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pdf

  • 重庆市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1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重庆市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

    ......

    1  总则
    1.0.1 为指导重庆市公共空间的物联网监测工作,推动重庆市智慧公共空
    间的建设与发展,促进物联网在公共空间建设领域的应用,特制定本导
    则。
    1.0.2 本导则用于指导重庆市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公共空间的物联网
    监测系统及设施建设维护。
    1.0.3 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系统既要积极发展和应用新技术,以满足系统
    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技术的成熟度、可靠性、适
    用性和安全性,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0.4重庆市公共空间的物联网监测设备布置原则与技术参数除满足本导
    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主要 术语
    2.0.1 间 公共空间 public space
    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
    的空间。本导则中公共空间范围为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
    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步道、广场、公园、消落区、停车场五大空间类
    型。
    2.0.2  物联网共性平台 Internet of things common platform
    汇聚政府存量数据、社会开放数据、物联网监测数据,并对此进行
    综合利用,提供城市数字孪生、智能运营等服务,实现城市公共安全、
    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体系。
    2.0.3 统 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系统 Internet of things monitoring system for
    public space
    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系统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
    将公共空间内监测设备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
    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

    4.3.1山林步道监测设备宜结合步道环境需求、步道等级、步道驿站 选择设备和布置点位

    4.3.1山林步道监测设备宜结合步道环境需求、步道等级、步道驿站分级 选择设备和布置点位。 4.3.2山林步道主线步道的视频监控应达到全覆盖。对异常行为进行识别 结合智能分析平台进行分析判断,提升安防监控水平,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的相关规定。 4.3.3山林步道连接道及路况复杂、易迷失区域应设置报警点、厂播系统 间隔距离不宜超过2000m,报警点、视频监控、广播系统应形成完整的 安保体系。 4.3.4山林步道宜设置人流监控功能,可实现步道主入口及关键区域客流 计数管理,可对游客滞留热点地区进行统计监控,流量超限时可自动预 警、报警。 4.3.5山林步道应集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步道沿线进行实时监测,并 对灾情进行实时预警。 4.3.6山林步道应在沿线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设置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并对 灾情进行实时预警。 4.3.7宜结合山林步道驿站布设智能化公共服务设施,提供自助零售、休 憩娱乐、手机充电等服务,并收集使用数据。 4.3.8山林步道主线步道宜布设运动数据监测设备,通过使用者授权,采 集使用者心率、步数等,同时结合触控信息屏进行信息发布。 4.3.9山林步道宜结合驿站布设环境监测设备,对空气质量、温度、空气 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4.3.10山林步道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及参数详见第9章。4.3.11山林步道各项设备和布置要求如下表:表4.3.11山林步道监测设备设置一览表序号设备类型设备名称布设场景设置要求优先结合智慧杆布设,山林步道主线步道视视频监控摄像机布设于交叉路口,山林频监控宜全面覆盖。步道主要出入口。优先结合视频识别方式布设,主要入口处至优先结合智慧杆布设,安全防范类少一个,支持人脸抓2人流量监控设备布设于山林步道主要监测设备拍、流量超限报警功出入口。能,无条件时可采用红外线感应方式布设。优先结合智慧杆布设,求助报警点布设间距3求助报警点按钮颜色鲜艳并设有宜小于2000m。反光标识。4空气质量检测仪山林步道范围内结合级驿站布设,重点监结合智慧杆布设于驿测区域可增加布设密站处,设置于杆体顶端度,四周应保持通风和5大气温湿度传感器或高处,监测点位宜距不受遮阴,保证监测数环境类监测地面高度≥3m。据的准确性,实测数据设备宜结合驿站LED信息发布屏实时发布。6水质监测仪布设原则参考《重庆市结合智慧井盖或沿线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7水量监测仪主要排水口。术导则》相关要求。地灾隐惠点坡顶坡底独立布设,布设于步道8形变位移监测器每15~20m宜设置一个灾害防治类周边地灾隐患点。监测点。监测设备9红外热成像仪优先结合智慧杆布设,火灾预警系统监测点10气体红外检漏仪可结合服务驿站布设位宜小于3000m。11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独立布设于二十年监测设备应避开种植绿化管理类遇水位线以上,布设于池壁;土壤监测设备宜12土壤PH值传感器监测设备垂直绿化、重要节点绿避开堆肥处;土壤湿度化。独立布设于二十年传感器宜每100m设置13一遇水位线以上,布设一处,其它土壤监测设病虫害监测仪绿化管理类于垂直绿化、重要节点备宜结合具体情况布监测设备绿化。设。10

