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2012-10 海砂(建筑用砂)地质勘查规范

  • DD2012-10  海砂(建筑用砂)地质勘查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28.6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2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 2. 1.3血类型 (复杂)

    主矿体延展规模中等一小(<3000m),形态复杂(矿体呈不规则状、较多分支、夹石),宽度 定(20~50m),中、粗粒度组分分布很不均匀,底板极不平坦。属于此类型的多为规模较小的 型砂矿。

    5.2.2勘查工程间距

    .1勘查工程间距是据矿床的勘 陆地建筑砂矿床对比的方法,亦可 可参考下列控制间距:

    I类型:勘查线间距800m~1600m,孔间距80m~160m。 II类型:勘查线间距400m~800m,孔间距40m~80m。 IⅢI类型:勘查线间距200m~400m阻燃标准,孔间距20m~40m

    5.2.2.2勘查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a) 应垂直矿体延伸方向布置勘查线。 b 呈面型分布的矿体,一般应以勘查网布置工程。 C 除进行抓斗取样、柱状取样、钻探取样外,还应选择代表性地段,采用箱式取样器采集大体积 的技术样,用以验证工程取样质量和巨砾的含量。 d 应按由已知到未知、由稀到密的原则布设勘查工程,各阶段工程的布设应考虑与后续勘查阶段 的衔接。

    5.2.2.2勘查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5.2.3勘查控制程度要求

    5.2.3.1应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及相关联系。 5.2.3.2应满足各种地质界线的确定,包括海砂矿体边界、矿床类型界线的确定。 5.2.3.3能满足一定精度的海砂资源/储量计算的各种参数的确定。 5.2.3.4能满足海砂矿体评价和开采技术条件的查明程度。 5.2.3.5勘查控制深度取决于开采深度,而开采深度取决于开采技术条件,目前海砂勘查深度一般小 于100m,采矿深度(自海底之下)小于10m。因此勘查控制水深应小于100m,海底之下的勘查深度 般≤10m。 5.2.3.6应考虑采砂场还本付息与服务年限,探明的可采储量应达到还本付息及盈利的要求

    5.3海砂勘查阶段要求

    5.3.2.1在预查圈出的普查区,进行比例尺1:250000的海底底质类型勘查、水深测量、侧扫声纳、 浅地层剖面测量,大致查明调查区内新构造活动、地貌特征;海底松散沉积物的层序、时代、岩性、厚 度、空间分布、沉积环境及与海砂形成的关系;以稀疏的工程控制海砂矿层,大致查明其含矿性、矿砂 层类型、矿砂质量,注意伴生工业矿物的综合评价

    的物质组成、伴生工业矿物特征及影响分选的含泥率等因素进行研究。 5.3.2.3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搜集区内海洋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为详查提供依据。 对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依据与同类型采砂场开采资料的对比,对矿床开采的技术条件做出评价。 对拟选的详查区,当水文条件复杂时,应适当进行海洋水文工作,了解海水深度、水质、海洋水动力因 素特征等。

    素特征等。 5.3.2.4采用类比法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根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国内外对海砂资 源的需求,综合分析研究有无投资机会,是否应转入详查 5.3.2.5估算资源量,根据普查工程取样资料,以及实测的各项参数,采用一般工业指标或邻近区内 同类型矿区的生产指标,或用合同书 定的指标,估算海砂资源量

    5.3.3.1在普查圈出的详查区,进行比例尺1:500001:100000的海底底质类型勘查、进行水深测 量、浅地层剖面测量、侧扫声纳测量等,并通过系统的工程取样,基本查明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及松散沉 积物的层序、时代、岩性、厚度、空间分布及沉积环境,控制海砂矿层的总体分布,基本确定海砂层长 度、宽度、厚度、海砂层质量、物质组成及矿层的连续性。对可供综合利用的伴生工业矿物做出相应评 价。 5.3.3.2开展海洋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并做出相应评价, 5.3.3.3依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及实测的各项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估算资源量。经预可

