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1651-2013 防止静电、雷电和杂散电流引燃技术导则.pdf

  • Q/SY 1651-2013  防止静电、雷电和杂散电流引燃技术导则.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8.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8-2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电力弱电,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Q/SY 1651-2013  防止静电、雷电和杂散电流引燃技术导则

    图2浮动的火花激发体示意图

    油品的蒸气压、闪点、温度以及操作压力决定了易燃蒸气一空气混合物存在的可能性。这些特性 也用于精制油品的分类。对于静电应用,油品分为低蒸气压产品、中蒸气压产品和高蒸气压产品(见 第3章)。 环境温度下,在储存容器内中蒸气压产品可形成气相易燃混合物。 通常,低蒸气压产品在输送温度低于其闪点时,不会形成易燃蒸气。但在以下状况时,就可能被 引燃: a)输送时的温度接近闪点8.5℃~11℃或高于闪点时。由于产品温度和闪点测量的不确定性 一般选择低于闪点11℃进行充装,从而更具有保护性。 b)产品中混有中蒸气压产品或高蒸气压产品。 c)低蒸气压产品输送至残存易燃蒸气的容器中。 d)输送方式能产生油雾。 例如,输送过程中如果混人的溶解氢或轻质烃被带人或卸放到储罐中,b)的情形就会出现,在 拱顶罐的气相空间就会形成易燃气体一空气混合物。情况c)可在换装时发生,详见4.1.4.2。油罐气 相空间形成的易燃气体一空气混合物,可通过可燃气体检测器检测到。若存在上述情况,应按中蒸气 压玉产品进行输送。 在有些输送条件下,低蒸气压产品在低于液体闪点的温度时,也会形成易燃油雾。以往就发生过 儿起静电油雾引燃的实例(此时一般需要大量的雾气才能引燃)。 当高蒸气压产品装人没有油气的舱室或储罐时,气相空间的浓度将会超过易燃范围,在可燃液体 表面上方的蒸气浓度迅速变大,但其他区域内的蒸气浓度是个缓慢变大的过程,因此必须考感该区域 内引燃放电的可能性。由于排气孔附近有易燃混合物的形成和存在,因此,该区域内的放电火花将会

    油品的蒸气压、闪点、温度以及操作压力决定了易燃蒸气一空气混合物存在的可能性。这些特性 也用于精制油品的分类。对于静电应用,油品分为低蒸气压产品、中蒸气压产品和高蒸气压产品(见 第3章)。 环境温度下,在储存容器内中蒸气压产品可形成气相易燃混合物。 通常,低蒸气压产品在输送温度低于其闪点时,不会形成易燃蒸气。但在以下状况时,就可能被 引燃: a)输送时的温度接近闪点8.5℃~11℃或高于闪点时。由于产品温度和闪点测量的不确定性, 一般选择低于闪点11C进行充装,从而更具有保护性。 b)产品中混有中蒸气压产品或高蒸气压产品。 c)低蒸气压产品输送至残存易燃蒸气的容器中。 d)输送方式能产生油雾。 例如,输送过程中如果混人的溶解氢或轻质烃被带人或卸放到储罐中,b)的情形就会出现,在 拱顶罐的气相空间就会形成易燃气体一空气混合物。情况c)可在换装时发生,详见4.1.4.2。油罐气 相空间形成的易燃气体一空气混合物,可通过可燃气体检测器检测到。若存在上述情况,应按中蒸气 压产品进行输送。 在有些输送条件下工程质量标准规范范本,低蒸气压产品在低于液体闪点的温度时,也会形成易燃油雾。以往就发生过 儿起静电油雾引燃的实例(此时一般需要大量的雾气才能引燃)。 当高蒸气压产品装人没有油气的舱室或储罐时,气相空间的浓度将会超过易燃范围,在可燃液体 表面上方的蒸气浓度迅速变大,但其他区域内的蒸气浓度是个缓慢变大的过程,因此必须考虑该区域 内引燃放电的可能性。由于排气孔附近有易燃混合物的形成和存在,因此,该区域内的放电火花将会

    Q/SY 16512013

    因为温度降低, 蒸气释放量就会减少,可在通常认为过浓的 燕气区城形成易燃混合物,在这种情况下应按中蒸气压产品进行输送。 图3表示雷德蒸气压力和产品温度与易燃范围的近似关联性(在平衡条件下),该图可用于估计 易燃蒸气混合物可能存在的温度范围。

    4.1.4.2换装和特殊情况

    注:应注意当作业条件处于估计的边界值附近时的情况

    海平面石油产品的温度、雷德蒸汽压力和易燃性极限之间的近似关

    换装作业具有较高危险性。经验表明:许多静电事故都发生在换装作业过程中,输送散装烃时, 装经常能导致静电事故。用盛装过汽油的储罐或隔舱盛装低电导率的加热油、柴油或润滑油基础 由,就曾发生过换装作业的静电事故。即使隔舱内看上去没有残液,但罐或隔舱内仍然含有易燃混合 。盛装过高蒸气压或中蒸气压产品的“空”罐内的残留蒸气一空气的混合物也可能处于爆炸极限范 固内。由于装卸低电导率、低蒸气压产品时会发生静电积聚(见4.1.2),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 静电放电和引燃事故(见4.1.3)。 其他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般预料不到的易燃气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a)极端的产品温度(如低温下的高蒸气压产品、高温下的低蒸气压产品)。 b)产生油雾或泡沫的输送。 c)混人其他烃类(蒸气或液体),如油罐车隔舱之间的隔板发生泄漏,或配送系统互串所造成的 污染。 d)盛装另一种产品前,没有对产品管线和其他设备进行彻底冲洗而造成产品污染(这种情况可 在换装作业时发生)。 e)用带有旁通阀的歧管灌装时,因疏忽而造成误混 f 盛放不同蒸气压油品隔舱的蒸气空间互串(如通过一个蒸气回收系统进行连接)。 g)少量低蒸气压油品不会彻底吸收或置换残存在盛装过高蒸气压油品的油罐内的蒸气(如盛装 过汽油的隔舱用柴油清洗后,但气相空间仍在易燃范围内,清洗后再装人柴油,这时的灌装

