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310-201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

  • GBT51310-201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9.4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2-05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eneralProvisions Terms 2 Basic Requirements ConstructionPreparation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4.2 Engineering Surveys and Special Scheme 4.3 Technical 8 4.4 Construction Layout 8 4.5 Mechanical 9 4.6 Material 4.7 Labor 9 Safety Risk Control .... 10 5. 1 GeneralRequirements: 10 5. 2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Stage Safety Risk Assessment · 10 5.3 Construction Stage Safety Risk Control 10 Safety Risk Control Documentation 12 5. 4 Construction Survey 13 6.1 GeneralRequirements. 13 6. 2( Control Survey 13 6.3 ConnectionSurvey 14 6.4 OpenCutMethodof Construction Survey 17 6.5 Construction Survey of Cover Excavation Method ..... 17 6.6 Mining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urvey 18 6.7 Shiel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urvey 19 6.8 Elevated Line &. Ground Line of Construction Survey 21

    14 Subgrade

    漆包线标准2oPlatformScreenDoor 220 20. 1General Requirements 220 20. 2 Structural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Installation 220 20.3Earthing and Distribution 222 20. 4Adjustment Test :... 223 1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 225 21.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25 21.2 Production of Air Ducts and Parts 225 21.3 Installation of Air Ducts and Parts 231 21.4 Air Condition Water System 234 21.5 Installation of Equipment 236 21.6 Anticorrosion andHeat Insulation 238 21.7 Adjustment Test :: 238 2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241 22.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41 22. 2 Water Supply System 242 22.3Drainage System : 244 22. 41 Installation of Equipment . 245 22.51 Earthing and Stray Current .... 246 22.6 AdjustmentTest 246 3 Power Supply Engineering ... 249 23.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49 23. 2 Substation 250 · 23.3 TractionPowerNelwork 254 23. 4 Cable : 262 23.5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Devices ... 264 23.6 Stray Current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 · 266 23.7 SCADA System : 267 23.8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and Power Lighting System 268 23.9 AdjustmentTest 277

    20 PlatformScreenDoor ZU 20. 1General Requirements 220 20. 2 Structural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Installation · 220 20.3Earthing and Distribution 222 20. 4Adjustment Test :... 223 1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 225 21.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25 21. 21 Production of Air Ducts and Parts 225 21.3 Installation of Air Ducts and Parts 231 21.4 Air Condition Water System 234 21.5 Installation of Equipment 236 21.6 Anticorrosion andHeat Insulation 238 21. 7Adjustment Test :. 238 2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241 22.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41 22. 2 Water SupplySystem 242 22.3Drainage System 244 22. 41 Installation of Equipment . 245 22.51 Earthing and Stray Current .... 246 22.6 AdjustmentTest 246 3 Power Supply Engineering ... 249 23.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49 23. 2 Substation 250 23.3 TractionPowerNelwork 254 23. 4 Cable : 262 23.5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Devices ... 264 23.6 Stray Current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 ·· 266 23.7 SCADA System : 267 23.8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and Power Lighting System .268 23.9 Adjustment Test 277

    23.10 System Integrated Commissioning Test 281 24 Communication: 285 24. 1General Requirements 285 24. 2Communication Line 285 · 24.3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stallalion 291 23. 4System Testing 294 25 Signal 300 2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 300 25. 2Electrical (()ptical) Cable Laying 300 25.3Installationof Equipment: 303 25.4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312 25. 5System Testing · 314 26Fire Alarm System 318 26.1General Requirements 318 26. 2 (ptical Fiber and Cable Route .. 318 26. 3Installation and Wiring of Equipment 319 · 26.4Adjustment Test. 320 27Building Automatic System 324 27. 1General Requirements 324 27. 2 Installation and Wiring of Equipment · 324 27.3Adjustment Test 325 28 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 327 28.1General Requirements 327 28. 2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Wiring · 327 28.3System Testing 329 29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336 29.1General Requirements 336 29. 2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Wiring · 336 29. 3System Testing 337 30 Automatic FareCollection System 339

