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783-2021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技术要求.pdf

  • GB/T 39783-2021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技术要求.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4-2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3.3区域差分数据产品延时

    区域差分数据产品输出延时应不大于2S

    数据处理中心的系统可用度(R)应不小于0.999。

    数据处理中心机房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机房位置、设备布置、综合布线系统、环境条件、建筑 构、配套系统等建设,其中DB11标准规范范本,配套系统主要由空气调节系统、电气(配电)系统、智能化系统(含动力及环项 监控)、防雷接地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组成

    5.2.1.1数据处理中心机房设计应符合GB50174一2017要求

    5.2.1.1数据处理中心机房设计应符合GB50174一2017要求, 5.2.1.2数据处理中心网络安全应符合GB/T22239—2019中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及以上要求。

    5.2.1.3数据中心机房的配置和条件应不低于GB50174一2017中规定的B级主

    5.2.1.3数据中心机房的配置和条件应不低于GB50174一2017中规定的B级主要指标。

    处理中心机房的施工应按GB50462一2015的相关

    数据处理中心的机房位置应满足以下环境条件要求: 供电稳定可靠、交通方便、通信方便、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 b 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的环境; c) 远离具有腐蚀性的环境; d) 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 e) 远离水灾隐患区域; ) 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g)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区

    数据处理中心的机房位置应满足以下环境条件要求: a) 供电稳定可靠、交通方便、通信方使、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 b) 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的环境; c 远离具有腐蚀性的环境; d) 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 e) 远离水灾隐患区域; f) 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区

    5.4.1机房设备布置应采用分区布置,主要分为主机区、存储器区、数据输入输出区。 5.4.2机房设备的布置应有利于人员和设备安全的保证、机房管理、人员操作、安装维护、防尘等。 5.4.3机柜或机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并留出通风和散热间隔

    5.4.1机房设备布置应采用分区布置,主要分为主机区、存储器区、数据输入输出区。 5.4.2机房设备的布置应有利于人员和设备安全的保证、机房管理、人员操作、安装维护、防尘等。 5.4.3机柜或机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并留出通风和散热间隔

    5.4.1机房设备布置应采用分区布置,主要分为主机区、存储器区、数据输入输出区。

    综合布线系统应按GB50311一2016和GB50217一2018要求进行主十布线系统结构设计,围绕主 干线设计主配线区(MDA)、列头柜(AC)布线、设备配线区(EDA)等,并进行布线系统走线通道设计等

    数据处理申心考虑人流、物流以及出人、围护结构热设计利节能措施,建筑利和结移构按B纷 或以上数据机房等级设计,室内装修应符合相关要求

    数据处理中心机房的空 能化系统(含动力及环境监控)、防雷接地 行配置和建设

    5.1.1硬件支撑平台的配置应根据服务总需求进行分解和基本设计,各平台单元硬件配置应根据基准 站数量和软件的服务能力进行配置 5.1.2硬件支撑平台配置的设备主要应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设备。设备配置应 考虑一定的余量,设备配置的数量按照数据处理中心计算、处理和服务需求(如基准站数量规模以及 软件服务能力等)的最大能力要求增加一定的百分比量配置,且设备运行的利用率一般不应超过设备配

    6.1.1硬件支 站数量和软件的服务能力进行配置

    置能力的70%(如最大并发数占配置设备能力的70%)。 6.1.3硬件支撑平台可以采用自已搭建硬件构建支撑平台,或使用公有云的l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硕 件支撑平台(公有云技术内容参照硬件支撑系统的要求)。

    6.2.1数据处理中心硬件支撑平台应由计算平台、网络平台、存储平台、业务数据备份平台等组成。 6.2.2计算平台主要应由数据计算和存储等组成 6.2.3网络平台按业务需求应分为专线区、安全区、计算网络区、存储网络区及网络管理区等 6.2.4存储平台应由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底层磁盘阵列系统组成 6.2.5业务数据备份平台主要应由物理磁带库或者大存储磁盘等大容量数据存储硬件组成

    6.3.1计算平台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内存、磁盘容量、网络吞吐能力应保证一定的完余量。 6.3.2网络平台具有支持多种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能力,能及时、全面地掌握网络的故障、性能、配置、 安全问题等信息,并应采用分布式设计,支持未来业务的横向扩展能力。 6.3.3存储平台应配置中文图形化管理、开放存储管理、告警、数据快照等功能的软件,提供API接口, 支持功能特性植入和二次开发。 6.3.4业务数据备份平台应提供热备和冷备两种备份方式,保证发生重天系统故障时,数据可回传 利用。

