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689-2011 复合保温钢筋焊接混凝土剪力墙(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

  • DB64/T 689-2011  复合保温钢筋焊接混凝土剪力墙(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8.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1.4CL墙板采用B法设计时,CL墙板或普通剪力墙宜全部落地,剪力墙间距不应大于12m;在该间 距内部可采用L形、T形、十字形小墙肢或短肢剪力墙承重。必要时可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 层不应超过二层。

    a)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高度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中的 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 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剪力墙总高度的1/10二 者中的较大值; b) 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5.1.6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框支层内剪力墙应采用实体剪力墙,外墙根据计算需要可采用CL墙板或实体剪力墙: b) 采用B法计算时,长矩形平面建筑落地剪力墙间距1≤1.5B且1≤15m(B为楼盖宽度); c) 落地剪力墙截面总面积不应小于上层剪力墙截面总面积的50%; d) 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e): 转换层楼板配筋及上下层刚度比应符合GB50011、JGJ3的要求。

    5.2.1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建筑的平面和立面设计宜规则,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 计方案。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符合GB50011、JGI3的规定

    计方案。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符合GB50011、JGJ3的规定。 5.2.2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抗侧力结构平面布置应使纵横向均符合规则、对称要求,对不规则结构应按GB50011规定采 取抗震措施; b) 抗侧力结构沿竖向应均匀变化,避免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市.2.3在CL建筑体系中,结构局部可采用小墙肢,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在每道横轴上只可布置1个小墙肢; b)在内墙纵向布置小墙肢时最多只允许布置2个; c)小墙肢构造应符合本规程第7.2.5条要求。 5.2.4外墙、分户墙、楼电梯间墙宜采用CL墙板,其它内承重墙可采用实体混凝土剪力墙。 5.2.5 CL墙板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保温层厚度按国家相关规范及当地节能标准确定,且不应小于50mm;采用A法时边缘构件保 温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b)较薄侧混凝土厚度,不宜大于较厚侧混凝土厚度的二分之一,且采用预制及喷射时不宜小于 40mm,采用现浇时不宜小于50mm; c) 建筑物高度在36m以下按三、四级抗震等级及非抗震设防并采用A法取值时,较厚侧混凝土厚 度不应小于100mm;其余情况下,较厚侧混凝土厚度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6兰 当按B法取值时,CL墙板两侧混凝土厚度之和应满足下列要求: a)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时,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且不应小于 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宜小于200mm; b)按三级抗震等级设计时,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应小于180mm 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2,且不宜小于180mm; c)按四级抗震等级及非抗震设防设计时,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3,且不应小于150mm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计算墙体稳定,按JGJ3附录规定执行,墙体厚度按混凝土截面总厚度计算。 2.7CL结构墙体两端及洞口两侧应按表3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本规程第7.1.5条相关要求。

    建筑技术交底5.2.5CL墙板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DB64/T6892011

    表3剪力墙结构边缘构件设置要求

    表4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

    5.2.9在室内楼层梁或屋面梁与外墙CL墙板相交处应设置暗柱,当梁跨度较大时应设置扶壁柱。

    5.3.1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取值及荷载组合应按GB50009的规定执行。 5.3.2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及反应谱特征周期,应按GB50011执行。对于已编制抗 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5.3.3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GB50011规定,

    5.3.3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GB5

    3.1按底部剪力法计复

    式中: F一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一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α一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当房屋高度符合:6度不大于24m(8层)、7度不大于21m(7层)、8度不大于18m(6层) 时可取αm,其余应按GB50011的相关规定执行。

    5.3.3.2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

    Fi一服型i质点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一相应于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 Xi一振型i质点的结构水平相对位移; 厂振型的参与系数; G一集中于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6.1.1CL建筑体系的内力和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楼层梁和连梁可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 分布。 6.1.2CL建筑体系属于剪力墙结构,可采用平面结构空间协同、空间杆—墙板元等有限元计算模型。 内力和位移计算时一般可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相应地设计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楼板 平面内的整体刚度。当楼板会产生明显的平面内变形时,计算时应考虑其影响,或对按刚性假定计算的 结果进行调整 6.1.3CL建筑体系构件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6.1.3CL建筑体系构件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6.1.4地震作用计算原则

    6.1.4.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 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 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6.1.4.2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 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6.1.4.3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 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结构扭转为 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不应大于0.9。 6.1.5采用B法时,CL建筑体系位移验算应符合以下要求:

    式中 4.一楼层层间弹性水平位移; h一楼层层高。

    4u/h≤1/1000 (6. 1

    表5CL结构墙体轴压比限值

    DB64/T6892011

    7.1.1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参照GB50010中现浇剪力墙结构规定执行。 7.1.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CL墙板钢筋焊接网的保护层最小厚度应在GB50011相关规定基础上按 表6的要求进行增加。

    7.1.3CL墙板的连接构造应满足以下规定,具体措施可参见附录A。 7.1.3.1水平向连接:CL墙板水平向连接宜设在竖向边缘构件处,可采用CL墙板水平钢筋直接锚入 边缘构件的做法,见图1(a),亦可采取另设附加带肋连筋或附加同规格网片与边缘构件或墙板之间进 行绑扎连接,见图1(b)、1(c)。连筋间距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3倍的网格间距。

    图1CL墙板水平向连接

    .1.3.2竖向连接:CL墙板竖向连接应设在楼层及地染处,内外侧可采用预留带肋连筋方式,见图2 且受力钢筋连接应满足等强度要求。连筋间距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3倍的网格间距。搭接长度应 取连筋与竖向钢筋二者直径中的较小值按100%接头面积率进行计算,且不应小于400mm。当连筋贯穿暗 梁与上下层墙板竖向钢筋搭接时,见图2(d)

    DB64/T6892011

    图2CL墙板与边缘构件竖向连接

    7.1.3.3附加连筋及焊网的锚固与搭接应满足JGJ114、GB50010的相关规定。 7.1.4实体剪力墙的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材质、直径、间距、配筋率等均应满足GB50011的相关规 定。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的长度1e、配箍特征值孔、箍筋和纵向钢筋宜符合图3及GB50011的

    7.1.5.2构造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可按图4采用,配筋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外,并宜符合GB50011的

    DB64/T6892011

    7. 1. 5. 3构造墙框柱

    7.1.5.4构造墙中柱

    DB64/T689—2011

    7. 1. 6 扶壁相

    7.1.7地下室墙体及配筋构造

    a)穿过保温板的部分除应进行镀锌处理外尚应进行二次防腐处理,二次防腐层厚度不应小于 0.1mm,防腐层伸入混凝土的长度不应小于5mm; b) 与任一方向的夹角不得小于15°; c) 直径不应小于保温板厚度的1/60且不应小于3mm; d) 数量不应小于50个/m; e) 分布均匀。 7.2.2CL墙板具体构造措施应按表7采用。

    7.2.2CL墙板具体构造措施应按表7采

    DB64/T 6892011

    采用B法时或设置构造墙框柱时,CL墙板在楼面及屋面处均宜按图8的范围设置暗梁。纵筋配解 对于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小于0.4和80f/f中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及非抗震设防的房屋高 24m时,不应小于4014,其余不应小于4012。筛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7. 2. 4 CL 墙板连深

    图8CL墙板暗梁范围

    7.2.4.1连梁计算高度可按下列两种方式考虑。一般宜按下列第一种计算,当截面不满足计算要求时 应按下列第2种重新计算高度,此时对受力较大连梁应采取加强措施,如增设交叉斜筋等。 7.2.4.1.1按墙体开大洞口(将洞口开至楼板顶面)考虑,参见图9(a)、(b)。 7.2.4.1.2按墙体开实际洞口考虑,参见图9(c)、(d)。

    7.2.4.2当按第1种连梁高度计算时,连梁的纵筋及箍筋均应满足计算配筋要求,此时窗台下墙体与 边缘构件或相邻墙板的连接,应满足抗裂要求。当按第2种连梁高度计算时,楼层梁及窗台下墙板作为 整体连梁考虑并应可靠连接。其墙板的竖向钢筋应满足连梁计算抗剪箍筋时对其要求(等强度),整体 连梁纵向钢筋,应配置在楼层梁底部及窗台下墙板顶面。楼层梁顶部钢筋可按构造要求设置:对于、 二、三级抗震等级且高度大于24m的房屋, 其楼层顶部钢筋不应小于2014,其余情况下不应小于2012。

