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512-2014 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pdf

  • Q/GDW 1512-2014  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5.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2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O/GDW15122014

    5.2.1电缆主绝缘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Up1和操作冲击绝缘水平Up2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低于 1的要求。

    1的要求 5.2.2外护套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应符合表2的要求

    乳制品标准5.2.2外护套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1电缆和附件的额定电压和冲击耐受电压

    注U:电现改计时米用的导体对地或金 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 U:电缆设计时采用的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 Um:电缆所在系统的最高系统电压有效值

    表2外护套雷电冲击耐受水平

    5.2.3电缆载流量和工作温度符合下列要求: 电缆线路正常运行时导体允许的长期最高运行温度和短路时电缆导体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应 按照附录A的规定; b) 电缆线路的载流量,应根据电缆导体的充许工作温度,电缆各部分的损耗和热阻,敷设方式, 并列回路数,环境温度以及散热条件等计算确定: 电缆线路不应过负荷运行。 5.2.4 电缆本体(护套、铠装等)不应出现明显变形,电缆敷设和运行时的最小弯曲半径按照附录B, 隧道内110kV及以上的电缆,应按电缆的热伸缩量作蛇形敷设。 5.2.5 电缆的敷设符合以下要求: a) 原则上66kV以下与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宜分开敷设; b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同通道敷设的电缆应按电压等级的高低从下向上分层布置,不同电压等级电缆间宜设置防火隔 板等防护措施: d) 重要变电站和重要用户的双路电源电缆不宜同通道敷设: e 通信光缆应布置在最上层且应设置防火隔槽等防护措施; 交流单芯电缆穿越的闭合管、孔应采用非铁磁性材料。 5.2.6 电缆固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时电缆刚性固定间距应不大于2m; b) 桥架敷设时电缆刚性固定间距应不大于2m; C)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 d 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 e)交流单芯电缆的固定夹具应采用非铁磁性材料:

    5.2.3电缆载流量和工作温度符合下列要求:

    5.2.5电缆的敷设符合以下要求

    5.2.6电纳固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Q/GDW 15122014

    O/GDW15122014

    f)裸铅(铝)套电缆的固定处,应加软衬垫保护。 5.2.7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 及墙壁处;从沟道引至铁塔(杆)、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保护 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应不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保护罩根部 不应高出地面。

    2.7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 墙壁处;从沟道引至铁塔(杆)、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保护 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应不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保护罩根部 应高出地面。 2.8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堵,管口应密封。 2.9电缆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最大允许高度差除满足设计要求外,自容式充油和油浸纸电缆还 符合以下要求: a)自容式充油电缆最大允许高度差应考虑长期允许油压; b)油浸纸电缆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水平差应小于表3要求

    a)自容式充油电缆最大允许高度差应考虑长期允许油压; b)油浸纸电缆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水平差应小于表3要求

    表3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允许水平差

    压限制器的工频耐压; b)需抑制电缆对邻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 5.2.14电缆外护套表面上应有耐磨的型号、规格、码长、制造厂家、出厂日期等信息

    5.3.1电缆终端与接头主要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结构应简单、紧凑,便于安装。 所用材料、部件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 5.3.2电缆终端与接头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和环境要求一致。 5.3.3电缆终端外绝缘爬距应满足所在地区污等级要求。在高速公路、铁路等局部污移严重的区域, 应对电缆终端套管涂上防污涂料,或者适当增加套管的绝缘等级。 5.3.4电缆终端套管、瓷瓶无破裂,搭头线连接正常;电缆终端应接地良好,各密封部位无漏油

