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3-301-2018 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规程

  • DBJ/T 13-301-2018  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58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3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J/T 13-301-2018 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规程

    3.0.7作为工程桩时,旋挖成孔灌注桩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 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倍桩径,砂土不宜小于 1.5倍桩径,碎石类士不宜小于1倍桩径: 2对于嵌岩桩,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 桩径及桩长等因素确定;对于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全 断面深度不宜小于0.4倍桩径,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 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 对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5倍析 径,且不应小于0.2m; 3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 3倍桩径。 3.0.8旋挖成孔灌注桩作为工程桩,且采用扩底工艺的时,其 旬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中心距不小于4倍扩底直径时,可不考虑群桩效应的影响 2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中心距不宜小于3倍等径桩直径: 2)扩底桩扩底段的中心距不宜小于1.5倍扩底直径,当 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净距不宜小于1.5m; 3)扩底桩的扩底直径比不应大于3.0, 3.0.9采用旋挖扩底工艺时,旋挖成孔灌注桩基持力层应满足 下列要求: 1桩端具有较好的持力层,宜选择硬塑粘性土(标贯击数 N>15击,无侧限抗压强度qu>200kPa)、中密及以上粉性土或 砂土、砂砾或泥岩(标贯击数N>30击,动力触探N63.5>15)等:

    2桩端扩底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 不宜小于2倍桩径,砂土不宜小于1倍桩径,碎石类土不宜小于 0.5倍桩径; 3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 3倍扩底桩径,且不应小于5m; 4抗拔桩扩底全断面进入持力层不宜小于0.5倍桩径 3.0.10灌注桩后注浆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性质 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拟建场地地层的分层、持力层起伏变化情况及各层的土 工参数; 2注浆区的地质构造、浆液可能流失的通道及空穴; 3各层地下水的特性,包括上层潜水层、下层承压水层情 况及地下水化学性质: 4桩端及桩身所处各地层的渗透性及注浆可行性; 5调查注浆浆液对环境的影响。 3.0.11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 或焊接。 3.0.12对于桩长超过15m且承载力增幅要求较高者,宜采用 桩端桩侧复式注浆。 3.0.13对于非通长配筋桩,下部应有不少于2根与注浆管等长 的主筋组成的钢筋笼通底布置。 3.0.14后注浆作业起始时间、顺序和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作业宜于成桩2d后开始,不宜迟于成桩30d后; 成桩2d内可先用高压注浆泵注入部分清水,再根据现场施工情 况在成桩完成30d内进行注浆作业

    1注浆作业宜于成桩2d后开始,不宜迟于成桩30d方 戎桩2d内可先用高压注浆泵注入部分清水,再根据现场施 况在成桩完成30d内进行注浆作业:

    2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10m; 3对于饱和土中的复式注浆顺序宜先桩侧后桩端;对于非 饱和土宜先桩端后桩侧;多断面桩侧注浆应先上后下;桩侧桩 瑞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h: 4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5对于桩群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3.0.15 5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注浆: 1 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 2 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80%,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 3.0.16 后注浆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后注浆施工完成后应提供水泥材质检验报告、压力表检 定证书、试注浆记录、设计工艺参数、后注浆作业记录、特殊 情况处理记录等资料: 2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承载力检验 应在后注浆20d后进行,浆液中掺入早强剂时可于注浆15d后 进行; 3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3.0.17作为支护桩时,旋挖成孔灌注桩的勘察、设计要求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和行业 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相关规定 3.0.18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前应进行试成孔,确定施工参数 3.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有关规 定要求审批。 3.0.20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组织分项工程质量 验收。

    4.1.1开工前应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 纸会审资料。

    4.1.3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

    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施工方案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类型、地理位置、地下管线、交通运输条件、工程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持力层岩土性质、桩的规格和数量、工 程质量要求、桩的设计荷载、测量放样要求、工期要求等; 2施工总体部署:包含配套设备的选择、劳动力组织计划 材料供应计划等; 3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包含旋挖成孔工艺、扩孔工艺、 钢筋笼施工工艺、清孔工艺和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等; 4施工管理:包含工程进度控制、质量保证措施、安全、 文明施工措施、环保措施、应急措施等。 4.1.4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完善各 种预防措施,保障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有妥善的处理方案。 4.1.5施工前必须对作业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二 作。

