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 09-2020 深圳市建筑基桩检测规程

  • SJG 09-2020  深圳市建筑基桩检测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0.4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6-0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在桩身混凝土中安装的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超声波,通过

    分析超声波在桩身混凝土传播中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判定桩身 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用钻机钻取芯样,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位置、混凝土强 度、桩长、沉渣厚度,鉴定桩端岩土层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的 检测方法,

    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2.1.10界面钻芯interface coring

    通过预先安装在钢筋笼内侧、管底在桩底标高以上1m的钢 管通道,将钻具下放至管底后实施的钻芯法检测

    2.2.1抗力及材料性能

    2.2.2作用及作用效应

    2. 2. 4 计算系数

    Acr 声波波幅临界值; A; 第i测线的声波波幅值(分贝值); ao 声波OdB波幅值; a; 第i测线的声波波幅值(电压值): C. 各测面声速、波幅或主频的变异系数;

    桩身波速平均值; fcr一声波主频临界值; k一一相邻两测线声时的斜率; Sx一一各测面声速、波幅或主频的标准差; t一一速度波第一峰所对应的时刻; tx一缺陷反射波峰所对应的时刻; t,一 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速度波第 一峰的上升时间; trx一 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 tei 混凝土中第i测线的声时; to一系统延时; t一耦合层延时; Ucr一声速临界值; X。声速、波幅或主频异常小值判断值; Xcr一声速、波幅或主频临界值; X,一 第i测线的声速、波幅或主频值; 各测面声速、波幅或主频的平均值; 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 幅频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 相邻两测线声时的差值,

    3.1.1对基桩采用本规程规定的静载法、高应变法、低应变 法、超声法和钻芯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应作为桩基施工 质量验收的依据,也可作为桩基设计或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的 依据。

    3.2检测机构、人员、仪器设备

    3.2检测机构、人员、仪器设备

    3.2.1从事基桩检测的机构和人员,应具有规定的从业资质和 任职资格,其检测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3.2.2用于基桩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或校 准,并确保其使用时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

    3.2.3用于基桩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应具有抗干扰的防护措施

    3.3.1检测前应收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桩基施 工记录及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3.3.2检测前应根据检测目的、现场条件和检测工作的可行性 编制检测方案,其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设计 要求、施工工艺、检测目的、依据的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检测数 量、所用仪器设备、检测人员、检测程序、进度安排、受检桩选 取原则、所需的机械或人工等。

    3.3.3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受检桩的选取应符合以下规定,

    3.3.3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受检桩的选取应符合以下

    3.3.3工程桩验收检测的,受检桩的选取应付合以下规定,向 时还应兼顾随机、均匀分布原则: 1施工质量有怀疑的桩;

    2位于建筑结构重要部位或设计有特殊要求的桩; 3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区域的桩; 4采用不同施工工艺或不同施工单位施工的桩; 5承载力检测时,应选取桩长较短、桩端持力层变形较大、 桩端存在软弱下卧层、桩身有缺陷的桩; 6钻芯检测时,应选取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较大区域、 桩底沉渣厚度可能超过设计或验收标准规定、桩身有缺陷的 桩。

    3.3.4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

    1当对灌注桩采用低应变法或超声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 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低于20MPa; 2当对灌注桩采用钻芯法检测,受检桩的混凝土应达到 28d龄期或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当混凝土强度不 作为检测指标时,可在满足受检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 度的70%且不低于20MPa的条件下提前; 3当对预制桩采用高应变法或静载法检测单桩承载力时, 受检桩从成桩到开始检测的休止时间宜符合:砂土不少于7d; 非饱和黏性土不少于15d;饱和黏性土不少于25d; 4当对灌注桩采用静载法检测单桩承载力时,应不小于桩 周土的休止时间,且受检桩的混凝土应达到28d龄期或同条件养 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3.3.5工程桩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单桩承载力检 则。当基础理置较深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宜在基坑开挖至基坑底 标高后进行

    3.4检测项目、方法和抽检数量

    3.4.1各类工程桩验收检测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抽 样检测。

    3.4.2应根据表3.4.2规定的检测目的,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3.4.2应根据表3.4.2规定的检测目的,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表3.4.2检测目的及检测方法

    当用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在同一单位工程做不少于3根 桩的静载法与高应变法对比试验,并应将对比试验的资料并入检测报告中。 对市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基桩应全数检测桩身完整性

