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91-2019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

  • CJJT 291-2019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为格式
  • 文件大小:1.6 mb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1-21
  • 发 布 人: kingsj0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JJT 291-2019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带书签,可快速查找

    可并中连续注水,使并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 水位变化来测量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驴

    3.1.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规模及地质环境条

    3.1.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规模及地质环

    水利管理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勘察等级可按表 3.1.3划分

    表3.1.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等

    3.1.4不同类型地源热泵系统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依据岩 土介质的复杂程度、地下水的复杂程度及地表水的复杂程度进行 划分。

    3.1.5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岩土介质的性质按表3.1.5划分。复杂程度等级划分时,应由I 级向Ⅲ级推定。同一级别中,岩土种类、岩土均匀性、岩土腐蚀 性、不良岩士等满足其中之一即可判定为该级别

    表3.1.5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按岩土介质性质分级

    3.1.6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应根据地下 水条件按表3.1.6划分。复杂程度等级划分时,应由1级向Ⅲ级 推定。同一级别中,含水层埋深及厚度、富水及储水性、水质等 满足其中之一即可判定为该级别,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按地下水条

    3.1.7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应根据地表 水条件按表3.1.7划分。复杂程度等级划分时,应由1级向Ⅱ级 推定。同一级别中,水量水质水温、水量季节变化、洪水影响、 污染程度等满足其中之一即可判定为该级别。

    表3. 1.7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按地表水条件分级

    3.1.8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对拟建工程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收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当地 类似工程经验等; 2应了解当地政策、法律、法规对地源热泵系统勘察、设 计及施工的相关要求; 3在收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应通过踏勘了解场地 地层、岩性、地下水、地表水体等条件,对工程的适宜性、拟采 用的热交换方式及对环境影响等作出评价: 4根据场地环境、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条件等 对场地提出工程分区建议及施工图勘察应解决的重点问题及注意 事项等。 3.1.9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必要时可 布设少量勘探及原位测试工作。现场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地形、地貌;

    布设少量勘探及原位测试工作。现场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地形、地貌; 2气象、水文情况: 3场地规划面积、形状等; 4场地已有建(构)筑物及拟建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 基础形式、地基处理方法等; 5场地植被、地表水体、排水沟(渠)、架空输电线、电信 电缆等的分布情况

    6场地内已有或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的分布及 理藏情况; 7场地内及其附近井、泉等的分布,并对井的运行情况及 泉的出水量等进行调查; 8收集附近类似工程的经验;了解附近已建的地源热泵系 统及其对项目的可能影响:; 9对地理管地源热泉系统,重点收集工程影响范围的地层 结构、成因类型、地下水、各层士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热物理 参数,附近工程实测的岩土热响应试验成果等资料; 10对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重点收集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情况,附近场地工程抽水试验、回灌 试验的成果资料等: 11对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重点收集地表水水源性质、水 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地表水体的补给、排泄等水均衡 条件及水量、水位动态变化规律等;不同区域及不同深度的水温 动态变化: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 化;地表水利用现状;洪水情况等。 3.1.10施工图察阶段应提供工程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 性质指标、水文地质参数、岩十热物理参数等,评价工程建设对 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工程建设过程及工程建成以后可能遇到的 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当可行性研究勘察与施工图勘 察合并为施工图勘察阶段时,尚应满足拟建工程适宜性评价 要求。

    3.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

    3.2.1地理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根据场地环境、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条件 等对场地进行工程分区。并应按工程分区对其工程适宜性及其相 关设计参数进行评价。 2应查明工程影响范围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工程需要时,

    提供各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同时尚应提供主要土层的热物理 参数。 3应查明工程影响范围内多层地下水的埋深、赋存条件、 水质、水温,影响较大的地下水层(或厚度大于3m)应香明径 流方向与速度等水文地质条件。 4工程需要时,应查明地下水的稳定水位、水温及水质情 况,包括水位的年变幅、水温随深度及季节变化情况等。 5应查明岩土体的温度,提出可能的变化规律。 6应提供建设场地的冻土深度。 7应判定水、土对工程管道材料等的腐蚀性。 3.2.2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勘探点数量,当地理管孔数已由 设计单位确定时,勘探点的数量不应低手设计孔数的1%;当设 计孔数没有确定时,不应低于预估孔数的1%,且应符合下列 规定: 1申级工程勘察项自:同一工程分区内勘探点数量不应小 于1个,岩土热响应测试孔数量不小于1个;同一场地勘探点及 岩土热响应测试点数量均不应小于3个: 2乙级工程勘察项目:同一工程分区内勘探点数量不应小 于1个,岩土热响应测试孔数量不应小于1个;同一场地勘探点 及岩土热响应测试点数量均不应小于2个; 3内级工程勘察项目:可根据场地附近类似工程经验确定 相关的换热参数。当无类似工程经验时,同一场地勘探点及岩土 热响应测试点数量均不应小于1个。 3.2.3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探深度及现场试验、测试内容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深度应大于预计地理管底标高5.0m; 2勘探深度范围内各士层均应进行岩土热物理指标的测试, 或进行综合性的测试; 3如遇厚度大于1m的含水层还应进行水温、水质等测试; 调查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补给、排泄、径流方向、流速等;