    5.4.1计算平台的性能:CPU的主频应不小于2.5GHz,并支持多线程技术;内存需要支持双通道,并 带宽应不小于50GBps;磁盘的随机读取能力应不小于50000次/s(iops),随机写人的能力应不小于 14000次/s(iops);服务器的网卡应不小于10Gbps。 6.4.2网络平台的性能:单台交换机端口应不小于24X1Gbps,背板带宽应不小于50Gbps,吞吐率应 不小于24Gbps;单台核心交换机端口应不小于48×10Gbps,整机吞吐率应不小于480Gbps,端口吞 吐率应不小于10Gbps,包转发率应不小于17Gpps,背板带宽应不小于80Tbps:所有网络设备的转发 延时应不大于1ms 6.4.3存储平台的性能:磁盘阵列总体支持的存储容量应不小于100TB;系统数据传输总带宽应不小 于48GBps。 6.4.4业务数据备份平台的性能:存储量应不小于1PB的容量;数据存储元余量应不小于30%;数据 存储速率应不小于24GBps。

    6.4.1计算平台的性能:CPU的主频应不小于2.5GHz,并支持多线程技术;内存需要支持双通道,并 带宽应不小于50GBps;磁盘的随机读取能力应不小于50000次/s(iops),随机写人的能力应不小于 14000次/s(iops);服务器的网卡应不小于10Gbps。 6.4.2网络平台的性能:单台交换机端口应不小于24×1Gbps,背板带宽应不小于50Gbps,吞吐率应 不小于24Gbps;单台核心交换机端口应不小于48×10Gbps,整机吞吐率应不小于480Gbps,端口吞 吐率应不小于10Gbps,包转发率应不小于17Gpps,背板带宽应不小于80Tbps;所有网络设备的转发 延时应不大于1ms 6.4.3存储平台的性能:磁盘阵列总体支持的存储容量应不小于100TB;系统数据传输总带宽应不小 于48GBpS。 6.4.4业务数据备份平台的性能:存储量应不小于1PB的容量;数据存储元余量应不小于30%;数据 存储速率应不小于24GBDS

    软件支撑平台应具有为数据处理中心提供高效的针对海量多格式、多模式数据的采集、存储、查询 访问和分析计算能力。

    统运维管理软件等组成。数据处理中心的软件支撑平台可以采取自已搭建软件支撑平台,或使用公有 云的PaaS(平台即服务)软件支撑平台。通过软件支撑平台(自已开发的或公有云的),开发业务服务软

    7.4.4统一数据访同服务的AP1接口形式应为结构化数据访向接口、对象接口、文件接口,其提供的是 面向上层应用的接口,一类是统一数据访问API,另一类是针对后台每种数据存储系统各自API的 适配。

    7.5数据分析计算服务软件

    7.5.1数据分析计算服务软件主要应由分布式资源调度管理软件、基于策略的复杂事件处理软件和分 布式计算框架软件组成,负责海量历史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处理、任务的定义、调度、协作和执行等功能。 7.5.2分布式资源调度管理软件应能整合动态负载均衡及资源调配,解决大规模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 和管理,进行实时资源调度管理。 7.5.3基于策略的复杂事件处理软件机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支持精确的事件策略描述方式,能够实现对分布式系统应用中的事件精准识别,从而保证自动 化的可靠性; b) 支持复杂的策略制定,实现大型和复杂的分布式任务处理; C 支持自定义事件处理策略,包括处理机制、识别规则; d) 支持基于大量事件的处理,满足对分布式系统频繁交互而产生的各种事件的快速响应, 7.5.4分布式计算框架软件应能将巨大的计算能力分解,分配至多台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 算结果综合汇总。