    注:1当用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 应在同一单位工程做不少于3根 桩的静载法与高应变法对比试验,并应将对比试验的资料并入检测报告中。 2对市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基桩应全数检测桩身完整性。

    注:1当桩径小于或等于1600mm时,可采用低应变法或超声法。当桩径大于 1600mm时,应全部安装声测管 2 长径比大于35时,应全部安装声测管;当桩径大于或等于800mm时,还 应按50%的比例安装界面钻芯管,界面钻芯检测比例不应小于25%。 当设计有要求且场地条件许可时,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大于 10000kN,或单桩竖向抗拨承载力特征值大于5000kN的桩,也应采用静载法。 对设置在泥岩、炭质页岩等具较强软化性的软质岩,以及易遇水软化的硬 质岩上的桩,应首选静载法来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5对市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基桩应全数检测桩身完整性

    3.4.7对桩基工程中部分桩径大于800mm、有效桩长小于 6.0m的桩(设计文件有时称为“墩”),应采用钻芯法检测,钻 芯法抽检不应少于总桩(墩)数的10%,且不应少于5根。

    3.5验证检测与扩大抽检

    3.5.1当对检测结果需进一步确认时,可选择以下的方法进行 验证检测: 1桩身浅部缺陷可开挖验证; 2对预制桩的低应变法检测结果需进一步确认时,可采用 高应变法验证,也可采用孔内摄像方法验证; 3对高应变法判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需进一步确认时: 可采用静载法验证; 4对灌注桩低应变法或超声法检测结果需进一步确认时, 可采用钻芯法验证; 5对钻芯法检测结果需进一步确认时,可在同一基桩增加 钻孔验证,也可采用孔内摄像方法验证,条件充许时,可采用静 载法验证承载力。

    靠性高的方法的检测结果作为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

    单位应组织有关各方分析原因,根据综合质量评估和质量问题处 理的需要制定扩大抽检方案。检测单位完成扩大抽检后,应分别 给出各受检桩的综合判定结果。

    3.5.4扩大抽检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扩大抽检应采用原抽检用的检测方法,或可靠性更高的 检测方法。 2当低应变法或超声法检出的Ⅲ、NV类桩之和小于抽检桩 数的20%时,应在未检桩中再取本单位工程总桩数的15%扩大 抽检;当Ⅲ、IV类桩之和大于或等于抽检桩数的20%时,应在 未检桩中再取本单位工程总桩数的30%扩大抽检。

    3当静载法、高应变法或钻芯法的检测结果不满足验收 规范和设计要求时,应扩大抽检,扩大抽检的数量不宜少于 不满足设计要求桩数的2倍。当静载法、高应变法或钻芯法 检测的结果严重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增加扩大抽检的 倍数。

    3.6.1工程桩承载力检测,静载法、高应变法应给出单桩承载 力检测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3.6.2桩身完整性检测,各检测方法应按其规定对受检桩进行 桩身完整性类别判定,判定应符合表3.6.2的规定,

    3.6.1工程桩承载力检测,静载法、高应变法应给出单 力检测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表3.6.2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3.6.3检测报告应准确、清晰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检测的结果。 检测报告应结论准确、用词规范。

    3.6.3检测报告应准确、清晰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检测

    3.6.4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委托单位,委托日期,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 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形式,层数,设计要求,检 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等; 2工程地质情况描述; 3受检桩的桩型、截面尺寸、桩顶标高、桩号、桩位布置 平面图和相关施工记录; 4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 5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

    6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 3.6.5报告结论页上应有主要检测人员、报告编写人、审核人、 批准人的签字,加盖检测单位的检测专用章

    4.1.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4.1.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4.1.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4.1.2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 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4.1.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 与工程桩一致。试验应加载至桩侧与桩端的岩土阻力达到极限状 态;当桩的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 量进行加载。

    4.1.4当桩身埋设有测定桩身应力、应变、桩端反力的传感器

    4.2.1加载装置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2台及2台以上千 行顶加载时,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各千斤顶应并联同步工 作,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受检桩轴线重合。 4.2.2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锚杆)横 梁反力装置或锚桩(锚杆)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2加载反力装置的构件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3应验算锚桩(锚杆)、抗拔钢筋、桩接头的抗拔承载力;采

    4.2.1加载装置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2台及2台以上千 斤顶加载时,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各千斤顶应并联同步工 作,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受检桩轴线重合。