    3.3.2开展海洋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并做出相应评 3.3.3依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及实测的各项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估算资源量。经 性研究分别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5.3.3.2开展海洋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3.4.1在勘探区内进行1:10000~1:25000海底沉积物、单波束(或多波束)水深测量、侧扫声纳 测量、浅剖测量,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工作,依据所取得的新资料,详细研究矿区内地貌特征与海 砂形成的关系,详细查明区内松散沉积物的层序、时代、岩性、厚度、空间分布及沉积环境等与海砂矿 形成的关系。

    5.3.4.2详细控制主要海砂矿层空间分布;砂矿层的分支、复合、膨缩等变化情况;详细研究砂矿层 类型并查明其分布范围和所占比例;详细查明海砂质量:海砂规格、颗粒级配、含泥量、巨砾量、有害 物质、坚固性等;查明有用重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及其富集规律;根据控矿的地质、地貌、水动力条件和 成矿规律正确连接矿体。 5.3.4.3对矿区内的海洋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进行勘查,分析研究它们对矿床开采时的影响。 5.3.4.4勘查时未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可依据系统工程及加密取样工程的取样资料和各种实测的参数 于网法

    类型并查明其分布范围和所占比例;详细查明海砂质量:海砂规格、颗粒级配、含泥量、目 物质、坚固性等;查明有用重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及其富集规律;根据控矿的地质、地貌、水 成矿规律正确连接矿体。

    成矿规律正确连接矿体。 5.3.4.3对矿区内的海洋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进行勘查,分析研究它们对矿床开采时的影响。 5.3.4.4勘查时未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可依据系统工程及加密取样工程的取样资料和各种实测的参数 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选择适合的方法,详细估算其资源量;已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 可根据论证的指标圈定矿体、详细估算其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5.4海砂勘查方法及质量要求

    5. 4.1单波束水深测量

    5.4.1.1测线布设原则

    单波束水深测量采用测线网 主测线垂直:不同系统、不同时期勘探测 一定数量的外延测线布设,以保证区块间

    形拼接:不同比例尺的主测线和联络测线的测线间距见附录C

    5. 4. 1. 2精度要求

    单波束海底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导航定位优于10m。水深测量精确度要求见GB/T12763.8一2007

    5. 4. 1. 3提交图件

    5. 4. 2 多波束水深测量

    5.4.2.1测线布设原则

    5.4.2.1.1多波束水深测量采用全覆盖方式进行。主测线应沿海底地形的总体走向平行布设,最大限 度地增加海底覆盖率,联络测线应垂直于主测线。 5.4.2.1.2根据多波束系统在不同水深段的覆盖率大小,将调查区水深划分成若干区块,每个区块的 水深变化均在多波束系统相同或相近的覆盖率范围内。 5.4.2.1.3测线间距以保证相邻测线有5%~10%的重叠为准,并在勘查过程中根据实际水深情况及 相互重叠程度及时进行合理调整,不得留下测量盲区。 5.4.2.1.4不同系统、不同时期勘查测量区块应有一定数量的外延测线布设,以保证区块间的地形拼 安。 5.4.2.1.5在每次测量过程中,至少布设1条跨越整个测区与多数测线相交的联络测线

    5. 4. 2. 2精度要求

    5. 4. 2. 3提交图件

    据多波束水深测量资料编制实测水深图和海底地

    5.4.3侧扫声呐测量

    5.4.3.1测线布设原则

    5.4.3.1.1根据任务要求及成图的比例尺决定测网密度和是否需要全覆盖测量;测线布设可与单(多) 波束、测深、浅剖等地球物理测量同网,也可单独布设测网。 5.4.3.1.2作全覆盖测量时,设计测线间距应为D≤2nR(D为测线间距、R为扫描量程,系数n取值 依据定位准确度而定,一般取值范围为0.5~0.8) 5.4.3.1.3如需进行区块间的拼接时,不同系统、不同时期的测量区块间要有一定量的外延测线布设 5.4. 3. 1. 4在每次测量过程中,至少布设 与多数测线相交的联络测线,

