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456-2019-T: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无水印,带书签)

  • JGJ 456-2019-T: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无水印,带书签)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0.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4-07
  • 发 布 人: kingsj0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最大辐射方向上电场失量端点运动的轨迹。

    雷达检测系统对反射波信号取样的时间范围

    2. 1. 13 扫描道

    雷达图像上一个采样点的记

    建筑工程标准规范范本2. 1. 14 扫描速度

    单位时间内扫描的距离。

    垂直于检测面方向上一次扫描采集的信号点数。

    2.1.16水平采样间隔

    1.17介电常数dielectriccon

    物质在外加电场下储存极化电宿

    雷达所能探测到的有效目标物信号的位置。

    scanspersecon

    sample length

    2.1.20混凝土缺陷

    主要指混凝土中的孔洞、裂缝、不密实等问题,这些问题 于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了混凝 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中不同的钢筋直径、间距、保护层厚度和布置方式 情况。

    2. 1. 22 滤波 filter

    去除雷达子波长度士扰影响的处理。

    2.1.24 增益gain

    对雷达波信号进行放大或补偿的处

    2.1.25时域偏移处理migration timedomain

    2.1.25时域偏移处理

    过域内对散射目标进行归位的处

    2.1.26天线辐射角度

    某一极化方向上雷达天线可探测扇形范围的夹角

    2.2.1雷达检测系统性能参数符号

    f 天线中心频率; Sp 采样长度; 时窗; a 垂直分辨率。 2.2.2 雷达检测系统计算参数符号: C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h 探测深度; hk 已知目标深度; Rmax 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最大间距; t 电磁波在结构体中的双程传播时间: U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T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平均传播速度: Er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2.2.3 雷达检测系统统计参数符号: C1、C2 第1、2次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Cc 钢筋保护层厚度修正值: Cm,i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平均值; Hi,n 第i层第n次厚度检测值; Hm.i 第i层厚度检测平均值; S; 第i处钢筋间距检测值; Sm,i 钢筋间距检测平均值; Sc.i 第i层厚度检测值标准差; S. 钢筋间距检测值标准差。

    f 天线中心频率; Sp 采样长度; w 时窗; C 垂直分辨率。

    2.2.2雷达检测系统计算参数符号:

    3.1.1 测区表面宜干燥、平整,并应能保证雷达天线平稳移动。 3.1.2测区内不应存在干扰检测结果的金属物或其他电磁波源。 B.1.3检测环境温度应控制在一10℃50℃

    3.2.1在符合检测场地地形要求的前提下,天线中心频率应

    3.2.1在符合检测场地地形要求的前提下,天线中心频率应满 足探测深度要求,并使用较高分辨率的天线。天线中心频率的参 考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 天线中心频率(MHz); 垂直分辨率(m);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f = 150 Tve.

    1当采用收发分离式天线检测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 间距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Rmax一 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最大间距(m); h一探测深度(m)。 2当采用收发一体式天线检测,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间 距应是固定的,其间距同样应满足式(3.2.2)的要求。 3.2.3时窗应按下式计算:

    3.2.3时窗应按下式计算!

    w = 1. 3 × 2h

    式中:w 时窗(ns);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ns)。 2

    3.2.4采样长度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样长度宜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S。一一采样长度。 2在保证天线垂直分辨率前提下,应经过对比试验,确定 达到图像最清晰时的采样长度

    3.2.5水平采样间隔不应大于目标物最小水平尺寸的0.

    3.3.1检测开始前,应根据检测环境和检测目的布置测线,并 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根据被测目标物的尺寸建立测区坐标系统,确定测区 对应的测线条数及间距,并应对测线依次编号; 2测区对应的测线布置应计入边界效应的影响。 3.3.2现场仪器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检测要求,确定合适的天线频率、通道个数: 2 应根据检测条件设置时窗、采样点数、水平间隔、增益 等参数,雷达采集系统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3.3采集系统正常工作后,应测试采集的数据是否可以正确 存储到指定的设备,才可进行正式测试。 3.3.4数据采集过程中,天线应沿测线方向匀速移动,应同步 绘制雷达测线图,记录被测目标物的名称、位置及测线编号,并 应标记测线经过的物体。

    3.4.1雷达检测应对检测区域进行波速校正,现场波速标负 宜根据需要选定(2~3)个区域。

    3.4.2波速校正宜采用已知目标深度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检测区域内的校正波速应为其内校正点测得波速的 算术平均值,每个检测区域选取的校正点数不宜少于3个: 2当检测区域内存在不同的介质层时,应对每个介质层内 的雷达波速进行校正; 3当同一介质层内的混凝土沿垂直方向均质性、含水率、 含钢量差异较大时,宜采用不同深度的目标物进行校正。 3.4.3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平均传播波速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平均传播速度(m/ns); hk 已知目标深度(m); 电磁波在结构体中的双程传播时间(ns)