    30.1 GeneralRequirements 339 30.2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 Routes 339 30. 3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Wiring 340 30. 4System Testing 341 3lAccess Control System 343 3l.1General Requirements 343 31. 2 Installation and Wiring of Equipment 343 3l.3Adjustment Test 344 32Vehicle Base 347 32.1General Requirements 347 32. 2 Check Pit, Repair Platform and Unloading Platform 347 32.3ProcessEquipment 348 33 System Commissioning and Trial Running 352 33.1GeneralRequirements 352 33. 2 Interconnected System Testing ..... 358 33.3System Commissioning 365 33. 4Trial Running 36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37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 ..... 371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另册)

    1.0.1为加强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完善施工技术标准, 足进技术进步,保证施工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安全 可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地下铁道工程的施工。 1.0.3本标准为地下铁道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当设计文件对 施工有专门要求时,尚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1.0.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的大运量或高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方 式,线路通常设于地下结构内,也可延伸至地面或高架桥上。简 称地铁。

    2.0.2工程自身风险

    因工程结构特点、地质条件或施工活动等影响可能导致工 勾本体受损或可靠度降低的安全风险

    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重要管线、建(构)筑物、既有运营轨道 交通或铁道、城市高等级道路、桥梁、水体等,因工程施工活动 导致工程自身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引发周边环境破坏或受损的 安全风险。

    在潜在风险事件或其他需要防范的风险发生之前,将现场巡 查、监控量测及相关风险征兆向有关部门及单位发出警示,报告 风险状况,从而避免事故发生或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事件所造成的 损失的行为。

    风险预警发布之后,有关部门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需防范的风险而进行的风险分析、评估和论证,并采取控 的过程和行为。

    设定车辆所有横断面的包络线。 2.0.7站内客运设备 passenger transport equipment within the station

    车站公共区提供乘客便用的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和公共交通 型自动人行道、无机房和小机房无障碍电梯及轮椅升降机。

    设置在站台边缘,将乘客候侯车区与列车运行区相互隔离 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 高、半高、密闭与非密闭之分。简称屏蔽门或站台门。

    综合接地系统是将地下铁道车站及区间的供电、机电、 、通信等设备系统以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疏散平台、声屏 需接地的装置通过贯通接地干线连成一体的接地系统。

    2.0.10车载设备onboard equipment

    根据地面信息生成列车速度监控曲线,向列车提供运行控制 命令和监控信息的设备,主要由安全计算机、轨道(或线路)信 息接收模块和应答器信息传输模块、列车接口单元和运行记录单 元等组成

    .0. 11 系统调试 system te

    地下铁道工程各专业系统完成调试的基础上进行旨在检验 系统间的协调性、统一性的综合调试活动

    . 0. 13冷滑试验

    架空接触网或接触轨无电条件下机械牵引,受电弓或受电 空接触网或接触轨滑行的试验

    .14热滑试验hot slidetes

    在架空接触网或接触轨系统带电条件下,列车进行带电运 验。

    3.0.1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勘察、设计文件进行现场 核查,对现场实际情况与勘察、设计文件不相符的应提出文字 资料。

    3.0.2工程开工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地铁工程方

    价标准》GB50715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 范》GB50652的规定进行施工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3.0.3工程开工前,应根据项目工程的标段划分情况,制定标 段工程协调机制,确定总体目标要求,明确协调内容和接口 界面。

    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的规定,并应对工程质量进行 全过程控制

    3.0.6施工单位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应符合现

    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和《环 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的规定,并应制定 管理计划并加以落实。