    5. 4. 3. 2精度要求

    告只导航定位精度应优于10m, 测点距离不得大 扫描量程,每条测线的漏测率不得超过测线长 连续漏测不得超过500m。近海定位准确度, 不得超过扫描量程的10%

    5. 4. 3. 3提交图件

    据侧扫及水深测量资料编绘地形地貌图

    日及水深测量资料编绘地

    5.4.4浅地层部面测量

    5.4.4.1测量比例尺与测线布设原则

    5.4.4.1.1根据勘查任务的要求,确定测量比例尺,各比例尺勘查测网要求见附录C。 5.4.4.1.2采取测线方式进行测量,主测线布置应垂直地层的总体走向,联络线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 在不了解地层走向的情况下,主测线的布设应垂直地形或构造总体走向;近岸作业时,主测线可垂直于 等深线布设。

    5.4.4.1.1根据勘查任务的要求,确

    5. 4. 4. 2精度要求

    在测量过程中应使用DGPS定位系统,导航定位误差不大于10m,开展成图比例尺大于1:250 查时,应使用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对接收电缆的中心位置进行二次定位,探测垂直分辨率应优于0 测深度应不小于30m。

    5.4.4.3编制图件

    5.4.5海洋底质调查

    5.4.5.1底质表层取样

    .4.5.1.1测线布设原

    5.4.5.1.2采样要求

    表层采样一般采用有缆抓斗,需采集大体积样品时,采用箱式取样器。抓斗取样样品量不得小于1kg 箱式取样厚度不小于25cm,袋装样不少于2袋(每袋≥2kg);若出现空样,应适当调整站位位置,再 进行取样,采取率应达到100%。

    5.4.5.1.3提交图件

    样及样品测试资料编制表层取样站位图、沉积物类型分布图、重矿物含量分布图。

    根据表层取样及样品测试资料编制表层取样站位图、沉积物类型分布图、重矿物含量分布图,

    5.4.5.2柱状采样

    5.4.5.2.1测线布设原则

    柱状取样测线布设原则同底质表层取样,但其点距、线距可视具体情况放大1~2倍。

    5.4.5.2.2采样要求

    5. 4. 5. 2. 3提交图件

    注状样资料编制柱状取样站位图、沉积物柱状图

    5. 4. 6钻探工程

    5. 4. 6. 1 布设原则

    钻探工程的布设是建立在地球物理和底质勘查的基础上,并经充分研究海砂成矿背景(底质类型、 物源条件、地形地貌、海平面变化、海洋水动力、古环境等)的前提下,于最有利的成矿海区进行布设。 钻探工程主要用于圈定矿体和评价矿床。钻探工程的控制间距视不同的勘探阶段和矿床的勘查类型而 定。普查阶段用稀疏的控制间距,详查和勘探阶段应加密。

    5. 4. 6. 2 钻探要求

    5.4.6.2.1常用冲击回转式砂钻或用反循环连续取心钻探技术,钻进时应先下套管,然后在套管内钻 进取样,严禁超套管取样。 5.4.6.2.2岩矿心采取率不应大于松散砂矿在注水情况下的松散系数,应控制在80%~130%之间, 5.4.6.2.3开孔和终孔皆须测量钻头内径,每次提升钻具皆应观察钻头是否变形,如变形应换钻头。 5.4.6.2.4每回次钻进长度:砂层一般不大于1m,泥层不超过2m,以控制和提高岩心采取率。 5.4.6.2.5钻探施工严禁一位多孔或在原已施工报废孔位再次施工接力钻进取样。 5.4.6.2.6大口径钻探取样孔位一般应布设于勘探阶段已探明的储量地段,应具有代表性,以便采集 各类技术样品, 5.4.6.2.7钻探取样应自孔口至孔底进行连续分段、分层取样,泥层样长不得大于1m,砂矿层样长 0.2~0.5m。当已证实泥层不具工业价值时,可不取样

    5.4.6.3提交图件

    5.4.7海洋环境评估

    5.4.7.1阶段要求

    评估用于普查、详查和勘探阶段,预查阶段不需

    5.4.7.2海洋沉积环境动力学因子调查

    采用25小时连续定点测量的方法,分层测量潮流流速、流向、悬浮体水样、温度、盐度等。分层 离海底0.2H、0.6H、0.8H的3层原则。每1小时实测一次,每次分层实测流速、流向、水温、盐度 悬浮体含量。