    作业虽然不是换装作业,但能产生与换装同样的效果 h)真空油槽车作业

    为降低静电放电的风险,可考虑以下各种防护措施: a)防止电荷产生的措施: 1)避免形成喷溅和油雾的操作(如在加油操作过程中); 2)控制初始灌装流速和最大流速(如在加油操作过程中); 3)泵送或一般输送烃类液体时应避免含水或固体颗粒; 4)控制所有管路内的流速: 5)避免用喷射蒸汽对易燃油气空间进行“情化”,因为湿蒸汽是一种“可怕的静电分离 器”;二氧化碳在喷嘴处形成的“雾气”也有类似的特性。 b)防止静电积聚的措施: 1)油泵和过滤器下游应有充足的弛张时间, 2)向绝缘容器灌装时应对导电液体接地; 3)为防止导体间形成电位差应采用跨接或接地(如在流动、浇注、蒸气和喷涂操作时); 4)为防止静电在接地设备中积聚,应在低电导率燃料中加入SDA(防静电添加剂)(见附 录A.7.5)。 c)避免可燃性放电的措施: 1)应对储罐和容器中的火花激发体(见4.2.3)进行拆除或跨接; 2)采样和检尺前,确保足够的静置时间。 d)避免形成易燃气体的措施: 1)应用氮气或其他情性气体置换空气,且采用不产生静电的方式; 2)用高浓度蒸气填充气相空间; 3)避免高温时灌装低蒸气压产品; 4)避免低温时灌装高蒸气压产品: 5)避免换装作业; 6)确保管道或容器充满液体(无气相空间); 7)作业时温度至少应低于闪点11C。

    为降低静电放电的风险,可考虑以下各种防护措施: a)防止电荷产生的措施: 1)避免形成喷溅和油雾的操作(如在加油操作过程中); 2)控制初始灌装流速和最大流速(如在加油操作过程中); 3)泵送或一般输送烃类液体时应避免含水或固体颗粒; 4)控制所有管路内的流速: 5)避免用喷射蒸汽对易燃油气空间进行“情化”,因为湿蒸汽是一种“可怕的静电分离 器”;二氧化碳在喷嘴处形成的“雾气”也有类似的特性。 b)防止静电积聚的措施: 1)油泵和过滤器下游应有充足的弛张时间; 2)向绝缘容器灌装时应对导电液体接地; 3)为防止导体间形成电位差应采用跨接或接地(如在流动、浇注、蒸气和喷涂操作时); 4)为防止静电在接地设备中积聚,应在低电导率燃料中加入SDA(防静电添加剂)(见附 录A.7.5)。 c)避免可燃性放电的措施: 1)应对储罐和容器中的火花激发体(见4.2.3)进行拆除或跨接; 2)采样和检尺前,确保足够的静置时间。 d)避免形成易燃气体的措施: 1)应用氮气或其他情性气体置换空气,且采用不产生静电的方式; 2)用高浓度蒸气填充气相空间; 3)避免高温时灌装低蒸气压产品; 4)避免低温时灌装高蒸气压产品: 5)避免换装作业; 6)确保管道或容器充满液体(无气相空间); 7)作业时温度至少应低于闪点11℃。

    4.1.6输送作业中油品电导率的评估

    为了正确评估油品输送过程的静电危害,应考虑以下装卸作业中油品电导率估算结果的影响 周素: 危害评价中的电导率必须代表输送温度下的电导率,因为温度降低时,电导率会大幅度 降低; 确定电导率时应评估测量误差对电导率的潜在影响(即仪器的重复性和仪器的精度,参见附 录B; 电导率评估结果取决于样品检测结果,但样品有时不具有代表性,如采样罐或容器内可能出 现分层现象 当有水和其他污染物存在时,或成分变化时,均会使被测产品的电导率大幅增加: 使用在线仪表测量电导率时,仪器位置有可能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尤其是在添加SDA时)。 因此,要确定灌装的安全操作极限仅在实验室进行一次电导率测试是不够的。本标准建议在采用

    Q/SY 16512013

    重复性的内容,参见附录B.6中的内容)

    表】汽车罐车灌装作业防护措施一览表

    上述变量表明:实验室条件下电导率值为3pS/m的超低硫含量柴油,储罐清空过程中的电导率 范围可以介于1pS/m~5pS/m之间。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应采用表1和表2中更保守的指导内容。 同样,在不能确定电导率的情况下,应使用表1和表2中更保守的指导内容。这会导致已知产品“电 导率过低”(低于50pS/m),但不能验证在现场操作温度条件下电导率是否高于2pS/m时,而采用 超低电导率”时的操作要求的情况。在制定特殊操作的防护措施时,应将上述的因素及设备设施的 相关知识作为安全评估的一部分来综合考虑。

    范围可以介于1pS/m~5pS/m之间。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应采用表1和表2中更保守的指导内容。 同样,在不能确定电导率的情况下,应使用表1和表2中更保守的指导内容。这会导致已知产品“电 导率过低”(低于50pS/m),但不能验证在现场操作温度条件下电导率是否高于2pS/m时,而采用 超低电导率”时的操作要求的情况。在制定特殊操作的防护措施时,应将上述的因素及设备设施的 相关知识作为安全评估的一部分来综合考虑。

    4.2汽车罐车的装卸作业

    4.2汽车罐车的装卸作业

    4.2.1.1初始灌器

    汽车罐车顶部的鹤管和底部的灌装出口,都应设置防溅导板,以避免喷溅灌装。鹤管被浸没前, 灌装液体的线速不得大于1m/s,以防止喷溅,使液体表面瑞流最小化(见4.2.6,4.2.7和4.6.11)。管 线人口被浸没前,管线内的流速和管口的排放速度应小于1m/s。如果管径减少或将管线分成多个支 路,则需要按以上所述的规定,控制每个支路的速度。

    4.2.1.2弛张时间

    电导率小于50pS/m的产品, 150叫m的过滤器或滤网的下游, 提供至少30s的驰 张时间。电导率小于2pS/m的产品(或者在现场温度条件下不知道实际的或可能的最小电导率)应采 用100s的预置弛张时间。特殊情况参见4.2.5.6和4.6.3.2的规定。通过拱顶或舱口对灌装后的储罐、 隔舱进行检尺或采样前,应留出至少1min的静置时间。检尺的指导内容参见4.2.8中的规定。注意第 3章中缓和时间与弛张时间之间的差别:缓和时间是通过计算得出的,而弛张时间是由设备设施和操 作条件决定的。