    7. 2. 4. 3构造要求

    DB64/T6892011

    7.2.4.3.1连梁项面、底面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非抗震设计时不 应小于la,且不应小于600mm。 7.2.4.3.2沿连梁全长箍筋构造要求按相应抗震等级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箍筋直径不宜 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 7.2.4.3.3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构造箍筋,其直径 同连梁的箍筋直径。 7.2.4.3.4连梁两侧沿梁高范围内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 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总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其假面 尺寸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应满足图10(a)、(b)、(c)要求;对四级抗震等级及非抗震设防建 筑,应满足图10(d)、(e)、(f)要求。

    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及非抗震设防时纵筋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1.2%、1.0%、0.9%、0.8%、 0.7%,其轴压比应分别不大于0.3、0.4、0.5、0.6、0.7; b)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不应大于20mml。 7.2.5.1.2小墙肢中箍筋应满足以下要求: 广一级拉重篮细时链然克经无产小工

    7.2.5.1.2小墙肢中箍筋应满足以下要求:

    不应大于100mm,非加密区不应大于150mm; c)箍筋肢距不应大于200mm

    DB64/T6892011

    7.2.6建筑物高度不大于36m时,若外墙墙肢长度不超过1.8m,对二、三级抗震等级洞边构造边缘构 件截面高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200mm。外墙墙肢的纵筋对二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4016;三、四 级抗震等级及非抗震设防房屋高度大于24m时不应小于414;非抗震设防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可按 本规程7.1.5构造框架柱中加强边框规定执行。 7.2.7房屋高度不大于24m的四级抗震等级及非抗震设防CL建筑体系住宅,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应允 许不进行截面抗震计算。其余均应进行抗震计算。 7.2.7.1承重墙体布置应均匀、对称、减少质量、刚度偏心。

    7. 2. 7.1. 1横墙

    连通内外纵墙的横墙间距不应大于3个开间且不应大于12m,其纵横墙之间连接构造应按构造墙框柱 设置。

    7. 2. 7.1. 2 纵墙

    当房屋宽度大于9m时,除两道外纵墙外,中部尚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内纵墙,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外 纵墙截面面积总和的1/3。 7.2.7.1.3CL墙板局部尺寸限值应满足表7的要求。

    表7CL墙板局部尺寸限值

    7.2.7.1.4纵、横向壁率最小限值应满足表8

    表8纵、横向壁率最小限值

    注:注当房间长宽比接近于1.0时,横向壁率宜与纵向相同。

    注:注当房间长宽比接近于1.0时,横向壁率宜与纵向相同

    7.3自承重CL墙板构造要求

    8.1CL墙板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GB50176、JGJ26、DB64/521等规范及 当地节能规程及细则的相关规定。

    翼韩伴

    DB64/T6892011

    a) 对进场原材料、CL网架板及其它构配件的进场检查和复验,应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检查、抽 样方案执行; 6 对混凝土强度,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程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本规程中采用记数检验的项目,按抽查总点数的合格点率进行检查; d) 应检查原材料、CL网架及其它构配件的产品合格证及进场复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 自检和交接检记录、抽样检验报告、见证检测报告、隐敲工程验收记录等, 9.1.6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b)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其项目的合格点率应 达80%以上,其余误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c):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9.1.7检验批、分项工程、CL墙体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验收程序和组织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 及GB50300的相关规定。 9.1.8在CL建筑体系工程的施工验收过程中,CL墙体子分部工程中的普通钢筋工程、CL墙体模板工 程及现浇混凝土工程可根据施工方法并入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或装配 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中验收。 9.1.9CL墙板的施工可采取侧(较薄)预制一侧现浇、两侧同时现浇、两侧同时喷射混凝土、一侧 (较薄)喷射一侧现浇等的施工工艺,施工单位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为确保工程质量,应抽 取有代表性的墙板按照技术方案进行样板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