    3.0.7施工现场宜设立试验室,负责对混凝土等材料

    控制,当土建或设备试验、检验需要对外委托时,受托单 有相应的专业资质。

    3.0.9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有认证、

    3.0.10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 有关部门处理。 3.0.11对永久性测量标桩和地质、地震观测桩等应予保护,如 需改动,应报相关部门批准。 3.0.12当采用爆破施工时,应事先编制爆破方案,并应报政府 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3.0.13工程所用的原材料、预制品等应有合格证和出厂质量证 明等资料。 3.0.14施工完成后的土建结构和设备不应侵人限界。 3.0.15设备安装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经 设计单位认可的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3.0.16结构、轨道、供电、金属管线、车辆基地的杂散电流防 护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 CJ厂49的规定。 3.0.17人防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防门框的安装位置、高程等应与结构设计文件一致; 2人防段结构内的预理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数量、标高, 做法等应符合各专业设计文件要求; 3人防段土建结构宜在人防门框安装后,绑扎门框墙钢筋, 门框和门框墙钢筋、预理埋件、吊环验收合格后方支立模板和浇 筑混凝土: 4人防工程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的规定; 5区间人防结构施工前应完成贯通测量和调线工作。 3.0.18设备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应有合格证,实行安全认证制度的系统应有安全认 证标志或文件; 2应保证外观完好,产品应无损伤、变形、瑕疵和锈蚀: 3设备及配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有清单、使用说明书、质量 合格证明文件、国家法定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等文件:

    1设备应有合格证,实行安全认证制度的系统应有安全认 证标志或文件; 2应保证外观完好,产品应无损伤、变形、瑕疵和锈蚀: 3设备及配件进人施工现场应有清单、使用说明书、质量 合格证明文件、国家法定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等文件;

    4进口产品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商检证明,配套的质量合 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及维护说明书,文件应为中文文 本或附中文译文。

    4. 1. 1方 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单位意图,应完成现 场调查和设计文件核对、会审、交底工作。 4.1.2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点部位、难点部位和专 项工程应分别编制施工方案。

    1.3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对风险工程进行再分析与评价

    4.2前期调查与专项工作

    1地理环境、气象资料、交通要求、地下空洞、文物、古 墓、居民点的社会状况和民风民俗; 2施工运输道路、水源、供电、地拆迁、取土场地、弃 查场地及容纳能力等状况: 3施工场地及周边的道路、桥梁、建(构)筑物、地下地 上管线等周边环境核查; 4对工程施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其他问题。 4.2.2为工程本体施工需开展的专项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施工临时占地、围挡实施及恢复; 2园林树木的伐移; 3既有轨道交通线、铁路的保护,管线的改移和保护,地 上、地下建(构)筑物的保护; 4施工所需临时占用道路的交通导改。

    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符合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 度和环保要求,并经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 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相一致; 3测量、监测、试验、临时用水用电方案编制应与施工组 织设计相一致。 4.3.2测量工作交桩后,施工单位应组织复验。复验合格后应

    4.3.2测量工作交桩后,施工单位应组织复验。复验合格后应 布设测量加密控制点

    4.3.3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单位应先进行设计文件审核,并应在会审中提出审 核意见; 2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加设计交底 并应进行图纸会审,形成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记录; 3建设单位应组织勘测、设计、监理与施工单位进行察 交底,并应形成勘察交底记录,

    4.3.4施工技术交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场地布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办公、生产、生活用房(棚)搭设: 2 材料存放场地和加工场地,构件及设备存放场地布设 3 施工道路引人与场内道路的布置: 4 施工用水的引人与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设施的布置: 5 施工用电的引人与生产、生活用电的布置; 6 施工排水设施与排水系统布置; 7 安保、环保设施的建设。

    4.4.2施1现场场地应结合不同施工阶段的要求与特点,分期 布置。

    4. 5. 1 施工机械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5.1施工机械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机械数量、进场时间应符合工期要求; 2 施工机械应符合施工安全使用要求; 3 施工机械的配置应提高施工效率。 4.5.2施工机械进场后应对机械进行检查,大型专用设备还应 进之新

    4.6.1 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材料、构配件进场 计划。 4.6.2材料、构配件进场后应进行检验、建立台账、分类存储 与标识。

    7.1劳动力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分阶段、分专业和工和 人员配置。

    4.7.1劳动力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分阶段、分专业和工种进 行人员配置。 4.7.2劳动力安排宜按照工序进行班组划分,形成专业化作业 班组管理模式。 H

