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2/T 088-2018 贵州省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 DBJ52/T 088-2018  贵州省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7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0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而 成的桩。

    2.1.13冲击成孔灌注桩impactboredpile

    用冲击式钻机或卷扬机悬吊冲击钻头上下往复冲击,将土 层或岩层破碎成孔,并用捞渣筒掏渣成孔,然后灌注混凝土而成

    2.1.14旋挖成孔灌注桩

    用旋挖钻机的伸缩钻杆传递扭矩并带动回转钻斗、短螺旋 钻头或其他作业装置进行干、湿钻进、逐次取土(岩屑)反复循 环作业成孔质量标准,成孔后清孔,然后再灌注混凝土而成的桩。

    用全套管钻机将钢外套管下沉形成超前钢外套管护壁,再 在钢外套管内取土石,如此往复达到钻进至设计深度,清孔成孔, 然后边灌注混凝土边上拔钢外套管而成的桩。

    1.16微型钢管混凝土桩ministeelpipecon

    主要指桩径在90mm~300mm的钢管桩,包括不插筋微型 钢管灌注桩及内插筋微型钢管灌注桩

    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 大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摩阻力。

    18下拉荷载downdr

    作用于单桩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之和。

    2.1.19后注浆灌注桩postgroutingpile

    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 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 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2. 2. 1 作用和作用效应

    G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的水平力; 力,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主轴的力矩; 的竖向力; 2.2.2抗力和材料性能 E,一一土的压缩模量; J、f。一一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Jx——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m一一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As一一单桩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Ap一一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2k、Qk、2k一单桩桩侧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桩嵌岩段极

    一成桩工艺及工作条件相关系数:

    3.1.1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 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 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3.1.2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 也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 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应将桩基设计分为表3.1.2所列的三个 设计等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1.2确定设计等级,

    表3.1.2建筑护基设计等级

    3.1.3桩基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下列承载能力计算和稳

    定性验算: 1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竖 向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 3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且长径比大于 50的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于桩身穿越溶洞空腔部分较长且 空腔部分长径比大于22的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 4对于混凝土预制桩应按吊装、运输和锤击作用进行桩身 承载力验算;对于钢管桩,应进行局部压屈验算; 5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 承载力验算: 6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7对于抗浮、抗拨桩基,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拨承载力 计算; 8除另有规定外,桩基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3.1.4下列建筑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端承桩、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 力层的建筑桩基;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型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的非 端承桩、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建筑桩基,或桩端平面 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桩基。 3.1.5对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建筑 桩基,应计算其水平位移

    3.1.6应根据桩基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 验算桩和承台正截面的抗裂和裂缝宽度。 3.1.7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 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 崔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 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 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风载效应标准组合。 3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 效应基本组合,但分项系数取1.0;抗震承载力验算,应采用地 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4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 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 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5桩基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 性系数%。应按有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 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0。 6抗震验算时,其承载力调整系数RE应按国家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采用。 3.1.8桩基设计时,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基,不应选择压缩 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桩基持力层,不宜采用部分端承桩型和部分 摩擦桩型。当受条件限制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楼部分分别采用

    端承桩及摩擦桩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沉降差, 3.1.9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桩基,可采用减小差异沉降和承 台内力为目标的变刚度调平设计,并结合具体条件按下列规定实 施: 1对于主裙楼连体建筑,当高层主体采用桩基时,裙房(含 纯地下室)的地基或桩基刚度宜相对弱化,可采用天然地基、复 合地基、疏桩或短桩基础。 2对于框架一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桩基,应采取增大桩径 增加桩数、后注浆等措施,强化核心筒区域桩基刚度,弱化核心 简外围桩基刚度。 3对于大体量筒仓、储罐的摩擦型桩基,宜按内强外弱原 则布桩。 4对上述按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桩基,宜进行上部结构一承 台一桩一土共同工作分析。 3.1.10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桩基,在其施工过程及建成后使 用期间,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 3.1.11钻(挖)孔灌注桩应严格控制孔底沉渣厚度。端承桩 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0mm,摩擦端承桩和端承摩擦桩沉渣厚度不 应大于50mm,摩擦桩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50mm。 3.1.12桩基设计应具备以下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文件: 1)桩基按两类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所需用岩土物理力学 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

