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10001-2019 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渗复合材料

  • T∕CECS 10001-2019 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2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06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CECS 10001-2019 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渗复合材料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中合成纤维应符合表2的规

    表2防裂抗游复合材料中合成纤维的技术指标

    排水标准规范范本5.3掺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掺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性能指标

    5.1粉体材料性能试验

    按GB/T1345进行。称取烘干试样25g(精确至0.01g),置于干燥清洁的筛中用一只手持筛往复

    T/CECS100012019

    摇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往复摇动和拍打过程应保持近于水平。拍打速度每分钟约120次,每40次向 同一方向转动60°,并用繁刷轻轻刷扫使试样均匀分布在筛网上,直至每分钟通过的试量不超过0.03 为止,称量全部筛余物

    按GB/T5484附着水的测定方法进行。

    6.1.3 三氧化硫、碱含量和氯离子

    按GB/T176进行

    按GB/T1346进行,掺量按照水泥用量5%计(内掺)

    按GB6566进行。

    6.2合成纤维性能试验

    按GB/T21120进行。

    按GB/T21120进行。

    按GB/T21120进行。

    按GB/T21120进行。

    6.2.4耐碱性能(极限拉力保持率)

    按GB/T21120进行。

    6.3掺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性能试验

    试验环境应符合GB/T50080、GB/T50081和GB/T50082规定。混凝土用原材料应提前运到室 内,存放时间不得小于24h。

    6.3.2混凝土原材料

    采用GB8076—2008中附录A规定的P.O42.5级水泥。

    符合GB/T14684规定的IⅡ区中砂,且细度模数为2.6~2.9,含泥量小于1%。

    9.50mm占40%,9.50mm~19.00mm占60%,满足连续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 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如有争议,以碎石结果为准,

    符合JGI63的技术规定。

    对比混凝土配合比按JG55进行设计。受检混凝土和对比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应相同。 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泥用量:对比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30kg/m; b 砂率:对比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为36%~40%;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掺量:按生产厂家指定掺量,内掺计算; 用水量:对比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落度控制在(80士10)mm,用水量为落度在(80士10)mm 时的最小用水量,受检混凝土和对比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一致;用水量包括砂、石材料中所含 的水量。

    对比混凝土配合比按JGJ55进行设计。受检混凝土和对比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应相同。 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泥用量:对比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30kg/m; b 砂率:对比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为36%~40%;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掺量:按生产厂家指定掺量,内掺计算; 用水量:对比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落度控制在(80士10)mm,用水量为落度在(80士10)mm 时的最小用水量,受检混凝土和对比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一致;用水量包括砂、石材料中所含 的水量。

    试验用原材料应称重 少、石为±1%。

    采用符合JG244要求的公称容量为60L的强制搅拌机。搅拌机的拌合量应不小于20L,且不大 于45L。将砂、石、水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依次投人搅拌机,干拌时间不少于30s,均匀后再加人拌合 水,一起搅拌150S。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至均匀,再行试验,

    6.3.6混凝土抗压强度比

    按GB/T21120进行。

    按GB/T21120进行。

    6.3.7裂缝降低系数

    6.3.8 渗透高度比

    渗水压力采用0.6MPa,其他试验要求参照GB/

    快速冻融循环次数采用100次,其他试验要求参照GB/T50082进行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出厂前应按不同级别进行编号。年产量不超过1X10*t的,不超过20t为一编

    :年产量超过1×10*t的,不超过50t为一编号

    7.2.1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 7.2.2当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使用前未混合时,粉体材料和合成纤维取样按GB12573和GB/T21120规 定分别进行,并将样品分别混合均勾和检验,

    定分别进行,并将样品分别混合均匀和检验。 .2.3当防裂抗渗复合材料使用前为已混合均匀时,取样应按GB12573规定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a)取样应有代表性,应从1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样; b)袋装应从10个以上包装袋内等量抽取;散装应从至少3个散装集装箱(罐)内抽取,每个集装 箱(罐)应从不同深度等量抽取; 抽取的样品总质量不少于10kg,样品混合均匀后,按四分法取出比试验用量大一倍的量作为 试样。 2.4检验样品应同时留样封存,并保留至少3个月。当有争议时,对留样进行复检或仲裁检验