    1应采用带通滤波方式对雷达信号进行一维滤波处理,滤 波参数可根据信号的频谱分析结果进行调整; 2采集的数据应进行背景去噪处理: 3当存在地面以上物体的反射干扰时,应采用二维滤波方 式进一步处理。 3.5.4雷达信号应进行增益处理。 3.5.5采集的数据宜有选择地进行反滤波处理、时域偏移处 理等。 逸宝后射油组

    3.5.7雷达图像可依据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

    相轴形态特征等进行识别

    1 结合多个相邻部面单道雷达波形,找到数据之间的相 关性; 2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检测区域表面情况和测得的雷 达图像进行比对分析; 3将测得的雷达图像和经过验证的雷达图像进行比对分析

    3.6.1 检测结束后应编写止式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 内容: 1工程概况:工程的名称、性质、规模、用途;地理位置 和场地条件;工程建设特点;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工作量;检 则的目的、范围和内容等; 2检测技术措施:检测依据、检测仪器与检测方法; 3现场检测情况:日期、天气、异常现象、环境情况和明 显缺陷情况; 4质量评定; 5 结论与建议; 6 附图与附表。 3.6.27 检测报告的编写和技术成果的整理,应根据工程类型 规模大小、繁简程度、专业特点、实施方法等情况确定。 3.6.3检测报告应结论准确、用词规范、文字简练,对于当事 方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可进行书面解释

    3.6.4检测报告格式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

    4.0.1雷达检测系统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并应在其校准有效 期限内使用。 4.0.2雷达检测系统应具有图像表示的功能,宜具有快速形成 图像的功能。 4.0.3雷达检测系统应提供天线布置形式和天线极化方向及辐 射角度等参数。 4.0.4雷达数据存储设备、雷达主机等的外接设备端口均应符 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雷达检测系统正常工作时,应保证天线 电磁波发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4.0.5由雷达天线、雷达主机等组成的雷达检测系统,其性能 应满足下列规定: 1信噪比宜大于110; 2信号稳定性变化宜小于1%: 3系统时间校准因素的变化宜小于2%; 4 长期稳定性变化宜小于3%; 5 测距误差宜小于0.3%; 6 时基精度值宜小于0.02%; 7 系统动态范围宜大于120dB: S 主机分辨率不宜大于5ps; 9 主机最大扫描速度不宜小于每秒100扫; 10 主机脉冲重复频率不宜小于100kHz; 系统A/D转换的动态位数不应低于16位; 12 雷达设备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

    防曝晒和防剧烈振动等,并且应放置在十燥、通风、不受阳光直 射的场所保存。

    4.0.7雷达检测系统宜单独存放,其上不宜负重。

    0.1混凝土结构分层界面可按本标准第3.5节给出的方法进 数据处理,并根据雷达图像判断混凝土结构分层界面, 0.2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C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取0.3m/ns; hk 已知目标深度(m); t 电磁波在结构体中的双程传播时间(ns);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ns),可按本标准 第3.4节所述波速校正方法计算;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5

    波在第i层结构层中的双程传播时间t;和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er,采用下列公式求出:

    I,= 0=% Ve.

    式中:Hi,n一一第i层厚度第n次检测值(精确到1mm); Hm.i一一第i层厚度检测平均值(精确到1mm); Sci一一第i层结构层厚度检测值标准差(精确到1mm)。 5.0.5当条件许可时,可采用现场取芯的检测方法对结果进行 校准。取芯方法宜按现行行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 规程》IGI/T 384执行

    6.1.1内部缺陷检测可包括内部孔洞、裂缝、不密实等缺陷的 检测。 6.1.2 缺陷检测时,被检测区域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被检测区域至少有一个相对平整的检测面, 2 缺陷检测时,布置的测线范围宜覆盖缺陷怀疑区域。

    及检测步骤进行,当检测区域存在于扰钢筋或情况较为复杂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检测前,应先行检测干扰钢 筋的分布情况; 2布置测线时应计入十扰钢筋对检测的影响,测线的投影 与干扰钢筋的走向不宜重合; 3检测过程中,对疑似缺陷区域应进行测线加密,重复检 测,通过多条测线数据结合进行解释,必要时可使用三维成像技 术进行网格状扫描。 6.2.2提高雷达图像的辨识度,可采用下列措施: 1选取辐射角度较小的大线; 2水平采样间隔设置适当; 3扫描时大线的极化方向与十扰钢筋的走向平行;

    6.2.4单个雷达图像的缺陷识别宜符合下列规定:

    0.2.4 单个雷达图像的缺陷识别宜付合下列规定: 宜根据孔洞缺陷典型雷达图像识别孔洞位置与分布; 2 宜根据裂缝缺陷典型图像特征识别裂缝位置; 3 宜根据不密实缺陷典型图像特征判定不密实区。 6.2.5 缺陷判定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 将检测到缺陷的单张雷达图像和典型的经过验证的缺陷 雷达图像进行比对分析,初步判断缺陷的性质、位置和理深; 2通过比对分析目标物上方多条相邻测线的雷达图像判定 结果; 3 必要时选取部分待判定的缺陷部位采取钻芯方法进行 验证。 6.2.6对单张雷达图中钢筋和缺陷,可利用单道波形图与雷达 剖面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识别。 6.2.74 缺陷平面图的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本标准表B.0.2记录雷达缺陷判读结果;

    1应采用本标准表B.0.2记录雷达缺陷判读结果; 2应根据缺陷的位置、分布,并参照雷达测线图,绘制 则区域总平面图、检测区域缺陷平面图: 3有实际需要时,应在图上详细标注缺陷空间位置参数

    7.1.1钢筋配置检测应包括钢筋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厚度等 参数。混凝土中内理管线也可按本章内容进行检测。 7.1.2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配置时,测线宜垂直于被检测 区域钢筋方向。 7.1.3钢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和《湿凝结构工程施工质景验收规》GB50204的

    区域钢筋方向。 7.1.3钢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 相关规定,

    7.2.1钢筋配置检测应按本标准第3.2、3.3节的参数选取方法 及检测步骤进行,当检测区域情况较为复杂或存在双层、多层钢 筋时,可按本标准第6.2.1条所述进行检测。 7.2.2数据处理应按本标准第3.5节的数据与图像分析步骤进 行,通过分析解读图像信息,可得到钢筋位置、间距和保护层厚 度等参数。

    7.2.3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并币

    (Ci + C2) Cm,i 2

    式中:Cm.i一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平均值,精确到1mm; C1、C2 第1、2次检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精确 到1mm。 7.2.4 钢筋的平均间距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对钢筋平均间距

    到1mm。 7.2.4钢筋的平均间距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对钢筋平均间距 进行评估,可采用本标准表B.0.4记录钢筋间距检测结果:

    进行评估,可采用本标准表B.0.4记录钢筋间距检测结果

    式中: Sm.i 钢筋间距检测平均值,精确到1mm; S;一第i根钢筋间距检测值,精确到1mm; S,一钢筋间距检测值标准差,精确到1mm; n 一检测次数。

    附录 A检测报告格式表A检测报告工程名称工程规模工程地址工程概况委托单位委托日期检测日期检测目的检测项目现场检测环境情况明显缺陷检测仪器检测技术检测依据措施检测方法部位测线编号缺陷位置缺陷大小缺陷深度备注结论与建议主检审核批准(单位公章/报告章)年月日17

    8附录B检测记录表B.0.1结构层厚度检测记录应符合表B.0.1的规定。表 B.0.1结构层厚度检测记录第页共页工程名称构件名称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仪器仪器型号结构层厚检测结构层厚度检测值(mm)序号度设计值部位平均标准验证描述备注(mm)2375678910值差值示意图备注校对:检测:记录:计算:检测日期:年月日

    B.0.2缺陷记录应符合表B.0.2的规定表 B.0.2缺陷记录第页共页工程名称检测范围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仪器仪器型号缺陷范围缺陷深度测区编号测线编号描述备注(m)(cm)L1A区L2L3L1B区L2L3L1C区L2L3L1D区L2L3检测部位示意图备注校对:检测:记录:检测日期:年月日19

    B.0.3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应符合表B.0.3的规定

    B.0.3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应符合表B.0.3的规定

    表B.0.3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

    B.0.4钢筋间距检测记录应符合表B.0.4的规定。表B.0.4钢筋间距检测记录第页共页工程名称构件名称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仪器仪器型号钢筋间距检测钢筋间距检测值(mm)平均标准验证轴线位置设计值部位值差值描述备注(mm)2356t810示意图备注校对:检测:记录:检测日期:年月日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天然气标准,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1.0.2本条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且

    有:混凝土结构分层厚度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检测、混凝 土中钢筋检测等,其结果可作为结构工程/或构件施工质量评价 依据,

    互相补充的原则,即无论是本标准还是其他相关标准水利软件、计算,在进行雷 达法检测时都应遵守,不得违反。

    2.2.1、2.2.2雷达检测系统性能参数符号、计算参数符号大部 分与现行有关标准一致。

    3.1.1~3.1.3这3条规定了雷达检测系统对于检测环境的基本 要求。其中第3.1.1条规定了测区表面应保持干燥、平整,第 3.1.2条规定了测区内应不存在干扰源,第3.1.3条规定了检测 环境的适宜温度,

    ....
  • 混凝土结构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电镀标准 |白砂糖标准 |房地产项目 |过滤器标准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