    Q/GDW 15122014

    5.3.5户外终端的正常使用条件为海拔高度不超过 付于润拨高度超过1000m,不超过 4000m安装使用的户外终端,在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的地点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按GB311.1一2012 第3.4条进行校正。 5.3.6电缆终端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符合GB50149的有关规定。 5.3.7电缆终端、设备线夹、与导线连接部位不应出现温度异常现象,电缆终端套管各相同位置部件 温差不宜超过2K;设备线夹、与导线连接部位各相相同位置部件温差不宜超过20%。 5.3.8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应与系统的相位一致。 5.3.9电缆终端法兰盘(分支手套)下应有不小于1m的垂直段,且刚性固定应不少于2处。电缆终 端处应预留适量电缆,长度不小于制作一个电缆终端的裕度。 5.3.10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 5.3.11电缆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电缆接头两端应刚性固定,每侧固定点不少于2处; 直埋电缆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电缆接头处宜预留适量裕度 长度不小于制作一个接头的裕度。 5.3.12电缆附件应有铭牌,标明型号、规格、制造厂家、出厂日期等信息。现场安装完成后应规范挂 设安装牌,包括安装单位、安装人员、安装日期等信息。

    5.4.1避雷器技术要求:

    a) 避雷器外绝缘爬距应满足所在地区污移等级要求: b) 避雷器外观连接法兰、连接螺栓不应存在严重锈蚀或油漆脱落现象: 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应根据Q/GDW454一2010附录A:测量值不小于100M2的要求进行判 别: d) 避雷器连接端子及引流线热点温度不应超过80℃,相对温差不应超过20%; e 避雷器安装位置便于在线监测,配套在线监测仪应安装到位,监测仪视读方便; 计数器上引线应绝缘良好,前后两次测量值不应明显下降。

    计数器上引线应绝缘良好,前后两次测量值不应明显下降。 4.2 供油装置技术要求: a 供油装置不应存在渗、漏油情况,充油电缆压力箱供油量不得小于供油特性曲线所代表的标称 供油量的90%; 供油装置的金属油管与电缆终端间应有绝缘接头,其绝缘性能不低于电缆外护层; 压力油箱的油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超过电缆充许的压力范围。当每相设置多台压力箱时,应 并联连接; d 每相充油电缆线路应装设油压监视或报警装置,仪表应安装牢固,室外仪表应有防雨措施; 自容式充油电缆线路供油系统应保证电缆运行时的油压变化符合下列规定:冬季最低温度空载 时,电缆线路最高部位油压不小于允许最低工作油压;夏季最高温度满载时,电缆线路最低部 位油压不大于允许最高工作油压;夏李最高温度时负荷突然增至满载时,电缆线路最低部位或 供油装置区间长度一半部位的油压不宜大于允许最高暂态油压;冬季最低温度时负荷从满载突 然切除时,电缆线路最高部位或供油装置区间长度一半部位的油压不得小于允许最低工作油 压;水底充油电缆的油压整定,除了考虑因负荷变化产生油压变化外,还应考虑在水最深处电 缆内部油压应大于该处在最高水位时的水压,防止铅包有渗漏时水分侵入电缆内部

    5.4.2供油装置技术要求

    5.4.3接地装置技术要求

    接地箱、交叉互联箱内连接应与设计相符,铜牌连接螺栓应打紧,连接螺栓无锈蚀现象。箱体 完整,门锁完好,开关方便

    b)接地箱、交叉互联箱内电气连接部分应与箱体绝缘。箱体本体不得选用铁磁材料,并应密封良 好,固定牢固可靠,满足长期浸水要求,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 C 电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配置选择应符合GB50217的要求。限制器和电缆金属护层连接线宜在 5m内,连接线应与电缆护层的绝缘水平一致: d) 如接地箱、交叉互联箱置于地面上,接地箱、交叉互联箱安装应与基础匹配,膨胀螺栓安装稳 固,箱内接地缆出线管口空隙应进行防火泥封堵; 接地箱、交叉互联箱箱体正面应有不锈钢设备铭牌,铭牌上应有换位或接地示意图、额定短路 电流、生产厂家、出厂日期、防护等级等信息; f 接地箱和交叉互联箱应有运行编号: g 金属护层接地电流绝对值应小于100A,或金属护层接地电流/负荷比值小于20%,或金属护层 接地电流相间最大值/最小值比值小干3

