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273-2018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DB13(J)/T 273-2018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83.5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2-1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在照射时间内,通过透光围护结构(如:窗户)的太阳辐射 室内得热量与透光围护结构外表面(如:窗户)接收到的太阳辐 射量的比值。

    2.1.7 线传热系数 linea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当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为单位温差时,通过单位长度热桥 部位的附加传热量。

    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室内侧进行密封,防止水蒸气渗透招标投标,具 有抗氧化、防水、难透汽性能的膜材。

    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室外侧进行密封,具有抗氧化、防水、 易透汽性能的膜材。

    由低热导率材料组成,用于降低中空玻璃边部热传导的间隔 条。主要包括刚性暖边间隔条和柔性暖边间隔条。 以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复合而成的用于均匀支撑两侧玻璃并 形成干燥气体空间的间隔条

    2.1.11年供暖(冷)需求annual heating(cooling)

    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室内环境要求,单位供暖(冷)空间计 用面积每年需要的热(冷)量。

    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室内环境要求,单位供暖(冷)空间计算使 用面积每年需要的热(冷)量。 2.1.12 2年供暖、供冷和照明一次能源消耗量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for heating, cooling and lighting

    供暖、供冷和照明系统的一次能源消耗量之和,计算时应将 同形式的能源需求统一折算到一次能源后求和

    显热回收装置在对应风量下,新风进、出口温差与新风讠 排风进口温差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全热回收装置在对应风量下,新风进、出口差与新风进口、 排风进口烩差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qhi 建筑物逐时热负荷,W; qmv 计算时刻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热负荷,W qimf 计算时刻冷风渗入引起的热负荷,W; qm 计算时刻通风弓引起的热负荷,W: qi 计算时刻透明围护结构通过太阳辐射引起的热负 荷,W; qi 计算时刻内部热源散热引起的热负荷,W; qi 非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W; X 点传热系数,W/K; V 线传热系数,W/(m·K); qm 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W: n. 通风设备的温度交换效率:

    qhi 建筑物逐时热负荷,W; 计算时刻围护结构传热弓引起的热负荷,W; inf qhi 计算时刻冷风渗入引起的热负荷,W; qm 计算时刻通风弓引起的热负荷,W: qi 计算时刻透明围护结构通过太阳辐射引起的热负 荷,W; qi 计算时刻内部热源散热引起的热负荷,W; i 非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W; X 点传热系数,W/K: V 线传热系数,W/(m·K); qm 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W: n. 通风设备的温度交换效率;

    nh 通风设备的恰交换效率; Qh 建筑物年供暖需求,kWh/a; qh 建筑物单位面积年供暖需求,kWh/(m?a); A 住宅套内使用面积,m; qci 建筑物逐时冷负荷,W/m?; qenv 计算时刻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qaf 计算时刻通过渗透引起的冷负荷,W; q 计算时刻通风引起的冷负荷,W; q 计算时刻通过透明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弓引起的冷 负荷,W; qant 计算时刻内部热源散热弓起的冷负荷,W; Q 建筑物年供冷需求,kWh/a; qc 建筑物单位面积年供冷需求,kWh/(m?·a); LSG 透明材料的选择性系数; 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

    3.0.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性能指标包括年供暖(冷)需求指标, 年供暖、供冷和照明一次能源消耗量指标,建筑气密性指标,室 内环境参数指标以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指标。 3.0.2河北省不同热工设计分区内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年供暖 (冷)需求指标、一次能源消耗量及建筑气密性指标应符合表 3.0.2 的规定

    主:1表中m为套内使用面积,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进行计算。 2表中kWh为一次能源,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及一次能源消耗,按本标准附录A计

    B.0.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环境参数应符合表3.0.3 的规定。

    表3.0.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环境参数

    续表3.0.3室内环境参数单位冬季夏季新风量m/h·人30卧室:昼间≤40,夜间≤30;噪声dB (A)起居室:≤40年均PM2.5μg/m3≤35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值℃≤3二氧化碳浓度(ppm)≤10003.0.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7

    4供暖、空调和一次能源消耗量计算

    4.1.1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进行年供暖需求、年供冷需求以及年 供暖、供冷和照明一次能源消耗量计算,计算方法应按本标准附 录A执行,各项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3.0.2条和3.0.3条的规定

    4.1.2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

    区域进行夏季逐时冷负荷计算: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相关规定

    4.1.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能耗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年供暖需求计算应从规定的供暖计算起始日期至

    终止日期,进行逐时计算并累加,即为建筑年供暖总需求,其与 套内使用面积的比值为建筑的年供暖需求

    4.1.6年供冷需求应从规定的供冷

    4.1.6年供冷需求应从规定的供冷计算起始日期至供冷计算终止

    日期,进行逐时计算并累加,即为建筑的年供冷总需求,其与套 内使用面积的比值为建筑的年供冷需求。 4.1.7河北省主要城市的年供暖、供冷需求计算起止日期,应按 表 4.1.7 确定

    表4.1.7河北省主要城市的年供暖、供冷需求计算起止日期

    未列出的地区按照同纬度或气候相近地市进

    4.2.1 供暖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确定: 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2 冷风渗透耗热量; 3 通风耗热量;

    4太阳辐射得热量; 建筑物的内部热源得热量,包括人体、照明和家用电器散 热。 4.2.2 建筑物供热需求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hi = Qhi en +qhi ini +qni

    中: qhi 建筑物逐时热负荷,W; qa 计算时刻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热负荷,W: qif 计算时刻冷风渗入引起的热负荷,W; qm 计算时刻通风引起的热负荷,W; qi 计算时刻透明围护结构通过太阳辐射引起的热 负荷,W; 3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gmy = qh, + qm

    1对于非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式计 算.