    4.2.1 旋挖桩机的钻具及钻进参数应根据设计桩径、桩长及地

    层情况选用合适型号的旋挖钻机及配套设备。

    4.2.2旋挖钻机的进场运输、安装、启动、工作、拆卸

    4.2.3旋挖钻机的钻具应根据实际地层和施工情况实时进行调 整、优化和维养。

    4.2.4现场应配备泥浆搅拌设备和泥浆测试仪器。测

    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 规定,计量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4.2.6根据桩基工程的规模,配备充足的钻齿、泥浆制备原材 料等耗材。

    4.3.1钢材及混凝土等材料应有出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 单,进场时应分批检验,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 样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4.3.3燃油、液压油等应符合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要

    4.4.1场地平整度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旋挖钻机的使

    4.4.1场地平整度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旋挖钻机的使用要求。 4.4.2 在进行邻近边坡的桩基施工时,旋挖钻机应与边坡边缘 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坡顶施工时应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复

    4.4.3施工前应了解施工现场周边建(构)筑物及地

    施的状况,施工过程中避免影响邻近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 的安全。

    到施工十扰;在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必要时 应进行复测。

    距离,以免影响孔壁稳定。

    的高水位或高潮位1m以上

    4.4.7施工场地在湿地或水上时,应根据桩顶标高、施

    1施工场地为湿地或浅水时,宜优先采用回填筑岛方案 可填材料宜采用水稳定性好且容易密实的砂砾质土; 2施工场地为深水时,可采用搭设水上作业平台方案,作 业平台应承受旋挖钻机、护筒加压、钻孔操作、钢筋笼吊装及 混凝士灌注等可能产生的全部荷载,并具备足够的刚度和稳定 性,保证设备顺利工作及进出场

    5.1.1钻机就位时,钻杆应保持垂直稳固、定位准确 工中实时进行检查、调校

    5.1.1钻机就位时,钻杆应保持垂直稳固、定位准确,并在施 工中实时进行检查、调校。 5.1.2当桩位邻近的既有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对地基变形 敏感时,应根据其位置、类型、材料特性、使用状况等采取下 列控制地基变形的保护措施: 1应采取跳挖成孔的施工顺序,加大相邻成桩的距离,在 混凝土终凝后,再进行相邻桩的成孔施工; 2对于松散砂土和粉土、软土等地层,当成孔过程出现流 砂、涌泥、塌孔、缩径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成孔,并及时采 取改善泥浆性能等措施进行处理; 3当成孔过程中遇到不明障碍物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查 明其性质,应在不会危害既有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情况 下方可继续施工。

    5.1.3岩溶地区旋挖成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探明溶洞分布情况,包含溶洞尺寸、溶洞顶板 厚度、溶腔内填充物成分及性质等,应了解溶洞是否连通、施 工影响范围内是否存在地下暗河等,必要时补充进行施工勘察 2针对岩溶地区钻进可能遇到的施工状况,编制相应的施 工应急预案,提前做好相应物资准备; 3选择压力、扭矩和提升力合适的旋挖钻机; 4对于溶腔尺寸超过5m,且成串珠状、连通状或难以充

    的溶洞,宜采用全套管跟进施工

    填的浴间,直米用全套管跟进施工一 5.1.4钻进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以确 保成孔质量

    5.1.5应根据试成孔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并及时、准确、

    5.1.5应根据试成孔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并及时、准确、 完整、真实地记录施工参数。

    完整、真实地记录施工参数。

    5.1.6根据相邻桩间距及地质条件,成孔可采用跳挖

    头倒出的渣土距桩孔口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及时清除外运 5.1.7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清理孔口积土,遇地下水、塌孔 缩孔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5.1.9旋挖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应满足现行

    5.2.1现场应设泥浆池,泥浆池的容积不宜小于成孔体积的 1.5~2倍。

    1泥浆制备宜采用膨润土,当用粘土代替膨润土时,含砂 率不应大于4%:造浆率不应小于5m/t,塑性指数不应小于25 2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取添加适量的分散剂、增粘剂、 加重剂和堵漏剂等处理剂; 3泥浆用水的PH值宜为中性,钠、钙离子浓度应小于 100ppm; 4混凝土灌注前,孔底 500mm 高度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