    d 如接地箱、交叉互联箱置于地面上,接地箱、交叉互联箱安装应与基础匹配,膨胀螺栓安装稳 固,箱内接地缆出线管口空隙应进行防火泥封堵: 接地箱、交叉互联箱箱体正面应有不锈钢设备铭牌,铭牌上应有换位或接地示意图、额定短路 电流、生产厂家、出厂日期、防护等级等信息; 接地箱和交叉互联箱应有运行编号: g 金属护层接地电流绝对值应小于100A,或金属护层接地电流/负荷比值小于20%,或金属护层 接地电流相间最大值/最小值比值小于3。 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要求: a) 在线监测装置应能实现被监测设备状态参量的自动采集、信号调理、模数转换和数据的预处理 功能;实现监测参量就地数字化和缓存;监测结果可根据需要定期上传; 在线监测装置运行后应能正确记录动态数据,装置异常等情况下应能够正确建立事件标识。应 有数据存储功能,不应因电源中断、快速或缓慢波动及跌落丢失已记录的动态数据;不应因外 部访问而删除动态记录数据,不提供人工删除和修改动态记录数据的功能;按任意一个开关或 按键,不应丢失或抹去已记录的信息: C 在线监测装置应具备报警功能,对各种异常状态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功能限值可修改: d 在线监测装置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并能根据要求将自诊断结果远传: 在线监测装置应具备数据传送功能,能响应上位机召唤传送记录数据,断开装置的通信网络连 接,应正确报出通信中断; 在线监测装置应有防雨、防潮、防尘、防腐蚀措施。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4208规定的 IP68级要求。电源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应避免因电源故障对电缆造成损伤。采集单元应小 型轻便,避免影响电缆的电气性能和安全性能; 在线监测装置采集单元的电源应能保证长期连续供电的要求; h 在线监测装置试验分为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入网检测试验、现场试验和特殊试验五类。试验 项目按照附录C的规定进行; 隧道内宜配置环境监控系统,采用在线实时监控模式,对电缆隧道集中监控。宜具有以下功能: 实时监测隧道环境温度、火灾监控和报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监测;实 时监控电缆隧道内积水水位;电缆井盖状态监测和远程开启; 1 在线监控平台和子站的子站屏、工控机、打印机等设备应完好,系统运行应正常

    5.4.4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要求:

    5.5.1电缆支架技术要求:

    a) 110(66)kV及以上电缆应采用金属支架,35kV及以下电缆可采用金属支架或抗老化性能好 的复合材料支架: 6 支架应平直、牢固无扭曲,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 支架应满足电缆承重要求。金属电缆支架应进行防腐处理,位于湿热、盐雾以及有化学腐蚀地 区时,应根据设计做特殊的防腐处理。复合材料支架寿命应不低于电缆使用年限; d 电缆支架的层间充许最小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表4的规定。但层间净距不应小于2 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

    a)110(66)kV及以上电缆应采用金属支架,35kV及以下电缆可采用金属支架或抗老化性能好 的复合材料支架; b)支架应平直、牢固无扭曲,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 支架应满足电缆承重要求。金属电缆支架应进行防腐处理,位于湿热、盐雾以及有化学腐蚀地 区时,应根据设计做特殊的防腐处理。复合材料支架寿命应不低于电缆使用年限; d 电缆支架的层间充许最小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表4的规定。但层间净距不应小于2 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

    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托架支吊架的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各支架的同层横 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托架支吊架沿桥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应大 10mm; 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支架,应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 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项、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小于表5 的数值; 隧道内支架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水平间距1m: 金属电缆支架全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分相布置的单芯电缆,其支架应采用非铁磁性材料

    表4电缆支架的层间许最小距离值

    范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

    5.5.2终端站、终端塔(杆、T接平台)技术要求

    5.5.2终端站、终端塔(杆、T接平台)技术要求: a 终端站、终端塔(杆、T接平台)接地应独立设置。接地体安装方式正确,引出接地扁铁规格 符合设计要求,预留位置、长度满足敷设安全要求,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6) 终端站、终端塔(杆、T接平台)无基础下沉和歪斜现象,支架与邻近物(树木、建筑物等) 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C 终端站、终端塔(杆、T接平台)应设置围墙或围栏,终端站宜采取防盗、报警措施。内部地 坪应采用水泥硬化; d) 电缆上塔引上部分应装设电缆保护管,宜选用符合防盗要求的材质 e 电缆终端、避雷器带电裸露部分之间及接地体的距离应符合表6的要求; 终端站、终端塔(杆、T接平台)上相位牌悬挂应正确,铭牌应规范悬挂; 9) 海缆终端站的标高应大于历史最高潮位时的海浪泼溅高度,同时也应高于周围的建设物的标高 (一般以超过0.5m为宜); h 在海浪可触及的海缆终端站,四周的围墙一般应高于2.5m,面向大海的一侧围墙应采用实体 围墙,并适当采用弧形(向外)结构,高度应大于3.5m

