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583-2020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智能化技术要求.pdf

  • GB/T 39583-2020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智能化技术要求.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1-1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 39583-2020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智能化技术要求

    5.5.1建筑供配电的诊断应包括下列内容: a)系统中仪表、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运行工况; b)供配电综合自动化情况,包括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温度,断路器 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的位置,报警信号、监视信号等信息监测、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的分 闻、合闸与重合闸等控制与操作闭锁、数据处理及系统与上级控制中心通信和人机联系等; C 供用电电能质量,包括变压器负载率、三相不平衡度、功率因数、各次谐波电压和电流及谐波电 压和电流总畸变率、电压偏差等; d) 用电分项计量是否达到智能化管理水平及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5.2建筑供配电诊断应按以下步骤: 通过查阅峻工图和现场核查,判断供配电系统中仪表、电动机、变压器等是否为淘汰产品,各电 器元件是否正常运行,故障率以及变压器负载率状况; b) 查看供配电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监控情况,由有管理权限人员操作,利用备用馈线对信息采集, 数据处理与记录、控制与操作闭锁、与上级操作控制中心通信、人机联系和综合自动化系统数 据库等功能进行测试;分析升级和增加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供配电的三相不平衡度、功率因数、各次谐波、负载率、电压电流等进行测试分析,判断其是 否符合GB/T14549、GB50052和GB/T15543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d 核查分项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判断其是否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是否达到智能化管理 水平; e) 根据诊断结果,分析供配电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供配电运行效率的智能化改造技术建议 与方案。

    5.1建筑供配电的诊断应包括下列内容: a)系统中仪表、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运行工况; b)1 供配电综合自动化情况,包括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温度,断路器 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的位置,报警信号、监视信号等信息监测、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的分 闻、合闸与重合闸等控制与操作闭锁、数据处理及系统与上级控制中心通信和人机联系等; C 供用电电能质量,包括变压器负载率、三相不平衡度、功率因数、各次谐波电压和电流及谐波电 压和电流总畸变率、电压偏差等; d) 用电分项计量是否达到智能化管理水平及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2建筑供配电诊断应按以下步骤: 通过查阅峻工图和现场核查,判断供配电系统中仪表、电动机、变压器等是否为淘汰产品,各电 器元件是否正常运行,故障率以及变压器负载率状况; b) 查看供配电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监控情况,由有管理权限人员操作,利用备用馈线对信息采集 数据处理与记录、控制与操作闭锁、与上级操作控制中心通信、人机联系和综合自动化系统数 据库等功能进行测试;分析升级和增加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供配电的三相不平衡度、功率因数、各次谐波、负载率、电压电流等进行测试分析,判断其是 否符合GB/T14549、GB50052和GB/T15543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d) 核查分项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判断其是否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是否达到智能化管理 水平; e 根据诊断结果,分析供配电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供配电运行效率的智能化改造技术建议 与方案。

    酒店标准规范范本5.6.1建筑给水排水的诊断应包括下列内容

    5.6.1建筑给水排水的诊断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给水管网压力是否符合GB50282和GB50555的相关规定及压力控制状况; b 给水排水信息监控情况,包括:水泵的启停、报警、手/自动、启停控制、水流开关、管网给水压 力、水位等; c) 给水分项计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计量仪表的数据远传功能 5.6.2建筑给水排水诊断应按以下步骤: a) 通过查阅峻工图和现场核查,判断给水管网压力是否符合GB50282和GB50555中的相关规 定,并核查给水压力控制是否合理: b 对给水方式监控情况进行核查和测试,判断其是否满足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其核查和测试 内容见附录A的表A.2; 对排水方式监控情况进行核查和测试,内容包括:排水泵启停、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和启停 控制,水流开关状态,集水坑水位状态等; d)现场核查给水排水监控功能及与上级管理系统连接的标准接口和开放协议,分析系统运行状