    4.7.2劳动力安排宜按照工序进行班组划分,形成专业化作业 班组管理模式。

    5安全风险控制5.1一般规定5. 1.1*安全风险控制应包括工程自身风险控制和周边环境风险控制。5. 1. 2各参建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5.1.3施工准备阶段应完成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并应列出风险因素清单。5. 1.4万施下过程中应进行动态风险评估。5.1.5安全风险控制信息传输应采用网络化信息平台,并应符合共享、可视和可存储的要求。5.1.6安全风险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的规定。5.2施工准备阶段安全风险评估5.2.1施工单位应依据岩士工程察报告、环境条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和补充调查资料进行安全风险评估。5.2.2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列出风险因素清单,并应完成1级及以上工程风险评估报告和专项设计文件。5.2.3施工单位应对Ⅱ级及以上工程风险,编制对应的分部或分项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监控量测方案,并应进行专家评审或论证。5.2.4各参建单位宜将风险因素清单、风险评估报告、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监控量测方案在开工前传输到信息平台。5.3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控制5.3.1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自身风险和周边环境风险进行排查、10

    蓝测、现场巡视,并应根据排查、监测、现场巡视结果进行动态 风险分析、评估和预警。

    3.2施工过程中应对作业面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宜对施工 100%覆盖。

    5.3.3矿山法开挖过程中应对掌子面的实际地层状况进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与岩士工程勘察报告出现较大偏差时, 居实际工程地质情况重新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5.3.4当工程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发生变更,或周边环境发生

    较大变化时,应及时按变更后的工程自身风险和周边环境 行再评估。

    5.3.5参建各方应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测点累计变化值

    速率,绘制累计变化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预测监测数据发展趋 势。应结合现场巡视状况,对工程自身风险、地质水文风险和周 边环境风险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判定工程安全风险状态,适时发 布风险预警。

    5.3.6施工过程工程安全风险预警类型应分为监测预

    预警和综合预警。监测预警、巡视预警和综合预警等级由低到高 宜分为三级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综合预警应依据监测数 据和现场巡视综合确定。

    β.7当风险达到预警标准时,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应问 各方发布预警信息

    3.8应按照风险预警等级分级响应,预警首次响应行动应 下列时限要求

    5.3.8应按照风险预警等级分级响应,预警首次响应行

    1发生监测预警或逐视预警,应在24h内对预警做出响应; 2发生黄色综合预警,应在12h内做出响应;发生橙色综 合预警,应在6h内做出响应;发生红色综合预警,应在2h内做 出响应

    参建各方预警响应符合下列规

    1应收集和整理巡视记录及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发展 趋势;

    应收集和整理视记录及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发

    2预警期间应增加风险视和加密监测频率; 3预警期间应开展动态风险评估,当监测数据和现场巡视 综合评估判定警情进步扩大时,应提高预警级别,直至消除 预警; 4当现场已发生险情或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应立即启动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或施救,并应同时报其他参建单 位和政府主管部门。 5.3.10工程竣工前,宜对Ⅱ级及以上的周边环境风险进行检测 或状态评估,当评估认为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存在安 全隐患时,应进行处理。 5.3.11施工阶段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可能引发的T程安全事 故,每年至少应开展一次相应的空发事故应鱼演练

    5.4安全风险控制文件编制

    5.4.1安全风险控制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5.4.1安全风险控制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清单与董大工程风险专项 评估报告; 2风险等级为IⅡI级及以上的分部或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 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 3监控量测方案及监测总结、应急预案和突发事故应急演 练方案及总结: 4预警响应记录及重大安全事件处置记录。 5.4.2监测总结和重天安全事件处置记录应作为工程竣工验收

    6.2.1地下铁道工程应布设专用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施工单位 接桩后应对控制网进行复核,复核应符合原网网形及精度要求。 6.2.2平面控制网点位不符合施工要求时,宜利用卫星定位控

