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pdf

  • 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17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7.2.4.1水资源丰富,水量充足且水质较好的地区,可采用水源热泵系统供暖。 7.2.4.2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应符合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的要求,并对水文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b 地表水体的周平均最大温降不应大于2℃; C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取水口,应远离回水口上游位置,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流速宜不 大于1m/s; d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环路集管布置应与水体形状相适应,供回水管应分开布置; e)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换热器出水温度与水体温度的温差宜取3℃~5℃。 7.2.4.3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7.2.4.1水资源丰富,水量充足且水质较好的地区,可采用水源热泵系统供暖。 .2.4.2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应符合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的要求,并对水文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b 地表水体的周平均最大温降不应大于2℃; C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取水口,应远离回水口上游位置,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流速宜不 大于1m/s; d)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环路集管布置应与水体形状相适应,供回水管应分开布置; e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换热器出水温度与水体温度的温差宜取3℃~5℃。 7.2.4.3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NB/T 10772202

    a)地下水换热系统应采用闭式循环,宜采用变流量调节; b)地下水直接进入主机时,应在水系统管路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阀; c)地下水通过板式换热器间接换热时,在板式换热器与主机循环回路上应设置开式膨胀水箱或闭 式稳压补水装置

    学校标准7.3.2农村住宅采用户用太阳能供暖系统

    7.3.2农村住宅采用户用太阳能供暖系统时,应符合NB/T10150的规定。

    用户要求、投资规模和安装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6 具备条件时,太阳能集热器应安装在地面 C 安装在新建建筑的屋面、阳台或立面的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及连接管线应与建筑功能和建筑造 型一并设计; d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供暖系统,应经过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安 全性要求; e 不同类型的太阳能集热器,瞬时效率截距和总热损系数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不同类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参数

    f)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太阳能集热器面积、集热系统流量和蓄热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495的 3.4太阳能集热系统和辅助能源各自承担的负荷量宜通过逐时动态模拟计算,按经济最优化确 建筑物供暖需求较高时,也可按100%的采暖负荷设置辅助能源。

    1燃气管网覆盖全面,且供应有保障的乡镇及农村新型社区可采用燃气供暖。 2 分散式系统采用的燃气供暖热水炉除应符合GB2503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a)应选用强制给排气式,并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厨房或非居住房间内; b)安装热水炉的房间净高宜不小于2.2m,燃气输配系统应符合GB50028的规定; c)热水炉与相邻灶具的水平净距应不小于0.3m,与其它部位的防水间距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热水炉与其它部位的防水间距

    表5热水炉与其它部位的防水间距

    NB/T 10772202

    NB/T 10772202

    d)热水炉上部不应有明敷的电线和电器设备。 7.4.3 采用集中式燃气锅炉房的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集中燃气供暖系统应符合GB50016和GB50028的规定,燃气锅炉房应符合GB50041的规定; b) 锅炉房宜为独立建筑物,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它建筑物内部时,应设置在首 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墙部位; C 住宅建筑物内,不宜设置锅炉房; 对于独立锅炉房,当炉前走道总长度小于12m,且总建筑面积小于200m时,其出入口可设 置1个,否则其出入口应不小于2个

    7.5.2分户式电供暖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有峰谷电价且输入功率满足电网要求时,应选用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并应符合JG/T299的 规定; b) 蓄热设备的热存储量应符合建筑能耗需求,放热功率应满足建筑负荷曲线要求; C 蓄热设备在蓄热时段,应兼顾供暖需求; d 其他类型的电供暖设备,应符合JG/T236的规定。 7.5.3 区域供热采用的集中式电锅炉应符合JB/T10393及以下规定: a 有峰谷电价且输入功率满足电网要求时,应选用蓄热式电锅炉; b) 系统效率应不低于90%,当选用相变蓄热设备时,寿命期内的效率应无显著下降; C 电气线路周围应采取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 d 布置在同一热力站的电加热锅炉宜采用同一技术形式、同一储热方式; 锅炉房宜设置在供暖区域中心,设置布置应满足日常维护操作要求,

    7.6.1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燃料储运便利的地区可采用生物质供暖。 7.6.2居民社区和村镇学校等小型区域宜采用生物质能分散式供暖。 7.6.3分散式供暖系统宜采用生物质清洁采暖炉具或小型生物质锅炉,并符合NB/T34006或NB/ 34035的规定,

