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024-2020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

  • DLT 5024-2020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2.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20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能或渗透性能而采取的技术 措施。

    当场地存在大面积饱和软土或特殊性土而不能满足工程要求 时,需预先采用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改良或加固的技术措施,

    地基土经地基处理后得到增强安全标准规范范本,采用置换土体或在土体中设 置加筋材料的措施,由地基土体和加固体相互作用或共同承担荷 载的人工地基。

    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的叠加作用过程,真空预压使密闭加固 区形成负的超孔隙水压力,堆载预压可以在加载区产生正的超孔 隙水压力,通过两者联合作用,使土体中正、负孔隙水压力的压差 增大,孔隙水压力加速消散,从而达到地基加固效果更好的地基处 理方法。

    2.1.5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在土中灌注形成的竖 向增强体。

    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用高压水泥浆或高压水通过钻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形 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使水泥与土拌和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的 地基处理方法。

    2.1.7沉降控制复合桩基

    by settlement

    由地基土与桩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按沉降控制要求确定用桩 数的低承台摩擦桩基。

    pile foundation

    由设置于岩土体中的基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 基础。

    为满足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需要,在代表性场地进行的实体 试验。

    A一一基础底面积;夯击面积;加固地基的面积;反滤材料的 透水性系数; A1 假想实体基础的底面积; A一 承台底面积; A;一 加固土层第讠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厚度的积分值; A, 加固土层以下第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厚度的积 分值; A一 桩的截面积;桩端截面积; 筋材面积覆盖率; As 一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假想实体基础侧表面积: Aw一 竖向排水体当量截面积; Api 扣除主桩桩身截面积的第个支或盘的水平投影 面积; 土工织物保土性修正系数;筋材宽度; b 基础底面宽度;塑料排水板宽度;

    A一一基础底面积;夯击面积;加固地基的面积;反滤材料的 透水性系数; 假想实体基础的底面积; A一 承台底面积; A;一 加固土层第讠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厚度的积分值; A, 加固土层以下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厚度的积 分值; Ap一 桩的截面积;桩端截面积; A.一 筋材面积覆盖率; As 一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假想实体基础侧表面积 竖向排水体当量截面积; Api 扣除主桩桩身截面积的第个支或盘的水平投影 面积; 土工织物保土性修正系数;筋材宽度; b 基础底面宽度;塑料排水板宽度;

    6.一一换填垫层的底面宽度; Ch一一地基土的径向固结系数; Cu一一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土的不均匀系数; C,一地基土的竖向固结系数; C地基土的黏聚力; D一一强夯有效影响深度;基础理置深度;扩底桩扩大端直 径;挤密填料孔直径;支盘直径; D.一一砂土相对密实度;: d一一桩身直径;桩身平均直径;土的粒径;钻孔直径;灌注桩 桩孔的实际直径;设计桩径;钢筋直径; d15一一土的特征粒径,按土中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占总土 粒质量的15%; d85 土的特征粒径,按土中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占总土 粒质量的85%; d。一竖向排水体等效影响圆直径;单桩等效影响圆直径;有 效排水直径; d;一一第i层土中桩孔的实际直径; d.一一塑料排水板当量换算直径; d。一一土粒相对密度;比重;锚杆螺栓直径; dw一砂井直径; E。一土的压缩模量; E,一桩体压缩模量; E 一 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sp 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群桩体压缩模量: spi 一 第层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 sj 加固土层以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 S,t 一 桩端平面下第t层土在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加附加压 力作用时的压缩模量; 孔隙比:

    eoi一一第i层中点土自重应力所对应的孔隙比; eii第i层中点土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所对应的孔 隙比; e1一一地基处理后,需要达到的砂土孔隙比; emax一一天然砂土最大孔隙比; emin 天然砂土最小孔隙比;, F一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 FB一一软弱层底部抗滑力; Fa一一上部结构传至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 F一一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 F。一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筋材抗拔稳定性安全系数;模袋 护坡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 (n)一一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 f一筋材与土的摩擦系数;充填袋层间摩擦系数; f2一假想实体基础经修正后的底面的承载力特征值; f。一一混凝土试块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k一一承台下地基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假想实体基础边缘 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f。一一静探侧壁摩阻力; f,一换填垫层底面处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 fk一一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es一 模袋与坡面间界面摩擦系数; fcu一桩体试块采用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龄期 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室内水泥土试块采用边长 70.7mm的立方体,标准养护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 强度平均值; fk一桩体单位截面积承载力特征值;