    接桩后应对控制网进行复核:复核应符合原网网形及精度要求。 6.2.2平面控制网点位不符合施工要求时,宜利用卫星定位控 制点或精密导线点测设加密平面控制网,加密控制网测量主要技 术要求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制点或精密导线点测设加密平面控制网,加密控制网测量主要技 术要求应符合表 6.2.2 的规定。

    表 6.2.2加密控制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闭合环或相邻点相平均每边测距测角中方位角附合导线全长相对点位边长中误差误差闭合差总长度对闭合差中误差(m)(mm)(")(")(km)(mm)3~4350±3±2. 5±5/n1/35000±86.2.3高程控制网点位不符合施工要求时,宜利用轨道交通等水准点或轨道交通二等水准点测设加密高程网,加密高程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3的规定。表6.2.3加密高程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闭合环线观测次数往返测较差、(mm)或附合水水准仪附合线路或准线路水准尺等级环线闭合差偶然中全中最大长度与已知附舍路线(mm)误差误差(km)点联测或环线msmw铟瓦尺或往返测往返测±2±42~4DSt±8 /.条码尺各一次各一次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6.2.4加密控制点应埋设标志,并应避开施工变形区域。6.3联系测量6.3.1联系测量应包括地面近井导线测量和近井高程测量、竖并定向测量和高程传递测量、地下近并导线测量和近并高程测量。6.3.2地面近井导线和近井高程路线应采用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附合水准、闭合水准路线形式,技术标准应符合本标准表14

    6.2.2和表6.2.3的规定。

    6.3.3定向测量应符合下列

    1一并定向法(联系三角形法)测量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竖并内应悬挂两根钢丝与并点组成联系三角形 每次定向应独立观测三次,取次观测平均值作为定 向成果; 2)联系三角形图形应满足的要求:近井点与两根钢丝宜 形成直伸三角形,三角形锐角宜小于1;竖井并中悬挂 钢丝间的距离应尽可能长;近并点至悬挂钢丝最短距 离与钢丝间距比值宜小于1.5; 3)角度观测应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六测回,测角中误差 应为土2.5"; 4)仪器至钢丝间距可采用钢尺量测或粘贴反射片测量 地上与地下量测的钢丝间距较差应小于2mm。 2两井定向法测量应在车站基坑或两个竖并中悬挂钢丝, 也可采用铅垂仪代替钢丝,形成无定向导线。 3陀螺经纬仪和铅垂仪(钢丝)组合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地面已知边一→地下定向边一→地面已知边”的 测量程序;地面已知边、地下定向边的陀螺方位角测 量每次应测三测回: 2)地下定向边边长应天于60m: 3)同一边应定向三次,每次三测回,测回间陀螺方位角 较差应小于20",三次定向陀螺方位角较差应小于 12",三次定向陀螺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为士8”。 4投点定向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钢丝或铅垂仪利用施工竖并或钻孔投点测量时, 投测的两点应相互通视,其间距应大于60m; 2)架设钢丝或铅垂仪投点时,应独立测量三次。 5导线直接传递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具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无双轴补偿时应进行

    竖轴倾斜改正; 2)垂直角应小于30°; 3)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独立测量两次。 6.3.4高程传递测量可采用悬挂钢尺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 水准测量法。 1悬挂钢尺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传递测量时地上、地下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 2)传递高程时独立观测3次,高差较差应小于3mm; 3)高差应进行温度、尺长改正。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应从车站基坑或区间盾构井、轨排 并进行传递,若传递测量垂直角大于30°时,中间宜利用施工平 台作为转点再向下传递。 3水准测量法宜通过明挖基坑或暗挖竖井、盾构井布设水 准线路将高程由地面导人车站或区间隧道内。 6.3.5明挖车站或施工竖井口宽度大于5m时,可采用任意设 站导线网进行坐标和高程的同步传递测量,传递时在地面应布设 不少于3个具有强制对中标志的三维近井控制点,地下隧道内应 布设不少于3个可形成任意设站导线网测量路线的强制对中 标志。 6.3.6隧道贯通前的联系测量不应少于三次,宜在隧道掘进到 约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m~~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 当各次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小于12"时,宜取各次测量成果的 平均值作为后续测量的起算数据指导隧道贯通。 6.3.7区间隧道单向贯通距离大于1500m的轴线和高程控制测 量,应增加联系测量次数或采用两井定向、区间钻孔投点、加测 陀螺定向边方法。 6.3.8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应少于2条,传递高程的地下 近并高程点不应少于2个,作业前应对地下定向边之间和高程点 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

