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216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电气设备漏气封堵技术规范.pdf

  • Q/GDW 1216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电气设备漏气封堵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3-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Q/GDW 1216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电气设备漏气封堵技术规范

    6.3.1部件封堵区域表面温度不应低于10℃,否则应采取搭设临时工棚、铺设加热毯等措施。 6.3.2室外封堵作业遇雨、大风天气,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作业区域进行防护。

    6.4.1封堵前应对待封堵部件进行漏气检测,确定漏气位置并进行标记。典型漏气部件及漏点位置见 附录C。 6.4.2六氟化硫气体泄漏位置确定应按照Q/GDW11062要求进行,其具体测量步骤见附录D。 6.4.3当气体泄漏量较少时,宜采用在部件疑似漏气区域涂抹肥皂液后观察起泡情况的方式对漏点进 行准确定位。

    3.5.1对于壳体、端盖等部件出现的气孔、裂纹类局部漏气缺陷应进行区域性封堵。 6.5.2对于法兰部件的螺栓、结合面等位置出现的漏气现象,应对法兰进行整体封堵。 6.5.3封堵区域面积应满足胶粘剂对气体进行可靠密封的强度要求。 6.5.4确定漏气封堵区域后酒店标准规范范本,对设备封堵区附近部分进行遮蔽保护

    Q/GDW 12161202

    6.6.4清洗后封堵区域表面清洁度的灰尘数量等级和灰尘尺寸等级均不得大于GB/T18570.3规定的1 级。 6.6.5法兰面泄漏且存在渗水现象时,应采用压缩 吹扫的方法消除内部存水。

    6.7打底层胶粘剂涂装

    7.1打底层胶粘剂基料和固化剂应接照说明书要求的比例充分混合,保证调和均匀,色泽一致 7.2在进行打底层胶粘剂涂装时,应预留出漏点位置用于安装气体导流元件。 7.3应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时间内完成胶粘剂在设备漏气封堵区的刷涂。采用毛刷将胶粘剂刷 堵区域基体表面,确保其与基体表面充分接触。打底层应厚度均匀,厚度宜控制在5mm~8mm。

    6.8气体导流元件安装及封闭

    6.8.1根据部件漏气位置的形状和尺寸,安装气体导流元件。宜采用具有紧固件型式结构的气体导流 元件,见附录E。 6.8.2将气体导流元件采用打底层胶粘剂安装在预留的位置,保证气体导流元件同部件表面良好贴合, 使气体从导流元件螺栓孔处泄漏。 6.8.3待打底层胶粘剂固化后,拧紧螺栓封闭气体导流元件,经检测封堵区域无气体泄漏后方可进行 强化层胶粘剂涂装。

    8.3待打底层胶粘剂固化后,拧紧螺栓封闭气体导流元件,经检测封堵区域无气体泄漏后方可 化层胶粘剂涂装。

    6.9强化层胶粘剂涂装

    6.9.1采用毛刷等工具在打底层外表面刷涂强化层胶粘剂,强化层应厚度均匀并同打底层粘接良好。 5.9.2当打底层同强化层施工时间间隔较长时,需要采用机械打磨方式对打底层表面进行粗化处理 使其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z25μm。 5.9.3强化层厚度不低于6mm,且应完全覆盖打底层,并在边缘处向外延伸不低于20mm 5.9.4当封堵区域面积较大时,宜将纤维增强带埋入强化层胶粘剂内增加封堵区域强度

    6.10封堵区胶粘剂固化养护

    封堵作业完毕后,按照胶粘剂使用说明书要求对封堵材料进行固化养护处理,保证胶粘剂达到设计 强度

    1漏气封堵质量检测工作执行全过程监督,在封堵过程中和封堵结束后都应进行检查,按照检 和程序进行。 2漏气封堵质量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允许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漏气封堵质量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允许范围

    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技术资料: 胶粘剂质量证明书; b) 漏气封堵技术方案; 漏气部件封堵前、后的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报告,见附录F.1; d) 基体表面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表面清洁度检测报告,分别见附录F.2、F.3: 封堵区域胶粘剂厚度检测报告,见附录F.4; 封堵区域外观检测报告,见附录F.5。

    编制说明应根据设备运维单位气体泄漏情况编

    Q/GDW 1216120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电气设备漏气封堵技术方案内容

    技术方案的编写依据如下: a)国家法规; b)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设备运维单位提供的资料