    表2采用微孔过滤器的汽车罐车灌装作业电荷缓和及防护措施一览表

    注:在通过拱项或瞻口对播装后的罐脆进行检尺或采样前,应留出至少1mn的静置时间(光4.2.8,4.6.3)。 如果能避免易燃蒸气、油雾的产生,装卸作业时则无需采用防护措施。该建议仅适用于环境温度下在栈台上 装卸低蒸气压可燃液体,且不存在换装或油品被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在接近闪点(8℃~11℃)或高于闪点 时装卸低蒸气压产品时,则应遵守所有规定的装卸防护措施。 对于只输送高蒸气压产品的在役灌装设备不必采用最低弛张时间的限制,但对于所有新安装的设备不论输送 何种产品都应采用(见4.6.3.1)。 特定燃料的装卸、电导率的改善、添加剂的使用以及降低过滤器下游的弛张时间(不低于30s)可借鉴本标 准所述的所有防护措施(见4.1.5)【其中包括4.2.3所述的火花激发体(如防溢出探头)的接地或跨接1,以 及一些事故经验。 电导率极低并且黏性大的产品,可能需要更长的弛张时间(见4.2.5.2)

    采用4.1.5申的所有预防措施(其申包括4.2.3所述的火花激发体,如探头的接地或跨接),并且 使用特定燃料、电导率和添加剂组合时无记载事故的经历时,可将过滤器下游的弛张时间降低到不低 于30s的水平。

    Q/SY 16512013

    顶部灌装在可能存在易燃蒸气时,应对鹤管、管线或钢制台进行跨接(如图4所示)。对栈台 跨接时必须对管道、栈台和鹤管进行电气连接(见4.2.4)。通常采用导线进行跨接。 跨接应在拱顶盖打开前完成,并在灌装作业完成、顶盖盖紧后才拆下。跨接可以防止鹤管与汽车 罐车间形成较高电位,且能消除罐口处放电的可能性(该部位最有可能存在易燃性混合物)。 除跨接外,装卸系统的接地(即栈桥、管道、鹤管)对静电引燃并不能提供更多的保护。但为了 电气安全起见,金属材质的灌装栈台仍需接地。 从顶部灌装高蒸气压和中蒸气压产品时应进行跨接。灌装混有高蒸气压或中蒸气压产品的低蒸气 压产品或灌装被加热到闪点以上的低蒸气压产品时,也应跨接。将低蒸气压产品装人盛装过高蒸气压 产品(实行换装作业)的隔舱时,跨接则是一项重要措施。 跨接线可以带绝缘护套,也可以不带绝缘护套。采用不带绝缘护套的跨接导线时,可以直接对 跨接连续性进行目视检查。带绝缘护套的跨接导线的电气连续性应定期进行电气测试或检查。测试应 包括夹具和连接器在内的整个跨接电路。跨接电路的电阻一般应为1Q或小于1Q,测试时,阻值小 于10Q时可以正常使用,但为确保跨接的连续性(如导线受损、跨接螺丝的连接或脱落油漆),需进 一步的测试或检查。跨接或接地指示仪器在市场上有售,可安装在汽车罐车的栈台上,可对跨接的连 续性进行连续监视。这些仪器可用信号灯指示,或与控制电路联锁,以防止跨接不良时灌装泵(加油 泵)的启动运转。下述情况可不设置防静电跨接: a)向导电隔舱灌装不具有静电积聚能力的产品(如沥青、残留燃料以及大多数的重质原油),而 且灌装时不会产生油雾。轻质原油需要根据它们的特性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b)汽车罐车在低于闪点8.5℃C~11℃的环境温度下输送可燃液体时,但此时要确保装卸栈台没 有装卸易燃液体,以及灌装时不产生油雾。 c)采用密闭连接装卸车辆。密闭连接是在流动开始前连接、并在流动完成后断开,汽车罐车的 底部灌装如图5所示。

    油罐隔舱内应避免存在火花激发体,如没有跨接的导体(如金属采样器或漂浮导体)。 汽油罐车内的量油杆、高液位传感器或其他导电设施,都可以为油面上方的刷形放电提供条件。 如采这些设施是导体,则应用导线或导电杆将它们与罐底牢固跨接,以消除火花间原,或把这些设施 放入与隔舱保持电气连接的检尺井中。目前市面上的部分高液位传感器,在设计上未采用跨接的导线 或导电杆,如出现这种情况,则应紧换着传感器安装跨接的导线或导电杆,或将高液位传感器放人检 尺井中。 顶部灌装操作时,鹤管应导电且处于地电位(如图4所示)。如果鹤管位于突出物的附近,可将 突出物附近液体表面的电位梯度降低到足以消除静电放电的程度,但很难确定不发生引燃放电的最小 距离。因此,应实施上述的连接,或者采用检尺井。有关采样和检尺的讨论,参见4.2.8的规定。

    4.2.4灌装管线的电气连续性

    顶部灌装作业时,鹤管上所有金属部件应通过跨接形成连续的电气通路(如图4所示)。如灌装 时应避免使用带有金属接头的不导电软管,除非将金属接头与灌装管线和隔舱进行跨接,形成连续的 导电通路。如果导电软管内的导线断开,也会出现类似问题。

    图4汽车罐车顶部灌装作业跨接示意图

    旋转或滑动接头 附近设置跨接线。测试和经验表明:电阻值在10Q以下的接头足以防止静电积聚。但有些接头是绝 缘表面,因此应查阅制造商提供的接头技术说明。此外,还曾有过这样的情况:旋转式接头或滑动式 接头在使用中老化,阻值增大,不能提供适当的导通通路。虽然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但有些用户还 是在旋转式接头上安装了跨接线,作为补充防护措施

    图5汽车罐车密闭连接方式灌装作业示意图

    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对灌装管道及其组件的电阻值每年应至少检

    在旋转式/滑动式接实处进行电阻测试 通过汽车罐车密闭接头进行底部或顶部灌装时,如果灌装连接接头上存有未接地的金属件,就可 能存在外部放电火花(如两段非导电性软管之间的金属法兰)产生的危险。 4.2.5静电荷产生的控制

    跨接和接地并不能防止在低电导率液体表面发生刷形放电,尤其是火花激发体存在时。对于火花 激发体,见4.2.3中讨论。许多精制石油产品的电导率都远远低于50pS/m,从而易于发生静电积聚。 燃料电导率将在A.5中讨论,超低电导率(低于2pS/m)的烃类更易发生静电积聚。 以下是汽车罐车灌装作业时四种主要的静电荷产生途径: a)产品流经过滤器和滤网。 b)产品在管道内流动。 c)喷溅式灌装作业。 多相流动