    1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2加载反力装置的构件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3应验算锚桩(锚杆)、抗拔钢筋、桩接头的抗拔承载力;采 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宜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 4压重应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压重合力中心应与受 检桩的几何中心重合,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 5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4.2.3荷载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量

    4.2.3荷载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量,也可采 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传感器测量油压,再根据干斤顶率定曲 线换算成荷载的间接测量。荷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的准 确度应优于或等于0.5级。试验用荷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油泵、 油管在最大加载量下的压力不宜超过各自规定最大工作压力的90%。 4.2.4桩顶沉降应采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其性能及安装应符合 下列规定: 1传感器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度值优于或等于 0.01mm; 2直径或边宽大于500mm的桩,应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 器,直径或边宽小于或等于500mm的桩可对称安置2个位移传 感器; 3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 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4固定和支撑位移传感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 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4.2.5沉降测定平面宜设置在桩顶以下200mm的位置,测点 应固定在桩身上。 4.2.6荷载测量和沉降测量应采用自动数据采集系统。 4.2.7受检桩、锚桩(锚杆、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

    4.2.6荷载测量和沉降测量应采用自动数据采集系统。

    表4.2.7受检桩、锚桩(锚杆、压重平台支墩边 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注:1d为受检桩、锚桩、锚杆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 2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 压重平台支墩下2~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

    标高一致。混凝土桩桩头处理宜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3.2对作为锚桩用的灌注桩和有接头的预制桩,检测前宜对 其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对受检桩,检测前、后均宜进行桩身完 整性检测。

    4.3.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基桩,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 2 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或以上土层)的灌注桩; 3采用静压工艺施工的预制桩; 4验证检测或扩大抽检的基桩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静载法检测总数量 的30%。当其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时,其余的桩可采用快速 维持荷载法检测。

    4.3.5检测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 大加载量或预估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 取分级荷载的2.0倍; 2卸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卸载,每级卸载量取加 载时分级荷载的2.0倍; 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 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 超过分级荷载的士10%

    4.3.6慢速维持荷载法检测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0、5、15、30、45、60min测读桩 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2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1h内的桩项沉降量不超过 0.1mm; 3当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 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 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 30min测读一次,

    4.3.7快速维持荷载法检测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0、1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 每隔10min测读1次; 2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加载时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少于 1h,最后2个10min内的桩顶沉降量均小于各自相邻的前1个 10min内的桩顶沉降量; 3当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min,按第5、15min测读桩顶 元降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2h, 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4.4.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值的统计取

    5.1.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单桩竖向抗拨承载力。

    5.1.2工程桩抽样检测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 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或使桩顶产生的上拔量达到 设计要求的限值。若设计有明确要求,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 载量。

    5.1.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施工时宜进行成孔质量

    测,桩孔中、下部位有明显扩径现象时(设计有扩径要求者除 外),成桩后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试验桩宜加载至桩侧岩土阻 力达到极限状态或桩身材料达到设计强度

    5.1.4预制管桩桩顶连接中配筋数量和长度、填芯混凝土要

    5.1.4预制管桩桩顶连接中配筋数量和长度、填芯混凝土要求 应根据最大加载量验算或设计。

    5.1.5当受检桩身埋设有测定桩身应力、应变的传感器或位移

    5.1.5当受检桩身埋设有测定桩身应力、应变的传感器

    杆时,可同步测定桩侧的分层摩阻力

    5.2.1加载装置应符合本规程第4.2.1条的规定。

    5.2.2加载反力装置的支座反力宜由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也 可根据现场情况由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架系统应具有1.2倍的安 全系数并符合下列规定: 1由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时,反力桩顶面应平整 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2由天然地基提供支座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 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反力梁支承面的中心应与支座 中心重合。

    5.2.3荷载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4.2.3条 和第4.2.6条的规定。 5.2.4桩顶上拨量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 4.2.4条和第4.2.6条的规定。 5.2.5上拨量测量点宜设置在桩顶以下不小于1倍桩径的桩身 上,不得设置在受拉钢筋上;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可设置在钢筋 笼内侧的桩顶面混凝土上。 5.2.6受检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本规程第 427冬的规定

    5.2.6受检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本规程第 4.2.7条的规定

    5.2.6受检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本规

    5.3.1对灌注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检测前、后采用 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