    竖轴倾斜改正; 2)垂直角应小于30%

    3水准测量法宜通过明挖基坑或暗挖竖并、盾构井布设水 准线路将高程由地面导人车站或区间隧道内。 6.3.5明挖车站或施工竖井口宽度大于5m时,可采用任意设 站导线网进行坐标和高程的同步传递测量,传递时在地面应布设 不少于3个具有强制对中标志的三维近井控制点,地下隧道内应 布设不少于3个可形成任意设站导线网测量路线的强制对巾 标志。 6.3.6隧道贯通前的联系测量不应少于三次,宜在隧道掘进到 约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m~~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 当各次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小于12"时,宜取各次测量成果的

    站导线网进行坐标和高程的同步传递测量,传递时在地面 不少于3个具有强制对中标志的三维近井控制点,地下隧讠 布设不少于3个可形成任意设站导线网测量路线的强制 标志。

    6.3.6隧道贯通前的联系测量不应少于三次,宜在隧道

    约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m~200m时分别进行 当各次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小于12"时,宜取各次测量月 平均值作为后续测量的起算数据指导隧道贯通

    6.3.7区间隧道单向贯通距离大于1500m的轴线和高程

    量,应增加联系测量次数或采用两并定向、区间钻孔投点 陀螺定向边方法,

    近井高程点不应少于2个,作业前应对地下定向边之间和高程点 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

    6.4.1明挖法施工测量应包括明挖车站、明挖区间隧道、明挖 竖井和盾构井的测量,具体内容应包括地下管线改移、围护结 构、基坑升挖、主体结构、内部结构及建筑装修施工的测量 工作。

    4.2明挖法施工测量中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中心线平面测量定位中误差应为土5mm; 2结构轴线、结构内侧线应以线路中心线为依据,平面测 量定位中误差应为土5mm: 3围护桩中心或连续墙中心轴线、格构柱中心的平面测量 定位中误差应为士5mm; 4基坑放坡上口开挖边线应以线路中心线为依据,平面测 量定位中误差应为土7.5mm; 5标高测量中误差应为士5mm。 6.4.3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既有建(构)筑物和管线的竣 厂测量成果、现场调查资料,将明挖法结构施工影响区域内的 有建(构)筑物和管线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测设出来。 6.4.4敲口放坡基坑开挖时应测设边坡线和边坡坡度。 6.4.5宜采用导线直接传递方法及悬挂钢尺法将地面座标和高 程导人车站及区间隧道基坑底面,并应以此为依据测设区间隧道 内施工控制点。 6.4.6结构施工应按设计文件要求,放样边墙内侧线、中墙轴 线、独立柱中心点、梁轴线、板底和板顶标高线。 6.4.7结构完成后应进行结构断面净空测量,测量宜采用坐标 一业注

    导人车站及区间隧道基坑底面,并应以此为依据测设区间限 施工控制点,

    线、独立柱中心点、梁轴线、板底和板顶标高线。

    6.5.1盖挖法施工测量应包括盖挖法车站和盖挖法区间测量, 具体内容应包括地下管线改移、围护结构、基坑开挖、主体结

    6.5.1盖挖法施工测量应包括盖挖法车站和盖挖法

    构、内部结构及建筑装修的施工测量工作。

    构、内部结构及建筑袋修的施工测量工作。 6.5.2盖挖法施工测量中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柱中心平面测量定位中误差应为土1.5mm; 2其他误差应符合本标准第6.4.2条的规定。 .5.3盖挖法施工平面测量宜采用内控法。盖挖逆作法地面应 预留内控投点孔,并应用激光铅垂仪逐层向下投点,作为坐标控 制点,进行平面放线测量;盖挖顺作法应在基坑底使用激光铅垂 义向下将控制点投到底板垫层上及地下各层,作为坐标控制点 并行平面放线测量