    缆终端、避雷器带电裸露部分之间及接地体的距离

    5.3标识和警示牌技术要

    5.5.4防火设施技术要求:

    a 电缆通道在道路下方的规划位置,宜布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下方。设置在绿化 内时,工作井出口处高度应高于绿化带地面不小于300mm: b) 穿越河道的电缆通道应选择河床稳定的河段,埋设深度应满足河道冲刷和远期规划要求。 C) 新建电缆通道应与现状电缆通道连通,连通建设不应降低原设施建设标准; d 根据规划需求,应在规划路口、线路交叉地段,合理设置三通井、四通井等构筑物进行接口预 留、线路交叉: 直埋、排管敷设的电缆上方沿线土层内应铺设带有电力标识的警示带:

    Q/GDW15122014

    5.6.2直埋技术要求:

    直理电缆的理设深度一股由地面至电缆外护套顶部的距离不小于0.7m,穿越农由或在车行道 下时不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建筑物时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 施; 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理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理时可理设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 回填土中,也可采取其它防止电缆受损的措施: ) 电缆周围不应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以及酸、碱强腐蚀物等,沿电缆全线上下各铺设100mm 厚的细土或沙层,并在上面加盖保护板,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d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30m~5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 的路径标志或标桩。

    5.6.3电缩沟技术要求

    a) 电缆沟净宽不宜小于附录E的规定: b) 电缆沟应有不小于0.5%的纵向排水坡度,并沿排水方向适当距离设置集水井; 电缆沟应合理设置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5Q; d 在不增加电缆导体截面且满足输送容量要求的前提下,电缆沟内可回填细砂: 电缆沟盖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其尺寸应严格配合电缆沟尺寸。盖板表面应平整,四周应设 置预埋件的护口件,有电力警示标识。盖板的上表面应设置一定数量的供搬运、安装用的拉环, 5.6.4隧道技术要求:

    电缆沟净宽不宜小于附录E的规定: 6) 电缆沟应有不小于0.5%的纵向排水坡度,并沿排水方向适当距离设置集水井; ) 电缆沟应合理设置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5Q; d 在不增加电缆导体截面且满足输送容量要求的前提下,电缆沟内可回填细砂: 电缆沟盖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其尺寸应严格配合电缆沟尺寸。盖板表面应平整,四周应设 置预理件的护口件,有电力警示标识。盖板的上表面应设置一定数量的供搬运、安装用的拉环。 6.4 隧道技术要求: a 隧道应按照重要电力设施标准建设,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100年;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隧道的净宽不宜小于附录E的规定; 隧道应有不小于0.5%的纵向排水坡度,底部应有流水沟,必要时设置排水泵,排水泵应有自 动启闭装置: 隧道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坚实牢固,无开裂或漏水痕迹: e 隧道出入通行方便,安全门开启正常,安全出口应畅通。在公共区域露出地面的出入口、安全 门、通风亭位置应安全合理,其外观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隧道内应无积水、无严重渗、漏水,隧道内可燃、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含量不应超标; g 隧道配套各类监控系统安装到位,调试、运行正常; h 隧道工作井人孔内径应不小于800mm,在隧道交叉处设置的人孔不应垂直设在交叉处的正上 方,应错开布置: 1 隧道三通井、四通井应满足最高电压等级电缆的弯曲半径要求,井室顶板内表面应高于隧道内 顶0.5m,并应预埋电缆吊架,在最大容量电缆敷设后各个方向通行高度不低于1.5m

    5.6.4隧道技术要求:

    5.6.5工作并技术要求

    5.6.6排管技术要求!