    3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

    1根据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条件等对场地进行 工程分区; 2详细查明工程影响范围内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并应提 供各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3查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的理深、赋存条件、含水 层岩性、含水层厚度及其分布情况 4拟取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储水、失水能力、渗透性评价、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地下水的径流方向、流速和水力梯度等; 5拟抽取地下水的水温变化情况,地下水质及其在热交换 过程中的水质变化; 6当场地靠近地表水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及相 互影响; 7场地附近已有泉、抽水并、回灌并的流量、水质等调查; 8判定水、土对工程管道材料等的腐蚀性

    3.3.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勘探点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级工程勘察项自:同一工程分区内勘探点数量及抽水 试验和回灌试验均不应少于1处:同一场地,勘探点数量不应少 于2个,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均不应少于2处: 2乙级工程勘繁项目:同一场地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1个 司一场地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均不应少于1处: 3内级工程勘繁项目:可根据场地附近类似工程抽水及回 灌试验的工程经验确定相关的水文地质、水质、水温、水量等参 数;当无类似工程经验时,同一场地勘探点数量及抽水试验和回 灌试验均不应少于1处; 4当拟勘察工程已有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能满足场地水 文地质评价要求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3.3.3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勘探深度及现场试验、测试内容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深度应大于预计工程用抽水井及回灌井的最大深度; 2应通过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计算确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 数,估算单井、群井的涌水量、回灌量等; 3应测试地下水水温及其变化情况; 4应测试地下水水质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4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基

    3.4.1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以现场调查为主,应包 括下列主要内容: 1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 2地表水体的补给、排泄等水均衡条件及水量、水位动态 变化规律等; 3不同区域及不同深度的水温动态变化; 4: 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 5 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地表水利用现状: 7 地表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 8 洪水情况; 9 判定水、土对工程管道材料等的腐蚀性。 3.4.2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勘察应收集已有水文、水文地质 水量、水质、水温等资料和现场测绘调查。同一工程分区及分区 内同一代表条件下,调查及测试点的数量均不得少于3处,并应 满足地表水环境评价的要求。 3.4.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现场工程勘察及测试内容应符合下 列机定

    3.4.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现场工程察及测试内容应符

    1地表水水温的勘察应调查近年的极端最高和最低水温, 全年水温变化、流人水体的水源温度及变化。对于水深较深的水 体,应对冬季和夏季不同深度的水温进行现场测试。

    2地表水水位及流量察应调查年最高和最低水位及最大 和最小水量等。 3地表水的水质察应取样测试引起腐蚀与结垢的主要化 学成分,地表水源中含有的水生物、细菌、固体含量及盐碱 量等。 4对利用海水作为热泵系统的冷热源,应评价海水对设备 和管道的腐蚀性以及海洋生物附着造成的管道和设备的堵塞等。

    4.1.1查明岩土层分布情况,确定热物性能指标时,可来 探的方法并采取岩土试样。勘探方法的选取应符合地源热录 工程勘察的目的,并适合岩土的特性

    4.1.1查明岩土层分布情况,确定热物性能指标时,可采用钻

    保的方法开来取君工迅件。保方法的 工程勘察的自的,并适合岩士的特性 4.1.2地源热泵系统勘探与取样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和 节约资源,保障人身及施工安全,并应对地下管网,地下工程采 取保护措施。

    4.1.2地源热泵系统勘探与取样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和

    4.2.1勘探孔布孔前,应收集场区地层分布信息,了解换热器 的分布范围及设计要求。

    4.2.2勘探孔宜沿场区对角线长向布设,勘探孔间距宜为50m~ 100m。当对角线短向大于50m时,勘探孔应沿两条交叉的对角 线布置。

    4.2.3勘探点的数量和深度应分别满足本标准标准第3.2.