    6.5.2盖挖法施工测量中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6.5.2盖挖法施工测量中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6.5.4盖挖法高程测量宜采用悬挂钢尺法将高程导人结构底面

    6.6.1矿山法施工测量应包括矿山法车站和矿山法隧

    6.6.2矿山法施工测量中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中心线平面测量定位中误差应为土5mm; 2结构轴线、结构内侧线应以线路中心线为依据,平面测 量定位中误差应为土5mm; 3标高抄测高程测量中误差应为土5mm。 6.6.3暗挖竖井完工后应进行联系测量,并应符合本标准第 6.3节的规定。 6.6.4矿山法施工测量应根据施工方法,宜在各层、各导洞内 内分别测设临时施工控制导线和高程点。施工测量中误差应符合 本标准第6.6.2条的规定。 6.6.5车站开挖,各层、各导洞间宜进行控制点联测,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采用柱洞法和洞桩法施工时,应利用施工导线测设开挖 壁、桩、柱的位置; 2各层导洞掘进完成后应进行上、下层线路中线的调整, 并标定出隧道下层底板上的左右线线路中线点和其他特征点;

    本标准第6.6.2条的规定。 6.6.5车站开挖地下室标准规范范本,各层、各导洞间宜进行控制点联测,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采用柱洞法和洞桩法施工时,应利用施工导线测设开挖 壁、桩、柱的位置; 2各层导洞掘进完成后应进行上、下层线路中线的调整: 并标定出隧道下层底板上的左右线线路中线点和其他特征点;

    3导洞内边桩中心坐标测量中误差应为士2.5mm,钢管柱 中心坐标测量中误差应为土1.5mm。 6.6.6区间隧道开挖各层、各导洞间宜进行控制点联测,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应测设隧道结构中线和高程控制线,每掘进30m~50m 应重新标定中线和高程控制线; 2导洞利用激光指向仪导尚掘进时,激光指向仪应随掘进 方向移站,并应及时复验其位置的正确性和校正激光束; 3随着隧道的延伸,应建立地下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施工导线边数不应超过3条,总长不应超过180m:施工高程测 量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点宜每50m设置一个。 6.6.7区间隧道与相邻车站贯通后,应进行贯通测量,并应用 贯通后的成果指导二衬施工及结构横断面净空测量。 6.6.8在区间隧道未贯通前需要进行二衬施工时,应采取增加控 制点测量次数、钻孔投点或加测陀螺定向方法进行中线和高程控 制,并宜预留不小于150m长度的区间隧道作为贯通误差调整段。 预留段贯通后,应以平差后的控制点为依据进行二衬施工测量。 6.6.9二衬结构施工测量应以贯通测量平差后的地下控制点进 行施测,中线点坐标及标高测量中误差应为士5mm。

    6.6.9二衬结构施工测量应以贯通测量平差后的地下控制点进

    6.7.1盾构法施工测量应包括盾构始发、掘进、接收的

    1盾构始发基座定位、反力架定位、施工导线点等平面坐 尔测量中误差应为士2.5mm。 2盾构始发基座轴线、反力架轴线、联络通道轴线等平面 定线测量中误差应为士2.5mm。 3高程测量中误差应为土2.5mm; 4盾构机初始姿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盾构机标志点的坐标、高程测量不应少于2次,标志

    3高程测量中误差应为土2.5mm; 4盾构机初始姿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盾构机标志点的坐标、高程测量不应少于2次,标志

    4 盾构机初始姿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盾构机标志点的坐标、高程测量不应少于2次煤炭标准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封头标准 |电子标准 |产品质量标准 |工程施工数据 |钢丝绳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