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175-2018 安徽省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数控张拉施工技术规程.pdf

  • DB34/T 3175-2018 安徽省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数控张拉施工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04
  • 发 布 人: alangas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港口水运,pdf格式,下载需要5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4.2数控设备组成

    备参数和型号的要求参见本规程的资料性附录A.

    预应力数控张拉设备应由数控系统(包含数据采集 传输及控制系统)、数控泵站、液压十片顶组 成,系统组成图见图 数控系统统再校数设痒系统据采集播或真动链制系,宜包含数据传输系 统。 数控泵站 数控泵站应由电动油泵、控制电路、油压测量装置组成, C 液压千斤顶 设备选用的液压千斤顶应包含千斤顶本体、千斤顶活塞位移测量装置与高压油管

    DB34/T3175—2018控制软件除能满足自动张拉的全部功能外,还应有供标定(或校准)使用的功能,应具有分次倒顶功能,分次倒顶的数据应能自动合并。f)数控系统的性能参数还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数控系统性能参数性能参数指标变频控制采样频率不低于1Hz变频控制精度不低于1Hz压力、位移采样频率不低于60Hz压力、位移控制频率不低于60Hz同步张拉力控制误差不超过±2%αcon张拉应力控制精度不超过±1.5%ocon持荷应力补偿范围1%ocon以内回缩量测量精度不低于1mm张拉速率宜为10%~25%αcon/min注:ocon张拉控制应力5.4.3.3数控泵站数控张拉设备的数控泵站应满足下列指标:a)电动油泵的性能应符合JG/T319的规定。b)数控泵站应配置校核用油压表;校核油压表应满足JB/T6804的要求c)数控泵站宜使用ISO粘度级为VG32及以上的液压油。d)数控泵站的性能参数还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数控泵站性能参数性能参数指标油压测量装置量程不低于1.2倍额定压力油压测量装置精度等级http://bzxx.ahbz.orGxen 级不低于0.5级校核油压表精度单个油路额定输出流量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卫生标准,请勿传播或其仙用途in5.4.3.4液压千斤顶数控张拉设备的液压千斤顶应满足下列指标:a)设备选用的液压千斤顶应采用双油路千斤顶,并应符合JG/T321的指标。b)液压千斤顶配备的高压油管的额定压力应不小于数控泵站的额定压力。c)在额定油压和设计定流量条件下,于斤顶累计运行应不少于200h或往复动作次数0.3万次,整机应能正常工作,在上述使用期限内应具备不更换、不维修整机零件性能。d)空载时千斤顶不应有油外漏,起动压力不应大于额定压力的3%。e)液压千斤顶的性能参数还应符合表4的规定。

    DB34/T 31752018

    表4液压于斤顶性能参数

    5.4.3.5设备标定

    数控张拉设备的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数控张拉设备使用之前应在法定计量机构进行数控系统、数控泵站与千斤顶配套检定或校准, 并出具报告。 b 数控系统、数控泵站与千斤顶配套标定或校准应一一对应,不可互换,若一机多顶应多次检定 C 检定(校准)报告应包含泵站编号、传感器编号、千斤顶编号。 d 当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检定: 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 张拉次数超过300次; 3 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传感器出现异常情况; 4 千斤顶、传感器进行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6.1.1管道应按设计规定的坐标位置进行安装,并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使其能牢固地置于模板内的 设计位置,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不产生位移。 6.1.2管道与普通钢筋重叠时,应移动普通钢筋,不得改变管道的设计坐标位置。 6.1.3定位后的管道应平顺,其端部的中心线应与锚垫板相垂直。 6.1.4管道接头应满足以下要求

    b 塑料波纹管应采用专用焊接机进行热熔焊接或采用具有密封性能的塑料结构连接器连接。当采 用真空辅助压浆土艺进行孔道压浆时、管道的所有接买应真有可靠的密封性能,并应满足真空 度的要求。 6.1.5所有管道均应在每个顶点设排气孔及需要时在每个低点设排水孔。压浆管、排气管和排水管应 是最小内径为20mm的标准管或适宜的塑性管,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金属或塑料结构的扣件,长 度应足以从管道引出结构物以外。 6.1.6管道安装完毕后,其端口应采取可靠措施临时封堵,防止水或其他杂物进入。