    5.4.7.3环境质量样品采集

    要求采集的环境质量样品包括水质样品、沉积物环境质量样品和生物样品。各种样品采集方法见GB 17387一2007。水质样品采集根据水深情况分层采集,当水深小于10m时采表层,水深大于10m时采集表、 底(距底1m)两层的原则进行样品采集。

    5.4.7.4评价因子筛选

    5.4.7.5环境评价内容与方法

    5.4.7.6提交图件

    根据海洋环境评估资料,编制潮流场分布图、海水环境质量分区图、沉积物环境质量分区图、 采对环境影响预测图。

    5.4.7.7勘查现场编录

    海砂勘查各阶段的各种原始地质编录应在现场进行,水深测量、侧扫声纳测量、表层地质取样、柱 伏地质取样、钻探工程取样、环境调查取样等的编录,应在施工过程中跟班进行。钻探编录应认真仔细 的记录每个样品的岩心采取率、岩性、可见有用重矿物。若用管取心,则应将管编号,并依次放入岩心 箱内,以备室内进一步编录取样。对各项原始地质编录,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各项原始编录应 有统一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书写整洁,图表清晰,文、图、表应一致,见DZ/T0079一93。

    5.4.7.8样品测试分析

    5.4.7.8.1沉积物粒度分析和化学分析

    5. 4. 7. 8. 2 矿物鉴定

    其含量,无其要注意有无有害或有益的矿物,作为 源和成因研究方面的依据。要进行重砂分析,确定有用重矿物的种类和含量。一旦发现达边界品 应注意进行综合评价。重砂分析内容和要求, 见DZ/T02082002

    5. 4.7.8.3海砂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海砂层力学性质测定的目的是为矿床评价和矿床开采提供依据。在矿区中有代表性的地层、矿层中, 分别取样,样品采用薄壁取土器取原状样,测试内容包括海砂的坚固性、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碱集料反应等,试验方法和具体测试要求见GB/T14684—2001。

    5.4.7.8.4有害物质及放射性测定

    5. 4. 7. 8. 4. 1

    5.4.7.8.5环境样品的测试分析

    6.1可行性评估的分类

    海砂在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皆需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根据其研究程度分为概略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见附录C)

    对海砂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为是否进行详查阶段的地质工作、制定长远规划的决策提供 依据。一般普查阶段应做概略研究,详查和勘探阶段也可只进行概略研究

    对海砂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为是否进行勘探阶段的地质工作以及推荐矿山和编制项目 提供依据。预可行性研究应在详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对海砂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应得出是否可以进行商业性开采的肯定性结论。可行性研究 应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可行性研究的论证和评价,为投资人投资决策、编制和下达任务书确 定矿山建设计划等提供依据

    7海砂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7.1海砂资源/储量分类

    是指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 了设计和采矿损失后,能实际采出的数量,并在计算当时开采是经济的。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 部分,根据矿产勘查的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探明的可采储量(111)、 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三种类型

    7. 1. 2 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 划预可行性取可行性研后,经 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海砂资源。基础储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经预可行性研究属经济

    但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111b、121b、122b);二是既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又经预可行性或可行 性研究属边际经济的(2M11、2M21、2M22)

    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仅作了概略研究的,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无论其工作程度多高,统归 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332、333);二是工作程度达到详查或勘探,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 认为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2S11、2S21、2S22):三是经预查工作估算的潜在矿产资源(334)?。

    7.2海砂资源/储量类型条件

    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预查和普查的工业指标可经与同类砂矿类比或采 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估算海砂资源量。详查和勘探阶段的工业指标应是经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 究论证确定的工业指标,用以圈定、估算海砂资源/储量。未经可行性评价,也可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 矿体,估算海砂资源/储量。供海砂矿开采建设设计利用所需的工业指标,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程序 确定。工业指标由质量指标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指标二部分组成。海砂矿按其用途可分为建筑用砂和回 填用砂二种。

    8.1.2建筑用砂的工业指标

    B. 1. 2. 1 质量指标

    8.1.2.1.1砂的细度模数:1.6~3.7(砂粒度0.3~4.75cm)。用以衡量海砂粗细度,为圈定海砂矿 体的主要指标。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粗3.7~3.1;中3.0~2.3;细2.2~1.6。 8.1.2.1.2海砂含泥量<5%。 8.1.2.1.3放射性物质照射指数≤1、云母含量<2%、S0<0.5%、C1<0.06%