    2)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 流、岩溶、土洞等,有明确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3)地下水位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抗浮设 计水位,土、水的腐蚀性评价,地下水浮力计算的设计水位; 4)抗震设防区按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资料; 5)有关地基土冻胀性、膨胀性评价。 2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1)建筑场地现状,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 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 2)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3)附近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的桩基工程试桩资料和 单桩承载力设计参数; 4)周围建筑物的防振、防噪声的要求; 5) 泥浆排放、弃土条件; 6)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场地类别。 3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1)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 2)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和设 备对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4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 1)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制桩条件,动力条件,施工工 艺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

    2)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3)施工机械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供设计比较用的有关桩型及实施的可行性的资料

    3.2.1基桩可按下列规定分类

    1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 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 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 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 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 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 由桩端阻力承受。 2按成桩方法分类: 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 法钻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 2)部分挤土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 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散口钢管

    桩、敲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型钢桩: 3)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 (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 3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 1)小直径桩:d≤300mm; 2)中等直径桩:300mm

    3.2.3基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条件

    基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表3.2.3 基桩的最小中心距

    表3.2.3 基桩的最小中

    注:1d一圆桩设计直径或方桩设计边长,D一扩大端设计直径。

    2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其他情况”一栏的 见定。 3当为端承桩时,非挤土灌注桩的“其他情况”一栏可减小至2.5d。 4当施工中采取减小挤土效应的可靠措施时,可根据当地经验适当减 小, 2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 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抗弯截 面模量: 3对于桩箱基础、剪力墙结构桩筱基础,宜将桩布置于墙 下; 4对于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桩筱基础应按荷载分布考虑相 互影响,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强化核心筒区域桩 基刚度,弱化核心筒外围桩基刚度; 5应选较硬土层、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

    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 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 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 6端承桩桩端全断面嵌入持力层岩石的深度,地基基础设 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不应小于500mm;丙级建筑物,软质 岩石时不宜小于500mm,完整、较完整硬质岩石时不宜小于 200mm

    3.3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3.3.1软土地基的桩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软土中的桩基宜选择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2桩周围软土因自重固结、场地填土、地面大面积堆载、 降低地下水位、大面积挤土沉等原因而产生的沉降大于基桩的 沉降时,应分析计算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的影响; 3采用挤土桩时,应采取消减孔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的技 术措施,减小挤土效应对成桩质量、邻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 线和基坑边坡等产生的不利影响; 4先成桩后开挖基坑时,应合理安排基坑挖土顺序和控制 分层开挖的深度,防止土体侧移对桩的影响。 3.3.2岩溶地区的桩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溶地区的桩基,不宜采用预制桩,宜采用人工挖孔桩、 旋挖桩、钻(冲)孔桩:

    2宜采用端承桩或嵌岩桩: 3当桩端位于完整及较完整岩石的溶洞顶板时,且溶洞顶 板厚度大于2倍溶洞跨度时,应按冲切破坏锥体验算顶板岩体的 抗冲切承载力。顶板岩体的抗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F, =: 0.24 um =(d + Ah)几

    应符合下式要求: F>F+G+Vm

    验算时应符合下式要求: F≥F+G+Vm?

    验算时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FI:顶板抗冲切承载力特征值; F:相应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分项系数取1.0时),上部结构 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G: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冲跨比,=tan,取=0.3~0.5; um:冲切破坏椎体在h/2高处的周长; ":冲切破坏椎体的体积: d:圆形基础的底面直径; h:基础底面以下洞穴顶板的厚度; :洞穴顶板岩石的重度;

    图3.3.2溶顶板冲切计算简图

    3.3.3坡地、岸边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

    1对建于坡地、岸边的桩基,不得将桩支承于边坡潜在的 骨动体上。桩端进入潜在滑动面以下稳定岩主层内的深度,应能 呆证桩基的稳定,并应采取措施使桩对边坡稳定性不构成影响; 2建筑场地内的边坡必须是稳定的边坡; 3新建坡地、岸边建筑桩基工程应与建筑边坡工程统一规 划,同步设计,合理确定施工顺序; 4不宜采用挤土桩: 5应验算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下桩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基 桩水平承载力,