    7.6.4规模较大的村镇建筑供暖宜采用生物质区域供暖,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根据村镇建筑总体规划进行区域生物质锅炉房设计,应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设 管线等,并应与之协调:

    NB/T10772—2021b)根据锅炉房设计容量和全年负荷峰值确定生物质锅炉的台数,当其中最大一台锅炉检修时,其余锅炉应满足最低热负荷;c)应根据生物质燃料的物性、热负荷大小、布置的特点等因素选择生物质锅炉,且额定工况下锅炉的热效率应不低于80%。7.7洁净煤供暖7. 7. 1集中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无法覆盖,且电力资源紧张的地区,可采用洁净煤供暖7. 7. 2分散式洁净煤供暖应符合以下规定:a)采用清洁采暖炉具,并符合NB/T34006的规定;b)民用洁净煤应符合GB34169和GB34170的规定。7.7.3采用洁净煤集中供暖时,应符合GB50041及以下规定:a)采用洁净煤集中供暖的锅炉房,应实施脱硫、脱硝和除尘等技术措施;b)洁净煤锅炉房应设置烟气分析系统;c)露天储煤应设置防尘网及喷淋设施;d)应设置煤车冲洗装置;e)应定期清洗厂区道路。7.8工业余热供暖7.8.1供暖区域内,存在生产连续稳定且排放余热的工业企业时,可采用工业余热供暖。7.8.2采用工业余热供暖时,应优先采用技术成熟、可靠的设备。8供热末端和管网8.1地面辐射供暖8.1.1地面辐射供暖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应根据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和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8.1.2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时,房间地表面平均温度参见表6。表6地面辐射供暖地表面平均温度序号环境条件适宜温度最高限值1人员长期停留区域(25~27)℃29℃2人员短期停留区域(28~30)℃32℃3无人员停留区域(35~40)℃42℃8.1.3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a)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应设置绝热层;b)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室内底层,应设置绝热层;c)室内底层绝热层与土壤之间应设置防潮层,潮湿房间,填充层上或面层下应设置隔离层;d)地面辐射供暖面层材料热阻宜不大于0.05mK/W;e)绝热层、隔离层、防潮层和地面面层的设置应符合JGJ142的相关规定8.1.4供暖地面可采用混凝土填充式、预制沟槽保温板式、水泥砂浆预制填充板式和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7

    NB/T 10772202

    2.1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根据供暖系统的压力要求确定。 2.2散热器面积的确定应符合GB50736中的相关规定。 2.3当供暖系统采用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并对散热器面积进行修正。

    8.3.1以下供暖房间宜采用风机盘管供暖: a 同时有供暖和空调需求; b) 室内温度有独立调节要求; C 间歇供暖。 8.3.2 风机盘管规格应根据房间热负荷、设计供回水温度等确定,性能参数应符合GB/T19232的相关 规定。 8.3.3 采用风机盘管供暖时,宜对室内气流组织进行优化。

    8.4.1除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系统外,承担民用建筑供暖负荷的村镇供热管网应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 8.4.2热水供热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且应符合CJJ34的规定。 3.4.3 供热管网供回水温度宜按以下规定设计。 a 采用散热器作为末端的供暖系统,热媒供回水温度宜为75℃/50℃,且供水温度宜不大于85℃, 供回水温差宜不小于20℃。 b 采用地板辐射作为末端的系统,热媒供水温度宜为35℃~40℃,且应不大于45℃;供回水温差 宜不大于10℃,且宜不小于5℃。 8.4.4当室内末端系统有不同的系统型式,需要不同的介质温度,阻力差别较大或使用时间不一致时, 应按不同参数分别设置室外管网。当采用同一管网时,应按较高参数设计管网,在建筑物入口分系统设 置调节控制装置,必要时可设混水泵或二次泵

    9. 1. 1 设备单机、部件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水泵安装方向应正确; b) 带方向的阀门安装方向应正确: c) 温度、水位、流量和压力等仪表显示应正常; d) 电气控制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应准确; e)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动作应准确可靠; f) 防冻和防过热保护装置应工作正常; 9) 各阀门开启应灵活,关闭应严密; h) 各单机设备启停应正常。

    9.1. 2系统联合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b)联合调试应分别验证各个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并达到设计值;

    NB/T 10772202

    9.2.1室内采暖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GB50242及设计要求。 9.2.2竣工验收应以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施工承包合同和工程施工许可文件 等为依据,竣工验收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资料: a)现场施工验收、检验、试运行和调试记录; b)主要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手册; 试运行报告。