    2.2开采技术条件指标

    8.1.2.2.1最小可采厚度:≥2m。

    8.1.3回填用砂的工业指标

    8. 1. 3. 1质量指标

    8.1.3.1.1细度模数,不作具体规定。

    8.1.3.2开采技术条件指标

    8.2海砂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8.2.1严格按照确定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进行海砂资源/储量估算。 8.2.2应按砂矿层、块段、海砂资源/储量类型、不同矿石类型,分别圈定矿体和估算海砂资 3.2.3对已查明达工业指标的伴生重矿物,应分别圈定和估算其资源/储量

    8.3海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8.3.1.1海砂细度模数

    海砂质量用细度模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Mz一一细度模数: A、Az、As、A、As、As一一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μm、300μm、150μm筛的累计 筛余百分率。

    8.3.1.2海砂细度模数类型

    8.3.1.2.1单工程细度模数:是圈定海砂矿层的基本单位。当样长大致相等时,则单工程细度模数为 工程中连续符合细度模数要求的细度模数的平均值。当样品长度差别较大时,则用样品长度加权平均求 导。 8.3.1.2.2块段平均细度模数:块段平均细度模数用块段内各工程的矿层厚度加权平均求得。 8.3.1.2.3矿体(矿层)平均细度模数:用矿体内各块段体积加权平均求得,

    8.3.2.1单工程矿层厚度:海砂矿层一般较为平缓,所以,凡符合工业指标的连续样品长度的总和即 为单工程矿层厚度。 8.3.2.2块段平均厚度:块段平均厚度一般用块段上见矿工程的平均厚度求得,当见矿工程厚度变化 较大时,则用单工程厚度加权平均求得, 8.3.2.3矿体厚度:一般用块段厚度加权平均求得,厚度单位为米(m),计算时保留二位小数

    用几何图形法或坐标法求得。面积测定不得少于2次,当两次面积测定差值不大于2%时,取其均值

    海砂资源/储量估算图的比例尺,可据矿床规模大小选用1:2000~1:5000的比例尺。

    按不同海砂类型采集体重样,若有多个矿层或多个矿体应分别采样求取体重。 体重单位为吨(t)/立方米(m)

    8.4海砂矿体圈定与外推

    3.4.1不同形态(沙堤、沙脊、沙丘、沙波、冲制槽、古河谷、古海滩、古三角洲等)、不同成因(海 积、古冲积、残留)、或不同工业类型(建筑海砂、回填海砂、或达工业指标的伴生重矿物砂矿)的海 砂矿应分别圈定矿体。 3.4.2勘查线间的矿体以直线连接,相邻两勘查线间的连续矿体划为一个块段。 8.4.3矿体宽度有限外推或无限外推均按已确定基本间距的二分之一外推,矿体长度有限外推与无限 外推均按已确定的基本间距四分之一外推。当实际工程间距或勘探间距大于或小于已确定的间距或线距 时,则应按实际间距或线距的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外推。 3.4.4凡不符合工业指标并达到剔除厚度(1m)者应圈定为夹石。相邻两工程间层位对应的夹石以直 线连接为夹层,相邻两工程间的同一层位,一工程有夹右,而另一工程无夹右,则以两工程的二分之一 处为零点楔形尖灭处理。 8.4.5据浅层部面推断的矿层或夹层尖灭时,可自然尖灭或随海底地形及不同地貌单元形态变化而变 化。

    8.5海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海砂矿层一般较稳定、连续、产状平缓、厚度变化较小港口水运施工组织设计,一般采用地质块段法估算海砂资源/ 计算公式如下:

    8.6海砂资源/储量估算主要图件

    海砂资源/储量估算主要提交如下图件:矿区表层覆盖层等厚线图、矿层底板等深图、矿层 图、矿体平面分布图、勘查线剖面图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部分砂矿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及品位要求 表A.1为部分砂矿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及品位要求表

    建筑标准表A.1部分砂矿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及品位要求表

    表B.1海砂勘查测网表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镀锌板标准 |通信标准 |计算机标准 |工业标准 |安全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