    3.3.4桩基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 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黏 性土尚不应小于2~3倍桩身直径,对其它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

    4~5倍身直径; 2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 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3当承台周围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40kPa(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5kPa)的软土,且桩基水平承载 力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可将承台外每侧1/2承台边长范围内的土 进行加固; 4对于存在液化扩展的地段,应验算桩基在土流动的侧向 作用力下的稳定性,

    5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基设计应符合下列

    1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宜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性,软 土场地填土前应采取预设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待填土地基沉降基 本稳定后方可成桩; 2对于有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应采取减小地面沉降 对建筑物桩基影响的措施; 3对于挤土沉桩,应采取消减超孔隙水压力、控制沉桩速 率等措施; 4对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可对表面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 阻力。

    3.3.6抗拔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根据环境类别及水土对钢筋的腐蚀、钢筋种类对腐蚀 的敏感性和荷载作用时间等因素确定抗拔桩的裂缝控制等级; 2对于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一级裂缝控制等级,桩身应

    设置预应力筋:对于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二级裂缝控制等级, 桩身宜设置预应力筋; 3对于三级裂缝控制等级,应进行桩身裂缝宽度计算; 4当基桩抗拔承载力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桩侧、桩底后注 浆、扩底等技术措施。

    桩基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环境类别规定以及水、土对钢、 混凝土腐蚀性的评价进行设计。 3.4.2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桩基结构 混凝土应符合表3.4.2的规定

    表3.4.2 二类和三类环境桩基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注:1氯离子含量系指其与水泥用量的百分率

    应力构件混凝士中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最小水

    3当混凝土中加入活性掺合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剂时,可适当 低最小水泥用量: 4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碱含量不作限制; 5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表中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 3.4.3桩身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应根据环境类别和 水、土介质腐蚀性等级按表3.4.3规定选用。

    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

    注:1水、土为强、中腐蚀性时,抗拔桩裂缝控制等级应提高一级:

    二a类环境中,位于稳定地下水位以下的基桩,其最大裂缝宽度阳 值可采用括弧中的数值, .4.4四类、五类环境桩基结构耐久性设计可按《港口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和《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等执行。 3.4.5对三、四、五类环境桩基结构,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 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2二a类环境中,位于稳定地下水位以下的基桩,其最大裂缝宽度 值可采用括弧中的数值。 .4.4四类、五类环境桩基结构耐久性设计可按《港口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和《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等执行。 3.4.5对三、四、五类环境桩基结构,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 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4. 1. 1灌注桩应按下列规定配筋

    1配筋率:当桩身直径为300mm~2000mm时,正截面 配筋率可取0.65%~0.2%(小直径桩取高值),对于一、二级抗 震等级柱下基桩可取0.65%~0.3%;抗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4%: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大偏心受压桩、抗拨桩和嵌岩端承 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并不应小于上述规定值; 2配筋长度: 1)端承型桩和位于坡地、岸边的基桩应沿桩身等截面 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2)摩擦型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且应穿过可液 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 3.3.4条规定的深度:当受水平荷载时,配筋长度尚不宜小于4.0/ α(α为桩身变形系数);桩施工在基坑开挖前完成时,其钢筋 长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1.5倍; 3)抗拔桩或因地震作用受拔力的桩、受负摩阻力的桩 及因先成桩后开挖基坑而随地基土回弹的桩,应等裁面或变截面 通长配筋; 4)穿越淤泥或淤泥质土部分的桩身宜按框架柱配筋, 穿越洞室的临空部分桩身、斜坡上基桩的外露部分桩身应按框架

