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2017版).pdf

  • 天津市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2017版).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1-26
  • 发 布 人: 阳光1314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1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配电网故障,进行故障定 立、隔离和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3.0.22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resource

    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安装、运行方式以用户端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铁路标准,且 在配电网以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多联供设施。 分布式电源类型包括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 (含煤矿瓦斯发电)等,以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电网。

    3.0.23车载充电机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运行的充电机。

    3.0.24交流充电栅

    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源的专用供电装置。

    4.1.1供电区域划分应主要依据行政级别或负荷发展情况确定,也可综合参考功能定位、经 济发达程度、用户重要性、用电水平、GDP等因素。天津市辖区划分A+、A、B、C、D五类供 电区域,详见附录A。

    1.2.1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应符合《标准电压》GB156的规定,中压配电网标称电压为 10kV,低压配电网标称电压为220/380V

    表4.3.110kV配电网各类区域供电可靠率建设目标

    4.3.2配电网安全供电水平应符合《城市电网供电安全标准》DL/T256的规定。配电网供 电安全标准的一般原则为:接入的负荷规模越大、停电损失越大,其供电可靠性要求越高、 恢复供电时间要求越短。根据组负荷规模的大小,配电网安全供电水平可分为三级,配电网 的安全供电水平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配电网的安全供

    1第一级供电安全标准要求单台配电变压器所带的负荷不宜超过2MW,或采用特殊安 保设计(配电自动化“三遥”分区)的中压分段上的负荷不宜超过2MW;停电范围仅限于低 压线路、配电变压器故障所影响的负荷或特殊安保设计的中压线段,中压线路的其他线段不 允许停电。 2第二级供电安全标准要求中压线路要合理分段,每段上的负荷不宜超过2MW,且线 路之间应建立适当的联络;该级故障停电范围仅限于故障线路上的负荷,故障段所带负荷应 小于2MW。 A+类供电区域的故障线路的非故障段应在5分钟内恢复供电,A类供电区域的故障线路 的非故障段应在15分钟内恢复供电,B、C类供电区域的故障线路非故障段应在3小时内恢 复供电。

    4.5中性点接地与防雷

    4.5.1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应根据配电网电容电流确定,统筹考虑负荷特点、设备绝缘水 平以及电缆化率、地理环境、线路故障特性等因素,并充分考虑电网发展,避免或减少未来 改造工程量。

    4.5.2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

    1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在10A及以下,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2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10A且小于100A~150A,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方式; 3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100A~150A,或以电缆网为主时,宜采用中性点经低电 组接地方式; 4设计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时,当规划期远景电容电流达到150A或超过设备补偿容 量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也可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 5同一规划区域内中性点接地方式宜统一。 1.5.3220/380V公共配电网应采用TN、TT接地方式。电力用户应根据用电特性、环境条 件或特殊要求等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接地系统。

    4.5.4中压配电设备防雷保护应选用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一般应 按照5kA执行。对于中雷区、多雷区、河流湖汉等故障不易查找的区域,中压配电设备避雷 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可提高等级。 4.5.5中压架空绝缘线路应采取带间隙避雷器或放电位绝缘子等措施防止雷击断线,对 于可靠性要求高的中压架空绝缘线路或变电站馈出线路2km范围内应逐杆装设带间隙避雷 器,线路周围有高大建筑等屏蔽物时可不采取防雷击断线措施。 4.5.6中雷区及以上区域,中压架空线路裸导线跨越高等级公路、河流等大档距处应采用 带间隙避雷器保护,带有重要负荷或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负荷的架空裸导线线路宜采用带间 原避雷器保护。 4.5.7多雷区及以上的空旷区域的中压架空线路可执行《66kV及以下架空线路设计规范》 GB50061的规定,架设架空地线保护,中雷区空旷区域变电站出站2km范围中压架空线路 及易遭受雷击的线路段宜架设架空地线保护。当线路为绝缘导线或带有重要负荷时,宜同时 采取架空地线和带间隙避雷器的保护措施。

    4.5.8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应安装两级浪涌保护装置

    4.6.1配电网各级电压的短路容量应从网络结构、 电压等级、变压器容量、阻抗选择和运 方式等方面进行控制,各级电压断路器的开断电流应与相关设备的动、热稳定电流相配合。 配电网的短路电流限值,应符合表4.6.1的规定。

    表4.6.1配电网短路电流限值

    4.6.2选择10kV配电线路开关设备的短路容量应留有一定裕度,对变电站近区安装的环网 柜、柱上开关、跌落式熔断器,应根据现场状况进行短路容量校核,10kV开关类设备额定 容量选择应符合表4.6.2的规定,

    表4.6.210kV开关类设备额定容量选择

    4.6.3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应合理控制配电网的短路容量,限制短路电流宜采取下 列技术措施: 1主网分区、开环运行,变电站母线分段、主变压器分列运行; 2采用高阻抗变压器或二次绕组分裂式变压器,控制单台主变压器容量; 3主变压器低压侧加装电抗器等限流装置

    4.7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1.7.1无功补偿装置应根据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配置。可采用 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应具有消谐功能。 4.7.2公用配电站点的10kV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和220/380V网络负荷端安装无功自动 补偿装置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1在配电站点低压侧母线装设,容量宜按配电变压器容量10%30%进行配置 2在负荷较重,供电线路较长,供电电压和功率因数较低的低压线路,宜根据负荷性 质配置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容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3在用户负荷端安装,容量宜按补偿计算容量的100%考虑。 4无功补偿装置以电压为约束条件,应根据无功需量进行分组自动投切。居民单相负 荷为主的供电区域应采取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的方式。用户配电站可根据需要采用相 适应的补偿方案。 4.7.3供电距离远、功率因数低的10kV架空线路上,可适当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其容 量(包括电力用户)一般按线路上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7%~10%配置(或经计算确定),但 不应在低谷负荷时向系统倒送无功。 4.7.4缺少电源站点的地区,当10kV架空线路供电半径过长,末端电压质量不满足要求时 宜在线路适当位置加装线路调压器,线路调压器宜采用可自动投切的三相有载调压方式,额 定电流应满足负荷发展要求。 4.7.5电缆化率较高的地区,必要时应配置感性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容量经计算确定。

    4.8.1配电通信接入网建设在满足配电网接入需求的基础上,还应结合通信网的传输容量 和传输速率,遵循可靠、实用、扩容方便和经济的原则。通信介质可采用光纤、电力载波 无线等形式。 4.8.210kV通信接入网应至少覆盖公用配电室、箱式变电站、环网室(箱)、柱上开关、 分布式电源等;220/380V通信接入网应至少覆盖至低压用户(电源)表计、电动汽车充电 设施等。 4.8.3通信接入网的光纤应随配电网电缆通道同步建设或预留光纤通道。 4.8.4通信接入网应满足配电网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井盖、RFID电子标 签等智能运检系统或设备信息的接入要求。

    4.8.3通信接入网的光纤应随配电网

    .8.4通信接入网应满足配电网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井盖、RFID电子标 签等智能运检系统或设备信息的接入要求。