    6.1.5所有管道均应在每个顶点设排气孔及需要时在每个低点设排水孔。压浆管、排气管和排水管应

    力管道安装的关键项目包括管道坐标和管道间距

    DB34/T31752018

    6.2.3预应力管道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间距:对金属波纹管不宜大于1.0m,对塑料波纹 管道不宜大于0.8m,对曲线管道和扁平波纹管应适当加密。对曲线管道应对预应力管道定位进行验算 并增加防护钢筋。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6.2.4预应力管道安装的关键项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预应力管道安装的关键项目

    7.1.1预应力筋的制作应在专业预应力筋加工工厂或现场工作台上进行。钢绞线束中的每根钢绞线不 得有接头或死弯。 7.1.2钢绞线及精轧螺纹钢筋应采用切割机或砂轮锯切断,严禁采用电弧切割或气割。 7.1.3成品预应力筋验收合格后,应签发合格证,并悬挂标志牌,

    DB34/T 31752018

    7.2.1预应力筋制作的关键项目包括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和梳编穿束。

    7.2.1预应力筋制作的关键项目包括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和梳编穿束

    表7预应力筋制作的关键项目

    7.3.1预应力筋制作的一般项目包括钢绞线编号和存放

    8.1.1预应力筋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应力筋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应力筋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或之后穿入孔道,穿束前应检查锚垫板和孔道,锚垫板的位置 准确:孔道内应畅通,无水和其他杂物。

    DB34/T31752018

    表15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

    9.1.2预应力张拉设备应具有清晰的型号和编号,除应保证正常使用以外,宜配置备用设备。 9.1.3施工过程中出现滑丝、断丝、夹片破裂、锚垫板变位破裂、千斤顶漏油、压力表不回零等问题 时,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 9.1.4对于夹片式、锥塞式锚具,在张拉、锚固过程中或锚固完成以后,不得大力敲击或震动。 9.1.5 首件验收制: a 建设、监理单位应联合对首件的预应力管道安装、锚下混凝土密实性、 穿束、张拉、起拱量测 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旁站和检查,在工后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锚下有效预应力进行检 测。 b 在首件工程检测完成后,应组织进行验收评审。

    a 建设、监理单位应联合对首件的预应力管道安装、锚下混凝土密实性、穿束、张拉、起拱量测 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旁站和检查,在工后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锚下有效预应力进行检 测。 b 在首件工程检测完成后,应组织进行验收评审。

    数控张拉施工包含:张拉准备、电线连接、油管连接、张拉设备与干斤顶的安装、张拉施工 束,数控张拉流程如图3所示:

    DB34/T31752018张拉准备电线连接油管连接张拉设备与千斤顶的安装参数输入张拉施工张拉结束图3数控张拉施工流程图9.2.1张拉准备其中:a)预应力张拉施工前应将所需器具准备齐全,对照张拉系统清单,清点设备,确定设备完好,配件齐全。b)核对专用千斤顶、传感器、系统编号是否一一对应,c)确定待张拉的梁板。9.2.2电线连接其中:a)b)9.2.3油管连接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其中:a清理油嘴的接头及杂质,确保进油管与回油管不被混淆。b)油管连接处必须使用铜垫片以防止漏油,油管的保护弹簧应靠近油嘴处,9.2.4张拉设备与千斤顶的安装其中:a)安装好限位板后,起吊专用千斤顶。b)安装工具锚和工具夹片。c)连接张拉仪与千斤顶的数据线。14

    DB34/T 31752018

    表16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

    9.2.15同一断面上张拉多束预应力筋时,宜采用多台千斤顶,按照设计要求分批、对称、分级张拉到 位,当设计未规定时,张拉可按先中间、后上下(或左右)的顺序进行;同一束内所有预应力筋应使用 一台千斤顶同步张拉到控制应力,但对于扁平管道除外。 9.2.16张拉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控制为辅。初应力按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选择,实际伸 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应控制在土6%以内。 9.2.17安装张拉设备时,应使张拉力合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束的轴线重合。预应力筋束两端张拉应达 到基本同步张拉,同步持荷,不得先在一端锚固后,再在另一端补足预应力值进行锚固,张拉控制力持 荷时间可取5min,