    10.1.1村镇建筑清洁取暖系统宜设置能耗监测系统。 10.1.2 监测系统由计量监测设备、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中心软件组成。 10.1.3 传感器应按下列基本原则选择: a) 易燃易爆环境应采用防燃防爆型传感器: b) 选型应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经济、合理,同一工程中应尽量减少仪表的品种和规格。 10.1.4 根据不同热源类型,计量监测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室外空气温度: b) 不同朝向和不同功能的典型房间的室内环境温度; C 传热工质循环流量; d) 用户侧供回水温度; e 用户侧供回水压力; f) 用户侧热风温度(适用时); 设备耗电量; h) 太阳能集热系统供热量(适用时); i) 太阳辐照量(适用时); 烟气中的烟尘、硫化物和氮化物等物质的含量(适用时)

    10.1.1村镇建筑清洁取暖系统宜设置能耗监测系统。 10.1.2 监测系统由计量监测设备、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中心软件组成。 10.1.3 传感器应按下列基本原则选择: a) 易燃易爆环境应采用防燃防爆型传感器: b) 选型应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经济、合理,同一工程中应尽量减少仪表的品种和规格。 10.1.4 根据不同热源类型,计量监测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室外空气温度; b) 不同朝向和不同功能的典型房间的室内环境温度; C 传热工质循环流量; d) 用户侧供回水温度; e 用户侧供回水压力; f) 用户侧热风温度(适用时); g) 设备耗电量; h) 太阳能集热系统供热量(适用时); 太阳辐照量(适用时); 烟气中的烟尘、硫化物和氮化物等物质的含量(适用时)

    10.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供暖系统能效指标应进行评价。 10.2.2清洁供暖系统竣工验收后,应根据验收所提供的系统热工性能检验记录进行实际运行评估。 10.2.3清洁供暖系统宜进行系统实际运行能耗的定期检测和长期监测。 10.2.4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节能量和环境效益计算方法按NB/T10152的规定进行,其它能源类型可 照执行。

    A.1外墙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NB/T 107722021

    附录A (资料性) 低能耗农房无热桥节点设计

    外墙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外墙保温宜采用单层保温,锁扣方式连接,采用双层保温时,应采用错缝粘接方式; b 墙角处宜采用成型保温构件; C 保温层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固定; d 不宜在外墙上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可能导致热桥的部件,否则应在外墙上预理断热桥的锚 固件,宜采用减少接触面积、增加隔热间层及使用非金属材料等措施降低传热损失; e 管道穿透外墙的部位应预留套管并预留足够的保温间隙,施工图中应给出节点设计大样及详细 做法说明: 户内开关和插座接线盒等不应置于外墙上; 外墙保温做法参见图A.1。

    图A.1外墙保温做法示意图

    NB/T 10772202

    屋面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应出现结构性热桥。 D 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应延续到女儿墙顶部盖板内。屋面结构层上, 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屋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气构造设计应符合GB50345的规定。 c)屋面保温做法参见图A.2。

    A.2屋面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屋面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应出现结构性热桥。 D 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应延续到女儿墙顶部盖板内。屋面结构层上, 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屋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气构造设计应符合GB50345的规定。 c)屋面保温做法参见图A.2。

    图A.2屋面保温做法示意图

    对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和墙面保温层连续,不应出现结构性热桥。 女儿墙和土建风道出风口等,宜设置金属盖板,金属盖板与结构连接部位,应采取避免热桥的 措施。女儿墙保温做法参见图A.3。

    NB/T 107722021

    图A.3女儿墙保温做法示意图

    图A.4排气管出屋面示意图

    NB/T 107722021

    严寒和寒冷地区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与地上部分保温层连续。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延 伸到地下冻土层以下,或完全包裹住地下结构部分。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内部和外部宜分别 设置一道防水层,防水层应延伸至室外地面以上。 严寒和寒冷地区地下室外墙内侧保温应从顶板向下设置,长度与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向下延伸 长度一致,或完全覆盖地下室外墙内侧。 无地下室时不锈钢标准,地面保温与外墙保温应连续、无热桥。 d)地下室和地面保温做法参见图A.5。

    A.4外窗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4外窗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A.5地下室和地面保温做法示意图

    给排水管理NB/T 10772202

    图A.6外窗安装示意图

    NB/T 107722021

    ....
  • 建筑标准 供暖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安全生产标准 |建材标准 |建筑标准 |建筑技术交底 |柴油质量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