    4.8.510kV及以下配电网应按照《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要求配 置继电保护装置。10kV配电网的继电保护装置应具备自动化接口。 4.8.6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应遵循经济实用、标准设计、差异区分、资源共享、同步建设 的原则,并满足安全防护要求。 4.8.7配电自动化建设应与配电网一次网架、设备相适应,在一次网架设备的基础上,根 据供电可靠性需求合理配置配电自动化方案。

    4.9用户接入与分界点

    .9.1产权分界点按照下列原则进行确定: 1公用低压线路供电的,以供电接户线用户最后端支撑物为分界点,支撑物属于电网 企业,其中低压居民用户一般以电能表下口为分界点。 210kV公用中压线路供电的,以用户的厂界外或者配电室前的第一个开关类设备或者 第一个支撑物为分界点,第一个开关类设备或第一个支撑物属于电网企业。 3亦可根据供用双方协商,以合同方式确定。 1.9.2通过电缆线路接入10kV配电网的用户,宜通过环网室(箱)、开关站接入10kV配电 网,其中重要电力用户和专变用户必须通过环网室(箱)、开关站接入10kV配电网。 4.9.3接入10kV用户的公用环网室(箱),应独立设置在公共区域和用户专用区域的交界 处。以环网室(箱)馈出线开关设备的负荷侧接线端子为产权分界点,作为产权分界点的开 关设备应采用断路器。 4.9.4通过架空线路接入10kV配电网的用户,用户接入产权分界点处电网侧应配置用户分 界开关,并应具有用户内部接地故障跳闸功能和相间短路故障隔离功能。 4.9.5对于具有分布式电源上网的用户,产权分界点处应配置专用的分界开关并有明显的 断开点,确保线路检修或故障等情况下分布式电源不向电网侧送电

    (包括公用站点和用户站点);C类供电区域每个虚拟分段内接入容量或户数原则上不超过 3MVA或10座配电站点(包括公用站点和用户站点)。 8建成区配电自动化改造时,B类供电区域10kV线路的关键联络点、虚拟分段点及重 要分支点进行“三遥”终端改造,其它站点按照“隔一跳一”原则进行“二遥”改造;C类 供电区域10kV线路的关键联络点、虚拟分段点及重要分支点进行“三遥”终端改造,其它 站点按照“三改一”原则进行“二遥”改造。耐张杆(塔)、转角杆(塔)、跨越杆(塔)、 电缆终端杆(塔)、分支线路分支点处、柱上变压器台搭火点处配置远传型故障指示器。 9新建及改造线路配电站点应根据配电自动化策略配置,关键联络点、虚拟分段点及 重要分支点配置“三遥”终端,其余站点配置“二遥”终端。耐张杆(塔)、转角杆(塔)、 跨越杆(塔)、电缆终端杆(塔)、分支线路分支点处、柱上变压器台搭火点处配置远传型故 障指示器。 10C类供电区域5户及以上分支线应配置分界断路器。 5.1.4D类供电区域建设规划应遵守下列原则: 1以架空(混合)线路为主,宜采用多分段、单辐射结构,具备条件时可采用多分段 适度联络或多分段、单(末端)联络接线方式。 2配电架空线路采用放射式接线时,变电站出口电缆段应采用双缆, 34000kVA(单侧)及以上大容量用户应采用专用直配线接线。 4配电网络规划应考虑与规划区域外10kV配电网互联的可能,应满足分布式电源、电 动汽车以及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接入的要求。 5配电网一次网架规划时,应同步进行通信网规划;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应同步建设相 应的通信线路,并同步建设或预留通信站端设备。 6每个虚拟分段内接入容量或户数原则上不超过3MVA或10座配电站点(包括公用站 点和用户站点)。 7建成区配电自动化改造时,10kV线路重要联络点配置“三遥”终端,虚拟分段点配 置“二遥”终端。耐张杆(塔)、转角杆(塔)、跨越杆(塔)、电缆终端杆(塔)、分支线路 分支点处、柱上变压器台搭火点处配置远传型故障指示器。 8新建及改造线路配电站点宜配置“二遥”终端,实现故障的快速判断定位,缩短故 障查找时间。如确有必要经论证后可采用少量“三遥”终端,“三遥”终端配置于虚拟分段 站点及关键联络点。耐张杆(塔)、转角杆(塔)、跨越杆(塔)、电缆终端杆(塔)、分支线 路分支点处、柱上变压器台搭火点处配置远传型故障指示器,

    (包括公用站点和用户站点);C类供电区域每个虚拟分段内接入容量或户数原则上不超过 3MVA或10座配电站点(包括公用站点和用户站点)。 8建成区配电自动化改造时,B类供电区域10kV线路的关键联络点、虚拟分段点及重 要分支点进行“三遥”终端改造,其它站点按照“隔一跳一”原则进行“二遥”改造;C类 供电区域10kV线路的关键联络点、虚拟分段点及重要分支点进行“三遥”终端改造,其它 站点按照“三改一”原则进行“二遥”改造。耐张杆(塔)、转角杆(塔)、跨越杆(塔)、 电缆终端杆(塔)、分支线路分支点处、柱上变压器台搭火点处配置远传型故障指示器。 9新建及改造线路配电站点应根据配电自动化策略配置,关键联络点、虚拟分段点及 重要分支点配置“三遥”终端,其余站点配置“二遥”终端。耐张杆(塔)、转角杆(塔)、 跨越杆(塔)、电缆终端杆(塔)、分支线路分支点处、柱上变压器台搭火点处配置远传型故 障指示器。

    5.2网络结构与典型接线

    5.2.110kV配电网目标网络结构为电缆双环网、电缆单环网、架空多分段适度联络。 5.2.2A+、A、B类供电区域10kV电缆线路接线方式宜采用双环式、单环式,C类供电区域 10kV电缆线路宜采用单环式。对于电缆线路,10kV公用配电变压器与用户均应通过环网室 (箱)或环网型配电室接入。 5.2.3A、B、C类供电区域10kV架空线路宜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接线方式;D类供电区 域可采用多分段、单辐射接线方式,具备条件时应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或多分段、单(末 端)联络接线方式。 5.2.4实施架空线路入地改造为电缆线路的区域,应按照电缆线路的目标网架结构规划 设计和预留通道。 5.2.5A+、A、B类供电区域10kV线路供电半径不宜超过3km;C类供电区域不宜超过5km D类供电区域不宜超过15km。因电网条件对供电半径不能满足电压质量的要求,需采用保证 用户端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

    5.2.6电缆线路单段电缆长度超过1km时,应设环网箱(室)进行分段。 5.2.710kV配电网典型接线见附录B。

    5.3.1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选用电缆线路,其余条件下可选用架空线路 1依据市政规划,明确要求采用电缆线路且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 2A+、A类供电区域及B、C类重要供电区域; 3走廊狭窄,架空线路难以通过而不能满足供电需求的地区; 4 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并具备条件的经济开发区; 5 经过重点风景旅游区的区段; 6 电网结构或运行安全有特殊需要的区域。 5.3.2 配电架空线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选用架空绝缘导线: 1 城镇架空线路: 210kV中性点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的地区: 3人口密集区; 4严重污移地区; 5同杆并架双(多)回线路; 6树线矛盾严重地区。 5.3.3电缆主绝缘宜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并根据便用环境采用具有 燃等性能的外护套。电缆绝缘水平应满足系统标称电压要求,按照《电力工程 GB50217的相关规定执行。