    纸箱标准4.4.9滨水步道各项设备和布置要求如下表:

    表4.4.9滨水步道监测设备设置一览表

    5 广场监测系统5.1一般规定5.1.1广场监测系统应包含安全防范类监测设备、气象环境类监测设备、绿化管理类监测设备、公共服务类监测设备、环卫类监测设备。5.1.2广场监测系统应根据广场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布设监测设备,因地制宜。5.1.3广场监测设备应避让广场轴线,宜结合广场绿地、广场内建构筑物布设。5.1.4广场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及参数详见第9章。5.1.5广场各项设备和布置要求如下表:表5.1.5广场监测设备设置一览表序号设备类型设备名称布设场景设置要求优先结合智慧杆布设于广场主要出入口、重广场空间内视频监控视频监控摄像机要建筑单体出入口,广应做到全覆盖。场人流主要通道。安全防范类优先结合视频识别方监测设备优先结合智慧杆布设,式布设,重要节点入口布设于广场主要出入处至少一个,支持人脸2人流量监控设备口、重要建筑单体出入抓拍、流量超限报警功口。能,无条件时可采用红外线感应方式布设。优先结合智慧杆布设,建成区域布设密度应噪声传感器监测点位距地面高度环境类监测小于1000m,重点监测1.2m~4mc设备区域可增加布设密度。建成区域布设密度应结合智慧杆布设,设置小于2000m,重点监测空气质量检测仪于杆体顶端或高处,监区域可增加布设密度,测点位宜距地面高度四周应保持通风和不≥ 3m。受遮阴,保证监测数据15

    5.2.1视频监控覆盖率应达到全覆盖,宜在广场主要入口、主要人行通道 设置,对异常行为进行识别,结合智能分析平台进行分析判断,提升安

    5.3.1商业厂场监测设备应避让集散通道与主要游线、商铺出入口,宜结 合建筑外墙高点、智慧灯杆布设,减少对广场内部人流通行的影响。 5.3.2商业广场视频监控应达到全覆盖,并且与周边商业建筑内部监控同 步。 5.3.3商业厂场监测宜增加尾随探测联动设备功能,保障行人在人流密集 情况下的人身财产安全。 5.3.4商业厂场服务设施应避让集散通道与主要游线,不宜过多布设服务 设施,布设点位应选择商业广场边缘区域,不宜布设智慧运动服务设施

    6.0.1公园监测系统应包涵安全防范类监测系统、灾害防治类监测系统、 气象环境类监测系统、绿化管理类监测系统、公共服务类监测系统、环 卫类监测系统。 5.0.2公园监测设备外观应结合公园风格类型以及周边环境统一设计,宜 具有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识别体系,以便于居民的识别。 5.0.3公园视频监控、行为识别的布设宜结合园路级别、园路宽度考虑 主路、次路监测点位应全线覆盖,间距不大于100m,弯道处或视野盲区 宜酌情增加监测点位;支路、小路应在路口或交义路口处布设监测点位 宽度<2m的园路宜结合周边地形或构筑物布设监控设备。园路分级参考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中6.1.3中的有关规定。 6.0.4公园用地内原有自然岩壁、陡峭边坡,附近设置有园路、休憩场地 时,应根据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采取安全防护,并加强监测。 6.0.5公园内视频监控设备宜集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园路或休憩场地 沿线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灾情进行实时预警。 5.0.6公园内宜布设环境监测设备,对空气质量、温度、空气湿度进行实 时监测。监测设备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及布设成本,调整布设间距,监测 结果宜结合LED信息发布屏实时发布。 5.0.7公园内水体宜设置水质监测系统,具体要求参考《重庆市城镇排水 管网监测技术导则》有关规定。 6.0.8宜采用土壤环境监测设备对公园内主要园路或休憩节点周边重要绿 化进行监测,监测土壤湿度、养分等数据,结合智能灌溉系统对沿线绿

    6.0.14公园各项设备和布置要求如下表:

    表6.0.14公园监测设备设置一览表

    7.0.1消落区监测系统宜重点天注区域内水文情况。 7.0.2由于消落区的特殊性,不宜布设过多监测设备于消落区内部,相关 水文监测设备应合理布设断面位置,具有防水功能,可承受振动、意列 冲击、碰撞、跌落等外来干扰。 7.0.3消落区视频监控、音频采集、行为识别设备应结合周边地形、高架 路桥、建构筑物布设于五十年洪水位以上。 7.0.4消落区应设置水位监测设备,宜结合水文站或沿周边高架道路进行 布设,水位超警戒水位时能与预警系统联动。 7.0.5应对人流聚集区附近陡于1:2的自然岸坡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在地 贡灾害发生前能及时预警。 7.0.6消落区应设置水流流量监测设备,主要布设于入河流的河口处及排 水口,防尘防水等级应达到IP68,电器装置应做水下防漏电处理。 7.0.7消落区宜设置水质监测设备,主要布设于入河流的河口处,受潮 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有明 显岸边标志。

    7.0.8消落区各项设备和布置要求如下表:表7.0.8消落区监测设备设置一览表序号设备类型设备名称空间布设位置设置要求布设于百年一遇水位线以上;每个下河通道消落区内视频监控应口应布设一处,驿站主最大化提高覆盖率,水视频监控摄像机要出入口应布设一处,位高程较低时宜结合配电箱布设于百年一地形高架桥布设。安全防范类遇洪水位以上。监测设备优先结合视频识别方式布设于主要下河通优先结合智慧杆布设,道处,支持人脸抓拍、2人流量监控设备布设于下河通道口。流量超限报警功能,无条件时可采用红外线感应方式布设。3水质监测仪布设原则参考《重庆市环境类布设于河流入江口、排监测设备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4水量监测仪水管网入江(河)口。术导则》相关要求。独立布设,布设于亲水水位监测点应间距不平台临水侧,沿江高架5防汛自动检测仪设备大于1000m,并与警戒桥墩,沿线主要排水口灾害防治类等。水位杆联动。监测设备地灾隐患点坡顶坡底独立布设,布设于步道6形变位移监测器每15~20m宜设置一个周边地灾隐患点。监测点。24

    表8.0.7停车场监测设备设置一览表

    9.1安全防范类监测设备

    9.2灾害防治类监测设备

    9.3环境类监测设备

    A.流量监测设 备宜采用多普 勒超声流量 计。 B.监测设备采 用模块应具备 频次调整、召 测、电压比、 通讯诊断等设 备自我感知能 流量监测 力。 设备 C.设备技术要 求参考《城镇 排水水质水量 在线监测系统 技术要求》 CJ/T252执 行。 D.流量监测设 备应具有数据 预警报警功 能。

    9.4环卫类监测设备

    A.正在运行管网安装前 应封堵、抽水、清淤和 清洗管道及检查井; B.流量计探头安装应水 平于管底,同时保证与 水流方向平行一致,探 头前端逆水流方向,并 且探头前端不得有阻挡 物干扰水流流态; C.流量计探头上的超声 波收发装置应避免硬物 撞击或划伤:底部的压 力传感器位于网状透水 孔内,不得与硬物接触; 0.流量计探头安装在管 道底部避开淤泥的地 方,探头安装在固定底 板上; E.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 道变径口和转弯口处; F.在安装流量计的检查 井,宜安装井盖电子密 码锁。

    9.5公共服务类监测设备

    瓦楞纸箱标准9.6绿化管理类监测设备

    9.7停车场监测设备

    10.1.1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同类原始数据应统一格式。 10.1.2应持续分析智能化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针对故障进行现 场排除。 10.1.3加强公共空间基础信息数据的保密性。 10.1.4加强数据有效性的判定,对于采集数据应将数据与相近时刻历史 数据进行比对,排除异常值,降低外界因素对数据的干扰,确保数据的 有效性和可靠性。 10.1.5每季度每个监测点的数据完整率不低于90%。 10.1.6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数据应统一传输到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系统 管理平台管理,并实现数据备份功能

    10.2.1采集的公共空间监测数据应保证其完整性。 10.2.2每日采集的异常数据,如非正常零值、超出正常范围等数据应及 时进行核实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10.3.1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所涉及的各系统、网络间的交互需要考虑数 据的安全性。

    10.3.2具备安全要求的交互数据宜采用SM2、SM3等国密算法或更高级 别的加密算法,或采用不可嗅探的光通信网路、光通信物联网传输电力弱电施工组织设计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 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梢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

    ....
  • 相关专题: 物联网  
专题: 医院建设标准 |资料范本 |公路工程 |设备安装规范 |线材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