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965-2017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矩形试样减薄率的测定

  • GB/T 33965-2017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矩形试样减薄率的测定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18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2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钢结构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8.4.1为了测定断后减薄率,试验至试样拉断,将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轴线处于同一 直线上,如图1所示,用尖头千分尺测量颈缩部分最小厚度处的厚度值 注:最小厚度位置的确定较困难。 3.4.2如试样断裂位置在标距内,且与标距中心的距离不大于原始标距的三分之一,则测量A,C两点 的厚度,取其平均值作为α,以此计算最大力塑性减薄率。如果试样断裂位置在标距内,且与标距中心

    距离大于原始标距的三分之一,则测量较长一段A点或C点一处的厚度,作为α。;或试样断裂位置 距外,且试验有效,则测量距离断口较远的A点或C点一处的厚度,作为α。,以此计算最大力塑性 率。

    9.1首动测量时,通过纵、横向全程跟踪引伸计分别得到试样长度方向工程应变和试样宽度方向工程 应变e,按照式(5)计算任意应变下的减薄率以及最大力总减薄率t。最大力时的ei即为最大力总 延伸率At,见GB/T228.1一2010的第18章。式(5)中m是eL和e两个变量的函数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图2是瞬时厚度 减薄率7随纵向工程应变e1变化曲线的示例。最大力塑性减薄率1则通过式(6)计算。减薄率自动测 量公式的推导过程参见附录A。

    图2厚度减薄率随纵向工程应变变化曲线的示例

    9.2人工测量时,指定应变水平的减薄率按式(1)计算,断后减薄率按式(4)计算,最大力塑性减薄率按 式(2)计算。 9.3试验结果数值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修约。如未规定具体要求,应按照如下要求进行 修约: 一断后减薄率修约至1%; 一最大力塑性减薄率和最大力总减薄率等参数修约至0.5%。 注1:根据经验,断后减薄率的数据离散性较大。 注2:根据经验7与7二者的差别很小,基于测量的便利性建议实验室自动测量时采用7,而手动测量时采用7g 并在报告中注明

    人工测量时,指定应变水平的减薄率按式(1)计算,断后减薄率按式(4)计算,最大力塑性减薄率按 2)计算。 试验结果数值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修约。如未规定具体要求,应按照如下要求进行 约: 断后减薄率修约至1%; 一最大力塑性减薄率和最大力总减薄率等参数修约至0.5%。 注1:根据经验,断后减薄率的数据离散性较大。 注2:根据经验7与7二者的差别很小,基于测量的便利性建议实验室自动测量时采用7,而手动测量时采用7 并在报告中注明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试样标识; d) 材料名称、牌号(如已知); e) 试样类型: f) 测试采用的方法(方法A或方法B); g) 试验结果。

    验货标准GB/T33965—2017

    减薄率自动测量公式按如下步骤推导: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厚度的变化量很小,不易精确测量,因此通过假定体积不变(变形中发生 变除外),可以将试样长度方向的变形换算成厚度方向的变形。根据体积不变假设,在试样 伸发生颈缩之前的弹性阶段和均勾塑性变形阶段都存在式(A.1):

    减薄率自动测量公式按如下步骤推导

    式中: 试样原始厚度,单位为毫米(mm); 一试样原始宽度,单位为毫米(mm); L 一试样原始标距,单位为毫米(mm); 试样约定工程应变后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约定工程应变后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约定工程应变后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颈缩发生前拉伸过程中试样各处瞬时厚度减薄率变化一致,满足以下关系式(A.2):

    =1 b.Lo =1 ao ao bL L .

    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工程应变计算式(A.3)、式(A

    从而有式(A.5)和式(A.6):

    将式(A.5)和式(A.6)代人式(A.2)排水标准规范范本,即可求得:

    e)式(A.7)中的两个et和e变量分别为试样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瞬时工程应变,可以通过纵、横向 全程跟踪引伸计分别测得,测试方法参照GB/T228.12010与GB/T5027。 A,和A是金属材料应变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将A。和A。对应的厚度减薄率分别称之为最大 力下塑性减薄率。和最大力下总减薄率1。最大力下总减薄率的测量相对简单,直接将 最大力时eL和e,带入式(A.7)计算得到。最大力下塑性减薄率n的测量则相对复杂,需要将 最大力时e和e.中的弹性分量扣除,即按照式(A.8)、式(A.9)、式(A.10)计算得到。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镀锌电焊网标准 | 人孔标准 |建材标准 |管道标准 |阻燃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