    O/GDW 15122014

    电缆及通道验收除遵循本文件相关规定外,还应按照GB50168、DL/T5161等标准进行验收。验收 为到货验收、中间验收和峻工验收

    6.2.1设备到货后,运维单位应参与对现场物资的验收。 6.2.2检查设备外观、设备参数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现场运行条件。 6.2.3 检查设备合格证、试验报告、专用工器具、设备安装与操作说明书、设备运行检修手册等是否 齐全。 6.2.4 每批次电缆应提供抽样试验报告

    6.3.1建设单位提供相应的设计图、工程峻工完工报告和峻工图等书面资料,包括验收申请、施工总 结、路径图、管位剖面图、具体结构图、设计变更联系单等。 6.3.2监理单位应提供相应的工程监理报告。 6.3.3建设单位应做好有限空间作业准备工作,做好通风、杂物和积水清理,提前开井,确保验收工 作顺利进行。

    6.4.1运维单位根据施工计划参与隐蔽工程(如:电缆管沟土建等工程)和关键环节的中间验收。 6.4.2运维单位根据验收意见,督促相关单位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参与复验

    6.5.1峻工验收包括资料验收、现场验收及试

    .5.1峻工验收包括资料验收、现场验收及试验

    2电缆及通道验收时应做好下列资料的验收和归档。 a) 电缆及通道走廊以及城市规划部门批准文件。包括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划部门对于电缆及通道 路径的批复文件、施工许可证等: b) 完整的设计资料,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设计审查文件等: ) 电缆及通道沿线施工与有关单位签署的各种协议文件: d) 工程施工监理文件、质量文件及各种施工原始记录; e) 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及签证书:

    电缆及通 1 电缆及通道走廊以及城市规划部门批准文件。包括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划部门对于电缆及通道 路径的批复文件、施工许可证等: D 完整的设计资料,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设计审查文件等: 电缆及通道沿线施工与有关单位签署的各种协议文件: d 工程施工监理文件、质量文件及各种施工原始记录; 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及签证书; 施工缺陷处理记录及附图; 8 电缆及通道竣工图纸应提供电子版,三维坐标测量成果; h 电缆及通道竣工图纸和路径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下管线密集地段为1:100,管线稀 少地段,为1:1000。在房屋内及变电所附近的路径用1:50的比例尺绘制。平行敷设的电缆, 应标明各条线路相对位置,并标明地下管线剖面图。电缆如采用特殊设计,应有相应的图纸和 说明: 电缆敷设施工记录,应包括电缆敷设日期、关气状况、电缆检查记录、电缆生产厂家、电缆盘 号、电缆敷设总长度及分段长度、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等; 电缆附件安装工艺说明书、装配总图和安装记录;

    g)电缆及通道竣工图纸应提供电子版,三维坐标测量成果; 1 电缆及通道峻工图纸和路径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下管线密集地段为1:100,管线稀 少地段,为1:1000。在房屋内及变电所附近的路径用1:50的比例尺绘制。平行敷设的电缆, 应标明各条线路相对位置,并标明地下管线面图。电缆如采用特殊设计,应有相应的图纸和 说明: 电缆敷设施工记录,应包括电缆敷设日期、天气状况、电缆检查记录、电缆生产厂家、电缆盘 号、电缆敷设总长度及分段长度、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等; 电缆附件安装工艺说明书、装配总图和安装记录:

    k)电缆原始记录:长度、截面积、电压、型号、安装日期、电缆及附件生产厂家、设备参数,电 缆及电缆附件的型号、编号、各种合格证书、出厂试验报告、结构尺寸、图纸等: 电缆交接试验记录; m)单芯电缆接地系统安装记录、安装位置图及接线图: n)有油压的电缆应有供油系统压力分布图和油压整定值等资料,并有警示信号接线图; 电缆设备开箱进库验收单及附件装箱单; P 一次系统接线图和电缆及通道地理信息图: 非开挖定向钻拖拉管峻工图应提供三维坐标测量图,包括两端工作井的绝对标高、断面图、定 向孔数量、平面位置、走向、埋深、高程、规格、材质和管束范围等信息。 3现场验收包括电缆本体、附件、附属设备、附属设施和通道验收,依据本标准运维技术要求执 4对投入运行前的电缆除按照附录F的规定进行交接试验外。试验项目还应包括下列项目: a)充油电缆油压报警系统试验; 6 线路参数试验,包括测量电缆的正序阻抗、负序阻抗、零序阻抗、电容量和导体直流电阻等: ) 接地电阻测量。