    k。一涂抹区的水平向渗透系数;被保护土的渗透系数, k 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系数: kw—一竖向排水体地基水平渗透系数; 1一一矩形基础底面长度;实际桩长; l.一第i层土的厚度; Lpi一一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 L 砂井的井深;竖向排水体深度;桩长;桩设计最终入土 深度; L2一模袋长度; 模袋长度; L 第i土条弧长,第i层筋材长度; L 土工织物的锚固长度; Lo: 一第i层筋材破裂面以内长度; Lei 第i层筋材有效长度,即破裂面以外的筋材长度; Lwi 第层筋外端部包裹土体所需长度,或筋材与墙面连 接所需长度; MT一 不计土工织物加筋时的抗滑力矩; MD 滑动力矩; MT一 一土工织物加筋作用产生的抗滑力矩: m一 桩土面积置换率;支和盘总数; N1o 轻便动力触探试验击数; n 井径比;桩土应力比;主桩桩侧岩土层数;桩数; 桩端平面下第t层土的单向压缩计算分层总数; O一土工织物等效孔径; O90一 等效孔径,土工织物孔径天小分布曲线上小于该孔径 的土颗粒含量为90%; 095 等效孔径,土工织物孔径大小分布曲线上小于该孔径 的土颗粒含量为.95%:

    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础底面处的平均附加 压力; o——计算点土的自重压力;群桩体顶面处的平均附加压力; 力。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计算点土的先期固结压力; 力 换填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换填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力oz 群桩体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2p 各级荷载的累加值: P1 第一级荷载; PA 主动土压力; P 袋体受到的水平力; Pp 被动土压力; Psi 桩侧第i层土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 力sk 桩端截面以上4d、桩端以下1d范围内比贯入阻力平 均值; PpL) 设计最终压桩力; Pp(z) 桩人土深度为Z时的压桩力; Pa(2) 桩人土深度为Z时的比贯人阻力; Q 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单桩沉降计算荷载; Quk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 准值; Qak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k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9 第i级荷载的加载速率; qp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qw 竖向排水体纵向通水量; qpk 桩端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桩端阻力特征值; qpjk 桩身上第i个支或盘处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si 桩侧第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qsik一一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R一滑动圆弧半径; R。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k一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一涂抹区直径与竖向排水体施工套管直径的比值;桩间 距;竖向排水体间距;桩孔之间的中心距离;最终沉 降量; 纵向桩间距;被加固体部分的沉降; S2— 横向桩间距;下部未加固体的沉降; Sf 一最终竖向变形量; 第i层单位墙长筋材水平间距; Sv 第i层单位墙长筋材垂直间距; 预估地面平均夯沉量; T一 沉降计算点处压缩层范围内自桩端平面往下端的土层 总数; T一允许抗拉强度; 土工织物的设计抗拉强度; T:一一第i级荷载加载的终止时间;第i层单位墙长筋材承受 的水平拉力; Tpi一第i层筋材抗拔应力; U一桩身截面周长; U.一竖向排水体地基的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 U.一固结时间为t时,对应总预压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度; U,竖向排水体未贯穿土层厚度H2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固 结度; U. 竖向排水体插入厚度H,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固结度:

    u一一桩身周长; 1 桩群外围周长; gk 单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k 单桩的抗拨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W 夯锤重量;充填袋的重量; W一一第i土条的重力; 土工织物表面的垂直压力; op 地基土最优含水量; 之 基础底面下换填垫层的厚度;土层厚度;由终夯面下起 算的夯实厚度; 之 挡墙顶面为起始向下计算的加筋土深度; d 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坡角;桩端阻力修正系数;桩的 端阻力占沉降计算荷载的比; 第i土条弧孤线中点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水泥掺人比; αp一 水泥土搅拌桩桩端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桩端端阻 力发挥系数; β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支盘桩 盘端阻力抗拨系数;桩间端阻力发挥系数; 一换填垫层的压力扩散角; 入一一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 入一一桩侧第i层土的抗拔系数; 入一 压实系数; Od 干密度;单桩端阻比; 地基挤密前压缩层范围内各土层的平均十密度;夯前 需处理厚度底面标高处土的干密度; mo 强夯由起夯时地表向下起算的需处理厚度内夯前土的 平均干密度;