    4.3.1钻探工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 样技术规程》JGJ/T87的规定。

    样技术规程》JGJ/T87的规定。

    4.3.2钻孔直径不应小于设计要求,且应满足取样、

    测试等要求。岩石地层成孔直径不应小于130mm,非岩石地层 成孔直径不应小于150mm。

    4.3.3钻孔垂直度每25m测量一次,垂直度允许偏差应

    1需采取岩芯的钻孔应采用回转钻进,无需取芯的钻孔可 采用冲击或振动等钻进方法。 2需鉴别土层天然湿度和划分地层的钻孔,地下水位以上 应采用于钻;当需加水或使用循环液时,可采用无泵反循环 钻进。 3钻进时,应保持孔壁稳定,孔内通畅。应统计不同岩土 层的钻进速度。 4同一钻孔,对于不同的地层,可采用多种成孔方法。 5当使用潜孔锤冲击钻进行钻进时,覆盖层应埋设套管, 套管底端应置于中(微)风化岩层岩面上。

    4.4.1勘探场区在地埋管深度范围内,可能存在较为稳定的含 水层时,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确定含水层的空间分布。 4.4.2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的判释具有多解性,可采用多种方法 探测,应有一定数量的钻孔验证。

    水层时,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确定含水层的空间分布。

    4.5.1岩土试样质量分级及取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 4.5.2当有明确要求对岩土体取样进行室内热物性指标测试时,

    4.5.1岩土试样质量分级及取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 4.5.2当有明确要求对岩土体取样进行室内热物性指标测试时 岩土试样的质量等级不得低于级样品质量。取样品数量宜按下 列方法确定: 1勘探深度范围内厚度大于50m的单一岩土层,该层取样 数量应大于6组; 2厚度30m~50m的岩土层,取样数量应大于5组;

    1勘探深度范围内厚度大于50m的单一岩土层,该层取样 数量应大于6组; 2厚度 30m~50m的岩土层,取样数量应大于5组;

    3厚度10m~30m的岩土层,取样数量应大于4组; 4厚度小于10m的岩土层,取样数量应大于2组

    女 串儿 4.5.3当岩土体试样不进行室内热物性指标测试时,岩土试样 的质量等级可低于Ⅱ级。取样品数量应能满足土类定名及相关技 术要求。

    的质量等级可低于Ⅱ级。取样品数量应能满足土类定名及相关技 术要求。

    4.6地下水位量测及采取水试样

    4.6.1地下水位量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的规定。 4.6.2每个含水层的取水样数量不宜少于2组。当有多个含水 层时,应采取分层隔水措施,分层采取水样。 4.6.3除应分层测量含水层的稳定水位外,应测量各含水层混 合后的稳定水位。

    4.7.1对需进行热响应试验的钻孔,应按设计要求埋设地 埋管。

    4.7.2埋设地埋管前,应进行下列工作:

    1应检查钻孔,孔身不应有塌孔或缩颈现象,下管前应确 保孔身通畅; 2应明确钻孔循环液或地下水顶面标高,循环液尚应测定 比重。

    4.7.3地埋管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规

    1若循环液或地下水顶面距地表小于20m,应用钻杆将地 埋管导入孔底,提钻杆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埋管上浮; 2无地下水或循环液的钻孔,可依靠地埋管自重或在管头 处配置重物,在人力约束下落人孔底; 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下管,均应定量记录下管速度和卡管 情况。

    地埋管埋设完成后,应在保压状态下对地埋管的通畅情 行检验检测,并应定量记录。

    4.8.1对于无需做热响应试验的勘探孔,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的规定及时进行 回填

    4.8.2对需要进行热响应试验的勘探孔,应按下列步骤

    1检查地理管的理设情况,确保地理管理设送到设计要求 后,方可进行回填; 2勘探孔段回填可采用黏土或水泥砂浆注浆回填。 4.8.3对有套管护壁的钻孔,应边起拔套管边进行回填。 4.8.4回填全过程均不应损伤地埋管,回填完成后,应对地理 管通畅情况及保压性能进行检测

    范》GB50021的规定,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钻进方式及成孔速度应定量记录,对钻孔循环液的成 分及比重应有描述与测量; 2下地埋管全过程应定性和定量记录,主要包括:下管方 式、地埋管抗浮方法、下管速度、地埋管损伤情况等; 3应记录钻孔各段的回填方式、回填料的成分组成及回填 难易程度,应描述回填对地埋管的影响情形 4.9.2 勘探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1 勘探现场记录; 2# 岩土芯样及照片; 34 钻孔柱状图及展升图: 4勘探点坐标、高程数据一览表;