    5.6.1建筑给水排水的诊断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给水管网压力是否符合GB50282和GB50555的相关规定及压力控制状况; b 给水排水信息监控情况,包括:水泵的启停、报警、手/自动、启停控制、水流开关、管网给水压 力、水位等; ) 给水分项计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计量仪表的数据远传功能 5.6.2建筑给水排水诊断应按以下步骤: &) 通过查阅峻工图和现场核查,判断给水管网压力是否符合GB50282和GB50555中的相关规 定,并核查给水压力控制是否合理: b) 对给水方式监控情况进行核查和测试,判断其是否满足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其核查和测试 内容见附录A的表A,2; 对排水方式监控情况进行核查和测试,内容包括:排水泵启停、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和启停 控制,水流开关状态,集水坑水位状态等; d)现场核查给水排水监控功能及与上级管理系统连接的标准接口和开放协议,分析系统运行状

    GB/T 395832020

    况、运行控制策略及存在的问题,判断现有监控系统能否满足智能化管理水平、改造的必要性 与可行性; e 查看给水排水分项计量及与上级管理系统连接的标准接口和开放协议情况,分析计量数据的 准确性及给水排水系统能耗水平,判断其现状能否满足智能化节能运行与监测要求、改造的必 要性与可行性; ) 根据诊断结果,分析给水排水系统的节能潜力,提出提高给水排水运行效率的智能化改造技术 建议与方案。

    7.1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情况的诊断应包括下列内容: a) 采用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设备状况;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效水平及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贡献率; )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控制策略。 7.2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诊断应按以下步骤: a)通过查阅峻工图和现场调查,了解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设计情况及系统中各设备的配置、参数 指标与控制方法等。 b)现场检测分析所采用的可再生能源的贡献率。分析现有系统的能效水平、存在的问题及进 步提升其贡献率的潜力和要求 C 现场调查分析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工况,查阅运行记录,查看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上级管理系统连 接的标准接口和开放协议情况。核查、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及运行控制策略等,判断可再生能 源系统是否满足智能化管理要求及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d)根据诊断结果,分析现有系统的问题和关键因素,提出改造建议和方案,并进行经济技术分析。

    5.8建筑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

    5.8.1建筑的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状况诊断应包括下列内容: a)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遮阳、照明、电梯、供配电、给排水、可再生能源应用等的设备控制 和能耗计量状况及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的衔接情况;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与上级管理系统连接的标准接口和开放协议; 建筑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诊断,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部分见5.2.1,照明部分见5.3.1,电梯部 分见5.4.1,供配电部分见5.5.1,给水排水部分见5.6.1,可再生能源部分见5.7.1。 5.8.2 建筑的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状况诊断应按以下步骤: 查阅峻工图和现场调查,分析建筑的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状况、智能化措施效果: D 检查现有智能化系统与上级管理系统连接的标准接口和开放协议,并进行相关功能测试、验 证,对建筑总能耗及各用能系统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并核查其运行控制策略。判断现有建筑 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措施能否满足智能化节能运行管理要求; C 根据诊断结果,分析建筑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措施改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经济适用的合 理改造方案

    6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智能化措施的技术要求

    化改造。节能改造中应用的智能化技术,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改造设计要求

    6.1.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314、GB/T50378和JGJ/T334等的相关 规定。 6.1.3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经济合理的智能化改造方案,依据确定的改造方案进行设计与施工。改造设 计应结合主要设施的更新换代和建筑物的功能升级进行。 6.1.4针对建筑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应建立统一管理系统以进行智能化监控,实现对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照明、电梯、供配电、给水排水、可再生能源应用等的运行监测管理,并对各子系统能耗情况进 行统计、分析,提高建筑用能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6.1.5改造不应影响既有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和整体建筑效果,确定改造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改造施 工过程对未改造区域便用功能的影响。应有保障改造期间临时用电的措施 6.1.6进行节能改造时,有条件的场所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应满足用能安全、建筑功能需求和节 能要求,并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和技术。 6.1.7节能改造中自动化仪表的施工应符合GB50093、GB50303和GB50411等的相关规定。