    5.3.1对灌注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检测前、后采用低应 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 5.3.2单桩竖向抗拨静载法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也可采用 多循环加、卸载方法。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方式、检测步骤 应符合本规程第4.3.5条和第4.3.6条的有关规定。 5.3.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拨量大于前一级上拨荷载作 用下上拔量的5倍且累计上拔量大于15mm; 2按桩顶上拔量控制,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 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钢筋应力达到钢筋强度设计值

    5.3.1对灌注桩、有接买的预制桩,宜在检测前、后采用低应

    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 5.3.2单桩竖向抗拨静载法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也可采用 多循环加、卸载方法。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方式、检测步骤 应符合本规程第4.3.5条和第4.3.6条的有关规定。

    5.3.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法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也可

    多循环加、卸载方法。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方式、检测 应符合本规程第4.3.5条和第4.3.6条的有关规定。

    5.3.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拨量大于前一级上拨荷载作 用下上拔量的5倍且累计上拔量大于15mm; 2按桩顶上拔量控制,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 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钢筋应力达到钢筋强度设计值 或某根钢筋拉断; 4对抽样检测的工程桩和对桩身裂缝控制有要求的工程桩 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5.4.2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值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6.1.1本方法适用于桩顶自由的试验条件下,确定单桩水平承 载力,推定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6.1.2对抽样检测的工程桩,可按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 或最大水平荷载值控制加载;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宜加载至 桩顶水平位移达到30mm(当桩侧上部为软土时取40mm)或桩 身结构破坏,试验桩不宜作为工程桩使用。

    6.2.1水平推力加载装置宜采用卧式油压千斤顶,加载能力不 得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 6.2.2水平推力的反力可由相邻桩提供;当专门设置反力结构 时,其承载能力和刚度应大于试桩的1.2倍。 6.2.3荷载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4.2.3条 和第4.2.6.条的规定。水平力作用点宜与实际工程的桩基承台底 面标高一致;千斤顶和试桩接触处应安置球形铰支座,千斤顶作 用力应水平通过桩身轴线。于斤顶与试桩的接触处宜适当补强。 6.2.4桩的水平位移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 4.2.4条和第4.2.6条的规定。在水平力作用平面的受检桩两侧 应对称安装两个位移传感器;当需要测量桩顶转角时,尚应在水 平力作用平面以上50cm的受检桩两侧对称安装两个位移传 咸器

    6.2.5位移测量的基准点设置不应受试验和其他因素的景

    基准点应设置在与作用力方尚垂直且与位移方向相反的试桩侧 面,基准点与试桩净距不应小于1倍桩径

    6.3.2加载方式宜根据工程桩实际受力特性选用单向多循环加 载法或本规程第4章规定的慢速维持荷载法检测试验,也可按设计要求采 用其他加载方法。需要测量桩身横截面弯曲应变的受检桩宜采用 慢速维持荷载法

    6.3.2加载方式宜根据工程桩实际受力特性选用单向多循环加

    6.3.3试验加、卸载方式和水平位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级荷载宜为预估单桩水平极限承 载力或最大试验荷载的1/10;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后可 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 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测 量,试验不得中间停顿; 2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分级、试验步骤及稳定标准应 符合本规程第4.3.5条和第4.3.6条的有关规定。 6.3.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桩身折断; 2水平位移超过30mm40mm,软土中的桩或大直径桩可 取高值; 3对抽样检测的工程桩,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 移允许值,或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水平荷载值

    6.3.3试验加、卸载方式和水平位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级荷载宜为预估单桩水平极限承 载力或最大试验荷载的1/10;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后可 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 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测 量,试验不得中间停顿; 2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分级、试验步骤及稳定标准应 符合本规程第4.3.5条和第4.3.6条的有关规定。

    1 桩身折断; 2水平位移超过30mm~40mm,软土中的桩或大直径桩可 取高值; 3对抽样检测的工程桩,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 移允许值,或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水平荷载值

    m boY (EI)号 mbo E

    建筑施工图集6.4.5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的桩身配筋率小于0.65% 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的0.75倍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2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 桩,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为10mm(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 筑物取6mm)所对应荷载的0.75倍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按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 载力特征值,但应同时满足桩身抗裂要求。 6.4.6检测报告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6.4条的规定外,还应包 含以下内容: 1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 2 受检桩的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 3加、卸载方式,荷载分级; 4本规程第6.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 5单桩承载力检测值,并评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
  •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基桩  
专题: 装修设计教程 |暖通空调设计、计算 |钢丝绳标准 |邮政标准 |路灯标准 |

常用软件