    10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

    10.2张拉跟踪控制精度检测

    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应对张拉质量进行跟踪控制,其控制精度应满足: a)多顶张拉同步性控制精度为土2%。 张拉控制应力精度为土1.5%。 张拉至控制应力后,应保证足够的持荷时间。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数控张拉系统数据报表

    DB34/T3175—2018张拉完成后,预应力筋断丝、滑移限制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7预应力筋断丝、滑移限制断丝、滑丝数预应力筋种类、张拉方式(根)检查方法与数量钢丝、钢绞线钢筋先张预应力筋同一构件内断丝数不得超过总数的1%不允许观察,全部检查后张预应力筋每束1根,且每断面不得超过总数的1%不允许10.4锚具夹片位置检测预应力张拉锚固后,锚具夹片顶面错位不得大于2mm。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方法:观察、尺量。10.5预应力筋多余部分切割切割预应力筋多余部分应在预应力张拉锚固确认合格后进行,切割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30mm。严禁使用火焰切割或气割。检验数量:检查预应力筋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束。检验方法:观察、尺量。10.6施工质量验收10.6.1质量标准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各项目的控制要求和允许偏差列于表18~表21。表18有效应力检测频率类别检测频率般预应力筋≥3%预应力筋体外筋、环形筋、竖向筋、负弯矩段筋≥3%边、中跨合龙段预应力筋≥3%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表19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检测质量汇总项目允许偏差不均匀度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5%不均匀度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5%单根钢绞线有效预应力大小±5%大小整束平均有效预应力大小±5%注: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17

    DB34/T3175—2018附录B(资料性附录)梳编穿束B.1短束穿束对于预制梁等预应力筋束长度较短的构件可充分利用施工现场器具材料做成整束穿束系统进行穿束施工,具体步骤如下:a)机具准备:扎钩、扎丝、梳编板(可用锚具代替)、透明胶带、刀片、油性笔、号码纸、卷扬机、钢丝绳(宜为Φ8mm)等。b)下料:每束绞线下料时应有一根绞线长出10~20cm做为中间绞线,其余各根绞线下料长度应基本一致。c)编号:把每根钢绞线的两端编上同样的号码,用透明胶带把写好的号码绑在钢绞线的两端,同时对锚具锚筋孔进行编号,两端的锚具锚筋孔同时编号,一块在绞线入口端编号,另一块在绞线出口端编号,两者均按相同位置与顺序对应编号。编号写在锚具的外露面(上夹片的一面)。如图B.1:00(a)入口端锚具(b)出口端锚具图B.1锚具锚筋孔编号d)端头绑扎:端头绑扎宜分层进行,逐层绑扎再全部绑扎。如图B.1中1、2、8号绞线作为一层,7、9、3号绞线作为一层,4、5、6号绞线作为一层,先逐层绑扎再整体绑扎成一个整体。绑扎好后的绞线根据每束绞线根数的不同呈正方形、矩形、梯形等形状。梳束:利用梳策板或锚具对钢级线进行梳理,每梳理钢绞线长度约m时,用扎丝把钢绞线扎紧,绑扎时扎丝端头朝上。逐段绑扎直到把钢绞线梳理完毕。f)穿束:钢丝绳仁端连接卷扬机,虏外一端做成绳套写绶线穿灵端绑牢,穿入端端头可用塑料瓶套住并用胶带缠紧。启动卷扬机缓慢匀速拉动绞线。g)对中调整:穿束完毕后将穿入端钢丝绳、塑料瓶、胶带去除,使绞线编号外露,先将中间绞线套入锚具孔内中间位置,上夹片,稍微顶紧,再将其它绞线分别套入对应的锚具孔内。旋动锚具使两端锚具各孔位对中。如图A.1(a)(b)所示1号绞线均在上方。B.2长束穿束如下:a)在下料时,每束钢绞线应多下料40cm50cm,并对多下料的部分,使用大力钳或螺丝刀反向旋转钢绞线,使其散开,将散开的周边丝剥除,只保留中心丝。在剥除时,切忌伤害中心丝;21