    u一一桩身周长; u1 桩群外围周长; ugk 单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单桩的抗拨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W一 夯锤重量;充填袋的重量; W:一一第i土条的重力; W 土工织物表面的垂直压力; Vop 地基土最优含水量; 2 基础底面下换填垫层的厚度;土层厚度;由终夯面下起 算的夯实厚度; Z一 挡墙顶面为起始向下计算的加筋土深度; 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坡角;桩端阻力修正系数;桩的 端阻力占沉降计算荷载的比; α一 第i土条弧孤线中点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αw 水泥掺人比; 力发挥系数; β排水固结法计算参数;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支盘桩 盘端阻力抗拨系数;桩间端阻力发挥系数; 一换填垫层的压力扩散角; 入一一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 入一一桩侧第i层土的抗拔系数; 入 压实系数; Pd 干密度;单桩端阻比; 地基挤密前压缩层范围内各土层的平均干密度;夯前 需处理厚度底面标高处土的干密度; dmo 强夯由起夯时地表向下起算的需处理厚度内夯前土的 平均干密度;

    Pimax一桩间土的最大干密度;夯后土可能达到的最大干 密度; vi——第i层筋材层所受的土的垂直自重压力;第讠层筋材 上的有效法向应力: Ozt 桩端平面下第t层土的第i个分层处土体的竖向附 加应力; △o1一 由预压荷载而引起的计算点的最大主应力增量; A2 由预压荷载而引起的计算点的竖向附加应力; Aohi一 第i层筋材水平附加荷载; CAovi一 一第讠层筋材由超载引起的垂直附加压力; fo 预压加载前土的天然抗剪强度; 地基中某点固结时间为t时的抗剪强度; △tfc—一计算点由于排水固结而引起的抗剪强度增量; 一布桩系数;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土体因剪切动等因 素而引起强度衰减的强度折减系数;经验修正系数; 桩实际充盈系数; 一 桩间土经成孔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 m一一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YR一一复合桩基承载力综合分项系数; Φ一一土的有效内摩擦角; Φ一芯样直径;桩直径; 一 沉降经验系数;修正系数; 亚一一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亚。一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第i个支或盘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修正系数。

    3.0.1当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 地基处理。

    3.0.2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方案应根据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地

    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地基条件综合确定。 3.0.3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前,应进行下列工作: 1搜集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结构类 型、荷载大小以及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的共同作用等资料; 2了解相似场地同类工程的当地地基处理经验、施工条件和 使用效果; ·3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要求,确定地基处理目的、范围 和处理后达到的技术要求; 4掌握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和周边建(构)筑物、地下工程和 管线的分布情况。 3.0.4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深度应与相应的工程勘测设计阶段 相适应,逐步深化,分步实施。 3.0.5地基处理方案的策划和实施,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场地勘察资料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分析场地 地基条件,明确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构)筑物的特点及其外部条 件,初步选定几种可供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法; 2综合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根据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 理效果、施工机具、施工工期、周边环境及工程造价等条件,对初步 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比较,选定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 3对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在代表性场地实施地基处理原体 试验,获得地基处理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和相应的处理效果,并根

    1搜集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结构类 型、荷载大小以及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的共同作用等资料; 2了解相似场地同类工程的当地地基处理经验、施工条件和 使用效果; :3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要求,确定地基处理目的、范围 和处理后达到的技术要求; 4掌握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和周边建(构)筑物、地下工程和 管线的分布情况。 3.0.4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深度应与相应的工程勘测设计阶段 相适应,逐步深化,分步实施。

    1根据场地勘察资料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分析场地 地基条件,明确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构)筑物的特点及其外部条 件,初步选定几种可供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法; 2综合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根据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 理效果、施工机具、施工工期、周边环境及工程造价等条件,对初步 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比较,选定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 3对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在代表性场地实施地基处理原体 试验,获得地基处理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和相应的处理效果,并根