    跨接和接地并不能防止在低电导率液体表面发生刷形放电,尤其是火花激发体存在时。对于火花 激发体,见4.2.3中讨论。许多精制石油产品的电导率都远远低于50pS/m,从而易于发生静电积聚。 燃料电导率将在A.5中讨论,超低电导率(低于2pS/m)的烃类更易发生静电积聚。 以下是汽车罐车灌装作业时四种主要的静电荷产生途径: a)产品流经过滤器和滤网。 b)产品在管道内流动。 c)喷溅式灌装作业。 d)多相流动

    4.2.5.2流经过滤器和滤网

    孔径。输送电 导率低于50pS/m产品时,应在过滤器或滤网的下游处提供适当的弛张时间,以便电荷能够充分缓和。 过滤器或滤网的静电间题,参见4.6.3。电导率降低时,所需的弛张时间增加。

    4.2.5.3管道内的流动

    夜体通过管道时可产生静电简(见附录A.2) 电简量是液体组分和流速的复合函数。为了减少 电荷的产生(电荷产生量是鹤管直径的函数),对汽油罐车建立经验公式(2),即最大推荐流速与输 送管道直径的简单关系式:

    式中: 速度,m/s; d一鹤管内径,m 油管尺寸应满足表3中的流速和流量要求(与表3相关的换算图表如图6所示)。此外,流速不 应超出7m/s。表3的流量限制适用于油罐入口上游0s~30s内(最小)液体经过的所有管段,其中 包括汽车罐车本身的管段。在计算管段的·d值时,应考虑其他鹤管的开启状态对它的影响。 在控制流速的同时,还应确保过滤器后的张弛时间、避免喷溅灌装及采取正确的跨接和接地等。 4.2.5.4喷溅灌装 汽车罐车灌装时,第3种主要的静电产生途径是喷溅灌装。喷溅灌装时,流和带电油雾产生了 静电(见4.6.11)。为了减少产生满流和油雾,应避免喷溅灌装。灌装措施参见4.2.6和4.2.7。 4.2.5.5多相流动 多相流动产生静电荷的原因,一是液体流经管道(由于存在多相流动,在管道中产生电荷的可能 性增加了数倍),二是液体中的不同相在隔舱中的沉淀。因此,只要液体是静电积蓄体,并且含有分

    4.2.5.4喷溅灌装

    汽车罐车灌装时,第3种主要的静电产生途径是喷溅灌装。喷溅灌装时,湍流和带电油雾产生了 静电(见4.6.11)。为了减少产生满流和油雾,应避免喷溅灌装。灌装措施参见4.2.6和4.2.7。 4.2.5.5多相流动 多相流动产生静电荷的原因,一是液体流经管道(由于存在多相流动,在管道中产生电荷的可能 性增加了数倍),二是液体中的不同相在隔舱中的沉淀。因此,只要液体是静电积蓄体,并且含有分

    4.2.5.5多相流动

    Q/SY 16512013

    Q/SY 16512013

    表3普通级别钢管流速和流量一览表

    4.2.5.6对危险的管理

    大多数情况下,汽车罐车隔舱内的静电火灾都是由灌装中蒸气压产品或换装作业引起的,参见 4.1.4.2。研究发现:汽车罐车灌装作业中静电引燃频率大约是每百万次灌装发生一次引燃事件,并且 引燃原因至少涉及上述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大多数引燃事件都归因于未遵守规定的措施。在所有安全

    Q/SY 16512013

    措施都已遵守的情况下,仍然发生的几起少数事故中,许多风险因素接近规定的安全极限值。当危险 因素接近安全极限值时,引燃几率要大于平均值。在这种情况下,严格遵守第4章中的规定是不够 的,还必须采取进一步的防护措施。以下是可识别的危险因素: a)电导率低于2pS/m的液体。 b)流速达到或接近最大允许流速。 c)通过过滤器/滤网后的弛张时间等于或略低于最小建议值。 d)隔舱人口处存有明显的可引发满流的因素(未全开的隔断阅、截止阀等)。 在灌装中蒸气压产品或换装作业时,如果预计存在一个或多个上述危险因素时,就应考虑采取 超出本标准所述防护措施(这些防护措施的例子见4.1.5)。如可以进一步降低流速、使用防静电添加 剂、避免换装或延长静置时间。

    措施都已遵守的情况下,仍然发生的几起少数事故中,许多风险因素接近规定的安全极限值。当危险 因素接近安全极限值时,引燃几率要大于平均值。在这种情况下,严格遵守第4章中的规定是不够 的,还必须采取进一步的防护措施。以下是可识别的危险因素: a)电导率低于2pS/m的液体。 b)流速达到或接近最大允许流速。 c)通过过滤器/滤网后的弛张时间等于或略低于最小建议值。 d)隔舱人口处存有明显的可引发湍流的因素(未全开的隔断阀、截止阀等)。 在灌装中蒸气压产品或换装作业时,如果预计存在一个或多个上述危险因素时,就应考虑采取 超出本标准所述防护措施(这些防护措施的例子见4.1.5)。如可以进一步降低流速、使用防静电添加 剂、避免换装或延长静置时间。

    4.2.6采用鹤管的顶部灌装作业

    图6不同管径尺寸的流量和流速转换图表

    喷溅灌装是产生静电荷的原因之一。因此,从顶部灌装中蒸气压产品或换装低蒸气压产品时,导 电鹤管应延伸至罐底,最好与罐底接触,以避免湍流过大。但不应将鹤管的整个端口与底部接触,鹤 管端部应采用“T”型折流板或45°斜面。采用折流板时,应防止进油时鹤管漂离罐底。 鹤管内以及人口处的初始速度应限制在1m/s以内,并维持到鹤管浸没深度大于鹤管直径的2倍

    Q/SY 16512013

    来控制灌装速度。 顶部灌装作业过程中,不宜用软管无控制地将石油液体装人汽车罐车内。如果这种操作不可避 免,至少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a)所有金属配件(包括软管的配重)应与油罐跨接。 b)灌装作业过程中,应固定软管,以防止软管发生移动。 c)将软管插入隔舱底部,避免灌装作业发生喷溅。 心限制湿装速度

    来控制灌装速度。 顶部灌装作业过程中,不宜用软管无控制地将石油液体装人汽车罐车内。如果这种操作不可避 免,至少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a)所有金属配件(包括软管的配重)应与油罐跨接。 b)灌装作业过程中,应固定软管,以防止软管发生移动。 c)将软管插人隔舱底部,避免灌装作业发生喷溅。 1限灌装速度

