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425.1-2021 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 GB/T 40425.1-2021  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9-1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供电设备和电动客车应能够确定充电自动耦合器搭接正确而且可靠

    供电设备和电动客车应能够确定充电自动耦合器搭接正确而且可靠。

    5.2.4供电设备供电控制功能

    螺母标准5.2.5供电设备断电控制功能

    5.2.6充电电流的监测

    5.2.7充电过程中的通风要求

    5.2.8电动客车供电设备可用负载电流实时调击

    应符合GB/T18487.1—2015中5.2.2.2

    5.2.9充电自动耦合器的连接

    充电自动耦合器连接时,应有相应的措施保证连

    5.2.10避免意外带电切换

    GB/T40425.12021

    充电自动耦合器连接时,电动客车应有互锁机制,确保只有在动力系统关闭或车辆不可移动时 电,以避免意外带电切换

    应采用数字通信实现车辆与供电设备的信息交互,具体要求应符合GB/T27930。交互过程中的 状态信息可参见附录B

    电动客车供电设备的电击防护应符合GB/T18487.12015中7.1

    触及危险部分的防护等级应满足: 供电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应至少IPXXC。 充电自动耦合器断开状态及耦合连接时,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及充电自动耦合器被动端的 直流电极都不应被人所触及(不使用工具)。站台或地面距离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或充电自 动耦合器被动端直流电极的最短距离d≥3m;客车踏板距离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或充电自 动耦合器被动端直流电极最短距离d≥3m,如图3所示。如果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应具备其 他措施防止人员触电

    GB/T 40425.12021

    充电自动耦合器断开后1s内,充电自动耦合器任何可触及的导电部分与保护接地导体之间的电 压应小于或等于60VDC,或等效存储电荷应小于50μC。

    充电自动耦合器断开后1s内,充电自动耦合器任何可触及的导电部分与保护接地导体之间的 小于或等于60VDC,或等效存储电荷应小于50uC。

    7.4保护接地导体的尺寸

    保护接地铜导体尺寸应不小于35mm

    7.6电动客车供电设备和电动客车之间信号

    8电动客车和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之间的连摄

    9车辆接口、供电接口的特殊要求

    供电设备侧的DC十/DC一电极上应配置温度监控装置,在充电过程中,供电设备应具备温度监 温保护功能。

    GB/T40425.12021

    充电自动耦合器无分断能力,不应进行带载断开。当充电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充电自动耦合 时,不应有引起着火或触电的危险

    GB/T20234.1一2015中的IP防护等级规定不适用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的自动充

    充电自动耦合器接通时发生的车辆到供电设备、或者供电设备到车辆的冲击电流(峰值)应控制 A以下。

    10电动客车供电设备结构要求

    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应符合GB/T18487.1一2015中14.1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要求,装配 应符合GB/T7251.1一2013和供电设备制造商的相关要求。

    10.2开关和隔离开关

    应符合GB/T18487.1—2015中10.2。

    应符合GB/T18487.1—2015中10.2

    10.3剩余电流保护器

    当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固定在地面且使用了单相或三相交流供电时,应具备防故障电流保护 猎施

    AC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或 符合AC型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相关装置

    10.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供电设备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32(室内)或IP54

    11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性能要求

    当参考环境空气温度为25℃,并根据GB/T7251.1一2013的相关要求进行验证时,供电设备及其电 路应能在特定条件下(GB/T7251.1一2013的5.3.1和5.3.2)持续承受最大电流。温升极限应符合 GB/T7251.1一2013的9.2,对于没有相关标准的组件,温升极限应符合GB/T7251.1一2013的11.6.2。

    [11.6.2极限温升

    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在额定负载下持续运行至温度稳定,充电自动耦合器连接处的最大 温升应小于80K,线缆和电极连接处最大温升应小于50K