    据原体试验结果优化地基处理方案; 4地基处理施工图设计时,提出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实施监测 与检测的要求。 3.0.6对同一建(构)筑物地基宜采用同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当 两种或以上地基处理方法在同一地基经验证适合可行时,可联合 使用、综合处理。 3.0.7当利用大面积淤泥、淤泥质土、深厚回填土或新近吹填土 等作为工程建设场地时,宜进行场地预处理。 3.0.8新建工程一、二级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应进行原体试 验。对于扩建工程,当场地或工程条件有较大变化时,宜进行地基 处理原体试验。 3.0.9地基处理的施工图设计,应掌握充分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 资料。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应进行专门勘察。 3.0.10地基处理施工前,宜进行试验性施工。在确认施工技术 条件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地基处理的正式施工。 3.0.11地基处理时,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并对处理效果进行 检验。当检验结论表明处理后的地基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 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设计参数。 3.0.12地基处理的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时应设专人 负责施工检验与质量的监督,做好各项施工记录。 3.0.13下列地基处理工程在施工中和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 验和监测: 1一级建(构)筑物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 2对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的工程; 3地基处理效果在上部结构施工中或在使用期间逐步得到 发挥的工程。 3.0.14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 深需要对本标准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除本标准 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据原体试验结果优化地基处理方案; 4地基处理施工图设计时,提出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实施监测 与检测的要求。 3.0.6对同一建(构)筑物地基宜采用同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当 两种或以上地基处理方法在同一地基经验证适合可行时,可联合 使用、综合处理。

    3.0.7当利用大面积淤泥、淤泥质土、深厚回填土或新近吹填土

    等作为工程建设场地时,宜进行场地预处理

    3.0.8新建工程一、二级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应进行原体试 验。对于扩建工程,当场地或工程条件有较大变化时,宜进行地基 处理原体试验。

    资料。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应进行专门勘察。 3.0.10地基处理施工前,宜进行试验性施工。在确认施工技术 条件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地基处理的正式施工。 3.0.11地基处理时,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并对处理效果进行 检验。当检验结论表明处理后的地基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 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设计参数。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0;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可取1.0。 3.0.15经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变形 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下卧层的地 基承载力验算; 2对水泥土搅拌桩等复合地基,应根据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进行桩身强度验算; 3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进行变形验算且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的建(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4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承受较大水平力或位于斜坡上 的建(构)筑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止系数应取0;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可取1.0。 3.0.15经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变形 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下卧层的地 基承载力验算; 2对水泥土搅拌桩等复合地基,应根据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进行桩身强度验算; 3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进行变形验算且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的建(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4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承受较大水平力或位于斜坡上 的建(构)筑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1.2当地基存在排水固结作用时,垫层宜采用透水材料。对湿

    4.1.3换填垫层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上部结构特点、荷载大小、场 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当地的换填材料、环境因素以及施工机械等综 合确定。

    4.1.4垫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可通过试验获得,垫层的承

    4.1.5换填垫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挖至换填层底设计标高时,应进行验槽,确认质条件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当不能立即施工垫层时,宜保留300mm~ 500mm厚的保护层;对于极易风化或软化的岩土层,应立即采取 封闭措施;寒冷地区过冬应有防冻措施; 2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和碾压遍数可视场地条 件,材料性质和碾压、夯击设备的能力等通过试验确定;, 3当同一垫层底部有不同标高的台阶时,应按先深后浅的原 则分层铺填; 4当整片垫层施工需要分片作业时,片间的交接位置宜布置

    在不同建筑单元交界处,并分层压实;不得在柱基、墙角及承重窗 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缝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 密实; 5垫层的底部和顶面的施工标高充许偏差为土20mm,粗颗 粒垫层可为土25mm; 6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情 况时,应根据上部建筑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 格后,方可施工垫层; 7当垫层底部细粒土层湿度过大时,应采取降低含水量的 措施; 8在场地堆放、粉碎及拌和材料时,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4.1.6垫层施工结束后应按要求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质量不满 足要求的垫层,不得作为地基持力层。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 础施工与基坑回填