    6.2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6.2.1应根据诊断结果,运用先进技术并结合业主需求,对各用能系统进行节能智能化控制设计,通过 必要的监测、控制手段及运行策略优化等措施提高节能改造效果。应根据既有建筑的供暖/供冷用能需 求及能源结构、价格和用能政策,合理采用冷/热回收、冷/热联供、自然直接冷却、蓄能等节能技术。 6.2.2改造后应能实现供冷/供热量的计量和主要用电设备的分项计量。应具备按实际需冷、需热量 进行调节的功能。 6.2.3节能改造施工和调试应符合GB50242、GB50243和GB50411中的相关规定。 6.2.4针对建筑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建立统一管理系统以进行智能化监控,实现对建筑供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照明、电梯、供配电、给水排水、可再生能源应用等的运行监测管理,并对各子系统能耗情况进行 统计、分析,提高建筑用能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必要的监测、控制手段及运行策略优化等措施提高节能改造效果。应根据既有建筑的供暖/供冷用能需 及能源结构、价格和用能政策,合理采用冷/热回收、冷/热联供、自然直接冷却、蓄能等节能技术。 2.2改造后应能实现供冷/供热量的计量和主要用电设备的分项计量。应具备接实际需冷、需热量 行调节的功能。 2.3节能改造施工和调试应符合GB50242、GB50243和GB50411中的相关规定。 2.4针对建筑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建立统一管理系统以进行智能化监控,实现对建筑供暖通风与空 调节、照明、电梯、供配电、给水排水、可再生能源应用等的运行监测管理,并对各子系统能耗情况进行 充计、分析,提高建筑用能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2.5冷热源系统: a)集中空调宜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能根据冷、热负荷的变化自动控制冷、热机组投入运行的数量 能根据供/回水的压差变化自动调节旁通阀。主机设备3台以上的应采取群控方式,且控制体 系与冷水机组自带控制单元建立通信连接。 更新改造后,供回水温度应能保证原有输配系统和空调末端系统的技术要求。 对水冷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宜采用具有实时在线清洗功能的除垢技术。 d 当更换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的锅炉及加热设备时,更换后的设备应能根据设定温度对燃料的供 给量进行调节,并应保证其出水温度的稳定。供暖系统宜根据防冻要求实现管道温度的自动 调节。 e 锅炉热效率应满足GB50189中的相关规定。冷水机组能效应符合GB19577中的相关规定 更换后的离心式水泵能效不应低于GB19762中的节能评价值。 2.6输配系统: a) 原输配系统的水泵选型过大时,宜采取水泵变速控制装置;其控制柜宜采用强弱电一体化 形式; b) 对于冷热负荷随季节或使用情况变化较天的系统,在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可通过 增设变速控制系统,将定水量系统改造为变水量系统: 对于系统较、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较大的一次泵系统,在确保具有较 大的节能潜力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可将其改造为变流量方式控制的二次泵系统; d)空调冷却水系统应设置必要的控制手段,并应在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保证冷却水

    GB/T 395832020

    系统能够随系统负荷以及外界温湿度的变化而进行自动调节; e 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水系统可采用大温差、小流量技术; 对于设置集中热水水箱的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其供水泵宜采用变速控制装置; g 对于原有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使用功能改变而造成的原有系统分区不合理的情况,在进行改 造设计时,应根据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对空调系统重新进行分区设置; h) 根据建筑使用特点与气象参数设定运行策略,如热平衡/水力平衡调节策略、高天空间气流组 织策略、启停机时间控制策略、冷却/冷冻水供水温度控制策略和变流量运行控制策略等; i 宜对风机及新风系统进行变频控制,通过调节频率对送风区域进行合理地控制;宜通过末端传 感器(如温度传感器、CO与CO,、PM2.5等空气质量传感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运算,设定风 机合适的运行频率,满足对新风的要求;其控制柜宜采用强弱电一体化形式,并且设置就地消 除谐波装置,减少变频器产生的谐波对设备安全的损害。 6.2.7末端系统: a)应对风机、水泵进行控制,做到实时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善部分负载功率因数偏低等现象; 空调末端能源消耗应符合GB21455的规定; b)进行新风系统改造时,应对可回收能量进行分析,并应合理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新风机组的 监控宜采用一体化模式,不宜便用一个控制分站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新风机组; C 空调末端应具有室温调节功能并应采用智能温控器,宜根据工作时间/非工作时间的室温要求 自动控制室温;智能温控器宜具有网络化及冷/热量计量功能;宜对部分未端风机盘管的控制 设计为系统和本地双控模式,