    5不同岩土层钻进方法、难易程度、回填方法一览表; 6采用基础下地埋管时,成孔及护壁方式对持力层的影响 4.9.3室内热物性指标试验的岩土试样应保留芯样至地源热泵 系统工程结束。

    5.1.1水文地质特征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要求

    水文地顶征应根据地源热录系统工程的要求,通过现 场调查和勘察手段查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下水类型和赋存状态; 2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包括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 享度、富水性和渗透性等; 3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4主要含水层地下水径流方向、流速; 5区域性气候资料,如年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和对地 下水位的影响; 6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 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7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 5.1.2对缺乏常年地下水位蓝测资料的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宜 设置长期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 5.1.3根据地源热泵系统采用的热源性质,宜对地源热泵系统 可能造成的地下水位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5.2含水层分布及特征、地下水来源

    5.2.1应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清 工程场地的主要含水介质、主要含水层理藏深度、厚度及水位变 化情况。 5.2.2应查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相邻含水层关系 等水文地质条件。

    5.3水文地质参数测定及试验方法

    5.3.1水文地质参数测定项目,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采用的换 热方式进行确定,

    水水位、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最大涌水量;对地理管地源热 系统,应测定的水文地质参数包括地下水水位、渗透系数、地 人径流方向和速度等。

    5.3.3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

    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对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含水层,应分层量 也下水位,并应米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 富开。

    5.3.4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并或测压管内

    则,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应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砂土和碎石 应少于0.5h,粉土和黏性土不应少于8h,并宜在勘察工作 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宜为士2cm。

    5.3.6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回落

    可灌水水质不应低于回灌自标层地下水的水质,回灌试验之前 进行水质检验。

    5.3.7地下水径流方向应收集当地水文地质资料。确无

    循时,宜采用几何法来量测,量测点不应少于呈三角形分布的3 个测孔。测点间距按岩土的渗透性、水力梯度和地形坡度确定, 宜为50m~100m。应同时量测各孔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径流 流向。

    4.1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宜采取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每件 样宜为1000ml;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全 析,每件试样宜为3000ml,必要时应采取水样进行专门分析 样数量根据具体项目确定,

    5.4.2地下水试样应代表天然条件下的客观水质情况。

    5.5.1地源热泵勘察抽水试验,应测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管 井最大涌水量。抽水试验应以稳定流法为主。

    5.5.2抽水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场地的水文地质茶件及已有工 程经验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设计抽水试验方案。抽水试验方 案内容应包括: 1试验目的; 2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置; 3造孔要求和钻孔结构; 4 抽水设备的规格及数量; 5 试验设备的安装和试验的技术要求; 6 计算公式的初步选择和对成果图件的要求等。 5.5.3 抽水试验可采用单孔或群孔抽水试验,宜布置观测孔。 5.5.4观测孔的布置应根据试验的自的和计算公式要求确定, 宜符合下列规定: 1布置一条观测线时,观测线应以抽水孔为中心垂直地下 水流方向布置。布置两条观测线时,宜垂直与平行地下水流向 布置。 2对岩性变化较大的松散层和基岩,可布置两条观测线分 别平行和垂直于岩性变化较大的方向或透水性强的方向。

    5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租等,并安置在同一含水层和 同一深度。 5.5.5单层厚度大于10m的多层含水层具有下列条件之一时 应分层抽水试验: 1水质差别较大; 2水文地质参数差异较大 3不同类型含水层。 5.5.6对富水性强的大厚度含水层,划分儿个试验段进行抽水 时,试验段的长度可采用20m~30m。 5.5.7当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宜进行大流量、大降 深的群孔抽水试验,并应以稳定流法抽水试验为主。 5.5.8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 点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 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停止后,应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恢复水 位。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检查孔内沉淀情况,必要时,应进行 处理。 5.5.9抽水试验时,应防止抽出的水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回渗到

    .5.9抽水试验时,应防止抽出的水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回渗 含水层中。

    5.5.10在同一试验区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进行水位观

    水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 毫米。

    5.5.11出水量的测量,采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计时,水位测量应 读数到毫米;当采用容积法时,量桶充满水的时间不宜少于 15s,应读数到0.1s;当采用水表时,应读数到0.1m