    7.1.1运维单位对所管辖电缆及通道,均应指定专人视,同时明确其巡视的范围、内容和安全责任 并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7.1.2运维单位应编制巡视检查工作计划,计划编制应结合电缆及通道所处环境、巡视检查历史记录 以及状态评价结果。电缆及通道巡视记录表参见附录G。 7.1.3运维单位对巡视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和隐患进行分析,及时安排处理并上报上级生产管理部门。 7.1.4运维单位应将预留通道和通道的预留部分视作运行设备,使用和占用应履行审批手续。 7.1.5巡视检查分为定期巡视、故障巡视、特殊巡视三类 7.1.6定期巡视包括对电缆及通道的检查,可以按全线或区段进行。巡视周期相对固定,并可动态调 整。电缆和通道的巡视可按不同的周期分别进行。 7.1.7故障巡视应在电缆发生故障后立即进行,巡视范围为发生故障的区段或全线。对引发事故的证 物证件应妥为保管设法取回,并对事故现场应进行记录、拍摄,以便为事故分析提供证据和参考。具有 交叉互联的电缆跳闸后,应同时对电缆上的交叉互联箱、接地箱进行巡视,还应对给同一用户供电的其 它电缆开展巡视工作以保证用户供电安全。 7.1.8特殊巡视应在气候剧烈变化、自然灾害、外力影响、异常运行和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特殊要 求时进行,巡视的范围视情况可分为全线、特定区域和个别组件。对电缆及通道周边的施工行为应加强 巡视,已开挖暴露的电缆线路,应缩短巡视周期,必要时安装移动视频监控装置进行实时监控或安排人 员看护。

    7.2巡视周期的确定原则

    7.2.1运维单位应根据电缆及通道特点划分区域,结合状态评价和运行经验确定电缆及通道的巡视 期。同时依据电缆及通道区段和时间段的变化,及时对巡视周期进行必要的调整。 7.2.2定期巡视周期: a)110(66)kV及以上电缆通道外部及户外终端巡视:每半个月巡视一次:

    7.2.1运维单位应根据电缆及通道特点划分区域, 结合状态评价和运行经验确定电缆及通道的巡视 期。同时依据电缆及通道区段和时间段的变化,及时对巡视周期进行必要的调整

    7.2.2定期巡视周期

    b)35kV及以下电缆通道外部及户外终端巡视:每1个月巡视一次; ) 发电厂、变电站内电缆通道外部及户外终端巡视:每三个月巡视一次: d 电缆通道内部巡视:每三个月巡视一次; e) 电缆巡视:每三个月巡视一次: 35kV及以下开关柜、分支箱、环网柜内的电缆终端结合停电巡视检查一次; g 单电源、重要电源、重要负荷、网间联络等电缆及通道的巡视周期不应超过半个月: 对通道环境恶劣的区域,如易受外力破坏区、偷盗多发区、采动影响区、易塌方区等应在相应 时段加强巡视,巡视周期一般为半个月; 1 水底电缆及通道应每年至少巡视一次: 对于城市排水系统泵站供电电源电缆,在每年汛期前进行巡视; k 电缆及通道巡视应结合状态评价结果,适当调整巡视周期

    7.3电缆巡视检查要求及内容

    3.1电缆巡视应沿电缆逐个接头、终端建档进行并实行立体式巡视,不得出现漏点(段) 3.2电缆巡视检查的要求及内容按照表7执行,并按照附录I中规定的缺陷分类及判断依据上报缺