    4.2.7底部漕装作业

    从底部进行灌装作业时,灌装最初产品向上喷溅会增加静电荷的产生,灌装时,应减小灌装速 度,或采用防飞溅导流板等其他类似设施。如果油罐底部的灌装人口在设计上不能避免飞溅,则低蒸 气压产品会形成可燃性油雾。应将灌装管线内和入口处的初始速度限制在1m/s以内,直到灌装管出 口与导流板的浸没深度至少为灌装管直径的2倍时为止。如果能确保不发生喷溅,则可以降低浸没要 求。该流速限制是通过对汽车罐车灌装口、灌装管道的直径及流速的计算得出的,而不是单独考虑鹤 管的管径和流速。 底部灌装作业流速应符合4.2.5.3的流速限制要求。 由于鹤管具有降低表面电压和放电的能力,因此底部灌装比顶部灌装会产生较高的液体表面电 压。在靠近隔舱中间位置、连接油罐顶部与底部,直径至少为2mm的导体(如线缆或杆)也会起到 同样的作用。底部装卸作业时,应按照4.2.3的建议进行,使火花激发体(如检尺杆和其他金属导体) 延伸到油罐的底部

    采样和检尺作业可将火花激发体引入罐中, 从而增加静电放电的可能性。灌装作业中,由于静电 产生的不同原因(见4.2.5),静电荷会在产品上积聚。若隔舱的气相空间存在易燃气体时,灌装时或 灌装后不应立即将量油尺、采样器和测温仪等金属或导体下放到隔舱中或悬挂在隔舱中。应根据隔舱 的尺寸和灌装产品的电导率,采取足够的静置时间,使静电荷尽快消散(即电荷缓和)。 对隔舱进行检尺或采样前,应有2min的静置时间。电导率极低的液体,例如纯净的溶剂和化学 级烃类或多相混合物,需要较长的静置时间。 导电性采样或检尺设施不得与非导电性的下放设施(手柄、线缆、绳索、杆等) 一起使用。导电 性的采样或检尺设施(其中包括采样器和下放设施)应与隔舱或罐车正确跨接。跨接应通过跨接线或 保持下放装置与油罐入口之间的持续接触来实现。 采样时不应使用合成纤维(尼龙和聚丙烯)绳索。应采用防静电采样绳,

    带有隔舱 几次的爆炸事故均发 主在未装满的无挡板的汽车罐车中, 原因是车辆在加速或减速时,冲击液体,产生飞溅,从而产生静

    4.2.10汽车罐车和油气回收

    不能认为,采用了油气回收系统,罐车隔舱内的气相空间就是安全的。当不同蒸气压产品使用同

    一个油气回收系统时,隔舱内就有可能存在易燃气体。应仔细检查,以确定隔舱内的风险。若属重大 风险,则应采用与换装作业相同的控制措施。 油气回收管路中应避免绝缘导体存在。罐车上的油气连接管路应与储罐保持电气连接。过量灌装 时,液体通过连通系统从一个隔舱的高处流到另一个隔舱时,就可能产生静电或其他风险。 4.2.11卸车 使用吸油管从拱顶开口处卸车或从罐车顶部或底部泄油口密闭卸车时,导电的吸油管道应接地, 接收容器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向地下储油罐卸油时,卸油软管应为耐油导电软管,软管两端的金属快速接头处于导通状态,汽 车槽车必须接地。

    个油气回收系统时,隔舱内就有可能存在易燃气体。应仔细检查,以确定隔舱内的风险。若属 风险,则应采用与换装作业相同的控制措施。 油气回收管路中应避免绝缘导体存在。罐车上的油气连接管路应与储罐保持电气连接。过量 时,液体通过连通系统从一个隔舱的高处流到另一个隔舱时,就可能产生静电或其他风险。

    接收容器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向地下储油罐卸油时,卸油软管应为耐油导电软管,软管两端的金属快速接头处于导通状态,汽 车槽车必须接地,

    4.2.12不导电的隔舱和内衬

    当汽车罐车舱室的材质为非导体时,如采用聚酯玻璃钢(FRP)材质,应考虑以下的静电问题: a)因静电场不仅存在于隔舱内部,在油罐外部或相邻的隔舱室内也可能发生静电放电。 b)由于没有有效的液体电荷消散措施,内部放电的可能性增大。 为了使电荷尽快消散或防止放电,应采取以下措施: 1)所有导电部件(如金属边沿和隔舱盖口)应与汽车底盘进行电气连接: 2)封闭的导电屏蔽网应与罐车底盘进行电气连接,以防止外部放电。屏蔽网可以以金属网 的形式埋在隔舱壁内,通过与底盘跨接而接地。屏蔽网还应包围所有的外表面:即椭圆 形外壳及外盖,带有隔舱的油罐,每个舱壁都应与底盘进行电气连接; 3)每个隔舱底部应设置表面积不得低于194cm/379L的金属板,且应与罐车底盘进行电气 连接。金属板能在液体与地之间提供导电通路。 非导体衬里的汽车罐车舱室,参见4.6.6的规定。 油罐车检查标准 应制定检查方安 2:DE0

    非导体衬里的汽车罐车舱室,参见4.6.6的规定。 4.2.13油罐车检查标准 应制定检查方案,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a)确保浮子或滤网等导体接地,否则予以拆除。 b)确保防止检尺杆和其他导电设施成为火花激发体的措施完好,参见4.2.3。 c)油罐底部的防喷导流板安装是否正确(见4.2.7)。 d)油罐内部的挡板是否损坏。 e)接地系统是否完好。 f)跨接线是否折断或腐蚀。 业主应要求承运人制定检查程序

    非导体衬里的汽车罐车舱室,参见4.6.6的规定。 4.2.13油罐车检查标准 应制定检查方案,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a)确保浮子或滤网等导体接地,否则予以拆除。 b)确保防止检尺杆和其他导电设施成为火花激发体的措施完好,参见4.2.3。 c)油罐底部的防喷导流板安装是否正确(见4.2.7)。 d)油罐内部的挡板是否损坏。 e)接地系统是否完好。 f)跨接线是否折断或腐蚀。 业主应要求承运人制定检查程序