    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接 规程》 CJJ/T 13 的相关规定。

    S.6.1回灌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已有工 程经验计算单井回灌量和回灌影响半径,进行回灌试验方案 设计。 5. 6. 2 回灌试验方案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 试验目的; 2 回灌孔和观测孔的布置; 3 钻孔结构和造孔要求; 回灌加压设备或装置: 试验设备的安装和试验的技术要求等。 5.6.3 回灌试验可采用单孔回灌试验,预估工程回灌井之间存 在相互干扰时应进行单井和群井回灌试验,均应布置水位观 测孔。 5.6.4观测孔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布置一条观测线时,观测线应以回灌水孔为中心垂直地 下水流向布置,布置两条观测线时,应垂直与平行地下水流向; 2对岩性变化较大的松散层和基岩可布置两条观测线分别 平行和垂直于岩性变化较大的方向或透水性强的方尚; 3每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不宜少于2个; 4观测孔布置范围应能准确确定回灌影响范围: 5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相等,并应安置在同一含水层 和同一深度。 5.6.5当有多层地下水时,应采用同层回灌试验 5.6.6 回灌试验井应布置在抽水井主要影响范围之外。 5.6.7[ 回灌试验前,应同步测量回灌孔和观测孔的自然水位和 动水位。

    S.6.1回灌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已有工 程经验计算单井回灌量和回灌影响半径,进行回灌试验方案 设计。

    5.6.2回灌试验方案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 1 试验目的; 2 回灌孔和观测孔的布置; 3 钻孔结构和造孔要求; 4 回灌加压设备或装置; 5 试验设备的安装和试验的技术要求等。 5.6.3 回灌试验可采用单孔回灌试验,预估工程回灌井之间存 在相互干扰时应进行单井和群井回灌试验,均应布置水位观 测孔。

    5.6.4观测孔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布置一条观测线时,观测线应以回灌水孔为中心垂直地 下水流向布置,布置两条观测线时,应垂直与平行地下水流向; 2对岩性变化较大的松散层和基岩可布置两条观测线分别 平行和垂直于岩性变化较大的方向或透水性强的方向: 3每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不宜少于2个; 4观测孔布置范围应能准确确定回灌影响范围; 5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相等,并应安置在同一含水层 和同一深度。 5.6.5当有多层地下水时,应采用同层回灌试验 5.6. 6 回灌试验井应布置在抽水井主要影响范围之外。 5.6.7 回灌试验前,应同步测量回灌孔和观测孔的自然水位和 动水位

    5.6.8 水位的观测,在同一试验中应

    5.6.9 若采用抽取的地下水进行回灌,应对地下水进行除砂 处理。 5. 6. 10 回灌试验方法宜按本标准附录A进行

    5.6.9 若采用抽取的地下水进行回灌,应对地下水进行除砂 处理。 5. 6. 10 回灌试验方法宜按本标准附录A进行

    6.1.1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应以现场调查为主,应包 括下列内容: 流动水体和滞留水体特征; 27 水体水温、水位、水质、水量等水体特征: 3 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降雨等当地气候特征; 4. 取水、排水路线以及场地的地质特征。 6.1.2 当水体性质和水文特征发生变化时,原水体的水文特征 不宜作为设计依据。应对现有水体的水温和水质进行长期监测。

    变化成果资料。 6.2.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周边的环境调查工作,应包括 下列内容: 1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 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3: 场地内植被、池塘、排水沟及理地输电线、电信电缆的 分布; 4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 布及其埋深; 5可利用的地表水源距拟建建筑物换热机房的距离及高差;

    6.2.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周边的环境调查工作,

    6污染源性质与分布。

    6.3.1应对水体进行物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水体性质多年 未发生变化的流动水体,已有资料可以利用,但应取样检测。滞 留水体应进行现场检测和分析。 6.3.2滞留水体有补充水源时,应对补充水源进行水质检测。 6.3.3在勘察阶段,应测量水体不同深度的水温,并收集全年 温度变化资料。对于滞留水体,应进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水温动 态变化监测;对于以流动水体为低位冷、热源的大型地表水换热

    6.3.1应对水体进行物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水体性质 未发生变化的流动水体,已有资料可以利用,但应取样检测 留水体应进行现场检测和分析。

    6.3.2滞留水体有补充水源时,应对补充水源进行水质检测。 6.3.3在勘察阶段,应测量水体不同深度的水温,并收集全年 温度变化资料。对于滞留水体,应进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水温动 态变化监测;对于以流动水体为低位冷、热源的大型地表水换热 工程,应监测运行过程中排水影响区域的水温变化。 4应润本 本水酒药金全水泪恋