    1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变电站馈出至10kV开关站的十线电缆截面不应小于400mm 变电站、开关站馈出的双环网、单环网干线电缆截面不应小于300mm。 2变电站、10kV开关站馈出的电缆、分支电缆和其它专线电缆截面应满足载流量及动、 热稳定的要求。满足动、热稳定要求下,分支电缆和其它专线电缆亦可采用相同载流量的其 他新型材质电缆,并满足《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的相关要求。 3用户内部电缆应满足载流量和热稳定要求。 5.3.5电缆通道根据建设规模可采用电缆隧道、排管、沟槽或直埋敷设方式,具备条件时 可纳入综合管廊工程,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埋敷设适用于C、D类供电区域敷设距离较短、数量较少、远期无增容或无更换电 缆的场所,电缆主干线和重要负荷供电电缆不宜采用直埋方式。 2电缆平行敷设根数在4根以上时,可采用电缆排管。电缆排管宜采用双层布设,路 面较狭窄时可采用3层、4层布设,A+、A类供电区域沿市政道路建设的电缆排管管孔不宜 少于12孔,但不应超过24孔,同方向可预留1~2孔作为抢修备用。 3变电站及开关站出线或负荷密度较高的供电区域,应采用电缆隧道、排管或沟槽敷 设方式。 4给同一用户供电的多条10kV电缆采用同一路径敷设时,应采用简易沟槽、排管方式 数设,不应采用直理方式。 5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城市主干道、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 地段的电缆通道,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纳入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标准应符合《城市综合管廊 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规定。 6电缆通道建设改造时应同步建设通信光缆管孔或预留位置。 7电缆通道与具他管线的距离及相应防护措施应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的规定。 5.3.6架空线路导线型号的选择应满足标准化建设要求,采用铝芯绝缘导线或铝绞线时, 架空导线截面规格应按照表5.3.6执行。

    8.6公用架空导线截面规格

    注:1表格中导线导体为铝芯

    2大跨距或风偏有要求的地区可采用同截面钢芯导线

    5.3.7架空线路宜选用15m钢筋混凝土电杆,在中心市区人口稠密地区、农村占用农田区 域、杆塔易撞处宜采用钢管杆。混凝土电杆原则上应选用非预应力电杆。 5.3.8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地区宜为40~50m,空旷区域宜为60~70m。大跨距时,应采 用钢芯铝绞线。 5.3.9架空线路应采用节能型铝合金线夹,绝缘导线采用普通铝合金螺栓型耐张线夹时, 应缠绕铝带等进行衬垫,绝缘导线耐张固定亦可采用专用线夹。导线承力接续应采用对接液 压型接续管,应选用螺栓J型、螺栓C型、弹射楔形、液压型等依靠线夹弹性或变形压紧导 线的线夹,配电变压器台区引线与架空线路连接点及其他须带电断、接处应选用可带电装、 拆线夹,与设备连接应采用液压型接线端子

    5.4.1开关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110/220kV变电站供电区域,变电站10kV出线走廊受到限制或配电装置馈线间隔 不足且无扩建余地时,宜建设开关站,相当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并在区域中起到电源支撑 的作用。 2开关站进线宜为两路电源,接线应简单可靠,宜采用两个独立母线接线,站内设母 联开关。开关站出线宜为8~12回。10kV每段母线宜设1回进线,4~6回出线。 3开关站进线宣采用负荷开关,出线宜采用断路器并带保护,断路器的保护配置应与 上级变电站协调配合。 4开关站一、二次设备运行环境应与变电站一致,除站用变外不宜附设配电变压器, 5.4.2环网室、环网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环网室、环网箱可用于10kV电缆线路环网节点的分段、联络和分接负荷,也可用于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2环网室可采用单母线或两个独立单母线接线,采用独立母线时,站内设母联开关 不网箱宜采用单母线接线。 3环网室、环网箱每段母线应只设置一个馈出线间隔。 4当环网室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时,10kV间隔规模不宜超过4个;当采用两个独立的 单母线接线方式时,10kV间隔规模不宜超过10个。 5环网室进出线和母线联络开关宜采用负荷开关柜,其余间隔应采用加装保护装置的 新路器。环网箱宜选用共箱式环网柜,电源进线开关宜采用负荷开关,出线开关可采用负荷 开关或断路器,站用变出线开关宜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配电室建设应符合下列划

    配电室可用于为低压用户配送电能,适用于一类、二类高层、多层、别墅、居住区

    及其他复合区域的建成区改造。 2配电室10kV主接线可采用单母线和两个独立母线接线,采用两个独立母线时,站内 设母联开关,0.4kV母线可采用单母线和两段独立母线接线。 3配电室10kV间隔规模宜为4~12个,采用单母线接线时10kV间隔宜为4~6个,采 用两个独立单母线时10kV间隔宜为8~12个。10kV侧选用环网柜,宜设置为环进环出结构, 环进环出开关宜采用负荷开关,其余间隔可采用断路器,配电变压器出线开关宜采用负荷开 关+熔断器组合电器或断路器。 4配电室根据需要可配置2台或4台配电变压器,变压器应选用高效节能环保型(低 损耗低噪声)产品。独立配电室可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建筑物内非独立式配电室应采用干式 变压器。公用配电室单台油浸式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630kVA;单台干式变压器容量不宜大 于800kVA。超高层建筑物内配电室配电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大于800kVA。 5设置2台变压器时,0.4kV侧出线规模不应超过16回;设置4台变压器时,0.4kV 侧出线规模不应超过32回。 6新建公用配电室的配电变压器应装设配电变压器综合监控装置,应实现对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谐波、有序用电等数据的监测和控制,监测数据应接入相关在线监测系统。 7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应装设具有消谐功能的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根据负荷情况可装设 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调整装置。 80.4kV侧可采用固定式、固定间隔式或抽展式开关柜。根据进出线方式,具有上进 上出或下进上出安装要求时,宜采用间隔式或抽式开关柜

    5.4.4箱式变电站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届时用电而求、案全线路八地收适或增加点改适时可不用相式电站 2箱式变电站10kV侧宜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0.4kV侧应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箱式 变电站按照环网柜布置方式可分为“目”字型和“品”字型。新建箱式变电站应采用“目” 字型布置,改造时可采用“目”字型或“品”字型布置。“目”字型布置10kV侧置设2回进 出线、1回配电变压器出线;“品”字型布置10kV侧宜设3~4回进出线、1回配电变压器出 线。箱式变电站进出线宜采用负荷开关;至变压器单元宜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10kV熔断器宜米用撞针式。 3箱式变电站宜配置一台配电变压器,变压器容量应不大于630kVA,应采用低损耗 全密封、油浸式配电变压器,0.4kV出线规模不宜多于6回。 4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应装设具有消谐功能的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根据负荷情况可装设 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调整装置。 5.4.5柱上变压器台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气主接线宜采用变压器组单元接线。 2柱上变压器台容量不应超过400kVA,应选用S13及以上型号节能型无载调压变压器 在季节性负荷特征明显的台区,可选用有载调压、调容变压器或高过载配电变压器 3保护装置应有合理级差,0.4kV熔断器及开关的容量规格不宜过多 4柱上变压器台宜配置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等综合测控装置。 5柱上变压器台低压侧应装设具有消谐功能的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根据负荷情况可装 设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调整装置, 610kV电源侧宜选用封闭型喷射式熔断器,熔断器熔丝选择快速熔断型。0.4kV电源 侧宜采用空气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根据变压器额定电流选择熔断器,与低 压综合配电箱配合时选择空气断路器。 7变压器台宜按双杆方式布置,低压综合配电箱装于变压器下部或电杆侧面,其下端 距地面高度应不小于2.0m,有防汛需求可适当加高,变压器台架宜相应拾高:建成区原有