    4.2.1换填垫层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素土垫层可适用于对变形和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建(构)筑 物的地基处理和场地; 2灰土垫层可适用于对变形和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建(构)筑 物的地基处理和场地,也可作为隔水层或防渗幕来使用; 3砂石垫层可适用于对变形和承载力要求高的建(构)筑物 的地基处理和场地,也可在软土层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层中用作 置换地基,还可用作排水垫层;当地基土为湿陷性黄土时,不得选 用砂石垫层; 4粉煤灰垫层可适用于对道路、堆场和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建 (构)筑物的地基处理;粉煤灰垫层中采用掺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 定其性能及适用条件;大量填筑粉煤灰时,应考虑对地下水和土壤 的环境影响;

    5矿渣垫层可适用于对道路、堆场和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建 (构)筑物的地基处理;使用前应对选用的矿渣进行试验,在确认其 生能稳定并符合安全规定后方可使用;易受酸、碱影响的基础或地 下管网不得采用矿渣垫层;大量填筑矿渣时,应考虑对地下水和土 镶的环境影响; 6其他工业废料垫层在有可靠试验结果或成功工程经验时 方可使用,其粒径、级配和施工工艺等应通过试验确定; 7土工合成材料与地基土构成加筋垫层时,其适宜性应通过 试验确定。

    4.2.2垫层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素土土料可选择粉质黏土、粉土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得混入耕植土、淤泥质土和冻土块; 2)不得采用膨胀土、盐渍土及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 3)土料应过筛后使用,土块粒径不应于20mm;当含有碎 石颗粒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用于湿陷性土地基的 素土垫层不得夹有粗颗粒材料。 2灰土灰料可选择生石灰、消石灰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块状生石灰应加水熟化为消石灰粉并过筛,其中不得混 有粒径超过5mm的结块,不得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 及其他杂物; 2)生石灰、消石灰的技术指标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 筑生石灰》JC/T479、《建筑消石灰》JC/T481的规定。 3砂石料可选择中砂、粗砂、砾砂、角砾、圆砾、碎石和卵石,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石料应质地坚硬,具抗风化和抗浸水软化的能力; 2)砂石料中不应含有耕植土、淤泥质土和其他杂物;有机质 含量不应大于4%;易溶盐含量不应大于0.3%; 3)当用作透水垫层时,砂石料中含黏粒和粉粒量不宜超 过4%;

    4)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垫层,黏粒含量不应超过5%。 4粉煤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材料性能应稳定,且应满足相关标准对腐蚀性与放射性 的要求; 2)应有使用依据或成功经验。 5矿渣及其他工业排渣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材料质地应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无放射性危害; 2)应有使用依据或成功经验。 6土工合成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粒 技术规范》GB/T50290的规定。

    4.2.3换填垫层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需置换土层的深度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换填垫 层厚度时,应符合下式规定:

    Pz +pea≤ fz

    式中:b一一基础底面宽度(m); l一一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p—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kPa); P一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kPa); 2一一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一换填垫层的压力护散角(),宜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 资料时可按表4.2. 3采用。

    4.2.3不同换填垫层的压力扩散角0(°

    时宜由试验确定;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宜由现场试验确定 2当z/b=0.25~0.50时,换填垫层压力扩散角6值可通过内插法求得

    4.2.4换填垫层的顶面宽度宜超出基础底边线400mm,且满足 从换填垫层底面向上开挖放坡的要求;换填垫层的底面宽度6,应 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式(4.2.4)确定。对于湿陷性 黄土场地和膨胀土场地,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b,=6十2z:tano

    式中:6一换填垫层的底面宽度(m); —一换填垫层压力扩散角(°),按本标准表4.2.3取值;当 2/6<0.25时,可按表4.2.3中%/6二0.25取值。 4.2.5换填垫层的地基变形可按关然地基的变形计算方法计算。 对下卧层顶面上的附加应力,应同时考虑因换填垫层材料后较原 天然土层增加或减少的质量。 4.2.6当垫层以下为软弱土层时,应防止其被扰动、受冻或受浸 泡。必要时可设置300mm~500mm厚的碎石或卵右垫层。 4.2.7素土垫层的厚度不宜大于3m,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通 过试验确定。素土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载荷试验确定,

    z/6<0.25时,可按表4.2.3中%/6=0.25取值。 4.2.5换填垫层的地基变形可按关然地基的变形计算方法计算。 对下卧层顶面上的附加应力,应同时考虑因换填垫层材料后较原 天然土层增加或减少的质量。