    6.4.1对流动水体应勘察水体河床的断面形态,应绘制断 确定断面流量。

    6.4.1对流动水体应勘察水体河床的断面形态,应绘制断面图, 确定断面流量。 6.4.2对滞留水体应绘制横向和纵向的水体断面图,确定不同 深度和断面的水量。

    6.4.3应对取水点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满足取水设施建

    需要;应对取水管路和排水管路铺设路线沿线的地质条件进行勘 察,满足取水和排水管路铺设的要求。

    7.1.1室内试验采集的试样、现场试验点的选取应其有代表性。 7.1.2测试仪器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验,测试仪器应具有检验 合格证、校准证书或检定证书。 7.1.3试验和测试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 术规范》GB50366的规定。

    7.1.2测试仪器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验,测试仪器应具有检验

    镀锌板标准7.2岩土物理性质指标和试验

    7.2.1地源热泵系统勘察宜测定岩土物理性质指标,并应包含 下列内容: 1砂土的颗粒级配、比重、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天然密 度、最大和最小密度; 2粉土的颗粒级配、液限、塑限、比重、孔隙比、天然含 水量、天然密度和有机质含量; 3黏性土的液限、塑限、比重、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天 然密度和有机质含量; 4岩石的比重、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 7.2.2岩土试验试样采取、保管、运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土试样质量等级应满足 测定相关指标的要求。

    7.3室内热物理性试验

    7.3.1导热系数试验。原状的黏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岩石 试样,宜采用稳态比较法热物性试验测定土和岩石的导热系数。 7.3.2比热容试验。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岩石可采用绝热法 侧定比热容,可将试样烘十后按要求的含水率配制或采用天然含 水率状态土样及岩石。

    7.4.1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参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岩土初始平均温度; 2地埋管换热器的循环水进出口温度、流量、压力以及试 验过程中向地理管换热器施加的加热功率。 7.4.2岩土热响应试验装置可由恒加热系统、循环系统、电控 系统、测量系统组成。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仪表充许误差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加热功率的测量允许误差应为土1%; 2流量的测量允许误差应为士1%; 3温度的测量允许误差应为士0.2℃; 4压力的测量允许误差应为士0.3Pa; 5各个测量仪表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时,数据采集系统 接收并转化输出的显示数据与测量仪表记录数据间的充许偏差应 为±1%。

    1平整场地,完成测试孔的施工;测试孔的深度应与工程 孔相一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测试用水、电接驳点应接至测试现场;测试仪器与测试 孔、水源、电源应连接,连接顺序应为先接水后接电; 3测试电源应稳定,符合供电电源相关规范;若采用发电

    设备,则发电设备功率应大于测试设备最大功率3倍以上; 4水电等外部设备连接完毕后,应对测试设备本身以及外 部设备的连接再次检查; 5测试仪器与测试孔的管道连接应减少弯头、变径,连接 管外露部分应保温,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6回填工作完成48h后,方可进行热响应试验工作。 7.4.4岩土热响应试验过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测试岩土初始平均温度; 2启动加热器、水泵等试验设备; 3设备运行正常后连续记录U形管进出口温度、水压、流 量、加热功率等试验数据; 4及时核对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7.4.5 岩土热响应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岩土热响应试验应在测试孔完成并放置至少48h以后进行: 2岩土热响应试验应连续不间断,持续时间不应少于48h; 3试验期间,加热功率应保持恒定; 4地埋管换热器的出口温度稳定后,其温度宜高于岩土初 始平均温度5℃以上且维持时间不应少于12h: 5地理管换热器管内流速不应低于0.2m/s; 6试验数据读取和记录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10min。 7.4.6岩土热响应试验过程中,应对试验设备要善保护,试验 完成后,对测试孔应进行防护。 7.4.7岩土热物性参数可根据试验条件按线热源或柱热源模型 进行分析计算。 7.4.8 岩干热响应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项目概况; 2 岩土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3 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和过程,质量评价; 4 测试成果图表、分析计算; 5出土热物性参数参老值钻孔单位证米换热量参老值

    8.1.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投人运行前应进行室外地下环境监测 系统安装胶合板标准

    8.1.4信号传输和配电线缆应敷设在保护套管内,线缆敷设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和《电 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8的有关 规定。

    ....
  • 相关专题:
专题: 仿古建筑 |工业标准 |布线标准 |纸箱标准 |桥梁工程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