    9.2CL网架板验收分项工程

    9.2.1CL网架板装卸及后期应用时严禁丢掷、摔震。现场存放应做好防护架,按使用顺序斜立式存放, 严禁长时间受潮、雨淋,且不应大量存放并严禁明火。

    9.3.1.1CL网架板应在明显部位标明拟用的单位工程名称、构件编号。

    9.3.1.2CL网架板进场应具备产品合格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原材料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生产及进场批次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上述相应资料及文件。 9.3.1.3进场的CL网架板,在对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资料进行核查,对产品标识、形状及尺寸、 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在合格的基础上按以下检验批对CL网架板的力学性能及保温板材料取样复试。 9.3.1.3.1检查数量:同类型的主墙体CL网架板不应大于5000m,且持续进货时间不超过3个月。同 类型的CL网架板是指两侧钢筋焊网的材质、直径及间距均相同的网架板。保温板不论厚度差异按上述 检验批执行复检。 9.3.1.3.2检验方法:CL网架板的力学性能复试应包括网片焊点拉伸试验和网片与腹丝的焊点抗剪试 验。每检验批CL网架板各规格网片各取纵、横向拉伸试件1个;腹丝与各规格网片焊点抗剪试件各取 1组,每组3个,抗剪试件可在工厂同条件生产工艺下加工。试件要求及试验方法见JGJ18中关于电 阻点焊的相关规定。试验结果应符合以下规定: a)钢筋网片焊点拉伸试验的结果应不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 b)每组抗剪试件抗剪力的平均值应符合下式计算的结果:

    式中: F.每组试件抗剪力的平均值(N);. A一斜插钢筋(腹筋)截面面积(mm): f一一斜插钢筋(腹筋)的屈服强度,冷拔光面钢筋一般为360N/mm。 注:保温板按国家规范检验其厚度、密度、导热系数、抗压强度、氧指数或燃烧性能。 c)斜插钢筋二次防腐层的厚度不得小于0.1mm 9.3.1.3.3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内同型号的CL网架板,抽检不少于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 每块CL网架板检查不少于3个斜插钢筋。 9.3.1.3.4检验方法:千分尺测量。

    式中: F..每组试件抗剪力的平均值(N); A一斜插钢筋(腹筋)截面面积(mm): f一一斜插钢筋(腹筋)的屈服强度,冷拔光面钢筋一般为360N/mm。 注:保温板按国家规范检验其厚度、密度、导热系数、抗压强度、氧指数或燃烧性能。 c)斜插钢筋二次防腐层的厚度不得小于0.1mm。 9.3.1.3.3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内同型号的CL网架板,抽检不少于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 每块CL网架板检查不少于3个斜插钢筋。 9.3.1.3.4检验方法:千分尺测量。

    9.3.2.1CL网架板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0的要求。 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内同型号的CL网架板,抽检不少于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

    CL网架板外观质量要

    CL网架板允许偏差及格

    DB64/T6892011

    9.4.1CL墙板预制部分混凝土应满足以下质量验收标准,其余现浇部分混凝土应满足本规程9.6.2相 关规定。 9.4.2CL网架板预制部分混凝土应满足以下要求及JGJ55的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 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检查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 9.4.2.1混凝土工作性能符合施工技术方案要求。现场搅拌时,其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12

    表12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9.4.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 取留置。 9.4.3.1检查数量: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GB50204相关规定。 9.4.3.2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9.4.4混凝土垫块等零星混凝土浇筑时,其规格、间距、布置形式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要求。 9.4.4.1.1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检不少于10%; 9.4.4.1.2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测量。 9.4.5除上述规定外,侧预制混凝土施工工艺尚应按GB50204关于预制构件的主控项目检查2018标准规范范本

    9.5CL网架板安装分项工程

    9.5.1施工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9.5.1.1CL网架板拼接和吊装前,应对其编号、型号、规格、连接钢丝及埋件、预留孔等进行核对。 9.5.1.2CL网架板安装前须依照设计图纸核对基础或楼面相应的位置的标高及预留连接(搭接)钢筋、 埋件等。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安装。 9.5.1.3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实施CL网架板的吊运、安装和临时固定。安装就位后按照施工技术方案采 取临时固定措施,以保证其稳定。 9.5.2质量验收主要应满足以下要求。

    9.5.2.1主控项目

    9.5.2.1.1在基础或楼面上安装CL 成楼 面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 体要求时,应在混凝土强度不少于10N/mm或具有足够的支撑时方可安装。 9.5.2.1.1.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9.5.2.1.1.2检验方法:检查施工纪录。 9.5.2.1.2CL网架板安装节点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9.5.2.1.2.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9.5.2.1.2.2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9.5.2.1.3.CL网架板安装的轴线位置与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同型号的构件不少于10%锅炉标准规范范本,且不少于3块。

    9.5.2.1.2.2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DB64/T6892011

    ....
  • 焊接标准
  • 相关专题: 剪力墙  
专题: 冶金标准 |钢筋工程 |电力弱电图纸、图集 |商业标准 |角钢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