    7.3.1粉体材料的细度、含水率、安定性。

    7.3.1粉体材料的细度、含水率、安定性。 7.3.2掺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比(7d)、裂缝降低系数

    型式检验项目应符合第5章要求的全部规定。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或产品定型鉴定时; b)正常生产时,12个月至少进行一次; c)正式生产后,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产品停产6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和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7.5.1出厂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为出厂检验合格。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时,允许在 司一批次中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试验复检。复检结果均合格时,判为出厂检验合格;当仍有 一组或以上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判为出厂检验不合格。 7.5.2型式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为型式检验合格。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时,允许在 同一批次中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试验复检。复检结果均合格时,判为型式检验合格;当仍有 一组或以上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判为型式检验不合格。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可以散装或袋装。袋装每袋净质量为1kg~50kg,且不应少于标识质量的98%。 随机抽取20袋,其总质量不得少于标准质量的20倍。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包装袋应符合GB9774的规定。

    袋装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包装袋上应清楚标明产品名称、分类与标记、执行标准号、生产厂名称和

    地址、净质量、包装日期和出厂编号。散装时应提交与袋装标识相同内容的质量说明书。

    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运输和贮存时不应受潮、混入杂物,贮存期限不超过6个月。贮存期限超过 6个月时,应重新抽样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掺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测定

    本附录规定了掺入防裂抗渗复合材料的混凝土试件在约束条件下的早期抗裂性能测定标准。

    A.2主要试验装置和材

    A.2.1试验采用尺寸为800mm×600mm×100mm的平面薄板型试件,每组应至少3个试件。 A.2.2试验用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装置(图A.1)应采用钢制模具,模具的四边(包括长侧板和短侧板) 应采用槽钢或角钢焊接而成,侧板厚度应不小于5mm,模具四边与底板应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模具 内应设有7根裂缝诱导器,裂缝诱导器应分别用50mm×50mm、40mm×40mm角钢与5mm× 50mm钢板焊接组成,并应平行于模具短边且应与底板固定。底板应采用不小于5mm厚的钢板,并 应在底板表面铺设聚乙烯薄膜或者聚四氟乙烯片做隔离层。模具应作为测试装置的一个部分,测试时 应与试件连在一起

    图A.1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装置示意图

    A.2.3试验用风扇的风速应可调 旅游标准,并且能够保证试件表面中心处的风速不小于5m/s。 A.2.4试验用温度计精度应不低于0.5℃。相对湿度计精度应不低于1%。风速计精度不低于0.5m/s。 A.2.5试验用刻度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不小于40倍,分度值不大于0.01mm。 A.2.6试验用照明装置可采用手电简或者其他简易照明装置。

    A.2.7试验用钢直尺的最小刻度应为1mm。

    A.2.7试验用钢直尺的最小刻度应为1mm

    A.3.1试验在温度为(20士2)℃,相对湿度为(60士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 A.3.2将混凝土浇筑至模具内后,应将混凝土摊平,且表面应比模具边框略高。可使用平板表面式振 捣器或者采用捣棒插捣,应控制好振捣时间,并应防止过振和欠振。 A.3.3在振捣后,用抹子整平表面,并使骨料不外露,且使表面平实。 A.3.4在试件成型30min后,立即调节风扇位置和风速,使试件表面中心正上方100mm处风速为 (5士0.5)m/s。使风向平行于试件表面和裂缝诱导器。 A.3.5试验时间从混凝土搅拌加水开始计算,在(24士0.5)h测读裂缝。裂缝长度用钢直尺测量,并取 裂缝两端直线距离为裂缝长度。当一个刀口上有两条裂缝时,可将两条裂缝的长度相加,折算成一条 毅缝。 A.3.6裂缝宽度采用放大倍数至少40倍的读数显微镜进行测量,测量每条裂缝的最大宽度。 A.3.7平均开裂面积、单位面积的裂缝数目和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根据混凝土浇筑24h测量得 到裂缝数据来计算。

    A.3.8试验结果计算

    每根裂缝的平均开裂面积接式(A.1)计算 ,单位面积的裂缝数目按式(A.2)计算航天标准,单位面积上的总 开裂面积按式(A.3)计算,裂缝降低系数按式(A.4)计算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建筑标准 |测绘标准 |消防安全 |园林养护管理 |闸阀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