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GB_T 51028-2015.pdf

  •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GB_T 51028-2015.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19
  • 发 布 人: 薛晓禅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总结计划范文,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0.1天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混凝 土的几何尺寸和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按现行国家标准《大 本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有关规定进行混凝土的热工计 算,估算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并应测定和绘制混凝土试样的温 度时间曲线。 3.0.2应根据混凝土的热工计算结果和试样温度时间曲线,确 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方法。 3.0.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的热工计算结果和 温度控制要求,编制测温方案。测温方案应包括:测位、测点布 置、主要仪器设备、养护方案、异常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当采 取水冷却工艺进行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时,尚应编制专项方案。 3.0.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根据实测的试样混凝温度曲 线和实时温度监测结果,调整和改进保温、保湿养护措施。 3.0.5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与控制工作结束后,应编制大体 和温察士泪度监测报生监测报生内空可按本机范附灵人编写

    3.0.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的热工计算结果和 温度控制要求,编制测温方案。测温方案应包括:测位、测点布 置、主要仪器设备、养护方案、异常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当采 取水冷却工艺进行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时,尚应编制专项方案。 3.0.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根据实测的试样混凝土温度曲

    4大体积混凝土试样温度时间曲线的测定

    4.1.1测试混凝土试样温度时间曲线的试样容器,直径宜为 300mm水利标准,高径比为1:1,各个方向保温层热阻不应小于8.0m:K/W。 4.1.2温度传感器在0℃~120℃范围内的精度应为0.5℃。 4.1.3测试仪器应具有温度、时间参数的显示、储存、处理功 能,并能绘制混凝土试样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数据采集时间间 隔不应大于10min。

    4.2.1天体积混凝土试样温度时间曲线的测定,应采用与施工 现场相同的原材料和配合比,拌制的混凝土试样量不宜小 于0.025m3

    4.2.2混凝土试样搅拌均匀后1h内装入试样容器,开启

    间测定仪,自动记录温度时间参数,连续记录时间不宜少于5d 4.2.3测试完毕,应绘制混凝土试样温度时间曲线,并应确, 混凝土试样的最高温度

    5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监测5.1仪器要求5.1.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仪器应由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组成:系统应具有温度、时间参数的显示、储存、处理功能,可实时绘制测点温度变化曲线,温度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0个。5.1.2温度监测仪器可采用有线或无线信号传输。采用无线传输时,其传输距离应能满足现场测试的要求,无线发射的频率和功率不应影响其他通信和导航等设施的正常使用;采用有线传输时,传输导线的布置不得影响施工现场其他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应保护好传输导线免遭损坏。5.1.3温度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其允许误差不应大于0.5℃。5.1.4温度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温度传感器量程应为:一30℃~125℃;2传输线路应具有抗雷击、防短路功能;3温度传感器安装前,应连同传输导线一同在水下1m处浸泡24h不损坏;47温度传感器安装时应具有保护措施。5.1.5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稳定性、抗十扰能力应满足施工现场监测要求:2)应满足连续测试20d以上的数据采集、存储的要求:3从信号采集到结果输出全过程均应自动实现,并应具有当出现降温速率过快、表单温差过大时报警的功能;4监测过程可实时显示不同测点温度及温度时间曲线,同时可用表格形式显示监测数据,并可输出各时间段的温度时间7

    5.2.1测位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大体积混凝土温度

    5.2.1测位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大体积混凝土温度 的变化情况,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按照施工进度每昼夜浇筑作业面布置(1~2)个测位; 在混凝土的边缘、角部、中部及积水坑、电梯井边等部位可布置 测位:混凝土浇筑体厚度均匀时,测位间距为10m~15m,变截 面部位可增加测位数量;在墙体的立面上,测位水平间距为 5m~10m,垂直间距为3m~5m。 2根据混凝土厚度,每个测位布置(3~5)个测点,分别 应于混凝土的表层、中心、底层及中上、中下部位。 3当进行水冷却时,测位布置在相两冷却水管的中间位 置,并在冷却水管进出口处分别布置温度测点。 4混凝土表层温度测点宜布置在距混凝土表面50mm处; 底层的温度测点宜布置在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以上50mm 100mm处。 5.2.2温度传感器直接埋入混凝土内时,传感器和传输导线应 有防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损坏传感器和导线。 5.2.3采用把温度传感器放入直径为20mm~30mm金属保护

