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383-2019:钢铁企业冷轧厂废液处理及利用设施工程技术标准(无水印,带书签)

  • GB 51383-2019:钢铁企业冷轧厂废液处理及利用设施工程技术标准(无水印,带书签)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4.4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03
  • 发 布 人: kingsj0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轧制过程产生的乳化废液

    轧制过程产生的乳化废液

    暖通空调设计、计算2. 0. 8酸性废水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三价铬、六价铬的废水

    wasteemulsion

    acidpurification

    带钢钝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液

    individual test

    空载或用安全介质对现场安装的单台动设备、机组实施规定 的运转测试,以检验除受工艺介质影响外的机械性能、制造和安装 质量。

    对规定范围内的设备、管道、电气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完成 单机试车后用水,空气或其他安全介质所进行的模拟试运行及对 系统进行的测试、整定等活动,以检查其除受工艺介质影响外的全 部性能、制造和安装质量。

    对建成的项自设施按设计文件规定引入真实工艺物料,打通 生产流程,并生产出产品。

    在热试车完成后,对项且进行一系列运行操作调整,使其运

    到稳定、正常工况的阶段。 性能考核 performancetest 运行期间,在项自达到稳定运行的条件下,为考核合同及设 规定的有关项自能力、产品质量、原材料及动力消耗等内容 的一定时限的满负荷或规定负荷运行和测定

    逐步达到稳定、正常工况的阶

    试运行期间,在项自达到稳定运行的条件下,为考核合同及设 计文件规定的有关项目能力、产品质量、原材料及动力消耗等内容 而进行的一定时限的满负荷或规定负荷运行和测定

    3.0.1废液处理及利用工程应与生产机组同时设计、同时 同时投入使用。

    3.0.2废液处理及利用工程设计应采用先进、成熟、可靠

    1 设计能力应与所服务机组的处理能力相匹配; 2 废液处理应优先考虑源头减量和循环回用: 3 设备和材料选用应满足工作条件和环境要求; 4工艺设备和控制系统的装备水平宜满足自动化、信息化 智能化的要求; 5废液处理设施宜靠生产机组就近布置; 6废气排放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GB28665的有关规定; 7废水排放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3456的有关规定。 3.0.3盐酸废液再生工程的建设及维护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钢铁企业喷雾焙烧法盐酸废液再生工程技术规范》GB51093 的有关规定。 3.0.4不锈钢冷轧退火酸洗机组采用中性盐预酸洗时,应设置硫 酸钠再生装置。 3.0.5 酸洗机组采用混酸酸洗时宜设置混酸再生装置。 3.0.6 硅钢酸洗机组和高强钢酸洗机组宜设置硅泥去除装置。 3.0.7 钝化废液、耐指纹废液、磷化废液等特殊废液,应单独收 集,宜设置废液处理设施或收集后委托专业机构集中处理。

    3.0.8碱性废水、酸性废水、含铬废水、含油废水、电镀

    质分类收集后排放至废水处理站处理。 0.9管路布置宜遵循无腐蚀性介质管道在腐蚀性介质管道 ,气体管道在液体管道之上,金属管道在非金属管道之上,保 道在非保温管道之上的原则

    3.0.9管路布置宜遵循无腐蚀性介质管道在腐蚀性介质管道之

    3.0.10废液处理设施应设置检修电源。

    3.0.11酸液净化区域、碱液净化区域、钝化液处理区域、

    3.0.11酸液净化区域、碱液净化区域、钝化液处理区域、电镀液 处理区域、酸储罐区、酸泵区、焙烧炉炉顶区域、药剂堆放区必须设 置安全喷淋装置。

    3.0.12腐蚀性介质区域内的设备基础、地坑及地坪应做防腐。

    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B/T50087的有关规定。厂界噪声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的有关规定。

    度、强度和刚度要求,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衬耐酸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酸砖》GB/T8488的 有关规定; 2玻璃钢设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钢化工设备设计规 定》HG/T20696的有关规定; 3改良性聚内烯(PPH)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静置常 玉焊接热塑性塑料储罐(槽)》GB/T25197和《塑料设备》HG 20640的有关规定; 4钢衬胶设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橡胶衬里化工设备设计 规范》HG/T20677的有关规定。

    4.1.1每套乳化液循环系统

    真空带式过滤器、磁过滤器、撇油器、自清洗过滤器、污 箱等。

    4.1.4乳化液回流箱容积宜为乳化液供给泵3min~5min的出

    4.1.5真空带式过滤器的过滤能力宜为乳化液废液处理

    理能力的1.00倍~1.15倍,过滤精度宜为30um~50m。单台 设备处理能力不宜大于15m/min。

    4.1.6自清洗过滤器的过滤能力宜为乳化液废液处

    4.1.6自清洗过滤器的过滤能力宜为乳化液废液处理系统处理 能力的1.00倍~1.15倍,过滤精度宜为80μm~100m

    4.2.1 乳化液回流箱宜布置在地下油库内。 4.2.2 乳化液回流箱布置区应设置集液坑和自动排液设施。 4.2.3 乳化液的供液箱中应设置撇油器。 4.2.4 乳化液供给泵出口宜设置自清洗过滤器。过滤器反冲洗 排出液应进人直空过滤黑过滤回收