    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

    5.2.3施工时泥浆液面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施工期间护简内的泥浆液面应高出地下水位不小于 1.0m,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 2液面应保持稳定。 5.2.4在泥浆易流失的地层进行施工时,应采取堵漏技术措

    5.2.4在泥浆易流失的地层进行施工时,应采取堵漏技术措 施,并控制泥浆液面高度,维持孔壁稳定。

    5.2.4在泥浆易流失的地层进行施工时,应采取堵漏技术

    5.3.1采用钢制护筒时宜选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

    5.3.1采用钢制护简时宜选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板制作, 护简内径宜大于钻头直径100mm~300mm,钢护简的直径误差 应小于10mm。

    应小于10mm 5.3.2混凝土护筒厚度不宜小于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 于C20,竖向钢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螺 旋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混凝土护简宜在顶端设置锁口,锁 口宽度不宜小于300mm,厚度不宜小于200mm。 5.3.3护筒顶端高出地面不宜小于0.3m;钻孔内有承压水时: 护筒顶端应高于承压水位。 5.3.4护简的理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等情况确 定,且不宜小于1.5m。 5.3.5护简理设时,应确保钢护简定位准确,护简的中心与桩 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简倾斜度不得大于1%。护筒 就位后,应在四周对称、均匀地回填粘十,并分层夯实,夯填 时应防止护筒偏斜移位。

    于C20,竖向钢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螺 旋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混凝土护筒宜在顶端设置锁口,锁 口宽度不宜小于300mm,厚度不宜小于200mm。

    5.3.3护筒顶端高出地面不宜小于0.3m:钻孔内有承压水时,

    5.3.4护筒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等情况确

    5.3.5护简理设时,应确保钢护简定位准确,护简的中心与桩 立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简倾斜度不得大于1%。护筒 就位后,应在四周对称、均匀地回填粘十,并分层夯实,夯填 时应防止护筒偏斜移位。

    5.3.6旋挖钻机埋设钢护简时,应先采用稍大口径的钅

    5.3.7采用机械加压或震动下沉埋设护筒时,应先对护筒进行 定位和导正,然后加压下沉至预定深度

    5.3.7采用机械加压或震动下沉埋设护筒时,应先对

    5.3.7采用机械加压或震动下沉理设护筒时,应先对护筒进行 定位和导正,然后加压下沉至预定深度。 5.3.8在水上作业平台下沉护筒时,护筒顶端应高出水面不小 于1.5m;护筒的理设深度应考虑水流的冲刷影响,就位后的护 简应采用吊挂或焊接与作业平台连接牢固。 5.3.9对于松散回填、岩溶发育强烈等特殊地层,应选择全护 简进行护壁施工。全护简可采用钢护简或套管,通过振动锤驱 动方式进行理置,振动锤可采用液压振动锤、电动振动锤或挖 机配振动锤;套管可采用护简驱动器、搓管机或全套管全回转 等方式进行埋置。钢护筒采用10~20mm钢板制作:单壁套管 壁厚宜为20~40mm,双壁套管外壁厚度宜为12~30mm,内壁 厚度宜为8~25mm。

    于1.5m;护筒的理埋设深度应考虑水流的冲刷影响,就位后的扩 简应采用吊挂或焊接与作业平台连接牢固

    5.3.9对于松散回填、岩溶发育强烈等特殊地层,应

    筒进行护壁施工。全护筒可采用钢护筒或套管,通过振动锤驱 动方式进行理置,振动锤可采用液压振动锤、电动振动锤或挖 机配振动锤;套管可采用护简驱动器、搓管机或全套管全回转 等方式进行埋置。钢护简采用10~20mm钢板制作;单壁套管 壁厚宜为20~40mm,双壁套管外壁厚度宜为12~30mm,内壁 厚度宜为8~25mm。

    5.3.10护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负

    1根据地层情况选择护筒类型、钻具种类: 2护简理置过程中实时监测护简桩位、垂直度、标高是否 符合设计要求; 3起拔护简时要满足混凝土的浇筑要求,以确保成桩质 量; 4灌注完成后及时回收护筒,并检查每节护筒是否满足使 用要求。