    100mm处。 5.2.2温度传感器直接埋入混凝土内时,传感器和传输导线应 有防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损坏传感器和导线。 5.2.3采用把温度传感器放入直径为20mm~30mm金属保护 管内时,金属管的底端应预先封堵,宜露出混凝土表面300mm 并应将金属管予以固定。温度传感器安放完毕,金属管上端口应 作密封保护处理

    管内时,金属管的底端应预先封堵,宜露出混凝土表面300m 并应将金属管予以固定。温度传感器安放完毕,金属管上端口 作密封保护处理。

    5.3温度记录及测温曲线

    5.3.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监测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内 部温度、环境温度、冷却水温度,同时监控混凝土表里温差和降 温速率。

    量记录频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测量频次每台班不应少于2次; 2混凝土浇筑后,每间隔15min~60min,测量记录温度 1次。

    5.3.3温度监测过程中,当出现降温速率、表里温差超过下列

    定值时应自动报警,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温控措施: 1降温速率大于2.0℃/d或每4h降温大于1.0℃; 2表里温差控制值应符合表5.3.3规定

    5.3.4混凝土的降温速率和表里温差满足本规范第5.3.3条下 限值,且混凝土最高温度与环境最低温度之差连续3d小于25℃ 时,可停止温度监测

    时,可停止温度监测。 5.3.5温度监测结束后,应绘制各测点的温度变化曲线,编制 温度监测报告。

    6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6.1.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 疑土施工规范》GB50496有关规定。 6.1.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水冷却方式控制大体积 混凝土温度: 1经计算或实测混凝土试样的中心温度大于80℃; 2混凝土的厚度大于2500mm、强度等级大于C50,且混 凝土人模温度大于30℃; 3当其他需要控制混凝土的中心温度时。 6.1.3 采用预理冷却水管进行冷却时,应进行水冷却系统参数 设计。

    6.2.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本规范第4.2.3条的测定结 果,按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计算 保温层厚度,制定养护方案。 6.2.2混凝土抹面作业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 6.2.3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的实时监测结果进行保温养护 6.2.4施工作业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进行混凝土的保温 保湿养护;当环境温度高于5℃时,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升情况, 可推迟保温养护

    6.2.6特殊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应制定相应技术措

    6.3水冷却系统温度控制

    .1冷却水管宜采用管径20mm~50mm的金属管或塑料管 空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计算。 .2冷却水管直径及水平方向管间距应符合表6.3.2的规定

    6.3.1冷却水管宜采用管径20mm~50mm的金属管或塑

    管径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计算。

    表6.3.2冷却水管直径及水平方向管间距

    6.3.3水冷却系统宜按下列规定

    1当混凝土厚度不大于3.0m时,宜采用单层多回路水冷 却系统。每个回路单元水管长度为150m~200m;冷却单元宽度 为5m~10m。冷却水管宜按本规范附录C布置在混凝土的中间 部位。 2当混凝土厚度大于3.0m时,可沿厚度方向布置两层或 多层冷却水管系统,各层冷却水回路的层间距宜为1.5m。 3布置多回路冷却系统时,宜在进水口处安装冷却水稳压 装置。 4冷却水管距混凝土边缘距离为1.5m~2.0m。 6.3.4冷却水管道应按设计图布置,并应固定牢靠;冷却水管 使用前应进行水压试验,管道不得漏水、阻水。混凝土浇筑前 应在冷却水管中预生注满冷却水

    6.3.5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启动水冷却系统

    ..0 应通过调进水流量及水温,控制进水温度 厂比工取 高温度之差,温差宜为15℃~25℃;出水温度与进水温度之差 宜为3℃~6℃;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且不宜大于1℃/4h。 在水冷却过程中,应加强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