    11.6.3允许表面温度

    应符合GB/T18487.1—2015中11.7

    12过载保护和短路检测

    应符合GB/T18487.1—2015中12.1

    12.2充电电缆的过载保护

    GB/T 40425.12021

    供电设备应具备对直流输出回路进行短路检测的功能,当直流输出回路出现短路故障时 流输出并发出告警信息

    供电设备及其附属控制设备上应安装急停装置以切断供电设备和电动客车之间的联系,以防电 火或爆炸

    在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运行过程中按下急停,运动机构应在1S内停止,急停开关复位后,充电 自动耦合器主动端应复位;在充电过程中按下急停,应在100ms内断开S1开关并将电流降到5A以 下,并在之后的1s内断开电气连接。急停开关复位后,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应复位,

    3.3充电过程中的异常

    充电系统的保护功能满足以下要求: a)应符合NB/T33001—2018的6.10中除6.10.6之外的要求。 b)应符合A.3.9的要求。 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应具备应急复位功能。当运动机构失去正常电源后,应可采用手动或 者自动的方法使其复位

    充电系统的保护功能满足以下要求: a)应符合NB/T33001一2018的6.10中除6.10.6之外的要求。 b)应符合A.3.9的要求。 c)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应具备应急复位功能。当运动机构失去正常电源后,应可采用手动 者自动的方法使其复位

    供电设备应清晰标识以下内容: 应符合GB/T18487.1—2015中第16章。 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及充电自动耦合器被动端应有高压警示标志。

    供电设备应清晰标识以下内容: 应符合GB/T18487.1—2015中第16章。 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及充电自动耦合器被动端应有高压警示标志

    A.1充电系统原理框图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控制导引电路与控制原理

    注1:供电设备应具备启动电流限制功能,可采用防反灌二极管(可在功率转换模块内)方案,也可采用旁路预充 路(Rpre和C7)方案或其他等效等效电路。 注2:充电自动耦合器应有连接可靠性检测措施,如压力检测,

    图A.14c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连接框图

    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符

    GB/T40425.12021

    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的控制导引电路及参数如图

    图A.2控制导引原理图

    表A.2控制导引电路参数

    A.3.1C1和C2的粘连检测

    供电设备在开始充电前应完成C1和C2的粘连检测。宜在充电结束后再对C1、C2做 检测。

    A.3.2连接/断开过程.使车辆处于不可行驶状态

    A.3.4C5和C6的粘连检测

    供电设备通过U。电压确认连接状态,检测C1、C2的外侧电压,当检测电压值超过60V,认为C 粘连,不应启动充电

    A.3.5短路检测和线缆绝缘检测

    放充电前绝缘检测,绝缘检测电压为通信握 内的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和供电设备额定电压中的较小值。如果C1、C2外侧的DC正负间发 ,则停止输出,报短路故障;如果没有短路,则进行绝缘检测,完成后,将IMD从DC母线上分离, 泄放回路将电压泄放至60V以下后,断开C1、C2

    A.3.6启动充电电流限制

    供电设备可采用防反灌二极管方式,或预充电阻的方式,或其他等效方式,应避免C1、C2闭合瞬 >20A的冲击电流

    A.3.7充电过程中的绝缘检测

    A.3.8正常条件下的充电结束

    GB/T40425.12021

    A.3.8.1当车辆电池达到充满状态,向供电设备发送相应的报文,请求停止充电,同时断开S2开关。 在确认充电电流<5A后断开C5和C6。 A.3.8.2供电设备在检测到U.电压由6V变为9V或收到相应的停止充电报文,断开S1开关,并确 定电流在5A以下,然后再断开C1和C2。 4.3.8.3C1和C2断开后,充电自动耦合器开始分离断开,在ACD没有完全复位前,车辆不准许驶离 A.3.8.4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复位后,车辆可以驶离,接近识别会失效,然后无线通信断开。

    A.3.9非正常条件下的充电结束

    A.3.9.1CP电压异常

    充电过程中,如果U.p电压为非6V(状态C),供电设备和车辆会在100ms内断开各自的S1和S2 并将电流降低到5A以下,在之后的1s内断开电气连接,充电自动耦合器在之后的5s内断开机械 连接。