    配电变压器台结构限制时综合配电箱下端距地面高度应不小于1.5m,配电变压器台装置周 边宜设置不低于1.6m的防护围栏, 8低压综合配电箱进线宜为1回,低压出线宜为2~3回。箱体应加锁,有防止触电的 警告标志并采取可靠的接地和防盗措施。

    5.5.1配电变压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应选用S13型及以上低损耗全封闭型变压器,宜选用节能型全密 封无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干式变压器性能水平应不低于10型,其绝缘耐热等级不应低于H 级,宜选择环保型可降解绝缘材质,宜选用SGB1O及以上系列。通过经济技术比较,也可采 用技术成熟、低噪音的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装置运行环境不宜使用油浸式变压器或设置在 楼内的配电站等运行环境具有防火要求时,应采用干式变压器。 2应根据电网运行情况选择变压器变比。城区或供电半径较小地区的变压器额定变比 宜采用10.5土2×2.5%/0.4kV;郊区或供电半径较大、布置在线路末端的变压器额定变比宜 采用10土2×2.5%/0.4kV。宜采用Dyn11接线组别的配电变压器。 3公用柱上三相变压器容量序列为200kVA、400kVA,柱上单相变压器容量序列为 50kVA、100kVA,变压器容量可根据负荷情况进行选择。特殊情况下,需采用更大容量时 应校验配电变压器台架构强度和基础抗倾覆强度。 4公用配电室变压器容量可根据负荷情况进行选取,变压器容量序列为: 1)油浸式变压器:400kVA、630kVA。 2)干式变压器:400kVA、630kVA、800kVA。 5公用箱式变电站内变压器容量序列为400kVA、630kVA,可根据负荷情况进行选取。 6用户专用箱式变电站采用油浸式变压器时容量不宜大于630kVA,采用干式变压器时 容量不宜大于1000kVA。特殊情况下,需采用更大容量时,应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通过温升型 式试验

    1规划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地区,所选用的开关应满足自动化改造要求,具备自动化功 能;断路器操作电源宜使用以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介质的免维护、高性能、环保设备。 2对于长度超过500m、接入用户数5户及以上或接入容量超过1500kVA的架空线路分 支,应在分支与干线的分界处安装分界断路器;长度较大的架空线路,当变电站出线断路器 保护范围不满足要求时,应在线路中后部安装分界断路器。 3柱上开关主要适用于架空主干线路和分支线路等位置的线路分段。10kV柱上分段宜 采用柱上SF6气体绝缘、真空灭弧共箱式负荷开关。 410kV户外柱上隔离开关可用于电缆线路与架空线路隔离、架空线路分段、公网线路 与用户分界等场所。10kV柱上隔离开关宜采用户外柱上单极隔离开关。 510kV跌落式熔断器应选择B级及以上等级,附件类型宣为K型快速熔件。故障高发 的架空线段和分支线,根据需要可安装带有保护装置的柱上断路器。 5.5.3环网柜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环网柜宜设置于户内,应满足防小动物、防水、防凝露、防火等要求。 2环网柜中的负荷开关可采用真空或气体灭弧开关,如配置断路器宜采用真空开关, 绝缘介质宜采用空气绝缘、气体绝缘等材料,环网柜宜采用环保型开关设备,宜具有电缆终

    5.5.3环网柜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环网柜宜设置于户内,应满足防小动物、防水、防凝露、防火等要求。 2环网柜中的负荷开关可采用真空或气体灭弧开关,如配置断路器宜采用真空开关, 绝缘介质置采用空气绝缘、气体绝缘等材料,环网柜宜采用环保型开关设备,宜具有电缆终 端测温功能。安装于户外箱壳内的环网柜应选择满足环境要求的小型化全绝缘、全封闭共箱 型,并具备配电自动化功能。 1变压器熔断器组合电器应配置长寿命、自恢

    5.6.110kV配电网通信建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10kV通信接入网宜采用光纤和无线通信方式,电缆区域主要采用光纤通讯方式,宜 采用无源光网络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架空区域主要采用无线专网通讯方式。在符合电力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相关规定要求前提下,也可采用电力线载波等通讯方式作为补充。 2具备遥控功能的配电站点宜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在不具备建设光缆条件下,可采用 载波通信等作为补充方式,电力线载波不宜独立进行组网。在具有“三遥”终端且选用光纤 通信方式的10kV线路中,光缆经过的“二遥”终端宜选用光纤通信方式。对于仅配置“二 遥”终端或故障指示器的配电站点,可采用电力无线专网或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3采用光纤通信方式时,10kV通信接入网应与骨于通信网络互联,并通过在数据汇集 变电站配置接入路由器,实现10kV配电业务信息的上传 4无线组网可采用无线公网和电力无线专网方式。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时,应选用 专线APN或VPN访问控制、认证加密等安全措施;采用无线专网通信方式时,应采用国家无 线电管理部门授权的无线频率进行组网。 5A+、A类供电区域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以光纤通信方式为主;B类供电区域配电自动 化通信方式以光纤通信方式为主,载波、无线相结合方式为辅;C、D类供电区域配电自动 化通信方式以无线通信方式为主。 5.6.2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化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变电站的10kV出线应设置过流、速断、零序等保护,架空线路还应装设重合闸装置:

    合环运行的配电线路应增设相应的保护装置,确保能够快速切除故障。 2配电线路继电保护宜与变电站出线间隔保护之间设有级差配合,变电站外最多设置 级速断保护。变电站出口速断保护可根据线路实际情况设定延时,条件允许情况下速断延 时时间宜为300mS。对于无法调整速断延时的,应将速断保护范围调整为距变电站电气距离 2km。 3对于变电站出线开关过电流保护无法保护线路全长(末端短路电流低于首端负荷电 流)的配电线路,可在线路的适当分段处设置一级过流保护,并与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过流保 护和下级线路过流保护配合,宜采用重合器方式。 4配电网大分支线、用户接入产权分界点处电网侧宜配置用户分界负荷开关或分界断 路器,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地区宜采用分界断路器。用户分界负荷开关应具有单相接地跳闻 功能和相间短路故障隔离功能,在单相接地故障时延时跳闸;分界断路器应具有相间短路保 护跳闸功能,相间短路保护0s跳闸,不具有重合闸功能。 5配电站点的变压器10kV侧可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保护,熔断器保护与下 级保护系数大于1.5,有更高可靠性要求时可采用断路器。 6对于架空(混合)线路,变电站出线开关应配置带电后自动重合闸功能,重合闸延 时时间宜设置为1s。 7对于具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为防止反送电,用户分界开关应具有电源侧失压分闸 功能、电源侧来电负荷侧无电合闸功能、两侧带电闭锁合闸功能。 8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宜在变电站内选用有效的选线装置或零序保 护装置,实现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判断。有条件情况下,可采用合适的技术实现故障区段定位 或隔离。 9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馈线应在变电站内设零序保护,保护定值选择应实现线 路高阻故障判断的选择性。 10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较高的区域,为防止同母线其他线路故障时本线路跳 闸,必要时,变电站(开关站)出线开关可配置方向保护。 5.6.310kV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1配电自动化应与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遵 循“标准化设计,差异化实施”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因地制宜地做好通信、信息 系统等配电自动化配套建设。 2A+、A、B、C类供电区域,架空线路宜采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电缆线路宜采用集 中型馈线自动化。 3D类供电区域,配电线路采用远传型故障指示器,实现故障的快速判断定位,缩短 故障查找时间;对于长线路,可在远传型故障指示器之间加装就地型故障指示器,进一步缩 小故障定位范围,便于抢修人员查找故障。 4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应遵照《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DL/T5709的具体要求 合理选择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规模、软硬件配置和主要功能及实现方式。 5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应满足实时性、可靠性等要求,因地制宜,宜采取多种通信方 式互补,其通信通道可利用专网或公网。 6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交互应符合电力企业整体信息集成交互构架体系,遵循纵向贯 通、横向集成、统一规范、数据源唯一、数据共享的原则。 7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自动隔离功能应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确保故障定位准确、故 障隔离策略正确。 8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有关规定。 9配电自动化系统应利用配电自动化终端采集并记录配电网电压异常、故障前兆等信

    1配电自动化应与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遵 盾“标准化设计,差异化实施”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因地制宜地做好通信、信息 系统等配电自动化配套建设。 2A+、A、B、C类供电区域,架空线路宜采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电缆线路宜采用集 中型馈线自动化。 3D类供电区域,配电线路采用远传型故障指示器,实现故障的快速判断定位,缩短 故障查找时间;对于长线路,可在远传型故障指示器之间加装就地型故障指示器,进一步缩 小故障定位范围,便于抢修人员查找故障。 4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应遵照《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DL/T5709的具体要求 合理选择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规模、软硬件配置和主要功能及实现方式。 5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应满足实时性、可靠性等要求,因地制宜,宜采取多种通信方 式互补,其通信通道可利用专网或公网。 6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交互应符合电力企业整体信息集成交互构架体系,遵循纵向贯 通、横向集成、统一规范、数据源唯一、数据共享的原则。 7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自动隔离功能应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确保故障定位准确、故 障隔离策略正确。 8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有关规定。 9配电自动化系统应 异常、故障前兆等信

    5.7线路走廊与设施占地

    主:1占地面积含电缆弯曲半径和环形接地网用地需求。

    注:1建筑面积不包含地网面积

    5.7.8建筑物内的配电室设置四台干式变压器时占地参考面积为220m,具体占地面积根 据实际区域建筑构造和报建情况进行调整

    5.8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5.8.1土建站宜采用框架结构。 5.8.2建筑防火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 50045的相关规定执行。 5.8.3根据地势条件,土建站基础外延应做0.8~1.0m散水,散水材料可采用沥青混凝土 或中碎石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50mm。 5.8.4公用配电站点不应设置在地下层,滨海区的沿海地带严禁设置在地下层。 5.8.5位于居民住宅区内的配电室应独立设置,不具备条件时可与配套公建地面一层建筑 联合建设。 5.8.6楼内设置的配电室宜设置在建筑物首层。配电室建设应满足配电设备的消防、通风、 防水、降低噪音、电磁屏蔽等要求,具有独立的维护和电气设备搬运通道,满足供电半径要 求。 5.8.7特殊条件下,必须经运维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后,公用配电站可建设于负一层。配电 钻若在负一层建设,须满足下列条件: 1建筑物应至少有地下负二层,且负二层与负一层至少具有同样的建筑面积。负一层 层高过梁下皮不小于4.5m,负二层层高不小于2.5m。 2配电站地面标高应高于同层地面0.1m或设防水门槛。 3若地下负二层面积小于地下负一层面积,则在负一层设置的配电室只供给负二层同 等面积正上方高层(中层)供电,其他部分楼宇的供电应采在地上用独立设置的土建配电站 供电。 5.8.8首层或独立设置的配电站点室内地面标高应高于室外规划设计地面0.6m,条件受限 时不应低于0.45m。室内电缆沟底标高宜低于室内地面标高1.2m。 5.8.9配电站室内不应有无关管线通过。 5.8.10当配电站点设置于建筑物内部时,应与建筑接地体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联合接地的 车接点应不少于两处,并满足接地电阻及热稳定的相关要求,建筑内配电站所在区域具备条 件时在建筑物外做重复接地

    5.8.11土建设施应满足下列要求:

    1屋顶应为脊顶,防水级别为1级,并设置排水措施。 2地面的平均静荷载:配电变压器:1500kg/m;10kV开关柜:600kg/m;低压开关 巨:600kg/m。 3净高度:不应低于3.6m,有管道通风设备、电缆桥架或电缆沟时,应增加通风管道 或电缆沟的高度。 4防火要求:按照二级防火设置;消防设备按照电气类型配备。 5防水要求:电气室上方上层建筑内不得设置给排水装置或卫生间,其下方不得设置 储水设施,进出线采用防水套管。 6进出水平衡要求:设置在地下层时,其排水能力应大于内涝倒灌或高压管道爆裂的 出水流量。 7隔离噪音及电磁屏蔽要求:屋顶及侧墙,内敷钢网及钢结构和阻音材料。钢网及钢 结构应焊接并两点及以上可靠接地,噪声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8通风要求:配电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每台变压器的有效通风面积不小于2.5m,并 没置事故排风。 9应具有独立的运输、维护门和通道。 10应安装安防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应具备本地声光报警、视频监控等功能。 5.8.12环网室、环网箱设置于产权分界处、结合电力用户建筑物建设或与电力用户配电室

    合建时,应具有独立的运维人员进出和检修通道。 5.8.13新建配电站点的建、构筑建设和布置应满足配电智能巡检机器人巡视轨道的建设要 求。

    .9.1用于上网结算的计量点应设置在用电计量点;用于计量发电量的计量点应设置在汇 流母线受总端,并根据汇流母线电压等级设置计量装置。 5.9.210kV专用线路供电的用户,应采用高压计量方式;对非专线供电的专变用户宜根据 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采用高压或低压计量方式,并配置相应的关口计量箱。 .9.310kV及以下关口电能计量装置中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不应经过隔离开关辅助接点 和熔断器等保护电器。 5.9.4关口电能表标定电流不应超过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30%,其最大电流不应超过电 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120%。 5.9.510kV中性点非绝缘系统应采用三相四线制电能表,中性点绝缘系统应采用三相三线 制电能表。 5.9.6电能计量表应为有功多费率、双向计量、8个时段以上,配有RS485数据通信接口 应满足《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645的规定,应具有数据采集、远传、失压计时和 四象限无功电能计量等功能。