    技术方案的编写依据如下: a)国家法规; b)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设备运维单位提供的资料。

    封堵工作概况应包含下列内容: a)工作情况简介; b)工作总体程序。

    现场勘测结果应包含下列内容: a)泄漏设备、位置、泄漏量; b)泄漏部件结构、尺寸勘测; c现场情况。

    封堵作业准备应包含下列内容: a)安全准备; b)人员准备; )材料及工器具准备。

    封堵作业的组织实施应包含下列内容: a)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 b)质量检测计划。

    Q/GDW121612021

    封堵作业实施部分应包含下列内容: a)封堵作业方法及流程; b)封堵作业各流程工艺。

    封堵作业的进度计划应包含下列内容: a)横道图; b)进度表。

    Q/GDW 1216120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封堵用胶粘剂性能

    漏气封堵所使用的胶粘剂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胶粘剂宜采用在20℃时,操作时间不低于15min,满机械负荷运行所需固化时间不大于36h的胶 粘剂; 胶粘剂粘度应满足立面刷涂时易于铺展且不流尚的要求; 胶粘剂拉伸强度按照GB/T6329的要求进行测试,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完全固化后,与钢、 铝合金试样的拉伸强度应不低于20MPa; 胶粘剂抗压强度按照GB/T1041的要求进行测试,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完全固化后,其抗压 强度应不低于60MPa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典型漏气部件及漏点位置

    表C.1典型漏气部件及漏点位置

    Q/GDW 12161202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泄漏成像现场检测步骤如下: 检查成像仪是否正常工作,确认电源正常: 将检测仪器调整至视频录制模式,并根据环境温度设置合理的温度范围; 根据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情况,确定检测部位,对电气设备的法兰密封面、罐体预留孔的封堵、 压力表座密封处、六氟化硫管道、罐体焊缝等各部位及各连接处进行观察时,应缓慢移动检测; d 发现异常后,针对异常部位进行精确定位,所选择的背景参照体应与被测设备具有较大的热像 色差,以增加拍摄到的气体泄漏图像与背景的对比度; 在安全距离允许的条件下,检测仪宜尽量靠近被测设备,使被测部位尽量充满整个仪器的视场, 便于对泄漏位置的精确定位; 至少选择三种不同方位对设备进行检测,以保证对设备的全面检测; 测试角度和位置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测试现场的风速、风向等环境因素(在现场风速大于1m/s 时,测试点应包含迎风面和背风面),以保证对设备的全面测试; 将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输入测试仪器,进行数据修正,进一步提高测试 精度,提高检测准确率; i记录泄漏部位的视频和图片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泄漏成像现场检测步骤如下: 检查成像仪是否正常工作,确认电源正常: 6 将检测仪器调整至视频录制模式,并根据环境温度设置合理的温度范围; 根据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情况,确定检测部位,对电气设备的法兰密封面、罐体预留孔的封堵、 压力表座密封处、六氟化硫管道、罐体焊缝等各部位及各连接处进行观察时,应缓慢移动检测; 发现异常后,针对异常部位进行精确定位,所选择的背景参照体应与被测设备具有较大的热像 色差,以增加拍摄到的气体泄漏图像与背景的对比度; 在安全距离允许的条件下,检测仪宜尽量靠近被测设备,使被测部位尽量充满整个仪器的视场, 便于对泄漏位置的精确定位; 至少选择三种不同方位对设备进行检测,以保证对设备的全面检测; 测试角度和位置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测试现场的风速、风向等环境因素(在现场风速大于1m/s 时,测试点应包含迎风面和背风面),以保证对设备的全面测试; 将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输入测试仪器,进行数据修正,进一步提高测试 精度,提高检测准确率; 1 记录泄漏部位的视频和图片

    Q/GDW 12161202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气体导流元件结构 气体导流元件的结构参见图E.1、E.2,根据粘接板形状分为平面型与弧面型两种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气体导流元件结构

    1平面型气体导流元件

    图E.2弧面型气体导流元件

    F.1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报告模板

    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

    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报告模板参见表F.1。

    表F.1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报告模板

    Q/GDW12161—2021F.2基体表面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检测报告模板基体表面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检测报告模板参见表F.2。表F.2基体表面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检测报告模板变电站名称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仪器检测单位型号编号口基体表面检测位置检测表面口复制件表面针尖半径取样长度1设备出厂设备运行设备名称编号编号表面处理基体材质方法检测依据检测部位照片或示意图读数序号12345680910 Rzμm检测结果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日期日期15