    DB34/T3175—2018在剥除后,周边丝长度基本保持长度一致,并将中心丝的端部,使用角磨机倒楞磨边,避免穿束时伤及波纹管。b)对钢绞线和锚具进行编号。把每根钢绞线的两端编上同样的号码,用透明胶带把写好的号码绑在钢绞线的两端,同时对锚具进行编号,两端的锚具同时编号,一个是在绞线入口端(锥孔大端)编号,一个是在绞线出口端(锥孔小端)编号,两端均按相同位置与顺序对应编号,编号写在锚具的外露面。c)将钢绞线按锚具编号对应穿孔,并将中心丝穿入具有与锚具相似位置孔的牵引螺塞,牵引螺塞上各孔距略大于钢绞线直径。然后将每根中心丝镦头,镦头必须饱满,其直径应大于牵引螺塞孔的直径,以满足整束穿束时拖动绞线平动的要求。镦头后的整束钢绞线通过牵引螺塞和螺旋套莲接,牵引螺塞外径和螺旋套内径相同,均带有丝口,拧紧即可,螺旋套另一端由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牵引。d)利用梳束板或锚具对钢绞线进行梳理,每梳理钢绞线长度约1m时,用扎丝把钢绞线扎紧,绑扎时扎丝端头朝上,逐段绑扎直到把钢绞线梳理完毕)。梳束完毕后,钢绞线端头(包括周边丝切割部分)须用胶带缠绕保护,注意端头缠胶带以前,应先用卷扬机牵引,使各绞线在镦头处长短一致,将纤维布(类编织带)从整束绞线的中心丝之间插入,然后沿绞线纵向方向紧密缠绕,外面再用透明胶带反复来回缠绕,中心丝部分应绑扎20~25cm,未切割部分应绑扎30~40cm,绑扎时一定要做到紧、平、顺,防止穿束过程中钢绞线端头散索以及周边丝端头伤害波纹管。此项步骤结束后,完成穿束前的梳编束工作,其钢绞线梳编束示意图如图B.2。3图中:1一—梳束板(或锚具);2——钢绞线;3—扎丝;4—绑扎胶带;5一—牵引螺塞。图B.2梳编束示意图e)穿束时,将牵引螺塞与螺旋套连接,螺旋套另一端由主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牵引,另需一辅助卷扬机吊起钢绞线以克服其重力。穿束时由主卷扬机缓慢牵引整束绞线平动完成整束穿束,牵入向滑轮,也可增加卷扬机。f)内中间位置,上夹片,稍微顶紧,再将其它绞线分别套入对应的锚具孔内。旋动锚具使两端锚具各孔位对中,完成梳编穿束工序。B.3工厂化预应力筋成品束预应力筋束现已实现工厂化生产,在工地没有条件进行现场梳编穿束时,可购买工厂化预应力筋成品束。22

    DB34/T31752018

    倍。压力试验机的测试精度宜不小于3%

    如下: a 设备就位:将千斤顶放在试验机台面上,千斤顶活塞面或撑套与试验机压板紧密接触,并使千 斤顶与试验机的受力中心线重合。 b) 预压:启动油泵,油压加至千斤顶额定压力的80%,稳定1分钟,卸压。重复上述操作2~3 次。 ? 检定:开动油泵,千斤顶进油,使活塞上升,顶试验机压板。在千斤顶顶试验机且使荷载平缓 增加的过程中,自零位到最大吨位,将试验机被动标定的结果逐点标记到千斤顶的油压表上, 检定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且不少于5点。可视千斤顶吨位适当调整测定数量。各 检定点重复检定3次,取平均值,并且只测读进程,不测读回程。

    千斤顶的作用力F和油缸的油压P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将试验记录的压力机压力读数F与数控 张拉设备油压读数p做线性回归,得出千斤顶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9。

    共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

    DB34/T 31752018

    D.2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

    (规范性附录) 锚下有效应力检测方法(单根复张法)

    猫下有效应力检测方法(单根复张法

    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a)示值误差:±0.5%FS。 测试准确度:±0.5%FS。 c)重复准确度:1%。 D.3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须在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并在计量校准合格后方可用于现场 检测。

    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a) 示值误差:±0.5%FS。 b) 测试准确度:±0.5%FS。 c重复准确度:1%。

    D.3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须在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并在计量校准合格 检测。