    表7电缆巡视检查要求及内容

    O/GDW15122014

    7.4通道巡视检查要求及内容

    7.4.1通道巡视应对通道周边环境、施工作业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掌握通道环境的动态变化 情况。 7.4.2在确保对电缆巡视到位的基础上宜适当增加通道巡视次数,对通道上的各类隐患或危险点安排 定点检查。 7.4.3对电缆及通道靠近热力管或其它热源、电缆排列密集处,应进行电缆环境温度、土壤温度和电 缆表面温度监视测量,以防环境温度或电缆过热对电缆产生不利影响。 7.4.4通道巡视检查要求及内容按照表8执行,并按照附录I中规定的缺陷分类及判断依据上报缺陷

    O/GDW15122014

    3.1.1电缆及通道应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8.1.2电缆及通道应做好电缆及通道的防火、防水和防外力破坏。 8.1.3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有特殊要求时,应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开展动态巡视和安 护值守。

    8.2.1保护区定义如下!

    a 地下电力电缆保护区的宽度为地下电力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m所形成两平行线内区 域: 6 江河电缆保护区的宽度为:敷设于二级及以上航道时,为线路两侧各100m所成的两平行线内 的水域;敷设于三级及以下航道时,为线路两侧各50m所形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的范围,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沿海宽阔海域为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500m: 海湾等狭窄海域为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100m;海港区内为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50m: d 电缆终端和T接平台保护区根据电压等级参照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执行。 8.2.2 禁止在电缆通道附近和电缆通道保护区内从事下列行为: a 在通道保护区内种植林木、堆放杂物、兴建建筑物和构筑物; ) 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电缆通道两侧各2m内的机械施工; 直埋电缆两侧各50m以内,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 在水底电缆保护区内抛锚、拖锚、炸鱼、挖掘

    钢筋标准规范范本O/GDW 15122014

    8.3.1电缆的防火阻燃应采取下列措施:

    a)按设计采用耐火或阻燃型电缆; b)按设计设置报警和灭火装置: 防火重点部位的出入口,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 d)改、扩建工程施工中,对于贯穿已运行的电缆孔洞、阻火墙,应及时恢复封堵 8.3.2明敷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应装设自动报警和闭锁装置,多回路充油电缆的终端设置处应装设专 用消防设施,有定期检验记录。 8.3.3电缆接头应加装防火槽盒或采取其他防火隔离措施。变电站夹层内不应布置电缆接头。 8.3.4运维部门应保持电缆通道、夹层整洁、畅通,消除各类火灾隐患,通道沿线及其内部不得积存 易燃、易爆物。 8.3.5电缆通道临近易燃或腐蚀性介质的存储容器、输送管道时,应加强监视,及时发现渗漏情况, 防止电缆损害或导致火灾。 8.3.6电缆通道接近加油站类构筑物时,通道(含工作井)与加油站地下直埋式油罐的安全距离应满 足GB50156的要求,且加油站建筑红线内不应设工作井。 8.3.7在电缆通道、夹层内使用的临时电源应满足绝缘、防火、防潮要求。工作人员撤离时应立即断 开电源。 8.3.8在电缆通道、夹层内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工作票,并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 8.3.9变电站夹层宜安装温度、烟气监视报警器,重要的电缆隧道应安装温度在线监测装置,并应定 期传动、检测,确保动作可靠、信号准确。 8.3.10严格按照运行规程规定对电缆夹层、通道进行巡检,并检测电缆和接头运行温度

    8.4.1在电缆及通道保护区范围内的违章施工、搭建、开挖等违反《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其它可能 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的行为,应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送达隐患通知书。对于造 成事故或设施损坏者,应视情节与后果移交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3.4.2允许在电缆及通道保护范围内施工的,运维单位必应严格审查施工方案,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并与施工单位签订保护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施工期间,安排运维人员到现场进行监护,确保施工单 立不得撞自更改施工范围, 8.4.3对临近电缆及通道的施工,运维人员应对施工方进行交底,包括路径走向、埋设深度、保护设 施等。并按不同电压等级要求,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8.4.4对临近电缆通道的易燃、易爆等设施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易燃、易爆物渗入,最小净距 按照附录D执行。 8.4.5临近电缆通道的基坑开挖工程,要求建设单位做好电力设施专项保护方案,防止土方松动、 塌引起沟体损伤,且原则上不应涉及电缆保护区。若为开挖深度超过5m的深基坑工程,应在基坑围护 方案中根据电力部门提出的相关要求增加相应的电缆专项保护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会讨论通过。 3.4.6市政管线、道路施工涉及非开挖电力管线时,要求建设单位邀请具备资质的探测单位做好管线 深测工作,且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确定实施方案。 8.4.7因施工应挖掘而暴露的电缆,应由运维人员在场监护,并告知施工人员有关施工注意事项和保 护措施。对于被挖掘而露出的电缆应加装保护罩,需要悬吊时,悬吊间距应不大于1.5m。工程结束覆 土前,运维人员应检查电缆及相关设施是否完好,安放位置是否正确,待恢复原状后,方可离开现场。

