35kV电网应根据网络结构、电缆所占比例、主变 压器负载率、负荷侧功率因数等条件,经计算确定无功配置方案。 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无功优化计算,寻求满足一定自标条件(无 功设备费用最小、网损最小等)的最优配置方案

    两 功设备费用最小、网损最小等)的最优配置方案 6.5.3110kV~35kV变电站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配置自动投切或动 态连续调节无功补偿装置,使变压器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在高峰负 荷时达到0.95及以上,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应经计算确定,对于 分组投切的电容器,可根据低谷负荷确定电容器的单组容量,以 避免投切振荡。

    荷时达到0.95及以上,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应经计算确定,对于 分组投切的电容器,可根据低谷负荷确定电容器的单组容量,以 避免投切振荡。 6.5.4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应依据变压器最大负载 率、负荷自然功率因数等进行配置。 6.5.5在供电距离远、功率因数低的10kV架空线路上可适当安 装无功补偿装置,其容量应经过计算确定,且不宜在低谷负荷时 向系统倒送无功。

    6.5.4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应依据变压器最大货

    6.5.5在供电距离远、功率因数低的10kV架空线路上可适当安 装无功补偿装置,其容量应经过计算确定,且不宜在低谷负荷时 向系统倒送无功。

    水利水电标准规范范本6.5.6配电网可采取下列方式确保足够的电压调节能力:

    1 通过配置无功补偿装置进行电压调节。 2 选用有载调压变压器,通过改变分接头进行电压调节。 3 通过线路调压装置进行电压调节。 6.5.7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问题可通过多种管理与技术手段综 合治理

    6.6电压质量及其监测

    6.6.1配电网规划要保证网络中各节点满足电压损失及其分配要 求,各类用户受电电压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供电 电压偏差》GB/T12325的相关要求。各电压等级供电电压偏差应 符合下列规定: 1110kV~35kV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 称电压的10%。 210(2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电压的 ±7%。

    DL / T 5729 2016

    工业标准DL / T 5729 2016

    6.7.1配电网应综合考虑可靠性与经济性,选择合理的中性点接 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 装置的过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的相关规定。 司一区域内宜统一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利于负荷转供;中性点接 地方式不同的配电网应避免互带负荷。 6.7.2中性点接地方式可分为直接接地方式和非直接接地方式两 大类,非直接接地方式文可分为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阻性接

    ....
  • 相关专题: 配电网  
专题: 水利技术论文 |市政定额、预算 |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 |edi标准 |纸箱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