    4.2.5直空过滤器、磁过滤

    4.3.1乳化液回流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流箱宜采用碳钢材质; 2 回流箱进液管管口应位于回流箱最低工作液面以下; 3 回流箱内应设置隔板,将箱体分为沉淀区和供液区。 4.3.2 供给泵、回流泵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备用泵; 2 宜采用离心泵; 3 控制方式宜采用变频控制。 4.3.3 真空过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真空过滤器箱体材质宜采用碳钢; 2 真空过滤器应设置溢流收集装置。 4.3.4 自带箱体的磁过滤器应设置溢流收集装置。 4. 3. 5 乳化液废液外理系统的管道材质宜采用碳钢

    5.1.1硅钢酸洗机组和高强钢酸洗机组硅泥去除装置宜包括废 酸输送泵、沉淀罐、加药装置、泥浆泵、压滤装置、滤后酸液储存罐、 酸液冷却换热器、酸液加热换热器、酸液回流泵、阀门等,主要技术 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沉淀罐的有效容积应满足沉淀时间不小于4h,表面负荷 宜根据试验确定; 2滤后酸液储存罐的有效容积应满足1h~2h的酸液过 滤量; 3压滤机的过滤面积应根据酸液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计算后 确定。 5.1.2混酸酸液净化装置宜包括废酸输送泵、过滤系统、酸回收 装置、酸储存罐等。 5.1.3混酸酸液净化系统的设计能力宜按酸洗机组平均小时废 酸产生量的1.10倍~1.15倍确定。 5.1.4混酸酸液净化系统的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5.1.3混酸酸液净化系统的设计能力宜按酸洗机组平均

    5.1.5混酸再生站房内物料存储能力应满足酸洗机组和混酸再 生装置连续运行的要求,再生酸、废酸及金属氧化物储存时间不应 低于24h。

    混酸再生装置的设计指标应符

    1 HF回收率不应小于97%; 2 HNO3回收率不应小于60%。 5.1.7 混酸再生装置运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焙烧炉顶部压力宜为一0.15kPa~一0.45kPa; 焙烧炉顶部温度宜为280℃~320℃; 预浓缩器出口烟气温度应小手105℃。

    5.1.8混酸再生装置宜包括焙烧炉、预浓缩器、吸收塔、洗涤塔、

    却塔、废气风机、液滴分离器、氧化塔、脱硝装置、除尘器、 、酸泵组、燃烧系统、氧化物粉输送及储存等设施。

    5.1.13燃气总管上应设置快速切断阀,数量不应少于2台,阀门 关闭时间应小于1s,零泄漏

    5.1.14焙烧炉供料泵、废气风机应具备调速功能

    1.15每套混酸再生装置宜设置独立的金属氧化物粉输送

    5.1.15每套混酸再生装置宜设置独立的金属氧化物粉

    除尘器形式可采用袋式或板式。

    5.1.16混酸再生站房内燃气总管快速切断阀区域、各烧嘴区域、 脱硝装置区域、吸收塔区域、酸储罐区域必须设置固定式危险气体 泄漏检测及报警装置。

    焙烧炉顶部温度、中部温度和烟气压力; 2 预浓缩器出口烟气温度: 3 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 4 再生酸冷却后及废酸加热后温度。 5.1.18 混酸再生装置应以手动和自动方式在下列模式之间切换: 1 酸操作模式; 2 水操作模式; 3 新水操作模式; 4 再生酸操作模式; 5 浓酸操作模式。 5.1. 19 混酸再生装置电机防护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机、酸泵的电机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 2 旋转阀的电机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3: 构防护级不应低王IP65

    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泵组宜集中布置; 2 压滤机应架空布置。 5.2.2 混酸酸液净化系统宜布置在酸洗段旁独立的房间内。

    .3混酸废液再生装置的工艺布置应按酸储罐区、酸再生区 属氧化物粉储存区分区布置。

    金属氧化物粉储存区分区布置。

    金属氧化物粉储存区分区布置

    5.2.4储罐区必须设置收集、储存和排除积液措施,储存容积必 须大于最大一台储罐容积。

    1废气风机、助燃风机及金属氧化物粉风机应布置在独立的 房间内; 2泵组宜集中布置; 3金属氧化物粉包装机宜设置在独立的区域: 4号 预浓缩器、吸收塔、洗涤塔、喷淋冷却塔等设备安装平台 焙烧炉炉顶平台、安全喷淋装置等区域应设置地漏和围堰。 5.2.6 站房内管路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宜沿墙、柱、管沟、管廊敷设: 2 酸泵吸水管应设排空管; 3 溢流管应设水封; 储罐应设置进气和排气设施