    6.1.1分布式电源接入应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NB/T32015等技术规定; 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管理应满足国家和行业关于电厂接入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 6.1.2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装置规划应纳入地区配电网规划,分布式电源需要与地区配电网 并网运行时,应通过电力平衡、安全稳定、运行控制及电能质量等论证,其接入不应影响电 风的电能质量。 6.1.3分布式电源应与地区配电网相适应,分布式电源总容量应结合接入线路及其承载负 荷等情况进行测算和控制。 6.1.4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应满足调度部门进行实时调度管理的要求。 6.1.5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应装设专用的并、解列装置和开关,应设置于分布式电源与公 共电网的连接处

    6.2.1分布式电源接人配电网的电压等级,可根据装机容量进行初步选择:在分布式电源 容量合计不超过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和线路充许载流的条件下,8kW及以下可接入220V电 压等级;8kW~400kW可接入380V电压等级;400kW~6000kW可接入10kV电压等级;6000kW 及以上的可接入更高的电压等级。分布式电源可采用专线或T接方式接入系统,最终并网电 压等级应根据电网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论证确定。若高低两级电压均具备接入条件,宜 采用低电压等级接入。 6.2.2在满足供电安全及系统调峰要求的条件下,接入10kV线路的分布式电源容量不宜超 过接入线路容量的80%,接入本级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总容量不应超过上一级变压器的额定 容量的80%以及上一级线路的允许容量。 6.2.3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前,应对接入的配电线路载流量、变压器容量进行校核,并对接入 的母线、线路、开关等进行短路电流和热稳定校核,如有必要也可进行动稳定校核。 6.2.4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的系统短路电流与分布式电源额定电流之比不宜低于10;电源接 入后的短路电流不应超过该电压等级的短路电流限定值,否则应重新选择电源接入点。

    6.3.1分布式电源并网公共连接点开关宜采用断路器,并应根据短路电流水平选择设备开 断能力。 6.3.2变流器类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超过本台区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25%时,配电变 压器低压侧刀熔总开关应改造为低压总开关,并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处装设防孤岛装置: 低压总开关应与防孤岛装置间具备操作闭锁功能,母线间有联络时,联络开关也应与防孤岛 装置间具备操作闭锁功能。 6.3.3接有分布式电源的10kV配电台区,不得与其他台区建立低压联络。 6.3.4分布式电源接入应考虑雷击及内部过电压危害,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装设避雷 器和接地装置。分布式电源接地方式应与配电网侧接地方式一致,并应满足人身设备安全和 保护配合要求,采用10kV电压等级直接并网的同步发电机中性点应经避雷器接地。 6.3.5微网及储能装置宜采用有缝(允许停负荷)并、解列方式并网,宜采用常规低压断 路器设备作为并网开关,并考虑其功能配备和其他装置的设置。孤网运行方式下,应校验其 电能质量。

    6.3.1分布式电源并网公共连接点开关宜采用断路器,并应根据短路电流水平选择设备开 断能力。 6.3.2变流器类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超过本台区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25%时,配电变 压器低压侧刀熔总开关应改造为低压总开关,并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处装设防孤岛装置; 低压总开关应与防孤岛装置间具备操作闭锁功能,母线间有联络时,联络开关也应与防孤岛 装置间具备操作闭锁功能,

    装置间具备操作闭锁功能。 6.3.3接有分布式电源的10kV配电台区,不得与其他台区建立低压联络。 6.3.4分布式电源接入应考虑雷击及内部过电压危害,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装设避雷 器和接地装置。分布式电源接地方式应与配电网侧接地方式一致,并应满足人身设备安全和 保护配合要求,采用10kV电压等级直接并网的同步发电机中性点应经避雷器接地。 635微网及储能装置宣采用右缝(允许停负益)并解列方式并网宣采用觉规低压断

    6.3.6接入220/380V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满足以下要求: 1以母联分段或出线方式接入分布式电源的0.4kV断路器应选择框架型智能断路器。 2断路器其脱扣器可根据需要选配逆功率保护、失压保护、数据采集和通信功能模块。 3断路器其脱扣器选用无触点连续可调数显型,具备长延时、短延时、瞬时、接地等 保护功能,单相接地故障保护实现方式采用三相差值型。保护定值应与受总断路器进行配合。 6.3.7接入分布式电源的220/380V用户进线计量装置后开关以及10kV用户公共连接点处 分界开关,应具备电网侧失压延时跳闸、用户单侧及两侧有压闭锁合闸、电网侧有压延时自 动合闸等功能,确保检修(抢修)作业人员、电网设备以及同网其他用户的人身、设备安全 其中,220/380V用户进线计量装置后开关失压跳闸定值宜整定为20%U、10s,检有压定值 宜整定为大于85%Us,10kV用户公共连接点处分界开关失压跳闸定值宜整定为20%Us、0.2s 检有压定值宜整定为大于85%Us。 6.3.8同步电机类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开关应配置低周、高/低压保护装置,具备故障解 列及检同期合闸功能,低周保护定值宜整定为48Hz、0.2s。 6.3.9感应电机类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开关应配置高/低压保护装置,具备电压保护跳闸及 检有压合闸功能,检有压定值宜整定为85%UN。 6.3.10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应装设专用的并、解列装置和开关。解列装置应具备电压和频 率保护。分布式电源故障时应立即与电网解列,在故障解除、电网正常运行后方可重新并网, 6.3.11接入10kV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应安装易操作、可闭锁、具有明显断开点、 可开断故障电流的断路器,应能就地或远方操作,电网侧应带接地功能。 6.3.12接入220/380V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应安装易操作、具有明显开断指示、 可开断故障电流的并网专用开断设备,应能够远方或就地操作;逆变器类型分布式电源的并 网专用开断设备还应具有失压跳闸和检有压合闸功能。 6.3.13分布式电源公共连接点处开关应具备接地功能。 6.3.14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应在公共连接点等位置加装明显的有源标识。 6.3.15通过380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连接电源和电网的专用低压开关柜应有醒 目标识。标识应标明“警告”、“双电源”等提示性文字和符号。标识的形状、颜色、尺寸和 高度参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执行。

    6.4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

    6.4.1分布式电源接人后,其与公用电网连接处的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三相 电压不平衡、间谐波等电能质量指标应满足《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电能 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2326、《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电能质量三 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T24337等电能质量国家标 准的要求。 6.4.2分布式电源启动时需要考虑当前电网频率、电压偏差状态和本地测量的信号,当电 网频率、电压偏差超出正常运行范围时,电源不应启动。 6.4.3同步电机类分布式电源应配置自动同期装置,启动时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电压、频 率和相位偏差应在一定范围内,分布式电源启动时不应引起电网电能质量相关指标超出规定 范围。 6.4.4分布式电源启动时应确保其输出功率的变化率不超过电网所设定的最大功率变化 率。 6.4.5当电网电压过高或过低时,要求与之连接的分布式电源做出响应,该响应必须确保 供电机构维修人员和一般大众的人身安全,同时避免损坏连接的设备。当并网点处电压超出 额定电压的1.1倍或者低于额定电压的0.85倍时,分布式电源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向电