    F.3基体表面处理后的表面清洁度检测报告模板

    基体表面处理后的表面清洁度检测报告模板参见表F.3

    F.3基体表面处理后的表面清洁度检测报告模

    Q/GDW12161—2021F.4封堵区域胶粘剂厚度检测报告模板封堵区域胶粘剂厚度检测报告模板参见表F.4。表F.4封堵区域胶粘剂厚度检测报告模板变电站名称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仪器检测单位型号编号设备出厂设备运行设备名称编号编号口打底层胶粘剂检测位置胶粘剂类型口强化层胶粘剂检测部位照片或示意图测厚记录(单位:mm)测点编号厚度测点编号厚度检测结果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日期日期17

    F.5封堵区域外观检测报告模板

    封堵区域外观检测报告模板参见表F.5。

    表F.5封堵区域外观检测报告模板

    Q/GDW 12161202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电气设备漏气封堵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21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21 主要工作过程 21 标准结构和内容.. 21 条文说明 2

    医药标准Q/GDW 12161202

    本标准依据《国网科技部关于征集2019年公司第2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建议的函》(国家电 网科(2019)807号文)的要求编写。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电气设备在电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常常发生因制造质量 和服役环境影响等原因而导致的漏气缺陷,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现有标准体系缺少关于气体 绝缘金属封闭式电气设备漏气现场封堵技术要求的规定,迫切需要制定有关标准。 本标准编制的主要目的是对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电气设备漏气现场封堵的工作流程、作业前准备、 作业实施、质量检测和技术资料要求进行规范,为漏气封堵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2019年12月,按照公司制修订计划,项目启动,确定了标准编制工作的总体目标,成立编写组, 对标准大纲进行讨论。 2020年5月,调研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设备相关标准,国内外有关漏气封堵技术应用情况,对收集 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完成标准初编写。 2020年7月,组织召开标准研讨会,对初稿内容进行讨论,根据参会专家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了 修订。 2020年10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采用发函方式,广泛、多次向国网公司主管部门及省公司 专家、设备制造厂家征求意见和建议。标准编写组收集、整理回函意见,组织召开标准送审稿编写会议 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2020年11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审查组经过协商一致,同意修改后以技 术标准形式报批。 2020年11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5章,由工作流程、作业前准备、作业实施、质量检测、技术资料组成。本标准 兼顾了国标、行标、企标的相关规定工程造价标准规范范本,结合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电气设备现场漏气封堵实际,给出了漏 气封堵的技术要求。第4章工作流程规定了漏气封堵工作的总体工作程序。第5章作业前准备对封堵作业 实施前所需进行的安全、人员、材料和工器具准备进行了规定。第6章作业实施规定了封堵所采用的方 法、工艺流程以及各封堵步骤的工艺要求。第7章质量检测规定了封堵过程中及封堵完毕后部件的漏气 封堵质量检测项目及相关要求。第8章技术资料规定了完成封堵工作后所需提交的技术方案、检测报告 等文件。

    本标准第5.1.1条中,封堵工作环境分为室外和室内,室内封堵时需对氧含量和通风条件进行规定, 以保证封堵作业安全。 本标准第6.5.2条中,提出了根据缺陷情况确定封堵区域的要求。由于法兰漏气表明其密封性能失 效,仅处理漏点会导致其他密封面区域或螺栓位置发生漏气,因此需进行整体封堵。 本标准第6.6.2条中,提出了表面处理后粗糙度的接纳条件,由于高粗糙度有利于提高粘接强度, 因此规定了粗糙度的下限

    本标准第5.1.1条中,封堵工作环境分为室外和室内,室内封堵时需对氧含量和通风条件进行 保证封堵作业安全。 本标准第6.5.2条中,提出了根据缺陷情况确定封堵区域的要求。由于法兰漏气表明其密封性 仅处理漏点会导致其他密封面区域或螺栓位置发生漏气,因此需进行整体封堵。 本标准第6.6.2条中,提出了表面处理后粗糙度的接纳条件,由于高粗糙度有利于提高粘接强 此规定了粗糙度的下限

    ....
  • 技术标准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勘探标准 |锻件标准 |建筑节能 |检验检疫标准 |国家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