    A.3.9.2充电中绝缘检测异常

    充电过程中,供电设备检测到绝缘故障后,S1开关应在100ms内断开并将电流降低到5A以下, 在之后的1s内断开电气连接,充电自动耦合器在之后的5s内断开机械连接

    充电过程中充电自动耦合

    充电过程中,充电自动耦合器接触的可靠性应实时监测,如果接触可靠性指标超限,S1或S2开关 应在1s内断开并将电流降至5A以下,在之后的1s内断开电气连接,充电自动耦合器在之后的5s内 断开机械连接

    A.3.9.4充电过程中温度超限

    充电过程中,供电设备应检测DC十和DC一的温度。如果出现温度指标超限,采降功率或在5s 内断开S1并将电流降低到5A以下,在之后的1s内断开电气连接,充电自动耦合器在之后的5s断开 机械连接。

    A.4控制导引电路状态图及时序图

    A.4.1控制导引电路状态

    控制导引电路中U,电压状态的定义如表A.3所示。

    GB/T 40425.1—2021表A.3:U.电压状态U.pUepU.p/V连接状态S1状态S2说明V闭合断开充电准备就绪A120断开断开断开充电结束,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复位充电自动耦合器连接成功B9闭合断开或充电中电动客车请求停止充电,S2断开C6U."=U.连接闭合闭合充电中D1断开断开电动客车和供电设备双方确认停止充电D21.5断开闭合充电中,供电设备请求停止充电,S1断开A.4.2控制导引电路状态转换控制导引电路的状态转换如图A.3和表A.4所示。1. 1N非定义状态图A.3控制导引电路状态转换图表A.4控制时序转换表时序条件备注1.11)A状态,供电设备就绪。准备响应充电连接命令。传导充电开始连接A→B2)充电连接后,U.电压由12V转为9V状态即由A转为B1.21)B状态,充电连接成功。等待电动客车充电允许2)电动客车检测到U。p=9V后,闭合S2开关,传递允许充电命令,开始充电B→CU=6V,状态由B转为C1)C状态,充电中。2.12)电动客车断开S2开关,传递停止充电信号,U电压由6V变为9电动客车停止充电B+CV.状态由C转为B14

    GB/T40425.12021

    A.5.1 充电状态

    表A.5定义了供电设备的充电状态

    注1:数字上标为状态转换变换标识。 注2:“*”表示由供电设备侧请求停止充电的状态

    供电设备正常停止充电时序如图A.4所示,电动客车正常停止充电如图A.5所示,对应的时序说 明如表A.6所示。

    GB/T40425.1202

    GB/T40425.12021

    图A.4供电设备正常停止充电

    5电动客车正常停止充

    GB/T40425.12021

    表A.6充电控制时序表

    )和T12(“)的时刻也可能超前于T10。 注2:C1、C2的粘连检测开始时刻不做要求,完成时刻是在C5、C6闭合(T,)前。 注3:故障条件下的充电结束工程标准规范范本,S1或S2会先动作通知到对方。 注4:“”表示由供电设备侧请求停止充电的时序。

    B.1.1接近识别原理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接近识别和无线通信协议

    如图B.1所示,RFID装置由读写器和标签两部分组成。RFID读写器安装在充电弓端,RFID标签 贴装在电动客车车顶上。RFID读写器向下定向发送超高频电磁波915MHz(860MHz~960MHz), 电动客车停靠在充电弓下面指定充电区域内时,读写器可以读到车顶的RFID标签,并将识别到的车辆 信息传递至充电弓控制器

    B.1.2RFID读写器及标签之间的协议

    公路标准规范范本图B.1REID接近识别原理框图

    B.2无线通信参数设置

    B.2.1电动客车端无线设置

    ....
  • 相关专题: 电动客车  

相关下载

专题: 有色金属标准 |布线标准 |电镀标准 |电子标准 |金融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