    5.4.1干作业旋挖成孔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素填、粘性土 粉土、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等岩土层。 5.4.2易塌孔口宜设置护简或护壁,埋设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

    5.4.3干作业钻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造成理钻

    5.4.3干作业钻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造

    5.4.3十作业钻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造成理钻、 缩宿径或塌现象;在松散砂土和粉土、软土等地层钻进时,其 升降速度宜适当降低。

    5.4.4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清除孔底残渣。

    5.4.4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清除孔底残渣。

    5.5.1湿作业旋挖成孔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填土、粘性土、

    5.5.1湿作业旋挖成孔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填土、粘性土、 粉土、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二、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2旋挖作业前应制备足够的泥浆,并实时观察孔内泥浆液 化情况,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孔 夜面过低的情况。

    面变化情况,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孔 内液面过低的情况。

    5.5.3在地下水位以下中细砂、卵石层、流塑状淤泥等地层作

    业时,应选用带流水孔的钻头,并在施工过程中降低钻进和提 升速度,调整泥浆浓度,及时注入泥浆,保持泥浆液面高度稳 定。

    4遇易缩径地层时,应加大钻头的外切削刃,在缩径部位 上下反复空钻扫孔并活当加大奖比重

    5.5.4遇易缩径地层时,应加大钻头的外切削刃,在缩径部位

    5.5.4遇易缩径地层时,应加大钻头的外切削刃,在缩径部位 采用上下反复空钻扫孔,并适当加大泥浆比重。 5.5.5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应采用清孔钻头清理孔底沉渣。在

    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在泥浆易渗漏地层中应采取维 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5.6套管护壁旋挖成孔

    5.6.1套管护壁旋挖成孔适用于松散填土、砂卵石、厚度较大 的淤泥(质土)、岩溶、地下水位高且有承压水的砂层等岩土层。 5.6.2套管加工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于10mm,套管内径误差不大于10mm; 2套管宜采用可拆卸式套管分段连接而成,连结牢固,单 节套管长宜为1.5~3m; 3套管内径宜比桩径大150mm~200mm,套管长度应根据 地质情况确定。

    5.6.3套管中心与桩中心的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

    斜不大于0.5%。套管就位时应利用经纬仪从两个互相垂直的方 向复测桩位和垂直度,套管高度宜高出地面0.3m。

    5.6.4下套管应慢速进行,保证其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并反

    实时监测套管平面位置及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竖直线,若发现 偏移,应将套管拔出,调整后重新压入钻进。套管进入稳定地 层深度不宜小于2m。

    5.6.5起拨套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浇筑桩身混凝土必须随浇筑随拔出套管,浇筑过程中可 采用测绳测量浇筑高度: 2混凝土浇筑深度超过4m时应适当提升套管,但必须使 套管下口理置于已浇筑混凝土的深度不少于2m; 3起拨套管时,应保证混凝土导管内及导管下口2m以下 桩身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4拨出套管过程中,可采用振动锤配合提升,并应随时监 测套管内混凝土面下降情况,做好记录,并根据监测数据采取 有效措施保证成桩质量,

    5.7.1旋挖组合成孔适于漂石层及硬质岩石地层。

    5.7.1旋挖组合成孔适于漂石层及硬质岩石地层。

    5.7.2冲抓锤配合旋挖钻机成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孔口护简内径尺寸大于设计桩径不应少于300mm; 2 冲抓施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泥浆液面的高度: 3旋挖钻机配有自动冲抓系统。 5.7.3 潜孔锤配合旋挖钻机成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适用于中硬岩石地层中的大直径嵌岩桩成孔: 2采用潜孔锤在大直径桩孔内钻取多个小口径钻孔,钻孔 宜成梅花形布置,利用旋挖钻机凿岩螺旋钻头对钻孔进行全面 破碎直至设计孔深

    6.1.1钢筋笼长度超过25m时宜分段制作,钢筋接头应采用焊 接或机械连接。

    6.1.2钢筋笼同一截面主筋焊接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双面

    搭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倍钢筋直径,单面搭接焊缝长度不得 小于10倍钢筋直径。支护桩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内 力较大处。

