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532-2018 纤维增强塑料 热固性模塑料和预浸料 固化特性测定

  • GB/T 36532-2018  纤维增强塑料 热固性模塑料和预浸料 固化特性测定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1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32—2018/ISO12114:

    坏样应有足够的状态调节时间,使其温度达到均衡。从坏样中取试样时,坏样的温度不应低于 18

    测试环境应与状态调节环境相同。

    两种方法均从状态调节好的坏样中取3个试样, 注:产品说明书或订购人,均可能要求增加试样数量或在基本单元、试验样品的指定位置取柱

    每个试样取6000mm°土500mm°的模塑材料,试样高度为17.5mm~21.0mm。如果是粘线 树脂螺钉标准,可直接通过测量体积来获得。对于其他模塑料,可通过称重以及根据模压试件的密度计 出。

    7.2.1片状模塑料试样

    在同一片状模塑料上,用一个直径为19mm土1mm的圆形冲头,每隔100mm截取足够数量的 撕去保护膜并叠层圆片组成试样

    7.2.2团状模塑料试样

    用4.1.5规定的装置来预制试样

    主射器(见4.1.6)抽取6000mm±500mm的料

    模压后试样厚度宜与典型模压产品的厚度相同。对于片状模塑料,模压后试样的厚度取决于叠层 约数量和单层厚度;对于团状模塑料,取决于模塑料的密度。因此对于片状模塑料,不可能保证模压后 式样厚度与典型模压产品的厚度总是相同

    7.3.1片状模塑料试样

    将符合数量要求的片状模塑料叠积在一起。对手矩形模具,试样宽度应与模具宽度相同;试样长 少为模具长度减去10mm或减去10%的模具长度.减去长度最大不超过20mm

    7.3.2团状模塑料试样

    空腔内,使符合重量要求的材料尽可能扩散均匀

    8.1.1打开加热试验装置和记录装置

    B/T36532—2018/ISO12114:1997

    8.1.1打开加热试验装置和记录装置。 8.1.2加热试验装置达到要求温度值,温度充许波动范围应满足相关要求(该过程一般需要约2h)。 8.1.3在此期间将钢柱压头放置于模具空腔处。试验时,模具内壁温度一般为140℃土2℃。特殊情 况下也可为要求的其他温度值,但有关各方应达成一致并在测试报告中进行说明。 8.1.4按7.2准备一个试样,将经状态调节好的试样迅速放置于模具中,闭合模具,施加150N或更大 的力。在大多数情况下,150N的力能满足对模塑材料的压缩,如果被证实材料不能被充分压缩,其中 若有空隙或孔洞,则应增加施加的力值,试验力值应在试验报告中给出。 8.1.5当温度曲线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时停止记录温度。 8.1.6打开模具并取出模压试件

    8.2.1选择适合的测试环境并记录

    8.23按7.3准备一个试样

    8.2.4开启记录装置,将经状态调节好的试样放置于模具空腔内并在10s内闭合模具。

    8.2.4开启记录装置,将经状态调节好的试样放置于模具空腔内并在10s内闭合模具。 注:推荐采用将片状模塑料折弯以便于加载, 8.2.5开始记录每个传感器的实时数据 8.2.6当所有传感器的读数均稳定后,关闭记录系统,打开模具,取出模压试件。 8.2.7如果发现模压试件有孔隙,应减少试样铺设长度并重复试验以消除孔隙, 注:测试过程中允许模塑料仅进行有限流动(见7.3.1)。该步骤是为了减少模塑过程中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常引 起模塑过程中不明的温度升高,导致排气不彻底,与一般模塑条件不同。如果采用从本步骤制成的模压试件 上截取试样,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应考虑上述影响

    从记录的温度与时间曲线图(见图5)中确定以下参数: a)反应活性。即温度曲线的第2个拐点的切线斜率; b) 模塑的起始时间,即测试开始(温度达到50℃时)到模塑开始的时间,由温度曲线的第1个拐 点对应的时间(见图5中的t)求得; C) 模塑反应发生温度,即温度曲线的第1个拐点对应的温度(见图5中的T,); d) 最高温度点对应的时间,即测试开始到最高温度点之间的时间(见图5中的t2); e 最高温度(见图5中的T,)

    GB/T36532—2018/ISO12114:1997

    图5典型的反应曲线图

    从记录的相关参数曲线图(见图6)中确定以下参数: a)时间轴的零点(起始点或时间为“0"的点),即压力达到1MPa时的时间点。 D 温度曲线上的固化时间(CT),采用试样到达最高温度点(见图6中温度对时间的曲线上的点 1)的时间,其起始点是从时间轴的零点算起。 模塑温度,采用经过最高温度点(点1)后,试样温度与模具温度达到相等时的温度(见图6中 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上的点2)作为模塑温度, d) 热膨胀的起始点(DS3),即上模具到达行程最低点(见图6中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上的点3), 表明在该点试样已经向侧边扩展填充模具并开始向上膨胀。记录在该点的位移和时间。 注:膨胀和压缩均是试样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移,不同于试样在平面上的膨胀和压缩。 e 最大膨胀点(DS4),即上模具到达位移随随时间变化曲线上的最大值(见图6中的点4)时的 位移,在该点收缩成为优势因子,记录该点的位移和时间。 f 热膨胀率(液相STE)

    电网标准规范范本T365322018/ISO121

    式中: DS4一 最大膨胀点; DS3一热膨胀的起始点。 收缩的终点(DS5),即上模具在固化终点时的位移(见图6中位移对时间曲线的点5),记录位 移,其反映出了模压试件的最终厚度, h) 反应收缩率(RS),用用百分数表示,通过式(2)进行计算

    式中: DS4 最大膨胀点; DS5 模塑试样的最终厚度。 i) 净收缩率(NS),即固化反应收缩减去热膨胀。净收缩率(NS)用百分数表示,通过式(3)进行 计算:

    DS3、DS5同式(1)。 模塑压力(MP),即压力与时间曲线上,开始呈现压力保持恒定时的压力(见图6中的点6),记 录该模塑压力。 K 从压力曲线上得到的固化时间(CP),即固化期间空腔位置的压力(见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到 达最小值或恒定值的时间,压力值的降低是由于收缩反应的作用(见图6中压力对时间曲线上 的点7)。

    图6方法2中涉及的典型曲线组图

    GB/T36532—2018/ISO12114:1997

    由于未有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数据,本标准的测量精度未知,一旦获得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数据,将 续修订版本中给出测量精度

    试报告中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对测试模塑料完整描述。 对制样的步骤和试样的预处理进行完整描述。 记录测试环境, 给出每种方法中下述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1)方法1中: 反应活性,℃/s; 模塑反应的起始时间,S; 模塑反应的发生温度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 ,℃; 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S; 最高温度值,℃。 2)方法2中: 在模塑温度下的模压试件厚度,mm; 模塑压力,MPa; 模塑温度,℃; 由温度曲线得出的固化时间,S; 由压力曲线得出的固化时间,S; 热膨胀率,%; 反应收缩率,%; 净收缩率,%。 可能影响结果的任何情况,未在本标准中指出的操作细节

    ....
  • 相关专题: 塑料  
专题: 探伤标准 |槽钢标准 |招标投标 |建筑技术交底 |建筑软件、计算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