    4.2.13油罐车检查标准

    4.3铁路罐车的装卸作业

    导致静电荷在罐体上积聚而发生静电放电。因此,

    Q/SY 16512013

    静电积聚 为了防止杂散电流造成引燃危害,轨道与灌装管线应跨接(如图7所示)。防止杂散电流的 说明,参见6.3.2

    静电积票 为了防止杂散电流造成引燃危害,轨道与灌装管线应跨接(如图7所示)。防止杂散电流的详细 说明,参见6.3.2。

    火花激发体 火花激发体的讨论见4.2.3

    4.3.4潜装管线的电气连续性

    4.3.5控制静电荷的产生

    图7铁路罐车的跨接方法示意图

    铁路罐车的气相空间可能存在可燃性混合物,且产品电导率低于50pS/m时,应执行4.2.5所述 的汽车罐车装卸作业的防护措施,为使产生的静电荷最小化,建议采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最大输送 速度: d<0.8m=/s ·(3) 式中: 流速,m/s; 鹤管内径,m。 由于铁路罐车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可以减小静电场,使铁路罐车允许的·d值高于汽车罐车,满 足0.8极限值要求的管径与流速的关系见表3。最大流速不能超过7m/s。

    Q/SY 1651—2013 4.3.6采用鹤管的顶部灌装作业 铁路罐车采用鹤管的顶部灌装作业参见4.2.6。 4.3.7底部灌装作业 铁路罐车采用底部灌装参见4.2.7。 4.3.8采样和检尺 铁路罐车的采样和检尺参见4.2.8。 4.3.9卸车作业 铁路罐车的卸车参见4.2.11。 4.3.10铁路罐车检查标准 铁路罐车的检查参见4.2.13

    同陆地油品输送作业一样,由于静电的存在,海上输送油品也具有潜在的火灾和爆炸危害。向油 轮和驳船灌装可积聚静电的油料时,应采用本标准的指导原则和作业规程。 OCIMFISGOTT为油轮提供了广泛的静电预防指南。OCIMFISGOTT内所涉及的是油轮。美国 每岸警卫队的规定要求油轮必须装备情性气体系统(IGS),且配有大型油舱和高容量货柜清洗机的化 学品运输轮船也必须装有IGS。一些船舶运营商自愿在驳船和化学品轮船上安装IGS。美国海岸警卫 队规程和OCIMFISGOTT要求在灌装、卸载、采样、检尺和油舱清洗时,必须使用惰性气体系统。 IGS使人们能够在执行约束较少的操作规程的同时,减少了危险事件的发生。 OCIMFISGOTT的《静电危害指南》主要是针对非情化油轮的操作,非情化油轮的油品输送作 业应采用OCIMFISGOTT和本标准的预防原则。本章有关油轮和驳船的要求,所基于的就是特定船 舶是否装有(并且使用)IGS。

    4.4.1灌装流速的控制

    Q/SY 16512013

    泵和过滤器下游处应有足够的弛张时间。 驰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输送物料的电导率: 2pS/m<<50pS/m的石油产品,应在孔径小于150um的过滤器或滤网下游处,提伊 至少30s的弛张时间; α<2pS/m的产品(或在现场温度条件下实际的或可能的最小电导率未知的情况下),应提 供至少100s的张时间。 在输送停止后,通过拱顶或舱口对陆上油罐检尺或采样之前,至少应有30min的静置时间(参见 4.5.6.2 和 OCIMF ISGOTT 的 11.8.2)。 本标准的6.3.3提出了码头防止杂散电流的防护措施,同时提出了要将灌装和油气回收管线在船 舶与海岸间进行电气隔离(绝缘),同时在每个隔离侧保持适当的跨接

    如果已确认油舱处于惰化状态时,无需采取防静电措施(见OCIMFISGOTT的11.1.7.2) USCG规定:除非油舱不含气体,否则应采用必要的情性气体系统,以便使油舱内处于情性气体 环境。 不能确保情性气体系统的功效时,应采取4.4.3非情化船舶的防护措施。

    非情化油轮、驳船和化学品轮船在处理静电积蓄货物时,应采用OCIMFISGOTT的防护措施。 本标准还建议: a)为提供足够的弛张时间,在油舱人口上游设置管线的最大初始灌装速度为1m/s。 b)应采用本标准4.4.1规定的弛张时间。 c)如果存在船舶配置、设备尺寸及操作人员经验等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时,应实施OCIMF ISGOTT中的危险评估方法,以降低灌装作业中静电积聚带来的风险。当灌装产品的导电性 或装油前的油舱特性具有不确定性时,应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估。 如以上引用的那样,OCIMFISGOTT中的11.1.7.3和11.1.7.4都提出了最大初始灌装速度为1m/s 和最大灌装管线速度为7m/s的建议,这与本标准的要求是相符的。OCIMFISGOTT中11.1.7.4提 出:通过在线监视和计算限制了最小直径软管或管线的速度,软管或管线最小直径处是给定流量下流 速最大的部位。该方法也用于单一灌装和“摊装”的初期,从而对整个系统中的所有速度进行控制。 印载前应提供4.4.1规定的弛张时间。

    4.4.3.1非情化船舶的个别油舱灌装作业

    本标准和OCIMFISGOTT对非情化船舶初始灌装速度(限制为1m/s)、散装速度(7m/s)的建 义是一致的。如果这些建议无法实现,则应按照OCIMFISGOTT中定义的危险评估和本标准4.4.3.2 提出的风险降低建议进行检查。

    4.4.3.2非情化船舶的播装作业

    OCIMFISGOTT中关于摊装的规定是针对非情化油轮和驳船。OCIMFISGOTT中11.1.7.7是 摊装作业导则:“摊装作业所固有的风险管理是对危险进行的评估过程。”除了OCIMFISGOTT外, 主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时,还应考虑本标准中提出的建议(如遵守按电导率要求的弛张时间)。 OCIMFISGOTT的11.1.7.7的结论:“只有在同时满足船舶和码头两方面要求,识别了风险,并采取 了使风险最小化的防范措施时,才能进行摊装作业。

    Q/SY 16512013

    只有具备OCIMFISGOTT11.1.7.4中所述的进行监测和计算所必需的船舶配置和有效专业知识 时,才可考虑进行摊装作业。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且不采取其他风险削减措施,就不得采用 摊装作业, OCIMFISGOTT强调了初始灌装速度极限值为1m/s的重要性。OCIMFISGOTT11.3.3.2还规 定:“可以通过歧管或鹤管的流速来确定最大灌装速度。为此,不断检查同时打开的油舱阀门数量以 及确定特殊灌装作业的装卸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最大允许体积流量应避免所有的管线内的流速超出每 个单个管线的最大允许流速。”如果灌装速度不能保持在1m/s允许的最大初始灌装速度和7m/s的最 大散装管线速度,则在危险评估分析时应考虑采用其他降低风险的措施,可以选择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借施来降低风险: 除非具有IGS(情性气体系统),否则在灌装静电积蓄油料之前,应对油舱进行情化: 换装作业前应确保油舱内气体浓度低于LEL(爆炸下限)的10%(必要时必须清洗货柜和, 或对货柜进行通风); 运输静电积蓄产品的船舶只能运输闪点高于51.67℃的油料; 灌装作业前应向油料中注人SDA(防静电添加剂)