    柱配筋; 5)钢筋笼的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同一连接 区段的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接头不宜设置在淤泥或淤泥质土、 岩溶、洞穴内。 3对于受水平荷载的桩,主筋不应小于8Φ12;对于抗压 桩和抗拔桩,主筋不应少于6Φ10;纵向主筋一般应沿桩身周边均 匀布置,其净距不应小于60mm,不宜大于300mm;桩身配筋也 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施工工艺要求沿桩身不均匀配筋:灌注桩主筋 直径不应小于12mm,腐蚀环境中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 4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 200mm~300mm;中、小直径桩基箍筋受水平荷载较大桩基、承 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 脏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 应大于100mm,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 经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箍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5大直径灌注桩应采用螺旋式或焊接环状箍筋,箍筋直径 不应小于8mm,当桩身直径d>1200mm时,不宜小于10mm;6 度地区无承台桩桩顶以下3.5m或有承台桩承台以下3m范围内加 密区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7度地区箍筋 加密区尚应加长0.5m;钢筋笼长度超过4m且桩身直径800mm~ 2000mm时,焊接加劲箍筋直径宜取14mm~18mm,当d> 1200mm时,尚宜每隔4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井字加强

    撑。椭圆形桩和矩形桩的钢筋笼,沿桩截面长边方向和桩长度方向 每隔400mm宜增设直径不小于10mm的拉筋; 6桩身穿越淤泥或淤泥质土、位于岩溶、洞穴、潜在滑移 面时,箍筋应适当加密。 4.1.2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 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 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3四类、五类环境中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工业建筑防 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相关规定

    撑。椭圆形桩和矩形桩的钢筋笼,沿桩截面长边方向和桩长度方向 每隔400mm宜增设直径不小于10mm的拉筋; 6桩身穿越淤泥或淤泥质土、位于岩溶、洞穴、潜在滑移 面时,箍筋应适当加密。 4.1.2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 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 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3四类、五类环境中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工业建筑防 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相关规定。 4.1.3扩底灌注桩扩底端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图4.1.3) 1对于持力层承载力较高、上覆土层较差的抗压桩和桩端 以上有一定厚度较好土层的抗拔桩,可采用扩底;扩底端直径与 旺身直径之比D/d,应根据承载力要求及扩底端侧面和桩端持力 层土性特征以及扩底施工方法确定;土质地基上挖孔桩的D/d不 应大于2.5,当扩大头直径D大于2倍桩身直径时,应验算扩大 部分的受弯、受剪承载力,并对桩底配置双向钢筋网;岩质地基 上扩底桩的D/d不宜大于2; 2扩底端侧面的斜率应根据实际成孔及土体自立条件确 可取1/3、风化岩可取1/31/2; 3在软岩或土质地基上的扩底桩,桩端底面宜呈锅底形

    4.1.3扩底灌注桩扩底端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图4.1.3):

    图4.1.3扩底柱构造

    4.1.4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当 计算桩侧土的侧阻力考虑护壁作用时,护壁的混凝土等级不应低 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矩形护壁的长宽比和椭圆形护壁直线段 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 4.1.5人工挖孔桩的孔深不宜超过25m。当桩长l≤8m时, 桩身直径d(不含护壁)不应小于900mm;当8m20m时,桩径宜适当加大:桩身直径不宜大于2500mm。

    ..1 力和上部结构要求,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独立柱下桩基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 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 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 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 应小于400mm,且应满足桩、柱主筋的锚固长度要求; 2大直径桩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600mm,且应大于 连系梁的高度50mm,边桩外边缘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 于200mm;一柱一桩设置单桩承台时厚度不宜小于1000mm,上 下宜各配不少于Φ12150的双向分布筋,承台上下纵向受力钢筋 及高度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宜形成封闭箍筋: 3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筱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 于450mm,多层建筑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筱形承台的最小厚度 不应小于300mm 4高层建筑箱形承台的构造应符合《高层建筑筱形与箱形 基础技术规范》JGJ6的规定, 4.2.2承台混凝土材料及其强度等级应符合结构混凝土耐久 性的要求和抗渗要求。 4.2.3承台的钢筋配置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执 行;# 抗拔桩承台侧面应配置满足抗拔承载力的受力钢筋,当桩的

    抗拨力较大时,宜在承台与底板交接处采取加腋等加强措施。 4.2.4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执行。