    4.2.8灰土垫层中石灰与土料的比例可用体积配合比控制,宣采 用2:8;土料较湿时,可采用3:7;当所需承载力不高时,可采用 1:9。. 4.2.9灰土垫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通过试验确定,灰土垫层 的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载荷试验确定。 4.2.10砂石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 料时,中粗砂垫层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250kPa,圆砾、角 砾垫层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350kPa,卵石、碎石垫层地 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500kPa。 4.2.11垫层的压实标准可按压实系数控制,其取值标准应根据 建(构)筑物类型和荷载大小确定。素土、灰土、砂石垫层的压实系 数入。可取0.95~0.97。

    1素土垫层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

    1回填料的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W土2%范围内, 当压实功能较大时应取小值; 2整个施工期间,素土垫层应采取排水、防雨、防冻和防曝晒 等措施,直至移交或进行上部基础施工。 4.3.2素土垫层的分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或夯击设备的 能力确定,其施工工艺可先行试验后再用于大面积施工,并宜符合 下列规定: 1采用人力夯击时,铺填厚度宜为150mm~200mm; 2采用蛙式夯、平碾时,铺填厚度宜为200mm~250mm; 3采用振动碾时,铺填厚度宜为300mm~350mm; 4.采用冲击碾时,铺填厚度宜为400mm~500mm。

    4.3.3灰土应拌和均匀,过筛后使用:拌和好的灰土搁置时间

    灰土应拌和均匀,过筛后使用;拌和好的灰土搁置时间不

    4.3.4灰土碾压和夯实应在最优含水量下进行;当采用重型机械 碾压时,其含水量可比击实试验的最优含水量低4%~5%。 4.3.5灰土碾压或夯实的遍数、铺填厚度应根据灰土料和机械设 备的具体情况,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于小型简单工程可按本标 准第4.3.2条执行。

    4.3.6当采用压实系数控制质量时,可按本标准第 4.2.11条执

    4.3.7当浸水使石灰质析出或垫层软化现象发生时应更新

    1平振法适用于砂垫层,每层的铺填厚度宜根据设备功率大 小确定; 2插振法适用于砂及含砾石的垫层,宜在水位下采用,每层 铺填厚度为振捣器的长度,最后一遍可用平板式振动器密实; 3夯实法适用于砂砾或砾石垫层; 4碾压法适用于各类材料的砂石垫层;碾压时应避免粗或 细颗粒集中现象,碾压时的含水条件可视材料的性质而定,每层 铺填厚度应根据设备功率大小确定,采用振动碾时铺填厚度宜 为400mm~600mm。 4.3.9当砂石垫层下为软弱土层时,在底部1层~2层的铺填与 密实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适宜的加固工艺,控制运输路线,必要时 对基底临时疏干和降低含水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破坏。 4.3.10砂石垫层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70mm。当碾压或夯振能 量较大时,最大粒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分层厚度的1/2,其含 量不应超过碾压总体积的10%~20%,且应分散分布。 4.3.11砂石垫层可选择天然级配或人工级配材料;当采用人工 级配材料时,应进行颗粒级配掺和试验,以确定最大干密度,且应

    4.3.11砂石垫层可选择天然级配或人工级配材料;当采用人工

    级配材料时,应进行颗粒级配掺和试验,以确定最大干密度,

    符合下列规定: 1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系数应大于5; 2颗粒级配中粒径大于5mm的粗粒土宜占70%80%; 3当天然砂石级配不良时,可采用添加人工砂、石料的方式 进行改良。

    4.3.12粉煤灰及其他工业排渣垫层的施工要求可参照本标准第 4.3节“I素土垫层”“Ⅱ灰土垫层”或“Ⅲ砂石垫层”的有关 规定。

    4.3节“I素土垫层”“Ⅱ灰土垫层”或“Ⅲ砂石垫层”的有关 规定。 4.3.13粉煤灰垫层铺填后宜当日压实,每层验收后应及时铺填 上层或封层,并禁止车辆通行。

    4.4.1·垫层的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且应在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 求后才能进行下一层施工。

    4.4.2垫层质量检验方法宜符合

    1对素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可采用环刀取样密度试 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试验、载荷试验和 核子密度仪等方法; 2对圆砾与角砾、卵石与碎石、矿渣等粗颗粒垫层可采用灌 砂法或灌水法密度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载荷试验等方法; 3当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检验时,应通过试验对比分析, 确认其适宜性和可靠性