    时,才可考虑进行摊装作业。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且不采取其他风险削减措施,就不得采用 摊装作业。 OCIMFISGOTT强调了初始灌装速度极限值为1m/s的重要性。OCIMFISGOTT11.3.3.2还规 定:“可以通过歧管或鹤管的流速来确定最大灌装速度。为此,不断检查同时打开的油舱阀门数量以 及确定特殊灌装作业的装卸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最大允许体积流量应避免所有的管线内的流速超出每 个单个管线的最大允许流速。”如果灌装速度不能保持在1m/s允许的最大初始灌装速度和7m/s的最 大散装管线速度,则在危险评估分析时应考虑采用其他降低风险的措施,可以选择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借施来降低风险: 除非具有IGS(情性气体系统),否则在灌装静电积蓄油料之前,应对油舱进行情化: 换装作业前应确保油舱内气体浓度低于LEL(爆炸下限)的10%(必要时必须清洗货柜和, 或对货柜进行通风); 运输静电积蓄产品的船舶只能运输闪点高于51.67℃的油料; 灌装作业前应向油料中注人SDA(防静电添加剂)

    4.4.4海上作业的跨接和接地

    海上灌装作业管线的跨接和码头杂散电流的防护参见6.3.3。将岸边与船舶进行电气隔离(参 见OCIMFISGOTT17.5)是对海上运油船具有特殊意义的静电防护措施。灌装管线(参见 CIMFISGOTT3.2.2)和油气回收管线(见OCIMFISGOTT11.1.13.8)应用绝缘法兰或非导电软 管进行隔离。正如OCIMFISGOTT3.3.2说明的那样,轮船侧接地是通过与船体连接来实现的,而 岸边侧的跨接和接地是通过常规方法实现的。船舶/岸边跨接线缆不能取代上述绝缘法兰或软管的要 求(见OCIMFISGOTT5.17.5)。船舶/岸边跨接线缆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不应使用(见 OCIMF ISGOTT 5.17.5.4)。

    储罐静电产生与以上讨论的相同,高流速导致电荷分离。将流速控制在1m/s以内时,可为电荷 通过管道消散提供一定的时间,以降低静电放电的危险性。换装作业能导致可燃蒸气的产生,如果存 在氧气(拱顶储罐和浮顶储罐),风险进一步增加。尽可能减少静电积聚,以降低静电放电几率。 关于静电引燃、火花激发体和易燃蒸气一空气混合物的讨论,参见4.1.2,4.1.3和4.1.4。储罐内 部涂层、过滤器以及缓和器的防护措施,参见4.6.6和4.6.3。 以下仅讨论导体(金属)储罐。非导体储罐在4.5.9中讨论。

    4.5.2静电荷产生的控制

    储罐内液体表面与罐壁、浮顶支撑物或其他附件产生放电的几率,与进人储罐的液体带电量有 关。电荷的产生还与液体湍流程度以及微量颗粒物沉降有关,例如水滴、铁锈颗粒和沉淀物。存在火 花激发体时,放电几率增大(见4.1.3和图1、图2)。 精制石油产品若没有采用适当措施,会引起更大的静电引燃危险。储罐的气相空间含有以下的易 燃混合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中蒸气压产品; 被高蒸气压产品污染的低蒸气压产品

    储罐内液体表面与罐壁、浮顶支撑物或其他附件产生放电的几率,与进人储罐的液体带电量有 关。电荷的产生还与液体湍流程度以及微量颗粒物沉降有关,例如水滴、铁锈颗粒和沉淀物。存在火 花激发体时,放电几率增大(见4.1.3和图1、图2)。 精制石油产品若没有采用适当措施,会引起更大的静电引燃危险。储罐的气相空间含有以下的易 燃混合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中蒸气压产品; 被高蒸气压产品污染的低蒸气压产品

    Q/SY 16512013

    含有输送作业或换装作业时带入的溶解氢或轻烃类的低蒸气压产品。 防护措施包括: a)避免喷溅灌装或向上喷溅。装油管线人口应靠近罐底,以使罐底部水与沉淀物的搅动最小。 当装油管线人口靠近“下导管”时,不应使用能使空气或蒸气进入下导管的虹吸截断器。同 时避免从液面上方的管口卸放产品。 b)在装油管线浸入2倍管径或61cm深度前(以较小值为准),灌装和卸放速度应限制在1m/s 以内。浮顶(内浮顶或外浮顶)储罐在罐顶浮起前的流速也应限制在1m/s以内。因上游管道 积聚的静电荷随产品进人储罐,所以1m/s的流速限制适用于灌装人口上游0s~30s(最小) 时间内液体流过的所有管段。为了减小末端流速,在卸放口安装三通管是不起作用的。储罐 灌装的初始阶段,液流更易产生搅动或瑞流,因此需要限制人口速度。但灌装初始阶段流速 应控制在1m/s左右,因为低流速可使水沉淀在管道的低点处。速度增加时出现的后续再夹 带,可大幅度提高产品带电的可能性。 c)物料属于静电积蓄体并含有分散相(例如夹带水滴)时,整个灌装操作中应将入口流速限制 在 1m/s (见 4.2.5.5)。 d)微孔过滤器的下游处必须提供至少30s的驰张时间(见4.2.5.2,4.2.5.6)。 e)检查储罐中是否存在未接地的自由物或飘浮物,并将它们清除掉(如松动的检尺浮子和采样 器)。 f)向储罐内泵送液体时,避免夹带大量的空气或其他的气体。输送温度接近闪点8.5℃~11℃的 易燃液体或可燃液体的管线,禁止用风吹扫。 g)为尽量减少电荷产生,在完成初始灌装后,应限制最大灌装流速。最大灌装流速通常介于 7m/s ~ 10m/s 之间]。 上述防护措施仅适用于浮顶罐浮顶浮起前。浮顶浮起后,必须确保浮顶与罐壁的金属接触。按 2.2所述雷电防护建议亦可提供静电防护。有些浮顶虽然不导电,但采用了被绝缘的金属架。如果 接,它也会变成电荷积蓄体和火花激发体