    6.2.8建筑遮阳系统:

    a)应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及窗口朝向综合考虑配置外遮阳产品的形式; b)东、南、西向外窗应采用可升降的外遮阳产品; 注:可配置含光照度、风速及降水等功能的小型气象站。外阳产品在光照强烈时能自动放下,在恶劣气象 条件下能自动强制收起。 c)建筑智能化控制遮阳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JGJ237和JG/T274的相关规定 d) 应具备与上级平台进行数据通信的功能;各设备应能相对独立工作;应能根据气象条件自动调 节遮阳系统的开启模式。 6.2.9应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运行策略实现对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运行工况与参数的监 则与合理调节,并对室内温湿度、照度、CO2浓度值和其他环境参数实时动态监测和数据采集,优化能 源分配与平衡

    6.3.1对照明系统进行改造设计时,各回路容量应按GB50034的相关规定进行校核,并应选择符合节 能评价值和节能效率的灯具。 6.3.2当公共区照明采用就地控制方式时,应设置声/光控或延时等感应功能。当公共区照明采用集 中监控系统时,应根据照度要求自动控制照明。 6.3.3照明系统改造设计应满足节能控制要求。照明配电回路应根据节能控制的要求,结合建筑的使 用情况和天然采光状况进行分区、分回路设置。并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负荷。 6.3.4当设置智能遮阳系统时,室内照度控制宜与其联动。 6.3.5应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对照明设备运行工况的监控,可根据照明区域的实际需求运行 不同的控制策略,监控系统应有与上级管理系统连接的标准接口和开放协议。 至密的控制兰然声相损现忆宝法及注用全理

    5.4.1建筑电梯系统设计应符合GB/T10058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形下 均能保证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6.4.2应能对主要电气设备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监控,实现对电梯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管 理维护及故障分析;并符合GB/T24476的相关规定,满足安全运行与管理要求。 6.4.3根据电梯的数量、位置、额定速度、额定载荷以及客流量和使用频率,合理分配电梯的运行区域、 停靠层站和运行时间。 6.4.4采用分散待机技术和电梯智能化实时交通控制技术:两台位置相邻的电梯应使用并联控制方 式,两台以上位置相邻的电梯应便用群控控制方式。群控方式应结合电梯布置、各楼层乘客密度分布、 大楼管理等信息确定,主要满足节能和管理的要求,宜具有智能派梯等多种运行控制策略, 6.4.5电梯系统运行应满足电气相关指标(如谐波、功率因素、漏电等)要求,设备停运不应产生功率损 失,并应符合GB/T30559.2中的相关规定, 6.4.6宜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保障能源的回收与有效利用

    6.5.1建筑供配电设计应符合GB50052的相关规定。 6.5.2增减用电负荷时,应重新对供配电容量、敷设电缆、供配电线路保护和保护电器的选择性配合等 参数进行核算 6.5.3应根据用电设备实际耗电率总和,重新计算变压器容量,变压器改造设计选型应符合GB51348 中的相关规定 6.5.4功率因数的改善宜采用无功自动补偿的方式。对谐波的治理应根据谐波源制定针对性方案,电 压偏差高于标准值时宜采用合理方法降低电压。 5.5.5低压配电用户侧应设有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三相不平衡大于15%的配电系统应进行 各相负载均衡调整。 6.5.6未设置用电分项计量的系统应根据变压器、配电回路原设置情况,合理设置分项计量监测系统 分项计量电能表应具有远传功能

    6.6.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与施工应符合GB50015和GB50242中的相关规定。 6.6.2建筑给水排水监控系统的设计应实现水泵节能控制、系统应急控制、水泵累计运行时间控制和 设备远程控制;应能对污水、洗涤用水和雨/雪水进行管理和控制。 6.6.3建筑给水排水监控系统宜设置给水管网漏损监测功能。 6.6.4建筑给水排水监控系统应具备与上级管理系统连接的标准接口和开放协议。

    6.6.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与施工应符合GB50015和GB50242中的相关规定

    6.7.1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太阳能热水智能化监控系统应符合GB50364中的相关规定。 6.7.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生产的电能并入电网的电能质量应符合GB/T19939中的相关规定。 6.7.3冷热源改造为地源热泵系统时,地源热泵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 GB50366的规定。 6.7.4可再生能源系统应监测各类相关设施的基础信息,要求见附录B的表B.8。