    D.5锚下有效预应力测试步骤

    D.6锚下有效预应力的确定

    DB34/T 31752018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数控张拉施工技术规程

    5.3.2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可通过静载锚固试验、锚具内缩量试验、摩阻损失

    6.2根据现场孔道摩阻试验表明镀锌板标准,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是预应力筋的主要摩擦损失,预应力管道的安 装质量直接决定了孔道摩阻损失的大小,所以应对预应力管道的安装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7.2.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准确。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或台座长度、锚夹具的厚度、千斤顶长度 墩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对于墩头锚用钢丝,下料长度 土分重要,直接影响单根钢丝受力不均勾度,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下料:对于钢绞线,下料要求虽没

    DB34/T31752018

    有钢丝那么严格,但仍应加以控制。同时为了避免预应力筋在孔道内的缠绕,减小摩擦损失,预应力筋 宜进行梳编穿索。

    8.1.1预应力束穿束时应整束穿入,注意前端封头,以便于导向穿束,严禁扭转。若遇阻力,可前后 拖动(平动),或牵引。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均应调整两端长度,以满足张拉工 艺的操作需要。对外露部分进行临时防护,防止其在施工中被雨水、尘土、混凝土、水泥浆及其它有害 物质污染、腐蚀。 3.1.2锚具安装时应位置准确,锚垫板轴线应与连接孔道管轴线重合,否则在安装千斤顶时容易造成 位置偏差和轴线夹角偏差。张拉时,不仅预应力损失较大,还会出现预应力筋在张拉端的锚垫板下被拉 断,这是由于锚垫板平面与预应力筋轴线不垂直,造成预应力筋截面偏心受拉导致绞线折弯受力严重不 均,受力大的因损伤而屈服。因此特别要求锚具(锚垫板)及千斤顶的安装轴线应与预应力筋保持在 条直线上。

    9.1.5正式开展预应力张拉施工前应做好首件制以验证施工方案,在首件工程检测完成后,监理单位 应组织召开由建设、监理、监督单位(必要时)等单位参加的“首件验收评审会议”,综合分析原材料 存放、制作、安装、张拉设备、人员持证或培训、混凝土强度、张拉操作顺序、方法、质量检验等因素 对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影响,优化张拉施工方案,指导后续预应力张拉施工。 9.2.5数控设备按照施工人员输入的参数自动进行控制,为了避免错误信息的而造成的错误张拉,在 张拉前设备应对各参数进行自检,避免错误张拉。 9.2.6数控张拉技术的优势是能对张拉过程进行高速精准的测控,张拉过程中以张拉力为主控指标, 使用张拉伸长值进行校核。由于数控张拉设备是设备实施校核,当出现张拉力与伸长值不匹配时,设备 应第一时间报警并停机。 同步对称张拉能有效的减少预应力摩擦损失,因此张拉同步性是数控张拉的主要控制指标,当张拉 出现不同步时,设备应第一时间报警并停机。 预应力筋的张拉,应采取多顶同步分级张拉工艺,使梁在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受力均匀、对称且同 步。施加预应力后,各束受力不均匀度好,不会发生像传统逐束张拉时,梁体受到偏心力矩发生弯曲扭 转的情况,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对称、同步×受力均勺h不生有害变形.Cn 根据大量的有效应力测试试验证明:预应力筋的回缩损失是最主要的应力损失,为了减小预应力筋 的回缩量和预应力的同策不哟勾度,数挂霞备应两端同少缓慢放录他用途 9.3.1对于端部设有锚圈(有锚圈口摩阻损失的锚具)的锚具,张拉控制应力小于张拉应力;对于端 部不设锚圈(无锚圈口摩阻损失的锚具)的锚具,张拉控制应力等于张拉应力。端部设有锚圈的锚具, 张拉时,张拉应力最大值一般不得超过0.8,端部不设锚圈的锚具,张拉应力一般不得超过0.75。也 就是说,梁的张拉应力一般不应超过0.8,梁的张拉控制应力一般不得超过0.75。 9.3.3由于锚具、管道材料与定位安装精度对摩阻损失的影响较大,建议应在现场进行锚圈口摩阻试 验与孔道摩阻试验

    10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

    精装修标准规范范本DB34/T 31752018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气象标准 |肉制品标准 |灰铸铁标准 |白砂糖标准 |螺栓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