    何类型基础的储罐需要设置接地

    储罐内应避免存有火花激发体 储罐检尺杆、高液位传感器或突笑出在储罐气相 空间的其他导电设施,它们能在液面上方形成剧形放电。如果这些设施导电,应用导线或导电杆与罐 底牢固跨接(以消除火花间隙),或将它们放人已与储罐保持电气连接的检尺井中。目前市面的一些 高液位传感器,在设计上未采用能跨接的导线或导电杆,这时应紧挨着传感器安装跨接导线或导电 杆,或将其安放在检尺井中。 应定期检查以确保跨接线的电气连续性。上述装置不导电时,就不需要采取措施。 安装在储罐内壁上的如液位报警器、温度探头等装置,若伸入储罐的长度较短,且未向下延伸, 则不一定会产生静电危害,应对这些情况进行安全评价。

    4.5.5调和错和搅拌器

    Q/SY1651—2013 大量静电,也应禁止使用。 4.5.6采样和检尺

    采样或检尺操作(包括测温)可将火花激发体引人储罐,增加静电放电的可能性。储罐灌装过程 中,产生的静电会在产品上积聚(见4.5.2)。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人工采样和检尺都在导电的检尺 并中进行。检尺井应固定到储的顶部和底部,以防止在井内液面上形成较高的静电电压。

    4.5.6.2静置时间

    操作(包括测温)可将火花激发体引人储罐,增加静电放电的可售 会在产品上积聚(见4.5.2)。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人工采样和 并应固定到储髓的顶部和底部,以防止在并内液面上形成较高的青

    如果储罐的气相空间存在易燃气体,不应在灌装时或灌装后,立即将量油尺、采样器和测温仪等 金属或导体放人或悬挂在储罐内。应根据罐的尺寸和油品的电导率,保持足够的静置时间,以使油品 电荷得以消散。 容积大于37850L的大型储罐桥梁标准规范范本,检尺或采样作业前,应有30min的静置时间。该建议是基于灌装 后的大型储罐的测量值,测量结果表明电场强度的衰减缓慢,这种缓慢衰减可能是微小的带电水滴、 灰尘和其他杂物在缓慢沉淀中进一步产生静电引起的。 容积较小的储罐或容器,静置时间可以缩短:容积为18925L~37850L的储罐的静置时间为 5min;容积低于18925L的储罐的静置时间为2min。超低电导率的液体(例如非常纯净的溶剂和化学 级烃类)应延长静置时间。

    如果储罐的气相空间存在易燃气体,不应在灌装时或灌装后,立即将量油尺、采样器和测温仪等 金属或导体放人或悬挂在储罐内。应根据罐的尺寸和油品的电导率,保持足够的静置时间,以使油品 电荷得以消散。 容积大于37850L的大型储罐,检尺或采样作业前,应有30min的静置时间。该建议是基于灌装 后的大型储罐的测量值,测量结果表明电场强度的衰减缓慢,这种缓慢衰减可能是微小的带电水滴、 灰尘和其他杂物在缓慢沉淀中进一步产生静电引起的。 容积较小的储罐或容器,静置时间可以缩短:容积为18925L~37850L的储罐的静置时间为 min;容积低于18925L的储罐的静置时间为2min。超低电导率的液体(例如非常纯净的溶剂和化学 级烃类)应延长静置时间。

    4.5.6.3采样和检尺装置

    米祥绳米用防静电绳: (包括米样器和下放装置)应与储罐跨接。这种 接应通过跨接线或下放设施与罐口间的连续金属接触得以实现。 在储罐内可安全使用自动检尺装置,但浮子应通过导电性量油尺或导电绳与储罐跨接。飘浮的未 接地浮子会起到火花激发体的作用,因此应避免使用,

    4.5.7储能和容器的欧扫和清洗作业

    储罐吹扫和清洗作业方法与规程参见APIStd2015和APIRP2016。NFPA69提供了更多的指 导方法。吹扫和清洗过程涉及若干超出本标准范围的不同性质的安全问题,而本章仅提供有关静电危 害的特殊指导

    吹扫是用空气或情性气体对密闭空间的可燃蒸气进行替换的过程。吹扫中的静电危害与所用的介 质和设备有关。 储罐或容器内含有易燃气体时,或操作中可形成易燃气体时,应避免对储罐进行蒸汽清洗、蒸汽 覆盖或类似的操作,因为在惰化完成前,蒸汽有可能导人静电荷。此外,蒸汽冷凝将吸人空气,有可 能在非封闭的容器内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在不导电的容器或具有不导电内衬的容器中(见4.6.6), 节电的冷凝水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静电积聚,在容器内形成带电的导“体”。蒸汽吹扫的射流会通过 形成带电雾气,在喷嘴、受蒸汽冲击的绝缘体上产生静电。如果用蒸汽吹扫储罐或其他设备,则所有 的导体(包括蒸汽排放管或喷嘴)都应与储罐或设备跨接。 采用CO,气体喷出进行吹扫,若可能形成固态颗粒,就会成为携带大量电荷的静电载体,此时 应采取与蒸汽喷射相同的防止静电积聚的措施。如果用CO,进行情化,应采取不能形成固态颗粒的

    吹扫是用空气或情性 质和设备有关。 储罐或容器内含有易燃气体时,或操作中可形成易燃气体时,应避免对储罐进行蒸汽清洗、蒸汽 覆盖或类似的操作,因为在惰化完成前,蒸汽有可能导人静电荷。此外,蒸汽冷凝将吸人空气,有可 能在非封闭的容器内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在不导电的容器或具有不导电内衬的容器中(见4.6.6), 带电的冷凝水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静电积聚,在容器内形成带电的导“体”。蒸汽吹扫的射流会通过 形成带电雾气,在喷嘴、受蒸汽冲击的绝缘体上产生静电。如果用蒸汽吹扫储罐或其他设备,则所有 的导体(包括蒸汽排放管或喷嘴)都应与储罐或设备跨接。 采用CO,气体喷出进行吹扫,若可能形成固态颗粒,就会成为携带大量电荷的静电载体,此时 应采取与蒸汽喷射相同的防止静电积聚的措施。如果用CO,进行情化,应采取不能形成固态颗粒的

    pppQ/SY 16512013

    ....
  • 相关专题:
专题: 建筑标准 |路桥图纸 |市政工艺、技术 |车库设计规范和图纸 |圆钢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