    6.1.4钢筋笼加劲箍筋的内支撑筋宜采用井字形或三角形,直 径同加劲箍筋直径。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当因施工工艺有 特殊要求时也可置于内侧;桩径小于800mm时,钢筋笼加劲 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

    6.1.5支护桩沿纵向分段配筋时,钢筋笼的制作和安放应采取

    6.1.5支护桩沿纵向分段配筋时,钢筋笼的制作和安方

    6.2.1搬运和安装钢筋笼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

    安放应对准孔位中心,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安装时,宜采用 吊车吊装,并缓慢垂直自由下放。 6.2.2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在孔口对接安装时,应从垂直两个方

    6.2.3声测管的安装宜与钢筋笼的安装同步进行

    7.0.1按照旋挖成孔工艺的不同,清孔工艺可分为捞渣斗清孔、 正循环清孔、反循环清孔。 7.0.2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 度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 2对于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 3对于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7.0.3干作业旋挖钻孔至设计孔深后,采用专用捞渣斗进行旋 转捞渣清孔。捞渣斗的外径应小于成孔钻进钻斗。 7.0.4对于孔深小于20m的钻孔,可采用真空吸渣泵(车)抽 吸钻渣进行干作业清孔

    7.0.5湿作业清孔应符合下列规

    1 正循环清孔适用于桩径小于1200mm、孔深小于50m的 桩孔; 2泵吸反循环清孔适用于各种孔径及孔深在100m范围内 的桩孔; 3气举反循环清孔适用于孔径在1000mm以上、孔深在 50m以上的桩孔。 7.0.6清孔时应注意保持护筒内泥浆面的高度,保持回流入孔 内的泥浆量与气举排除孔外的泥浆量平衡一致。 7.0.7在清孔达到规范要求后停泵30分钟,再测量孔底沉渣及 泥浆中的含砂率等性能指标。如停泵30分钟后沉渣达到规范要

    求,则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如沉渣达不到规范要求,则 必须继续清孔及调制泥浆性能,首至达到规范要求。 7.0.8对于清孔难度大的地层,宜采用正、反循环相结合的清 孔工艺。

    8.1.1 应制定完整的混凝土灌注技术方案,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8.1.24 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应进行孔底沉渣厚度检查,如超过规范 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合格后应立即浇灌混凝土。 8.1.3 灌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笼轴线位置、标高、保护层厚度进行 检查,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8.1.4混凝土灌注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管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导管接头处外径应小 于钢筋笼内径不少于100mm;对于直径大于1000mm的桩,导管 壁厚不宜小于3mm,导管直径不宜小于250mm,底管长度不宜小 于 4m; 2整套导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压试验,试水压力宜为 0.6~1.0MPa; 3导管应居中下放,导管连接处应安装密封橡胶圈,保证导管 密封性; 4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检查导管凹凸变形情 况,并在接头处涂抹黄油进行养护。 8.1.5混凝土灌注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试块应现场留置,留置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 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要求: 2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密实性、塌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并检查钢筋笼轴线位置

    8.2干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

    8.2.1 灌注混凝土应采用导管,导管下口距孔底不宜大于2m。 8.2.2灌注顶以下5.0m范围内混凝土时,应保持在灌注时使用 插入式振揭器振揭密实,每次灌注高度不得大于1.5m,桩顶宜超 灌0.3m 以上。

    8.3湿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

    8.3.1湿作业成孔灌注混凝土应按照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要求进行 施工。水下灌注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下灌注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应具备良好 的和易性,塌落度应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m, 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 2水下灌注混凝土宜选用中粗砂,含砂率宜为40%~50%;粗 骨料选用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且不得大于 钢筋间距最小径距的1/3; 3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掺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 8.3.2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宜为 300~500mm; 2应保证足够的混凝土初灌量,确保导管下口一次理入混凝士 灌注面以下,埋入深度不应少于800mm; 3导管理入混凝土深度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 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的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理深及导管内列 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水下灌注使用的隔水栓应具备良好的隔水性能,并应保证顺