    网线路送电,分布式电源的电压响应时间要求应符合表6.4.5的规定,多相系统中的任何 相都应满足此要求。

    表6.4.5分布式电源的电压响应时间要求

    2最大分闸时间是指异常状态发生到分布式电源停止向电网送电的

    6.4.6对于通过380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当并网点频率低于49.5Hz或高于 50.2Hz时,分布式电源应在0.2s内停止向电网送电。通过10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 源应具备一定的耐受系统频率异常的能力,分布式电源的频率响应时间要求应符合表6.4.6 的规定。

    表6.4.6分布式电源的频率响应时间要求

    6.4.7通过10kV电压等级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6.4.8变流器类型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一定的过流能力,在120%额定电流以下,变流器类型 分布式电源可靠工作时间不小于1分钟;在120%~150%额定电流范围内,变流器类型分布 式电源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0秒,

    1分布式电源采用专线接入公用电网,电能计量点设在产权分界点; 2分布式电源采用T接方式接入公用线路,电能计量点设在分布式电源出线侧; 3分布式电源接入企业(用户)内部电网的,电能计量点设在并网点; 4其他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6.5.6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运营模式,应配置双向关口计量电能表,并将计费信息上传;自 发自用余电不上网运营模式,可按照常规用户配置关口计量电能表;全额上网运营模式,可 由专用关口计量电能表同时完成电价补偿计费和关口电费计量功能。 6.5.7分布式电源电量计量装置,应具备发电、用电、故障以及停电等信息的上传功能

    由专用关口计量电能表同时完成电价补偿计费和关口电费计量功能。 6.5.7分布式电源电量计量装置,应具备发电、用电、故障以及停电等信息的上传功能。

    6.5.7分布式电源电量计量装置,应具备发电、用电、故障以及停电等信息的

    表7.1.8用电负荷密度指标

    7.1.9电采暖负荷、电动汽车充电桩用电负荷应单独计算,不计算在居民用电、公建设施、 商业用电负荷中。 7.1.10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宜按照车位总量20%考虑、每个充电桩负荷应按7kW计算、同 时应在车位总量20%基础上再按照10%比例考虑大容量充电桩负荷接入:所有车位应具备充 电设施安装条件,包括具备充电设施安装位置、就近引接的电源接入点和电源接入点至充电 设施安装位置的电缆通道。 7.1.11电采暖负荷、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在条件允许下应由独立配电变压器接入,条件不 允许情况下应由低压专线接入。接入电采暖负荷、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的变压器应配置具有 消谐功能的无功补偿装置。 7.1.12新建配电变压器应综合居民用电、公建设施用电、商业用电等,考虑同时系数和需 求系数进行加权计算确定总容量。初建变压器容量配置系数宜考虑小区配套设施容量比例因 素,同时系数应采用0.6~1,并同时考虑三相负荷平衡匹配,小高层、多层建筑、别墅区 应选择0.6及以上,高层、超高层建筑应选择0.7及以上,小区建有底商时,应选择0.8 及以上。

    7.2.1按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以及中断供电的危害程度,将重要电力用户分为特级、一级、 级重要电力用户和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天津市重要用户等级分类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进 行认定,分类方法参照《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和《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 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GB/Z29328的规定执行。 7.2.2重要电力用户的供电电源应采用多电源、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当任何一路或一路 以上电源发生故障时,至少仍有一路电源应能满足保安负荷持续供电。 7.2.3特级重要电力用户宜采用三电源或多电源供电;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宜采用双电源供 电;二级重要电力用户宜采用双回路供电。 7.2.4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间和切换方式宜满足重要电力用户充许断电时间的 要求,切换时间不能满足重要负荷充许断电时间要求的,重要电力用户应自行采取技术手段 解决。 7.2.5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系统应当简单可靠,简化电压层级。如果用户对电能质量有特殊 需求,应自行加装电能质量控制装置。 7.2.6重要电力用户应自备应急电源,电源容量至少应满足全部保安负荷和全部重要负荷 正常供电的要求,自备应急电源与正常供电电源间应有可靠的闭锁装置,防止向配电网反送 电,并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消防、节能、环保等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7.2.7自备应急电源的配置应依据保安负荷的允许断电时间、容量、停电影响范围等负荷 特性,按照各类应急电源在启动时间、切换方式、容量大小、持续时间、电能质量、节能环 保、使用场所等方面的技术性能进行选取。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的允许断电时间、需求容量配 置、持续供电时间和运行要求应满足《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 GB/Z29328的规定。 7.2.8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按照用电负荷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通过临时敷设 线路或加装临时发电机等方式,满足双电源供电条件。 7.2.9两路及以上电源供电的重要电力用户母联开关应安装可靠的闭锁机构。 7.2.10双电源、多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应与供用电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司步管理。 7.2.11重要用户内部应预留一面低压柜作为专用的应急发电车接入位置,当现场不具备应 急发电车进入条件时,应将应急发电车接入点引出至室外合适位置。接入点开关容量应满足 供应重要负荷的要求。 7.2.12特殊电力用户的供电电源应根据电网供电条件、用户负荷性质和要求,通过技术经 济比较确定。特殊电力用户应采取相应措施,限制和消除对公共电网及电力设备的危害和影 响,具体要求按照《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50613执行。

    7.3.110kV用户参照第4章内容执行。

    屋面标准规范范本7.3.110kV用户参照第4章内容执行。

    1采用电缆供电方式。 2220/380V网络采用环网结构,每环最终供电容量不应超过200kVA。 30.4kV电缆分接采用双重绝缘型电缆分支箱,按照不同型号可每1~3个楼门配置 台。当多层建筑设置一个楼门时,单台电缆分支箱应具备1回0.4kV出线;多层建筑设置2 个楼门时,单台电缆分支箱应具备2回0.4kV出线;多层建筑设置3个楼门时,单台电缆分 支箱应具备3回0.4kV出线。居住区公建内的密集型底商每户装接容量不超过40kW时可采 用4回0.4kV出线的电缆分支箱。 4电缆分支箱应设置于公共区域并接近负荷端,避开居民建筑的门窗和燃气、暖气等 管线设施。 5电缆分支箱中为公建供电的馈出线和为住宅供电的馈出线应独立设置,每条馈出线 应配置一台出线断路器。 6每个住宅楼门均应采用三相四线制进线供电,按层分相平衡配置三相负荷,相线颜 色分别为黄、绿、红,零线为黑色。楼内主干线采用截面为50mm或35mm的塑铜线,并保 证负荷匹配均衡。 7楼内首层距地面0.3m处设暗装式电缆交接箱(DZM)一个,作为进楼电缆与楼内主 干线的连接装置,同时预留集中采集、通信等装置空间,参考尺寸不小于500mm×300mm 电缆交接箱进线管路预理通信电缆保护管,保护管直径不小于100mm。 8计量表计应单独设置表前线,单相居民用电表前线应采用截面为10mm的塑铜线 三相动力电应按最终用电容量确定表前线截面。 9楼内表前线连接箱采用T接箱,T接箱设置在每层距地1.6m处。 10电缆交接箱(DZM)与表前线T接箱应设在楼内同一垂直轴线位置。 7.3.3别墅居住区供电接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电缆供电方式。 m