    1小面积垫层,每100m?宜为2处,每层不宜少于4处; 2超过2000m的大面积垫层,每100m~500m宜为1处 每层不宜少于8处; 3独立基础下的垫层,每层宜为2处~4处; 4条形基础下的垫层,每50m~100m宜为2处,每层不宜少

    4.4.4对素土垫层、灰土垫层进行分层干密度检验时,宜用切削 法取得环力试件,取样深度应在每层顶面下2/3层厚处,并具有代 表性。

    4.4.5垫层竣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4.4.5垫层峻工验收应符合下列

    1一级建(构)筑物地基、素土垫层承载力特征值要求天于 180kPa、灰土垫层和中砂垫层承载力特征值要求大于250kPa、砂 砾石垫层承载力特征值要求大于350kPa时,应进行载荷试验: 2素土垫层载荷试验宜在施工完成14d后进行,灰土垫层载 荷试验宜在施工完成28d后进行; 3载荷试验数量可按单体工程数量或建筑地段面积确定,每 个评价单元不宜少于3点。

    5.1.2当预压场地具有用作预压的堆载材料,且堆载预压工期许

    可并能满足地基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堆载预压。

    固区周边应采取密封措施确保膜下真空度满足设计要求。对塑性 指数1.大于25且含水量大于85%的淤泥,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其适用性。真空预压不适用于在加固区范围内有较厚透水层并有 充足水源补给的地基。

    5.1.4采用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GB50021、《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 51031和《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等进行岩土 勘察外,尚应查明软土的分布与厚度、土的固结特性、渗透系数、透 水层的位置及地下水径流条件。土的抗剪强度宜通过十学板剪切 试验确定,土的固结特性应采用标准固结试验法,试验方法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有关规定。 5.1.5采用预压法加固地基时,应在地表设置水平排水体,水乎 排水体应选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其厚度不应小于500mm。对深厚 软黏土地基,应设置竖尚排水体,竖向排水体可采用砂并或塑料排 水带。当软土层厚度较小或软土层中含较多薄层粉砂夹层且能满 足工期要求时,可不设置竖向排水体。竖尚排水体应与水平向排 水体连通,水平向排水体应露出加荷区边缘,且应在预压区边缘设

    性动奈规池G 京沈泡 51031和《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等进行岩土 勘察外,尚应查明软土的分布与厚度、土的固结特性、渗透系数、透 水层的位置及地下水径流条件。土的抗剪强度宜通过十字板剪切 试验确定,土的固结特性应采用标准固结试验法,试验方法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有关规定

    排水体应选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其厚度不应小于500mm。对深厚 软黏土地基,应设置竖向排水体,竖向排水体可采用砂井或塑料排 水带。当软土层厚度较小或软土层中含较多薄层粉砂夹层且能满 足工期要求时,可不设置竖向排水体。竖向排水体应与水平向排 水体连通,水平向排水体应露出加荷区边缘,且应在预压区边缘设

    5.1.6重要工程应进行预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进行地面变形、 土体变形、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等项目监测,且宜在不同试验阶 段采用钻探取样、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土工试验等手 段对被加固地基进行检验,测定地基土的固结系数,计算地基固结 度、地基强度增长及最终竖向变形,分析地基处理效果,确定加载 速率控制指标,并修正原设计方案,指导后续的设计与施工。 5.1.7采用堆载预压法时,预压荷载应分级施加,并确保每级荷 载下地基的稳定性;采用真空预压法时,可采用一次连续真空至最 大压力的加载方式。 5.1.8对主要以变形控制设计的建(构)筑物,当地基土经预压所 完成的变形量和平均固结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卸载。对以地 基承载力或抗滑稳定性控制设计的建(构)筑物,当地基土经预压 后其强度满足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卸载。 5.1.9预压地基加载工程中应进行地基变形、孔隙水压力、地下 水位等监测。当邻近有其他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应对其进 行监测,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发生破坏。

    5.1.6重要工程应进行预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进行地面变形

    土体变形、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等项目监测,且宜在不同试验阶 段采用钻探取样、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土工试验等手 段对被加固地基进行检验,测定地基土的固结系数,计算地基固结 度、地基强度增长及最终竖向变形,分析地基处理效果,确定加载 速率控制指标,并修正原设计方案,指导后续的设计与施工。