    利排出,隔水栓宜采用球胆: 5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 昆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6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凿除浮浆 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9.1.1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 的基础上进行,验收时应提供技术文件和记录具体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 更文件;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3桩位测量放线图和工程桩位复核签证单; 4各种原材料试验检验资料; 5施工日志、成桩质量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施 工记录; 6混凝土检测报告及评定资料; 7 桩身完整性检测、承载力检测报告: 8 桩基峻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记录: 9 其他相关资料。 9.1.2 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筑地基基础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有关规定

    9.2.1施工前,人员、材料、设备、场地及技术等准备工作应符 合本规程要求,并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9.2.2砂、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

    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福建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9.2.3施工前应严格对轴线和桩位进行复核,群桩的桩位放样 允许偏差为20mm,单排桩的桩位放样允许偏差为10mm。 9.2.4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 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9.2.5当符合下列要求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 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设计有要求时。

    9.3.1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 行全过程检查。持力层的判定应由勘察、设计等相关责任主体 进行确认。

    9.3.2灌注桩的桩径、垂直度及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3.2 的规定,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 本章各节要求执行。

    灌注桩桩径、垂直度及桩位的允许偏

    注:1H为桩基施工面至设计桩顶的距离(mm)

    2d为设计桩径(mm

    9.3.3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的有关规定。

    9.4.1旋挖成孔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作为工程桩使 用时,还应进行单桩承载力检测, 9.4.2旋挖成孔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作为工程桩时,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应少于10根;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 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30%,且不应少于20根;每根柱子承台下的桩检测数量不应少 于1根; 2作为支护桩时,低应变法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采用桩墙合一时,低应变法 检测数量应为总桩数的100%;采用声波透射法时,检测数量 不应少于20%,且不少于3根。当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判定 的桩身完整性为II、IV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 9.4.3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静载试验的 方法进行桩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当有经验和对比资料的地区,设计等级为乙级、内级的桩基可 采用高应变法对桩基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 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10根。

    方法进行桩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当有经验和对比资料的地区,设计等级为乙级、内级的桩基可 采用高应变法对桩基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 少王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10根

    9.4.4对专用抗拔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特殊要求的旋挖成孔 灌注桩,应进行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检测,检测

    9.4.4对专用抗拔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特殊要求的旋挖成孔

    灌注桩,应进行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检

    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的相关规定。

    个日八优 9.4.5当桩基检测发现不合格(缺陷)桩后,应先扩大检测查 青情况后再确定处理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载力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应对与不合格桩属 于同一条件的基桩扩大检测,扩大检测的数量不得少于不合格 桩数量的3倍; 2钻芯法检测桩底沉渣厚度或桩端持力层不满足设计要 求的,应对与不合格桩属于同一验收批的基桩扩大检测,扩大 验测的数量不得少于不合格桩数量的3倍; 3桩身质量经检测存在III或IV类桩的,应对与不合格(缺 陷)桩属于同一验收批的所有基桩进行桩身质量检测

    9.5.1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经检查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 程有关规定后,方可进行工程验收

    程有天规定后,万可进行工程验收。 9.5.2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验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 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应在被验工序完毕后,下道工序施工前进 行。工程竣工验收应视下列两种情况分别组织进行: 1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可在桩体混凝土 达到龄期强度后组织验收: 2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应在基坑开挖至设 计标高后组织验收。

    9.5.2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验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和工程竣

    10.2卫生和环境保护

    10.2.1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严禁与泥浆循环系 统串联,严禁向排水系统排放泥浆,排水沟的废水应经沉淀过 滤达到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10.2.2泥浆沟池的容积应满足施工所需的泥浆循环量的需要 以保证泥浆正常循环,防止外溢。 10.2.3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必须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 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10.2.4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土、渣土及废弃泥浆应及时外运,外 运车辆应采用密封车或有遮盖的自卸车。废弃泥浆无法外运时 可采用泥浆分离设备处理后再外运。 10.2.5施工现场应当采取覆盖、洒水(喷雾)、封闭、除尘等 措施,有效控制粉尘污染。 10.2.6施工现场应加强现场噪声监测,若超过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规定限值时,应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

    附录B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汇总表

    录B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汇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语: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语: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语: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4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8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 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1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 12 《建筑施工安全检测标准》JGJ59 1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15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 1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17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

    ....
  • 建筑管理
  • 相关专题: 灌注桩  
专题: 国家标准 |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 |毕业设计 |邮政标准 |螺栓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