    5.3.1酸液净化系统设备防护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机、酸泵、搅拌器等的电机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绝 缘等级不应小于F级: 2 仪表及执行机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5.3.2 酸液输送泵、酸液回流泵、泥浆泵等泵组应设置备用泵。 5.3.3 沉淀罐宜采用立式锥底的结构形式。 5.3.4 酸液冷却换热器宜设置备用。 5.3.5 压滤机材质应满足酸液的耐腐蚀要求

    1风机、酸泵、搅拌器等的电机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绝

    5.3.6酸储罐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3.6酸储罐设备应符合下列

    1酸储罐宜采用耐HF和HNO3的不低于D470树脂级别 的玻璃钢材质;

    1废酸、再生酸、漂洗水等介质管道,以及酸罐的通气管、排 污管根据温度、压力等工况宜采用改良性聚内烯(PPH)、聚偏氟 乙烯(PVDF)、玻璃钢(FRP)、钢衬聚偏氟乙烯(ST/PVDF)等 材质; 2预浓缩器前的烟气管道宜采用不低于不锈钢316L材质: 预浓缩器后的烟气管道宜采用改良性聚丙烯(PPH)、聚偏氟乙烯 (PVDF)材质; 3金属氧化物粉输送管道宜采用碳钢管,弯头宜采用内衬耐 磨材料。

    5.3.7焙烧炉设备宜符合下列规定:

    5.3.9吸收塔、洗涤塔、喷淋冷却塔、氧化塔、液滴分离器宜符合

    1吸收塔上部宜采用改良性聚内烯(PPH)材质,下部宜 聚偏氟乙烯或玻璃钢(PVDF或FRP)复合材质; 2洗涤塔、喷淋冷却塔、氧化塔及液滴分离器宜采用改良 丙烯(PPH)、玻璃钢(FRP)等材质

    5.3.10废气风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脱硝装置宜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脱硝工艺; 2 脱硝装置宜设置尾气热回收装置。

    3.12耐酸泵宜符合下列规定:

    5.3.12耐酸泵宜符合下列规

    1耐酸泵过流部件宜根据不同条件选用聚偏氟乙烯 (PVDF)、改良性聚丙烯(PPH)、碳化硅等材料;

    5.3.14混酸再生站内的管道材质宜符合下列规定:

    6.1.1 碱液处理系统宜采用在线处理,并应设置旁通管路。 6.1.2 碱液处理工艺宜采用磁性分离法或膜过滤分离法,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宜采用全流量净化: 2当采用部分流量净化时,处理能力不应小于系统总循环量 的50%; 3 碱液中铁粉的去除率不应小于80%: 4 采用离线净化时,提升泵组应设置备用泵。 6.1.3 碱液处理系统应设置单独的油泥收集设施

    碱液处理系统应布置在脱脂段附近。 2 介质从碱液处理设备至循环箱宜采用重力流方式。 .3 碱液处理装置周边应设置排水沟

    6.2.2介质从碱液处理设备至循环箱宜采用重力流方式。

    1风机泵、搅拌器等的电机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绝缘 等级不应小于F级; 仪主栏如 D

    6.3.2碱液处理装置进出液

    6.3.3碱液处理系统应设置废气抽排及净化设施

    7钝化液与电镀液处理系统

    7.0.1 钝化液处理系统应设置过滤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过滤器宜设置在输送泵出口,且宜设置备用; 2 过滤器的过滤面积不宜小于管道过流面积的3倍~5倍 过滤器应选用不锈钢材质,过滤精度不宜低于0.1mm; 4 过滤器前后宜设差压检测仪表。 乙.0.2电镀液宜采用膜过滤、蒸发浓缩、沉淀过滤等回收利用措

    7.0.3钝化液、电镀液处理系统的布置应便于设备的安装、操作、

    7.0.4钝化液、电镀液处理系统应设置废气抽排及净化设施

    7.0.4钝化液、电镀液处理系统应设置废气抽排及净化设施

    8.1.1药剂平整废液收集后应送至废水处理站处理;纯水平整废 液宜设置处理设施。 8.1.2纯水平整废液处理设施设计规模宜按平整液供给系统工 作流量的1.05倍~1.10倍确定。 8.1.3纯水平整废液处理设施宜包括平整液回流箱、回流泵组、 过滤器等。 8.1.4平整液回流箱容积宜为平整液供给泵50min~70min的 出液量。 8.1.5回流泵组的流量宜为平整液供给系统工作流量的1.05 倍~1.10倍。 8.1.6过滤器的过滤能力宜为纯水平整废液处理系统处理能力 的1.5倍~2.0倍。