    载下地基的稳定性;采用真空预压法时,可采用一次连续真空至最 大压力的加载方式。

    5.1.8对主要以变形控制设计的建(构)筑物,当地基土经预压所

    5.1.8对主要以变形控制设计的建(构)筑物,当地基土经预月

    5.2.1堆载预压设计应包括下列

    1选择竖向排水体,确定其直径、计算间距、深度、排列方式 和布置范围; 2确定水平向排水体系的布置、厚度、材料及其规格要求,水 平排水体应具备良好的透水性; 3确定堆载材料、预压区范围、预压荷载大小、荷载分级加载 速率、预压时间和卸载标准; 4计算地基土的变形、固结度、强度增长及堆载预压过程中 的地基抗滑稳定性;

    5提出检测要求和目的,确定监测项目、设备、方法、控制标 准、测点布置和数量。

    d,= 2(b + h)

    式中:dp一 塑料排水板当量换算直径(mm); b——塑料排水板宽度(mm); h——塑料排水板厚度(mm)

    非列。每根竖向排水体的等效影响圆直径d。与竖向排水体间距s 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1等边三角形排列:

    式中:d。一一竖向排水体等效影响圆直径(mm); s一竖向排水体间距(mm)。 竖向排水体的布置应符合细而密的原则,其直径和简距应根 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要求达到的平均固结度和场地提交使用的 工期要求等因素计算确定。设计时,竖向排水体间距可按并径比 n选用,井径比n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n——并径比;

    dw一一砂井直径(mm),对塑料排水带可取塑料排水板当量 换算直径d,。 普通砂井间距可按井径比为6~8选用,袋装砂并和塑料排水 带间距可按井径比15~22选用

    换算直径dp。 普通砂井间距可按井径比为6~8选用,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 带间距可按井径比15~22选用。 5.2.4竖向排水体的设置深度应根据软土层分布、建(构)筑物对 地基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排水体宜穿透软土层; 2对于软土层较厚且以地基抗滑稳定性控制的建(构)筑物 地基,竖向排水体的深度应进入最危险滑动面以下不小于2m; 3对于以变形控制的建(构)筑物地基,竖向排水体的深度应 根据在限定的预压时间内消除的变形量确定;当压缩土层厚度不 天时,竖向排水体应贯穿压缩土层,必要时可采用超载预压等方法 满足变形设计要求。 5.2.5预压荷载的分级应通过计算和实测土体中实际抗剪强度, 确保每级加载后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要求。第一级荷载P1可按下 式估算,

    5.2.4竖向排水体的设置深度应根据软土层分布、建(构)筑物对

    1竖向排水体宜穿透软土层; 2对于软土层较厚且以地基抗滑稳定性控制的建(构)筑物 地基,竖向排水体的深度应进入最危险滑动面以下不小于2m; 3对于以变形控制的建(构)筑物地基,竖向排水体的深度应 根据在限定的预压时间内消除的变形量确定;当压缩土层厚度不 天时,竖向排水体应贯穿压缩土层,必要时可采用超载预压等方法 满足变形设计要求。

    5.2.5预压荷载的分级应通过计算和实测土体中实际抗

    肉制品标准确保每级加载后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要求。第一级荷载P1可按下 式估算:

    P1 = 5. 52C./K

    式中:Pi一第一级荷载(kPa); Cu一一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kPa)); K一一地基土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经 验可取1.1~1.5。 5.2.6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载条件下,固结时间为t时,对应总预 压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度U,可按下式计算:

    中:U.一 固结时间为t时,对应总预压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 度(%);

    螺丝标准表5.2.6不同排水固结条件下的α、β

    5.2.7当塑料排水带或砂并采用挤土方式施工时,应考虑涂抹对 土体固结的影响。当竖向排水体的纵向通水量9与天然土层水 平向渗透系数的比值较小,且长度较长时,应考虑并阻的影响。 瞬时加载条件下,考虑涂抹和并阻影响时,非理想条件下的竖向排 水体地基的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 电力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园林施工组织设计 |阀门标准 |农业标准 |体检标准 |文化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