    7.6数据存储管理软件

    提取功能 7.6.2数据存储管理软件主要应由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组成。 7.6.3关系型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用户和地理信息等数据,应能实现海量强关系型结构化数据的存储 和快速访问,并可解决关系型数据库的横向扩展以及海量异构关系型数据的汇聚及分析挖掘问题 7.6.4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基于底层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交换以及数据复制技术开发,用于在关 系型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同步分发和数据允余。 7.6.5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对众多异构数据库进行数据整合,并以统一的访问视图呈现给上层 应用。 7.6.6分布式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信息数据等海量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处理,应能实现不同 业务应用中不同格式、不同访问模式的海量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需求。分布式数据库整体分为 前端、服务器端、存储引擎三部分。 7.6.7分布式数据库前端应能提供各种编译语言的API支持、对文件系统的接口提供文件的频繁读写 支持、大多数POSIX文件系统的格式特性支持和为接口层加入对标准SQL语言的支持等功能 7.6.8分布式数据库服务器端应具有在数据的多份副本之间进行大量的数据和控制指令交互的功能, 应能使用分布式数据总线的群组通信功能来实现。 7.6.9分布式数据库存储引擎应包括时序引擎、对象引擎和结构化引擎,应提供服务器端实现具体数 据物理存储的接口。 7.6.10分布式文件系统应能存储文件总数量和总容量较大的基准站和监测站原始观测数据、数据处 理中心日志、差分数据产品,以及数量和总容量很大的各类文档、图片、视频等数据,并能高效存储和 访问。 7.6.11分布式文件系统应能运行在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环境上;应能支持硬件规模的动态扩展;其存 储容量和数据访问性能应能动态地随硬件规模的变化线性变化 7.6.12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应基干集群架构.在一个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关联元数据服务器集群:集群

    a)应具有接收框架站网、区域站网和行业基准站网等基准站采集的原始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如 果有)的功能: b)应具有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实时解码、格式转换和数据转发的功能; c)应具有形成标准格式数据文件并进行存储和管理的功能; d)应具有接人GNSS服务机构(如IGS、iGMAS等)的后处理精密轨道、精密钟差、精密电离层 精密ERP、精密DCB、精密站坐标等数据产 品的功能以及存储数据的功能

    应其有接收框架站网、区域站网和行业基站网等基准站采集的原始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 果有)的功能 6)应具有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实时解码、格式转换和数据转发的功能: )应具有形成标准格式数据文件并进行存储和管理的功能 H)应具有接人GNSS服务机构(如IGS、iGMAS等)的后处理精密轨道、精密钟差、精密电离层、 精密ERP、精密DCB、精密站坐标等数据产 品的功能以及存储数据的功能

    数据接收和存储模块应满足以下主要性能: )数据接收和存储模块应支持不少于500个基准站原始观测数据接收和数据存储; b)编码及格式转换时延不应大于200ms

    8.3.4数据及产品分发与管理模块

    数据及产品分发与管理模块应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a 应具有支持原始观测数据实时数据流和文件两种分发模式的功能: 应具有支持同时分发多个原始观测数据的功能; 应具有将原始数据和数据产品分发至多个行业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 应具有将差分数据产品发布至数据播发系统并记录相关信息的功能; e) 应具有记录分发至行业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结果显示的功能; f) 应具有精密轨道、精密钟差、精密电离层产品、广域差分数据产品、区域差分数据产品等的任务 调度、解算结果管理等的功能,

    数据及产品分发模块应满足以下主要性能: )应支持同时分发不少于500个基准站的数据: 实时数据流分发处理时间不应超过800ms; 应能支持百万量级用户的数据分发和管理

    8.3.5数据质量评估模块

    数据质量评估模块应包含以下主要功能(见图5): a 应具有选择性读取基准站观测值数据的功能; b)应具有选择性读取广播星历数据的功能; C 应具有对多路径效应、周跳比、数据完整率、伪距精度、载噪比等数据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的 功能; d)应具有对RINEX2.X、RINEX3.X格式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的功能: e)应具有结果的格式化输出与显示的功能

    数据质量评估模块应包含以下主要功能(见图5): a 应具有选择性读取基准站观测值数据的功能; b)应具有选择性读取广播星历数据的功能; C 应具有对多路径效应、周跳比、数据完整率、伪距精度、载噪比等数据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的 功能; d)应具有对RINEX2.X、RINEX3.X格式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的功能; e) 应具有结果的格式化输出与显示的功能

    8.4.8.3数据后处理毫米级精度评价算法

    采用一定时段内(不少于7天)的解算: 评价指标 按公式(1)计算

    式中: s() 数据后处理毫米级精度标准偏差; t: 测量中的某单个测量值; N 坐标样本序列个数; 一 水平或垂直方向坐标样本序列; 2 H 水平或垂直方向坐标样本序列的平均值