    3.4.8禁止在电缆沟和隧道内同时理设其他管道。管道交义通过时最小净距应满足附录D要求,有关 单位应当协商采取安全措施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8.4.9电缆路径上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对可能发生外力破坏的区段应加强监视,并采取可靠的防 护措施。对处于施工区域的电缆线路,应设置警告标志牌,标明保护范围。 8.4.10应监视电缆通道结构、周围土层和临近建筑物等的稳定性,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8.4.11敷设于公用通道中的电缆应制定专项管理措施。 8.4.12当电缆线路发生外力破坏时,应保护现场,留取原始资料,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汇报。运维单 位应定期对外力破坏防护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8.4.13电缆与热管道(沟)及热力设备平行、交叉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 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净距应按照附录D执行。 8.4.14水底电缆线路应按水域管理部门的航行规定,划定一定宽度的防护区域,禁止船只抛锚,并按 船只往来频繁情况,必要时设置瞻望岗哨或安装监控装置,配置能引起船只注意的设施。 3.4.15在水底电缆线路防护区域内,发生违反航行规定的事件,应通知水域管辖的有关部门,尽可能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坏水底电缆事故的发生。 8.4.16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应当在海底电缆管道铺设峻工后90日内,将海底电缆管道的路线图、位 置表等注册登记资料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同时抄报海事管理机构。 8.4.17海缆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与渔政、海事等单位的联动及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海缆突发事件处理 预案。 8.4.18海缆运行管理单位在海中对海缆实施路由复测、潜海检查和其它保护措施时应取得海洋行政主 管部门批准。 8.4.19海缆运行管理单位在对海缆实施维修、改造、拆除、废弃等施工作业时,应通过媒体向社会发 布公告。 8.4.20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海缆保护区内从事挖砂、钻探、打桩、抛锚、拖锚、捕捞、张网、养殖 或者其它可能危害海缆安全的海上作业。 8.4.21海缆登陆点应设置禁锚警示标志,禁锚警示标志应醒目,并具有稳定可靠的夜间照明,夜间照 明宜采用LED冷光源并应用同步闪烁装置。 8.4.22无可靠远程监视、监控的重要海缆应设置有人值守的海缆瞻望台。 8.4.23 海缆防船舶锚损宜采用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监控、视频监控、雷达监控等综合在线监控 技术。

    8.5.1重点变电站的出线管口、重点线路的易积水段定期组织排水或加装水位监控和自动排水装置。 8.5.2工作井正下方的电缆,应采取防止坠落物体损伤电缆的保护措施。 8.5.3电缆隧道放线口在非放线施工的状态下,应作好封堵玩具标准,或设置防止雨、雪、地表水和小动物进 入室内的设施。 8.5.4电缆隧道人员出入口的地面标高应高出室外地面,应按百年一遇的标准满足防洪、防涝要求。 8.5.5月 电缆隧道的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 配合。 8.5.6 6对盗窃易发地区的电缆及附属设施应采取防盗措施,加强巡视。 8.5.7对通道内退运报废电缆应及时清理。 8.5.8在特殊环境下,应采取防白蚁、鼠啮和微生物侵蚀的措施,

    O/GDW 15122014

    D/GDW 15122014

    ....
  • 电力标准 电缆标准
  • 相关专题: 电力电缆  
专题: 公厕标准 |岩土工程 |药品标准 |家电标准 |照度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