    GB/T 395832020

    6.8建筑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

    6.8.1对建筑的能耗监测与用能管理应采用先进系统集成技术与可靠适用的设备;通过标准接口和开 放协议,与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照明、电梯、供配电、给水排水、可再生能源应用控制子系统进行数据交 换,实现对设备用能的实时监测及运行控制策略的调整与优化。相关系统应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 生;宜具有3D可视化技术应用条件。 6.8.2建筑能耗监测的类别应包括电量、水量、燃气量、燃油量、冷/热量、可再生能源系统能效与贡献 率等,能耗的分类、分项计量监测应满足对建筑物能耗分析和节能管理的要求,应具有对计量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公示及能效计算、诊断与评价等智能分析功能;能可视化展示能耗数据和分析诊断结果,为优 化运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6.8.3应对建筑物的用能设备进行监控,并能根据季节和环境变化调节其运行控制策略。设备监控系 统宜具有设备工况监测、设备控制、数据通信、故障报警和故障处理方法等功能,其要求见附录B的 表B.1~表B.8。 6.8.4采用的能耗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的相关规定,并具有远传功能,满足CJ/T188的相关要

    6.8.4采用的能耗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的相关规定,并具有远传功能,满足CJ/T188的相关要

    7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智能化系统安全与运行维护要求

    7.1.1智能化系统运维工作应包括系统运行、系统维护、系统维修和系统优化等

    7.1.2智能化系统运维应符合JGJ/T417中的相关规定。 7.1.3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 a) 应具备高可靠性,提供成熟且容错性和易恢复性俱佳的系统; 应支持连续7d×24h不间断地运行; 应具备静态过负荷控制和动态过负荷控制两种过负荷控制的能力; d) 软件故障情况下,系统应具备故障人工手动恢复机制; 能够正确识别外围系统发出的错误请求及重复请求,避免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结果; f) 应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g) 系统应配备UPS不间断电源,避免停电导致的数据去失。 7.1.4 智能化系统可维护性: 应具备自管理和监控功能,能够实时监控各模块的执行状态; 应具备在线升级协议及版本的功能,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支持对系统的外部接口协议进行 在线升级、对修改后的系统版本进行在线升级,系统宜具有远程维护功能; C) 在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错误都应在客户端有明确的错误信息呈现,并能在系统的相应维 护手册中查到错误处理方法与步骤; d厂 应用系统应支持通过统一的图形界面,能够监控到应用系统所有的报警、异常信息。 7.1.5 智能化系统可配置性: a) 应具备相应的配置能力,系统所应用的主数据、接口、设备联动控制算法应具备一定的配置能 力,降低系统功能与数据、接口、控制算法的耦合性,使既有建筑管理者能够自主按需配置 系统。 b 既有建筑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应在设计之初,依据GB/T22240中的相关规定及用户需求确 定定级对象,分别确定定级对象的系统服务和业务信息的安全保护等级,进而确定定级对象的 安全等级、初步评估建设对象是否可能为关键信自其础设施、初步设计要求评估既有建符

    力,降低系统功能与数据、接口、控制算法的耦合性,使既有建筑管理者能够自主按需配置 系统。 b 既有建筑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应在设计之初,依据GB/T22240中的相关规定及用户需求确 定定级对象,分别确定定级对象的系统服务和业务信息的安全保护等级,进而确定定级对象的 安全等级。初步评估建设对象是否可能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初步设计要求评估既有建筑智

    能化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既有建筑现有网络基础设施架构系统减少投资

    7.2智能化系统安全要求

    2.1在进行功能设计时至少应包括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安全审计、交互安全、数据分类、数据传输、 病毒和存储安全等功能,为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服务。 a)身份认证功能:基于共享密钥、生物学特征、公开密钥加密算法等完成对用户身份的确认,如 口令认证、指纹认证、人脸识别认证等。 b) 权限管理功能: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管理,为既有建筑相关管理者提供权限内服务。 安全审计功能:记录用户操作业务系统与安全相关的行为和操作数据,形成审计记录,保留不 少于6个月的时限以供审查。并通过实现对审计记录的分析,实现快速准确定位业务系统的 安全状态。 d) 交互安全功能:应对人机交互及系统间调用接口实现安全保护等。 e 数据分类功能:应对数据不同类别进行标记,并进行相应保护。 f) 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功能:应对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进行非明文传输和存储保护, 2.2信息系统源代码编码安全要求:

    7.2.2信息系统源代码编码安全要求

    7.2.3数据保护要求:

    应在应用程序中对关键信息实现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验证和内容审核,并对关键业务数据进 行分类、加密、脱敏、封装和关联性隔离以及容灾备份等,保障数据在产生、传输、处置和存储等 流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 b 应加强网络数据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收集个人信息的公开明示功能和同意功能,提供防泄 露、防篡改和防毁损机制,提供个人信息删除和更正机制,提供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功能。重 要信息系统具有利用本地或异地灾难恢复中心所提供的基础平台资源实现灾难恢复功能。

    7.2.4部署运行安全要求

    应针对网络结构、服务器操作系统、 机终端等领域进行安全防护设计、选型和实 施,达到网络结构清晰;网络边界、安全域边界 、业务边界隔离防护合理、措施有效;操作系统、数据库、终 端等关键设施自身安全防护可达到信息系统相应等级的安全要求等

    7.3智能化系统运维要求

    7.3.1应按照JGJ/T417相关要求建立运维体系。 7.3.2传感器维护要求:应对设备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运行情况进行巡检和数据校正。 7.3.3网络链路运维要求:应建立安全措施,与其他办公网进行物理隔离,保证日常巡检链路的完 整性。 7.3.4网络设备运维要求:应进行硬件状态日常巡检、运行日志备份、网络流量监测、制定网络故障排 除方案、网络使用状况趋势分析、设备配置更新备份等。 7.3.5服务器设备运维要求:应进行进程与服务检查、系统漏洞修补、病毒库定期升级、系统配置变更 等管理。 7.3.6存储设备运维要求:应进行磁盘空间检查、设备配置管理、备份作业检查、备份事件管理、恢复策 略定制、制定数据保护与恢复机制、制定备份软件维护机制等。 7.3.7数据库系统运维要求:应巡检实时数据状态,查看数据库空间使用情况与数据库连接情况,对告 警日志分析,对数据库定期备份,建立数据库恢复机制。 7.3.8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智能化系统,应建立运维目标,保障软硬件的稳定和可靠,保障软硬件安全

    和可恢复,保证故障及时响应与修复,保证硬件设备的维修更新,保证运维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节能 改造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7.3.9应实时检测系统设定目标的实现情况,人工调整纠正偏差。交接班记录应包括临时调整要求、 报警记录、故障记录等;能耗监测系统应能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当出现数据波动时应及时提交维 护申请;应管理和记录操作人员权限的变更;应每月备份系统运行记录1份。 7.3.10宜每月检查控制器工作状况,测试、核查系统联动执行情况。宜每月现场核查网关、链路等硬 件设施的状况;宜每季度验证控制逻辑或算法,测检校正传感器和执行器。 7.3.11维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时,应将相关设备改为手动控制状态,控制强电的设备应将控制电 路与主回路进行隔离。修复完成后,应恢复系统数据、设置及原有监控功能;故障由第三方设备引起的, 应及时向相关方提供故障报告及分析结果。 7.3.12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和调整系统联动功能。可根据运行情况和使用要求,调整工作模式、界 面和显示模式;可根据需求调整系统运行报表的类型和数量;可根据系统运行状况调整系统运行参数; 可根据运行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完善系统

    A.1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诊断,见表A.1

    A.1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诊断,见表A.1

    GB/T39583—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既有建筑节能与智能化系统诊断明细

    表A.1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诊断

    A.2给水功能诊断,见表A.2

    A.2给水功能诊断,见表A.2.

    A.2给水功能诊断,见表

    表 A.2 给水功能诊断

    GB/T39583—2020

    热泵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见表B.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智能化系统监控功能明细

    表B.1热泵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

    冷水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见表B.2

    表B.2冷水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

    热交换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见表B.3

    热交换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见表B.3,

    表B.3热交换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

    锅炉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见表B.4。

    表B.4锅炉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解

    水泵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见表B.5。

    表B.5水泵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

    新风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见表B.6

    路灯标准GB/T39583—2020

    表B.6新风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

    空调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见表B.7

    表B.7空调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

    B.8 可再生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见表B.8

    表B.8可再生能源系统宜有的监控功能

    卫生标准GB/T39583—2020

    1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6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项目管理、论文 |工程技术 |阻燃标准 |止回阀标准 |冶金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