    数据播发子系统应包含以下主要功能(见图11): 应具有支持差分数据产品按GB/T37018一2018数据格式编码的功能; 应具有支持广域差分数据产品的卫星、数字网络、数字广播播发方式的功能; 应具有支持区域RTK数据产品的移动通信网播发方式的功能; 1 应具有支持符合GB/T37019.12018GB/T37019.3—2018播发接口的数据传输功能; 应具有支持用户认证鉴权的移动通信网播发的功能; 应具有支持并发连接数弹性扩展的功能

    数据播发子系统应包含以下主要功能(见图11): 应具有支持差分数据产品按GB/T37018一2018数据格式编码的功能; 应具有支持广域差分数据产品的卫星、数字网络、数字广播播发方式的功能; 应具有支持区域RTK数据产品的移动通信网播发方式的功能; d) 应具有支持符合GB/T37019.12018~GB/T37019.3—2018播发接口的数据传输功能; 应具有支持用户认证鉴权的移动通信网播发的功能; f) 应具有支持并发连接数弹性扩展的功能,

    8.6.3系统运维模块

    8.6.3.1系统运维模块功能

    系统运维模块应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a)应具有记录服务器的主机名、IP、配置等信息的功能; b) 应具有记录业务服务相关信息的功能; c) 应具有记录服务器和在其上运行的对应关系的功能; d) 应具有服务器上的代码自动化更迭变更的功能 e) 应具有故障监测和系统自动运行的功能

    8.6.3.2系统运维模块性

    系统运维模块应包含以下主要性能: a 数据接收与分发子系统监控项不应少于8项,主要监控的事项有基准站接入量监控、基准站分 布监控、基准站历元完整率监控等; b) 数据处理子系统监控项不应少于15项,主要监控的事项有区域RTK、差分数据有无、差分数 据龄期等; 数据播发子系统监控项不应少于10项,主要监控的事项有在线用户数、系统CPU、系统内 存等; d)故障告警时间不应大于 2 s

    8.6.4服务监测评估模块

    8.6.4服务监测评估模块

    8.6.4.1服务监测评估模块功能

    服务监测评估模块应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a)应具有广域和区域差分数据产品接收与解析的功能; b)应具有监测BDS、GPS、GALILEO、GLONASS四个系统的差分数据产品的功能; c)应具有对广域和区域增强服务在定位区域的监测、评估和显示的功能。

    服务监测评估模块应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a)应具有广域和区域差分数据产品接收与解析的功能; b)应具有监测BDS、GPS、GALILEO、GLONASS四个系统的差分数据产品的功能; c)应具有对广域和区域增强服务在定位区域的监测、评估和显示的功能。

    旅游标准8.6.4.2服务监测评估模块性能

    8.6.4.2.1广域监测模块性能要求

    广域监测模块应包含以下主要性能: a) 单频伪距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不大于2m(2a),高程不大于3m(2c); b 单频载波相位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不大于1.2m(2s),高程不大于2m(2o); 双频载波相位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不大于0.5m(2c),高程不大于1m(2s); d)监测频度应为每秒1次,

    8.6.4.2.2区域监测模块性能要求

    9.1安全保密建设要求

    数据处理中心的安全保密 据处理中心安全保密性符合国家相关保密 保障数据处理中心业务的正常开展

    根据安全保密建设目标,数据处理中心分级保护方案的设计应遵循“规范定密、准确定级,依据标 准、同步建设,突出重点、确保核心,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的原则,具体原则要求如下: a 分域分级原则:涉密信息系统应根据信息密级、功能等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并确定等级,按照相 应等级的保护要求进行防护; b 信息流向控制原则:禁止高密级信息由高等级涉密信息系统(或安全域)流向低等级涉密信息 系统(或安全域); C 最小授权与分权管理原则:涉密信息系统内用户的权限应配置为确保其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最 小权限,相互独立、相互制约,避免出现权限过大的用户; d 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应采取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整体的安全保密 措施; e 纵深防御保护原则:在设计整个安全保密系统时,应采用多级纵深防御保护原则,采用多种安 全手段,多方面、多角度来实现系统的安全建设; 安全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原则:系统应具有适应未来发展良好的安全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部 署使利,使用简使,维护集中,并可以实现服务和应用的灵活扩展

    9.3信息安全防护平台的功能

    体检标准信息安全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 应具有数据安全传输控制的功能; b) 应具有网络攻击防护的功能; 应具有网络日志收集、查看和分析的功能: d)应具有数据加密的功能

    ....
  • 数据标准
  • 相关专题: 地基  
专题: 文化标准 |城镇建设标准 |螺纹标准 |装修CAD图纸 |竣工资料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