    水冷却作业;当混凝土最高温度与表层温度之差天于25℃时, 应重新启动水冷却系统

    6.3.8水冷却降温结束后,应及时用水泥浆对冷却水管进行压 浆封堵。

    6.3.8水冷却降温结束后,应及时用水泥浆对冷却水管

    A.0.1测温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简介; 2 测温设备; 3 测试结果; 4 附件等。 A.0.2 项目简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混凝土总量、浇筑厚度; 施工气候条件,混凝土浇筑时间,温度监测实施的时间 范围等。 A.0.3 测温仪器设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测温仪器系统组成、功能、结果表达方式: 2 测温仪器及传感器测量范围、精度; 3 温度传感器布置方式。 A.0.4 测温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测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最大温差、平均日降 温值; 2 降温措施及效果; 3 编制单位、时间。 A.0.5 附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测位、测点布置示意图 2 温控系统示意图、测温曲线图

    单位体积混凝土发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Q. 混凝土的总发热量,kJ/m; Q 水泥的水化热,kJ/kg;

    附录B水冷却系统设计参数估算

    Q= k : Q . W

    Qc=k Q. W (B

    式中: Q. 混凝土的总发热量,k/m3 Qo 水泥的水化热,kJ/kg; W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3; k 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可按现行国家 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规定 取值。 B.0.2混凝土绝热温升可按下式计算,

    W : Qc(1 T(t) = emt Cco: p

    式中: T(t) 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绝热温升,℃: W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3; Cco 混凝土的比热,一般为0.92~1.0kJ/(kg·℃); 混凝土密度,kg/m; m 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一般取 0. 3~0. 5; 混凝土龄期,d; Qco—胶凝材料水化热,kJ/kg。 3.0.3 混凝土t时段冷却放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Qt 水冷却期间混凝土散热量,kJ; C 混凝土的比热,一般为(0.92~1.0)k/(kg:℃); 0 混凝土密度,kg/m; Vo 混凝土体积,m3;

    AT t时段混凝土温差,℃

    B.0.4水冷却带走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B.0.4水冷却带走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Q. = k.. Q

    式中:k。—总热量中被水冷却带走的热量系数,取0.3~0.4; Qt龄期的混凝土累计总发热量,kJ; Qcool冷却水带走的总热量,kJ。

    式中: Qcol 冷却水带走的总热量,kI; Cw 水的比热,取4.18kJ/(kg℃); mw 冷却水总质量,kg; Tout 冷却水出口温度,℃; Tin冷却水进口温度,℃。 B. 0. 6 单回路冷却水管管径可按下式计算:

    Qcool mw Cw(Tout Tin)

    式中:d 冷却水管内径,mm; mw一 冷却水总质量,kg; W一 冷却水的流速,取(0.8~1.0)m/s; t一预计混凝土冷却时间,S; Pw—水的密度,取1000kg/m。 B.0.7应根据冷却水流量,确定水泵额定流量,水泵扬程宜为 (20~25)m,选择水泵型号。 B.0.8 应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形式,选择水冷却回路的 分布。

    C.0.1水冷却管水平布置时,水管距混凝土边缘距离宜为 1500mm~2000mm,管间距按本规范第6.3.2条选用;单层多 可路水冷却管宜布置在浇筑混凝土的同一水平面,各回路之间应 并联与主管道相连bs标准,每回路宽度宜为5000mm~10000mm(图 C. 0. 1)

    图 C.0.1冷却水管平面布置图

    1 水箱:容量(5~~10)m3; 2 循环水泵:可采用管道泵、潜水泵、离心泵等: : 稳压装置:宜采用Φ300mm钢管,长L=(2~5.0)m; 4 温度计:量程(0~100)℃; 5 压力表:量程(0~0.5)MPa; 回水管:管径Φ20mm; 6 7 冷却水管:按本规范第6.3.1条选用; 8进水管:外来水源调节管,水箱温度过高时,可放入冷 水,调节进水温度; 9 溢流管:调节稳压装置压力; 10 温度计:量程(0~100)℃。

    图 C. 0. 3水冷却系统图

    水箱;2一水泵;3一稳压装置;4一温度计;5一压力表;6一回水管; 7一冷却水管;8一进水管;9一溢流管;10一温度计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的写法为:“应 按..·执行”或“应符合..·规定”。

    水电站标准规范范本《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

    ....
  • 相关专题: 混凝土  
专题: 型钢标准 |管接头标准 |检验检疫标准 |文化标准 |土地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