    =Z(K.F + nX +yl)×(thi

    式中:qn——非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W; 按照本标准第5.3.3条要求计算:

    F 一一非透明围护结构外表面积,m?; n一一点热桥的数量; X一一点传热系数,W/K; 线传热系数,W/(m·K); 线热桥的长度,m; tni 一 室内设计温度,℃; α一一 温差修正系数。 2 对于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qni 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W; K 透明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W/(m?·K); Fw 透明围护结构面积,m。 twi 计算时刻室外温度,℃。 .2.4冷风渗透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4.2.4冷风渗透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inf 计算时刻冷风渗透量,m3/h; Pwm——一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5通风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

    当采用显热回收装置时:

    当采用全热回收装置时:

    [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列公式让

    武中:LV 计算时刻通风量,kg/h; nt一一通风设备的温度交换效率; twi一一计算时刻室外空气温度,新风进行预热时应为预 热后的温度,℃。 nh一一通风设备的恰交换效率; 热后的烩值,kJ/kg。

    式中: 综合遮阳系数,%; SHGC一一太阳得热系数; W/m?。

    4.2.7建筑物年供暖需求,应按规定的供暖计算起始日期至供暖

    4.2.7建筑物年供暖需求,应按规定的供暖计算起始日期至供暖 计算终止日期确定,并按下式计算

    式中:h 建筑物年供暖需求,kWh/a; th1一一供暖起始时刻; th2一一供暖终止时刻; h一一时间单位量纲。 建筑物单位面积年供暖需求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9h一一建筑物单位面积年供暖需求,kWh/(m·a); 一 住宅套内使用面积,m。

    空调冷负荷及年供冷需求计算

    4.3.1应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的规定,对房屋的空气调节区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4.3.2计算人体、设备、照明灯具的散热量形成的冷负荷计算时 应按空调连续运行,考虑人员在室率与设备、照明使用率、节假 日因素等影响。 宝润吉

    口因系寺影响。 4.3.3空调区的夏季冷负荷,应按照空调区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

    4.3.4建筑物空调冷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Aei = qeny + qenf + qe + qe + qm

    qci 建筑物逐时冷负荷,W/m?; qanv 计算时刻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qo 计算时刻通过渗透引起的冷负荷,W; q 计算时刻通风引起的冷负荷,W; q 计算时刻通过透明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引起 的冷负荷,W 计算时刻内部热源散热引起的冷负荷,W。 筑物年供冷需求,应按规定的供冷计算起始日期至供冷

    4.3.5建筑物年供冷需求,应按规定的供冷计算起始日期至供冷 计算终止日期确定,并按下式计算:

    式中: Qc 建筑物年供冷需求,kWh/a; t1一一供冷起始时刻; t2一一供冷终止时刻。 建筑物单位面积年供冷需求应按下式计

    4.4一次能源消耗量计算

    4.4.1建筑物一次能源消耗量应包括供冷、供暖、照明一次能源 消耗量。

    4.4.2计算年供暖一次能源消耗量与年供冷一次能源消

    应按建筑物不同负荷下设备的综合性能系数确定,

    4.4.3照明系统的耗电量应根据照明功率密度和照明使用率,通 过软件计算确定。

    5.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并应 满足本标准第3.0.2条和第3.0.3条相关规定。 5.1.2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和单体设计,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 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建筑布置宜采用南北朝向或接近南北朝向。 5.1.3建筑体形应规整紧凑,减少装饰性构件,体形系数应符合 现行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 的规定。

    5.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采用性能化设计方

    现行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 的规定。

    5.1.4建筑设计应合理划分被动区域和气密区域。

    地区出入口应设门斗:寒冷地区面向冬季主导风向出入口应设门 斗,其他朝向出入口宜设门斗或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

    5.1.7建筑空间组织和门窗洞口设计应满足自然通风要求,

    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住宅设计规 范》GB50096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的规定。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和《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范》JGJ367的规定,

    K<0.8 W/(m: K)

    2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 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规定的方法测定,并符合下式 规定:

    3玻璃的选择性系数宜符合下式规定

    LSG =≥1.25 g

    T 透明材料的选择性系数: Tv 一 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 透明材料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g

    5.2.2门窗框型材的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温性能分级及检测办法》GB/T8484规定的方法测定,并符合下 式规定:

    .2.3「门窗的坡璃间隔条应使用耐久性良好的暖边间隔条,并符 合下式规定:

    E(aX2)≤0.007W/K

    式中:d 一 玻璃间隔条材料的厚度,m; a一一玻璃间隔条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5.2.4外门窗及采光顶的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 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规定的方法测定,并应 符合表5.2.4规定,外门窗设计可按本标准附录B选型

    5.2.5外门窗的气密、水密和抗风压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 检测,其气密性等级应为8级,水密性等级不应低于4级,抗风 压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计算确 定。

    5.3非透明外围护结构

    5.3.1非透明外围护结构宜采用热惰性大的复合墙体结构。 5.3.2 非透明外围护结构应采用外保温。保温层应连续完整,保

    5.3.2非透明外围护结构应采用外保温。保温层应连续

    温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优先选用高性能保温材料,减小保温层厚度: 2 屋面保温材料应具有吸水率低、抗压性能好、抗温度变形 性能好的特点。 外墙外保温系统常用保温材料物理性能指标可按本标准 附录C选用。 5.3.3非透明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外墙、屋面及地面的平均传热系数Km应以满足本标准的 能耗指标为目标,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经计算分析后确定,其 击版

    1外墙、屋面及地面的平均传热系数Km应以满足本标准的 能耗指标为目标,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经计算分析后确定,其 Km值应符合表5.3.3的要求。

    表5.3.3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Km值

    2当非透明外围护结构由不同构造组成时,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计算传热系数,并 进行内表面结露验算。

    5.4隔墙、分户墙、楼板

    5.4.1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隔墙、楼板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表 5.4.1 的规定。

    5.4.1隔墙、分户墙、楼板的传热系娄

    5.4.2变形缝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之一: 1满填保温材料,且整体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6W/(m·K); 2沿变形缝处外墙、屋面周边、内墙洞口周边用保温材料封 闭,且单侧墙体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2W/(m·K)。

    5.5户门、阳台外窗及栏板

    5.5.1户门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气密性能,其传热系数不应大于 1.3W/(m2.K):气密性能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 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进行检测 其气密性能等级应为8级。

    系数应符合本标准第5.3.3条的要求。封闭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 栏板、顶板、底板等亦应采取保温措施别墅标准规范范本,其传热系数不应大于 0.35W/(m2.K),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0W(m2.K)。 外廊按阳台的规定执行。

    5.6建筑节点构造及无热桥设i

    5.6.1外围护结构应进行削弱或消除热桥的设计,保证

    续。设计应遵循下列规则: 1避让规则:外装饰构件与外墙之间的连接件、锚固件等不 立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构; 2击穿规则:当管线等必须穿透外围护结构时,应在穿透处 增大孔洞,保证足够的间隙进行保温填充: 3连接规则:保温层在建筑部件连接处应连续无间隙; 4几何规则:减少围护结构形体凹凸变化,减少散热面积。 5.6.2 外墙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突出外墙的空调板、墙肢等构件和突出屋面的女儿墙、柱、 构架等构件,应采用保温材料将外凸构件全包覆。 2悬挑的开敲阳台、雨逢等挑板部位宜采取挑梁断板的形式 进行断热桥处理,降低与主体的接触面积,且冬季挑梁部位外墙 内表面无结露。 3穿过外墙的管道与预留洞(套管)间应预留保温空间,确 保周边墙面温度满足本标准第3.0.3条的规定。 4固定保温层的锚栓应采用断热桥锚栓。 5外墙上不宜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可能导致热桥的构件: 必须固定时,应采取有效隔断热桥措施:构件穿透保温层时,保 温层与构件之间必须进行密封处理。 6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穿透构件与保温层之间的间隙,应采 取有效保温密封措施

    5.6.3 屋面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 2 对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墙面 保温层连续; 3管道穿屋面部位应采取断热桥措施,确保屋顶内表面温度 满足本标准第3.0.3条的规定

    5.6.6室外雨水管的安装应采取下列措施

    3金属窗台板应采取抗踩压措施; 4 金属窗台板应设滴水线。 5.6.8 女儿墙等部保温层宜设置金属盖板保护别墅图纸,金属盖板与围 护结构基层的连接应采取阻断热桥的措施

    5.7.1 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密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密层应连续完整,包绕整个气密区; 2由不同材料构成的气密层的连接处,应采取气密搭接等密 封措施。 5.7.2外门窗安装时,外门窗与结构墙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耐久性 良好的密封材料密封,室内一侧宜使用防水隔汽膜,室外一侧使 用防水透汽膜,隔汽膜(透汽膜)性能指标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 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防水隔汽膜(透汽膜)与门窗框粘贴宽度不应小于15mm 粘贴应紧密,无起鼓漏气现象; 2防水隔汽膜(透汽膜)与基层墙体粘贴宽度不应小于50mm 粘贴密实,无起鼓漏气现象; 5.7.3填充墙的抹灰层应连续完整,抹灰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且不同材料连接缝隙及墙体拐角等部位应采取防开裂措施。 5.7.4户内开关、插座、接线盒等在有气密要求的填充墙体设置 时,应采取气密性加强措施

    5.7.1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密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 建筑节能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电力弱电管理、论文 |汽车标准 |饮用水标准 | 电线电缆标准 |商业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