    .1 平整液回流箱宜布置在地下室内。 .2 平整液回流箱布置区应设置集液坑和自动排液设施 .3 回流泵出口应设置过滤器

    平整液回流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流箱应采用不锈钢材质; 2 回流箱进液管管口应位于回流箱最低工作液面以下

    3 回流箱内应设置隔板,将箱体分为沉淀区和供液区。 8.3.2 回流泵应设备用泵,其材质宜采用不锈钢。 8.3.3 纯水平整废液处理系统的管道材质宜采用不锈钢

    9.1.4 废水处理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废水处理设施宜统一规划、集中布置; 2 寒冷地区的废水构筑物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3 废水处理设备、建(构)筑物应根据水质情况采取防腐蚀 措施; 4 设备及管道材质应根据废水水质选择; 5储存含有挥发性有毒、有害、有异味的废水设施应加盖,并 应设置废气收集净化装置

    9.1.5电镀锌机组的含锌废水、镀锡机组的含锡废水应单独

    及排放制度确定,宜按平均小时排放水量的1.10倍~1.20倍 确定。

    9.2.3混酸废水宜增设反硝化工艺。当采用A/0处

    进入脱硝反应池的NO3一N浓度不宜超过2000mg/L 9.2.4酸性废水回用时,硫酸废水、氢氟酸废水宜单独设置处理 系统。

    9.2.5酸性废水调节池总容积宜按8h~12h设计流量

    宜少手2格。调节池宜设置分配池。调节池内应设有曦气设施, 宜设置中和剂投加管道。室内酸废水调节池宜设置废气收集及洗 涤设施

    9.2.6浓酸废液宜单独设置事故池,事故池有效容积不应

    酸废液事故排放量和清洗水量

    9.2.7酸性废水中和、曝气、沉淀处理设施设计参数宜符

    1中和宜采用两级中和十污泥回流工艺,内设曦气设施,总 反应时间不宜小于60min: 2絮凝反应时间宜为10min~15min; 3沉淀池宜采用辐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宜为0.4m/(m·h)~ 0.8m/(m.h),不宜少于2座; 4最终pH调节池宜设置搅拌设施,反应时间宜为5min~10min。 9.2.8 酸性废水过滤设施设计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 过滤设施滤料组成等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 准》GB50013选用; 2重力式过滤设施滤速不宜大于8m/h,压力式过滤设施滤

    4最终pH调节池宜设置搅拌设施,反应时间宜为5min~10min。

    9.2.8酸性废水过滤设施设计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过滤设施滤料组成等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 准》GB50013选用; 2重力式过滤设施滤速不宜大于8m/h,压力式过滤设施滤 速不宜大于13m/h; 3过滤设施宜设置气、水反冲洗辅助系统

    9.2.9碱性废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宜按机组平均小时排放水量

    城镇建设标准2.9碱性废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宜按机组平均小时排放水 和的1.10倍~1.20倍确定

    9.2.10碱性废水常规处理宜采用“调节十中和十絮凝十气浮+ 生化”的处理工艺。

    9.2.11碱性废水调节池总容积宜按8h~10h设计流量计算,不 宜少于2格。调节池前宜设置分配池,调节池底部宜设搅拌或冲 洗设施,

    9.2.12浓碱废水宜设置单独调节池。

    1中和池宜采用两级中和,反应时间宜为10min~15min; 2混凝反应时间宜为3min~5min,絮凝反应时间宜为 10min~15min; 3气浮池表面负荷宜为3.5m/(m·h)~4.5m/(m.h) 不宜少于2座。 9.2.14碱性废水生化系统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入生化设施的水温宜低于35℃C; 2生化处理工艺应根据进出水水质确定,当采用生物接触氧 化法时,接触时间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宜小 于10h; 3生化反应池中好氧区的污水需氧量,应包括去除化学需氧

    1 中和池宜采用两级中和钢结构设计图纸,反应时间宜为10min~15min; 2混凝反应时间宜为3min~5min,絮凝反应时间宜为 10min~15min; 3气浮池表面负荷宜为3.5m/(m·h)~4.5m/(m.h) 不宜少于2座。

    1进入生化设施的水温宜低于35C; 2生化处理工艺应根据进出水水质确定,当采用生物接触氧 化法时,接触时间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宜小 于10h; 3生化反应池中好氧区的污水需氧量,应包括去除化学需氧 量(COD)的需氧量、氨氮的硝化和除氮的需氧量。当采用生物接 触氧化法时,气水比不宜低于10:1。 9.2.15生化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设计参数宜符合表9.2.15的

    表9.2.15表面水力负荷

    ....
  • 相关专题: 冷轧厂废液处理  

相关下载

专题: 柴油质量标准 |电缆标准 |工字钢标准 |家电标准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