    4.2.5桩基础连系梁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系梁设置于桩基之间、承台之间、桩基与承台之间及 基与其它形式基础之间;地形高差较大无法设置连系梁时,可 在桩基与柱、剪力墙之间设置连系梁且与剪力墙连接处应予以加 强; 2一柱一桩时,应在桩顶两个主轴方向上设置连系梁。地 基岩石露头且完整性较好或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时, 可不设连系梁; 3两桩桩基的承台,应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 4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桩基承台,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 置连系梁: 5连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连系梁宽度不 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宜小 于400mm; 6连系梁配筋应按拉弯构件计算确定,梁上下部配筋不宜 小于2Φ12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的连系梁纵筋宜通长配置; 7高层建筑剪力墙墙下的连系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其上 剪力墙厚度的2倍和400mm,截面高度不宜小于计算跨度的1/8; 8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下连系梁未与钢筋混凝土板相连接 时,连系梁腰筋和拉筋宜满足水平受弯构件纵筋及箍筋构造,连

    系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其上剪力墙厚度的2倍: 9建筑跨越边坡形成掉层时,边坡上桩基础与掉层结构间 连系梁纵向钢筋宜满足拉弯构件构造; 10无地下室建筑桩基础间连系梁刚度应适当加强处理。 4.2.6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应灌注素混凝土或搅 拌流动性水泥土,或采用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 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4

    系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其上剪力墙厚度的2倍: 9建筑跨越边坡形成掉层时,边坡上桩基础与掉层结构间 连系梁纵向钢筋宜满足拉弯构件构造; 10无地下室建筑桩基础间连系梁刚度应适当加强处理。 4.2.6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应灌注素混凝土或搅 拌流动性水泥土,或采用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 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4

    5.1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5.1.1一般建筑物的群桩基础,基桩桩顶的作用效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向力(kN); n一一桩数; 均竖向力(kN); 过桩群形心的x、y轴的力矩(kN·m):

    xi、、yi、一一第i、j基桩至桩群形心的、x轴 线的距离(m); 的竖向力(kN); (kN); 5.1.2对于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桩基,建筑场地位于建筑抗 震的有利地段,且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 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桩顶作用效应计算可 不考虑地震作用

    5.2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5.2.1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坚向力作用下

    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u一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K一一安全系数,取K≥2。 5.2.3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 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 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5.3.1设计采用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 规定: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

    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 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4置于完整、较完整岩体上的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桩,如有可靠 资料及经验时,也可通过计算确定其单桩承载力。 5.3.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 限端阻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GJ106执行; 2对于嵌岩桩,可通过直径为0.3m岩基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极限 端阻力标准值,也可通过直径为0.3m嵌岩短墩载荷试验确定极 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3对于不具备静载试桩条件并置于完整、较完整岩体上的的大直 经嵌岩桩,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或持力层原位压板试验结果,及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综合确定。 5.3.3设计采用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 定: 1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上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 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当根据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列 公式计算:

    Ox = uZq six

    Ork=S,frxA

    注:1介于软岩~较硬岩之间可内插取值:

    Osk=u,Zqsiel, Os = u,qsnsl, On =nA,

    分别为桩侧主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桩嵌岩段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桩端端阻力标准值(kN);极限侧 阻力标准值,无当地经验时,可根据成桩工艺按《建筑桩基技术 规范》JGJ94取值。 桩身嵌岩深度(m),当岩面倾斜时,取岩面低点处的嵌 岩深度;当≤0.5m不计嵌岩段的侧阻力; pk一一桩端岩石承载力标准值,由桩底岩基载荷试验确定;当 缺少试验资料,且桩底沉渣满足要求时,可根据桩端岩石饱和单 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了*按下式确定。

    驻底岩基载荷试验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附录H进行; 岩石侧阻力试验确定,当缺少试验资料时,可根据桩侧岩层的岩 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按下式确定:

    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

    水位以下和采用泥浆护壁的钻、冲孔桩表中数值乘以0

    2桩端入岩小于0.5m时,取C=0; 3风化程度越弱,抗压强度越高,完整程度越好,嵌入深度越大,取 表中较大值,反取较小值; 4软化系数小于等于0.6的软质岩,施工无可靠措施缩短桩端基岩暴 露时间时,表中数值乘以0.8; 5桩端有扩大头时,扩大头斜面部分取C2=0。 6岩石的端阻系数及侧阻系数的取值,应根据岩石的完整程度由较破 碎至完整之间从小到大取相应的数值。 5.3.4桩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 入桩侧负摩阻力: 桩穿越较厚新近填土、欠固结土、膨胀土层时: 桩穿越较厚的软弱土层,且附近场地地面可能进行大面积堆载 或填土时; 3由于地下水位降低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 降时。

    注:一。为相邻柱(墙)两测点间距离,":为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5.5.2计算桩基沉降变形时,桩基变形特征指标应按下列规 定选用: 1由于土层厚度与性质不均匀、荷载差异、体型复杂、相 互影响等因素引起的地基沉降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 倾斜控制: 2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由整体倾斜值控制;

    3当其结构为框架、框架一剪力墙、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时, 尚应控制柱(墙)之间的差异沉降。 5.5.3对于本规范表5.5.1中未包括的建筑桩基沉降沉降变 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桩基沉降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要 求确定。 5.5.4桩基沉降量应按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的规定计算。

    3当其结构为框架、框架一剪力墙、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时, 尚应控制柱(墙)之间的差异沉降。 5.5.3对于本规范表5.5.1中未包括的建筑桩基沉降沉降变 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桩基沉降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要 求确定。 5.5.4桩基沉降量应按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的规定计算。

    5.6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5.6.1受水平荷载的一般建筑物和水平荷载较小的高大建筑 物单桩基础和群桩中基桩应满足下式要求: Hik≤R (5. 6. 1) 平力(kN); 对于单桩基础,可取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a。 5.6.2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行业标准《建 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 5.6.3群桩基础(不含水平力垂直于单排桩基纵向轴线和力 矩较大的情况)的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考虑由承台、桩群、 土相互作用产生的群桩效应

    5.6.4计算水平荷载较大和水平地震作用、风载作用的带地下

    室的高大建筑物桩基的水平位移时,可考虑地下室侧墙、承台、 桩群、土共同作用。 5.6.5计算单桩承受水平力和力矩作用时,可按m法计算租 的变位及内力;当桩身水平变形系数α<4/I时,可按附录J估算 刚性桩水平承载力与位移,并应通过单桩水平载荷试验确定。

    5.7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幕墙标准规范范本,7.1轴心受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承载力计算应符以下 规定:

    ,7.1轴心受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承载力计算应符以下 规定:

    式中Je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按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取值: (kN) ; 桩取0.550.75,灌注桩取0.6~0.8(水下灌注桩、长桩或混凝 土强度等级高于C35时用低值)。 5.7.2桩顶以下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配置间距不大于100mm 螺旋式箍筋,且钢筋耐久性得到保证的轴心受压混凝土灌注桩, 可按下式计算桩身承载力

    Q

    式中 纵向主筋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5.7.3计算低承台偏心受压混凝土桩受压承载力时,可不考虑 偏心距的增大影响。

    基坑标准规范范本5.7.4下列情况应考虑桩身压屈影响

    1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 弱土层; 2桩身穿越岩溶孔洞、或洞隙充填物为软弱土层。 5.7.5对于应考虑桩身压屈影响的基桩,应将轴向力对截面重 心的初始偏心矩i乘以偏心矩增大系数",偏心距增大系数"的 具体计算方法可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执 行。 5. 7. 6 钢筋混凝土轴心抗拔桩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

    式中:Jy、py一一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kPa); 5.7.7对于钢筋混凝土抗拔桩的裂缝控制计算应符合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7.8当考虑地震作用验算桩身抗拔承载力时,应根据国家 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对作用于桩顶的地震作

    ....
  • 相关专题: 桩基  
专题: 市政常用表格 |电气安全标准 |市政管理 |装修CAD图纸 |工程施工数据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