    3每个电缆分支箱供电户数宜为4~6户。大户型时应校验主干电缆和电缆分支箱的额 定电流,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4电缆分支箱应设置于公共区域并接近负荷端,避开居民建筑的门窗和燃气、暖气等 管线设施。 5电缆分支箱中为公建供电的馈出线和为住宅供电的馈出线应独立设置,每条馈出线 应配置一台出线断路器。 7.3.4一类、二类高层住宅建筑供电接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一类、二类高层居住区采用电缆供电方式,楼内低压配电间出线的电缆应采用阻燃 电缆,保安电源电缆应采用耐火电缆。 2公用配电站向低压配电间供电采用环网或放射结构。 3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电梯、水泵房等楼内公共负荷应按照保安负荷的要求设置双 电源,0.4kV双电源在负荷末端互投。 4二类高层住宅建筑,公用照明负荷可采用单电源供电:当电梯具备自动平层功能时 其电梯负荷可采用单电源供电,有消防设施双电源供电要求时,应采用双电源供电。 5高层居民住宅建筑内应配置公用低压配电间、计量间。低压配电间面积和进出线间 隔宜根据负荷性质及出线规模确定;楼内计量间平面参考尺寸为3.3m×4.5m。二类高层居 民住宅宜参照高层设置配电间、计量间。 6高层住宅内建筑面积在10000m以上的楼内0.4kV表前主干线宜采用封闭母线或单 芯交联阻燃电缆供电。 7建筑面积在10000m以下的一类、二类住宅建筑,楼内0.4kV表前主干线宜采用单 芯交联阻燃电缆供电;二类高层住宅宜采用阻燃导线供电。根据建筑物内的供电负荷选择电 缆截面,楼内表前主干线采用封闭母线或电缆,输送容量均按照楼内住宅建筑面积50W/m2 的配套标准计算,且每回路最大不超过800A,其最小截面不小于95mm。 8高层居民住宅每层设专用的配电通道和小室,小室内设封闭母线(电缆)的独立通 道和一户一表安装位置。配电小室地面标高相对走廊不低于0.2m。 7.3.5超高层住宅建筑用户供电接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1超高层居住区采用电缆供电方式,楼内低压配电间出线的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保 安电源电缆应采用耐火电缆。 2公用配电站向低压配电间供电采用放射结构。单电源采用双缆敷设方式,双电源采 用单缆敷设方式,特殊重要区域另行议定。 3超高层住宅建筑的供电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要求,消 防设施、应急照明、电梯、水泵房等楼内公共负荷应按照保安负荷的要求设置双电源,0.4kV 双电源在负荷末端互投。 4不同10kV电源及0.4kV保安电源应有不同的电缆路径、不同的入口、不同的耐火电 缆桥架。 5十九层以上的超高层居民住宅,除具有主供电源和备用电源外,用户还应自备应急 电源。 7.3.6 公共建筑供电参照重要用户供电执行。 7.3.7低压配电网典型接线见附录C。 7.3.8重要负荷接线见附录C。 7.3.9220/380V配电网,A+、A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150m,B类供电区域不宜超 过250m,C类供电区域不宜超过400m,D类供电区域不宜超过500m。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 负荷的供电半径不宜超过150m,接户线长度不宜超过40m。低压架空线路不宜设分段。必要 时核验线路去端角蓝伽的中压质盒

    7.3.10架空区域接户线不宜超过25m

    7.3.10架空区域接户线不宜超过25m

    快递标准7.4.1低压架空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A+、A、B、C类供电区域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绝缘导线,D类供电区域人流密集、树 (竹)线矛盾较突出的地区可选用绝缘导线。一般区域采用耐候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 主干线导线截面应不小于150mm,支线导线截面应不小于120mm,沿海及严重化工污移区 或可采用耐候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并对线路截面进行核算。低压接户线导线截面不应 小于35mm2。 2各类供电区域低压架空线路宜选用12m环形混凝土电杆,必要时可选用15m环形混 凝土电杆,道路两侧电杆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考虑负荷发展需求,低压线路电杆可 按10kV线路选型,为10kV线路延伸预留通道。 3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节能型铝合金线夹,耐张线夹使用螺栓式线夹或楔形线夹,导 线承力接续宜采用对接液压型接续管,导线及接户线非承力接续宜采用液压型导线接续线夹 或其他连接可靠线夹,设备连接宜采用液压型接线端子。 4低压架空绝缘线路导线接续后及接户线接续后,应进行绝缘恢复处理。在绝缘线路 的分支杆、耐张杆及有可能反送电的分支线导线上应设置停电工作接地点,安装验电接地线 夹。 5低压架空线路采用的横担、抱箍等金属构件均应采用热镀锌处理等防腐措施,并满 足导线机械承载力要求。 6一基电杆引下接户线回路数较多时,可采用低压分支箱分接电力用户,分支箱可装 设在建筑物外墙上、电杆上或其他合适位置,以减少外力破坏。低压分支箱外壳应具有耐候, 防腐蚀等性能。 7低压架空接户线宜采用耐候交联聚乙烯绝缘线,沿墙敷设时宜选用具有阻燃、耐低 温等性能的绝缘线。

    1下列情况可采用电缆线路: 1)负荷密度较高的A+、A类供电区域中心区; 2)居民住宅区、高层住宅区、科技园区; 3)主要干道或重要地区; 4)市政规划要求采用电缆的地区。 2低压电缆宜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在潮湿、含有化学腐蚀或易受水浸泡环境下 宜选用聚乙烯类材料的内护层,有白蚁的场所应选用金属铠装或防蚁外护层,有鼠害的场所 宜选用金属铠装或硬质护层,电缆进入建筑或集中敷设应选用C级及以上阻燃电缆。 3低压电缆宜采用铜芯电缆,电缆截面应根据负荷及配置系数、负荷属性、需求系数 同时率等因素进行选择,并综合考虑敷设环境温度、热阻系数、理设深度和并行敷设等因素 宜一步建设到位,避免重复更换。环网结构和高层居民住宅供电干线电缆截面不宜小于 240mm,高层居民建筑的保安电源或双电源负荷电缆截面不宜小于95mm,多层居民建筑的 保安电源或双电源负荷小于50kW时电缆截面可选择50mm。环网结构的电缆干线也可采用 相同载流量的铝芯或铝合金电缆。 4低压电缆敷设可采用排管、沟槽、直埋等敷设方式。穿越道路时,应采用抗压力的 保护管进行防护。 5低压电缆分支箱宜采用落地安装方式,受限情况下可选用墙体明敷安装。低压电缆 分支箱宜配置塑壳式断路器,进线开关受限时可采用熔断器式隔离开关装置。公共场所落地

    ....
  • 相关专题: 配电网  
专题: 白砂糖标准 |建筑常用表格 |验货标准 |园林施工组织设计 |有色金属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